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課堂質量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空洞說教或機械地進行理論灌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煩情緒,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知識,完成歷史學習呢? 一、導課要新穎
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慾望,參與教學的程度及學習的效果,都與教師的導課有很大關系。經過課間十分鍾重新回到課堂上的學生還處於一種比較興奮的狀態,教師用一種什麼樣的導課方式抓住學生的心,把他們真正引入新課的學習之中至關重要。新穎的導課形式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順勢進入新課的軌道。常用的導課方式是復習舊知識,然後過渡到新知識,這樣缺乏新意。我認為在上課的時候要因材施教地選擇材料,精心設計導言,並使之新穎。 二、設問要巧妙
歷史本身看不見、摸不著,光憑簡單的講述,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把一些較為枯燥的文字變成有趣的提問,那麼既可以激發同學們的想像力,又可以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講到「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扣押時,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蔣介石該殺還是不該殺?為什麼?」引導學生展開一場辯論。在辯論發言的過程中,既回顧了蔣介石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來的十年間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所欠下的累累血債,也對共產黨人寬廣的胸懷、事事從國家和民族利益考慮的優秀品質有了更深的理解。
另外,提出的問題還應根據難易程度的不同面向每一個學生。如果一堂課中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的只是極少數學生,那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無從談起。要讓每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教師必須要在課前下功夫,精心設計課堂上要問的每一個問題。 三、創設情境,重溫歷史
歷史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載,具有「過去性」的特點,因此它不可能再現也不會重演,而且有些歷史與現在的距離比較遙遠,內容也比較刻板,所以很多東西對學生來說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難以激發起他們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電視、投影、錄音、電影錄像剪輯、網上文字和圖片資源、FLASH 動畫、PowerPoint課件以及電視錄像技術由無聲變有聲,由無色變有色,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使教學內容充實,資料豐富,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把本來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或近似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形成歷史形象和情景,增進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從而調動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愛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歷史上發生的一切不存在於今天,會給人以陌生感,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的趣味性,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增強知識點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度」,使其加深印象,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善於表揚學生
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無論什麼人,受到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到責罵而改過,則不太容易,而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對學生的優點、努力、進步、成績進行肯定,採取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必須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後就願意去學、去求知、去探索,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❷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談古論今,從人類的起源一直追溯到近現代社會,將人類歷史經歷最精彩的篇章都囊括其中,使中華民族的智慧、榮辱以及興衰等都講述地淋漓盡致。因此,歷史課程被認定為是培養我國青少年愛國情懷的重要學科。學習歷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增長智慧,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但是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基礎教育的全面推進仍存在許多困難,從而導致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欠缺
現如今,由於我國的應試教育,已把歷史課程歸為小三門一類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主課的教學,對於歷史教學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歷史教學會分散學生的精力,為此並沒有將其作為一門重點課程來教學。
(二)教學管理過程比較隨意
通過調查和了解發現,有的學校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管理比較隨意,具體體現在設置課程和課時上,對於初三的課程安排,有的學校並未安排歷史課,抑或是將其安排在課表中,但是實際教學中並未上歷史課,或者將課時進行了刪減,歷史課通常要為主課讓道。這樣的教學管理過程根本無法完成歷史課的教學任務。在考試形式過程中,也是比較隨意,有時開卷,有時閉卷,有時組織統一考試,有時自行安排等等,這都是影響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
(三)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穩定性較差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師資隊伍的穩定性較差,專任教師往往難以保證。現在歷史教師中,有一部分都不是專科教師,都是一些學校內部轉行的教師,比如一些年齡較大、身體暫時不適的,或者是不能勝任主課程教學的教師領導等等,甚至還有兼職教師。這樣組成的歷史教學師資隊伍,很難保證歷史教學的質量。
(四)初中歷史教研氛圍欠缺
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研究存在很大誤區,對於市級以上的科研人員很少過問初中歷史教學,而是注重高中歷史。在各個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初中歷史遠不及主課的教研活動,從而使得歷史教師缺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導致教師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從而直接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五)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這主要是教師教學水平引起的,因為許多歷史教師都是非本專業的,那麼往往他們自己心裡就會認為不會教歷史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難以把握歷史課中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都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備課中也是草草了事,對課堂教學不認真,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
首先,在歷史教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本專業的教師,且應該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寬闊的知識面。
其次,應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使其及時充電,從而避免教師隊伍的落伍。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培訓過程中,豐富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並及時地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培訓內容不應該過於枯燥乏味和深奧,應採取快樂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此外培訓形式也要豐富多彩,不要僅僅拘泥於講座培訓,令教師在培訓中受到啟發,從而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提高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
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使其盡可能豐富多彩,借鑒一些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來使學生喜歡上歷史課,還應該注重其與一些其他教學科目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
歷史並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往往可以和語文、地理很好地進行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收集相關契合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良好地調動。
其次,在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和課堂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點,並總結一些重要的歷史規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業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進行綜合評價。
(三)平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初中歷史課是一門極具趣味的科目,其內容豐富多彩,深受一些學生的喜愛。但是,如前所述,我國的應試教育,使得一些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偏見,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於歷史課程的學習。為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消除學生對該學科的偏見,避免偏科的出現,同時,應時刻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幫助其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將歷史課的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三、結語
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是傳承和紀錄我國歷史的載體,教學內容極其廣泛,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豐富教學技巧和方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❸ 怎樣立足課歷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深入,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每一位歷史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課堂高效性,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要求:「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對教師的歷史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活動,盡量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引導他們去探究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1.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研究編寫好導學案
導學案對於學生來說起引領、導向和輔助作用,也是我們老師的「好助手」.所以在編寫導學案的問題生成時,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預設學生通過看課本預習之後能夠掌握哪些內容,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優化問題的設計.設計提示課文的關鍵問題,問題的措詞必須清晰、明確;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能力水平,要有邏輯連續地提出問題;設計能調動更多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問題,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和水平區分度……例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的第十四課,我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讀三遍課文後,完成下列預習題(溫馨提示語:相信自己,給力!):1、我國的海軍兵種有哪幾種?2、海軍的艦隊有哪些?3、請列舉本課所學的我國自行研製的武器裝備有哪些?4、請寫出本課的知識網路圖.
在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中讓學生明確預習思路,設計問題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給學生留提問題的空間.放手讓同學們對於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探討、研究、解決.如有共性的問題老師再進行引導、討論解決.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土地改革》,學生產生這樣一個共性問題「為什麼有的少數民族地區沒有進行土地改革?」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一下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非常的活躍,說明孩子們在看書的時候動了腦筋.
2.提高課堂高效性的關鍵在於課堂的引導
在上問題解決課和拓展訓練課,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管理,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更好地學習、交流、展講、匯報.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並隨時做出調整,這是提高課堂高效性的手段.
2.1 利用一體機畫龍點睛,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是過去性,同時歷史又是具體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語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動,遺址、遺物等,可見歷史也是生動、形象、具體的,情景性強.用一體機創設情境,相應的情境氛圍會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信息.通過電影、電視、聲音、投影、多媒體動畫等教學手段,向學生們再現歷史現象,完善知識傳遞媒介,調動一切視聽感覺,使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動的特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如講抗日戰爭中的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材料,我在講課前先放一曲《在松花江上》,營造學習氣氛,然後帶著感情講解有關內容,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再如講「三大戰役」時,我讓學生看《偉大的戰略決戰》電影.這樣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歷史場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子里,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2.2 讓學生展講活練相結合,提高歷史課堂教學高效性.課堂教學是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形式.但由於受傳統教法的影響,當前歷史課堂教學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注入式多、啟發式少的現象,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能力的培養提高實效性呢?「讓學生展講活練」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學生展講」是學生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導學案,先預習—自己完成課文的知識網路---小組討論---展講.學生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作精闢的講解,通過展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基本訓練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展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有笑聲、有討論、有爭議.這樣,才能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慾,對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例如: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十五課,學生是這樣展講的.學生主持導入語:「同學們,舊中國清政府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說明了什麼?說明了舊中國外交是不獨立的、不平等的、是跪著的外交,那麼新中國成立後,外交方面又有什麼轉變?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十五課.
「活練」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並加以指導,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練」,達到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是對教學的檢驗、補充和提高,練習有助於提高學生判斷、理解、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少而精、且有層次的例題和習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練.
3.教學過程的質量,應該是關注學生的學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課堂效率的好壞.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擯棄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他們准確掌握知識,熟練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應注意有計劃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所謂「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教師教學的著力點已不再是教「書」(傳授知識),而是教「學」(傳授科學的思維方法).
3.1 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學會預習.這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讀書是學生能夠讀懂教材,形象地再現歷史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並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還要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
學會讀書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學會預習則是學習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課本依據「查、劃、寫、記、練、思」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學的過程,經過思考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且進行不斷整理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觀察,抓重點,抓本質.
3.2 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敢於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於聯想的習慣;三是學生形成先思後問,問後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的.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實踐中,學習和思考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前者中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這是學習的基礎;從後者中不斷尋找方法和規律,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
3.3 指導學生學會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學會創新.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即在思維上為學生留有「空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發現,特別在進行一項探索性的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去創新.
4.提高課堂效率,良好的師生關系必不可少,這是保證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能影響他人、指導學生領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不再只是教書的執行者,而是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與學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即,不只是教會學生學什麼、做什麼,而應教會學生怎麼學,怎麼做,教會學生發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課堂是一個情感場,學生們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感情上每一節課.良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聽課效果事半功倍.教師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嚴愛有度,走進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信心,給學生溫暖,給學生希望,給學生可以觸摸到的未來,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
教師要充分認識個人魅力的重要性,它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保證.教師要得到學生的熱愛,就得有內在的個人魅力.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增強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完善自己的個性.教師得到學生的真心愛戴,學習就會變成一種和諧、愉快、充滿感情交流的過程.
「登山有道,徐行則不困,措足於實地則不危」.
❹ 怎樣提高歷史教學水平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幹知識,現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課外閱讀」等要求,一些章節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學有餘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如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其次注意到「簡述」和「了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後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這樣的目標定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事實上高一學生由於學習水平、學習時間、學習目的的限制,不願意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轉換問題情境,將問題進行類化。
這是實現知識遷移的關鍵。問題情境是問題的呈現方式。一個問題的呈現方式與構建的認知結構越接近,就越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問題情境的轉換。
1、對問題進行「變式」。「變式」是對問題的變換樣式,「變式」的目的是轉換問題的呈現情境和樣式,以使其與學生所構建的認知結構相接近,為知識的遷移和問題的解決做准備。如,2003
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長城題中的一問:「魏晉時期河西地區的繁榮與西漢以來對西北的長期開拓有密切關系,請參照材料(略)和所學知識分析漢長城如何促進了西北地區的發展。」這裡面的「所學知識」即是在平時學習中的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在教科書中卻沒有關於魏晉時期經營河西地區的內容,也沒有關於漢長城促進河西地區經濟發展的內容,這樣,本題便無法納入所建立的知識結構中。因此,需要將本題的呈現情境進行轉換,以接近或適應所構建的知識結構的情境。如,根據材料所知修築長城是西漢開拓河西地區(西北地區)的一個舉措,代表了西漢經營西北地區的努力和活動,因此可以將此題變換為「分析西漢、東漢為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響」,便可將該題納入到所構建的知識結構中了,可以順利地遷移「西漢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入侵、設置西域都護、使者校尉」等內容進行分析和回答。
2、依據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將問題進行「類化」。「類化」是指將問題納入相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並從這個結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過程。在轉換問題的情境後,根據轉換後的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和聯系,將問題與知識結構、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相「鏈接」,利用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去「類化」這個新問題。如上題,問題的情境進行轉化後,便將該題「類化」
到學生已構建的關於「西漢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和意義」 的認知結構中,在這個結構中易於找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普及高中教育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准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總之,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我們在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同時,也加強了集體備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❺ 怎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的教學是整個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
要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
探索和創造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
教的開展歷史教學工作。
❻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歷史講好很吸引人,講不好好空洞。我認為要挑起學生的興趣,不要照本宣科,要像講故事似的。
❼ 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除了閱讀文學書以外,還要適當閱讀一些歷史、地理和科學技術知識方面的書籍,以增長知識,擴大視野。讀書,還要養成認真的習慣,不要走馬觀花,不求甚解,應該努力做到讀一本書有一本書的收獲。
❽ 淺談提高中學歷史教學質量的幾種方法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談古論今,從人類的起源一直追溯到近現代社會,將人類歷史經歷最精彩的篇章都囊括其中,使中華民族的智慧、榮辱以及興衰等都講述地淋漓盡致。因此,歷史課程被認定為是培養我國青少年愛國情懷的重要學科。學習歷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能增長智慧,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但是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基礎教育的全面推進仍存在許多困難,從而導致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欠缺
現如今,由於我國的應試教育,已把歷史課程歸為小三門一類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主課的教學,對於歷史教學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歷史教學會分散學生的精力,為此並沒有將其作為一門重點課程來教學。
(二)教學管理過程比較隨意
通過調查和了解發現,有的學校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管理比較隨意,具體體現在設置課程和課時上,對於初三的課程安排,有的學校並未安排歷史課,抑或是將其安排在課表中,但是實際教學中並未上歷史課,或者將課時進行了刪減,歷史課通常要為主課讓道。這樣的教學管理過程根本無法完成歷史課的教學任務。在考試形式過程中,也是比較隨意,有時開卷,有時閉卷,有時組織統一考試,有時自行安排等等,這都是影響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
(三)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穩定性較差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師資隊伍的穩定性較差,專任教師往往難以保證。現在歷史教師中,有一部分都不是專科教師,都是一些學校內部轉行的教師,比如一些年齡較大、身體暫時不適的,或者是不能勝任主課程教學的教師領導等等,甚至還有兼職教師。這樣組成的歷史教學師資隊伍,很難保證歷史教學的質量。
(四)初中歷史教研氛圍欠缺
對於初中歷史的教學研究存在很大誤區,對於市級以上的科研人員很少過問初中歷史教學,而是注重高中歷史。在各個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初中歷史遠不及主課的教研活動,從而使得歷史教師缺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導致教師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從而直接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五)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這主要是教師教學水平引起的,因為許多歷史教師都是非本專業的,那麼往往他們自己心裡就會認為不會教歷史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難以把握歷史課中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都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備課中也是草草了事,對課堂教學不認真,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
首先,在歷史教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本專業的教師,且應該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寬闊的知識面。
其次,應增加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機會,使其及時充電,從而避免教師隊伍的落伍。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培訓過程中,豐富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並及時地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培訓內容不應該過於枯燥乏味和深奧,應採取快樂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此外培訓形式也要豐富多彩,不要僅僅拘泥於講座培訓,令教師在培訓中受到啟發,從而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提高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
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使其盡可能豐富多彩,借鑒一些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來使學生喜歡上歷史課,還應該注重其與一些其他教學科目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
歷史並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往往可以和語文、地理很好地進行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收集相關契合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良好地調動。
其次,在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和課堂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點,並總結一些重要的歷史規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業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進行綜合評價。
(三)平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初中歷史課是一門極具趣味的科目,其內容豐富多彩,深受一些學生的喜愛。但是,如前所述,我國的應試教育,使得一些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偏見,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於歷史課程的學習。為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消除學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