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媽祖到底是什麼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媽祖封號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36次褒封,媽祖從「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後」「聖母」,並列入國家祭典。皇帝的冊封清晰地記錄了媽祖從「輔國」到「護聖」,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績。
媽祖祭典
媽祖祭典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舉行,分為春祭媽祖和秋祭媽祖兩次祭典。最早的媽祖祭典,是指歷代地方官員和湄洲媽祖祖廟在特定日期舉行的祭祀媽祖的一種盛大禮儀規范。
媽祖祭典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自宋代之後,媽祖祭奠的主要表現形式可分為廟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
Ⅱ 媽祖娘娘的傳說及由來!
媽祖傳說流傳較廣的當推林清標的《敕封天後志》。這一書是在《天妃顯聖錄》基礎上增刪編纂而成的,該書全錄有天後神蹼圖說四十九種,每個故事都配有繪圖。
故事題材涉及各個方面,其中媽祖庇護歷代文武官員履行出差的居多。此後各地媽祖宮廟編繪聖跡圖,蔚然成風。或繪於媽祖廟堂兩壁,或繪於絹紙裝裱成軸張掛殿堂中,供人觀賞膜拜。
其繪畫的形式多種多樣,風格各異,內容則常以《敕封天後志》所輯錄的傳說為藍本。而與文人編輯的媽祖故事相比,廣泛流傳在福建沿海地區的媽祖民間傳說。
情節更多曲折,故事更為完整,形象更為生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它們既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又反映了各階層信仰媽祖的不同心態,是媽祖神話傳說中的精華。
清乾隆年間林清標編輯《敕封天後志》記載的有49種,其中頭15則是媽祖在世的傳說。《天妃顯聖錄》記載的則為16則,內容大同小異。
主要是有關拯救海難,降伏妖怪,祛病救人,除水患、祈雨等方面造福人民的故事和傳說。有些雖近於神奇怪誕,但反映了媽祖在世時以慈悲為懷。
除惡揚善,樂於助人,互助互愛,濟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莆田市文化部門正式編輯出版了《媽祖的傳說》一書。
收入了媽祖故事傳說(詳見目錄)林默出世等50篇,由海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媽祖傳說系口頭文化,在流傳中變異很大,講故事的老人年事已高,應採取相應保護措施。
(2)歷史記載媽祖像貌如何擴展閱讀:
乾隆拜媽祖的故事
乾隆(愛新覺羅.弘歷)南下游江南,特意到了福建省莆田境內。因為他早就聽人說湄洲島的媽祖廟的神女有靈有信,神女對他成為一種無形的吸引力,心裡覺得非見見媽祖聖像不可,便決定和隨行太監小張子,親自去湄洲島媽祖廟瞻仰。
這天下午,天氣很熱,也沒有風。乾隆和太監來到莆田縣文甲村渡口,江上一直沒有任何船隻,直到日落西下,還不見一隻船影。兩人本來已經走得腳酸腰痛,此時飢腸轆轆的,那小太監牢騷滿腹,說:「萬歲爺貴為天下之主,何必為一尊地方菩薩,受此勞苦呢?」
乾隆聽後很生氣地說:「我們既然來了,當然得上島走一趟。如果媽祖以虛名惑眾,寡人定要拆除神廟,砸毀其金身!」乾隆剛剛說完,只見海面漂來一隻小船,船頭坐著一位老漁翁,船尾立著一個小姑娘,生得很俊俏,象仙姑一樣,頭頂發式如一道順風帆,帆邊別著數枚五彩貝殼。
上身穿白紗裙,下配水火鞋,鞋頭鑲著一束浪花圖。統治者本來就是一些好色之徒,皇帝猶為甚者,乾隆皇帝自然也不離外,看見這個漁姑後,如同喝了五斗酒,兩顆眼珠一直盯著那女子的隱秘處,恨不能立即把那女子據為已有,他是皇帝,有什麼辦不到的?
可是,他現在是微服私訪,身邊只有一個小太監,那種呼風喚雨的本事卻施展不出來了,一個皇帝也如同一個地痞流氓一樣望著月中的嫦娥想入菲菲罷了,除非有一隻天鵝老死了,在那水池中腐爛,被癩蛤蟆碰上,當然能美美的飽餐一頓,也不枉癩蛤蟆做了一個美夢。
站在旁邊的小太監,看見皇帝那個色迷心竅的樣子,於是輕輕地拉了拉他的衣裳角,示意主子不要露出馬腳。然後,小太監放開他那母雞聲,對那擺渡的老艄公大叫道:「請施個方便,渡我們上島,以免誤了時辰,事後自當厚謝!」
老艄公聽了後,摸了把鬍子說:「我父女兩人,專門在這里接引過往客官,只是今天天氣炎熱,過渡人客不多,所以晚出來了,兩位客官一定久等了,快請上船吧!」乾隆皇帝還在注視著那漁女,企圖找出這漁女與他的成群嬪妃有何不同。
可那女子並沒有正面看他一眼,一雙玉手握著木槳,注視著大海。小太監不得不把主子拉了一把,扯上船來。漁翁搖櫓,漁女掌舵,向湄洲島劃去,沒有想到,船剛到海中,忽然嘩啦一聲,一陣風過後,那小小的渡船便在波濤上顛簸起來。
這突然的變故,可把這皇帝老倌的幻想拋到了這大海之中了,不說佔有這漁女,怕要與這漁女一起到魚腹中去做夫妻夢了!想到此,那雙腳一軟,那對只在情人面前跪過的膝蓋竟與那硬邦邦的船板接吻了。那小太監當然對美色早失去了功能,但這種功能卻轉發到了權力、金錢上了。
當然給皇帝做狗,總比給那些官僚做狗要榮耀些吧。但如今怕做狗都不可能了,主僕兩人倒在一起,只有在這時,才喪失了尊卑,等級!漁翁與漁女卻安然無恙,一邊劃船,一邊談笑風生。漁翁見這兩位客官驚慌得那個樣子。
於是安慰道:「客官不必驚惶,這小船來往有媽祖保佑,逢凶能化吉,請兩位客官放心,保你萬無一失!」乾隆聽了,覺得自己是九五之尊,天帝的兒子,在這女子面前,即使她是神女,也絕不能喪失了尊嚴,想到此,便壯著膽,站了起來。
那雙一直盯著漁女的眼睛才在船艙中發現了供奉的一尊神像,那神像面貌裝束,與那掌舵的漁女差不多,不同的是漁女身著白紗裙,而神像卻著的是紅裙子。一個皇帝的心態自然與地痞流氓的心態是不同的,同時與那些狗官也不會一樣的。
在神聖面前,他雖然是九五之尊,也自覺得渺小了許多,那雙膝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此時他當然不是向情人求歡,而是真心崇拜神聖。然而,不知怎麼回事,他那雙膝卻對准了掌舵的漁女,可那漁女卻把身子一側,他那頭正好對著漁女的屁股。
其實,這漁女雖然面貌裝束與媽祖的面貌裝束一模一樣。但,她並不是媽祖,卻是媽祖的侍女蘭蘭,她在普陀山修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成正果,可人世間已經過了數百年了,生生死死竟是數十代了,改朝換代。
那些自封為上帝的兒子的人們,清廉的也好,荒淫無恥的也好,殘暴的也好,寬容的也好,都如同走馬燈似的,在人間世匆匆而過。又一個狂妄的人世間皇帝--乾隆出現了,媽祖當然知道他的前世究竟是誰,正因為她知道這一「天機」。
所以,媽祖才決定派蘭蘭與千里眼一起去超渡乾隆誠心向佛,以佛心治理國家,做一個好皇帝。於是,蘭蘭與金將軍千里眼化裝成父女來接乾隆皇帝,趁機超渡他。蘭蘭卻沒有想到,一個天下人崇拜的至聖至明的「天子」也是一個好色之徒。
所以,她鄙視地轉過了身--因為她沒有媽祖那種神力,來推測弘歷的前世,假如她知道的話,她一定會愛屋及烏,也許不會來鄙視他的。乾隆皇帝就面對著漁女的屁股,雙手合什,祈禱道:「神女在上,賜朕平安,若能如願,自當厚報!」
乾隆的誠心禱告,終於打動了媽祖,轉眼之間便風平浪靜,小船平穩地渡過了海峽。船停靠湄洲碼頭。乾隆主動要請老漁翁陪他游媽祖廟。他雖只請老漁翁,自然漁女也會一同游覽的,他也就趁機好仔細觀察一下,這漁女究竟是不是神女?
老漁翁見客官一再邀請,不好再推脫,只得陪同客官一游。漁女在前帶路,乾隆與老漁翁緊緊隨著漁女,來到了媽祖廟。弘歷抬頭一望那媽祖神像竟是如此的威嚴,而從那威嚴中對他又透出了一種親切感--他真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不由自主地大跨兩步,走到莆團前,從太監手中接過一錠銀子,放在了那「功德箱」上,因為那「功德箱」的進入孔太小,那銀子無論如何放不進去的,然後,那雙腿便跪了下去。站在旁邊的尼姑手拿起敲罄的木椎,當乾隆叩一次頭,她就敲響一次。
因為施主給的銀兩多,所以這尼姑也就特別賣力氣,把那罄敲得特別響。罄聲就在這小小的媽祖廟里回響,恰好此時是酉時,廟宇後面的鍾也敲響了,鍾聲自然就壓倒了罄聲。乾隆在媽祖像前三跪九拜畢,才依依不捨地走出廟宇,真是一步三回頭。
他在腦海中總想從他的那些嬪妃中找出一位與媽祖聖像相似的面孔。太監見主子的異樣舉動,真有點莫明其妙的,他不得不來把乾隆拉走。那漁女見這皇帝老倌竟如此的反常,她想到:為什麼龍女自己不親自來超渡他,卻要派她來的原因,她不由得把那美麗的小嘴癟了一下。
然後,才對乾隆嫣然一笑。「老漁夫」雖然根基深厚,他一樣不明白這個中的來龍去脈--龍女總不好得帶著人間皇帝來朝拜自己嘛!太陽已經西下了,乾隆不得不再次請求漁翁父女劃船送他們回去。在回去的船上,乾隆再把掌舵的漁女與那媽祖神像一比較。
顯然,這漁女雖然與媽祖長得很相似,但缺乏媽祖神像那種威嚴感,當然這漁女選進宮中,做一個才人,自然是別有韻味的。當他再把目光從漁女身上轉向漁翁時,於是好奇地問道:「為何媽祖神女如此靈驗呢?」
漁翁回答道:「行船的人,心中有媽祖,精神也就集中,臨危不慌,自然無難無災,神女因此靈驗!」漁翁重新把客官送到文甲村渡口。乾隆主僕兩人上岸後,再回頭一看,那船與漁翁父女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留下的卻是一派無邊無際的大海。
海中的湄洲島--媽祖廟中的媽祖聖像占據了整個天空。乾隆站在那裡卻產生了一股莫明其妙的惆悵,他這九五之尊也黯然喪神。然而,他一捏手,那手中卻有一個貝殼,他便順手攏進了他的長袖。回到旅館,當小張子給他去准備茶水時,他重新從袖中拿出來。
這貝殼並沒有啥奇特處,他用手把它搬開,一股奇香撲鼻而來,一看裡面是一粒葯丸,他毫不猶豫地把它送進了口中。再看那手中的貝殼卻不見了。他慢慢地咀爵著葯丸,眼前又出現了媽祖那庄嚴肅穆的聖像……那頭上點綴著五彩貝殼的漁女,對他一癟嘴,最動他心魄的是那嫣然一笑。
「皇上,請飲茶!」乾隆才從想入菲菲中回過神,接過小張子遞到他手邊的茶杯,呷了一小口和著仙葯咽了下去。弘歷憑著神女送他的這粒仙葯,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歲。撇開他荒淫的一面,他確實還是一位好皇帝,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了晚年,主動地把皇位讓給了他的兒子嘉慶。
乾隆回到北京,心念媽祖的恩德,豈敢失言,立即揮毫,寫下四字--「海不揚波」,命人做成金匾,派太監送往湄洲媽祖廟供奉,弘揚媽祖功德。同時,命一宮中畫師與太監一起去湄洲媽祖廟把媽祖的聖像描摹回來,供奉在宮中,使他每天都能看上一眼媽祖。
乾隆的子孫,給媽祖的封贈達到了極點,咸豐皇帝封媽祖為「天後」,封字長達64字:「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潭覃海宇恬波宜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普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後之神」。
從此,媽祖由一個地域性的民間偶像,到達了與上帝平起平坐的地位。直到清末,近一千年間,各個朝代對媽祖的封號多達四十餘次。自此,人們心中早已遺忘了那些各種各樣的男海神,只知道女海神--媽祖。
Ⅲ 歷史是有林默娘這個人嗎媽祖是個神話人物吧還是確有其人
歷史中確有其人。南唐清源軍(含今莆田)莆田縣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媽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親莆田人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朝夕焚香祝天,祈求,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生的異常奇特,也就倍加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喚她為默娘,人們尊稱為林默娘。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立志終生行善濟人,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大家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不斷為鄉親排難解紛,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世人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測吉凶,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羽化飛升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言看見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3]。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言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Ⅳ 媽祖的來歷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在宋雍熙四年(987年)年以後,當地漁民立一座香火小祠,稱之為「通靈神女」。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朝尊號的出現。
民間的稱呼有兩個原因:
1、「媽祖」是林姓家族人對其的尊稱。「媽祖」的「媽」,不是媽媽之意,而是奶奶之意。而「媽」與「祖」連在一起稱呼,就是對族內年高德勛的女人的尊稱。因此媽祖是林姓族人對媽祖的昵稱。莆田林姓族人還昵稱為「姑媽」,更下輩的也有稱「祖媽」的,台灣林姓人也有稱為「祖佛」的,後來逐漸順口稱為「媽祖」,以此來稱呼自己的先輩,就顯得更加親切了。
2、「媽祖」是民間神祗。隨著媽祖信仰的推廣,媽祖信仰不僅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推崇,也成了所有人共同信仰的民間神女,於是世人就跟隨林姓族人尊稱她為「媽祖」。這樣「媽祖」這個名稱,就傳遍世界,代代相傳至今。
(4)歷史記載媽祖像貌如何擴展閱讀:
歷史功績
1、濟師助戰。濟師助戰表明了統治者收復失地、統一國土的願望,為此感念媽祖的神功。
2、助剿海盜。海盜猖獗,沿海漁民難有寧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視剿除海盜,以安撫漁民。
3、協助漕運、海運,祛除水患。媽祖生前以護航導流而受人景仰,其顯聖助漕運、海運、祛除水患的記載相當多,同樣體現了統治者對海上和平的期盼。
4、冊封琉球。對琉球的冊封表現了清王朝對琉球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當時兩國的一段和平共處的歷史,而這些都與媽祖的神功庇佑有關聯。
當代功績
媽祖信俗對當代兩岸信眾關系的和解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岸宗教直航的實現即為一例。從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間,海峽兩岸的媽祖信眾幾乎沒有以「媽祖」為名義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開始首倡實現兩岸「三通」(通郵、通航、通商)。
1982年,台灣北港朝天宮董事蔡輔雄來到湄洲島,並了解湄洲媽祖祖廟的復建情況,台灣媽祖信眾與湄洲媽祖祖廟的第一次較為正式的交流。1988年7月5日,搭乘兩岸周末包機航班的台灣澎湖天後宮180名媽祖信眾抵達湄洲媽祖祖廟朝聖。
從1989年開始,以朝拜媽祖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終於開始成為現實,是媽祖信俗的一大功績。「宗教直航」是在兩岸未能實現直航的情況下,台灣當局特許的一種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台灣宗教界人士經金門到福建湄州進香的「特殊直航」。
Ⅳ 媽祖的歷史和來源
媽祖的來歷
媽祖,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他們不僅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而且作為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在以福建為中心的一些地區,處處可見媽祖廟和祭祀媽祖的活動,尤其是在台灣,媽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祭祀媽祖的媽祖廟多達五百餘座。如果去福建、台灣等地旅遊,你可一定得了解一點關於媽祖的常識。
媽祖的來歷
媽祖是民間林默娘的化身,林默娘為福建莆田湄洲林願的第六個女兒,生於宋建隆元年,出生後不聞其啼哭,因而取名為林默,意為沉默的女子。默娘自小表現出神異的功能,她讀書能過目能誦,且能理解其含義。據史書記載,當她十幾歲時有道家人士來往於她家看透病人體內病情,加上能說出別人的吉凶禍福,顯得非常神異,人們對她非常崇敬。
傳說一天默娘正在織布,忽然眼前出現她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慘狀,她於是掩面泣哭。過了一會兒果然有其父兄在海上遇難的消息傳來。由於她的特異功能,常為漁民預報海上天氣變化,使人們避過了台風等自然災害。當地的漁民非常感激她,把她當作神女、龍女來崇敬。
林默娘死於28歲那年,人們為了紀念她,建造了祠廟奉祀,望她庇護漁民的安全。後來林默娘的「聖跡」四面,教授給她「玄微秘法」,學會了氣功本領。由於她能運用特異功能,傳開,漁民們親切地稱她為「媽祖」。從夫人到妃、到天妃、到天後、到天上聖母,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對她的崇拜愈加發展。
媽祖廟
在福建、台灣等地隨處可見祀奉媽祖的媽祖廟。媽祖廟一般為「前殿媽祖,後殿觀音」,即在供奉媽祖的前正殿之後,隔羊一個天進,後面供奉觀音的十八羅漢。
台灣北港媽祖廟
台灣北港媽祖廟是現在台灣媽祖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遷往台灣的,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媽祖舞
因為媽祖文化的影響和傳播,形成了許多與媽祖有關的習俗。每當重大節日或媽祖生日(農歷三月二十三日),人們要抬媽祖像出遊,出遊時,有特殊性別的規范、律譜,人們敲鑼打鼓,由9個小孩執小旗,18個大人抬著棕橋。小孩、大人邊走邊舞,到了廣場,便圍著火堆起舞,叫做「擺棕舞」。
Ⅵ 三面媽祖外貌描寫作文
是誰用深情的目光牽動永久的嚮往,是誰用真誠的歌唱,跨越了山高水長。等等。每當聽到相聚在媽祖的故鄉這首歌時,我就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去媽祖的故鄉。於是,這次暑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湄洲島——媽祖的故鄉。既然到了媽祖的故鄉那肯定得到媽祖廟了。我們剛走到媽祖廟的門口,就看見廊柱上有聯:「四海恩波頌莆海,五湖香火祖湄洲。」門柱上也有聯:「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齊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走進去就看見爸爸所說的媽祖、出遊媽祖、宋代石雕媽祖,還看到了兩旁塑有司花、司秀兩個侍女,以及四大部將和「水闕仙班十八將」。走進去之後,爸爸又告訴我:「傳說媽祖16歲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與兄駕舟渡海北上,當時媽祖正在室中精心織布,忽然伏在織布機上閉起眼睛,臉色突變。一手抓梭,一手扶抒,兩腳緊踏機軸,拼盡全力在掙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發覺後,十分驚恐,急忙把她叫醒。媽祖於是失手將梭掉在地上。她睜開眼睛,頓足高聲哭說:「我父得救,哥哥墜海死了!媽媽聽罷,十分驚慌,連忙差人打聽消息。不一會兒有人來報,媽祖所言果然屬實。當時媽祖閉著眼時,腳踏著的是父親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親把她叫醒,梭墜地,兄船舵摧傾覆了,父親脫險返航,而哥被洶涌的浪濤所吞沒。哥溺水後,媽祖陪著母親、嫂嫂一道駕船去大海尋找哥哥的屍體去了。當時海水洶涌,他們突然發現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害怕起來。媽祖說,不要怕,並告訴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變清,她哥哥的屍體已浮於海面。」聽完這個傳說,我對媽祖肅然起敬,可是我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媽祖既然這么偉大,可是為什麼這殿卻這么小。我跑去問媽媽。媽媽說:「這殿雖然小,但香火卻旺得很。」「是嗎?」「不信的話去門口瞧一瞧。」媽媽說。我跑到門口一看果然香火很旺,而且來的人絡繹不絕,不僅有炎黃子孫,還有許多外國人。我們拜完媽祖後,就去了山頂,我在山頂上見到了一座高大的媽祖像,媽祖頭戴冕毓,身著霞披,手持玉如意,儀態雍容,表情慈祥,遙望大海。。據導游介紹:「這座媽祖石雕像建於1990年,是廈門大學藝術系教授、著名雕塑家李維杞設計的,像高14.35米,用365塊花崗石雕砌,象徵著媽祖一年365天,天天保佑著14.35平方公里湄洲土地上的百姓平安幸福。我突然發現媽祖眼望的正前方就是台灣。我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說:「在台灣鹿港朝天宮也有一尊模樣相同的媽祖石雕像與之隔海相望,那你想一下這是為什麼?」我想了一會兒說:「是不是因為媽祖也想讓台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媽媽說:「是的,她們共同祈求台灣海峽海不揚波、和平安寧。台灣早日回歸。是誰用深情的目光牽動永久的嚮往,是誰用真誠的歌唱,跨越了山高水長。讓我們永遠懷念媽祖。
Ⅶ 有誰知道媽祖節的歷史
媽祖節,相傳農歷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的海民都來朝聖媽祖。
Ⅷ 媽祖、關帝是道教神祗還是佛教
1、媽祖,民間通俗認為是道家的人物,但佛家稱她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化到人間無數世,都以不同的人物形象出現,傳說媽祖是觀世音菩薩其中的一世。任何一位師父出來傳法,他要是拿出道家的東西來傳,他就可以說自己是道家的人物;他要是拿出佛家的東西來傳,他就就可以說自己是佛家的人物。只有人不明白,非要爭一下,確定一下,到底是道家還是佛家的。
2、關帝,我不太清楚。不能隨便說。
Ⅸ 泗陽媽祖像的寓意是什麼
據史料記載,泗陽自古以來就是京杭大運河漕運要沖,供奉媽祖聖像的泗陽天後宮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為更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運河新城建設,泗陽利用運河「如意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地貌特徵,在此基礎上動工興建了媽祖文化園,媽祖文化園項目規劃用地62.3畝,主體建築包括媽祖廣場、媽祖殿、總高32.3米的媽祖雕像等元素。建成後將是千里運河上首座媽祖文化園,並將以罕見的集水利生態風光、佛、道為一體的文化鏈條和旅遊景點群在全球眾多媽祖宮廟中獨樹一幟。
媽祖文化傳播的見證
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南枕綿延的京杭大運河,北接泗水古城的泗陽天後宮,是媽祖文化在蘇北腹地傳播的重要見證。在三百多年的歲月滌盪中,她的身影一直都不曾遠離泗陽人民。
泗陽天後宮,俗稱媽祖廟,亦稱閩商會館,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由當時來桃源縣(今泗陽縣)經商的福建(簡稱閩)人所建,是閩商發展商務的聚會之所。閩商所建的天後宮也深得地方信眾的尊崇,每年媽祖的生日人們到天後宮進香、祈禱、游觀,形成風俗。
大運河中段唯一保存完好的媽祖文化建築
泗陽天後宮位於眾興鎮騾馬街西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四月的一天,我們慕名來到泗陽天後宮,只見天後宮整體建築古樸庄嚴、重輝異彩,但卻是在原址重建的。天後宮整組建築原為三進,今存前殿與大殿。臨街面稱前廟,主體建築稱後殿,廟宇端莊肅穆,靈氣雋永。天後宮大殿為硬山造,檐高6米,總高8.3米,台基高0.49米,台明進深0.37米,面闊5間,共計20.6米,進深7檁,步架間距1.78米,4柱,5架明梁,月梁雕刻花紋裝飾。
前廟面闊6間,梁架結構一般,目前兩幢建築均經局部程度不同的改造性維修。大殿內柱網梁架,雕花刻朵,蔚為壯觀。前殿檐牆上勒石「海晏」、「河清」,書法凝重俊逸,乃祈祝「天下太平」之意,寄託了閩南、泗陽兩地人民的深深祈盼。天後宮為福建閩商所建,設計、用料、施工也皆為外地人,特別是建築藝術,雕梁畫棟,磚雕石刻,小瓦飛檐,都融合了閩南文化的因素。
天後宮大殿內供奉西方三聖諸佛,右側供奉媽祖,左側供奉著觀音菩薩,前殿供奉「福、祿、壽」三星聖像,預意為「平安、吉祥、財源茂盛、身體健康、長壽」之意。天後宮的正殿古典而巍峨,是天後宮最負盛名的殿宇,也是瞻拜朝聖者必到之處。殿的正中,塑有一尊天後寶像,面容慈祥秀美。大殿石柱、石礎刻工精巧,保留有閩南建築風格,金絲楠木樑柱雕花精美,工藝高超。據東南大學教授李新建考據,此建築應建於清初,有三百多年歷史,被列入大運河文化遺存,是運河申遺項目之一,也是大運河中段上(淮安至泗陽)唯一一處保存完好的媽祖文化建築,作為媽祖文化在蘇北腹地傳播的重要實例。
在天後宮院子中,有一尊高9.9米的石雕媽祖聖像,這尊巨型媽祖像頭戴鳳冠,前飾冕旒,手執如意,鳳眼凝注,豐神秀逸,面朝運河,彷彿踏浪而來,盡顯「海上和平女神」的慈惠之美。給人以端莊肅穆、靈氣雋永之感。在媽祖聖像下的香爐里堆積一層厚厚的香灰,從此可以看出天後宮香火之旺,信眾對媽祖之虔誠。
進香朝拜成傳統民俗
在香煙裊裊、梵鍾聲聲的天後宮,我們見到了靈想大師,他是南京九華山玄奘寺住持、泗陽天後宮住持傳真法師的師侄,靈想大師告訴記者,泗陽媽祖廟的供奉以佛教為主,但是又有媽祖,屬於兩種文化在一起。大殿里供奉前面的是媽祖,媽祖在佛教里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佛教中又以後為尊,所以大殿里供奉的佛像就是媽祖在前面,後面是釋迦摩尼佛。
媽祖是掌管海上航運的海神,好善樂施,常隻身搶救海難漁民,援助漁業,功德無量,是沿海地區人民心目中的保護神。閩人來泗經商,也就把這「海神」帶了過來,意在求祈平安發財。天後宮,原叫天妃宮,後因康熙皇帝駕臨眾興鎮,途經天妃宮,聽了林默事跡,便封其為「天後」。閩商的這種南來文化一直得到泗陽人民的認同。宋金以來,泗陽人民飽受水災之苦,也把治水的願望寄託天後,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四月十四日和朔望日,群眾到天後宮進香,祈禱,形成習俗。自宋至清,泗陽飽受黃河泛濫之苦。福建人所建「天後宮」適時給人以精神寄託,百姓便將媽祖視為保境安民神明,常到該宮焚香祭拜,祈求逢凶化吉。每到特定的日子,民眾扶老攜幼,虔誠進香朝拜,已成當地傳統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