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鄧稼先研製出原子彈是在中國處於什麼時期
處在中國建國初期。
中國的原子彈在1958年開始研製,到1964年10月16日,中國取得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輝煌成果。用了6年多的時間造出來。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製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並於該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時,在新疆羅布泊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西北浩瀚的沙漠上,轟的一聲巨響,騰起了烈焰翻滾的巨大蘑菇狀煙雲。這震撼世界的驚雷向世人宣告:中國任人欺凌的時代結束了!我國的原子彈、氫彈是靠自力更生研製成功的。
(1)鄧稼先是哪個時期的歷史題擴展閱讀
原子彈研製期間我國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大躍進」影響。
"三年自然災害",或者"三年困難時期",指中國從 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
1959—1961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關於其主要成因,1978年前一直錯誤地完全歸咎於三年自然災害。但近年來國內外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認為這三年「風調雨順」,根本沒有自然災害,「人禍」即決策錯誤是唯一的原因。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
2. 《鄧稼先》的習題
①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可否去掉?
討論明確: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第一部分從百年屈辱入手來寫,似乎與鄧稼先關系不大。其實,這一段的用意是在創設一種廣闊的社會背景。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去衡量他,才更能顯出其偉大之處來的。正是他領導中國知識分子追趕世界科技勢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保證中國堅強地站立起來。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准備,絕不能去掉。
②第三部分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討論明確: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為國忘我、為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賞析:這里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朴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b「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賞析:這里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准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3. 文中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年來的歷史
在近一百年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上推出鄧稼先。要以今天與從前對比,凸顯鄧稼先的歷史地位、歷史貢獻。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人恃才放曠)對比寫,是通過這一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鄧稼先朴實無華,平易近人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以及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4年出生於安徽 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 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 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1]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4. 關於《鄧稼先》的題目
《鄧稼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問中多處運用(對比)(比喻)(誇張)等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鄧稼先這一偉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