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書法家有哪些
衛鑠
衛夫人(272-349)河東安邑人。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東晉女書法家。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所著《筆陣圖》中雲:「橫」如千里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陸斷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鉤」如勁弩筋節。有《名姬帖》、《衛氏和南帖》傳世。
管道升
(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鎮茅山村)人,祖籍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幼習書畫,篤信佛法。曾手書《金剛經》數十卷,贈名山寺。嫁元代吳興書畫名家趙孟頫為妻,封吳興郡夫人,世稱管夫人,元延祐四年(1317)冊封魏國夫人。管道升所寫行楷與趙孟頫頗相似,所書《璇璣圖詩》筆法工絕。精於詩。尤擅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為其首創。元延佑六年(1319年)卒。存世的《水竹圖》等卷,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竹石圖》1幀,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B. 中國最早的女書法家是誰
談談中國最早的女書法家——蔡文姬和衛夫人
文姬,指蔡文姬。據《後漢書·董祀妻傳》,蔡文姬為陳留郡國人.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擅書法,知文史,又妙於音律。」初嫁河東人衛仲道,夫亡後歸居家中。時值天下動亂,四處交兵。董卓在長安被誅後,其父蔡邕曾因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將而獲罪,為司徒王允所囚,並被處死獄中。蔡文姬則於兵荒馬亂中為董卓舊部羌胡兵所擄,流落至南匈奴左賢王部,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隨著曹操軍事力量的不斷強大,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國北方遂趨於統一。在這一歷史條件下,曹操出於對故人蔡邕的憐惜與懷念,「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國中,重嫁給陳留人董祀,便讓她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餘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這就是歷史上所謂「文姬歸漢」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又被編入小說、戲劇,被之管弦,得以廣泛流傳。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還漢》雜劇,明陳與郊的《文姬入塞》雜劇,清尤侗的《吊琵琶》雜劇,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程硯秋的《文姬歸漢》京劇,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歷史劇等,均曾取材於此。其所著胡笳十八拍千古流芳
世人都知道衛夫人(272-349年)是王羲之的書法啟蒙之師最早的文字記載,見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晉中書院(郎)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
衛夫人出自河東安邑衛氏。衛氏書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三國曹魏的衛覬,他擅長古文、鳥篆、隸、草,與鍾繇的書名相當。西晉時,衛氏有衛瓘、衛恆父子是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延尉(衛)展之女弟,(衛)恆之從女,汝陽太守李矩之妻也。隸書尤善,規矩鍾公。雲:"碎玉壺之冰,爛遙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右軍少常師之。永明五年卒,年七十八。
《晉書·衛恆傳》說衛展乃衛恆的"族弟",可見衛展、衛鑠兄妹是河東衛氏的另一支。衛夫人的書跡,《淳化閣帖》卷五有正書《急就帖》,經來朝的書論家鑒定,是偽作,不足據,我們只能藉助"善鍾法"的記載和鍾繇的傳世書跡來揣摩衛夫人的風范了。
劉禹錫 在〈答前篇〉中:
小兒弄筆不能嗔,涴壁書窗且當勤。
聞彼夢熊猶未兆,女中誰是衛夫人。
杜甫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中: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青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C. 縱觀古今,女性書法大家有哪些
據僧夢英<十八體書>記載,早在周代,魯國秋胡的妻子就以書法著名。據說這秋胡"隨牒遠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蠶採桑,閑中居然被她創出一種名叫"雕蟲篆",也叫"戰筆書"的字體。由於"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十八體書>),因此唐代的韋續在 <五十六種>書中也把它喚作"蟲書"。這是我國先秦女書法家的事跡,為數雖然不多,但亦聊備一格。
此後,直至東漢末年,我國歷史上又出了個能詩善書的才女蔡文姬。文姬的父親名叫蔡邕,在那時,蔡邕早已是個文學,書法兼擅的知名人物了。據說這蔡邕的書法得之於神人傳授,其實想來只是他的穎悟自創而已。後來,他把筆法傳給女兒文姬,文姬又傳魏大臣鍾繇。這文姬雖說博學有才辨,又妙於音律,是個知書識禮的才女,但她的身世,卻是很悲涼的。由於"興平中亂,沒於南匈",最後還是曹操把她贖了回來。其後曹操曾經問她說:"聞夫人家多墳藉,猶能憶說之否?"文姬回答說:昔亡父賜書四許卷,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曹操聽後隨即便說:"偏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介面道:"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後來文姬寫好送去,竟然連一點遺誤也沒發現,可見記憶之佳和書寫的認真了。<淳化閣貼>曾刻有她的"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初祚衰 "書跡兩句,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曾這樣說道:"蔡琰(蔡文姬原名)<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俗僅余兩句,亦似斯人身世耶?"無論對她的身世還是書法,都表示出了無限的憐惜。
漢代另外可以一提的女書法家是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扶風馬夫人。<後漢書。列女傳。說她"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唐張懷瓘在<書斷>中還說她"工隸書",可惜這樣一位草,隸兼工的女才人,後來卻因為守寡拒絕董卓的聘娶,而慘遭殺害。
魏晉時期,尤其是晉朝,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期。其時女子書法,亦多高手。盡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書。據<古今傳授筆法人名>記載,她的書法由鍾繇一脈傳來,然後她又傳給王羲之。上面我們曾經說過,這鍾繇的筆法又是從蔡文姬那裡傳來的。可見,在我國書法史上,如果沒有蔡文姬和衛夫人這兩位女書法家起橋梁作過渡的話,對於筆法的流傳,是或多或少會帶來一定影響的。關於衛夫人的書風,唐人曾經對她作過"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的評論,自然是屬於秀美一路的。可貴的是,衛夫人不但工於書法,就是對於書法理論,也有很高的造詣。相傳<筆陣圖>一篇,就是她對於書法實踐的總結。此外,在書法史上,衛夫人的軼事流傳也較多。如王羲之十二歲時曾經竊讀他父親藏在枕頭里的<筆說>,後來"不期盈月,書便大進"。當衛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書跡後,便對太常王策說:"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並因此而流淚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欽佩的是,這衛夫人並沒有因此而詆毀自已的學生,相反,當王羲之結婚生養王獻之後,她還在王獻之五歲那年寫了<大雅吟>贈予獻之,對於書法新苗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厚愛。
衛夫人之外,晉代女書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謝道韞,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們或善行草,或善正隸,或善隸篆,史跡斑斑,充分顯示了我國女子的聰明才智。
繼晉代的高峰之後,唐代女子更多善書。山西並州文水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除了具有
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對於書法一道,也極留意。在我國女子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宣和書譜>說她"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後來則天皇後不令欲奪人之好,於是就在王方慶所獻的原帖上"加寶飾錦繢,歸還王氏。"因為武則天這件事幹得漂亮,以致於"人到於今稱之"(<述書賦>)。其書跡除<歷代名畫記>所記載"薦福寺天後飛白題額,崇福寺武後題額 ",及<宣和書譜>所載"其行書侵侵稍能有丈夫氣,今御府所藏行書<一夜詩>外當首推傳世行草書,周升仙太子碑>為最享盛名。此碑書撰於聖歷二年(699),其字體筆致清婉,氣勢寬展,具有章草遺意,是歷來所稱道的著名唐碑之一。
宮廷中女書家,武後而外,據說楊貴妃也能書法。<貴耳集。說:"宋張端義雲:真定大歷寺有藏殿經皆極可觀。有塗金匣藏<心經>一卷,字體尤婉麗,其後題雲;"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說得有根有據,看來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書者於民間也不少,這大概和時代風氣影響有關。我們試舉幾例:如<法書苑>所說的"劉秦妹,善臨<蘭亭>及<西安貼>奪真",<學林新編>所說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安公美政碑>,俱參軍房璘妻高氏書。以及<書史會要>所說的"楊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鸞,居易女。十歲,忽書<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終南紫石刊之"等比皆是,而其中我氣較大的要數西川樂伎薛濤。薛濤字洪度,長安人。聲律之外,善於做詩,有林下風致。在書法上,薛濤的字寫得勁朗而有姿致,並且內容多為自做詩。宋徽宗時御府多收藏書畫名跡,她的行書<萱草詩>墨跡也赫然在冊。據記載,此件後來又流入賈似道之手。關於她在書法上成就,<宣和書譜>曾對她作了這樣的評價:"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衛夫人曾經做過王羲之的老師,是我國歷史上聲名極隆的女書法家。書中把她歸入"衛夫人之流",可見推崇之極。
此外,在唐朝女書法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吳彩鸞。這吳彩鸞向被稱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鉶傳奇的影響。<宣和書譜>說:"(文)蕭(吳彩鸞夫)拙於為生,彩鸞為以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十錢,為糊口計。然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非人力可為也。錢襄羞澀,復一日書之,且所市不過前日之數。由是彩鸞<唐韻>世多得之。歷十年,蕭與彩鸞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韻>字畫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氣。"所說"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這自然是誇大的話,但她愛書<唐韻>,落筆如飛,卻是右能的事。"歷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則又顯然是死的諱稱了。又據宋張邦基<墨庄漫錄>說:"今蜀中導江迎祥院經藏中佛本行經六十卷,乃彩鸞所書,亦異物也。"而<研究雜志。卻說:導江迎祥寺有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或者以為唐經生書。"則又對佛經的書者提出了異議。其實,吳彩鸞書宋以後記載如<玫愧集 >,<志雅堂雜鈔><道園學古錄><庚子消夏錄><清河書畫舫>等極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給她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後來的讀者疑信參半了。
五代時書法衰微,女子善書者寥寥無幾,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宮人喬氏。據宋代王銍<默記>說:"李後主手書<心經>一卷,賜其宮人喬氏。後入太宗禁中,聞國主薨,自內庭出其經,舍在相國寺西塔院資薦,且自書於後曰:'故李氏中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舍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伏願彌勒尊者
持一花見佛'雲雲。"並又在文末引<徐諧集>且輥按語說:"'南唐制誥, 有宮人喬氏出這誥,'豈斯人也耶?"可知喬氏在南唐宮中,因為善書,是很得到後主器重的。
宋代書法承唐而來,以尚意為主,不比唐人之法度森嚴。其間女書法家所作,亦多意氣瀟散,頗多可觀。憲聖吳皇後是宋高宗的皇後,她的字學宋高宗及<蘭亭>。<蘭亭博議>說她:"喜親翰墨,尤愛<蘭亭>,嘗作小楷一本,全是王體,流傳內外。"其實,她對於高宗的字,則學得更象,<書史會要>曾載:"帝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稍倦即命後續書,人莫能辨"。可見其逼肖程度。<群玉堂法貼 >十卷,第一卷中就刻有憲聖慈烈皇後的御書<千字文>和<歸田賦>。
楊妹子是宋時宮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書家。對於她的書事,<韻石齋筆談>記述的較為詳細:"楊妹子乃宋寧宗恭聖皇後妹,其書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命題詠。余曾見馬遠<松院鳴王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雲:
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
清風拂影,明月當軒,誰會幽心?
詞寄<訴衷情>。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縹緗。"可見她的字是屬於秀美一路的。楊妹子不但用"楊娃"印章題署自書,並且還時常代替宋寧宗作書。<庚子消夏錄>說:"余又有<女戒>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用'御書之印'耳"。
此外,有關宋時宮中女子善書的如"建炎間掌內翰文字及寫宸翰字"的劉貴妃(<書史會要>),"太清宮寧宗時建,楊皇後書<道德經>石幢"的楊皇後(<武林舊事>)等尚多,難以盡述。
使人感興趣的是,宋代的二位著名女詩人,詞人李清照及朱淑真也都善書。李清照雖說長於填詞,但對於金石書畫,卻也是愛之入骨的。她丈夫趙明誠著<金石錄>三十卷,李清照在趙序之後,為寫<金石錄後序>一篇。文中前一部分述說他們夫婦典衣縮食購買金石碑版的樂趣,和後半部分所記金兵南下逃難時文物散失的厄運形成對照, 有歡樂,也有眼淚,是篇研究金石文字者必得一讀的宏文。李清照對金石書畫不但酷愛,精於賞鑒,並且也能動手寫字作畫。<才婦錄>說她"能書能畫,"明陳繼儒<太平清話>曾說有人買到過李易安的<墨竹>一幅,<書畫舫>則更載有她所書的<一剪梅 >"紅藉香殘"詞貼一通,並錄詞後別人的跋文說:"易安詞稿一紙,乃清秘閣故物也。筆勢清真可愛。此詞<瀨玉集>中亦載,所謂'離別曲 '者"可惜的是,跋文作者的名字已佚,"僅存'點定'兩字耳"。
朱淑真是海寧人,<古今女史>說她:"文章幽艷,才色清麗,實閨門之罕有。因匹配非倫,勿遂素志,賦<斷腸集>以自解。"清代的王士慎曾在<池北偶談>中談到,她在"辛亥冬於京師見宋朱真女郎手書"璇璣圖"一卷認為"字法妍嫵。"文後又說這卷圖卷前尚有朱淑真的手書" 璇璣變幻"四個小篆。則又可知她尚能書寫篆字。遺憾的是<池北偶談>的作者並沒有說明他所看到的朱淑真這件作品的正文是用什麼書體寫的。
在眾多的宋代女書法家中,淪落風塵,身為妓女的也不少,這不能不說是宋代女書法家中一個較為普遍的悲劇。王英英是楚州有名的官妓,她書法學顏魯公,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經教過她筆法。據稱她的大字寫得極好,梅曉臣有詩稱贊她說:
山陽女子大字書,不學常流事梳洗。
親傳筆法中郎孫,妙畫蠶頭魯公體。
又有<觀王氏書>道:
先觀雍姬舞六么,妍葩發艷春風搖。
舞罷英英書大字,玉指操管濃雲飄。
風馳雨驟起變怪,文鰩晝飛明珠跳。
詩中敘述王英英書大字的過程,我們由此可知,她的書法用墨較濃,行筆迅捷,字體變態多端。這一切,對於一個女子來說,確實是很了不起的。
宋代徐州營妓馬盼也很有些書名。當時蘇軾守徐州時,很喜愛她的慧麗。馬盼因為這個緣故,得以常時接觸蘇軾因此也就學起蘇軾的字體來,並且居然被她學得很象。一天,蘇軾寫<黃鶴樓賦>未畢,馬盼就仿照他的字體續寫了"山川開合"四個字。其後蘇軾"見之大笑,略為潤色,不復易之。
又有一個失卻姓氏的彭澤倡女楚珍,她八分,草篆都能,是個豪放不群的江南女子。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稱:"吾嘗見其<過湖詩>,清勁簡遠,有丈夫氣,故知其人不凡。"觀字如觀人,女中卻也有丈夫的。
謝天香也是一個以書法垂名的妓女,因為她字寫得好,在一個偶然的機遇里,卻還因此而從良嫁了人,堪稱奇緣。事情是這樣的:"鉅野有穠芳亭,邑人秋成報祭所也。一日,耆卿謀立石其中,延士人王維翰書之。維翰未至,有妓謝天香問者雲:"祀事既畢,何為遲留不飲?"眾曰:"俟維翰書石耳。"謝遂以袖代筆, 書'穠芳'二字,會維至,書'亭'字完之。父老遂命刻之石。王,謝遂成夫婦。後維翰登進士,與天香偕老。"(見<青泥蓮花記>)故事情節委婉,而天香以袖代筆而書,這在我國書法史上,簡直可與唐代以袖揭墨而書的裴休先後相輝並傳了。
其他如溫琬,陳相,嚴蕊,趙總憐,蘇翠,楊韻等,也都是以妓女而擅書名的。其中"湖妓楊韻手寫<法華經>,
每舉筆,必先齋素,浴沐,更衣",原因自然是篤信佛教,敬修來世,其用心是很苦的。
此外,宋代其他女子善書的尚多,如<安陽集>說:"安國夫人崔氏(韓琦妻)善書札,體法甚老,無婦人氣>"
<書史會要>說:"章煎,友直女。工篆書,傳其家學,友直執筆,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繩,而煎亦能如其父。"又有曹學佺<蜀是詩話>中所提到的"唐氏能書"並引梅曉臣<泗州觀唐氏書>一詩說:
唐氏能書十載聞,誰教精絕到紅裙。
百金買盡蒲葵扇,不必要求王右軍。
可惜這樣一位書法被人推崇的女子,竟會沒有留下名字來,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不公平,於此可見一斑。其他如王朝雲,徐韞,張穠,陳述古女等多人,亦皆能書,只是影響不大,也就一筆帶過了。
有元一代,書畫大家首推趙孟俯,而其妻管夫人亦能畫善書。《松雪齋集》說:「管夫人道升,字仲姬。延祜四年封魏國夫人。翰墨詞章,不學而能。心信佛法,手書《金剛經》至數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書《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命孟俯書六體為六卷,雍亦書一卷,且曰:「令後世知我朝有善婦人,且一家皆能書,亦奇事也。』」這段文字是趙孟俯所記,基本是可信的。在書風上管夫人的書牘行楷,與趙孟俯極為相似。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稱其書法為「衛夫人後無儔『。因為管道升給我們留下的書法墨跡較多,我們如果目睹其跡,便知董其昌所說的話,對於她來說是不為過譽的。由於元代享國較短,又系異族統治,因此女書家甚為寥落,就不多舉了。
有明一代,女子善書者人才輩出,其跡多有可觀。高妙瑩字叔琬,她是解縉的母親。解縉除纂《永樂大典》為其不朽業績外,在書法上曾著<春雨雜述 >一篇,而妙瑩的「善小楷,曉律、算術,女工極其敏妙」(《名山藏》),作為一個良母來說,從小對於解縉的熏陶,也就自然是意料的中事了。
邢慈靜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貴州左布政馬拯的妻子。後來馬拯死在任上,邢慈靜扶柩攜幼從二千里地以外的貴州返山東故里,並寫成《黔塗略》一書,追記途中坎坷困頓的苦狀,「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可見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在書法上她宗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麗而有姿致,並刻有《之室集帖》。《式古堂書畫考》載其紙本烏絲闌《自述詩帖》,蘇州博物館今藏有署款為「天啟甲子(1624)花朝日書於蘭雪齋中,蒲團主人馬邢慈靜」的。
她的晚年書跡《自書雜詩》一冊,計三十五頁,詩四十一首,情真詞雅,筆勢蹁翻,無疑是她的詩、書代表作品了
與宋代相似的是,明代名妓亦多擅書。馬湘蘭雖說以畫蘭出名,且善作詩,但字也寫得很好。她畫蘭花常有題詩,字跡秀媚,風韻別具。
明代另一以「馳馬挾彈」絕技著稱的名妓薛素素,於書畫一道亦很通曉。《甲乙剩言》說她「姿度妍雅。能書,作《黃庭》小楷,尤工蘭竹,下筆如掃,各具意態」,真個是「青樓中少雙」的奇女子。
後為女道士,自號玉京道人的卞賽,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板橋雜記》說她「工小楷,善畫蘭鼓琴。」明亡後游吳中,吳梅村曾作《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一首送她。卞賽後來僑居虎丘山塘,所居「湘簾非幾,嚴凈無纖塵。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徹。晚依良醫保御氏,刺舌血為書《法華》。既成,自為文序之」 (《梅村集》)。竟然刺出舌血寫成《法華經》一部,這在我國書法史上,也是罕見的。
又有金陵名妓楊宛字宛叔的,「也能詩,有麗句,善草書」(《列朝詩集》)。十六歲時嫁給了苕上茅止生,因為有才華好,所以丈夫待她很好。在書法上,她能「回腕出鋒,絕無媚骨」,汪歷賢曾有《題楊宛叔〈蘭亭〉臨本詩一首贊美她說:
獨就規模出新意,更留粉本與〈蘭亭〉。
雙鉤響拓誰能事?直喚昭陵片夾醒。
名妓之外,與元代的管夫人以學她丈夫趙孟俯書法著稱一樣,明末的蔡夫人也是以學她丈夫黃道周的書法而得名。〈居易錄〉說她「書法學石齋,造次不能辨。尤精繪事。「可欽的是,蔡夫人不但擅長書法,並且很懂大節。據說黃道周在被難以前,蔡夫人曾經寫信給他說:」到此地位,只有致命遂志一著,更無轉念。 「氣挾風霜,很有些生祭的味道,真」閨閣中鐵漢。
在明末女書法家中還有一位嘉興人徐范。據說她十三歲上便能摹諸家體,並且能夠以賣字來養活自已。
《珊瑚網》曾記載她」為沈伯姬鳳華所書《古詩十九首》入石。徐媛跋有雲:『彩筆生芳,墨香含素。歐率更允拜下風,衛夫人終當北面。『「雖有過譽之處,但也不完全是空中樓閣。不然,《恬致堂集》也不會說她縮臨《聖教序》」無一筆不肖,無一毫閨幃澀態「了。關於她的書法活動,《東村隨筆》似乎記載得更詳細些:」徐貞木白榆長於臨古,頗得形肖。其姐范,行書甚有《聖教序》筆意,名勝白榆。吾禾射圃西
《關夫子廟碑記》,乃其筆也。病癱瘓,自署』蹇媛『雲「。一個殘廢女子,在重男輕女,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竟然能夠以書法自立,則其奮斗精神和藝術造詣,就不難令人想見了。
此外,明代的女書法家如"日臨子敬<洛神賦>或<藏真帖>一遍"(<列朝詩集>)的葉小鸞,十三能詩,書法遒勁有晉風"的葉紈紈等為數極多,這也是難以遍述的。
有清一代,女子書法家的陣容也甚可觀。著名的有嘉興才女黃媛介,字皆令。她不但詩好,畫好,並且對於書法,也很精擅。<無聲詩史>說她:"苕齡即嫻翰墨,好吟詠,工書畫。楷書仿<黃庭經>。"看來,很有些林下風味。有趣的是,她的女兒也象母親一樣,"發方覆額,遂能以詠詩寫帖,楚楚可人",這當然和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有人裁詩,還曾對這位小女兒的書法作過"蠅頭小楷逼鍾王"的贊美呢。
嘉興人項鼎鉉的妻子沈無非,其書法在女子中亦有令名。後來,據項鼎鉉回憶他的亡妻說:"先室沈無非氏,酷情筆硯,朝夕讀書不倦,尤喜臨池,絕肖禇河南, <九成宮>。有手書所撰朝鮮許士女集小序一首,先為其兄沈景倩臨摹上木,今記之,以為兒輩存手澤"。懷戀之外,是透露了沈氏在書法上的成就的。
劉墉是清代的大書法家,由於日常接近,所以他的妻妾亦多善書。歷史上曾有劉墉教夫人寫字,並改"柳"字結構的故事。據文獻記載,劉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筆, 並且象得可以亂真,使人很難分辨出來,尤其是劉墉晚年的小楷,代筆更多。後人根據線索,才從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長腳「石庵」印上,確認為其家姬代筆書。古人說,酷肖別人書跡的只能稱之為「奴書」,但要酷肖得人們難以分辨,卻也是不容易而下了大功夫的
姜淑齋是清代女子書法家中較有造就的一位,號廣平內史,嫁山東膠州宋氏。王士禎曾經看到過她寫的絹素團扇,極為稱賞,認為"筆力矯勁,不類女子。" 朱彝尊在題她詩卷時也曾寫下了這樣的詞:"三真六草寫朝雲,彷彿衛夫人,問何似當年王右軍?"就是稱美她書法的。今山東省博物館藏有她臨王右軍尺牘,末署 "已酉孟春,淑齋臨。"字畫挺朗,確實是"不類女子"的。
道光,咸豐年間,陽湖出現了女書法家名叫張婉釧。她的字寫得很有些象李北海,由於筆力挺健,到了七十多歲,還能夠為人家做書。後來會稽人趙之謙'常師事之",人們把這比之為"王羲之之於衛夫人,"也是書林中的一段佳話。
到了清朝末葉,桐城女子吳芝瑛工書法。她父親曾經做個山左縣令,只生了這個女兒,所以很是喜愛。據說這吳芝瑛的字曾經被孝欽皇後所稱賞,聲價很高,因此也就"頗自矜重"現在我們看到她的書法,除行書尺牘外,其楷書當以<鑒湖女俠秋瑾墓表>為代表代,所書清勁飄灑,穎秀之氣撲人眉宇,是很值得一看的。
隆裕皇後是承恩公桂祥的女兒,桂祥父子雖說學問根基差,但隆裕後卻因為侍奉孝欽後日子較長,受到影響,所以喜學草書。宣統初年,她曾經用草法書寫擘窠大字匾額及聯語。那宮廷中的"延春閣"三個大字,就是她寫自已的齋名。
此外,清代女子如王玉映、繆素筠、秋瑾之女秋燦芝等尚多,因為時代較近,讀者還是不難接觸到的。
綜觀我國古代女書法家,代不乏人。但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籠罩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的才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閨閣中的詩書墨跡,一般也多秘不外傳。故而我國歷代有才華的女書法家,被埋沒而無聞的一定很多,而那些僥幸留下名字和作品的,也勢難和男子書法分庭抗[禮,這個問題的症結應該說不在女子本身,而在社會。
D. 我國歷史上兩位最著名的女書法家是誰
1、其時女子書法,亦多高手。盡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書。據《古今傳授筆法人名》記載,她的書法由鍾繇一脈傳來,然後她又傳給王羲之。衛夫人曾經做過王羲之的老師,是我國歷史上聲名極隆的女書法家。
2、這鍾繇的筆法又是從蔡文姬那裡傳來的。可見,在我國書法史上,如果沒有蔡文姬和衛夫人這兩位女書法家 起橋梁作過渡的話,對於筆法的流傳,是或多或少會帶來一定影響的。
E. 中國古代有那些女書法家
漢代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扶風馬夫人為一代女書法家。《後漢書。列女傳。說她"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唐張懷瓘在《書斷》中還說她"工隸書",可惜這樣一位草,隸兼工的女才人,後來卻因為守寡拒絕董卓的聘娶,而慘遭殺害。
東漢末年的女詩人蔡文姬,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等馳名。其父蔡邕,在文學和書法上造詣很深。蔡文姬繼承家學,在書法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魏晉時期,尤其是晉朝,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期。其時女子書法,亦多高手。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姓衛、名鑠,人稱衛夫人,是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學習三國時鍾繇的書法,達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筆法古樸肅穆,體態自然,是楷書中的上品。
除衛夫人之外,晉代女書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謝道韞,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們或善行草,或善正隸,或善隸篆,史跡斑斑,充分顯示了我國女子的聰明才智。
唐代,武則天,楊貴妃亦能書法。民間的名氣較大的要數西川樂伎薛濤。薛濤字洪度,長安人。薛濤的字寫得勁朗而有姿致,並且內容多為自做詩。在唐朝女書法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吳彩鸞。據說她愛書《唐韻》,落筆如飛。
五代時南唐宮人喬氏也算書。並因為善書,得到後主器重的。
宋代的二位著名女詩人,詞人李清照及朱淑真也都善書。這一時期有不少風塵女子的書法不錯,如官妓王英英是楚州有名的,她書法學顏魯公,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經教過她筆法。她的書法用墨較濃,行筆迅捷,字體變態多端。徐州營妓馬盼也很有些書名。當時蘇軾守徐州時,很喜愛她的慧麗,因學蘇軾字。謝天香也是一個以書法垂名的妓女,並因書遇得良緣從良嫁人。其他如溫琬,陳相,嚴蕊,趙總憐,蘇翠,楊韻等,也都是以妓女而擅書名的。
元代,書畫大家首推趙孟頫,工書善畫,書法為元代宗師,而其妻管道升,字仲姬,亦能畫善書,是元代女書法家。
明代,高妙瑩字叔琬,她是解縉的母親,善書小楷。邢慈靜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貴州左布政馬拯的妻子,法上她宗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麗而有姿致,並刻有《之室集帖》,她的晚年書跡《自書雜詩》是她的詩、書作品代表。
明末黃道周的夫人蔡玉卿,字潤石,書法似黃道周,以學其夫黃道周的書法而得名。小楷孝經為其代表作。
明代名妓亦多擅書,馬湘蘭雖說以畫蘭出名,且善作詩,但字也寫得很好。她畫蘭花常有題詩,字跡秀媚,風韻別具。明代另一以「馳馬挾彈」絕技著稱的名妓薛素素,於書畫一道亦很通曉。金陵名妓楊宛字宛叔的,「也能詩,有麗句,善草書」(《列朝詩集》)。
自號玉京道人的女道士卞賽,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工小楷。
F. 著名女書法家有哪些
古代女書法家掠影"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以來,我國女子也和男子一樣,出了不少的才人.其他方面是如此,書法也不例外. 據僧夢英<十八體書>記載,早在周代,魯國秋胡的妻子就以書法著名.據說這秋胡"隨牒遠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蠶採桑,閑中居然被她創出一種名叫"雕蟲篆",也叫"戰筆書"的字體.由於"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十八體書>),因此唐代的韋續在<五十六種>書中也把它喚作"蟲書".這是我國先秦女書法家的事跡,為數雖然不多,但亦聊備一格. 此後,直至東漢末年,我國歷史上又出了個能詩善書的才女蔡文姬.文姬的父親名叫蔡邕,在那時,蔡邕早已是個文學,書法兼擅的知名人物了.據說這蔡邕的書法得之於神人傳授,其實想來只是他的穎悟自創而已.後來,他把筆法傳給女兒文姬,文姬又傳魏大臣鍾繇.這文姬雖說博學有才辨,又妙於音律,是個知書識禮的才女,但她的身世,卻是很悲涼的.由於"興平中亂,沒於南匈",最後還是曹操把她贖了回來.其後曹操曾經問她說:"聞夫人家多墳藉,猶能憶說之否?"文姬回答說:昔亡父賜書四許卷,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曹操聽後隨即便說:"偏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介面道:"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後來文姬寫好送去,竟然連一點遺誤也沒發現,可見記憶之佳和書寫的認真了.<淳化閣貼>曾刻有她的"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初祚衰"書跡兩句,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曾這樣說道:"蔡琰(蔡文姬原名)<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俗僅余兩句,亦似斯人身世耶?"無論對她的身世還是書法,都表示出了無限的憐惜 漢代另外可以一提的女書法家是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扶風馬夫人.<後漢書.列女傳.說她"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唐張懷瓘在<書斷>中還說她"工隸書",可惜這樣一位草,隸兼工的女才人,後來卻因為守寡拒絕董卓的聘娶,而慘遭殺害. 魏晉時期,尤其是晉朝,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期.其時女子書法,亦多高手.盡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書.據<古今傳授筆法人名>記載,她的書法由鍾繇一脈傳來,然後她又傳給王羲之.上面我們曾經說過,這鍾繇的筆法又是從蔡文姬那裡傳來的.可見,在我國書法史上,如果沒有蔡文姬和衛夫人這兩位女書法家起橋梁作過渡的話,對於筆法的流傳,是或多或少會帶來一定影響的.關於衛夫人的書風,唐人曾經對她作過"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的評論,自然是屬於秀美一路的.可貴的是,衛夫人不但工於書法,就是對於書法理論,也有很高的造詣.相傳<筆陣圖>一篇,就是她對於書法實踐的總結.此外,在書法史上,衛夫人的軼事流傳也較多.如王羲之十二歲時曾經竊讀他父親藏在枕頭里的<筆說>,後來"不期盈月,書便大進".當衛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書跡後,便對太常王策說:"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並因此而流淚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欽佩的是,這衛夫人並沒有因此而詆毀自已的學生,相反,當王羲之結婚生養王獻之後,她還在王獻之五歲那年寫了<大雅吟>贈予獻之,對於書法新苗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厚愛。 衛夫人之外,晉代女書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謝道韞,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獻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們或善行草,或善正隸,或善隸篆,史跡斑斑,充分顯示了我國女子的聰明才智. 繼晉代的高峰之後,唐代女子更多善書.山西並州文水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除了具有 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對於書法一道,也極留意.在我國女子書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宣和書譜>說她"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拓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後來則天皇後不令欲奪人之好,於是就在王方慶所獻的原帖上"加寶飾錦繢,歸還王氏."因為武則天這件事幹得漂亮,以致於"人到於今稱之"(<述書賦>).其書跡除<歷代名畫記>所記載"薦福寺天後飛白題額,崇福寺武後題額",及<宣和書譜>所載"其行書侵侵稍能有丈夫氣,今御府所藏行書<一夜詩>外當首推傳世行草書,周升仙太子碑>為最享盛名.此碑書撰於聖歷二年(699),其字體筆致清婉,氣勢寬展,具有章草遺意,是歷來所稱道的著名唐碑之一. 宮廷中女書家,武後而外,據說楊貴妃也能書法.<貴耳集.說:"宋張端義雲:真定大歷寺有藏殿經皆極可觀.有塗金匣藏<心經>一卷,字體尤婉麗,其後題雲;"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說得有根有據,看來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書者於民間也不少,這大概和時代風氣影響有關.我們試舉幾例:如<法書苑>所說的"劉秦妹,善臨<蘭亭>及<西安貼>奪真",<學林新編>所說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安公美政碑>,俱參軍房璘妻高氏書.以及<書史會要>所說的"楊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鸞,居易女.十歲,忽書<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終南紫石刊之"等比皆是,而其中我氣較大的要數西川樂伎薛濤.薛濤字洪度,長安人.聲律之外,善於做詩,有林下風致.在書法上,薛濤的字寫得勁朗而有姿致,並且內容多為自做詩.宋徽宗時御府多收藏書畫名跡,她的行書<萱草詩>墨跡也赫然在冊.據記載,此件後來又流入賈似道之手.關於她在書法上成就,<宣和書譜>曾對她作了這樣的評價:"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衛夫人曾經做過王羲之的老師,是我國歷史上聲名極隆的女書法家.書中把她歸入"衛夫人之流",可見推崇之極。 此外,在唐朝女書法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吳彩鸞.這吳彩鸞向被稱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鉶傳奇的影響.<宣和書譜>說:"(文)蕭(吳彩鸞夫)拙於為生,彩鸞為以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十錢,為糊口計.然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非人力可為也.錢襄羞澀,復一日書之,且所市不過前日之數.由是彩鸞<唐韻>世多得之.歷十年,蕭與彩鸞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韻>字畫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氣."所說"不出一日間,能了十數萬字,"這自然是誇大的話,但她愛書<唐韻>,落筆如飛,卻是右能的事."歷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則又顯然是死的諱稱了.又據宋張邦基<墨庄漫錄>說:"今蜀中導江迎祥院經藏中佛本行經六十卷,乃彩鸞所書,亦異物也."而<研究雜志.卻說:導江迎祥寺有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或者以為唐經生書."則又對佛經的書者提出了異議.其實,吳彩鸞書宋以後記載如<玫媿集>,<志雅堂雜鈔><道園學古錄><庚子消夏錄><清河書畫舫>等極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給她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後來的讀者疑信參半了. 五代時書法衰微,女子善書者寥寥無幾,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宮人喬氏.據宋代王銍<默記>說:"李後主手書<心經>一卷,賜其宮人喬氏.後入太宗禁中,聞國主薨,自內庭出其經,舍在相國寺西塔院資薦,且自書於後曰:'故李氏中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舍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伏願彌勒尊者 持一花見佛'雲雲."並又在文末引<徐諧集>且輥按語說:"'南唐制誥, 有宮人喬氏出這誥,'豈斯人也耶?"可知喬氏在南唐宮中,因為善書,是很得到後主器重的. 宋代書法承唐而來,以尚意為主,不比唐人之法度森嚴.其間女書法家所作,亦多意氣瀟散,頗多可觀.憲聖吳皇後是宋高宗的皇後,她的字學宋高宗及<蘭亭>.<蘭亭博議>說她:"喜親翰墨,尤愛<蘭亭>,嘗作小楷一本,全是王體,流傳內外."其實,她對於高宗的字,則學得更象,<書史會要>曾載:"帝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稍倦即命後續書,人莫能辨".可見其逼肖程度.<群玉堂法貼>十卷,第一卷中就刻有憲聖慈烈皇後的御書<千字文>和<歸田賦>. 楊妹子是宋時宮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書家.對於她的書事,<韻石齋筆談>記述的較為詳細:"楊妹子乃宋寧宗恭聖皇後妹,其書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命題詠.余曾見馬遠<松院鳴王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雲: 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 詞寄<訴衷情>.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縹緗."可見她的字是屬於秀美一路的.楊妹子不但用"楊娃"印章題署自書,並且還時常代替宋寧宗作書.<庚子消夏錄>說:"余又有<女戒>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用'御書之印'耳". 此外,有關宋時宮中女子善書的如"建炎間掌內翰文字及寫宸翰字"的劉貴妃(<書史會要>),"太清宮寧宗時建,楊皇後書<道德經>石幢"的楊皇後(<武林舊事>)等尚多,難以盡述. 有元一代,書畫大家首推趙孟頫,而其妻管夫人亦能畫善書。《松雪齋集》說:「管夫人道升,字仲姬。延祜四年封魏國夫人。翰墨詞章,不學而能。心信佛法,手書《金剛經》至數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書《千文》,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命孟俯書六體為六卷,雍亦書一卷,且曰:「令後世知我朝有善婦人,且一家皆能書,亦奇事也。』」這段文字是趙孟俯所記,基本是可信的。在書風上管夫人的書牘行楷,與趙孟俯極為相似。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稱其書法為「衛夫人後無儔『。因為管道升給我們留下的書法墨跡較多,我們如果目睹其跡,便知董其昌所說的話,對於她來說是不為過譽的。由於元代享國較短,又系異族統治,因此女書家甚為寥落,就不多舉了。 有明一代,女子善書者人才輩出,其跡多有可觀。高妙瑩字叔琬,她是解縉的母親。解縉除纂《永樂大典》為其不朽業績外,在書法上曾著<春雨雜述>一篇,而妙瑩的「善小楷,曉律、算術,女工極其敏妙」(《名山藏》),作為一個良母來說,從小對於解縉的熏陶,也就自然是意料的中事了。 邢慈靜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貴州左布政馬拯的妻子。後來馬拯死在任上,邢慈靜扶柩攜幼從二千里地以外的貴州返山東故里,並寫成《黔塗略》一書,追記途中坎坷困頓的苦狀,「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可見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在書法上她宗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麗而有姿致,並刻有《之室集帖》。《式古堂書畫考》載其紙本烏絲闌《自述詩帖》,蘇州博物館今藏有署款為「天啟甲子(1624)花朝日書於蘭雪齋中,蒲團主人馬邢慈靜」的。 她的晚年書跡《自書雜詩》一冊,計三十五頁,詩四十一首,情真詞雅,筆勢蹁翻,無疑是她的詩、書代表作品了。 劉墉是清代的大書法家,由於日常接近,所以他的妻妾亦多善書.歷史上曾有劉墉教夫人寫字,並改"柳"字結構的故事.據文獻記載,劉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筆,並且象得可以亂真,使人很難分辨出來,尤其是劉墉晚年的小楷,代筆更多。後人根據線索,才從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長腳「石庵」印上,確認為其家姬代筆書。古人說,酷肖別人書跡的只能稱之為「奴書」,但要酷肖得人們難以分辨,卻也是不容易而下了大功夫的 姜淑齋是清代女子書法家中較有造就的一位,號廣平內史,嫁山東膠州宋氏.王士禎曾經看到過她寫的絹素團扇,極為稱賞,認為"筆力矯勁,不類女子."朱彝尊在題她詩卷時也曾寫下了這樣的詞:"三真六草寫朝雲,彷彿衛夫人,問何似當年王右軍?"就是稱美她書法的.今山東省博物館藏有她臨王右軍尺牘,末署"已酉孟春,淑齋臨."字畫挺朗,確實是"不類女子"的.道光,咸豐年間,陽湖出現了女書法家名叫張婉釧.她的字寫得很有些象李北海,由於筆力挺健,到了七十多歲,還能夠為人家做書.後來會稽人趙之謙'常師事之",人們把這比之為"王羲之之於衛夫人,"也是書林中的一段佳話.
G. 中國古代女書法家有幾位
蔡文姬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字昭姬,漢族,東漢末年陳留(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和書法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文學家和書法家。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
衛鑠
衛夫人(272-349)河東安邑人。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東晉女書法家。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所著《筆陣圖》中雲:「橫」如千里之陣雲、「點」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陸斷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鉤」如勁弩筋節。有《名姬帖》、《衛氏和南帖》傳世。
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 唐代女詩人,女書法家,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孫大娘舞「劍器」,黃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後有傳也。然濤字真跡今皆佚。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女書法家,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華亭人(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書法為元代宗師。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佑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
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曌,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後自立為武周皇帝。人稱「武媚娘」。高宗時上尊號為「天後」。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後,臨朝稱制後改名曌。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改尊為「則天順聖皇後」。後世通常稱武氏為「武則天」或「武後」。武則天書寫草體,書法婉約。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約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女書法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對金石書畫不但酷愛,精於賞鑒,並且也能動手寫字作畫。<才婦錄>說她"能書能畫。
H.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書法家都有誰。
眾所周知,古代女性身份低下,一切以「丈夫」為中心,很難成就自己的事業。書法歷來是文人墨客士大夫的「玩物」,女性很少問律,更是難有作為,在古代書法寶庫中卻有幾位女性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為中國的書法史寫下了厚重的一筆。
衛夫人
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子,在書法上她擅長隸、正、行書。據記載,她的書法由鍾繇一脈傳來。她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的書風,後人曾經作過這樣的評價:「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由此可見是屬於秀美一路的。可貴的是,衛夫人不但工於書法,就是對於書法理論,也有很高的造詣.相傳《筆陣圖》就是她對書法實踐的總結。
武則天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三百多個帝王中唯一的一個女皇帝。一千多年來,人們對她的評價毀譽不一。客觀地說,武則天不失為一位有膽識,有作為的封建地主階級的女政治家,而且也是位書法家。
她的書風受《萬歲通天帖》影響比較明顯,武則天所書的《升仙太子碑》是我國古代書法、金石史上第一塊女性所書的碑,碑文行草相間,筆畫婉約,流暢圓轉,古意盎然。在《升仙太子碑》中還可以見到武則天創造的十九個「新字」。
慈禧太後
慈禧太後平生除了嗜戲著稱外,對書法、繪畫也情有獨鍾。游覽過北京故宮和頤和圓的人總會見到慈禧寫的「福」、「壽」、「龍虎松鶴」等字和花卉條幅,「大圓寶鏡」是她最為得意之作,多時一年寫數百幅。慈禧還愛畫古松,筆法蒼老。
李鴻章七十壽辰時,她特意畫了幅古松賜給李鴻章,杏鴻章感激涕零,愛若至寶。慈禧也愛畫花鳥草蟲,畫得最多的是葡萄,有人說這是因為她愛飲葡萄酒,由酒愛及葡萄。
八國聯軍入侵後,慈禧年事漸高,心情也不好,就較少作畫了,為了滿足大臣求賜書畫的願望,便找人代筆了。
I. 中國最早的女書法家是誰
衛夫人是我國最早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生於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於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是東晉的女書法家,相傳她還做過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最擅長的是草書,她的代表作有《四體書勢》。衛夫人年幼的時候很好學,酷愛書法,很早就拜大書法家鍾繇為師,並得到其真傳,擅長隸書。她曾經作詩論及草隸書體,又奉朝廷之命寫了《急就章》。但由於各種原因,她的書法作品未能流傳至今。根據前人的一些評論,我們可以窺見她的書法風格。
衛夫人繼承鍾繇的書法風格,其作品流暢高潔,高逸清婉,但在繼承鍾繇書法額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流露出一種清婉靈動的韻味。她的書法還充溢著美感,充分體現了女性特有的嫵媚嬌柔,這些都和鍾繇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衛夫人不但在書法藝術實踐上獲得了重大突破,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她撰有《筆陣圖》一卷,是一部有關書法理論的作品,全面深人地提出了自己對書法的獨到見解。她主張學習書法首先要學會「臨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創新與發展。同時,衛夫人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學習和創作時,要選用質量較好的筆、墨、紙、硯。同時,衛夫人對執筆有深刻的理論研究。她指出,執筆要有講究,不同書體所用的執筆方法應該有所不同。她對書法藝術中的筆、意關系和書家修養等作出深刻的論述,超出了單純論述執筆的范圍。她認為,書寫不同的字體要有不同的執筆方法,實質上是就此提出了書法家把握不同字體書寫風格的問題。衛夫人畢生從事書法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為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途徑,她的理論成為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准,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J.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書法家代表作以及背後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十位著名的女書法家
蔡文姬,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自幼熟讀經史,博學有才辯,雅工書道,筆法得其父真傳。幾經戰亂,被曹操贖回後,並在其鼓勵下,憑記憶用楷書和行書,書寫古籍四百餘卷,歷稱文姬歸漢。
衛夫人,名鑠。東晉著名女書法家。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師承鍾繇,妙傳其法,以為楷書訂定筆劃順序而聞名。她曾作詩論及草隸書體。其字形為長方形,幾條清秀平和,嫻雅婉麗。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薛濤(約768~832年) 唐代女詩人,女書法家,字洪度,長安人。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若公孫大娘舞「劍器」,黃四娘家花,托於杜甫而後有傳也。然濤字真跡今皆佚。薛濤所書《陳思王美女篇》行書,筆勢跌宕秀逸。
吳彩鸞,唐大和年間(823-825年)河南濮陽縣人,吳猛之女,夫文簫。家貧,以抄書為業。此卷《刊謬補缺切韻》,元王惲《玉堂嘉話》卷二記為「吳彩鸞龍鱗楷韻」,《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為「唐吳彩鸞書唐韻」。此外,史書中記在吳彩鸞名下的抄本韻書還有很多,如《切韻》、《玉篇》等。其小楷字體遒麗,用筆圓潤,筆法純熟,書寫極速且精。
武則天,人稱「武媚娘」,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難度極大,卻極為高雅。而書寫草書則書法婉約、遒勁得法。武則天曾以飛白書寫大臣的姓名來賜給他們,書法造詣於此可見一斑!武則天留下來的書法有《薦福寺碑》題額、為《崇福寺題額》,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則天親自撰文並書丹鐫刻的碑刻。這塊碑刻於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六月立,現存於河南省偃師縣緱山仙君廟。共有行草書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飛白書碑額。碑陰刻有武則天《遊仙篇》詩文,是武則天76歲時所作,碑陰書法為薛曜正書書丹。明趙涵《石墨鐫華》說:「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於世,此其僅存者耳」。碑陰還有薛稷、鍾紹京等人的題名,其書法筆跡也皆艷麗,遒勁得法。由於武則天愛好書法,善書就被列為入士的重要條件,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迅速出現了許多書法家。如陸柬之、賀知章、孫過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賈膺福、韓景陽、徐嶠之、王紹宗、鍾紹京等。
楊妹子是宋時宮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書家。楊妹子不但用「楊娃」印章題署自書,並且還時常代替宋寧宗作書。《庚子消夏錄》說:「余又有《女戒》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用'御書之印'耳」。
朱淑真,宋代女詞人、女書法家。所書小楷,端莊精勁,深得王羲之筆法。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後期則憂愁郁悶,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朱淑真能畫,通音律,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存世。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此詩傳說系其對其夫拋家棄婦心生憤懣而作,情真意切,一氣呵成,共十句,巧的是每句暗合一字。
管道升,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其書法作品筆力扎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元仁宗嘗將趙孟頫、管道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了,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邢慈靜是明代書法家、文學家邢侗的八妹,自幼聰慧,悟性超群,工書法,善繪畫,博學多才,深受世人的喜愛。邢慈靜青年時代受長兄邢侗影響學習書法繪畫,晚年臨摩《澄清堂帖》,深得右軍神韻。她詩書畫俱稱絕品,被譽為是繼衛夫人、管夫人之後的又一書畫名媛。
姜淑齋,清代女書法家,善書,精於行草,師法王羲之、王獻之,尤得力於《十七帖》,圓融溫雅中有遒勁之氣,為時所重。書法曾得朱彝尊的欣賞:「三真六草寫朝雲,彷彿衛夫人,問何似當年右軍?」 以為筆力矯勁,不類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