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城是哪裡
江城在哪裡?
江城,顧名思義,即「江邊之城」。但同時想到:江須淵遠而流長,城須宏大而名播遠方,所有說不是所有的江邊之城皆可曰「江城」。
一直也極喜愛這李白的這首詩: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有一次從南寧乘T6北上,到武漢境內,列車廣播開始介紹武漢。其中介紹到武漢的歷史,並稱武漢別稱「江城」,因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得名「江城」。
其實,在聽到這廣播之前,我很早知道知道武漢的別稱是「江城」,覺得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了。在長江沿江的九大城市中,唯有武漢別稱「江城」,其他的城市似乎沒有什麼異議。
在網上一搜「城市別稱」,武漢的別稱皆是「江城」。還有一則介紹武漢的文章亦附於此:(以下是引用文章,作者不詳)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和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最大城市和內外貿商埠,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漢市是華中地區的重鎮,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坐落於江漢平原。長江、漢水在此交匯,在地理上將武漢劃分為長江以南的武昌及長江以北的漢口和漢陽。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故武漢又稱「江城」。先民楚人創造的燦爛的楚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地方的人們,使武漢人的性格表現得熱情而剛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漢口在三鎮中歷史最短,而發展最快,漢口原叫江夏,因發源於陝西的漢水是當時交通便利的水道,陝西商人乘船沿漢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開始把江夏改稱漢口,即漢水的出口。
武漢歷史悠久,根據離城區5公里的黃陂灄口楊家灣發現的商代盤龍城遺址的考古結論,早在3500年前,此處已進入人類文明 社會。武漢先秦時屬楚國地,秦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三國時隔江分為江夏、漢陽兩縣。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夏口廳。1926年漢口、武昌兩縣改市,1927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來後,三鎮統建武漢市。
古代,從武漢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陝,經洞庭湖南達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稱。東漢時期蔡邕便發現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坂,下接江湖」的優越地理條件,認為是「導財運貨,貿遷有無」的理想市場。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譽,至明末清初,漢口就躋身全國四大名鎮之列。康熙年間,三鎮已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歷來,武漢是長江中游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商業貿易中心,加之得水獨厚,得中獨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故為華中重鎮。1860年代後,漢口開埠,江海直航;隨後京漢、粵漢鐵路的鋪設,更使武漢四通八達。1949年以來,長江大橋和江漢一橋、二橋及漢水鐵路橋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線的開辟,武漢交通運輸進入新的時代。1990年後,武漢港新客運站、新火車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國際機場、長江公路橋和江漢三橋的開通,武漢成為華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漢作為中部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長 江水運聯通東西,京廣鐵路縱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廣州,西去重慶,東達上海。東西水運干線和南北鐵路干線使武漢的物資交流范圍擴展到全國各地,成為新時代的華中重鎮。
武漢美稱「江城」,源於唐朝大詩人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絕句,這一稱呼也是由於武漢的發展與長江、漢水的關系特別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獨武漢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開放使武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武漢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樓黃鶴樓,自然風光旖旎的東湖,享有盛譽的歸元禪寺,繼續張開雙臂,喜歡四方佳賓。更有許多好聽、好看、好玩的新景點、新景觀如白鰭豚館、野生動物園、赤壁大戰全景畫館及改造後的具有現代氣息的中山大道商業街都等待著您的投入,恭候著您的光臨。歡迎您來江城,領略都市不同的風光。
參觀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在此可追溯黃鶴樓的歷史,聆聽有關的神話傳說以及歷代文人墨客面對黃鶴樓吟詠的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並可登樓觀武漢三鎮全景。隨後來到古琴台,這里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覓知音」故事的發生地,遊人可在此憑吊俞伯牙、鍾子期以琴會知音的動人故事。
後來這一固有的想法被打破:原來重慶也欲別稱「江城」。
我意外了:重慶是有長江流經,長江的第二大支流嘉陵江也象武漢的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一樣將城市一分為三,但重慶不是別稱山城嗎?又稱霧都?
接下來又看到了一篇文章:
《重慶市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江城」 》
全國10餘城市爭搶的「中國第一江城」稱號,最終落戶重慶,昨日,重慶社科院在透露這一消息的同時,南岸區政府對外宣布,正式啟動國內首個RBD(遊憩商業區)建設方案——5年內,南濱路將成為「第一江城」的核心以及重慶城市的最高點。
10餘城市爭奪「第一江城」
去年6月起,武漢、哈爾濱、南京、合肥等10多個城市,召集各地專家、企業界人士召開研討會,紛紛打出「第一江城」招牌,與重慶「叫板」。這些城市中,武漢認為自己最應享有「第一江城」的美譽。有專家指出,武漢有3500年歷史,境內的商代盤龍城是長江流域最大的商代城市。此外,武漢瀕臨長江和其最大支流漢江,又有黃鶴樓等著名景點,許多帝王將相都在此指點江山。
三大優勢奪「第一江城」
「重慶具備三大優勢,應當是真正的『第一江城』。」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說,首先重慶境內有嘉陵江和長江這個江城必須擁有的條件,其次,城市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擁有國內最早、體現江城特色的成型的濱江經濟帶——南濱路,而南濱路的獨特特徵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例如,她有全國惟一的僧尼合一的慈雲寺、太古洋行、法國水師兵營、慈雲老街、巴渝12景等,遠古文化可以追溯到1萬年以前,擁有巴渝文化、宗教文化等。此外,南濱路還在不斷創新,完善功能定位,准備投入巨資打造全國首個RBD,發展後勁很強。近日,重慶社科院的專項調研報告,得到中國社科院專家的認同,中國社科院專家一致認定,重慶是「中國第一江城」,南濱路擁有江城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是「第一江城」當之無愧的核心。
南濱路擬於年底引進環球嘉年華
5年500億打造國內首個遊憩商業區將建5座五星級酒店和黃將開南濱大都會
「我們正在完善功能定位。」昨日,南濱路管委會主任周萬里說,根據南岸的政府計劃,5年內將投500億元在南濱路建國內首個RBD。所謂RBD,是遊憩商業區的簡稱,城區內必須同時具備旅遊、商業區、會展商務功能。「南濱路的現狀恰恰符合RBD構成元素。」
據悉,未來的南濱RBD,將主打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水岸經濟、樓宇經濟、創意經濟5大產業。其涵蓋總面積50平方公里。
投資500億元變臉南濱路,新上馬的項目有5座五星級酒店、美心洋人街、40萬平方米的大型購物中心、重慶美術館、體育館、卡通城、遊人手創館、新型廣告動漫影視圖片生產基地等。此外,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浦,明年將在南濱路上開出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和黃南濱大都會」,其產品定位將高於目前解放碑的大都會;南岸區已與美國莫菲公司取得聯系,准備年底引入環球嘉年華(世界上最大型的巡迴移動式游樂場,在京營業52天的總收入超過3億元),供市民玩耍。
李勇說,南濱RBD建成後,城市功能將超過解放碑和江北城,成為重慶中央商務區(CBD)的核心。
「也就是說,重慶的城市重心將南移。」李勇稱,僅是旅遊景點的人流,南濱路就曾日涌30萬人。經調查,南濱RBD除了現在的地價低於解放碑和江北嘴,歷史文化、人流、主體人群等各項指標,均在解放碑和江北嘴之上
『貳』 歷史上,哪些城市都叫過江城啊
現在全國,江城提法非常之多,如武漢、哈爾濱、南京都將自己稱為江城... 去年6月起,武漢、哈爾濱、南京、合肥等十多個城市,召集各地專家、企業界人士召開研討會,紛紛打出「第一江城」招牌,與重慶「叫板」。 全國十餘城市爭搶的「中國第一江城」稱號,最終落戶重慶,25日,重慶社科院在透露這一消息的同時,南岸區政府宣布,啟動國內首個RBD(遊憩商業區)建設方案。
『叄』 江城是指哪個城市的別稱
江城是指哪個城市: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908.35萬人,流動人口510.30萬人。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此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肆』 江城在哪裡
說自己是江城的城市怎麼也有5,6個,武漢的「江城」名稱來自於民間,不被中國國家承認和歷史承認!打個比方武漢報紙叫什麼?楚天都市報 楚天金報 武漢晚報 武漢晨報 長江日報 湖北日報!吉林的叫江城日報,江城晚報,電視新聞叫做江城新聞,直播江城!吉林省吉林市,全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國三十二個特大城市之一,東北第五大城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省以前是以吉林市命名,吉林市在清朝是東北除沈陽外最大的城市,也是唯一在歷史上有記載,以江城命名的城市,「江城」名稱源自康熙東巡吉林市的詩歌。
『伍』 中國江城是哪個城市
吉林市
『陸』 @抗戰時期江城有
武漢,簡稱「漢」,現為湖北省省會,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級城市,華中地區最大內都市及容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以下是李白寫的詩,歷史記載在此: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是唐朝人,康熙是清朝人,哪個在歷史記載里出現得早不用說了吧。
2012年5月,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節目製作的《羽動江城》節目報道了在江城武漢舉行的尤伯杯、湯姆斯杯羽毛球公開賽賽況,這也是國家對武漢的江城稱號的證明。
『柒』 江城屬於哪個省份
1。南方江城——武漢市江城是武漢市的簡稱,也是武漢的美稱。來源於「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詩詞。
2。北國江城——吉林市江城是吉林市的簡稱,也是吉林市的美稱。 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我國唯一一個與省重名的城市。境內居住漢、滿、朝鮮、回、蒙等35個民族。吉林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位於長春市以東124公里處。吉林原名「吉林烏拉」,滿語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環繞的群山和回轉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東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連檣接艦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稱。
『捌』 江城是哪個城市
城市別稱
江城是武漢市的簡稱,也是武漢的美稱。來源於「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詩詞。
城市簡介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華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市區內交匯,將市區一分為三,形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全市現轄13個城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萬人。
武漢作為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一萬多年以前),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據考證,位於武漢市北郊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明清時代,漢口成為全國聞名的商埠,是當時四大名鎮之一。近代武漢,作為民主革命的發祥地,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武漢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名聞天下的黃鶴樓,位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江城明珠」東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都古剎」歸元寺,內藏惟妙惟肖五百羅漢。此外,還有古琴台、晴川閣、楚天台等古跡名勝,令人流連忘返。
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特別是1992年被確定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後,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1992-1998年經濟年均增長率達16%,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的第六位。
區位資源
武漢地理坐標為北緯30°33"、東經114°19"。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無霜期約250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3℃。武漢地形屬殘丘性沖擊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漢位於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東去上海、西抵重慶、南下廣州、北上京城,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水利資源豐富,被稱為「百湖之市」。武漢有各類礦藏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尤其是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豐富,並擁有全國最大的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武漢的最顯著的資源優勢,可以概括為「二厚」。即「得水獨厚」,武漢臨江傍水,湖泊星羅棋布,水資源相當豐富,總量大大超過了現有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居民用水總量;「得中獨厚」,武漢是我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我國新的經濟發展將形成東-中-西「H」型格局,武漢將成為重要的戰略大支點。這種經濟發展的強輻射效應必然帶動武漢城市超常規發展。
產業結構
在新世紀里,武漢將著力推進產業和功能的深度開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經濟系統。推進產業深度開發,重點是大力發展通信及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激光、軟體等產業,改造和提升鋼鐵、汽車、機械等產業,逐步把武漢建成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利用外資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牢牢抓住「開口」和「開放」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條件,適時制定「開放先導」方針,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開放促發展」的策略,積極利用外資,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設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向國際資本市場邁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別是1992年國家批准我市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以來,我市利用外資不僅規模不斷擴大,而且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領域不斷拓寬。武漢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可觀的投資回報,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大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的投資。外商投資武漢的信心不斷增強。
教育科技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3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 1、能源供應 武漢煤炭、電力、石油、液化氣等能源供應充足,價格合理,完全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所需。 全市擁有液化氣貯存能力6000餘噸;液化氣輸送管道14.4公里;煤氣中壓干管900多公里;與荷蘭SHV公司合資建有年卸能力10萬噸的液化氣專用碼頭。民生石油公司已建成年周轉能力60萬噸的專用碼頭。 目前,武漢正積極實施「川氣東送」工程,到2003年每年將有30億立方米天然氣從四川進入武漢。 2、交通 武漢是全國鐵路主樞紐之一。京廣、京九、武大、漢丹四條鐵路干線在武漢交匯。營運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發旅客列車40多對,貨物列車80多對。 國道106、107、316、318及建設中的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武漢交匯。市境內里程235.13公里,在冊通車里程2974.2公里,長途客運班線1007條,日發班次3439個,客貨運輸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區。 市區內共有公交線路228條,線路總長度4016公里,公共汽、電車4461台。出租汽車12260台,中巴客運車361台。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2.9台,在全國大城市中居領先水平。 武漢港是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之一。武漢擁有碼頭泊位615個,年吞吐能力4400萬砘。擁有各類船舶2080艘,總載重量150萬噸、載客量6萬客位,貨輪可直達俄羅斯、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港澳地區。貨運量居長江內河港口第3位,客運量居首位。 武漢是我國重要航空指揮中心和航空港之一。航線可抵達全國56個大中城市,並開通了至香港、澳門及日本福岡、韓國清州四條國際航線,至韓國首爾和俄羅斯的國際航線亦在籌劃之中,預計2000年內開通。武漢航空客運量居全國第9位。 3、郵政 武漢郵政局是全國七大一級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郵運中心之一,是中國南方七省(鄂、湘、粵、桂、川、滇、黔)的通信與郵政的傳輸、集散中心,並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郵及380個城市、130多個國家(地區)開辦了特快專遞業務(EMS)。 4、電信 武漢是全國主要的通信樞紐,京廣漢同軸電纜與滬寧漢渝光纜通信干線在漢交匯。武漢擁有光纖、數字微波、中同軸載波和長途、市話程式控制交換、公用分組交換及數字網路為代表的現代通信手段。目前,全市已形成功能齊全的現代通信網路,可與國內900多個城市和國際150多個國家(地區)直接通話。 1999年市內電話裝機容量305.69萬門,市話用戶129萬戶。移動通信和國際互聯網發展迅猛,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達50.79萬戶,網路用戶也達5.4萬戶。市區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45.48部,其中行動電話每百人擁有11.21部。市郊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5、供水 全市有供水企業15個(其中公用自來水廠12個),日總供水量429.9噸,供水能力僅次於上海、廣州居全國第三位。 6、醫療衛生 1999年末全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67個,其中醫院220個。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5.64萬人,醫院病床2.77萬張。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33.2人,擁有醫院病床44.5張。 7、「三廢」治理 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78.86%,城市地面水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工業廢氣處理能力114.22萬標立方米/小時;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255萬噸/年。
『玖』 「江城」屬於哪個省份
城市別稱
江城是武漢市的簡稱,也是武漢的美稱。來源於「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詩詞。
城市簡介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華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市區內交匯,將市區一分為三,形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全市現轄13個城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萬人。
武漢作為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一萬多年以前),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據考證,位於武漢市北郊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明清時代,漢口成為全國聞名的商埠,是當時四大名鎮之一。近代武漢,作為民主革命的發祥地,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武漢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名聞天下的黃鶴樓,位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江城明珠」東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都古剎」歸元寺,內藏惟妙惟肖五百羅漢。此外,還有古琴台、晴川閣、楚天台等古跡名勝,令人流連忘返。
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特別是1992年被確定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後,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1992-1998年經濟年均增長率達16%,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的第六位。
區位資源
武漢地理坐標為北緯30°33"、東經114°19"。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無霜期約250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3℃。武漢地形屬殘丘性沖擊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漢位於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東去上海、西抵重慶、南下廣州、北上京城,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水利資源豐富,被稱為「百湖之市」。武漢有各類礦藏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尤其是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豐富,並擁有全國最大的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