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夏商周歷史典故大全
夏朝第一個就是大禹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後面就改了禪讓制變成了奴隸制了 末代老版大桀的故事就是權酒池肉林的故事 商嘛就有妲己的故事大概你也是知道的 周嘛應為有文字記載 就多了 這也是國外認為中國始中華四千年的原因 夏朝不被承認的 周王朝的分封制 周公輔助周王 到西周的烽火戲諸侯 到問鼎中原
❷ 夏商西周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1、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依據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銘文記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紂,一夜之間就將商滅亡,在歲星當空的甲子日早晨,佔領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銘文,澄清了武王伐紂具體日期,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的正確記載。
2、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台,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3、姜太公釣魚
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
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4、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積極展開對外活動,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5、假道滅虢
春秋時期,晉獻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虞國國君貪財,大夫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致虞國滅亡。」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晉軍過境,結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❸ 求幾則夏朝時的歷史小故事 不要太多 注意是要夏朝的!謝謝!
1、後羿代夏
夏王朝的統治基本穩定之後,以啟為首的貴族統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剝削廣大庶民群眾,放縱於「淫湎康樂」的生活。
啟死之後,由子太康繼立,夏王朝內部發生內訌。先有「五子」爭立,接著又有武觀叛亂,廣大庶民群眾就藉此展開了強烈的反抗斗爭。這就使有窮後羿有機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奪取了夏王室的統治權力。
2、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羅太後好佛
羅太後令人抄寫、刻印全部西夏文大藏經。此舉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 天慶十三年(1206)一月,鎮夷郡王李安全與羅太後發動了政變,廢黜了桓宗,自己即位。是為夏襄宗。 政變不久後桓宗在關押中辭世。
六月,李安全讓羅太後派人上表金朝,但金朝開始不予承認,專門派人出使西夏察問。經羅太後再次上表冊封,金朝才勉強應允。羅太後廢立自己的兒子,另立侄子為帝原因無考。 其後,羅太後不知所終。
4、酒神杜康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
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5、夏朝滅亡
發有一次在田間打獵,正好下雨,於是在附近的民宅裡面避雨。屋裡一位老人,目光炯然。發和關龍逄閑聊幾句,發現他是個人才,就向他請教治國的策略。關龍逄以養馬喻治民理政,發愕然而起。
發又問關龍逄為君之道,關龍逄說:「作為人君,你要謙恭待人,對人臣要互相敬信,要愛護人才。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廟才會穩固。「發回宮後,先提拔關龍逄為大夫,後提拔關龍逄為相。
關龍逄不負眾望,把夏朝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孔甲時期瀕臨崩潰的經濟迅速好轉。發臨死前,遺命關龍逄輔佐自己的兒子桀。發去世後,桀繼承王位,桀荒淫無度,不理朝政,關龍逄盡忠直言,反而被夏桀殺害。桀更加肆無忌憚,再也沒人敢犯顏進諫了。
這時居住在東方的商民族日益興盛起來,首領商湯在謀臣伊尹的輔佐下,率師討伐夏桀。夏桀的軍隊不堪一擊,在鳴條一戰便徹底潰敗了。夏桀逃奔南巢,死於亭山,夏就此滅亡了。
❹ 夏朝有哪些成語典故以及其分別對應的人物和事件
1、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2、禹鑄九鼎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左傳》記載說:在鼎上刻畫有九州圖,其實就是象徵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邁的氣魄也成就了 "九鼎"成為夏朝的鎮國之寶。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3、司法鼻祖——皋陶(gāoyáo)
皋陶(gāo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封地今安徽六安。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被公認奉為中國司法鼻祖,後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
傳說他是中國上古「五帝」之首黃帝次子昌意的後裔,早期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皋陶被聘任為掌握刑法的官後,又被禹選為繼承人,並協助禹處理領導事務。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繼位,而由皋陶子伯益繼位。
陶的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
一是德法結合,即道德與法律結合、德治與法治結合,「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二是民本思想,即強調重民、愛民、惠民,關注民生,聽取民意,「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天聰明,自我民聰明」等即說明此理;
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終極目標,獬豸斷獄的故事實質上是神化了皋陶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斷案如神的司法活動;
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禮」「天命有德」「天討有罪」等是告誡人們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
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其主體「法治」和「德治」與今天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系 。
4、桀驁不馴
這里的桀就是指夏朝最後一位國君夏桀,因為夏桀凶暴。驁則指的是野馬,因為野馬很難馴服。所以用夏桀的凶暴與野馬的傲慢來形容那些自恃清高,兇狠殘暴的人。
❺ 我國夏朝時期都有什麼傳說典故
1.大禹治水 說明當時社會自然災害比較多,尤其是水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個王,在他之後,由禪讓制開始了世襲制.
2.啟繼位 太康失國 少康中興 啟從禹中獲得了王位,但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對,說明當時的部落聯盟民主制度還有相當的生命力.
3.後羿射日,說明當時的旱災也是比較頻繁的!
❻ 夏朝有哪些歷史故事
改朝換代的開始——夏滅商起: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回,共傳14代、17個王答。夏朝的勢力和影響達到黃河南北,直到長江流域。夏朝未年,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起來。到孔甲的四世孫桀(第十七個王)即位,他更加暴虐,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商湯乘機滅夏。佔領夏朝的統治中心,滅掉夏朝的屬國。夏朝滅亡,商朝建立。更多夏朝故事http://www.xueshiboke.com/post/438.html
❼ 關於夏朝的8個小故事
1、桀在位的時候,非常的荒淫。他命令手下將全天下的美女都搜羅了起來,然後將她們都納入到了自己的後宮之中,他還建造了各種宏大的宮殿,而光是建造這些宮殿,就花費了當時全國接近三分之一的物力和人力,但是桀卻是對這些東西非常的熱衷。他喜歡建造這些東西來滿足他自己的虛榮心。
曾經有大臣跟他說,一個君王如果不能夠聽從大臣們的建議,那麼他就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但是桀絲毫沒有將這些話放在心上,他反而說,我是國家的君主,也就是相當於天上的太陽一樣。天下的百姓們不能夠沒有太陽,所以他們也不能夠沒有我。什麼時候太陽掉下來了,我才會滅亡。正是這樣的心態,使得夏朝最後是滅亡在了他的手上。
2、夏朝之前,君主這個位置都是採用的禪讓制,也就是說誰有能力就由誰來坐這個位置。當時的堯舜都是這樣做的,而這種做法也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的。
是因為禹比較自私,所以才強行將這個君主的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當年禹為了天下的人們免除洪水的侵擾,奮鬥了好多年才將肆虐天下的洪水給治理好了,可以說,他是一個心中有天下的人。
其實,禹在退位之前,是想要將位置傳給當年跟著自己治水的大功臣伯益的,但是不巧的是,伯益竟然是因為不幸去世了,結果當時的禹也死了,而皇位就沒人去做了。
3、杜康釀酒:
杜康由一個負責管糧食生產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裡十分難過。但他又想到嫘祖、風後、倉頡等臣,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還犯了罪。想到這里,他的怒氣全消了,並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裡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樹干。
樹干里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霉壞了。於是,他把樹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里了。誰知,兩年以後,裝在樹洞里的糧食,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慢慢地發酵了,便成了酒。
4、太康失國: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後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
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後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後羿代夏」的故事。
5、啟伐有扈氏的甘之戰是兩強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記載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啟的一篇戰斗動員令《尚書·甘誓》,是啟在戰於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級官吏申明紀律約戒的誓師詞。第二段是誓師詞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狀是「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意思是指責敵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罰。
其次宣布軍事紀律,命令部屬各自奉行命令,忠於職守,努力戰斗,還申命奉行命令者將在祖廟中受到獎賞,違背命令者,將在社壇前處死。戰爭進行得很激烈,最終夏後氏獲得勝利,啟得以建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
6、孔甲是夏朝的第十四代國君。這個人荒淫無度、驕縱輕狂,而且還特別的迷信鬼神之事。平時他也不理朝政,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才當的國君,所以上天早已把一切都給他安排好了,不用他操心,他只要吃喝玩樂就可以了。
有一天,孔甲帶著幾個大臣到河邊遊玩,發現有兩個「怪物」正趴在河邊曬太陽。孔甲嚇了一跳,他旁邊的一個大臣卻說:「國君別怕!您仔細看看,趴在那裡的正是您日思夜想的龍呀!」
7、有了方十里之地和五百人之眾,少康開始謀劃復國。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聯系,收撫斟灌氏、斟尋氏被伐滅時逃散的族人,組建、發展武裝辦量。然後「使女艾諜澆,使季抒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
傳說女艾是少康之臣,被派打入澆處為間諜,季抒則是少康之子,誘殺豷等,都反映了處心積慮、以弱勝強的謀略。澆是傳說「多力,能陸盪舟」的勇猛之士。寒浞代夏,所擁有的土地、人民遠多於後相,所以少康復國的軍事斗爭,更多使用了詭詐手段,經歷很多曲折,不是輕易得勝的。《楚辭·天問》有:「惟澆在戶何求於嫂,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其首。
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澆謀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尋何道取之」。這首詩透露出少康曾用行刺或襲擊的方法除掉了澆,很可能就是女艾夜間行刺,錯殺為澆縫裳上了堅甲,自以為萬無一失,卻還是被少康尋找到機會,利用田獵放犬逐獸,襲殺澆而斷其首。進而攻滅豷、寒浞。
寒浞自殺未遂,被綁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歷數寒浞各項罪狀,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遲至死。少康命人將豷剁成肉醬。少康重建了夏後氏的統治,建都綸邑。在位期間,少康勤政愛民,專心農業水利,史稱為少康中興。
8、通過自己的本事,幹掉了本應奉天承運的伯益,獨攬了大權。當時畢竟是禪讓制的時代,雖然是末期,但是禪讓觀念還是正統觀念,因此有很多部落首領不服啟是必然的。這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甘之戰。
為了宣布自己的統治地位,啟學自己的父親大禹,在今河南禹縣舉行了一次盟會,不僅通知內部系統的各個部落,還通報給周邊的各個附屬邦國,來宣誓自己的主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鈞台之享。
❽ 中國在夏朝之前的歷史是什麼 夏朝之前有什麼傳說
夏朝之前就是三皇五帝時期,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專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有屬巢(巢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盛期及其解體時或原始社會末期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首長人物。
❾ 夏朝有哪些故事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所謂的「大禹傳子」,宣告了部落聯盟「禪讓制」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
然而夏的統治並不鞏固,啟在位的時代就發生了伯益叛亂;啟之子太康也治國無方,當政期間更是戰亂紛紛,最後被東夷的後羿奪取了統治權,史稱「太康失國」。後羿與太康相同,也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終日沉溺於游獵之中,將政事完全交與寒浞手中。寒浞掌權後,殺後羿而代之,自立為王。
後,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遺臣伯靡聯手,起兵打敗寒浞,恢復夏朝的統治地位,史稱「少康中興」;夏朝的統治這才得以鞏固,進入了國勢向上的相對穩定時期。自少康以後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統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到夏代的第十三個國王孔甲執政,夏朝開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引起人民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夏朝的統治從此發生危機,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國語·周語》)。
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夏桀,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大量驅使百姓為其建造了無數的宮室台榭,又大肆興兵對外征伐,使得諸侯紛紛離之而去。而這時,黃河下游的一個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領成湯的領導下興盛起來。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發動了滅夏的戰爭;夏桀兵敗,死於南巢(今安徽壽縣),夏朝宣告滅亡。
夏朝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現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故而,我們今日了解夏朝只能從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傳說中略知一二。近年來,通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現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發現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由此看來,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並且掌握了冶金與鑄造技術。與石器時代相比,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據傳說,釀酒業也是由夏朝開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記載。)另外,從一些古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到,夏朝已經採用干支紀年,並且出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夏時」,這都是當時科學文化水平的見證。
夏朝共經歷十三世、十六王,他們分別是: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發—夏桀,前後約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個古老的王朝,雖然距我們已經四千年,但關於夏的一些傳說至今還廣為流傳。由此可見,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夏作為上古三代的開始,為華夏文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後中華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
❿ 有關夏朝的歷史典故(越多越好)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後來帝王那麼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僕,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麼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衛,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衛走過去,指著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說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衛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面前說:"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精衛說:"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干。"
龍王的兒子說:"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閑事。"說著動手就打。精衛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衛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衛,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精衛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衛說: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衛倔強地說:"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衛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衛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衛死後,變成一隻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並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