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如何評價李鴻章這個人物
張謇評論某人復時說:「以四制朝之元老,籌三省之海防,統勝兵精卒五十營,設機廠、學堂六七處,歷時二十年之久,用財數千萬之多……曾無一端立於可戰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張謇評論的是李鴻章。
(2019·隨州)李鴻章晚年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洋務運動治標不得力,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中國現代的區域研究》中記載:「1880年,直隸總督李鴻章委派候補知縣戴華藻集股兩萬兩白銀,開辦中興礦局,均為商股。」由此可以判斷中興礦局的經營方式是官督商辦。
『貳』 歷史怎麼評價李鴻章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抄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簽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叄』 李鴻章歷史評價是什麼
李鴻章的歷史評價: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簽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人物簡介: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肆』 歷史上怎樣評價「李鴻章」
清朝時,李鴻章簽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之前有沒有收回扣?(回扣是西方貫用的賄賂手法,暗中回扣給代表之人讓他讓利),尤其是不平等條約《中法越南條約》,但李鴻章的巨額財富說不清,道不明。禮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詞。李鴻章曾串通日本間諜。無風不起浪,因此聯想,李鴻章遭遇日本人槍擊,子彈入骨,這情節跟台灣總統陳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計轉移視聽,尺度剛好不致命。然後日本配合減白銀一億兩,天衣無縫。因此李鴻章再次坐穩宰相之位。後來跟俄國簽1896年《中俄密約》時,沙皇以300萬盧布賄賂李鴻章。最後只付50萬盧布 ,從收買合作關系變為打賞了,因為清朝已經不值得尊重了。李鴻章氣憤難耐,臨簽約時,拒絕與俄方簽約。
李鴻章甲午戰爭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統管海陸軍,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學畢業丁汝昌為海軍提督(總司令),理由陸軍比海軍勇猛,必須由陸軍之人帶領海軍,其私心之重,可謂司馬之心路人皆知。因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師成了李鴻章的私家軍。丁汝昌不但沒有基本海戰常識,還把陸軍的歪風帶到海軍,艦隊在平時訓練中弄虛作假,水手紀律鬆懈。艦艇機器維護極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貨,錢到那裡去了?軍火采購也存在嚴重問題,李鴻章親戚包辦軍火采購,炮彈質量問題很大,根本就不能用來發炮。在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前嚴重錯判局勢。看看北洋陸軍豪無氣節,未打爭先恐後逃亡,致使北洋海軍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北洋陸軍跟北洋海軍比,有天壤之別,不說就知道誰之錯。竊鉤者誅, 盜國者侯,淋漓盡致!
問題是,李鴻章成立北洋水師處心積慮,把它變成了自己的私家軍,那算什麼功勞?那隻能算掠奪他人之功,那懂得珍惜水師成立之不易,沒有親身經歷,那知道培養水師人才之辛酸。北洋水師一步到位,班底全部來自福州船政,除了水師提督(總司令)丁汝昌之外,他本身海軍知識和管理一片空白。國內艦船也是來自福州船政造船廠,李鴻章不過是借用左宗棠和沈葆楨的功勞,來標榜自己洋務的成就而已。不要忘了,福州船政創立人是左宗棠,經營人是沈葆楨。李鴻章本身沒有知恥近乎勇的隱忍,沒有與時俱進的觸角,更沒有為宰相的胸襟,顯而易見是,爭權奪利,諉過於人,粉飾洋務,粉飾貪贓,這些才是李鴻章的真能力。否則北洋水師怎麼可能全軍覆沒。除了私心之外,中國隨便任何一位庸碌之才也不可能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是有才,因其私心過重成了低劣之才,連庸碌之才也不配。
『伍』 李鴻章歷史評價
借用毛澤東對李鴻章的評價〝舟大水淺〞意思是〝志大才疏〞,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借用左宗棠對李鴻章的評價〝誤盡蒼生〞意思是〝禍國殃民〞倒行逆施,胡作非為。
列舉三大事件:中法越南條約,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在越南境內初起,清廷命李鴻章統籌一切邊防戰事。李鴻章則認為「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 導致或故意導致福州馬江中法海戰的下級官員張佩綸,福建海防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下死命令不可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也斬。福州水師被全部憋死在馬江。以李鴻章的私心不把最先進的福州水師憋死在馬江,他的北洋水師無法獨得海軍大權和經費。張佩綸因下揣上意有功被李鴻章招為女婿。福州水師船艦被法軍全部擊沉於馬江後,引起中國官兵同仇敵愾,然後中法進入大戰,清兵在余州大捷,收復10餘州縣。然後鎮南關大捷, 先後收復廣威府、黃崗屯、鶴江等地。此後,一路勢如破竹,乘勝追擊法軍,攻克文淵城,直逼諒山,終獲諒山大捷。南洋水師也告捷,重創兩艘大法艦,法國軍艦在港外游弋,不敢內侵。台灣對法軍也有基隆和淡水捷報。此刻法軍怕了,法國遊行四起,政府內部也群起斥責內閣總理茹費理的遠東政策,迫使內閣要求停戰和談。李鴻章同意了,最後居然簽了法國最初的條件,不平等條約。而站在左宗棠一邊,對法軍英勇抗戰的將領也對李鴻章主和不服。李鴻章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定邊軍首領王德榜、台灣兵備道劉敖,將他們充軍流放致死。而左宗棠突然死亡。
因李鴻章簽了〝中法越南條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法國又得到很多權益,法國有中法越南邊界越境特權,中國西南門戶洞開﹐法國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今湛江市)﹐無須交戰,並使之與越南一度變成法國的勢力范圍。李鴻章簽了〝中法越南條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它隱藏著非常大的利益交換,變相割地,因為西方慣用的回扣賄賂,就是你給越多利益,從利益里回扣越多的錢給你,李鴻章賣國怎麼可能不大手筆。主和派會演變成仇殺程度,可見除了枱底賄賂利益,別無其他解釋。以李鴻章的才智想不到後果?如果,萬分之一的機會,他真是蠢才治國,那他只能是滔天大罪和大罪之分。
假洋務實貪污和賣國:1871年-最早入侵中國的電報通信是英國、俄羅斯、丹麥,密秘鋪設從香港至上海、日本長崎水線,全長2237海里。秘密從海上將海纜鋪入揚子江、黃浦江設到上海市內陸。中國所有商業和政府的高層秘密都在英國,俄羅斯、丹麥、以及後來強大的日本掌控之中。中國人從法國得到電報機的知識,於1873年,研製出我國第一台電報機,1875年在福建船政學堂附設了電報學堂,培訓電報技術人員。這是中國第一所電報學堂有全面成熟的電訊技術。並先在福州鋪設後又在台灣鋪設。電報是自己研發的,有自己的電碼術語和技術,不易被截獲。呈報給清政府,李鴻章出面拒絕採納,然後於1880年利用中堂(宰相)之權行貪腐之私,派手下盛宣懷建立國辦電報業,錢去了盛宣懷就是去了李鴻章口袋裡。表面是國辦電報業,實是跟丹麥勾結,國內通訊不設防,沒有自己的電報機和技術,全部仰賴西方技術,令中國電訊業倒退幾十年。洋務的目的就是有自己的科技,自己掌控,李鴻章倒行逆施,中國那能不弱不窮。
李鴻章甲午戰爭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統管海陸軍,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學畢業丁汝昌為海軍提督(總司令),理由陸軍比海軍勇猛,必須由陸軍之人帶領海軍,其私心之重,可謂司馬之心路人皆知。因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師成了李鴻章的私家軍。丁汝昌不但沒有基本海戰常識,還把陸軍的歪風帶到海軍,艦隊在平時訓練中弄虛作假,水手紀律鬆懈。艦艇機器維護極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貨,船速減了三分之一,錢全部到了李鴻章口袋裡去了。從甲午海戰沉船打撈上來的炮彈,發現中國彈頭是泥沙彈頭,日本彈頭是高爆火葯彈頭。因此懷疑李鴻章甲午期間串通日本間諜所為何事。這些彈頭都是李鴻章指定親戚包辦。北洋海軍在如此條件之下死傷大半,日艦根本無法擊沉,方伯謙決策正確撤離,因此可以確定方伯謙是被李鴻章殺人滅口,並嫁禍於他。《馬關條約》事件: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甲午戰爭期間,李經方支援糧食給日本在華進攻的部隊。並且禮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詞。李鴻章甲午期間曾經串通日本間諜,因此事干係太大,軍機處看禮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詞奏摺後,沒敢呈給光緒皇帝,原因無他李鴻章權勢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鴻章輕易逃過刑罰。但無風不起浪,因此聯想到,李鴻章遭遇日本人槍擊,據清朝調查,槍手手按轎夫肩上,近距離射擊,子彈入觀骨下非致命點,只開一槍,槍威力偏小,槍手然後若無其事的離開。李鴻章手按面部走回住處。這情節跟台灣總統陳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計轉移視聽,尺度剛好不致命。然後日本媒體配合減白銀一億兩,天衣無縫。因此李鴻章再次坐穩宰相之位。李鴻章當時絕對有必要演這一出戲。日本減少賠款的原因不過是世界列強干涉而已,《馬關條約》簽訂僅僅六天後的4月23日,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聯手,就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清政府。日本減少一億兩是急著簽約,三國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錢。在談判期間俄國一直通過外交干涉,甚至於不惜一戰。李鴻章為什麼不利用俄國為中國爭取?因此也可以理解為,李鴻章為日本爭取了兩億銀兩索賠。日本為了記念李鴻章功績,把一條街命名為李鴻章道。
『陸』 歷史上對李鴻章的評價是怎樣的
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回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答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簽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柒』 如何評價李鴻章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評價李鴻章的兩個前提
要認識和評價李鴻章,必須弄清以下兩個前提:
一是李鴻章本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轉型時期。而這樣一個過程,又是在中國被動落後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用鴉片和洋槍大炮軍艦,逼迫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的。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變局當中,社會上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中國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說法和方案,試圖尋找出一條強國富民的理想道路。這時候,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和國內太平天國運動,一個新興的統治階級改革派——洋務派,從清王朝統治集團的高層產生出來。他們接過傳統儒家經世致用的旗幟,提倡和標榜「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挽封建末世的狂瀾於既倒。所以,這樣的一個改革派,也可以稱之為封建統治的「補天派」,因為他們雖然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層面上,無法觸動封建社會體制的根本痼疾。
由於洋務派的領袖人物們,掌握了從中央到地方相當大的一部分權力,所以洋務派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早期改革舞台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眾多改革派別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務派內部,又分成眾多的集團,如中央的奕訁斤、文祥集團;地方的曾國藩、左宗棠兩個湘系集團以及後起的張之洞集團,其中,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集團,是這些集團里實力最強、興辦洋務成效最大的一個。李鴻章,可以說是一個伴隨著近代洋務運動潮流而產生的標志性人物。由於他所具有的權力和地位,使得和同時代的慈禧、赫德三個人交織構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滿漢中外各項決策的關鍵性歷史人物。
二是李鴻章究竟幹了一些什麼事。從1862年當上江蘇巡撫起,李鴻章在晚清社會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活動了整整四十年,其時間之長、涉及的領域之廣、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時代的政治家所無法比擬的。他先後擔任過江蘇巡撫、署理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從1870年起,在長達25年的時間里一直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賞穿方龍補服),是清朝政府高層參與決策、執行決策的重要人物。在軍事上,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開了中國軍隊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意義上的海軍和一系列軍工企業,為中國工業打下最早的基礎。在經濟領域,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鴻章一個人就辦了前面三個,後來他還辦了輪船招商局、天津電報總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等,並且率先倡導在中國修建鐵路。可以說他在洋務活動中,創辦最多,成效最大。在李鴻章的自強措施里,被人提到最多的是兩個留存至今的近代企業——江南製造局和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局採取中國人擔任領導,聘請外國技師;而輪船招商局作為民用的服務企業,則是純粹的華人企業,它的章程里特別規定,不接受外國資本。相比之下,江南製造局由於模仿生產西方的船隻兵器,受國外的影響更大,而輪船招商局由於採用了股份制,在組織結構上更先進。它所採用的洋為中用的模式,甚至一些具體的組織生產的方式,一直為後來的民族工業所襲用。從細節和局部上看,李鴻章採取的措施是先進的,代表了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的。但就他們所想達到的中國「自強」的目的來說,在當時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李鴻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為清王朝服務,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統治和現有的政治結構,這就意味著他所倡導的「現代化」本質上是一種防禦性的現代化,是沒有實現可能的。梁啟超謂李鴻章「只懂洋務,不懂國務」,可謂一語中的,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後的一面,也是他個人悲劇性人生的來源。在外交領域,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經辦了許許多多的對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絕大部分對外條約都是由他出面簽訂的。以致在當時外國人的眼裡,李鴻章就代表著清朝政府,甚至只見李鴻章而不見清朝皇帝。其實,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李鴻章就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不了解李鴻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國近代史。
蓋棺尚不能論定
李鴻章去世前曾留下這樣的遺詩:「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李鴻章去世後,當時有人用「權傾一時,謗滿天下」來形容他。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對他的評價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他雖然已去世一百餘年,但仍是百年沉浮,蓋棺不能論定。而對他的評價爭議最大的,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國內戰爭中鎮壓農民起義,用鮮血染紅自己的頂戴花翎。這當然是歷史上任何一個像李鴻章這樣的封建統治者都抹煞不掉的污點。值得探討的是,在內戰烽火中發跡起來的這部分地主階級經世派官僚,在面對強敵環伺、外侮日亟的形勢下,從軍事近代化做起,開始了「自強應變」的洋務運動,這是時代潮流的使然。借用恩格斯的話說,就是革命的鎮壓者變成了它的遺囑執行人。二是如何看待李鴻章在主持洋務活動中的「賣國」,洋務又分經濟建設和外交活動兩大類,隨著近年來海內外研究的進展,學術界對他在洋務———近代化建設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基本予以肯定;而對於外交活動、尤其是代表清政府對外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則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其中疑點最大的,是他在簽訂《中俄密約》和中東鐵路交涉時,是否收受過俄方的賄賂問題。前不久,長期研究張蔭桓的學者馬忠文先生,經過旁搜博證,寫出《旅大交涉中李鴻章、張蔭桓「受賄」的疑點》,予以廓清,認為李張二人不可能接受賄賂。此事尚待進一步求證。再比如馬關簽約,「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李鴻章從此背上賣國的罵名。可是目前的研究顯示,李鴻章在談判中無論大事小事,都用電報向國內最高當局請示,所謂「商讓土地」即割地之權,也是早經授予的;至於賠款數額,根據甲午戰爭史權威戚其章先生研究,由於我方密電碼早在戰前就被日方破譯,因而二萬萬兩賠款的底線早被日方掌握,李鴻章無論如何在談判桌上辯爭也無濟於事,這只是科技不如人,落後必然挨打的鐵證。
我覺得,「權傾一時,謗滿天下」這八個字的評價很形象。因為李鴻章掌握了相當一部分的權力,而中國又是一個弱國,常言弱國無外交,在外交上他無論如何絞盡腦汁,總逃不脫受制於列強的命運。當然李鴻章本人在如何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用人舉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點,講裙帶關系,任人唯親,不敢越封建體制的雷池一步。歸根結底,因為他畢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麼說,李鴻章總是他那個時代處於朝野內外各種矛盾和旋渦中心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對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都十分明顯地擺在那裡!
他是一個弱國的外交強手,也是經濟天才;軍事上內戰屬強者,外戰屬庸者(不完全是弱者),軍事思想不如他的後輩先進;文化上是奉行「中體西用」的代表——這點個人比較欣賞,這才是真正的「拿來主義」,比「全盤西化」和「閉關自守」都來得符合實際;官場生存方面,也屬於強者,一直能立於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屬於封建王朝的衛道士,根本不是什麼新時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評價自己的那種「為破屋子修修補補的裱糊匠」,根本不會想到把那間「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
梁啟超說得好:「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捌』 歷史上對李鴻章的評價
清朝時,李鴻章簽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之前有沒有收回扣?(回扣是西方貫用的賄賂手法,暗中回扣給代表之人讓他讓利),尤其是不平等條約《中法越南條約》,但李鴻章的巨額財富說不清,道不明。禮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詞。李鴻章曾串通日本間諜。無風不起浪,因此聯想,李鴻章遭遇日本人槍擊,子彈入骨,這情節跟台灣總統陳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計轉移視聽,尺度剛好不致命。然後日本配合減白銀一億兩,天衣無縫。因此李鴻章再次坐穩宰相之位。後來跟俄國簽1896年《中俄密約》時,沙皇以300萬盧布賄賂李鴻章。最後只付50萬盧布 ,從收買合作關系變為打賞了,因為清朝已經不值得尊重了。李鴻章氣憤難耐,臨簽約時,拒絕與俄方簽約。
李鴻章甲午戰爭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統管海陸軍,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學畢業丁汝昌為海軍提督(總司令),理由陸軍比海軍勇猛,必須由陸軍之人帶領海軍,其私心之重,可謂司馬之心路人皆知。因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師成了李鴻章的私家軍。丁汝昌不但沒有基本海戰常識,還把陸軍的歪風帶到海軍,艦隊在平時訓練中弄虛作假,水手紀律鬆懈。艦艇機器維護極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貨,錢到那裡去了?軍火采購也存在嚴重問題,李鴻章親戚包辦軍火采購,炮彈質量問題很大,根本就不能用來發炮。在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前嚴重錯判局勢。看看北洋陸軍豪無氣節,未打爭先恐後逃亡,致使北洋海軍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北洋陸軍跟北洋海軍比,有天壤之別,不說就知道誰之錯。竊鉤者誅, 盜國者侯,淋漓盡致!
問題是,李鴻章成立北洋水師處心積慮,把它變成了自己的私家軍,那算什麼功勞?那隻能算掠奪他人之功,那懂得珍惜水師成立之不易,沒有親身經歷,那知道培養水師人才之辛酸。北洋水師一步到位,班底全部來自福州船政,除了水師提督(總司令)丁汝昌之外,他本身海軍知識和管理一片空白。國內艦船也是來自福州船政造船廠,李鴻章不過是借用左宗棠和沈葆楨的功勞,來標榜自己洋務的成就而已。不要忘了,福州船政創立人是左宗棠,經營人是沈葆楨。李鴻章本身沒有知恥近乎勇的隱忍,沒有與時俱進的觸角,更沒有為宰相的胸襟,顯而易見是,爭權奪利,諉過於人,粉飾洋務,粉飾貪贓,這些才是李鴻章的真能力。否則北洋水師怎麼可能全軍覆沒。除了私心之外,中國隨便任何一位庸碌之才也不可能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是有才,因其私心過重成了低劣之才,連庸碌之才也不配。
『玖』 歷史對李鴻章的正確評價是什麼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簽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9)歷史上如何評價李鴻章擴展閱讀:
1865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鑒於原設三局設備不全,在曾國藩支持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並,擴建為江南製造局。
與此同時,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擴建為金陵機器局。同治九年,調任直隸總督,接管原由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局,並擴大生產規模。
於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已如他自己所言「練兵以制器為先」。爾後,在引進西方設備進行近代化生產的實際操作中,反映出其認識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