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禹州的來歷(詳細)
禹州禹境稱「夏邑」或「夏國」,亦稱「虞國」。舜時期,禹在此受封為夏伯。禹的兒子啟又於此創建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並大饗諸侯於鈞台。
後夏遷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國後,少康中興,也由夏眾滅浞,奉少康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建都於少康城(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稱禹州為夏邑。
商朝置歷國仍為夏邑,商湯曾將夏禹的後裔封於此。西周以此地為歷邑,周武王時,封武王之弟於康(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禹州在春秋時,為鄭國別都櫟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稱狄人)入據櫟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陽,改稱陽翟(音狄)。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虔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滅掉鄭,遂遷都鄭(今新鄭市)。五年之後,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韓懿侯將國都復遷陽翟。
(1)歷史的禹州市哪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設禹縣,先後隸屬河南省許昌專署和許昌市。
1988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禹縣設立禹州市,為省直轄縣級市,計劃單列。
禹州市轄潁川、夏都、韓城、鈞台4個建制街道;神垕、方山、順店、無梁、鴻暢、梁北、古城、火龍、文殊、鳩山、褚河、郭連、范坡、花石、張得、方崗、萇庄19個鎮;小呂、磨街、山貨3個鄉。
地處伏牛山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帶,在東經113°03′-113°39′和北緯33°59′-34°24′之間。總面積1461平方公里。東接許昌市建安區 、長葛市,北靠鄭州市新鄭市、新密市,西北鄰鄭州市登封市,西及南部連平頂山市郟縣、汝州市、襄城縣。
⑵ 禹州市屬於哪個市
1988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禹縣改為禹州市,為省直轄縣級市,計劃單列。
⑶ 禹州在哪裡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內脈與豫東容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歷史上,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葯都」之稱。
⑷ 禹州市屬於哪個市
禹州市屬於河南省許昌市。
⑸ 河南省禹州 在哪裡
不知道您是要從哪裡去禹州呢? 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禹州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遺跡上古時期,禹州屬於應龍氏部落領地。發祥於黃帝,昌明於大禹,傳承於夏啟。於中華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內北部的具茨山脈、西部的大鴻寨山脈,是以黃帝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與黃帝有親緣關系的方嫘氏部落、大鴻氏部落、風後氏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黃帝的姻親——方嫘氏部落領地,在禹州西部方山(今方山鎮)。重要軍事力量——大鴻部落,在城西大鴻寨山區(今鳩山大鴻寨風景區)。協助黃帝戰蚩尤的重要軍事首領——風後氏部落,在城北無梁一帶(今無梁鎮)。禹州市城區有「迎風閣」,以迎風閣為中心,南北東西輻射四條街,分別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東街,迎西街。建「迎風閣」的本意,一說是因為風後輔佐黃帝有功,封其食邑於此,特建閣以紀念;一說是「迎送風後」之意。 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為氏城,雍梁城,本是軒轅黃帝命雍父做杵、臼之處,後來成為雍父的封地。 《莊子·有宥篇》說,黃帝十九年,「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 」,求問「修德習武」、駕馭諸部落的「至道」,據傳廣成子是上古時期非常有頭腦的「哲人」,居於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該山東西走向,長 1.5公里,寬1公里,崗嶺交錯,古木疊翠,山水相宜。因此,黃帝暮年,帶了元妃嫘祖娘娘,在淺井鄉散駕村辭別群臣,散駕登山,再訪成子,退隱逍遙觀。至今這里還留有黃帝「問道處」、「得道庵」,「廣成子廟」和黃帝暮年與廣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觀」。 黃帝之後的諸多帝王,如顓頊、帝嚳、堯、舜等領地均在禹州。其中大禹在禹州活動最頻繁,最長久,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帝舜封為夏伯,把他的領地虞邑賜予大禹,改名夏邑。夏邑便是今日之禹州。在城南三峰山左邊建有夏亭城。帝舜故世後,大禹即天子位,國號夏。 史家言:堯舜傳賢,禹傳子。從此以後,禹州成為中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的國都。 夏邑(禹州)作為大禹的封國,大禹治水的基地,留下很多關於大禹活動的遺跡。據史籍記載:禹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為邑。這便是大禹即位後建造的宮室。靡山今稱梅山崗,位於范坡鄉境內。禹之子啟繼位後,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史稱夏朝,因此禹州素有「華夏第一都」之譽。至今留存有夏禹和啟召集群臣的古鈞台,治水遺跡禹王鎖鮫井,禹母石,啟母石等歷史遺跡。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州瓦店遺址作為夏代的都城級王城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發現之一,為禹州是夏朝都城提供了直接的歷史證據。 堯舜時期,禹州稱夏,是夏部族聚居與活動的中心。大禹為夏部族首領, 是黃帝的玄孫。禹總結了他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改用開 挖疏導為主,居外十三年,終於使洪水東注,治水成功,被封於夏(今禹州市),史稱「夏禹國」。禹被稱為「夏伯」,即分封方國國君。癸西四十八載(約公元前2208年 ),舜崩於蒼梧(今雲南省寧遠),天下諸侯不服舜之子而擁戴禹。於是,禹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並用自己的封號「夏」為天下之號,稱「夏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原地區諸夏民族為主體,容納吸收周邊夷夏各部族共同創立的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它「咸有九州」,「協和萬邦」,是我國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的第一朝代,被稱為「華夏第一國」。大禹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後人稱之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為大禹初封於此,故稱「大禹之州」。後因夏王朝創立並建都於此,又稱「夏都」或「華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執政八年,號令全國實行統一的夏時制,俗稱「夏歷」,也叫「農歷」。並且定車制,立貢法,建學校,作夏樂,提倡養老,令行薄葬,實行「五音聽治」。加上其它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將一個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條,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積,私家有九載之貯」。 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約公元前2198年,禹百歲,巡狩江南,死於會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啟「 大饗諸侯於鈞台」,四方諸侯都擁護夏啟繼禹之位,是所謂「父傳子,家天下」的開始。啟在位十年,傳給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記四年),傳 給其弟仲康。仲康名義上在位十三年,傳統給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浞逼殺。夏朝從此中斷四十年。直到相的遺腹子少康長大後,居於綸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招集夏遺民,聯絡夏舊臣,經過十年准備,終於在不惑之年消滅了寒浞勢力,「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今禹州)夏王之故都」,「坐鈞台而朝諸侯」恢復夏朝基業,史稱「少康中興」。此後,夏朝又傳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累計維系了四百七十一年。 夏啟會諸侯於城北諸侯山(無梁鎮北),大饗諸侯於鈞台(梁北鎮杜崗寺村)。從大禹時代起便出現了較完整的行政區劃和賦稅條律。禹州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成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活動中心。國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夏朝第三帝名相,被大臣寒浞逼殺,致使夏統治中斷40年。少康中興,改都綸邑(今禹州順店鎮康城村)。最後一帝桀,將商部落首領湯囚禁於鈞台(在梁北鎮杜崗寺村)。據「中國監獄史」記載:中國第一座監獄即鈞台。商滅夏後,禹州做為首都的地位開始變遷。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國攻滅鄭國,遂將國都遷新鄭。僅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韓懿侯便將國都城重又遷回陽翟。此後歷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餘年,禹州稱陽翟不變。所以,許多 文獻史籍在記述歷史事件及地地域時,習慣將上古時期尚無陽翟名稱的夏、夏邑、歷地、櫟邑等統稱為「陽翟」。
⑹ 禹州市的歷史
汗!樓下的回答還是我編輯的網路呢,哎,真是郁悶啊,呵呵。有什麼事情可以問我。禹州的詞條優質版本是我編輯的。
禹州市為河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會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動的中心區域,又是中國從原始社會走向奴隸制社會,形成國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作為夏朝都城和春秋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陽翟,並作為潁川郡治所,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遺存。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
境內各類古建築群26處,官宦墓葬300餘處,帝王陵墓7處,大型寺廟宮觀8座,小型古跡景點763處,其中大禹遺跡、夏文化遺址,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葯商會館--懷幫會館、秦相呂不韋故里、南北朝時期後晉褚太後故里、畫聖吳道子故里、鈞台鈞官窯遺址、後漢皇帝劉知遠墓等在全國均屬獨一無二。黃帝遺跡、逍遙觀、東嶺關、周定王陵、妃子墓等也是屈指可數的文化遺跡。 同時擁有河南僅有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
據《史記·夏本紀》載:禹在此受封為夏伯,夏者:帝禹封國號也。《郡國志》潁川郡條下載:陽翟禹所都。蓋由禹始封於此為夏伯,禹的兒子啟又於此創建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並大饗諸侯於鈞台,舉行開國典禮。帝相失國後,少康中興,也由夏眾滅浞,奉少康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而都於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稱禹州為夏邑。
禹州在春秋時,為鄭之別都櫟邑。戰國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稱禹為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滅掉鄭,遂遷都新鄭。五年之後,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韓復遷都陽翟。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內史騰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仍置都於陽翟。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立故韓王信為韓王,置都陽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韓王信於太原,復以韓國之地為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領縣二十(陽翟、昆陽、潁陽、定陵、長社、新汲、襄城、郾城、郟縣、舞陽、潁陽、高、許昌、鄢陵、臨潁、父城、成安、周承休、陽城、綸城)。
新莽時期,王莽復古改制,在天鳳年間(公元9——14年),將潁川改為左隊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隊郡為潁川郡,治所仍置陽翟,領縣十八。
西晉時罷郡設陽翟縣。東晉十六國時,陽翟曾先後屬前後趙、前後秦及前後燕。南北朝時期屬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陽翟、陽城部分地區,在陽翟境內的「少康城」設縣,稱康城縣,該縣劃歸陽城郡領屬。在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年),又劃陽翟東部部分地區,在黃台村設縣,並於陽翟,設置陽翟郡,領陽翟、黃台二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撤銷陽翟郡治。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黃台縣撤銷。至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康城縣也被廢掉,恢復了原陽翟縣的轄區。
唐以後地方建制不再設郡,但陽翟縣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偽齊劉豫統治時期,在陽翟縣設潁川軍。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軍為州,稱潁順州。陽翟縣仍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鈞台」遺跡,改潁順州為鈞州。轄陽翟、新鄭二縣和一個郭店鎮。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鈞州改領陽翟、新鄭、密縣3縣。明洪武初年,撤銷陽翟縣制並入鈞州州治(沿用1700餘年的陽翟縣名,至此告終),仍轄密縣、新鄭二縣。
明神宗萬曆三年(1575年),為避神宗朱翊鈞名諱,改鈞州為禹州。闖王李自成曾一度將禹州改為均平府。
清初沿襲明制,清初仍改為禹州,屬開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為直隸州,十二年降為散州,乾隆六年(1741)復隸屬開封府。
民國改為禹縣。
1988年,禹縣改為禹州市。
⑺ 禹州市在哪裡
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在那裡都最好的地方玩!我說在禹州市,你說了!
鈞官窯址博物館:河南禹州鈞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鈞官窯路北段,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館藏,從禹州歷史文化傳承角度展示鈞瓷文化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文化背景、地域特徵;從鈞瓷藝術發展規律角度展示鈞瓷各個時期的實物特徵、工藝特點、藝術價值、發展水平;從製作工藝上,恢復和展示鈞瓷的柴燒、煤燒、拉坯成型等傳統的製作工藝。讓人們在縱向上對鈞瓷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工藝發展,在橫向上對鈞瓷現代發展水平、藝術成就全面的直觀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弘揚鈞瓷文化。
神垕古鎮: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布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大鴻寨:大鴻寨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邊陲鳩山鄉境內,為伏牛山系余脈。主峰大鴻寨高1156米,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集自然、山、水、洞、林為一體,其優美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環境,符合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少有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之一。
禹州森林植物園: 禹州森林植物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葯用植物園。禹州森林植物園佔地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匯集國內外各類植物12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116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107個景點。可春踏芳草,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冬賞百梅,看雪花飛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是以森林野趣為主體,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研科普、生產示範、會務接待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型森林植物園。
白沙湖: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里,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龍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遊艇帆船,古木幼林,畫壁勾檐,粼粼碧波,柔軟沙灘。一年四季、一日四時,陰晴雨雪,旦夕晨昏,景隨時易,景隨步移。您可以乘扁舟盪漾,可以坐快艇穿梭,可以篝火野營,可以夜聽松濤波聲曉看紅日青山。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跡。
逍遙觀:逍遙觀游覽區位於禹州市淺井崆峒山麓,是軒轅黃帝訪上古哲人廣成子的發生地。逍遙觀為一處道觀建築,是傳說中古代軒轅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而成仙得道之地,有「天下第一觀」之稱,保留有眾多的古建築,而且在布局方面,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娘娘寶劍、黑龍河、老龍澗,娘娘蛋石、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山泉瀑布把這里裝扮得既神秘又靈秀,這里青山環抱,溪水潺流,風景秀麗,遊人至此會油然產生一種「清心悅目飄飄欲仙」之感,自然、人文景觀的美妙組合使世人仰慕。形成了以逍遙觀為中心,有30多個景點組成的黃帝遺跡游覽區。
周定王陵: 周定王陵景區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所構成。這里風光秀麗,景點繁多,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周定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及其王妃們的墓區。墓區左邊是青龍嶺,右邊有卧虎山,主峰座北向南,山嶺呈彎曲狀向左右兩邊延伸為椅子形。周定王墓就座落在椅子的環抱之中。鳥瞰整個山貌,在此形成「二龍戲珠」。形成龍虎把門之勢。周定王陵背靠明山,面對陘山,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山,是一塊風水寶地。
⑻ 禹州市屬於那個省
答案;河南省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緊鄰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鄭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交匯於此,禹登鐵路、禹鄲鐵路、平禹鐵路貫穿全境。距省會鄭州70公里、新鄭國際機場39公里。城鎮人口46萬,其中市區人口35萬,市區建成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禹州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之根。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禹州市發展產業集群經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2007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中名列第71位,全國中小城市100強第86位。
禹州市行政代碼:411081,郵政編碼:461670,電話區號:0374,車牌編號:豫K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全國中小城市100強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
第二屆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資城市
禹州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之根。禹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洪荒初開,人類祖先便在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閃耀著華夏文明之光,為華夏文明的中心。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這里就是黃帝部落活動的中心 區域之一。後來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區的具茨山。
據史書記載:「帝啟之歲癸亥,帝即位於夏邑,大宴諸侯於鈞台,諸侯從」(《竹書記年》)。潁河上游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禹州自古稱華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禹州廣為傳頌,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讓位於啟而得名,北京世紀壇銅柱歷史紀年即禹州為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都之地。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子啟繼位後,於鈞台大宴天下諸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從此,華夏五千年文明從這片熱土開始。自夏始,經商、西周、春秋戰國,曾三次為夏韓古都;秦以降,至順治十八年(1661年)歷時兩千多年,均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漢為潁川郡,晉唐為陽翟,宋元明為鈞州,清順治年為禹州,
⑼ 宋代禹州古鎮都在什麼地方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專與豫東平屬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禹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葯文化著稱。歷史上,這里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國「五大名瓷」之鈞瓷的唯一產地,同時也是明清時期全國四大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鈞都」、「葯都」之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1]
禹州市境內現存地面歷史文化遺存2420處,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一;擁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1989年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和「中國大禹文化之鄉」,2008年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2011年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11月榮膺「中國中原瓷都」稱號。2014年10月,禹州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