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沂蒙地區抗戰事跡
1、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斗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跡。
2、1940年2月14日,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特務團和蘇魯支隊一大隊等部集中優勢兵力對白彥之敵發動猛烈進攻,消滅了孫鶴齡部1000多偽軍,解放了白彥。但敵人不甘心失敗,組織力量伺機向白彥反撲。
3月7日,鄒縣城後據點100餘日軍向白彥撲來,被一一五師特務團伏擊,敵人丟下數具屍體,倉惶逃遁。
3月12日,日偽軍又糾集起700餘人,帶著鋼炮和輕重機槍,從城後、平邑、梁邱等據點向白彥進犯,開始了第二次進攻。我阻擊東路之敵的部隊先掩護群眾撤離白彥,後節節阻擊敵人,直到黃昏日偽軍才爬進白彥。西路進犯之敵一接近南徑,即遭到我阻擊部隊伏擊,後該敵竄至黃草坡村外的一片山地里。我六八六團一連的勇士們連續發起3次沖鋒,擊斃日寇50餘人。余敵趁我部隊轉移之機,於黃昏時攻佔了白彥。入夜,我六八六團一部趁敵立足未穩,勇猛地襲擊白彥,又給敵以重大殺傷。
13日拂曉,敵倉惶組織逃遁,我則窮追猛 打。敵人快逃到南徑村時,突然向我追擊部隊施放催淚瓦斯,然後竄進了南徑村,毒氣一過,我軍迅速對敵實施包抄,敵人則連連施放毒氣。黃昏時,我軍對困在村中之敵開始了攻擊。當晚7時,南徑村完全被我控制。兩天激戰,我軍共斃傷日偽軍200多人。
我軍獲捷後,日寇再度糾集2500多人,向白彥發動第3次進攻。3月19日早晨,守衛在官莊山頭的一一五師六八六團一部的勇士們,,發現了在一片樹木稠密的凹地里慢慢行進的1000餘名敵人。待敵人進入伏擊圈,我4挺機槍吐出火舌,手榴彈瀑布似的落了下去,這股敵人嚎叫著爬進了山溝。待他們清醒過來以後,便在官莊的兩個山頭和一片起伏的山嶺上與我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與此同時,另一股敵人從官莊斜插向太皇崮,與我特務團展開了激戰。不久即被我軍指戰員打得丟盔卸甲,哇哇叫著四散逃命。這時,官莊方向又槍聲大作。原來,敵人的脊背正遭我蘇魯支隊一大隊痛擊,死傷慘重。時至黃昏,官莊之敵潰敗了。
21日清晨,2000多名日軍分別進佔了白彥和官莊。上午9時許,兩架敵機低空盤旋一陣後,向守衛在東山頭上的我蘇魯支隊狂轟濫炸,但未能給我們造成什麼損失。我主力部隊在白彥四周休整待命,敵人則抓民夫搶修工事。夜晚,六八六團開進了白彥西北的一片密林,特務團佔領了白彥東北的一片高地,蘇魯支隊占據了與白彥相對的青山。凌晨2時,我強襲白彥的隊伍出發了。六八六團一連直插原漢奸孫鶴齡的住宅,解救出被鬼子抓來抬炮彈的老百姓,運出300多發炮彈和幾十箱子彈。一營朱營長帶領戰士摸到一個屋子跟前,見敵人正在熟睡,他便把所有的槍支遞出門外。最後他在拾起一把日本指揮刀時被發覺了,便迅速跑出來,手持大刀貼在門旁,一連劈死了9個往外逃竄的鬼子。
這時,白彥的西北角和東北角都打響了,激烈的白刃巷戰也開始了,憤怒的喊殺聲在夜空中回響著。發了瘋的鬼子端著刺刀硬向我沖鋒,我被切斷聯系,六八六團的一個排被敵人團團圍困。勇士們用刺刀手榴彈消滅了3倍於己的鬼子後,全部壯烈犧牲。殘酷的白刃戰達到了高潮,鬼子的指揮官森川也受了重傷。此時,天將破曉,殘敵急忙施放大量毒氣,扔下300多具屍體狼狽逃竄了。
當旭日東升朝霞滿天的時候,白彥又重新回到了抗日軍民手中。此次白彥爭奪戰歷經14個晝夜,大小10餘次戰斗,殲敵800餘人,繳獲長短槍350餘支和大量彈葯及軍用物資。白彥爭奪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為創建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掃清了障礙。
B. 山東沂蒙山近代出過哪些名人
算聖—劉洪(東漢) 中國珠算之父、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今山東蒙陰縣)人,約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劉洪於漢桓帝延熹年間(158-166年),「以校尉應太史徵,拜良中」。為官數載,清正廉潔,吏民皆畏而敬之。 劉洪在任山陽太守以後,還曾遷任曲城(今山東掖縣)侯相,地位與郡太守相當。劉洪在為相期間,賞罰分明,重教化,移風易俗,吏民畏而愛之,成為遠近聞名的頗有威望和政績的行政官員。 《後漢書》說,洪善算,當世無偶。東漢魏人徐岳所著的《數術記遺》一書。徐岳在書中說:「劉會稽,博學多聞,偏於數學……隸首注術,仍有多種,其一珠算。」徐岳所說的劉會稽就是劉洪。 劉洪是珠算之父,被尊為「算聖」。珠算是中國五大發明之一。
智聖—諸葛亮(三國)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寫有《蜀相》名篇。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C. 沂蒙山以什麼聞名於世急急急急急!!!!!!!!!!!
沂蒙山小調誕生於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庄鎮上白石屋村,當年由駐沂蒙山區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團員李林(上海歌劇院顧問)和阮若珊(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兩位同志創作。
《沂蒙山小調》歌詞: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 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 見牛羊。高粱那個紅來哎 豆花香,萬擔那個穀子哎 堆滿場。咱們的共產黨哎 領導好,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
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歷史和文化,悠遠而古老。 在沂蒙這片充滿著傳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裡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將近百年的時間里,沂蒙山人用勤勞勇敢寫下過輝煌的篇章.千百年裡,沂蒙山人用歌聲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傳遞著古老的歷史和文化。從遠古一直延續到今天。
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臨沂市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兩戰聖地」,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在沂蒙琅琊一帶區域,自古以來都是人才輩出,鍾靈毓秀,地靈人傑。
為此,清代乾隆皇帝巡遊山東,曾留下詩篇贊美「魯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對沂蒙琅琊一帶人才輩出的歷史充滿溢美之詞。
歷史也證明,在沂蒙琅琊一帶,的確是人才輩出,從古到今,在沂蒙這一塊鍾靈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誕生了無數的聖賢奇才,如「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算聖」劉洪、蒙恬、顏真卿、左寶貴、書法家王獻之、著名教育家《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孝聖」王祥、「宗聖」曾子、荀子、孔子老師郯子、西晉名將羊祜、文學評論家劉勰、何承天、西漢名相匡衡等的故鄉。 孔子七十二賢徒,臨沂籍十三人;著名二十四孝,臨沂佔有七孝。 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光輝;
走進沂蒙山區,這首沂蒙山小調在山裡,在田間,四處回盪,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經傳唱了六十年,六十年裡《 沂蒙山小調》已經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詞,人們認識沂蒙山,就是從聽了這首沂蒙山小調開始的。
D. 沂蒙山歷史人文
沂蒙山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為地域標志的革命老區:沂蒙山區,這里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勝地。
蒙山高,沂水長,沂蒙山區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區而著稱的山東省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轄三區九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22.7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臨沂市地處東南沿海,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區位上,東靠日照港、嵐山港和連雲港,屬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范疇,處於山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交界處,南北交匯,海陸兼濟,發展空間廣闊。經過建國後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臨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臨沂飛機場通達全國十幾個城市,京滬高速公路、日東高速公路、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海鐵路大通道在臨沂市境內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個非常便捷的陸海空立體交通主幹網,加上不斷完善的現代化通訊網,使得沂蒙大地對外聯系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里多緯交匯,內外雙向互動,輻射海內外,一個大開放、大交融、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臨沂市地貌類型多樣,融北國的粗獷風光與南國的魚米之鄉風韻於一體,鍾靈毓秀,儀態萬方。北部是綿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養生長壽」而聞名,橫亘數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險、奧、幽、曠、奇、雄、秀於一體,遙對泰山,雄奇壯美。蜿蜒的沂河,如鑲嵌的玉帶,縱貫全境,充滿靈氣。南部的臨郯蒼平原,沃野萬頃,稻花飄香。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無限秀美的風光。
「岱崮地貌」
是沂蒙山區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過去在地貌學上稱之為「方山」,人們通常叫做「崮」。「崮」的頂部平展開闊,峰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緩,遠處觀望,像是戴著平頂帽子的山頭。「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岩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區經過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動力作用,形成了現在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崮,多呈駝、帽、桌和雞冠等形態。
「岱崮地貌」成為我國繼「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後的新的岩石地貌類型。
「崮」主要分布在蒙陰、沂水、沂源等魯中南山區,較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說,形成了美麗的沂蒙「崮」群。在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就分布了30餘個「崮」,數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國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見。 新沂河南北寬二十餘里,東西長幾百里。這里是天然的糧倉,每年都要為兩岸人民提供豐富的小麥與大豆;這里是天然的牧場,放牧著成群的牛羊,一群群鴨鵝在這里游弋。在入海口,為了防止海水倒灌,建起了一道大壩。原來的大壩是土石所建,一到夏秋之際,為了排洪就要炸掉。這樣年年建年年炸,費時費工費財力。1998年,重新建壩,改為可充水的橡皮壩。平時充水可防海水倒灌,洪水壓境里把橡皮壩體內的水排空即可讓洪水通過。該壩為亞洲第一興建的橡皮壩,故稱亞洲第一壩。
E. 沂蒙英雄人物有哪些
沂蒙六姐妹是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涌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群體,分別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在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特別是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組織村裡近百名婦女為子弟兵烙煎餅、籌運草料、運送彈葯、洗軍衣、做軍鞋,並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出色地完成了救助傷員的任務,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6月10日的《魯中大眾》發表了題為《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的文章,報道了她們的模範事跡,稱之為「沂蒙英雄六姐妹」。
紅嫂明德英,明德英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兩歲時因病致啞。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在家鄉目睹了共產黨八路軍堅持抗戰、一切為了民眾的實際行動,從而對共產黨八路軍懷有深厚感情。1941年冬,大批日偽軍包圍了駐沂南牧馬池村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
11月4日,八路軍一名小戰士在反「掃盪」突圍中身負重傷,被明德英機智救下,為他包紮傷口。當搜捕的日軍走後,傷員因失血過多,缺水休克,在周圍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傷員。
1943年,她又從日軍的槍林彈雨中搶救出八路軍山東縱隊軍醫處香爐石分所13歲的看護員庄新民。明德英救護八路軍戰士的情節,後被寫入小說《紅嫂》,編入京劇《紅雲崗》、舞劇《沂蒙頌》。沂蒙紅嫂用乳汁救傷員的故事隨之傳遍全國,家喻戶曉,明德英也被公認為沂蒙紅嫂的生活原型,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和愛戴。
F. 新四軍什麼時間進沂蒙山
沂蒙老區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很有自己的特殊性。
井岡山、延安與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作為山東解放區的首府,有「華東小延安」之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谷牧、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沂蒙老區420萬人口中,有140萬群眾參軍支前,3萬沂蒙優秀兒女獻身疆場。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一起,在沂蒙這塊紅色的熱土上,共同創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三年多的解放戰爭中,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口號鼓舞下,沂蒙支前民工就達1018523人,支前小推車達到了314279輛,擔架60397付。淮海戰役期間,一共有560萬人出民工,其中來自沂蒙山區的就近百萬。陳毅元帥曾經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戰役是沂蒙老區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同時又說:「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養育了革命,用小推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充分表達出對沂蒙老區人民無限的感激之情。
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臨沂市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兩戰聖地」,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我們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解放戰爭年代沂蒙人民推著獨輪小車,帶著煎餅、大蔥支援前線的情景。革命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八百里沂蒙鍾靈毓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萬英烈血灑疆場」載入史冊。
尤其是1947年5月那場聞名中外、震驚寰宇的慘烈戰爭,使沂蒙山的孟良崮變成了一座人民戰爭的豐碑,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全國抗日楷模村」淵子崖,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體至今讓人動容。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是抗日戰爭、國內戰爭時期中共在國內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共山東省政府、中共華東局的創立地,也是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重點進攻的解放區(山東解放區)。許多中共領導人和國共兩黨高級將領曾經在此戰斗過、工作過,包括劉少奇、谷牧、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張自忠、張靈甫,其中抗日時期,張自忠將軍在臨沂成功阻擊著名的板垣師團,為台兒庄戰役的部署取得了時間,為山東整個戰局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自忠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軍。
沂蒙是一塊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塊神聖的紅色土地。沂蒙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軍隊的哺育下,山東黨政軍與沂蒙人民共同創造的財富。沂蒙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沂蒙人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無私奉獻、敢於勝利的沂蒙精神讓世人為之動容。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厲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斗的新典型羅庄、沈泉庄、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八百里蒙山沂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之地。而今,這里令人難以置信地崛起了全國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場,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臨沂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二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物流之都。每天20多萬客商進出山東臨沂,激活了沂蒙經濟,臨沂批發城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甲,僅次於浙江義烏,居全國第二,有「南義烏,北臨沂」之稱,臨沂由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到自強不息的臨沂人「買天下、賣天下」,不能不說是沂蒙精神創造的又一奇跡。 毛澤東主席在評價羅榮桓在山東的工作時說:
「羅榮桓在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地區,做好了決定中國革命成敗的事業。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占和包圍了。只有山東全省,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北占東北,南下長江,都主要依靠山東。」
由此可見,以沂蒙山為核心的山東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成功歷程中的地位與分量,是何等突出和重要。
井岡山、延安與沂蒙山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沂蒙曾被無數革命後人譽為「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紅色旅遊資源多樣,分布廣泛,內涵豐富,被旅遊專家譽為「兩戰聖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中國現代史上,沂蒙山與井岡山、延安、太行山、大別山齊名,是全國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區 ,在這里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和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被譽為華東小延安。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有大量的革命遺跡。
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就在臨沂播下過革命的種子。1927年春,沂蒙山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年代初,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發動了沂水、蒼山、龍須崮等幾次較大的武裝暴動,進行了革命武裝斗爭的嘗試。
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斗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跡。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6處)。
抗戰勝利後,山東抗日武裝幾乎全部開赴東北,搶占東北戰略要地,奠定解放戰爭的第一塊基石。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更是馳名中外,一舉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從沂蒙山發起的淮海戰役,敲響了國民黨統治的喪鍾。從渡江戰役直至全國解放,沂蒙山一直是強有力的戰略後方基地。抗美援朝,被彭德懷司令員呼為「萬歲」,被作家魏巍稱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三十八軍,也是由在沂蒙堅持八年抗戰的濱海第一師、第二師和濱海支隊組成的。
沂蒙山人的奉獻犧牲精神,在全中國有口皆碑。沂蒙紅嫂,更是沂蒙山區的光榮和自豪。在戰斗形勢極為嚴酷、物質條件極端艱苦的年代裡,為了抗擊敵人、消滅敵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千千萬萬沂蒙婦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她們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英勇悲壯的動人樂章,以非凡的實際行動,塑造了新時代中國婦女的光輝形象。沂蒙紅嫂聖潔的乳汁,哺育了革命志士,沂蒙紅嫂崇高的形象,凝聚在新中國不朽的豐碑!
革命戰爭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前赴後繼,無私奉獻,為新中國的創立,建立了卓越功勛。1955年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馳騁沙場。
G. 沂蒙山歷史
沂蒙山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這里不僅是革命老區,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圈,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
沂蒙山同時也是一個旅遊概念,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包含沂山景區、蒙山雲蒙景區、龜蒙景區、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四個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H. 人人都說好的沂蒙山,沂蒙山到底好在哪裡
沂蒙山可謂是人人都說好的一個地方,那麼大家可知道沂蒙山究竟哪裡吸引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吧!
現如今交通如此發達,人們想出去看看的心情就越來越強烈,是啊,世界這么大,總要出去看看。沂蒙山的美景你值得去!
I. 關於沂蒙山的介紹
「蒙陰」因位於蒙山之陰而得名。公園總面積5.5萬畝,自然資源豐富多彩,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課堂」之稱。1999年經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監測,景區內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854167個,為北京地區的195倍,居全國之首,為該中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值。被譽為「天然氧吧」、「超潔凈地區」,成為「中國最佳綠色健身旅遊勝地」。
蒙山,位於平邑、費縣、蒙陰三縣交界處,綿亘二百餘公里,與白面的泰沂山脈,共同夠成魯中南低山丘陵區的脊骨。蒙山主峰層巒疊嶂,巍峨壯觀,素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七十古剎」之說。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僅次於泰山,屬山東第二高峰。蒙山,歷史上也稱東蒙,早見於我國古籍,景色壯美,古跡薈萃。承天宮、迎仙橋、觀音殿、孔子小魯處等古籍與白雲岩、擂鼓台、望海樓、龜蒙頂等名勝相映襯,吸引了歷代來蒙山探景訪勝的名人文士。孔子登臨時曾感慨「登東山(即蒙山)而小魯」。唐代詩壇兩大旗手李白和杜甫,於天寶四年來蒙山尋道訪友,結下了深摯的友誼,杜甫為此賦詩:「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成為千載傳頌的佳話。現在,經過幾代林場職工的封山育林,蒙山森林覆蓋率已達90%以上,植物種類上百種,動物種類四十餘種。根據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檢測,蒙山空氣濕度、溫度適宜,含氧量21、03%,負離子含量85萬個/立方厘米。成為一個具大的生態博物館。 沂蒙山根據地旅遊風景區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夏蔚鎮,距縣城以西30公里。旅遊區南北長約12.7公里,東西長約5.7公里,總面積32.6平方公里。由夏蔚、雙山、王莊、大戰地、雲頭峪五大景區構成。景區內東、西方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眾多:中共山東分局舊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及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百年天主教堂、聖母山聖母堂、沂蒙紅嫂園、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紀念館及根據地廣場等景點融教育、愛國、休閑、參與於一體。令您體悟戰爭的殘忍,珍惜和平,愛好和平。同時感觸異國情調,歐洲風情。 這里山水秀麗,山有魂、水有情,沂蒙山沂河相依、相繞,寶塔崮、透明崮,無山不崮,無崮不奇;這里人文資源深厚,百年天主教堂、聖母堂,承載著中西文化在這塊土地的碰撞;哥特式建築、教堂鍾聲,沉積著悠久的文化底蘊。眾多的革命遺址,濃郁的文化沉澱,秀麗的風光水色,純朴的風土人情,濃郁的紅色文化,無以不讓人沉迷其中,流連忘返。 旅遊區南北長約12.7公里,東西長約5.7公里,總面積32.6平方公里。是全國 著名的四大根據地之一沂蒙山根據地黨政軍指揮中心,素有「華東延安」之稱,是山東省建黨建軍開創時期的革命聖地。在革命斗爭史上被稱為「王莊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粟裕等在這里工作過,戰斗過。在這里,每一座山頭都燃燒過抗日戰爭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滲透了坑日軍民的鮮血。景區內東、西方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眾多:中共山東分局舊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及孟良崮陳毅指揮所舊址、百年天主教堂、聖母山聖母堂、沂蒙山紀念館及根據地廣場等景點點融教育、愛國、休閑、參與於一體。讓您走進根據地,感覺沂蒙山,呼吸沂蒙山革命老區自然的清新,觸摸歷史的滄桑,接受文化的洗禮,激發生命的靈光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