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歷史都有哪些重難點
歷史(必修Ⅰ)易錯易混知識點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易錯點
1、西周的分封制不僅分封王族,還分封異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與周天子並無血緣關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絕對而言的,而是相對而言的。具體來說,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貴族的大宗;諸侯對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國內,諸侯對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內,對於士而言,卿大夫又成為士的大宗。
3、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而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於地方分權的制度。
4、柳宗元曾說「周之失,失之於制,不在於政;秦之失,失之於政,不在於制」,這是說秦亡是因為暴政,而不是因為實行郡縣制。
5、「漢承秦制」,並非指漢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襲秦朝制度,並有所損益變化。
易混點
1、比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縣制
3、明朝以前,宰相(丞相)被賦予決策大權,地位十分鞏固;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而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內閣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而英國的內閣是君主立憲制下的最高行政機構。
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易錯點
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理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也不能理解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質,經濟上是封建性質。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在經濟上是指中國逐漸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在文化上則表現為「西學東漸」。「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專有名詞,注意不應該出現「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寫法。
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易錯點
1、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後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因此,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著歷史的必然。
2、清王朝與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區別在於清王朝是封建君主專制政權,中華民國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建立體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
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銳。
4、學生容易誤以為五四運動取得了徹底勝利,應是取得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並未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6、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黨合並。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7、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而不是國共合作問題。
8、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而國民革命運動卻失敗了。
9、國民革命運動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並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
10、「左」傾與右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表現為急躁冒進、急於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易混點
1、《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分別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和治國方案,但最後都沒有實行。根本原因:《天朝田畝制度》在於其落後性和空想性,《資政新篇》在於無社會基礎。
2、近代前期三次運動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3、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的名稱辨析:
「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於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
「敵後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敵後」主要指這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於敵人(日軍)的後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
「解放區」是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於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國統區」)。
專題四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易錯點
1、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這一制度的重要機構。
3、「一國兩制」並不是說兩制都是主體。「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並存,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
4、「一國兩制」下設立的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但並不是完全自治。
5、台灣問題不同於港澳問題,台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屬於中國內政;而港澳問題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東西德、韓國和朝鮮問題的產生,則是二戰後根據國際協議形成的,屬於二戰的遺留問題。
6、注意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政體,人民代表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7、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綱領性文件不是《共同綱領》,而是1954年憲法。
8、中國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樣的悲劇重演,主要在於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並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易混點
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標志。20世紀上半期中國歷史上的幾部憲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孫中山1912年在南京頒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當時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其臨時憲法的職能終止於1954年憲法的頒布。
1954年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易錯點
1、國家政策不是由國家關系決定的,而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國家關系也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
2、注意由周恩來總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並逐漸成為國際社會所公認的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求同存異」方針中的「同」是指亞非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謀求發展,而不是社會意識形態相同;「異」是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
4、1971年中國是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這是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標志不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常化,並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7、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常化的關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系正常化符合中日雙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國多邊外交的中心是聯合國而不是周邊國家。
9、中俄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不是中俄結成聯盟,而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新型關系,既從本國利益出發,又充分考慮了夥伴的利益。
10、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不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而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易混點
1、「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三者各有側重。「另起爐灶」,即不承認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這使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對外關系,解決的問題是對外戰略問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即先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勢力和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然後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一邊倒」,即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後兩者解決的是對外交往中的戰術問題。
2、用對比記憶法區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建國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從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維護獨立和主權為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為發展同所有國家的外交關系。
從內容上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別,因而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從影響上看,三大政策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也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易錯點
1、注意雅典民主制的產生,是由經濟、歷史及文化傳統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其中地理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
2、雅典民主僅僅是對男性公民群體而言的,而非公民,如外邦人、奴隸和婦女,沒有享受民主的權利。
3、萬民法與公民法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的,而不是相互對立的。
易混點
1、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了雅典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達到鼎盛(「黃金時代」)。
2、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是雅典民主政體特徵的充分體現。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並決定一切國家大事。五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為大會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陪審法庭是日常司法機關。
3、《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易錯點
1、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確立後英王才開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
2、美國實行的既是聯邦制,又是共和制。從國家結構形式上說,美國是聯邦制;從政體上說,美國是共和制。
3、注意古希臘實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實行的是間接民主制。
4、注意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共和派與保皇派相妥協的結果,總統和參議院有很大權力,二者相互制約。
易混點
1、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制、法國總統制、德國君主立憲制:
資產階級代議制形式的統一性表現:一個核心:代議制民主;
兩種政體:君主立憲制、總統共和制;
三項原則: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專題八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易錯點
1、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馬克思主義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包括三個組成部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其中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歸宿和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
2、俄國的二月革命不是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統治,是十月革命的開端和准備,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
3、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具有偶然性與突發性,並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當時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敗是必然的。
4、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的標志不是新中國的成立,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專題九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易錯點
1、二戰後,以美蘇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只是奠定了兩極格局的框架,並不意味著美蘇兩極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確立。
2、美國的「冷戰」政策是指二戰後東西方陣營之間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除直接軍事交戰以外,一切敵對行動的總稱,但這並不是說當時世界上沒有發生戰爭。美國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區實行「熱戰」,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3、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不是擺脫美國的控制。
4、世界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格局多極化,而不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5、「冷戰」結束後,「一超多強」的局面出現,但這並不能說多極化格局已經定型,因為多極化是一個趨勢,有一個發展過程。
⑵ 高中歷史
(1)答案:第一,與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不一致,動搖了中國傳統的信仰基礎:勸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第二,外國人的道德品行極大的破化了當時中國社會風氣:男無論,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
第三,義和團認為外國人的到來和教堂的建立,導致了旱災: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2)答案:方法:拆毀鐵路,毀壞電線桿,輪船等外國人的東西。
放映了當時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外國人的侵略已經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和不滿。
(3)答案:口號:扶清滅洋。
局限:只提出了反帝國主義而沒有反封建主義,說名了農民領導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局限性。
⑶ 各位男同志們,請教你們一個問題,我老公的生日快要到了,他是個高中歷史老師,皮帶什麼的身上常帶的都有
淘寶有DIY台歷做,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加上想說的人話,還有你們的照片,有孩子也可以加上孩子得照片,還有全家福什麼的,我做過一個給我男朋友,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