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三歷史中考試題
2009年初三歷史中考精英試題(2009。40。28)
(時間:60分鍾 滿分:50分 )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節目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節目曾對右圖中的歷史人物進行過評述,下面說法最適合他的是 ( )
A.他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
B.他推行大一統措施,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C.他統治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進民族融合
2、我國自古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和諧相處,
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下列措施中有利於鞏固統一的多
民族的國家的有 (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鄭和下西洋
③鄭成功收復台灣 ④冊封達賴、班禪 ⑤多倫會盟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圖2傳奇人物,她的歷史功過,猶如那塊無字碑一樣,任由後人評說。
以下選項對其評價具有不合理之處,應當選擇( )
A.貞觀之治 B.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C.貞觀遺風 D.她的統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4、毛澤東在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里孕育了中國革命,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搖籃」。「這里」是指( )
A.上海 B.南昌 C.廬山 D.井岡山
5、以下是兩位同學的談話:「毛澤東真是去赴『鴻門宴』。」「他這么做是為了贏得備戰的時間。」根據談話的內容,你認為他們談論的歷史事件是( )A.雙十協定 B.西安事變 C.北伐戰爭 D.重慶談判
6、中國近代化的歷程艱難曲折,起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下列相關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是中同近代化的開端 B.戊戌變法加快了中同近代化的進程
C.辛亥革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7、.2008年3月24日,第29屆夏季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在希臘的雅典點燃。從歷史上來看,古代希臘是( )
A.東方文明的搖籃 B.游牧文明的搖籃 C.西方文明的搖籃 D.農業文明的搖籃
8、14—16世紀被稱為「發現人的時代」,文中「發現人」 是通過什麼事件實現的?( )
A.《共產黨宣言》發表 B. 文藝復興 C.《人權宣言》的發表 D. 新航路的開辟
9、右圖是「大包干紀念館開館儀式」。這個紀念館應建在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的( )
A.北京
B.深圳
C.安徽鳳陽小崗村
D.上海
10、「橫空出世一戰中,社會制度初顯優;二次大戰建大功,一
朝解體兩極終」。根據上段文字的描述,判斷它是下列哪個國家( )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蘇聯
11、我國《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台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A.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原則 D.堅持互利互補原則
12、20世紀中後期,有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曾就一件大事發表感慨,「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結合右圖,這個「轉折點」是( )
A.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關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關系
13、南京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縮影。下列史實不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八國聯軍侵華 B、中華民國成立 C、日本製造屠殺慘案 D、蔣家王朝滅亡
14、 三班歷史興趣小組在題為「思想解放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歷史小論壇活動中,收集的
下列歷史材料不恰當的是( ) A、文藝復興 B、啟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抗日戰爭的勝利
15、周恩來是深受人民敬仰的政治家、革命家。下列歷史事件或歷史活動與他有關的是( )
①參加中共「一大」②重慶談判 ③在黃埔軍校任教 ④紅軍長征 ⑤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開始了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B.1949年新中國成立
C.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D.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7、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 )
①彼得一世改革 ②1861年改革 ③俄國十月革命 ④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德國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也都遭到失敗。下列會議中與懲罰、處置德國有關的是( )
①巴黎社會 ②華盛頓會議 ③慕尼黑會議 ④雅爾塔會議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9、從1995年開始,沈陽市每年都會在某日的夜晚鳴響防空警報,以示不忘國恥。這一作法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那麼這一作法所特選的日子應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0、圖10人物,採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挽救了美國資本主義。他是( )
A.華盛頓 B.林肯 C.羅斯福 D.尼克松
二、非選擇題
21、思想解放運動是革命的前奏曲,它吹響了新社會產生的號角;思想解放也是改革的動員令,它是社會變革的先聲。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在西方社會的近代化歷程中,哪一運動為資產革命的到來,作了思想上的准備?(1分)
(2)法國啟蒙運動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運動,其主要思想是什麼?(1分)對中國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1分)
(3)民國初年,我國經歷了一次動搖封建正統思想根基的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請簡要評價這場思想解放運動。(2分)
(4)反思近代以來的歷次思想解放運動,對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1分)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我們黨正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撫今追昔,我們深感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展望未來,我們對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充滿信心。——《十七大報告》
(1)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進行了哪些斗爭?(2分)
(2)鄧小平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提出了怎樣的方針?(1分)取得了怎樣的成果?(1分)
(3)2008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哪一次會議最先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1分)並請舉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典型成就?(1分)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06年11月,中央電視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並跨國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此片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熱烈討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標。
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台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大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大國的崛起》解說詞
(1)材料中所說的「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對世界的最主要影響是什麼?(2分)
(2)材料中所說的「九個世界性大國」在近代化的歷程中,哪些國家採取了相同的道路?(1分)
(3)在成為世界性大國的道路上布滿艱辛,20世界30年代各資本主義國家都面臨著嚴重的困難,美國和德國分別採取了怎樣的措施?(2分)
(4)材料中所說的「九個世界性大國」在其崛起的過程中,都曾嚴重侵犯過中國的主權,試舉一例說明。(1)
(5)縱觀「九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程,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1分)
24、改革與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下圖三位歷史人物是20世紀以來傑出的改革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圖三
請回答:(1)圖一中的人物在20世紀20年代推行的有利於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政策是什麼?(1分)
(2)圖二的人物實行的改革具有什麼突出的特點?(1分)
(3)圖三中的人物為推動本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什麼偉大決策?(1分)
(4)上述三位人物的改革得以取得成效的相同之處是什麼?(1分)
2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談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曰獨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陳獨秀在《吾人最後之自覺》一文中指出:「所謂禮教,皆以擁護此別尊卑明貴賤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獨立之說為大原……此東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嶺也。……自西洋文明輸入吾國,最初促吾人之覺悟者為學術(科技),相形見拙,舉國所知矣;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吾敢斷言日,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後覺悟之最後覺悟。」——《青年》第一卷第6號(1916年2月)
材料三 國務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在此期間,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我國駐外使領館設立弔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鍾,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請回答: (1) 結合明朝的有關歷史,說說為什麼人們會把君主「視之如寇讎,名之曰獨夫」?
(2) 根據材料二,請指出文中『『倫理的覺悟」的含義。「倫理的覺悟」在近代中國有什麼代表性運動?
(3) 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材料三的理解。
選擇題答案寫這里1----5 6----10 11----15 16----20
❷ 我想要初三上學期歷史單元模擬試題
http://demo.gxschool.net/Resource_Special.asp?ChannelID=5&SpecialID=6
❸ 歷史五年中考,三年模擬的問題,急求
這過份的誇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是浮誇風時期典型表現 是一種缺乏對現實以及自我專的認識的表現 還有一種盲目地屬崇拜 如果長期這樣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導致歷史的停止不前 甚至會後退 落後其他國家
❹ 初三中考模擬歷史題 急!!
美國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CivilWar),是在美國本土進行的制止南部分裂、維護聯邦統一的國內戰爭。這是一次關乎美國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事件。時隔140年後,它所引發的很多問題,如聯邦制和聯邦憲法地位問題、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問題、聯邦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許可權與運行機制問題以及黑人權利問題等,
仍被世人廣泛關注。
本文無意對南北戰爭及其學術研究作詳細介紹與評論,僅選取幾個與內戰起因有關的重大原則性問題作一梳理。
內戰是南部和北部矛盾沖突不可避免的結果
美國南北矛盾的根源在於南部千方百計庇護奴隸制。這種矛盾早在殖民地時期就已存在。美國獨立後,北、南雙方分別走上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和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這兩種不同體制在一個國度里共存和發展,產生了很多矛盾和沖突,在奴隸、關稅、西部土地和國會代表比例等方面都有突出反映。
在關稅問題上,北部為保護民族工商業,希望提高關稅,反對自由貿易;南部則因其產品大量出口,交換製成品,對本國市場依賴較少,因此與北部的主張恰恰相反。在爭奪西部土地問題上,一方面是由於奴隸種植園經營方式原始落後,種植棉花又非常消耗地力,需要不斷購置新的土地;另一方面在於西部新開發地區以自由州還是以蓄奴州地位加入聯邦,直接關繫到南北雙方在參議院內席位的多少,與爭奪聯邦權力有直接關系,因此西部土地自然成為他們覬覦的對象。關稅、土地和國會代表比例問題是相互交織的,但都是由奴隸制問題派生而來的。這些矛盾沖突發展的結果,必然歸結到一個最敏感的問題上——爭奪聯邦權力。在這種形勢下,奴隸制問題已緊緊地與聯邦制的政治前途連在一起。
當南北雙方發生爭執時,南部屢屢以退出聯邦相威脅;而北部則以聯邦統一的大局為重,一再退讓,力圖保全聯邦。從下面幾次重大的南北交鋒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條矛盾激化並最終導致戰爭的線索:
1823年密蘇里妥協案:美國建國後,由於交替接納自由州和蓄奴州加入聯邦,至1819年亞拉巴馬加入聯邦後,南北雙方各有11個州,在參議院內實力相當,但在以選民人數推選議員的眾議院里,北部有105席,南部僅有81席。南部不甘劣勢,竭力與北部爭奪參議院席位。密蘇里問題的出現為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密蘇里地區是1803年美國從法國購買的路易斯安娜購入地的一部分。1819年,密蘇里地區人口達6.6萬,向國會申請辟為新州,加入聯邦。但是,對於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聯邦政府沒有關於奴隸制存廢問題的明確規定。圍繞密蘇里以何種地位加入聯邦的問題,南北雙方蓄積已久的矛盾迅速激化。最後於1823年通過密蘇里妥協案,規定密蘇里以蓄奴州方式加入聯邦,同時在北部劃出緬因州以自由州地位加入聯邦,以保持南北雙方在參議院人數上的平衡。但是,在其餘的路易斯安娜購入地上,北緯36度30分以北永遠禁止奴隸制存在。這個妥協案是南北兩種社會制度矛盾沖突明朗化、尖銳化,奴隸制問題引起全國關注的第一件大事。當然,密蘇里妥協案並沒有根本解決危機,而只是將危機推遲。此後,南部在與北部爭奪路易斯安娜購入地其他地區的同時,也把目標瞄向北緯36度30分以南的古巴和中美州,試圖建立加勒比海奴隸大帝國。
1850年妥協案:到1848年,南北雙方恰好各有15個州。當時在美墨戰爭中美國獲得的土地上,先後發展起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猶他等幾個領地,要求加入聯邦。南北兩方經過激烈爭奪,最後通過系列性法案,統稱為1850年妥協案。其內容為:1、加利福尼亞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2、新墨西哥和猶他加入聯邦時,由居民自行決定是否廢奴,實施「平民主權」(PopularSovereignty,也可譯為「住民自決」);3、在哥倫比亞特區禁止奴隸制;4、聯邦政府應協助通緝追捕逃奴。可以看出,第一、三條有利於北部,第四條則袒護南部。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民主權」原則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從此,是否存廢奴隸制,可由當地住民決定,而不必通過聯邦立法機構。這樣,一旦新州居民選擇奴隸制,聯邦政府就不能幹預,這等於放任奴隸制從南部的地方性體制搖身一變為全國性體制。
1854年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內布拉斯加領地,位於路易斯安娜購入地北緯36度30分以北,理應建為自由州。但在民主黨參議員道格拉斯提出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中,再次確認了「平民主權」原則。這等於否定了密蘇里妥協案。
內戰前的幾次妥協,延緩了南北之間矛盾的總爆發,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60年代初,矛盾沖突幾乎達到白熱化。南部試圖脫離聯邦的企圖已成公開的秘密,並徵募軍隊,進入內戰的實質性准備階段。在這種形勢下,北部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已不僅僅是奴隸制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南部分裂聯邦的現實威脅。
南部維護州權的實質是否定聯邦的最高權威
南部在與北部攤牌的過程中,每每打出維護州權的旗號。換句話說,州權是南部脫離聯邦、發動內戰的理論依據。
在美國歷史上,州權觀念根深蒂固。州權觀念往往與地方自治互為表裡,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說是在二元制聯邦框架內發揮地方積極性的形式之一。但在南部分離主義者那裡,州權卻成為他們分裂聯邦的護身符。其理論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1787年憲法本身就是州權派與中央集權派妥協的產物,它在聯邦權力與州權的關系和界限等問題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含糊措辭,給日後帶來隱患。早在1798年,就曾有肯塔基和弗吉尼亞兩個州的議會起草了決議案,並由兩個州議會通過,宣布當時的國會無權通過關於「外僑和叛亂法」的四項法律,其內容也是違反美國憲法的,因此它們無效。這其中有一定政見不同的因素,卻開了一個州可以解釋聯邦憲法、用州權來否定聯邦立法的先例。30年後,南卡羅來納州的著名政治家約翰·卡爾霍恩進一步發展了這種理論,正式提出了「聯邦法令廢止權」(Nullification),以抗議國會通過的所謂「可惡稅率」的《1828年關稅法》。他宣稱,任何一州都有權宣布聯邦國會的某項法律法案無效,並禁止在本州內執行,理由是聯邦制下主權在州。對此,當時的傑克遜總統毫不示弱。他恩威並用,一方面布告全國,抨擊南卡羅來納州的作法;另一方面簽署《動用軍隊法》,迫使南卡羅來納州重開代表大會,撤銷了廢止聯邦法律的公告。他在向南卡羅來納州的人民所發出的忠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拙劣伎倆的實質。又過了30年後,還是由南卡羅來納州帶頭,分離主義者們再次祭起州權的旗幟。這三次州權對聯邦憲法的挑戰有內在遞進的繼承關系,同時也有程度和性質上的區別。第一次只是口頭表示聯邦法律違憲;第二次則發展為中止執行違憲的聯邦法律;第三次進一步發展到可以退出聯邦。南卡羅來納分裂主義者的邏輯是,既然州權本身是得到憲法認可的,「分離權」本屬州權的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分離也順理成章地符合憲法。但是,聯邦憲法畢竟是全國的根本大法。聯邦憲法承認各州保留某些權力,並且聯邦政府不能任意干涉這些權力,但這些權力是非主權性的。聯邦從全體人民獲得權力,而非某一州。南部分離主義者重申「聯邦法令廢止權」的主張,把州權擴大為主權加以行使,從根本上違背了聯邦憲法。
今天,在談到南部脫離聯邦的理論依據時,仍有少數學者振振有詞地宣稱,在內戰前,絕大多數美國人都相信獨立宣言中所確認的原則,即:政府的權力來自於被統治者的同意。所以,強迫南部留在聯邦之中就是專制的、不道德的。這實際上是變相地為南部的州權至上原則進行開脫和辯解,以此否定南北戰爭的合法性和正義性。事實上,南部所標榜的州權已發生了質變,變成挑戰聯邦最高權威、發動內戰的工具。
林肯政府把維護聯邦統一作為內戰的首要目標
1860年總統大選是內戰的導火索。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亞伯拉罕·林肯個性溫和但柔中有剛,他的政治態度非常明朗,維護聯邦統一和最高權威的立場毫不含糊。
林肯的當選使南部分裂主義分子如坐針氈。南卡羅來納州首先發難,於1860年12月20日迫不及待地宣布退出聯邦,狂妄地宣稱:「南卡羅來納將恢復它在世界各國的位置。」緊接著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喬治亞、佛羅里達、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薩斯等南部6州也於1861年1月上旬相繼退出,並於2月4日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ConfederateStatesofAmerica,簡稱「南部同盟」,也譯為「美利堅邦聯」),推舉臨時總統和副總統,並通過一部倉促草就的臨時憲法。後來,又有弗吉尼亞、阿肯色、田納西和北卡羅來納4個州在內戰打響後加入。這樣,當時南部的15個州,有11個州脫離聯邦,加入「南部同盟」,與聯邦分庭抗禮,只有位於南北交界的肯塔基、馬里蘭、特拉華、密蘇里(西弗吉尼亞於1863年從弗吉尼亞獨立出來辟為新州)等4個邊界州未脫離聯邦,處於觀望之中。
南部不惜鋌而走險,分裂其前輩和北部同胞共同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聯邦國家,當然是由奴隸制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但同時他們也有一個誤解,以為北部不會輕易動用武力。因為在當時,棉花是南部的主要出口農產品,並且佔全國出口總值的57%。在某種意義上,沒有奴隸制就沒有棉花;沒有棉花,北部紡織工業立即停擺。事實上,林肯政府也確實作了退讓。在就任演說中,林肯就表現了極大的寬容和剋制。但這種態度,被南方視為委曲求全,所以他們悍然於1861年4月12日,對准聯邦在南卡羅來納的薩姆特要塞,打響了內戰的第一炮。
歷史證明,南方分離勢力低估了林肯為維護聯邦完整不惜一戰的決心。面對南北分裂的現實,林肯做出了用戰爭維護聯邦的最後決定。
林肯雖然旗幟鮮明地抨擊奴隸制的道德基礎,但在實際行動中,卻非常謹慎。內戰爆發初期,他一直未採取行動解放黑奴。林肯認為,戰爭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聯邦,而不是消滅奴隸制。奴隸制應予廢除,但應當在憲政的框架內進行。奴隸制只是一種地方性的制度,不應無限制地向聯邦領地和新州擴張。但是,聯邦應當維護南方州奴隸主的私有產權,以民主和法治的手段,對奴隸主實行漸進性的贖買政策,有償地逐步廢除奴隸制。之所以如此,從當時的形勢看,林肯是有所顧忌的:第一,美國憲法嚴禁政府在沒有正當法律程序的條件下剝奪公民財產。對於黑奴這種當時法律定義的南部奴隸主擁有的所謂「財產」,林肯無意也無權干預。北方大規模用兵的初衷,就是維護國家統一,鎮壓南部叛亂,與解放奴隸無關,這是林肯政府反復申明的。其次,盡管北部一些人仇恨不人道的奴隸制,但並未認真考慮解放黑奴、更不情願為之付出很大代價。至於北部有些與南部經濟聯系密切的人,態度就更曖昧了。第三,干預奴隸制會使北方的政治同盟分化。共和黨是北部各種反對奴隸制政治力量的暫時性政治聯盟。雖然這些力量都反對奴隸制的蔓延,但並不要求立即廢除奴隸制。第四,尚未退出聯邦的4個邊界州的態度也很重要,林肯當然不希望它們倒向南部同盟。
但林肯審時度勢,依據國會有權通過一切「必要和適當」(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這一彈性條款,履行憲法中「戰爭權力」的責任,成功地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動員和團結了絕大多數美國人民,使這場正義戰爭得以順利進行,並以北部的勝利而結束。這其中包括以總統戰時措施的形式頒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叛亂州的400萬黑奴,使這場維護聯邦統一的戰爭具有了更高尚的革命性內容和意義。
從當時的形勢和林肯政府的舉措看,美國內戰主要是一場統一與分裂的政治較量,何時以何種方式解決奴隸制問題,是要服從於這一總目標的。1865年5月26日結束的美國內戰,重新確認了聯邦主權的最高權威,刺激了全國經濟的一體化發展。相應地,確立了所有美國公民首先是美國的國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的公民的原則。鬆散的聯邦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而強盛的國家。美國內戰同時解決了自1776年以來一直困擾全國的奴隸制問題。內戰期間解放了黑奴,並於戰後通過憲法第13條修正案從法律上正式廢除了奴隸制。戰後的南部重建,用法律手段確認戰爭期間用刀與劍砍倒的東西,南部各州通過新的州憲法,確認聯邦的最高權威,之後方得以重新被接納,回到聯邦。內戰還考驗了美國聯邦政府在非常時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主體制的能力,強化了聯邦政府的權威和影響。
但是,這場歷時4年余的戰爭是空前慘烈的。南北雙方同室操戈,共有62萬人死於疆場,其數量超過美國歷屆戰爭的總和。南部在戰爭中受到重創:四分之一白人青壯年陣亡,家畜死亡五分之二,農業機械、工廠、鐵路損壞一半,財產損失近三分之二,總計50億美元。至於戰爭導致的政治代價和心理代價,就很難准確衡量了。美國南部種植園奴隸主一意孤行所引發的這場分裂聯邦的戰爭,不僅在美國留下了深深的、至今仍難以痊癒的創傷,而且留給全人類的教訓也是深刻的。
復制粘貼來的。。。
❺ 初三歷史期末卷
初三歷史期末測試A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 人類出現的時間是
A.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 B. 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
C.距今約四五百萬年前 D. 距今約一二百萬年前
2. 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是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伊拉克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該地區
A.胡夫金字塔 B.佛教 C.《漢謨拉比法典》 D.太陽歷
3.歐洲最早的文明源於
A.古代希臘 B.古代羅馬 C.法蘭西 D.英吉利
4.雅典奴隸民主政治發展到最高峰時的執政官是
A.伯利克里 B.漢謨拉比 C. 腓力二世 D.亞歷山大二世
5.發明阿拉伯數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 古代埃及人 D.古代希臘人
6.推動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重大歷史事件是
A.日本統一 B.宮廷政變 C.大化改新 D.孝德執政
7.但丁的《神曲》和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在本質上的相同之處是
A.揭露了教會的腐敗 B.取材於宗教故事
C.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 D.反映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8. 最先到達美洲的航海家是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達•迦馬 D.麥哲倫
9.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標志
A.薩拉熱窩事件爆發 B.德俄英法捲入戰爭
C.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D.凡爾登戰役開始
10. 假如你生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你不可能享受到的生活是
A.坐飛機旅行 B.乘汽車上班 C.用電腦上網 D.在電燈下讀書
11. 每年的7月4日,是美國人民歡度國慶的日子。下列哪一事件與美國國慶日有直接關系
A. 來剋星頓槍聲 B. 波士頓戰役 C. 薩拉托加大捷 D.《獨立宣言》發表
12.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是
A、人文主義 B、科學社會主義 C、理想主義 D、 教權主義
13.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A、關閉的議會重新召開B、三級會議召開 C、攻佔巴士底獄 D、建立共和國
14.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有
①美國獨立戰爭②日本明治維新③俄國農奴制改革④美國南北戰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15.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 英國憲章運動 B.國際歌的誕生 C. 巴黎公社 D.《共產黨宣言》發表
16.被譽為 「南美解放者」的是
A.聖馬丁 B.玻利瓦爾 C.伊達爾哥 D.杜桑•盧維杜爾
17.以「為人類幸福生活而發明」作為人生理想的科學家是
A.法拉第 B.格拉姆 C.愛迪生 D.西門子
18.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是
A.巴赫 B.柴科夫斯基 C.貝多芬 D.莫扎特
19.「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這首《國際歌》創作的最初動機是為了紀念
A. 憲章運動 B.德國工人運動 C. 巴黎公社 D.馬克思主義誕生
20.奠定近代物理學基礎的是
A. 亞里士多德 B.牛頓 C. 愛因斯坦 D.達爾文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正確的在括弧內打√,錯誤的在括弧內打×。)
21.《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譚》都是阿拉伯的著名文學作品。 ( )
22.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 )
23.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 )
24. 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 )
25. 文藝復興沖破了封建教會的精神束縛,激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 )
26.殖民掠奪是大量財富流入英國,轉化為資本,這是英國最早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的重要條件之一。 ( )
27.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 ( )
28.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帝國主義之間形成三對基本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 )
29.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了生物進化論觀點。 ( )
30.孟德斯鳩和盧梭都反對君主制度,主張採用共和政體,全部政權歸人民所有。( )
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32題12分,第33小題8分。共30分)
3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擁有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干涉。
材料二:我們合眾國人民,為了建立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證國內安寧,規劃共同國防,增進一般福利,使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得到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訂本憲法。……請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出自英國和美國頒布的什麼法律文獻?(4分)
②根據這兩部法律文獻,英國和美國的政體分別是什麼?(4分)
③根據材料二法律文獻,選舉的美國第一任總統是誰?(2分)
32.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圖為瓦特和他發明的機器。 材料二:到1825年英國的生鐵已經超過法俄美德四國的產量總和,到1840年英國商船噸位居世界第一;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總額的47%,商品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1%,英國半數以上的工業品銷往國外,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材料三:煤的大規模開採的使用,在提供動力以推動工廠的開辦和蒸汽機的運轉,並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又釋放出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質.18世紀倫敦上空出現煙霧現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曬的衣服變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還造成許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中出現的機器是什麼?(2分)它把人們帶進什麼時代?(2分)
(2)材料二說明了什麼?(2分)
(3)材料三表明英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2分)
(4)結合材料三,你認為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吸取什麼經驗教訓?(4分)(只要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3.填出《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圖中英文字母ABCD所代表的國家名稱。(圖在初三歷史期末模擬中第48題)
A. B.
C. D.
四、信息提煉(10分)
34.閱讀下列信息,完成相關問題
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佔有大量土地,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當地的印第安人不能提供足夠子用運奴船將廉價的商品和槍支彈葯,從西歐港口出發運到西非海岸,稱為出程的勞動力。歐洲殖民者開始進行罪惡的奴隸貿易。16世紀初,歐洲的奴隸販;在西非,用貨物換取黑人作為奴隸,然後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這是中程;在美洲,賣掉黑奴後,把得來的金銀和生產原料運回歐洲,稱為歸程。這就是罪惡的三角貿易。一次三角航程約6個月,奴隸販子從中獲利幾倍甚至十幾倍。從16世紀到19世紀的300年時間,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了上億的精壯人口。
(1)歐洲殖民者進行罪惡奴隸貿易的原因是什麼?
(2)將下列內容按號入座(只填序號即可)
A、歐洲 B、非洲 C、美洲 D、黃金及原料 E、廉價商品和武器 F、黑人
(3)依據信息內容,任意提出一個問題(不用回答)
五、問答題(10分)
35.美國的歷史上有過兩次資產階級革命,請問:
(1)你知道是哪兩次嗎?這兩次革命爆發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2)這兩次革命對美國的發展有何影響?
初三歷史期末測試A卷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A B C C A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D B C C C B
二、判斷。
21.×22.√23.√24.√25.√26.√27.√28.√29.√30.×
三、材料解讀
31.(1)《權利法案》、1787年美國憲法。 4分
(2)君主立憲制、聯邦制。 4分
(3)華盛頓。 2分
32.(1)蒸汽機。 2分 蒸汽時代。 2分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分
(3)環境污染問題。 2分
(4)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保護環境。 4分(開放性,言之有理即可,比如:「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33. A俄國 B法國 C德國 D奧匈帝國 4分
四、信息提煉
34.(1)為種植園補充勞動力;有利可圖。 3分
(2)5分
(3)提出的問題只要與材料有關,且有合理性即可得分。 2分
五、簡答題
35. (1)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南北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阻礙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4分
(2)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6分
❻ 初中歷史會考模擬題
網上的題都是千篇一律的,我建議你上書店去買一套題做!
❼ 初三歷史上冊模擬試題,可以進行答題然後檢測.
如果在網上的話,你可以去網上專門測驗。
只不過沒有解答題,全都是選擇題回部分。
畢竟電腦答不是智能。不像人一樣來幫你批改試卷。
如果非電腦的,你可以去網上下載歷屆中考試卷等等,然後列印下來,再做,給你的歷史老師批改就行了。
初三開始歷史後面的題目有許多開放性的題目,沒有標准答案的。
❽ 初中歷史學業水平結業考試模擬試題(初三歷史)
這個事情要問你老師才知道
因為有時候是老師自己出的題目、這里沒答案的
❾ 我現在初三,想學好歷史,但學校考的題難度都是高考題級別的,老師推薦讓我們課外做高考題,求推薦一本書
你們老師的做法來有點過分自了,我是初三的歷史老師,正常來說,初一初二是培養興趣階段,初三是形成世界觀歷史觀階段,你們老師的行為是在揠苗助長,就我個人來說不認同。但是你們老師的出發點很可能因為你們中考題是高中老師出的(我們就是這樣),而且有基礎的同學學習高中知識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的學生中就有類似的,他們對歷史很感興趣,迫切的需要吸取更多的知識,我十分欣賞他們,也鼓勵他們進行自我進修,只是我不認同學校規模的學習,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不公平。
推薦的書籍樓下也推了,就是五三,雖然五三是人教版的,但是知識點比較全面,知識體系也很有邏輯性。建議你在做的時候,先把買本五三中考的來做,然後再做五三高中各年級的,這樣能盡量避免知識混亂的情況出現。五三每單元都有一個知識點檢查,這個很不錯著重學習。你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慢慢來,打好初中基礎再學高中的,保持好初中水準就是最大的勝利啊。
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