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關於吉林歷史的專題片有哪些

關於吉林歷史的專題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7 23:26:25

❶ 有哪些比較好的講述歷史的節目

《國家寶藏》就是用創新的方式講述了中國瑰寶古老深沉的歷史的節目。每一集都邀請了明星來演繹國寶的前世今生,通過明星們時尚鮮活的表演,讓每一個人都在故事情節當中從而更好的了解到這一段歷史。

❷ 歷史紀錄片有哪些

歷史類的紀錄片有很多,比如中國唐朝的紀錄片,世界大戰的紀錄片等等

❸ 吉林市歷史

吉林原名「吉林烏拉」,譯為沿江座落的城市。
中國歷史上,吉林一直是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
在元、明、清時期契丹人首先統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國。後來女真各部落日益強大,逐漸統一了各部落,於公元1115年建立了金國。後來蒙古人推翻了金國,成立了蒙古汗國。在明朝時期,建州女真在其首領努爾哈赤的帥領下,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於公元1616年建立了與明朝對立的後金國。吉林被歸後金國管轄。
明朝時期永樂七年,既公元1409年在黑龍江入海口設立了奴爾干都司。吉林先歸遼東都司,後歸奴爾干都司管轄。
遼東都指揮使,驃騎將軍劉清先後三次到吉林造船運糧,並在松花江邊山崖的石壁上刻字留念,吉林從此又有「船廠」的稱謂。因此吉林又有一個別稱---船廠。
公元1644年滿族入主北京,進而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清王朝,清滅明後吉林歸寧古塔將軍管轄,寧古塔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寧古塔將軍遷往吉林,並在吉林建城,設立將軍衙門,船廠從此改為「吉林烏拉」後來簡稱吉林。成為清政府統治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流域的軍事重鎮吉林烏拉城,素有「迎長白,近繞松花江乃三省通衢」之美譽,可見在清朝,吉林已是東北三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在歷史上。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兩次巡幸吉林。檢閱吉林水師。做好反擊沙俄的准備。康熙皇帝更贊嘆松花江的奇麗,即興寫下了松花江放船歌。
康熙皇帝登上吉林北山,嘹望吉林城,贊嘆「四山屏立,江城如畫」。因此,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稱。
在清朝時期,民國時期和解放初期,吉林一直是吉林省的省會城市,在1954年政府出於經濟,交通發展的需要,吉林省會遷往長春。

❹ 吉林市的歷史

吉林市是東北著名的古城,已有三百多年建城史。

❺ 央視7部專題片都有哪些

1、《將改革進行到底》

《將改革進行到底》是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指導,中央電視台承擔製作的十集政論專題片,於2017年7月17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2、《法治中國》

《法治中國》是為全面總結展示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變革和輝煌成就,中央組織拍攝了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該片自2017年8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並在融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3、《大國外交》

《大國外交》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台推出的,由何紹偉、朱波共同執導的六集政論專題片。該片於2017年8月28日至9月2日每日20: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4、《輝煌中國》

《輝煌中國》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全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脈絡,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於2017年9月19日至24日每晚8點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5、《強軍》

《強軍》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的八集大型紀錄片。 全片共八集,分別為《逐夢》《鑄魂》《制勝》《重塑》《浴火》《跨越》《鐵律》《偉力》。從2017年9月29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晚8點播出,每天播出兩集,部分省級衛視次日重播,融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6、《為了公平正義》

《為了公平正義》,司法體制改革六集政論專題片。於2017年9月25日起每天晚上20:00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首播,並在融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7、《巡視利劍》

《巡視利劍》,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巡視辦、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的4集電視專題片。該片於2017年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

❻ 吉林省的歷史

吉林省歷史上長期是滿、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活動和聚居之地。漢族雖很早就移入省區中部和東部一帶,從事農業和採集業,但滿、蒙古、朝鮮族及其先世對省內的經濟開發影響較大,約3000年前(周)活動在長白山北部一帶的肅慎部族(漢稱挹婁,隋唐稱靺鞨,皆系滿族前身)以射獵為主,為本區原始居民。唐代時曾建渤海國於東部山區。宋代時又建金國(女真)。明以後滿族經濟活動則有畜牧、採集、狩獵、捕魚及農業等多種生產。省境西部,古稱鮮卑、契丹、韃靼,均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為主。北宋時建立遼國,滅渤海國,勢力達於省境東部。至明末,全省仍為人煙稀少,山林茂密,草原豐美的地區。
清順治年間,頒發招墾令,鼓勵華北農民來東北地區開墾,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頒布了"流民歸還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間,長白山區劃為清室采參與狩獵地,東豐、梅河口、輝南、磐石一帶為皇室圍場,從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經長春至今遼寧省開原築有柳條邊牆。以西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並未能阻止為生活所迫的華北大批漢族農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帶,並向北、向東、向西擴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開始在長春一帶招民開墾。在農墾區內出現了釀酒等手工業和小的集鎮,東部鴨綠江和圖們江流域也有不少漢族和朝鮮族移入,從事農業、伐木和採集。嘉慶八年(1803)廢止禁令,光緒四年(1878)吉林又設置墾務局,大事墾殖,經濟面貌大為改觀,並逐步形成東部的農林地區,中部的農業地區和西部農牧地區的差異特點。清初,自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為吉林省設制之始。其所轄范圍包括現今省境中東部、黑龍江省東南部,及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廣大地域。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會設在吉林,轄區跨今吉、黑兩省大部分地區,下設吉長、濱江(哈爾濱)、依蘭(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續到中華民國時期。20世紀初始建鐵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東鐵路南滿支線、吉長、四洮、吉敦、天圖、沈吉等線,日偽時期又修通了長圖、長白、 牡圖、拉濱、 白阿、梅輯、鴨臨等線。這些鐵路改變了以吉林為中心的官馬驛站交通系統和區域聯系方向,哈爾濱及其所聯系的地區也由吉林省析出。從而加強了長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❼ 關於吉林的歷史

吉林省歷史上長期是漢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活動和聚居之地。漢族雖很早就移入省區中部和東部一帶,從事農業和採集業,但滿族、蒙古族及其先世對省內的經濟開發影響較大,約3000年前(周)活動在長白山北部一帶的肅慎部族(漢稱挹婁,隋唐稱靺鞨,皆系滿族前身)以射獵為主,為本區原始居民。唐代時曾建渤海國於東部山區。宋代時又建金國(女真)。明以後滿族經濟活動則有畜牧、採集、狩獵、捕魚及農業等多種生產。省境西部,古稱鮮卑、契丹、韃靼,均為蒙古族同系,以游牧為主。北宋時建立遼國,滅渤海國,勢力達於省境東部。至明末,全省仍為人煙稀少,山林茂密,草原豐美的地區。
清順治年間,頒發招墾令,鼓勵華北農民來東北地區開墾,但至乾隆五年(1740)又頒布了"流民歸還令",施行封禁政策。在此期間,長白山區劃為清室采參與狩獵地,東豐、梅河口、輝南、磐石一帶為皇室圍場,從今松花江畔的法特起經長春至今遼寧省開原築有柳條邊牆。以西為蒙古族牧地,禁止越境。但清政府的封禁政策並未能阻止為生活所迫的華北大批漢族農民流入吉林中部一帶,並向北、向東、向西擴展。1791年蒙古王公也開始在長春一帶招民開墾。在農墾區內出現了釀酒等手工業和小的集鎮,東部鴨綠江和圖們江流域也有不少漢族和朝鮮族移入,從事農業、伐木和採集。嘉慶八年(1803)廢止禁令,光緒四年(1878)吉林又設置墾務局,大事墾殖,經濟面貌大為改觀,並逐步形成東部的農林地區,中部的農業地區和西部農牧地區的差異特點。清初,自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為吉林省設制之始。其所轄范圍包括現今省境中東部、黑龍江省東南部,及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廣大地域。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吉林省正式建制,省會設在吉林,轄區跨今吉、黑兩省大部分地區,下設吉長、濱江(哈爾濱)、依蘭(三姓)、延吉四道,一直延續到中華民國時期。20世紀初始建鐵路,1903~1929年修通了中東鐵路南滿支線、吉長、四洮、吉敦、天圖、沈吉等線,日偽時期又修通了長圖、長白、 牡圖、拉濱、 白阿、梅輯、鴨臨等線。這些鐵路改變了以吉林為中心的官馬驛站交通系統和區域聯系方向,哈爾濱及其所聯系的地區也由吉林省析出。從而加強了長春的政治和交通地位。

❽ 中國歷史紀錄片前十名都是哪些

中國歷史紀錄片前十名都是《我在故宮修文物》、《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南京》、《中國遠征軍》、《仰望星空》、《圓明園》、《帝陵》、《復活的軍團》、《大國崛起》、《大明宮》。

3、《帝陵》

《帝陵》以每集40分鍾的動畫記錄形式,通過對帝王及其陵墓的詳細介紹,展現華夏民族從形成到鼎盛的千年歷史。通過皇帝本人的自述,還原皇帝及其生平中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透過皇帝的自我反思,王朝的興衰成敗,起到啟迪今人,《資治通鑒》的作用。

❾ 吉林的歷史

吉林建置始於清順治十年(年)設置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烏拉」,吉林由此得名。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 是近代東北亞政治軍事沖突完整歷程的見證地,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

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在吉林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約5~1萬年前出現的「壽山仙人洞」、「榆樹人」、「安圖人」、「青山頭人」,是吉林古人類文明形成的重要標志。舜、禹至夏商周時代,吉林省境內的古代民族就開始與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隸屬性質的貢納關系並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形成了肅慎、濊貊、東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權。

(9)關於吉林歷史的專題片有哪些擴展閱讀:

吉林地方風俗--東北大秧歌

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種舞蹈、歌唱、戲劇三者綜合,以舞為主的民間藝術。從表演形式上可分為地秧歌、高蹺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桿、背桿、橛桿等多種表現形式。通常還把耍龍燈、舞獅子、跑旱船、推車、打霸王鞭等民間舞蹈結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幾種秧歌中最為普及、最靈活的一種。關於吉林地秧歌的淵源,有幾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元朝忽必烈稱帝建立大元帝國之後,把百姓每五十戶編成一隊,派一個元兵看管。在春節、元宵節期間,元兵為了防止百姓們聚眾謀反,就把各戶男子集合起來,由他領隊唱唱跳跳。後來這一活動作為一種表演形式流傳下來,演變成秧歌。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吉林傳統地秧歌中有「老撻」(指元兵)這個人物,並且是秧歌隊的領頭和指揮。

閱讀全文

與關於吉林歷史的專題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