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趣事

抗日戰爭趣事

發布時間:2021-03-11 17:46:40

❶ 有人知道朱自清的趣事、簡介、代表作謝謝!

趣事:

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教書時對學生熱情鼓勵,但並不輕易稱許,往往為一個問題會與學生爭得不可開交。他曾風趣地對學生說:「你們不易說服我,我也不易說服你們,甚至我連我的太太也說不服,雖然民主的精神在於說服。」

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漢族,原名朱自華,後改為朱自清,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應聘來清華執教。長期擔任清華中國文學系主任一職。1948年病逝於北京。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於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禦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於無形中陶冶著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嚮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像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朱自清有著作26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全部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於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1916年中學畢業後,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 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
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
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背影》被編入初一語文課本。《荷塘月色》被編入高一語文必修科目一直沿用到今。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
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簽名。抗議當局任意逮捕群眾。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 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朱自清病逝後,安葬在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墓碑上鐫刻著「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陳竹隱去世,與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准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朱自清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遺著編入《朱自清選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朱自清的散文
他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准確而奇妙。
與上述絢麗禾農艷的比喻相比,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圖畫。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台的動作,於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
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省海州。現代散文家、詩人、教授。
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時代即創作新詩,後又從事散文寫作。1920年秋,創辦《詩刊》。
1925年到北京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仍在清華大學任教,並積極支持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學生運動。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簽名。抗議當局任意逮捕群眾。1948年6月,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簽名。1948年8月20日,因貧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記雅俗共賞》等。

代表作: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聲》
3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4 《溫州的蹤跡》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我愛的女人》
9 《<梅花>後記》
10《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11《懷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兒女》
14《哀韋傑三君》
15《旅行雜記》
16《飄零》
17《說夢》
18《白采》
19《一封信》
20《序》
21《春》
22《綠》

❷ 蘇井觀的逸聞軼事

蘇井觀(1905-1964),原名蘇炳達,字靜觀,河南省潢川縣城關人。生於木工家庭,少年時靠教會資助上小學,以優異成績考上北京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天津海軍軍醫學校,並取得公費生資格。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從天津海軍軍醫學校畢業,拒絕在國民黨軍隊里做醫官,毅然返回潢川,同好友徐典吾、曾香亭在城關開設三友葯房。192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醫生職業為掩護,在潢川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初,因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年關斗爭身份暴露,離開潢川轉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從事醫務工作。
到達蘇區後,蘇井觀先後任紅四方面軍第十師醫院院長,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院長。1932年5月,肅反中被定為「反革命」,關押45天,停止黨籍一年半。其間,他仍然對中國革命充滿信心,積極工作。當時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戰斗中負傷,就是經過他精心治癒的。1932年10月隨紅軍四方面軍轉戰川陝,歷任川陝蘇區總醫院院長兼政委,衛生學校校長,紅四方面軍衛生部部長。長征途中,蘇井觀隨紅軍三過草地,倍受艱辛。1935年,他任軍委總衛生部醫政處處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延安邊區醫院院長,延安醫科大學校長,八路軍總醫院院長,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衛生部長,陝甘綏晉聯防軍衛生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總衛生部部長。新中國誕生後,參加組建中央衛生部,任中央衛生部副部長。1951年領導組織抗美援朝衛生工作。1963夏,回到潢川縣城,視察了縣人民醫院。病逝於北京,終年59歲。

❸ 巴金的軼聞趣事

網上查的一些關於巴金先生的生平和趣事.

巴金生平

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巴金同志,因病於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巴金同志,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在1919年爆發的偉大的「五四」運動影響下,他開始大量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學民主等進步思想。1920年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廣泛接觸西方文學及社會科學著作,並參加了《半月》雜志的工作和一些進步社會活動。1922年2月在《文學旬刊》上發表詩歌《被虐(待)者底哭聲》12首,從此開始了輝煌的文學創作生涯。1922年冬,於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1923年到上海求學,1924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附中,1925年高中畢業後在上海從事社會活動和編譯工作。1927年1月赴法國巴黎求學。在法期間,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哲學和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時時關心著祖國的命運,思念著苦難中的國家和人民。他懷著這份深厚的感情,寫下了反抗黑暗勢力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引起文壇內外的普遍關注。1928年12月,他從法國回到上海。在這期間,翻譯了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托爾斯泰的《丹東之死》、高爾基的《草原的故事》等大量外國文學、思想文化作品;隨後,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文學創作之中,寫下了長篇小說《家》、《春》、「愛情的三部曲」、中篇小說《死去的太陽》,出版了《復仇集》、《光明》等多部短篇小說集。1933年參與《文學專刊》的工作。1934年至1935年在日本學習日文。回國後在上海擔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編輯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許多進步作家的創作,為發展進步文藝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擔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報》的編委,並和茅盾共同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雜志,其間寫下不少充滿愛國激情的詩文。1938年後,他在廣州、上海、昆明、重慶、桂林、成都等地從事出版工作,並發表了宣傳抗戰的小說《火》(三部曲),完成了長篇小說《秋》、《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的創作。抗戰勝利後,他回到上海,繼續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從事出版和翻譯工作。1949年7月,他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新中國成立前夕,他作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新中國成立後,巴金同志歷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華東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榮譽委員。他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巴金同志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文學大師之一,也是舉世公認的傑出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譯家、卓越的編輯家、出版家。他先後創作了《滅亡》、《新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火》、《憩園》、《寒夜》、《第四病室》等長篇、中篇小說以及為數眾多的短篇小說、散文、報告特寫、游記、童話等等。他通曉英、法、俄、德、世界語等多種語言文字,翻譯了十幾部世界名著。《家》對中國封建專制家庭罪惡的強烈控訴與反抗,曾經引起無數青年的共鳴,激勵他們走出封建牢籠,參加革命和社會進步運動。《寒夜》反映抗戰最困難時期底層知識分子及其家庭的悲慘命運,為被踐踏被蹂躪的小人物申訴,表達了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的良知。1958年至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十四卷《巴金文集》,這是他解放前創作成就的結晶。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深入到工廠、農村和革命老區體驗生活,兩次到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創作了大量的報告特寫、散文隨筆,出版了反映朝鮮戰爭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根據他的小說《團圓》改編的電影《英雄兒女》,在觀眾中引起熱烈的反響。他與靳以創辦、主編了大型文學刊物《收獲》,是國內最有影響的文學雜志之一,數十年間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作品,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他年近八旬的時候,仍克服巨大的病痛,用堅強的毅力寫完了五卷《隨想錄》,使他的散文創作在思想藝術上達到了一個高峰。90年代後又出版隨筆集《再思錄》,編輯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他以一部部飽含激情的作品和一顆摯愛祖國人民的赤子之心飲譽海內外,他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是我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他的許多作品先後被譯成英、俄、日、法、德、意、瑞典、朝鮮和世界語等近30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巴金同志長期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的重要領導,重視團結廣大作家,關心作家隊伍建設,推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巴金同志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全國解放後,他作為民間的外交使者多次出國訪問,參加國際文化交流等活動。1950年11月,他參加了華沙第二次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後又五次訪問前蘇聯。1961年4月,出席亞洲作家東京緊急會議,並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1962年8月,率團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八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以後又多次去日本訪問。1979年4月,他率中國作家代表團首次訪問法國,在巴黎掀起了一股「巴金熱」,極大地促進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1981年春,他率代表團出席在瑞典召開的世界語代表大會。同年參加了國際筆會里昂━━巴黎大會。1984年5月,作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應邀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大會。他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和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在海內外獲得了多種榮譽稱號。1982年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1990年獲前蘇聯「人民友誼勛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資深作家敬慰獎」,1998年獲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2003年國務院授予他「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巴金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幾十年來,他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民主革命時期,他積極參加進步社會活動。「九一八」事變後,他熱情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全面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皖南事變後,他參加簽名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他積極擁護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作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後,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為新中國的文學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晚年雖病魔纏身,仍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積極呼籲和組織建設中國現代文學館,並將自己幾十萬元的積蓄、稿酬和8000多冊藏書捐贈給文學館。他參與創建中華文學基金會,並一直擔任會長。還多次為希望工程、社會慈善事業捐款。因其特殊貢獻,1999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8315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他連續五屆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關心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心人民政協的工作,積極建言獻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代文學大家巴金逸聞趣事

■把自己的病寫進小說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實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1925年,他到北京准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家》給巴金帶來家

巴金一直以「願天下人都有飯吃」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業而無暇顧及兒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個女高中生給他寫的信最多,他們通信達半年之久,卻從未見面。最後,還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女孩主動寄了張照片給巴金,然後他們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經過8年的戀愛長跑,年屆不惑的巴金與這個名叫蕭珊的女孩結為連理。比巴金小13歲的蕭珊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讓巴金動情的女人。

■沒飯吃也要買書

巴金愛書,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據了,但是省吃儉用,他還是要買書。一天,一向依著他的蕭珊實在忍不住對他說:「家裡已經沒有什麼錢了。」不知道家裡到底有沒有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的巴金說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第二天,他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巴金兒子「隱姓埋名」

巴金的兒子李小棠在復旦大學讀書四年,學校許多領導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兒子。畢業分配時,很多人為子女能分到一個好單位,到處託人走後門,然而巴金卻沒有跟任何人打過招呼。李小棠畢業後就到上海市政協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沒有一點怨言。巴金90歲生日時,上海市政協主席陳鐵迪來寓所拜訪巴金。當看到自己屬下的工作人員李小棠時,陳鐵迪還奇怪地問:「你怎麼也來了?」
參考資料:北方網 瀟湘晨報

❹ 你知道國共和談中的兩件趣事嗎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5年9月,周恩來同志隨毛主席赴重慶和蔣介石談判,迫使國民黨簽訂了《雙十協定》。1946年5月,周恩來又受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重託,率領中共代表團到南京,與國民黨進行了和平談判。在這兩次談判中,周恩來同志有兩件趣事傳為佳話。

弈象棋,周公逼蔣求和

周恩來同志對象棋很喜愛,抗戰期間,他在延安多次發起象棋比賽,有一次比賽,董必武同志獲得冠軍,周恩來同志賦詩記盛:「陝邊難越三重險,董老確高一著棋。」他還朗誦了一首《奕棋詩》:「二方爭強各用兵,擺成隊伍定輸贏。馬行曲路當知道,將守深宮戒遠征。乘險出車收敗兵,隔河飛炮下重城。等閑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見太平。」周恩來同志也有精湛的棋藝,他曾風趣地說:「明人重炮,清人重馬,我們應該重兵卒。」

在重慶和國民黨談判時,一次會間休息,蔣介石邀周恩來下棋,周恩來欣然答應,並風趣地說:「好嘛,桌上兩黨和談,桌下楚漢相爭,挺有意思嘛!」

開局,蔣介石使用「大炮攻勢」,一時大軍壓境,頗見威脅;周恩來率兵前進,避過鋒芒,化險為夷。進入中局,蔣丟馬損炮,轉入被動防禦,周卻穩步推進,很快兵臨城下,逼蔣舍車保帥,終於兌子求和。終局之後,周恩來一語雙關地對蔣說:「蔣先生的『大炮攻勢』很見功力,只是太輕視了我的過河卒子!」蔣介石尷尬地說:「周先生棋高一籌,棋高一籌!」

周恩來妙用「對牛彈琴」

在和國民黨談判中,周恩來同志曾創造性地運用「對牛彈琴」這一成語,而且不落俗套,賦其新意。在南京談判時,國民黨反動派千方百計從中破壞,常使談判中斷。有一次,談判進行沒幾個回合,周恩來就把對方的謬論駁得體無完膚,對手惱羞成怒,聲嘶力竭地叫嚷什麼同共產黨論戰是「對牛彈琴」。周恩來聽了不動聲色,淡淡一笑,慢條斯理地接道:「對——牛彈琴!」這里,周恩來同志改變成語結構,將原來的動賓結構,拆成兩個單句,「對」是應答的簡略句,並作了較長的停頓;「牛彈琴」是主謂式,這樣,把對手的叫囂比作「牛彈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方頓時語塞。

❺ 黃玉庭的逸聞趣事

黃玉庭 從一名放牛娃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但他身居高位,有功不傲,始終保持艱苦奮斗、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他廉潔奉公,公私分明,絲毫不把職權當特權,留下許多動人事跡,堪稱典範。?
1960年,國家處於經濟困難時期,部隊和地方一樣,後勤保障相應緊張,糧油定量指標壓縮,肉食減少。駐地黨委、政府為照顧部隊首長的身體,在節日的食品供應中適當增加,品種也優先。一次,當警衛員小王把節日的食品提回家時,黃玉庭看到豐盛的食品,第一句就問:「部隊的幹部戰士都是一樣嗎?」
小王如實回答:「給首長多配了一些。」
「那怎麼能行?當前我們國家經濟困難,從黨中央毛主席到全國的老百姓都在勒緊褲帶度難關。我們是受黨教育培養多年的老黨員,怎麼能搞特殊?」黃玉庭硬是叫小王把照顧的物資退回後勤部。
黃玉庭帶頭發揚老紅軍的光榮傳統,帶頭嚴於律己的佳話,在部隊廣為流傳。 黃玉庭 將軍的岳父一家有三位烈士。岳父本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新四軍的采購員,不幸被日寇殺害;大妻舅是八路軍的一位連長,抗日戰爭中犧牲;小妻舅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營長,犧牲在朝鮮戰場。岳母曾是新四軍的一名護士,後因生小孩,無人照顧,便辭去工作,在家料理家務。岳母沒有經濟來源,只好依靠黃玉庭將軍供養。那時是實行包干制,黃玉庭將軍也沒有什麼錢,但他節衣縮食,贍養老人。
全國解放後,將包干制改為薪金制,除供養外,每月還給她零錢花。岳母感到依靠女婿供養,自己無經濟來源,有諸多不便。於是便瞞著黃玉庭,向朱德總司令寫了一份要求給予經濟補助的信。朱老總接信後,便在信上批示:「這位女同志,不僅為部隊作過貢獻,且是烈士家屬,每月應給20元錢。」沒過多久,這件事被黃玉庭知道了,便勸岳母說:「今後不要找上級麻煩,我能養得起你。錢給少了,我以後多給點就是了。」?
一滴水可以映襯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可以窺見一個人的道德情操。黃玉庭將軍正是以工作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塑造了一位高尚共產黨人的形象。

❻ 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奇聞趣事

抗日戰爭時期,位於皖南桐城羅嶺鎮的小龍山,盤踞著一夥佔山為王的強盜,這伙人全是叫花子出身。他們的頭兒名叫朱乞印,善使雙刀,因他武功高強,為人仗義、樂善好施,被眾乞丐奉為幫主。
小龍山又叫卧龍嶺,東有龍門峽,南有倒桅崗,西有月亮山,北有游龍峪。這四座山十分陡峭,就像一道天然屏障環繞在小龍山的周圍。朱乞印占著地利的條件,進退自如,官兵多次派兵圍剿,均以失敗告終。幾年下來,朱乞印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由起先的幾十人發展到了上千人的隊伍。
1938年6月,桐城被日軍佔領。日軍想拉攏朱乞印,派人帶了兩箱金條前去說合。朱乞印雖是個一字不識的綠林武夫,卻深明大義,他不但不為金錢所動,還將前來當說客的那個漢奸殺了,公開向占據桐城的日本鬼子挑起了戰旗。縱貫桐城縣境的安合公路是日軍往來於合肥、武漢之間的重要運輸線,在日軍視為生命線的安合公路上,朱乞印不斷地設伏偷襲。
有個名叫松本的日軍少佐,生性殘暴,像一隻好鬥的公雞。他不僅精通中華武功,而且善使雙槍,他叫嚷著要用自己的雙槍,與朱乞印的雙刀來一個生死較量。日軍出動了大隊人馬,氣勢洶洶撲向了小龍山。這一場惡戰一直打了三天三夜,雙方死傷人數幾乎各佔一半。
朱乞印因隊伍中出了內奸,被俘犧牲,敵寇最終還是佔領了小龍山。松本以為徹底干凈地消滅了朱乞印的隊伍,但在清點丐幫死傷人數時,發現朱乞印的妻子謝桃花等十多名叫花子不知了去向。
為慶賀小龍山大捷,日軍在城中連設了幾天慶功宴。半個月後,松本得到報告,朱乞印的妻子謝桃花帶著那十多名乞丐,在距縣城三十多里處的一個名叫呼兒灣的地方活動。他立即帶了一隊人馬,趕去掃盪。
時值暮秋,那天一大早,四野被一層濃厚的紫霧籠罩著,幾步開外,竟看不見對面的人影。松本仗著有漢奸領道,不怕迷路,認為有這大霧做遮掩,是出其不意下鄉掃盪的大好機會。
走著走著,只見前面的濃霧中,竟順風滾過來一團團黑色的濃煙,又迅速彌漫開來,四周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松本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慌忙下令停止前進。話音剛落的工夫,那股黑煙已消散了。
那些樹木、田野在厚厚的霧中又模模糊糊地出現在了面前。一時間,那些鬼子兵一下子連東南西北方向都分不清了,就連那個領路的漢奸也傻了眼。「這是怎麼回事?」松本策馬來到隊伍的前面,用流利的漢語怒聲質問那個漢奸。
但那漢奸對他的話置若罔聞,一臉的迷惘,像根木頭樁子似的釘在地上。這當口,松本驚異地發現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們,也一個個好像中了什麼魔法似的,目光呆滯,面無表情,跟木偶似的僵立在地上一動都不動。他大駭之下,還沒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驀地,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腦子變成了一片空白……

❼ 周恩來在國共談判中的兩件趣事是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5年9月,周恩來同志隨毛主席赴重慶和蔣介石談判,迫使國民黨簽訂了《雙十協定》。1946年5月,周恩來又受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重託,率領中共代表團到南京,與國民黨進行了和平談判。在這兩次談判中,周恩來同志有兩件趣事傳為佳話。

弈象棋,周公逼蔣求和周恩來同志對象棋喜愛,抗戰期間,他在延安多次發起象棋比賽,有一次比賽,董必武同志獲得冠軍,周恩來同志賦詩記盛:「陝邊難越三重險,董老確高一著棋。」他還朗誦了一首《奕棋詩》:「二方爭強各用兵,擺成隊伍定輸贏。馬行曲路當知道,將守深宮戒遠征。乘險出車收敗兵,隔河飛炮下重城。等閑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見太平。」周恩來同志也有精湛的棋藝,他曾風趣地說:「明人重炮,清人重馬,我們應該重兵卒。」

在重慶和國民黨談判時,一次會間休息,蔣介石邀周恩來下棋,周恩來欣然答應,並風趣地說:「好嘛,桌上兩黨和談,桌下楚漢相爭,挺有意思嘛!」

開局,蔣介石使用「大炮功勢」,一時大軍壓境,頗見威脅;周恩來率兵前進,避過鋒芒,化險為夷。進入中局,蔣丟馬損炮,轉入被動防禦,周卻穩步推進,很快兵臨城下,逼蔣舍車保帥,終於兌子求和。終局之後,周恩來一語雙關地對蔣說:「蔣先生的『大炮功勢』很見功力,只是太輕視了我的過河卒子!」蔣介石尷尬地說:「周先生棋高一籌,棋高一籌!」

周恩來妙用「對牛彈琴」

在和國民黨談判中,周恩來同志曾創造性地運用「對牛彈琴」這一成語,而且不落俗套,賦其新意。在南京談判時,國民黨反動派千方百計從中破壞,常使變判中斷。有一次,談判進行沒幾個回合,周恩來就把對方的謬論駁得體無完膚,對手惱羞成怒,聲嘶力竭地叫嚷什麼同共黨論戰是「對牛彈琴」。周恩來聽了不動聲色,淡淡一笑,慢條斯理地接道:「對——牛彈琴!」這里,周恩來同志改變成語結構,將原來動賓結構,拆成兩個單句,「對」是應答的簡略句,並作了較長的停頓;「牛彈琴」是主謂式,這樣,,把對手的叫囂比作「牛彈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方頓時語塞。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趣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