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記錄當朝歷史的官叫什麼
中國古代的史官制度抄,一般以為至唐方始定型。其制大抵以起居郎隸門下省,專記帝王與大臣議政情況;又別置史館於禁中,掌編國史,以他官兼領,命宰臣監修。在史官的職能上,一是明確了史官與歷法官的分途。二是強調了記注與撰述分工,一般著作郎、佐郎等主撰述,起居舍人、起居郎等掌起居注。
至宋代,更建立起了包括起居院、日歷所、實錄院、國史院、玉牒所、會要所等在內的龐大修史機構,分別修纂起居注、時政記、日歷、實錄、會要、國史等。
宋以後,遼、金、元三代史官制度大體與之相同,但不如它那樣繁瑣,一般分國史院和起居注兩個系統,國史院設監修國史、史館學士、史館修撰、修國史等官;起居注則屬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左右兩史職掌。元代並集賢院為翰林國史集賢院,置有修撰、編修、檢閱等官,其制已開明清翰林院制度之先
『貳』 歷史上廣西出過哪些大官
代理總統:李宗仁
一級上將:白崇禧
陸軍上將:陸榮廷
陸軍上將:黃紹竑
新中國成立後:
韋國清上將
李天佑上將
莫文驊中將
韋傑中將
覃健中將
韋祖珍空軍少將
吳西海軍少將
覃士冕少將
『叄』 歷史上的清官有哪些 附圖
海瑞、於成龍、姚崇、徐有功、湯斌等。
1、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
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姚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成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有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湯斌
『肆』 清代有那些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官員
1、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伍』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高官有哪些
漢:蕭何,張良,東方朔,主父偃,董仲舒。
唐:房玄齡,魏徵,
宋:於謙,
元:宋濂(後為明大學士)
明:劉基,胡惟庸,張居正
清:納蘭明珠,鰲拜,索額圖,納蘭容若,唐寅,年羹堯,紀昀,和珅,袁崇煥,張良玉
『陸』 中國古代記載歷史的官叫什麼急要!!
春秋時期,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
秦歸太史令,漢置太史公,史官職責由太史公負責,常務工作由史書令史承擔。唐設起居郎,還有蘭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歷朝歷代都有史官。
『柒』 湖北歷史中有哪些中央大官
尹吉甫(來公元前852-775年),兮源氏,字伯吉父,又名兮伯吉父。向戌,春秋時宋國大夫。伍子胥,春秋時期吳國大夫。文種,越國宰相。伯嚭,吳王夫差時期太宰。張柬之,唐朝宰相。岑羲,唐朝宰相。張居正,明朝宰相。單懋謙,清朝宰相。
『捌』 歷史上有名的史官有哪些
我認為中國著名史官有六位:
一、《史記》(漢·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龍門人。夏陽,縣名,今韓城,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跡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約卒於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歲。
二、漢書》(東漢·班固)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父親班彪是一個史學家,曾作《後傳》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三、《後漢書》(南朝宋·范曄)范曄:范曄(398~445)南朝宋時史學家。字尉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工隸書,通音律。晉末任劉裕(宋武帝)子彭城王劉義康參軍。宋王朝建,為尚書吏部郎。元嘉元年(424)因事觸怒劉義康,左遷宣城太守,但不久即升遷長沙王劉義欣鎮軍長史,加寧朔將軍,後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參與機要。二十二年,有人告發他與孔熙先等密謀擁立劉義康,以謀反罪被處死。范曄在任宣城太守期間不得志,乃專心從史。參考各家關於東漢的史作,自定體例,訂訛考異,刪繁補略,擷取眾家之長,寫成《後漢書》。該書向為治史者所重視 ,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四史。
四、《三國志》,(晉·陳壽)陳壽: 233年(蜀漢建興十一年)出生於安漢縣城(今南充市順慶區)內,297年(西晉元康七年)卒,終年65歲。
五、《新唐書》(宋·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以荻桿畫地教他識字。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在中央和地方任職,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但多次被貶,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寧四年(1071),以太子少師的身分辭職,歸於穎州(今安徽阜陽)。次年卒,謚文忠。
六、《明史》(清·張廷玉等)張廷玉: (1672~1755),中國清代大臣。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 十九年(1700)進士。康熙時歷官內閣學士、吏部侍郎。世 宗繼位,擢禮部尚書,入直南書房,任《聖祖實錄》副總裁, 纂修繕寫實錄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總裁。廷玉為世宗所倚任,軍國大事,多與參決,鴻典巨文,也多出 其手。雍正四年(1726),晉大學士。七年,參贊軍務。時為西北用兵,特設軍機處,經制規劃,多為其手定。世宗死, 與鄂爾泰同受顧命。乾隆初為總理大臣輔政,任《世宗實錄》 總裁官。三年(1738),罷總理事務之名而以大學士掌機要 如故。旋進封三等勒宣伯,與鄂爾泰同為三朝老臣,屢主順天鄉試及會試。姻親子侄,門生故吏,布列中外,高宗忌之,時加裁抑。朝中在事諸臣及言官也屢加參劾,高宗對他日漸疏遠,兼之年老,乃於乾隆十三年自請致仕,並求按世宗遺詔,死後配享太廟,高宗許之。旋即以張廷玉未親至宮門謝恩,嚴辭詰責,並削伯爵,罷配享之命 。復以其姻親犯法, 追繳歷來賞賜諸物。二十年三月卒,謚文和,仍命配享太廟。 清代,漢大臣配享太廟者僅張廷玉一人。
『玖』 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清官
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就有海瑞和於謙,這兩位稱得上是清官中的巔峰了,一個是直接上說罵皇帝,一個是千古留名,要有能力又是個清官,稱得上是封建社會清官的典範。
但是他這么一噴,皇帝竟然沒有生氣,反而給他升了官升到了三品,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也算得上歷史的一段佳話了。
至於於謙,一生都剛正不阿,而且還有能力,寫的石灰吟,至今沒人敢挑他的錯。帶領著明君,打敗了瓦剌,迎接回了皇帝,死的時候家裡只有皇帝賜給他的莽袍,一直都沒有穿,還有僅僅夠交下個月水電費的存款。一生兩袖清風,一心為國。
算是明朝的第一大功臣。
『拾』 歷史上的清官有哪些
1、孫叔敖
孫叔敖[áo](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羋姓,蔿氏,名敖,字孫叔,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距今2600多年前,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傾盡家資。
歷時三載,終於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淮河黎民。後來又修建了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
2600年過去,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孫叔敖受楚莊王賞識,開始輔佐庄王治理國家。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
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使農商並舉,文化繁榮,翹楚中華。因出色的治水、治國、軍事才能。
孫叔敖後官拜令尹(宰相),輔佐庄王獨霸南方,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因積勞成疾,孫叔敖病逝他鄉,年僅38歲。
2、西門豹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人。魏文侯時任鄴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
初到鄴城(今河南安陽北一帶))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待興,於是立志改善現狀。後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
隨後頒布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掘了12渠。
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實行「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
3、趙廣漢
趙廣漢,曾任守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
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
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資治通鑒》所記「京兆政清,吏民稱不容口」,是對趙廣漢最好的評價。趙廣漢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
4、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
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5、徐有功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人,徐有功是國子監博士徐文遠的孫子。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
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長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
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他死後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
唐中宗李顯登位後加贈他為越州都督(正三品)頭銜,並特下制書表彰:「節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