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跟學生合作

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跟學生合作

發布時間:2021-03-09 23:40:35

『壹』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小組自主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貳』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歷史自主學習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初淺看法。一、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新課改強調要凸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好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拋棄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包辦一切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上結合不同知識和學生實際,體現「三維目標」,精心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時間,並且加強教師在問題導入、活動開展、歸納評價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搞好教學的前端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一堂好的歷史課,要充分體現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到不同章節的不同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表達交際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要搞好教學的前端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初中歷史重理論,不像初中歷史重史實,而且在知識內容上更加寬泛,教師對重難點的把握標准不一,同時也要看到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初中歷史知識,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但是由於缺乏歷史知識的系統性,理論素質低下,還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正確方法,沒有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了解到了這些情況,就能夠對症下葯,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以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措施,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習慣,對學生終身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應大力宣傳、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向學生講解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要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活動的實踐中感到獲取知識的快樂,並且加強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溝通和學生之間自主學習的經驗交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 四、營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氛圍 營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應主要包括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確定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自我調控學習過程、自我評價學習效果、自我調整學習狀態、自我發展學習能力,以及通過學習自省內化為內在品質的過程。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民主平等,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平等對待學生,對學習困難者要尊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感到自己能行,使更多的學生成為歷史活動的參與者和評價者,對歷史問題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開展討論,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置身於當時的歷史情境中,讓他們為挽救民族危亡出謀劃策;對歷史上的秦始皇、武則天、李鴻章、拿破崙、羅斯福等人物進行的評價,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和辯論。構建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學習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歷史教學回歸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新課改理念,更有利於在新的高度上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五、指導學生形成科學實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知識現狀以及自學能力,選擇宜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設計問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進行指導。自主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開展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題的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推行學案導學、問題探究式教學等新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做起來難度不大而可操作,費時少而收獲多,這樣學生就勤於自學、樂於自學。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時,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才有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以促進學生及時改進學習方法,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便教師與學生共同一道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還應注重學生之間學習方法的交流,讓學生暢談心得體會和開展幫扶活動,以利於學生不斷形成科學高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六、構建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機制 根據《歷史!課程標准》提出「……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

『叄』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要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 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中國的歷史燦爛悠久,四大發明推動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今天的中國在科技、農業、教育等許多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教學中教師應以生動形象的語言、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向學生講授豐富詳實的歷史知識。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曾經的輝煌以及今天中國的強大。讓學生從心裡感到:中國,確實了不起!在學生心裡樹立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培養、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2、 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 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中國的屈辱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抗爭史,其中充滿了血與淚。從1840年鴉片戰爭的開始到1945年抗日戰爭的結束,才扭轉了中國屢戰屢敗的局面。由於中國在近代的落後,使國家的主權受到了侵犯、領土被列強瓜分、民族同胞遭受凌辱。屈辱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奮起抗爭的開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歷數外國列強侵華的暴行,證明外國列強入侵中國的罪行。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該段歷史的教學,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生動的教學情景中接受該段歷史的內容。將「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哲理寓含於這段歷史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的設備向學生播放百部愛國影片中的電影。例如觀看《虎門銷煙》、《甲午風雲》、《火燒圓明園》、《百團大戰》、《狼牙山五壯士》、《雞毛信》、《小兵張嘠》等等。讓學生從中感知革命先烈們為挽救國家和民族而付出的無數艱辛。從中學習革命先烈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而不惜犧牲自己勇於奮斗的精神。3、 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 擁有自立能力,是學生能夠自強的前提和條件。根據網路上一個叫劉錦的闡述「自立是不依賴別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質。實際上自立是一種自我生存的意識和能力,自立包括自立意識和自立能力,兩者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這是現代社會學生們必備的一種心裡品質。現在的許多學生其自立能力都教差,要使學生有較強的自立能力,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即自理能力。要培養學生自理—自立—自強的能力,並非短期就能夠奏效,需要學生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長期的配合,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此,僅從歷史教師的角度上論述培養這一能力的具體做法。(1)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分期講述一些少年自強自立的故事。如,①周恩來是中國人民非常敬佩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從小志高,於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政局動盪不安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並向學生們提問「請問為什麼讀書?」。許多學生都從自己的家庭角度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論述均被魏校長以搖頭加以否定。當問道周恩來的時候,周恩來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非常激動地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當時,周恩來只有12歲。②三國時期的蜀國後主劉禪在劉備死後過於依賴諸葛亮,沒有自己獨立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諸葛亮死後不久,蜀國滅亡。③映雪讀書的孫康,是晉代京兆人(今河南洛陽),官至御史大夫。年幼好學,但家窮沒有錢買燈油,一到天黑就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難以入眠。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回憶默誦。一天晚上醒來,窗外漏進幾絲亮光。出門一看,是下雪了。漫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忽然靈機一動,映著學光可不可以讀書呢?回屋拿出書來映著雪光,果然看得清楚字跡。繼而映著雪光看書。此類故事歷史上還有許多:結發懸梁的孫敬、鑿壁借光的匡衡、鐵錐刺股的蘇秦、裹螢照讀的車胤、牛角掛書的李密等等。老師可以每一節課講一則小故事,既增加了歷史課堂的有趣性,又讓學生從中學習少年自強自立的精神。(2)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自己動手動腦、自己管理自己的機會,以增強學生的自立自強的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些活動課。例如①讓學生課余收集相關主題的歷史資料:鴉片戰爭中犧牲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近代史上的屈辱賠款知多少、民族英雄故事、愛國科學家有哪些又有何成就等等。再由老師(或者學生集體評議)進行評比對優勝者進行獎勵;②爭做歷史小老師,向每位學生提供一(或者多次)次講課的機會,老師也不妨當當學生,看誰講得最好。③小製作:如在學完了有關兵馬俑的歷史知識後,讓學生仿照歷史人物的形象用膠泥或者橡皮泥捏制有關歷史人物;在講完了雕版印刷術之後,學生回家可以用馬鈴薯、南瓜、蘿卜、肥皂等作材料自己雕刻印章,自己找出在雕刻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在學習了指南針的發明以及應用之後,讓學生自己回家想辦法用縫衣針製作小羅盤,尋找磁針指向南北的特性。並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把自己的作品帶來,在班上開一個小小的展覽會,比一比誰做得最好。③開展主題歷史知識演講比賽(可以由學校組織校級的演講比賽,歷史教師組織有關班級的比賽),如《牢記國恥,勿忘犧牲》、《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周年的演講比賽》等等主題的演講比賽。通過開展這樣一些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能力。4、培養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現在的學生,在家庭里順風的日子過管了,很少遭受失敗與挫折的打擊。一但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者同學說的一句兩句氣話,或者某一次考試失敗或者失誤了,或者因為作業過多無法完成,其心裡就無法承受,做出一些過激的事端。這逐漸成為現代教育的一股隱患。這也是學生自殺事件時有發生的原因之一。有句歌詞唱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試想這樣的學生將來怎麼能夠面對社會?還談什麼自立自強?今天一些所謂的專家一味地倡導「賞識教育」,無非就是在於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這其實並沒有錯。但這所謂的自信一但在失敗與挫折面前碰壁以後,自信心就被瓦解了。筆者認為,今天的教育應當適當採用挫折教育,讓學生從挫折或者失敗中獲取奮斗的力量。有個故事:講了一個平時非常調皮的學生讓班主任老師深感頭疼。一日班主任忍無可忍就對他說「你這個樣子將來要考起了大學才怪!考起了我手板心裡煎魚給你吃!」這句話讓這位學生刻骨銘心般地記在心裡,並且從此發奮努力。後來這位學生考上了大學,非常感謝老師說的這句話。覺得應該去看望一下給了他力量的老師。遺憾的是:這位老師因積勞成疾已經去世。縱觀歷史,歷經失敗、屈辱、挫折而獲得成功者大有人在。如:越王勾踐,勾踐作為一個戰敗的諸侯國君主,為了復國忍辱負重、卧薪嘗膽,當馬夫、嘗糞便,不惜以君主的身份屈尊服侍吳王,終究復國;司馬遷曾因上書為李陵說話而惹怒了漢武帝被關入大牢。在牢獄裡面受盡酷刑折磨和凌辱,最後慘遭腐刑(宮刑),這是令人極為羞恥屈辱的事。但司馬遷最終因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而流芳千古,成為後人敬仰的史學家,後人尊稱為「太史公」; 根據《史記》記載: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左丘失明而作《國語》;孫子腿殘而作《兵法》;呂不韋遷蜀而作《呂覽》;韓非子被囚而作《說難》、《孤憤》。曹雪芹因家道中落,移居北京西山,在平困交加中完成了《紅樓夢》前80回等等。而這些內容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均有所涉及。身為歷史教師,應該深刻專研歷史知識將這些內容演繹成故事,在講到與這些有關的歷史知識時可以將其貫穿於其中,讓學生從中感受這些歷史人物在挫折中的奮斗經歷。在假期中可以組織學生去考察、參觀歷史古跡、遺址、歷史博物館,帶領學生重走長征路等活動。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對挫折能力的目的。 總之,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教育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國家的發展壯大是與人才的自強不息與否有著密切的聯系。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其方法應該說是多種多樣的。筆者在此只是初淺地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若有不對敬請專家斧正。

『肆』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進行合作教學

面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態勢,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審視與回顧,重點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研究各種先進的教學改革經驗,對照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借鑒吸收,以更加優化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成效提升。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注重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引領學生更加有效深入地學習。 一、充分發揮預習環節作用,使課前預習與課堂探究密切配合、融為一體。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環節,課前預習的作用不能忽視,教師應當將其作為開展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發揮其與課堂教學活動之間的密切配合作用,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就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設計安排。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將課堂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與課前預習環節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是教材中的基礎內容,這樣的內容學習如果擠占課堂教學優先的時間,顯然不是科學的設計,要將其作為預習的基礎要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環節完成這些方面的內容,將課堂時間節省出來,另一方面將預習活動中學生遇到的難點問題作為設計探究題與組織探究活動的重要參考依據,提高兩者之間的關聯度。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面注重聯動,雖然預習活動主要依靠學生的提前學習解決基礎性知識內容與搜集學習難點,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教師完全可以將自己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重點突破的內容,以預習提綱的形式蘊含在其中,讓學生對將要在課堂學習中進行研究與突破的內容進行提前學習與研究,這樣,整個課堂探究教學活動就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在整個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多組織中,還將預習環節的學習活動與課堂教學中的環節進行遙相呼應,一方面,以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指導整個課前預習環節的內容與方式,另一方面,預習活動中反饋出來的各種學習信息也是筆者對教學方案進行完善與調整的重要方面,在每一節課教學之前都安排課代表對學生預習情況開展搜集,提高教學成效。 二、充分發揮合作探究作用,使個體思維與集體研究有效支撐、相互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小組合作研究教學活動,一定要將學生的個人學習活動與小組這樣的集體學習研究活動密切結合起來,既要防止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裡面還是各自為政,這樣就弱化了學習小組這一學習載體的功能,也要防止學生過於依賴小組,對自己的思維活動放鬆要求,沒有能夠深入進行思考與分析研究。 首先就是進一步訓練學生深入思維的能力。 作為小組教學模式的組織者,老師要向學生闡述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那就是在每一個成員深入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集體進行深入思考研究,才能夠提高研究學習的層次與寬廣度。要求學生在小組學習裡面,首先對探究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依靠自己的知識基礎與思維能力,自行尋找問題答案,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研究,比較相互之間的學習差異,以及提出難點所在進行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合作研究學習的效果。其次,在教學中,要求每一個小組都發揮集體協作作用,在每一個學習小組裡面都明確了一名成績較為優秀,同時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由組長牽頭進行分析研究,因為每一個小組裡面都均衡地分布了不同層面的學生,需要在合作研究之中集聚集體智慧,同時對中後學生發揮引導作用。此時,優秀生要善於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中後生要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在集體的學習研究中全面實現學習目標。另外,在合作教學中還要注重對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因為完全依靠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的答案,科學性與全面性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煉與完善,這一活動環節的教學方面,要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引導學生自主回答,集體補充,最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回答內容進行整理,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 三、充分發揮教師點撥作用,使自主探究與思維啟迪融會貫通、螺旋上升。部分教師認為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就是完全拋棄教師的講解,其實這樣的理念是不科學的,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是基礎,許多環節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作為引領,全面提升探究合作教學成效。首先,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但是始終掌控整個教學進度安排,在學生開展分組學習的過程中,於各個小組之間進行巡視,了解學習進度,及時作出科學調整。其次,在教學中發揮對學生思維引導作用。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或者具有普遍性的難點問題,都會進行啟發引導,重點是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角度深入開展,以教師的點撥活動與學生的研究學習相互作用,共同促進教學成效提升。另外,在教學中還注重師生互動,在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之後,讓學生進行成果交流活動,營造濃厚氛圍,促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緊扣重點,狠抓關鍵環節,全面提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成效。

『伍』 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有效地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

『陸』 初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精神

當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之後,會發現新增加了很多課程。歷史就是其中一門新課程,但是因為很多學校對於歷史的重視度不夠,所以學生想當然地把歷史看作為副科,對待歷史這門學科的態度不是十分積極。同時,也因為很多教師講課照本宣科,內容枯燥乏味,也令學生對於歷史的興趣度下降。所以,我認為學習好歷史的關鍵就在於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的掌控。

一、加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學習的方向,能集中人們的注意力,激活人們的思考,會讓人們更多地接觸該領域的內容並積極主動地尋找答案。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由於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利用精彩巧妙地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從一上課就能吸引住學生的興趣。
比如平時常用的影視片導入,使學生一上課就有一種很強的視覺感受,既形象又直觀,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但導課最好是利用貼近學生生活,他們已知而且感興趣的問題來導入教學。
二、規范有序的板書,梳理課堂知識結構
教師的板書在課堂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我不贊成教師不寫板書。我認為,板書是與教師的口頭表達相互配合的,會使得比較復雜的知識有一個明晰的體現,會使知識更加容易理解。對於板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條理清晰,突出重點,書寫端正,編排規范。如在《戰略大決戰》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採用重點式的板書設計,以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三件歷史大事作為重點,然後再細致展開教學,比如講三大戰役的時候要標清三大戰役的先後順序,並標清時間地點等重要內容,一定要注意板書的書寫不要丟三落四,也不可以過於詳細,還有一定要注意板書的書寫要端正。
三、精心設置課堂問題,促進精彩生成
精心設置問題情境,以「置疑」開路,在平常處設問,於無疑處生疑,養成學生多思善問的好習慣,從而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並最終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練習,可以改變學生總停留在「文本知識」上的局面,培養他們超越文本,超越作者,提出新見解,作出新答案的「創造性思考」能力。教師應採用多種多樣、多角度的辦法,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情緒,並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內在要求。
四、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教師的滿堂貫和一言堂。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是一個好的方法。還以《三國鼎立》這一課為例,教材中涉及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戰爭勝負的原因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原因,可以採取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時接下來,把學生分為若干組,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廣義,形成較全面的答案。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回答會有條理性、會較全面,由於是自已動手的成果,對知識點的掌握會很牢固。這種合作活動形成模式後,他們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習的動力。
五、善加肯定,讓孩子在學習歷史中獲得成就感覺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評價。這種激勵往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做出針對性的評價。例如在每節課的復習環節,將一些簡單內容設計成問題提問那些基礎差的學生,這些問題他們肯定能順利回答出來,這時教師及時表揚,讓其他同學用熱烈的掌聲為他們喝彩,讓以前聽慣批評的他們覺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揚的優點,他們感覺自己也能抬起頭,挺起胸,充滿了自信,慢慢消除厭學情緒,同時也就喜歡歷史這門功課。對於優秀學生,教師在表揚的同時可以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來提問他們,讓聽慣表揚的他們正視自己,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不足,自己還需要努力。這種因人而異的激勵方式可以讓每一位同學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且向這個目標努力奮斗。
六、明確歷史教育目標,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主導者是教師,實施者卻是學生。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初中歷史課堂教育的靈魂,只有抓住靈魂,課堂教學才能高效。以往的教學目標只是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新課改後,教學目標隨之改變。如今教學目標是通過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情感,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明確教學目標後,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歷史的氛圍。對於歷史,學生其實都有一定的興趣,無論是課外書還是電視,都是學生了解歷史的來源。對於歷史的學習,教師的教授范圍不應僅僅局限於書本,更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組織小組討論和個人發言,讓每個學生都融入到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可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這就真正完成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目標。
七、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新課程的《綱要》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 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 踐的功能」,其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歷史新課程的基 本理念強調,要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即歷史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 操作等學習行為要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及其同伴對學 習行為進行評價。這樣課堂生活會自然形成,學生的歷史學習策 略慢慢養成,歷史教學就會有效。
總之,歷史教學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科學性。追求有效,是 我們教學的永恆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需要我們老師熟練地 運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在學習後實踐,在 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學習。讓我們一起去追尋!

『柒』 高中歷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而思維能力是諸多能力的核心,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學校乃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因此,啟發思維並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一、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要講究教學方法,應根據思維的內容、特點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1.激發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積極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歷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青少年學生都喜歡聽生動的故事,這是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徵之一。教學中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方法,或者在講課中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2.指導閱讀現在學生大多不善於讀書,分析、概括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讀書,選擇典型內容說明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思維活動。例如,在講授世界史,當講到原始社會解體時,考慮到它對以後講授亞非奴隸制國家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必須讓學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會解體時經歷的變化,從而形成明確的概念。教師先讓學生閱讀這一部分教材,要求學生結合閱讀的內容分析:由於生產力提高的影響,氏族公社末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經過哪幾項大的變化最後走向解體的?學生在啟發誘導下,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認識了經歷過的四次大變化,由此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3.巧設疑難「思源於疑」,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竇時,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如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拘捕蔣介石以後,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這樣的提問可以有效的激發初中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熱烈的討論,最終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4.縱橫聯系為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打開思路,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抓住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教學中需注意縱橫聯系。這有兩種法,一是以一國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綱的縱向聯系,如講抗日戰爭時期「八·一三」事變時,可聯系「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把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的四次事變構成一個整體來講述。二是以問題為線索,將同類問題或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間相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的橫向聯系。如世界史講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改革時,可聯系同年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又如將中外歷史上使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聯系起來比較分析,說明進步的政治改革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與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兩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沙俄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使兩國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類似的縱橫聯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其思維的廣度。5.分析與綜合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二者是相互聯系的。在教學中,只有對歷史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再綜合起來把握其整體,才能深入理解歷史現象的本質,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例如講授世界史「1794—1814年的法國」時,首先應依據教材分析拿破崙奪取政權和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歷史條件,使學生認識到第一帝國的建立是當時法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其次,要逐項分析拿破崙政權對內採取的各項政治經濟政策的內容,然後把他強化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制定《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制,鼓勵資本主義發展,鎮壓保王黨和加強對工農統治等有關政策加以綜合,分析出拿破崙政權的資產階級軍事專政的實質。再次,分析拿破崙長期對外戰爭的對手和目的,使學生明確其早期對外戰爭的正義性、進步性和後期對外戰爭的非正義性、侵略性。最後,將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進行綜合,得出結論,並且對拿破崙的歷史地位作出科學的評價。6.比較異同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可對彼此有某種聯系的歷史現象加以對照,確定其異同點,從而使學生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比較的方法很多,諸如同一歷史時期的同類歷史現象(如進入帝國階段後帝國主義國家的特徵),不同歷史時期的同類歷史現象(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一個歷史事件的不同發展階段(如「五四」運動前後的新文化運動),一個歷史事件的兩個對立面(如)等都可以進行比較。比較的目的是找出異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以使學生對歷史現象達到更系統、更深刻的理解。7.課堂討論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課堂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談論對問題的見解,而且闡述自己所以這樣認識的理由和依據,起到活躍思維、擴展思維、相互啟發、集思廣益的作用。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一目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中他啟發學生抓住民族資產階級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工人階級的幾種不同態度進行分析對照,引導學生運用大量歷史事實發表意見,教師最後歸納總結。這樣,使學生對民族資產階級為什麼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這一問題加深了理解。而且為理解以後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有關問題和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等問題打下基礎。8.寫作實踐事實證明,開展學史作文及寫小論文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以歷史為題材的作文中,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見解,闡述某種新觀點,充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智慧,使思維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二、重視傳授學生歷史學科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教會學生思維。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歷史科學的思維方法,才是切實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傳授思維方法,首先要把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教給學生。有一位教師在分析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拿破崙上台的原因時說:「當時法國正處於外國干涉軍壓境之時,國內王黨分子也在密切配合。大資產階級迫切要求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軍事獨裁政權,用以鎮壓人民的反抗,擊敗外國干涉軍,並防止王黨的復辟。拿破崙了解到國內的形勢,認為奪取政權的時機到了,於是放棄遠征計劃,冒險回國。大資產階級對拿破崙回國予以熱烈歡迎,把他看作『救星』,希望他能憑借武力改組腐敗無能的督政府;軍火商和金融資產階級向拿破崙提供了上千萬法郎的金錢;巴黎的一部分軍隊也歸附他。這樣,拿破崙於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從此開始了拿破崙的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的統治。」這段分析,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精神,闡明了拿破崙「霧月政變」所以成功的歷史背景:一方面是在外國軍事干涉的威脅下,大資產階級需要拿破崙擊敗外國干涉軍並防止王黨復辟,鎮壓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也闡明了拿破崙上台的物質條件,即軍火商和金融資產階級提供了金錢和部分軍隊。雖然這段分析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的,但僅僅是傳授了歷史知識。因為這里還沒有明確點出「時勢造英雄」這個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教師應該繼續歸納總結:「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夠做什麼而不能做什麼,為什麼獲得成功或者遭到失敗,都要從當時的形勢或物質條件來分析。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一條原則。」這樣,才算把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方法交給了學生,他們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可能正確地進行分析和解釋。其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歷史思維的一些具體方法,諸如分析法、綜合法、比較法、概括法、分類法等,結合有關知識的講授教給學生。這些方法一旦被學生所掌握,便會大大加強其思維的的科學性,使他們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其主動學習的水平。第三,教學中,不僅要傳授歷史基礎知識,更須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說明自己分析歷史問題所採用的思維方法,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例如講授「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特點以及它們留給後人的共同歷史教訓」這一問題時,只要求弄清它們各自具有什麼特點,「特點」一詞在這里含義較空泛,乍看起來不易捉摸其具體內容,如果我們運用分析法、從四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目的、作用、影響、意義等方面去考慮,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十分清楚了。至於其共同的歷史教訓,則應從它們的最終結果、由此說明了什麼問題等方面來思考和認識:「上述四次斗爭都失敗了,都未能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統治,未能改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這說明,在近代中國,無論是農民,還是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都不能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責任只能由無產階級來承擔。」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歷史思維的品格,課堂教學中還應切實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適時適度培養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只有當學生出現「憤、悱」狀態,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時,才是對學生進行「開其意、達其辭」的最佳時機,對此教師要准確地把握好。此外,啟發思維的難度要適中、量度要適宜,要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2.因人循序教師培養思維能力,應注意每個學生(或每類學生)的差異性,因為他們的個性特徵、知識結構、思維類型等各不相同,必須因人而導(因類而異)。另外,還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師應循其「序」而引導。3.反饋強化教學中啟發學生思維時,教師要注意接受學生發出的反饋信息,並及時地作出相應的控制調節。這就要求都在課堂上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和發問,及時准確地捕獲反饋信息。對於學生的回答和發問,教師應及時作出評價,以強化學生思維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教師恰到好處的表揚或贊許,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積極強化;教師恰如其分的批評或否定,會使學生及時改正思維過程中的錯誤。4.尊重主體杜勃羅留波夫(俄國民主主義者)曾這樣批評教師越俎代庖的行為:「教師如果把科學的材料嚼得這樣細,使學生無須咀嚼,只要把教師所講的吞下去就行了。這樣,從學生中可能培養出懂知識的猿猴,而絕不是能獨立思考的人。」因此,要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多給學生一點思維的主動權,給學生創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機會。教師更不能在教學中有意壓制學生的獨立思考,不講教學民主,那樣就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獨立思維的權利。相反地,只有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成為課堂思維活動的真正主人。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方向。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將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神聖使命,努力打造充滿思維活力的歷史課堂。

『捌』 如何在歷史課上進行小組合作教學

新課程使品德課堂呈現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1 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合作學習小組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組,而座位的編排往往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使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因此筆者認為教師不應拘泥於座位前後的四人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而可以以學習內容為依據,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可以根據男女性別、興趣愛好來分組,也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他們的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固定座位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同時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
2 明確合作學習中的職責
在課堂中,很多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都會要求是「小組里每個人按順序說一說,等一會兒小組里派代表來發言」。可在全班交流發言時,很多小組都沒有代表來交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對於小組內的分工並不明確:要派代表?怎麼派?派誰?這些問題所反映的其實就是學生還沒有形成職責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分工的習慣。
因此,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組員之間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四人小組應有四個角色:小組長、記錄人、匯報人、評價人。組內的角色分工還可以進行輪換,一旦角色明確就不容易造成少數人包辦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筆者有時也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在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確,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因而每一個學生也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客觀評價,使得這一次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從中,我們還能發現明確的組內分工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
3 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保障。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老師一宣布討論,教室里立即「嗡」聲一片,熱鬧非凡,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組合成組。仔細一看,合作學習並不合作,要麼有的小組演變成了個別學生的「一言堂」,少數同學往往一言不發,等待小組中的領袖侃侃而談,大家在熱鬧中草草結束所謂的「合作學習」;要麼,走向另一極端,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致合作學習結束後,整個小組尚不能拿出一個或兩個代表小組總體意見的觀點。
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呢?
首先,要培養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之前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情感、態度、能力等都得到發揮和提高。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和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在教學中,我盡力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保護、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同時筆者也會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並對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鼓勵、引導、幫助,以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認真傾聽等良好合作習慣的養成。
4 恰當地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成績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常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很多時候,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常常停留在對個別交流學生的評價上,而忽略了對這些學生所在小組的集體評價。老師很少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筆者認為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激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重視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更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們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教學中,筆者經常性的進行最佳小組的評比,或以推出「小組發言人」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玖』 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在歷史教學中的

新課程使品德課堂呈現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1 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合作學習小組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組,而座位的編排往往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使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因此筆者認為教師不應拘泥於座位前後的四人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而可以以學習內容為依據,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可以根據男女性別、興趣愛好來分組,也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他們的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固定座位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同時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跟學生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