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中國歷史1至6課需要背哪些

中國歷史1至6課需要背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9 08:22:12

A. 歷史好難背,特別是中國歷史,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記住呢推薦一點好方法吧

分塊記憶吧!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記憶,多看幾遍書,你就會知道的!相信我,看書!歷史很有趣的,比看電影好很多呢!

B. 高一必修一歷史人民版有哪些需要背的知識點

親愛的= =人家弄得那麼詳細你說你還嫌多= =!
嗯,我們這邊的話。大概考回的是古代裡面考一個要知道那個答朝代有什麼制度。和這些制度的好處要知道,能背就背要麼理解,把關鍵詞背過到時候造句子就行了,然後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堆堆得時間一定要弄會- -選擇題里翻來覆去的考...然後還有國外的總統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所分別對應得國家,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制度考的比較多。再有就是世界多極化了,,就看看多極化的原因,表現,意義就差不多了吧= =!沒考到,或考到了我沒說我不管= =!

C. 高中歷史要背哪些怎麼背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
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課考點
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 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機構的特點:
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
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國與家同治)
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一 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2)對後世的影響: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第三課考點
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
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
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
郡縣制(秦朝)——郡國並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
(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中央。
第四課考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
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
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

D. 初中歷史需要背什麼

世界近現代史知識框架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紀前後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醞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世界各地區文明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被廣闊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所打破,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世界一體化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確立並形成世界體系,是世界近代史最基本、最主要的線索。
一、工場手工業時期的資本主義
二、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
三、電氣時代的資本主義

世界現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進入現代以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歷史進程漸趨國際化,世界各國發展模式則呈現民族化和多樣化,這種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統一,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復雜局面。人類社會在取得空前進步和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人類在克服戰爭與貧困,推進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中,不斷經受嚴峻的挑戰。國際格局的演變、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是世界現代史最基本、最主要的線索。

專題一:資本主義發展史

一、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
1、時間:14—16世紀
2、背景:a、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並發展。b、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相互隔絕狀態,世界各族彼此聯系,相互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c、文藝復興,這一場偉大思想運動,促進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
3、表現:a、社會經濟方面:①商業中心和城鎮興起。②手工工場出現。③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b、精神文化方面:①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②「人文主義」思潮興起,人們尊重理性與科學。③科學技術發展以及知識不斷積累和擴大。
4、意義影響:世界歷史地平線上,初現近代曙光,人類面臨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二、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
1、時間:17—18世紀
2、背景:a、根本原因:封建專制或殖民統治阻礙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b、直接原因(導火索):①英:蘇格蘭人民起義。②法:三級會議的召開。③美:波士頓傾茶事件。
3、表現: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②法國大革命③美獨立戰爭
4、影響: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專政,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b、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封建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的資產階級專政,沉重打擊歐洲各國的封建勢力,是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了比較民主和自由的聯邦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並推動了法國大革命及拉美獨立運動發生。
三、資產階級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1、時間:19世紀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3、表現:a、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俄國走上資防大學本主義發展道路。b、1861年—1865年,美國爆南北戰爭,是第二次資產階段革命,既維護了祖國統一,又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c、19世紀中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4、影響:a、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b、加強了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災難。c、客觀上沖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落後的制度,促進了社會進步。d、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相互聯系。
四、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時間:20世紀初。
2、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生產和資本制度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3、主要國家:美、德、英、法、日、俄。
4、發展狀況:a、美、德採用科技成果,發展快。b、英法過份依賴殖民地,發展相對緩慢。c、日本開始崛起,俄國有所發展。
5、影響:a、隨著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現列強爭霸的局面。德、意、奧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世界形勢緊張。c、1914—1918「一戰」在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發生。
五、一戰以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a、背景:1924—1929年短暫的和平刺激了市場虛假繁榮,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生產和銷售矛盾日益突出。b、首發生的國家:美國。c、特點: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大。d、影響:①加深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2、主要資本主義發展狀況。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干預來解除危機。b、德國納粹黨上台,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形成歐洲戰爭策源地。c、日本軍部控制內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發動「九一八」事變,加緊對外擴張,世界大戰亞洲策源地形成。d、德、意、日結成軸心國集團,1936—1945年挑起「一戰」。
六、二戰以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一)美國霸權地位的確立
1、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發展新興工業,經濟得到穩定發展。②利用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佔領了廣闊的市場。
2、表現:①戰後推行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成立北約。②在亞洲支持蔣介石內戰,發動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二)西歐和日本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1、背景:①藉助了美國的援助和大力扶持。②創設了較為和平的政治環境,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政策。③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引進最新科技成果。
2、表現:①20世紀—50、70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②歐洲一體化進程加速,歐盟成立,歐洲國際地位提高。③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3、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美、日、歐盟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美蘇兩極格局受到重大沖擊,影響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專題二: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史

一、資產階級暴力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①背景: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並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國王查理一世的專橫使各種矛盾激化。
②時間:1640—1688年 領導階級:資產資級和新貴族
③重大事件:
a.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b.開始: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
c.轉折(重要戰役):納西比戰役;
d.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建立共和國
e.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
f.結束: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
④重要人物及事跡: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擊潰王軍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護國主」,實行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
⑤重要文獻: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⑥意義:a.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b.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c.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①背景:啟蒙思想的影響;封建制度束縛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三等級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
財政危機。
②爆發:1789年7月14日(後為法國國慶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③高潮:雅各賓派專政
④拿破崙帝國: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頒布《法典》,對外發動戰爭;1812年遠征俄羅斯失敗,敲響帝國的喪鍾;1814年法國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滑鐵盧慘敗。
⑤重要文獻:A、1789年,制憲會議制訂《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B、拿破崙的《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打擊了封建殘余勢力,推動了法國以及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⑥重要人物:羅伯斯庇爾(雅各賓派)、拿破崙
⑦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的基礎。
(三)、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①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時間:1755—1783年
③重大事件: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1775年5月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美國誕生;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1781年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④重要文獻:A、1776年7月4日(後為美國國慶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了。B、1787年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體制。
⑤重要人物:華盛頓
⑥勝利原因:a.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b.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堅強不屈,英勇作戰;c.得到法國、荷蘭等國的國際援助。
歷史意義:a.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b.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c.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四)、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①根本原因: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阻礙了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奴隸制的廢存問題)
②時間:1861——1865年
③重大事件:導火線: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開始: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
轉折: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結束:1865年北方獲得勝利。
④重要文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提高了廣大人民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使戰爭形勢開始有利於北方,扭轉了戰局。
⑤重要人物:林肯,他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⑥勝利原因:a.先進的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必然戰勝落後的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制度;b.南方的叛亂不得人心;c.北方擁有較強的經濟、軍事實力;d.林肯政府採取措施激發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e.林肯總統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和有力行動。
⑦歷史意義:a.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b.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五)、俄國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時間:1861年 改革目的:緩和階級矛盾,維護沙皇的專制統治。
③內容: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④評價: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b.改革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c.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d. 這次改革也是對農奴的一次空前的剝削和掠奪。
(六)、日本明治維新
①背景: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和幕府統治危機。
②時間:1868年開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b.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c.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④評價:a.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b.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c.這次改革不徹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
⑤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⑥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專題三: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業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場生產無法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
2、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
3、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4、參與國家:英法德美俄日。
5、標志性發明: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使用。
6、過程:①蒸汽動力首先使用於棉紡織業。②冶金、采礦隨後使用蒸汽動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出現。
7、主要發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蒡芬孫→火車機車。b、美(富爾頓)→輪船。
8、實質: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
9、影響:①創造了巨大生產力。②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逐漸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③社會面貌發生了變化:a、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階級。b、城市化,工業化開始。c、世界聯系日益加強。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1、時間:19世紀70年代——20世紀40年代
2、a、標志:電力的廣泛使用。b、理論奠基人:法拉第。
3、主要領域:a、新能源:電力、石油。新機器:內燃機。c、新通訊:有線電話,無線電報。
4、主要發明:a、德:西門子→發電機、有軌電車;卡爾本茨→內燃機、汽車。b、美:愛迪生→電燈泡;貝爾→有線電話;萊特兄弟→飛機;c、意:馬可尼→無線電報
5、特點:a、科技對生產的作用上升。b、新技術超出一國范圍→規模巨大發展迅速。
6、影響:a、經濟: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各國發展不平衡。b、政治:壟斷組織出現,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c、外交(國際關系):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爭霸斗爭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時間:20世紀40年代至今
2、標志: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等
3、地位:規模、深度、影響超過前兩次
4、特點:a、科技對生產的推動力加大,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b、科學技術各領域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c、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長,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5、影響:a、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b、引起世界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一、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c、引起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差距拉大,對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世界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快)。d、科技進步使人類日常生活發生重大變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科技是把雙刃劍)
1、對社會生活的積極影響:a、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b、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c、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2、科技發明的消極影響:a、戰爭問題:一戰中的飛艇、飛機、毒氣彈、坦克、遠程大炮;二戰中的原子彈。b、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廢氣、汽車尾氣、太空廢料、核廢料等。c、高科技犯罪:網路「黑客」、冰毒等。d、其他問題: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革命的啟示:九(上)127頁。

E. 八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1到6課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圖)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歷史該如何復習?

1.心理狀態穩定是正常發揮的關鍵
其實這個不僅對於歷史有用,其他也是如此了.但是歷史考試中一定么心裡保持號哦.因為我高考那次好像真的比較緊張的說啦..有的地方真的是一下子想不起來,短路.所以如果真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其結果則必發揮失常。
所以要學會自我調節,注意幾點
①通過考前練兵,(摸擬考試)了解並盡快適應准高考型的試題,緩解考試緊張症。
②查缺補漏,完善知識點的不足,增強應考自信心。
③吃好,睡好,身體好是健康心理二大前提,切忌打"消耗戰",同時不斷告誡自己"往前看,(高考過後)實現目標需努力,往回看(中考會考)難關能過要自信"。
2.爭取全面拿分,切忌輕易放棄任何部分。
3.抓總體櫃架結構,切忌撿芝麻丟西瓜。
最後一個月鞏固提高,應該從櫃架結構入手,准確抓住主要線索及階段特徵,再對應基礎史實,如重要事件、人物及評價問題。這樣由大及小,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如中國古代史,從縱向(按時間)抓住六大階段--先秦、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橫向抓住四個方面--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這樣構成網路體系,並准確掌握基本史實,總之,抓線索,突出重點,帶動整體。
4.應考時抓審題,站史實,注意史論結合。
審題是做題的前題和關鍵,歷史知識內容厭雜,但題目設計都有針對性:時間、空間、程度不同,相應內容也會有所變化,審題時要仔細抓住每個關鍵詞,再確定落筆的角度,材料題要有針對性地審查是否將有效信息,抓信了,抓全了。問答題則要按設問結構分層解答,切忌從頭到尾"一段論",否則會失"踩分點"。
最後注意:回讀考綱、回讀課本、回讀歷史地圖、回讀錯題,記信,只要穩定心理正常發揮就不會出現成績滑坡,所以以穩為准,爭取穩中提高。
自始至終抓好「三個著力點」
著力點一:狠抓歷史基礎知識,准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內在聯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幹系統和知識網路:
1.准確記憶基本史實,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使知識網路化。
2.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結論,這是形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3.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發展過程,從宏觀角度去認識歷史。
4.強化專題史復習,融會貫通,形成知識主幹。
呵呵,其實歷史真的比較容易復習,但是問題在於很多時候不容易拿高分,但是很多時候也拿不了低分.所以看大家平時復習的功力咯...

中國歷史(八年級 上)
速 記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一課 鴉片戰爭
英國為開辟市場,走私鴉片危害廣。
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國強。
一八四零鴉戰起,《南京條約》喪權益。
賠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史。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戰爭
英法起禍端,火燒圓明園。
沙俄割領土,一百五十萬。
南有太平軍,反清抗洋兵。
奇兵殺華爾,千古留美名。
第三課 收復新疆
俄英垂延爭新疆,入侵稱汗阿古柏。
海塞並重左宗棠,先北後南好策略。
新疆收復回祖國,治理西北行省設。
第四課 甲午中日戰爭
一八九四甲午戰,割地賠款喪主權。
世昌殉國黃海間,開設工廠增口岸。
北洋艦隊全軍沒,大大加深殖民地。
《馬關條約》被迫簽,民族危機險空前。
第五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滿清,北京二度被佔領。
賠巨款,派駐兵,辛丑年裡淚盈盈。
嚴禁人民反列強,清朝變成洋人庭。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課 洋務運動
內憂外患陷困境,地主階級忙自救。
19世紀60至90,師夷長技辦洋務。
自強求富為口號,奕忻曾李又左張。
軍事民用和學堂,富國強兵未達到。
資本主義得發展,啟動中國近代化。

使這個東西嗎
我只是占個地方

F. 政治歷史這類的科目要背到什麼程度 我現在做選擇基本錯1個 但是要我在腦海里羅列這課的知識點我就做...

及格就可以了,除非你以後要研究歷史,學習法律

G. 高中歷史必修一都應該背哪些要點

本人為歷史教師,以下為標准答案,請採納,謝謝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版征,並權加以區分
2、古希臘、古雅典民主城邦制的特點和意義,梭倫改革的意義
3、秦始皇郡縣制的意義和影響
4、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歷程和表現
5、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6、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會區分
7、洋務運動和甲午戰爭的背景及意義
8、英國、法國、德國、美國走向民主共和制的歷程及歷史影響
9、戊戌變法的內容及歷史背景、影響和意義
10、孫中山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影響及評價
11、中共的革命歷程或毛思想的形成過程
12、民國時期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成就
13、羅斯福新政與凱恩斯主義的內容和影響
14、世界多極化、全球化趨勢的表現和影響

H. 初一中國歷史一至六課提綱(第一課是祖國的境內的遠古居民)

1.目前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萬年前;其次是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前;然後是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地穴式房子,距今約4、5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7000年,住在干欄式房子。
2.華夏之祖:首先是炎黃兩部落聯手戰蚩尤,其次是黃帝對人們的貢獻。部落首領堯、舜、禹禪讓制,禹有了實力建立了夏朝。禹死後,他的兒子啟奪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我本人認為是,禹死後准備傳位給伯益,而啟奪去,建立了夏朝)
3.商湯建國:夏朝最後一位君王夏桀(jie)統治殘暴,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懸肉為林;把人當坐騎;還挖一個大酒池讓臣子喝酒,喝醉了就倒在池子里淹死,而夏桀卻和愛妃在一旁哈哈大笑。處在黃河下游的一個國家,商朝已經很強大了,公元前1766年,商湯正式舉兵攻打夏朝。夏朝統治了約400多年後,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
4.盤庚遷殷:湯建立商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毫。傳了20個君王後到盤庚,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才又一次遷都到殷,所以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5.西周建立:商朝最後一個君王紂更是荒淫無道,他造酒池肉林,酗酒無度。大肆搜刮,糧食裝滿了巨橋的倉庫,無數珍珠堆滿了鹿台。還用炮烙之刑殘害人命,使得朝中大臣和周邊國家都離心離德。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的滅亡,而商旁的一個國家周卻一天天的強大起來,他身邊缺少一個懂兵法的人來幫他訓練軍隊,他去渭水邊看見了姜太公,然後姜太公幫著周文王訓練軍馬,公元前1059年發動了牧野之戰,商的守城將士紛紛戰前倒戈,紂在鹿台放火自殺了。
6.西周滅亡:公元前約770年西周滅亡,周第十代君王周厲王實行恐怖統治,把野外的農夫叫「野人」國內的叫國人,國人不滿厲王暴虐措施,終於在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一次大暴動——國人暴動。後來周宣王繼位,雖然他勵精圖治,但國人暴動動搖了周朝的統治基礎。周宣王死後,幽王繼位,他不理朝政,只知道花天酒地,幽王知道有個大臣的女兒褒姒長的十分漂亮,就搶來做愛妃,而褒姒進宮後就沒有笑過,有個人在周幽王前出主意,要幽王點上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烽火火速趕來,卻看見褒姒和幽王在上面哈哈大笑,才知道上了當,從此對幽王不在信任。後來真的攻了進來諸侯卻不再相信,幽王被活活殺死。這樣統治了約250年的西周就滅亡了。

I. 必修一歷史都有哪些重點需要背下來哪些了解一下就行了

第1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知識結構:
1.夏:出現公共權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點。
2.商:政治制度是內服與外服制度,具有濃厚的神權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義:
目的:鞏固周的統治(奴隸主的統治)
主體:同姓親族
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內容:確立大宗、小宗體系
作用: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工具:禮樂制度

第2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知識結構:
1.統一
(1)群雄割據 A.春秋爭霸 B.戰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2)統 一: 時間:前221年;人物:贏政。
2、中央集權的確立
(1)確 立: A. 「皇帝制」:皇權至上、皇位繼承製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縣制(地方)
(2)加強皇權的措施:制定官吏選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細苛、嚴密的法律。
(3)影 響: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制度基礎。

第3課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知識結構:
1. 漢初郡國並行,導致諸候尾大不掉,引發七國之亂。
2. 漢武帝集權措施:建中朝、設刺史、頒布推恩令。
3. 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唐朝中後期,地方勢力增強,出現藩鎮割據局面;唐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
4. 宋加強中央集權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樞密院、原則;
②削實權:設通判、文臣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財賦大部分運往京師;
(2)影響 利:改變藩鎮割據分裂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弊:造成「積貧積弱」的後患。

第4課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知識結構:
1.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權:設「中書門下」省(宰相辦公機構)、樞密院管軍政、「計相」管財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廢除:明太祖誅殺胡惟庸,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內閣。
3. 清朝的軍機處
(1)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
(2)雍正設立軍機處
A.特點:軍機大臣品級不高,受皇帝召見,跪奏筆錄
B.影響: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專制皇權高度發展

1. 君主專制特點:由君主個人全權佔有和控制整個國家機器,其統轄范圍內的任何人物對君主都是絕對隸屬和臣服的關系。
2. 中國封建制度發展的內在邏輯:一方面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另一方面各種權力結構和權力關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這一權力的軸心上。二者關系: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相輔相成,中央集權是君主專制的前提和基礎,君主專制是中央集權的必然產物。其目的都是要從政治制度上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君主個人的絕對權威。
3. 中央集權化進程大致體現在 :
(1)財政上,「利出一孔」,歸於中央
(2)剝奪地方人事權,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頒,律由國掌。
(4)軍事上,「強干弱枝」,中央宏觀調配全國軍隊,皇帝總攬兵權
(5)意識形態領域,推行「別黑白而定一」的文化專制主義。
4. 君主專制的加強突出表現在相權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權力轉移和分散機制上。
秦漢: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體制,則把相權一分為三,體現皇權的加強
宋朝:削弱宰相實權(三省長官沒有實權)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明成祖設內閣
清朝又設軍機處

5. 秦至清的中央與地方機構
朝代 中央機構特點 中央機構 地方機構
秦 傳承開創 三公九卿 郡縣制
漢 漢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國並行
隋唐 承前啟後,有所創新 三省六部 道州縣三級
宋 進一步加強 二府三司 路州縣三級
元 有新發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強 廢丞相、設內閣 省府縣
清 達到頂峰 設軍機處 省府縣

6. 評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使得整個國家都處於皇帝的一元化領導之下,皇帝具有絕對權威和至高無上的權力。正如美國費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在這樣一個專政社會里,皇帝把教會和國家的職能集為一身,他是軍事也是精神的領袖,是行為的楷模和正義的主宰。他的全能總括了國家的一切主要職能,包括國家對於全人類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會政治殿堂前的帥旗。

(1)積極作用
它在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抵禦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割據、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2)消極作用
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使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受到抑制;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間不惜血刃;宦官專權、外戚干政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以後,它還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當時西方許多國家則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從而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發展步伐,從此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從而埋下日後被動挨打的禍根。
第二部分 中國近代、現代史

1.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1)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的禁煙運動;鴉片戰爭的過程(2)鴉片戰爭的影響《南京條約》及其附件、《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3)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發動侵略戰爭;《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4)太平天國運動金田起義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北伐和西征《資政新篇》;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5)新思想的萌發

2.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1)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早期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2)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黃海、遼東、威海之戰和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馬關條約》及其影響;三國干涉還遼和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3)戊戌變法維新思想的發展和傳播;百日維新;戊戌政變;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教訓(4)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反洋教斗爭的發展;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辛丑條約》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清朝的滅亡(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同盟會的成立;同盟會的三民主義綱領;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2)辛亥革命的爆發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和各省響應(3)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清朝的滅亡「嚴守中立」和「南北議和」;南京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

4.北洋軍閥的統治(1)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和護國運動;北洋軍閥政權;「二次革命」;「二十一條」;洪憲帝制和護國運動(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5.革命的新曙光和國民革命運動(1)新文化運動(2)五四運動(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工人運動的高潮(4)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五卅運動;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5)北伐戰爭北伐軍勝利進軍及其原因;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6)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帝國主義的干涉;「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6.國共兩黨的十年對峙(1)"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工農武裝起義;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土地革命(2)日本大舉侵華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3)紅軍的戰略轉移(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制定"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

7.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抗日戰爭的爆發和國共聯合抗日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2)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的殖民統治;汪精衛集團建立偽政權;野蠻的經濟掠奪和奴化教育;日偽的殘暴統治和淪陷區人民的反抗斗爭(3)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和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動和皖南事變;正面戰場形勢的惡化;一黨專政和官僚資本的膨脹(4)共產黨堅持抗戰和抗日戰爭的勝利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辟;百團大戰和敵後軍民的艱苦鬥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中共七大;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8.人民解放戰爭(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和內戰的爆發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陰謀;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全面內戰的爆發;(2)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解放軍戰略反攻和三大戰役的勝利;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9.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的斗爭新中國的誕生和全國領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及"三反"、"五反"運動(2)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嚴峻的經濟形勢;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措施;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一五"計劃的制定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和"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0.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2)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右傾"斗爭和三年經濟困難;七千人大會和十年建設成就(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動亂中的國民經濟;20世紀70年代初期對外關系的新成就

1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1)偉大的歷史轉折;關於真理標准同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撥亂反正(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發展;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改革開放的成就(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5)"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大業"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的交流(6)新時期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第三部分 世界近代、現代史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1)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2)文藝復興

2.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與進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2)歐洲啟蒙運動(3)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三級會議和革命爆發;革命的進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4)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1)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影響(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3)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統一;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5)亞洲革命風暴

4.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1)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壟斷組織的出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階段過渡(2)亞洲的覺醒(3)列寧主義的誕生(4)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5.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

6.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歷史意義(2)向社會主義的過渡(3)蘇聯的社會主義的建立;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7.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巴黎和會的召開《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凡爾賽體系」的建立;國際聯盟的成立;華盛頓會議(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3)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共產國際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斗爭;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內戰

8.第二次世界大戰(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慕尼黑陰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西線形勢;蘇德戰爭爆發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1)戰後的國際關系戰後初期世界形勢和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對德國、日本法西斯的處置;兩極格局的形成(2)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西歐、日本,矛盾與問題(3)戰後的社會主義國家戰後初期的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蘇聯的改革和挫折;東歐的變革;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4)美蘇爭霸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80年代中後期的美蘇關系(5)亞洲經濟的發展韓國和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印度經濟的發展;西亞國家經濟的發展

10.世界格局的變化(1)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蘇聯解體(2)世界政治的發展和地區沖突,冷戰後的國際形勢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3)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現代科學技術
6.明、清(鴉片戰爭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的建立和君主專制的加強;(大明律)和特務統治的加強;八股取士;靖難之役和營建北京(2)清朝的建立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滿洲的興起和建國;清軍入關和統一中國;議政王大臣會議和軍機處;文字獄(3)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對外貿易(4)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蒙古、新疆地區的關系;和西藏地區的關系;改土歸流;台灣府的設置;清朝的疆域(5)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華僑與南洋的開發;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佔澳門;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自衛反擊戰(6)明清時期的文化、科學技術;進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說;類書、叢書的編纂;西學東漸
評論(1)|給力206不給力0

冰現殘影 |五級採納率30%
擅長:物理學教育/科學

按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其他3條回答

檢舉|2009-12-15 13:36譚銀光| 來自手機知道|十七級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1、夏朝的建立:
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中國出現早期國家政治制度。
② 「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後,王位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通過占卜的方式來決定國家大事,王權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時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設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務。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為臣服於商朝的方國首領,定期向商王納貢,並奉命征伐。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內容:①分封對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於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②被封諸侯的義務:要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被封諸侯的權利:職位世襲、對卿大夫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3.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4.瓦解: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壞。(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三、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1.定義:用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內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的穩定。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互為表裡。
4.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四、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結合。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一、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
1、秦朝統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權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壞。諸侯不再聽命於周天子。②諸侯國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間進行戰爭,改變了大國的均勢。③人民經受長期的分裂和混戰,渴望統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統一的條件: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具備了統一的力量。
3、統一的過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內容: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都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也都由皇帝任免。軍隊的調動以虎符為憑據,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②特徵: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2、「三公九卿」
①「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虛職),負責管理全國軍務。
②「九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③特徵: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
三、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1、郡縣制的由來:
① 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已陸續在新兼並的地區設郡縣,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
②秦統一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郡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2、設置機構: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郡守定期向丞相匯報工作。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②,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郡守和縣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秦朝行政機構的特徵:秦朝通過郡縣制,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的每個地方、每戶人家都納人國家政治體制之中。
4、影響: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中央集權的發展
1、兩漢時期:
①漢初:郡縣、封國並存。封國有時也會於朝廷對抗。
②漢武帝後期:頒布「推恩令」,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2、隋唐時期: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設置了許多節度使。軍事上擁有強悍的武力,往往發展成為藩鎮割據局面。
3、 北宋時期:
①宋太祖把兵權收歸中央.又抽調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
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
③財政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④結果: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4、元朝:
①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長官由朝廷任命。
②行省之下,分設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進行管理。
③影響:行省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二、君主專制的演進
1、兩漢時期:漢初,丞相位高權重。漢武帝時重用身邊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權。
2、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3、隋唐朝:
①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
②隋唐時期在尚書省下設吏、戶①、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
4、宋初:
①設立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②為制約宰相,後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皇帝得以強化。
5、元朝:設中書省,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機關。
6、總體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被削弱。
三、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1、漢朝:選官主要實行察舉制。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
2、魏晉南北朝時期:選用官吏採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門第即可步人仕途。
3、隋朝: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科舉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繼承並完善了科舉制。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
4、影響: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裡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一、宰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
①明初鑒於元朝丞相權勢過重,以致皇權不穩、內亂屢生,明太祖朱元璋認為,這種制度妨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社會動盪。
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同時,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
③至此,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廢除,皇帝集皇權和相權於一身,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二、內閣的出現
1、出現的原因:
①廢除丞相後,全國重大政務都由明太祖決斷,明太祖深感力不從心。
②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
③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明成祖時期確立內閣制度)
2、內閣的地位: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採納最終還得取決於皇帝的批紅。(內閣與丞相的本質區別:是否限制皇權)
三、軍機處的設立
1、原因:
①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凌駕於內閣、六部之上。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的事,連皇帝也難以更改。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②康熙親政後,為擴大皇權,在宮內設南書房,挑選翰林院學士入值。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約,最後集權於皇帝。
2、軍機處的設置:雍正帝為辦理西北軍務,在宮內設置軍機處。
3、軍機處的地位:軍機大臣品級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
4、影響:軍機處的設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而且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J. 高中歷史要背什麼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
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課考點
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 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機構的特點:
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
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國與家同治)
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一 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2)對後世的影響: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第三課考點
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
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
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
郡縣制(秦朝)——郡國並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
(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中央。
第四課考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
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
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1至6課需要背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