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評價歷史試卷

如何評價歷史試卷

發布時間:2021-03-08 04:50:08

1. 如何評價一份歷史試卷

是評價出題還是題答?

如果是評價答題
一、答案准確性
二、答題是否整潔美觀
三、回專答內容是否有獨到屬見解...

如果是評出題
一、出題是否符合客觀規律
二、題目是否符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水平
三、題目是否合理、有價值
四、題目能否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深入的思考

以上是我的觀點....

2. 歷史題目如何分析

答: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方法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的設計是在試題中引出一段或幾段歷史材料,要求應試者在讀懂試題材料的前提下,依據課文所體現的歷史知識網路,從提供的種種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試題中所提出的各個問題。這種試題能夠有效地考查考生駕馭史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題上的功夫能反映該考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熟練程度和相關知識面。

材料題的出現有助於發揮其他題型難以具備的功能,這種題型它能有力引導考生跳出死記硬背的狹小天地,能提高考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這種題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強大的生命力,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成為目前歷史高考中的第二大主力題型。

(一)材料解析題的特點

(1)、材料來源廣泛,取材典型。

眾多的歷史典籍、歷史文件、名人論著、統計資料、圖表等都可以成為試題的來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遠遠地超脫了教材。在引用的大量材料中,為了達到對考生信息處理能力考查,因而材料是粗精並存,真偽難辯。所以,材料解析過程,也就是考生對材料進行甄另,提取信息的處理過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及論點。

(2)、材料解析題突出特點是:「新」。

每一道材料解析題,都具有引用新材料,創置新情景,設計新問題的特點。突出了對考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

(3)、材料解析題的設問層次化。

材料解析題所引用的幾段材料或文獻之間,聯系密切,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質,說明一個歷史問題。因而在題的設問方面,環環緊扣,奇巧百出。考生在回答問題時,需要邏輯性強、條理清晰、文字表達准確、言簡意賅。

材料解析題按其材料採用的形式,可分為文字材料型、數字材料型、圖形材料型、混合材料型(即前面三種材料的結合型)。這里,我們根據命題者給予材料提示的顯著程度,將材料解析題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 間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解析題,命題者不給考生任何有關材料背景的說明,完全依賴於考生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及其他相關知識背景,考生根據已有知識首先要判斷出材料屬於哪部分歷史范疇,這是關鍵的一步,只有判斷這一步走對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回答命題者所給出的有關問題。

第二類 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中,命題者在給出材料前,往往在題首給出關於材料的背景說明,或引用提示明顯的材料,考生據此可立即發現命題者所要考查的歷史范疇。這種題型以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為主。

例:閱讀以下材料:

上海機器造紙廠(倫章造紙廠)名義資本為15萬兩,分為1500股。每股100兩,但只有1100股認購並繳足了。公司是私家經營,職工有外籍技師1人,中國職工約100人。此廠每月能產紙60噸,實際上1891年全年產紙共600噸。它迄今還沒有分付過股息。因為這個原故,同時又由於原材料昂貴與日本紙的競爭,業務難以改進,此廠已瀕於停業 ——— 希望它只是暫時停業。此廠的產品在納稅方面並未享受什麼優待的章程。

摘自《海關十年報告》(1882-1891年)

回答:根據材料,把倫章造紙廠的基本情況概括為若干要點列出來;並指出這個廠的命運說明了一個什麼重要的道理。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材料後邊的時間(1882-1891年)信息可判斷該題談的是19世紀80、90年代中國民族主義工業的發展狀況。本題的答案如下:

基本情況:

(1) 是一家股份制的私人企業;

(2) 經濟效益差;

(3) 受到日本紙的競爭;

(4) 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5) 經營困難,瀕於停業。

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受外國資本主義的競爭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非常困難。倫章造紙廠的遭遇是一個縮影。

本題第一部分答案考察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二部分體現了命題中的高層意圖

(二)材料解析題解題技巧

有人認為材料解析題變化多端,沒有什麼規律可言,因而也就不好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只要認真去觀察、總結、實踐,就會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閱讀、理解材料。

通過閱讀來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前提條件。這一步驟大約需要三遍,第一遍粗讀,大體了解時間、人物、事件。第二遍細讀,對信息量大的材料要藉助標點符號(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之間的聯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同時用符號(直線或曲線)畫出關鍵詞句,去粗取精。第三遍結合設問重點讀,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號標出的關鍵語句,重新閱讀、理解。然後加以概括作為答案。

根據你所感覺的難易,可以靈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設問全部讀完,第二遍就帶問題去閱讀、理解,將問題逐個解決。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

閱讀、理解過程中應該注意:

(1)、第一遍閱讀全部文字,再決定取捨,如題號後是「閱讀下列材料」,則一眼掠過,第二遍就不必去管了。如果是提示性的,就必須重視。

(2)、注意每段材料後面的材料出處(有的包括時間、國別和作者)。如果不屬於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稱都很生疏,第二遍閱讀時即可捨去不理,對解題毫無影響。有時命題會把材料出處放在材料的開頭,這不僅僅是設計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視的作用,並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讀和必須思考的。如「古巴導彈危機」材料題,該題在材料前特別提出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事件」,使人會想到它反映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蘇關系的沖突:「既有緩和,又有劍拔弩張的時刻」。1962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秘密建立導彈基地,美國總統肯尼迪下令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蘇聯被迫撤走導彈。這一事件,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此題實質上就是想通過新材料考查教材中的以上認識,因此提示就顯得尤為重要。

可見,放在材料開頭的材料出處一定有用,是必讀的;放在材料後面的出處,有的對解題有用,有的未必有用,需根據具體情況取捨。

(3)、第一遍閱讀時要分出扣本內容和超本內容,以便找出解題的突破口。材料解析題引用的材料,既能反映課本內容,又高於課本內容,第一遍閱讀時就應將材料中反映課本的內容與課本對號入座,確定材料反映的是課本哪一章節哪一方面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去理解超本內容。理解扣本內容是解題的基礎,理解超本內容是解題的關鍵。如「關於東京商業繁華重要表現」的材料題,讀後,可以看出關於反映東京商業繁華的有兩點:一是瓦肆,二是夜市。經過認真閱讀分析材料又可找到兩點:一是東京是商品中轉點,二是商品貿易交易規模大,答案到此才基本完整。此題充分說明理解超本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2、領會命題意圖。

命題者在設計材料題時,根據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進行設計,那麼考生要通過閱讀材料和設問,領會命題是想通過這道題考查哪些基礎知識,基本觀點,能力要求,從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認識,應該達到怎樣的高度等。

3、組織答案

對材料已閱讀、理解了,對命題者的意圖也揣摸了八九分,那麼下邊就該動筆組織答案了,應注意以下「規則」:

(1)、按問按分列點。依據設問的分數分布和評卷的可操作性原則,按分列點,分多則多寫,分少則簡寫。另外可以評分的操作可能性推斷答案的條目數量。比如設問的分值是2分,則參考答案一般情況為1點或2點;分值是3分則可能是1點或3點;分值是6分則可能是1點或3點。

(2)、語言要方簡意賅。材料題不是問答題。一般設問問什麼你就回答什麼,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過多的語言。注意語言的准確性,科學性,防止隨意性。即論從史(材料)出,結論必須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據,由此依據而得出。

(3)、運用辯證觀點,保證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對有些認識、評論之類的答案,要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如1992年普通高考第47題,要求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評價法國1791年憲法。做為考慮答案來講,首先要肯定它反對封建貴族特權和專制制度的進步性,又要從材料中看到限制公民選舉的虛偽性。

(4)、要實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要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把材料中的人物、事件、觀點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得出正確的認識,不要以樸素的階級感情去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認為「農民階級一切都好,地主階級一切都壞」,一看見「資產階級」就痛加批判,一看見材料出自中共某一文件就認為完全正確。實際上這還是「左」傾思想的影響。因為任何一個階級在上升時期都起過推動社會發展的進步作用,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明確指出「資產階級曾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中共的文件中也有反映「左」傾或「右」傾思想。

4、認真檢查。

題目答完後,對題目和答案進行嚴格認真地檢查,檢查一下審題是否有偏差,答案要點是否齊全,史實是否准確,力求答案准確無誤。

5、重視平時訓練,及時總結解題的經驗教訓。

對平時解答材料解析題出現的失誤,一定要找出原因,不一定要去記住這一問怎樣答才正確,應當考慮「我為什麼沒有答對」,只有平時注意總結失誤,才能避免考場上的失誤。

關於歷史的復習,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鞏固基礎知識點
1. 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復閱讀,思考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前後關系,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
2. 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 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確定義的前提。
2. 完整歸納概念內容。
3. 區別概念的異同。在復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准確把握。
4. 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准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復習中的理想境界。
三、高密度串連知識網路
知識網路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復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
1.抓點。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松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徵,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四、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
備考復習不僅要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路,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拓寬、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形成立體知識體系。
1. 相對完整的敘述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
2. 宏觀分析和微觀考查。
3. 顯性聯系與隱性聯系。「顯性聯系」是教材中歷史知識間較明顯的聯系,而「隱性聯系」則隱藏於知識之間。換言之,就是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而隱性問題是對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比較和系統化,顯性問題只有通過隱性問題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價值。
4. 歷史學科與相關學科。
五、多角度比較人物事件
在歷史測試的四種題型中,無一不涉及到比較能力,因此,學會科學的比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較技能,尤為必要。
1. 把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進行比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點、作用或實質等。
2. 把性質相同但分布於不同歷史階段的歷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較,理清發展線索。
3. 把同類歷史事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進行比較。
4. 把某些表現相同而性質不同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認清其不同實質。
六、科學評價人物、事件
要想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要掌握評價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體說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1.立場正確。要站在正確的階級立場(人民的、愛國的立場)和社會立場(生產力的發展、社會進步、國際主義和改革探索等)上看問題。
2.觀點鮮明。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時勢造英雄」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兩個基本觀點。
3.方法得當、客觀公正。要全面而准確地分析和評價,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區分不同的階段,要運用辯證分析法、階級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等方法進行全面而綜合的分析,切忌簡單化、片面性和絕對化,要注意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局部和全局、現象和本質的關系。
七、簡要概括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浩瀚龐雜,只有把其濃縮、概括、提煉成簡明扼要、要點明確的知識點、知識鏈,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1. 抽取要點。即正確選用課本中的關鍵字詞或章、節、目標題,或者用自己的語言精煉准確地表達出來,形成知識要點。
2. 時間作序。即以時間為序來組織知識。
3. 邏輯劃塊。即按照有關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分塊概括。
八、靈活化運用歷史理論
對任何歷史問題的分析,都必須以理論為根據,否則就無法保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必須系統地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注重運用理論分析歷史問題。
只有堅持運用史學理論分析問題,史學理論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時要選擇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試題,進行史論結論合訓練。有目的、經常性的練習,必然會促使靈活運用理論的能力不斷提高。

3. 歷史卷子評價怎麼寫

再接再勵,繼續努力。(滿分)付出終有回報,再接再勵。(滿分)

這次考的還可以專,再接再勵屬。(97)你的成績有進步,……(73.5)

教師點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孩子有了成績及時的鼓勵,真好!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激勵中變得更加自信。

4. 歷史的評價題怎樣做啊

思路分析]
所謂評價,就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思想觀點做出的相應結論,以達到以古鑒今的目的。
[解題過程]

正確進行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堅持歷史唯物辯證法。(1)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就要把評價的對象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只有相對真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首先找准時間和空間范圍,使評價的對象在歷史上「定格」、「定位」。其次要把評價的對象與相應的歷史發展線索、時代特徵相聯系,但其特定的性質則因具體對象而異。(2)堅持辯證法,就是要一分為二的評價,並注意堅持兩點論的重點論。

解評價題的具體思維操作。(1)審題要明確評價的對象。讀懂材料明確評價的對象,是解好題的第一步。(2)解題時必做結論,是正確還是錯誤,或是基本正確,需要有明確結論。(3)評價時不要就事論事,而是要返回相應的歷史中去,上溯原因,下連結果,援引因果,充分說明。

[例題] 趙爾巽在《清史稿》中認為:「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國危亡,實兆於此。」觀點是否正確?試結合有關史實分析評價趙爾巽的這一觀點。
[評析]這一道觀點論證題,對能力要求的層次很高,著重於考查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較高層次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思維品質。趙爾巽的基本觀點是:中國的危亡,是因為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引起的,此題的關鍵字眼是「兆」即發端的意思,只要對中國危亡的原因及太平天國運動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此題就不難作答。
[參考答案]趙爾巽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中國危亡的出現是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的,洪秀全領導革命以前,中國的大門已被英國用炮艦打開,開始出現危機,趙氏的觀點顯然是對歷史事實的歪曲。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堅持斗爭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從實際上擔負起了反對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務。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趙爾巽觀點的主要錯誤在於否定了階級斗爭的作用。

5. 如何評析2017年高考全國卷歷史試題

2017年高考全國卷歷史試題考查的還是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都是平時復內習過的重點話題、基礎話題。容沒有超出考試大綱要求。

今年的歷史試題加大了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這也可能是將來命題的一個變化趨勢。

6. 怎麼評講歷史試卷

先統計下你班同學各題型錯誤率,選擇那些容易錯的講解,歷史最主要的就是書本知識,可以在講解的時候叫他們翻書,養成有不懂就找書本的習慣。

7. 試卷分析怎麼寫歷史

方法如下:

1、試卷結構:

本次考試採取閉卷形式進行,題型分:選擇題、歷內史診斷題、圖說歷史題、材料分容析題、以史為鑒題五種,題型穩中有變。

2、考試質量:

從這次考試中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較多的題目;材料分析題目;以史為鑒題。從總的來說,本份試卷難度較大,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階段評價。

3、試卷的主要特點:

歷史責任感、時代感強:

這種時代感在選擇題與問答題均有突出表現。這種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的試卷風格,不論是對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學生的歷史學習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絕不是過去的簡單再現和復述,而是和現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對這句話的體驗在今年的歷史試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證。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必將對中學歷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良性影響。

8. 淺談如何評講歷史試卷的

評講歷史試卷的原則和技巧
評講歷史試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不是僅僅把答案簡單地交給學生,也不像上一節課文那樣有資料可查,有教案可參考,完全憑著歷史教師的豐富經驗,幫助學生找出出錯的原因,避免下一次考試重蹈覆轍,提高應試能力。特別在高三備考階段,更應該重視科學評講,既要總結出經驗和教訓,又要節約時間,提高復習效率。本文試從對高三歷史試卷的評講作一些探討。
一、試卷評講必須講夠及時性原則,不能拖太久。
一般而言,高三的考試試卷必須在考後的一天或二天內就要評講,如果拖得越久學生對考試時思考情況的印象越模糊就越不有利於評講,評講的效果就越差。
二、歷史教師必須在評講前對學生的考試情況作好數據分析。
在評講前教師必須對每一份試卷進行統計,計算每道題學生的得分情況。盡管這一過程比較麻煩,但卻是我們評講中最關鍵一步,必須堅持做好。不然,沒有數據分析,就會拿著試卷泛泛而講,講不到要害,講不到重點。在統計成績時,我們可以制訂一個表格,來對試卷進行統計。

根據以上表格,我們就可以知道,第3、5題得分為0,因此就是我們評講分析的重點。第1、2題僅有一位學生答對,因而是評講的次要地方。而第4、6、7題得分為滿分,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只公布答案即可。這樣通過統計後,我們對學生的考試得分情況就做到一目瞭然,在評講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既有重點地講,又能節約時間,提高評講效率。
三、歷史教師必須在評講前必須寫出評講教案。
一般而言,很多教師是不太喜歡寫出評講教案,因為無資料可查,要寫出這樣的評講教案要花一些時間,所以乾脆直接對學生進行評講,這樣,導致講課的隨意性很強,想到哪就講到哪,一節課零零碎碎,完全沒有系統性。
那麼我們在寫評講教案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第一,要有評講目的,包括學生在考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教師採取的對策。考試結果的數據分析。第二,要有評講方法。每一道大題都有特定的的評講方法。比如第一道單項選擇題,一般採用討論法,由學生討論確立正確答案。而第二道材料題由應採用啟發式,讓學生分析材料,找出關鍵的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第三道問答題要注意啟發學生總結出做題的思路,怎樣對應課本找出相關史實來組織答案。第三,要有評講重難點。根據前面的表格分析的數據,我們明確了考試存在的問題後,必須對其中的原因進行盡可能的挖掘,全面分析學生失分的情況。第四,要有對重點講解的題目正確答案作詳細分析,讓學生明白他的選擇與標准答案的差距。第五,要有評講小結,總結出這一次考試與前幾次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原因在哪裡,以後努力方向是什麼,都要向學生交代清楚。
四、評講歷史試卷必須講究知識的延伸性和發散思維的培養,以及總結答題的思路。
在評講中教師不應僅僅滿足於一份試卷的知識,應該在評講過程中對原有試題進行改造,以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方法如下:
例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
A. 科學技術的進步 B. 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規律
C. 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矛盾 D. 薩拉熱窩事件
給定的答案是「B」。但如果把其中的「根本原因」修改為「導火線」,那麼就應該選「D」;如果把「根本原因」改為「主要原因」,則應該選「B」、「C」、「D」等三個選項;如果把這一道選擇題改為問答題則變為「試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因。」,必須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實力的變化,導致他們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其中美國上升為第一名,德國上升為第二名,英國下降為第三名,法國下降為第四,這樣的實力與他們的殖民地的情況是很不相稱的,這樣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更加激烈。在爭奪中產生了三對主要矛盾,即英德矛盾、法德矛盾、爭奪巴爾干。加上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針對上一道題,我們要啟發學生掌握這一類題的規律,由此題聯想到其他歷史事件。如
例2、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舊式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國國情
C、在軍事策略上屢犯錯誤 D、中外反對勢力聯合鎮壓
答案:A
例3、義和團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外反對勢力聯合絞殺 B、缺乏統一指揮和配合
C、沒有科學的斗爭綱領 D、農民階級本身局限性
答案:D
例4、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的失敗根本原因是( )
A、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勾結 B、資產階級沒有科學的革命綱領
C、沒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D、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妥協性
答案:D
在上述的題目來看,在分析到革命運動失敗原因時,我們必須啟發學生,領導者的局限性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內因,而內因則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依據,是根本原因。
例5、敘述康乾盛世局面出現及消失的原因。
在審題時,啟發學生應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來思考,因為從馬克思主義原理中我們知道,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政治又反作用於經濟和文化;文化又是社會現實的反映,即是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因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同時它又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其中政治方麵包括政治制度、民族關系和對外政策等。考察某一歷史現象出現的原因時,善於從這幾方面去思考,學生就會感到豁然開朗,明確審題的方向。再引導學生從相應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史實,寫好答題的提綱,一道問答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評講時,教師一定要把這種答題的規律慢慢地傳授給學生。
除了在對原有題目進行深挖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或縱向的聯系。如例5中的題目,可以將其聯繫到古代的各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對這些盛世出現的表現、原因、影響、評價等進行縱向比較。
由於考題答案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教師應充分利用一次評講機會,引導學生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來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想能力,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活動。但是,作為評講課對知識的延伸也不能漫無邊際,應有一個度的問題。所以,延伸知識必須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1、延伸的問題要有新穎性,盡可能跳出以前歷史習題的窠臼,根據高考的需要進行重新的設計,這樣的延伸對學生才有吸引力。
2、延伸的知識和原有的知識必須有相容性或是交叉性,兩者之間必須有可比點。
3、延伸的知識的量要適度,不能處處出擊,不能沖淡評講課的主題。
五、評講歷史試卷必須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以往的評講往往容易造成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學生只是機械地對照答案,這種評講實在是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
在評講單項選擇題時,我們可以先提問幾個學生,他們選擇答案的理由是什麼以及在考試時當時是怎麼想的,教師在總結這幾位學生的答案後指出一般出錯的原因,有的是記憶不牢,基礎知識混亂;有的對歷史概念的理解不正確;有的是對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掌握不好等。
在評講材料題時,先讓學生找出能回答問題的關鍵詞語在哪裡,和問題有什麼聯系,應該怎樣概括起來。然後再公布答案,讓學生找出自己的答案和標准答案有什麼差距,以後應怎麼改進。
在評講問答題時,先讓學生說說當時怎樣審題,怎樣在腦海里尋找相關的歷史事實作依據,怎樣遷移課本上的知識,怎樣組織答案。通過提問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讓他們闡述自已當時的思維變化情況,學生就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在哪裡,知道自己以後的努力方向,也能夠給學生的一個信心,讓他感受到自己前進的步伐,從而對歷史考試產生興趣。
六、評講歷史試卷要注意因材施教、點面結合地評講。
在課堂上教師對試卷的評講只是針對考試的一般情況,但對於個別學生來說,情況可能就不一樣。這要求教師在課後必須與個別學生面對面來分析試卷,幫助學生找出失分的題目及出錯的原因。特別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由於礙於面子,不敢向老師請教。教師應該多和他們分析試卷,看看哪些題目本來是可以得分的,但由於粗心大意或記憶不牢而丟分。這樣的失分總共又有多少分。如果這次考試能避免這些問題,那麼成績能提高多少分。通過這樣分析,學生看到自己的潛力,從而對下次的考試充滿信心。
七、評講歷史試卷必須訓練學生答題的規范化。
在改卷的過程中,特別是問答題,每次都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基本上不知道怎樣審題,不知道怎樣利用課本上相關史實進行遷移。所以在評講中必須訓練學生答題規范化的習慣。
例三 2001年1月13日,在大阪國際和平中心,日本右翼勢力舉行了「20世紀最大的謊言——『南京大屠殺』的徹底驗證」集會,否認南京大屠殺罪行。結合有關歷史知識,分析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原因。為什麼在和平發展的今天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質是什麼?談談你的認識。
在看到上面的試題時,有的學生一看這題這么長(材料問答題)並且又是一個熱點問題,就有點心虛了,不知道該怎樣入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評講中就要幫且學生分析題目。
首先指出這道題的要回答的問題總共有四個,一、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原因」;二是「在和平發展的今天出現日本右冀勢力否認侵華罪行的原因」;三是「這種現象的實質是什麼?」;四是「你對這種現象怎麼看?」。通過這樣分析,學生就不會漏掉問題。
其次,在分析好問題後,引導學生從我們所學過的歷史知識中尋找有關的史實。這點是學生感覺最難的。因為在浩潮無邊的歷史里,到底哪一個知識點才是我們要找的史實呢?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遷移能力差,找不到相關的史實,只能亂說一通,顯得蒼白無力。 下面以第一問為例進行說明。
在這一道題裡面,我們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得出,與這一道題有關的史實是①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時採取了明治維新的改革不徹底有關。②與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有關,因為這一憲法加強了天皇的專制統治。天皇與軍部的特殊地位為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奠定了基礎。③與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得到的巨大侵略利益有關。把上述三點讓學生排列出來,為後面的回答搭好一個框架。
再次,找到史實以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怎樣表達。我們要求學生在正式答題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答題必須分點,標上序號①②③等。二是在序號前寫出簡單的提示性的詞語。三是論述必須文章化,切忌語言生硬或太過簡單,並且要善於用歷史科特有的語言來作答,避免散文化或詩歌化。四是答題必須有正確的史實作依據。這就是答題的規范化。但在每一次考試中都有很多學生沒辦法做到這點。在後來問及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回答是因為太緊張,所以忘記了。因此,我們必須在平時的訓練中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良好思維習慣。
八、評講歷史試卷必須堅持鼓勵性原則,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
在分析成績時,我們在對優秀學生進行勉勵進,應更多注意成績不好但在某一次取得較大進步的學生,只要他們在某一道題取得一些進步都應及時表揚,力爭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從整體上提高成績。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歷史課的評講必須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找出出錯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轍,不斷提高歷史成績,實現上大學的夢想。

9. 歷史的試卷分析怎麼寫

歷史試卷分析(一):

一、試卷分析

本試題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大,面向全體學生,試題難度適中,試題依據新教材、課標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聯系實際為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試卷結構:滿分100分,時間是60分鍾。考查資料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試題分兩種類型題型。選取題,50分非選取題值50分。滿分100分。

二、學生答題存在問題及原因

問題一:選取題共20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每單元的「之最累」「人物類」「文化類」。

問題二:非選取題21—24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偏難。「商業經濟」「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權特點」「和同為一家—民族祖先、與唐往來史實、對西藏管轄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時間歸類」「對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評價」。

1、學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有待提高。與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為歷史學平時不用學,考試之前看練習冊或單元過關題就能夠了。還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學的方法,對歷史學知識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時達標檢測反饋不及時有關,與平時訓練和鞏固練習少都有關系。

2、應用歷史學知識遷移的潛力差,不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對基礎知識在新課標下不能正確應用,對問題不善於分析。

3、審題潛力差,不能提取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能依據題目帶給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對題意一知半解就憑經驗或印象答題。與學生閱讀理解潛力較差有關,不會找關鍵詞,不會總結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師要轉變歷史學教學觀念,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明確歷史學教學的功能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的興趣,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下去並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研究課標和新教材,充分認識學生的差異,有效開展分層次教學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認真鑽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擴展教材的廣度,整合課程資源,認真備好每節課,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潛力。

2、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搞笑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按課標的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扎扎實實落實好基礎知識,方法靈活多樣,要啟發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記硬背,要引導,不要代替,要讓學生思考,不要一講到底,要因學論教,而不要因教論學,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

3、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再背下來。

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一些生產實際,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尊重學生,與時俱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6、恰當選取和組合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自製教具,充分運用實物、標本、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重點、難點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帶給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慣用心性。

7、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教學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重視知識的構成和發展的過程,啟發學生透過學習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學會應用。

10. 如何評價歷史試卷

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從魏國元城郡遷徙而來。王充小時候就失去了回父親,在鄉里以孝順母親被答稱贊。後來到京師,在太學求學,扶風人班彪(漢代著名史學家)做了他的老師。王充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但不死記硬背。由於家裡窮,沒有書可以讀,他常在洛陽的市集上遊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後就能背誦,因此,對各家各派的學說著作都很熟悉。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歷史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