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15個歷史小故事越精簡.越短越好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指鹿為馬
English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盜鈴
English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Ⅱ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1,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 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2,八歲的時候阿爾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於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阿爾,並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後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里設置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葯標簽。
3,小時候的愛迪生很愛發問,常常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很煩,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發問題的對象,如果他對於大人的答復感到不滿時就會親自去實驗,例如有一次阿爾看到了鵝舍里的母鵝在孵蛋,他就問媽媽為甚麼母鵝總是成天坐在那裡呢?媽媽就告訴他母鵝在孵蛋,阿爾便想如果母鵝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過了幾天爸爸媽媽發現阿爾一直蹲在木料房裡,不知道在做甚麼,當家人發現阿爾在孵蛋的時候每個人都捧腹大笑了起來。
4,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Ⅲ 要10個歷史故事簡短急需
《大歷史小故事》之一 ----劉邦是怎樣當上大哥的 >UJ&noUD#:
;.W0Aa
6DJ,/J2F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普通老百姓而當帝皇的人。 ^l^_K)tw*
2a=WT`xf ?
最早時劉邦在鄉間游手好閑,急公近義,被推為亭長。官很小,其實就相當於後來的保長里長。大概薪俸微薄,難以養家糊口,常同糠糟之妻呂雉很賣氣力的耕著一畝三分瘦田。那時的田地一般糧食產量也不高,所以還是拮據。 dY\"'LtF
<\^X,,WtO
呂雉已生下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常常為生活發愁。劉邦好在有殺狗的連襟樊噲時時提些狗頭下水接濟,老丈人呂公也常塞些錢銀給他應酬,為他解決了好結交酒肉朋友而囊中羞拮的難題。 oAyk
6ddkUPTF
其實好結交也有好處,酒肉朋友多了出門便前呼後擁,令人側目。鄉人有什麼不平事找他,很快就能幫人家擺平。 4Ro(r sO
4!k={Pd
史記說他微時與「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從側面反映劉邦與人相處毫無距離,與群眾打成一片。況且劉邦總是爭著「埋單」的人,自是豪爽大度,得朋友的喜歡。 HB`pK'gz
d;<n [)@
有一件事也可以說明劉邦的與眾不同。有一次他奉命押送刑犯去驪山勞動改造,一路上都有刑犯逃走,他裝作沒看見一般。將到目的地時,劉邦膽子更大,他假裝喝醉酒,可能也把同事灌醉了,反正一次過就把刑犯全部放跑。後來想想還是有些後怕,自己也逃亡到芒碭山落草去了。 29sgi"
fSqbGoIQ
落草為寇的日子並不寂寞,以前一班酒肉朋友也跟上山來,一帶十,十帶百,從者如雲,竟當了個小大哥,做起劫富濟貧的勾當。後來想玩大的,一天半夜潛回沛縣,連嚇帶騙說動了縣衙主吏蕭何,又拉典獄曹參落水----這兩人當日常同劉邦一起「好酒及色」的----答應里應會合,一舉就把個沛縣奪了。立劉邦為沛公。 {yb\p9q{Yo <br>^ 2kWD8c* <br>這里又有個小插曲。奪沛縣後,劉邦自知文不如蕭何,武不如曹參,欲要眾人推他倆個為首,蕭、曹不敢從,可能生怕事敗巨禍及身,心裡有那麼點大事不成溜之乎也的准備。所以這個大哥之位就被推來推去。見大家都不願意做,性格豁達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劉邦,一咬牙,昂首挺胸的就真正做起大哥來了。 {my=Li<_H <br>i9!Urq- <br>又到後來,劉邦做了全國最大的大哥。一天大宴群臣,他問眾人得天下的原因。有人說:陛下賞罰分明,禍福與共,故得天下。劉邦大哥不贊同,他說: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安撫百姓,寬籌糧餉,吾不如蕭何;統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中豪傑,我能用之,故我能得天下。 u\e#_*> <br>^CK)q2K>[ <br>劉邦就是這樣當上大哥的。 +rT( <br>]R4 )FH|>< <br>0X0D8H(7Q <br>68HX,t <br>34oL l#q* <br>Vw{Ys6q <br> ,g,jY]o <br>__ mtZ{ <br>《大歷史小故事》之二----項羽一生最牛逼的亮點 zDl, bLiJ <br>,{Ab=xV <br>lTB!yF.r| <br>項羽非成者王,卻也不是敗者寇,他身上亮點很多。如果彭城之戰他截殺劉邦及一同逃跑的數十騎,他將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開國之君。 Dz50,*}J
=wj~6:Bf
不肯過江東那年才三十一歲。二十四歲已是繼陳勝吳廣之後全國最強的領軍者。當時劉邦部隊只是他麾下的一路偏師。 %7d"()L
xF/DYXC{8 <br>二十六歲破釜沉舟,率部在巨鹿之戰以一當十打敗秦朝王離軍。諸侯入見,皆膝行而前。後又乘勝追擊,戰勝了秦朝最強的章邯大軍。 4 P;O8KA5y <br>~d8>#v=Q` <br>鴻門宴,把先入關的劉邦嚇得從茅廁里逃跑。這時的項羽儼然天子,分封諸侯,將肥沃的天府關中當作剩骨頭扔給了漢王劉邦。當時劉邦已是五十歲的半老頭子。 KB"iF}\P0
O5{XT]: <br>年輕的項羽太不在乎勝果了。有個姓范的謀士反對他班師東歸,勸他據漢中以成霸業,他竟不聽,反把人家烹殺,堅持帶著江東子弟衣錦還鄉。或者故土難離,熱愛家鄉也是他身上的亮點吧,就象後來他霸王別姬,高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的末路情懷,虞兮虞兮的愛情感傷,亦可作為一個多情豪傑身上的亮點一樣。 yhdG 93 <br>dI !/:x <br>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的有名戰例。項羽以少勝多,將數十萬漢軍殲滅在睢水之上,劉邦拋下老父劉太公和老婆呂雉,只帶著數十騎逃出重圍。後來就有了項羽欲烹劉太公以恫嚇劉邦,劉邦坐視父難,要分一杯羹的故事。 1ZL_;k <br>Q$vr`yV#=6 <br>這么多關健詞放在一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身上,已經較矚目的了。而少年時的一句話,卻應是他一生最牛逼的亮點。 }}1/Ede{5 <br>m6x. " jG <br>年少的項羽有點流,先是學書不成,覺得做個武士威風,又轉學劍。學書學劍其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天分高也得十年八年方可成名成家。古人講究專心致志,這樣朝三暮四肯定挨罵。 "?{yVu~9 <br>i/J NG <br>叔父項梁是項羽的監護人,他罵項羽心野。項羽說:「學書不過記姓名,學劍不過擊一人。我要學萬人敵!」「萬人敵」古時就是兵法。項梁很高興,以為小侄轉性,便全副身心教導項羽學習兵法。項羽學了個大概,自認為己經通曉,就向叔父申請提前畢業了。 8e@JvAaa$ <br>YgiGI <U <br>有一次,項羽跟著叔父去到會稽觀看秦始皇渡江,只見始皇帝儀從輝煌,威風浩盪。民眾皆畢恭畢敬垂手而立,生怕有不合禮儀之處而受責罰。 y+scJ+< <br>#=H} 6!18
突然,一聲豪氣干雲,盪氣回腸的高呼從項羽口中沖天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項梁驚得臉無人色,連忙去掩項羽的口…… otVyuh
DiQkT R
項羽一生最牛逼的亮點,應是這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之」,有滅秦而王之的大志。 gwaC?tf[
{}o>ne nx\
(MoTG^MrBY
C)96/k
/e sk
q7 oR9
-mHhB(Td'
@ KPv&UB
《大歷史小故事》之三----誰是獵人,誰是獵犬 q&$0i
a^T4\
<SM&VOiaOz
q AVfbcb
C$RAJ
蕭何其實就是劉邦的影子,劉邦想什麼他就做什麼。他的宗旨就是跟著走,不出頭。 D ,ZNh1xt
y]pN=<*h5
劉邦是最先率兵進入咸陽的。他帶著一群原先的逃亡者、劍客寒士、屠夫小吏浩浩盪盪進入秦都。大家都被眼前這個雄偉壯觀的都城驚呆了,眼球也隨著陝西婆姨的婀娜身姿轉動。於是眾將紛紛占宮據舍,爭金奪銀,當然也不忘抱幾個漂亮的婆姨回去慢慢享用。 :y-0qz D?
):fu
獨有蕭何看到劉邦的一皺眉頭,他強忍住心頭的癢癢,眼巴巴的看著人家風流快活,抹一抹流出嘴邊的垂涎,毅然走向另一個枯燥無趣的地方。 1xdESorX(
7YXXkdgbd
蕭何到了空無一人的秦丞相府,將所有圖形典籍,檔案法令,統統抱回自己的辦公室,日夕對著這些乾巴巴的東西,把那些誘人的風景拋之腦後,牢牢掌握了劉邦日後治國平天下的第一手資料。 "p~]m~g
mf;^b.mKh
這些有關地形要塞、戶籍錢糧的資料,確實重要得很。以後排兵布陣占關據峽,戶口人數分配多少,農商貧富稅賦幾何,蕭何全都無所遺漏,瞭然於胸。所以這個財政部長兼後勤部長,蕭何是當定了。 8X ?GY8W:
tD~PvUJ
後來項羽趕劉邦走路,要劉邦挑個苦寒之地就國,蕭何便獻計於劉邦,讓劉邦跟項羽說巴蜀漢中不毛之地,願意委屈去當漢王。項羽竟信以為真,中了蕭何的計。 Q"6hD?6.
>H1 |c%w
戰爭中很多將領都留一手,或把掠奪的部分金銀財寶藏匿起來,以備不測之用;或讓家人躲在一處隱蔽的地方,以免殃及池魚。獨有蕭何是一家大小舉族相從,跟著劉邦出生入死,最重要一點是使多疑的主上看到了他的忠心。 rxgVT4
x:n9dm
更妙的是蕭何對待錢財的態度。戰爭中糧餉自是貧乏,蕭何不但含辛茹苦粗茶淡飯,還把他家幾代人積蓄的錢財全部捐輸以充軍餉。但在全國勝利後,蕭何故意在小薪小俸上斤斤計較,顯出一個當年沛縣小吏的可愛風范,使劉邦認為他胸無大志,卻甚為好用。 spU!t-n67
J<($L}T*$
蕭何在劉邦得到天下後,論功行賞被列為第一。諸將不服。 IGK_1@tq
=wlm
也難怪,韓信英布樊噲之流攻城掠地,縱橫天下,獨當一面打了多少血肉硬仗,數數身上的傷疤,回味流過的熱血,當然不服蕭何這個後勤部長了。 L=$?q/=-
5<)gCHa
劉邦皇帝也不怕傷他們的自尊,他漲紅著臉,鼓起勃子上的青筋,說了一句無厘頭的話:你們在前方拚命,就是獵犬!蕭何在後方供應軍餉,就是獵人! PX69
{Ukc D+.Y <br>獵人當然拿第一啦,只是那些獵犬卻全驚呆了…… [aWDD[#j~ <br>m[@%{ <br>38*'8=Y#> <br>:?$Sb8OuIL <br>BS-:dyBw <br>@`IXu$Wm( <br>da9*9yN <br>《大歷史小故事》之四----義烈血,英雄淚 ;e~{TkD <br>?`N57'iPb <br>un$ Z7W/ <br>一部浩氣長存的中國歷史,有了他,激發過多少壯士的豪情,催灑過多少英雄的熱淚,他便是義烈千秋的山東漢子田橫。 :_o] F <br>^)9MzD^_nV <br>田橫與二位兄長在齊起兵抗秦,二兄死後田橫當政。劉邦北定燕趙後派韓信東伐齊地。這時劉邦有個謀士叫酈食其的,自告奮勇使齊往說田氏歸附,希望憑三寸不爛之舌立個兵不仞血的大功。 kW<Yda<a <br>"}'8`k+d
田橫在酈食其的如簧之舌鼓動下,同意歸附大漢。並且一面派人去和漢,一面主動撤兵。誰料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霎時之橫禍。好戰喜功的韓信不想酈食其搶其頭功,執意引兵渡河向田橫發動突然襲擊。 gqP -E
e(OwS?K
韓信大軍一夜之間兵臨齊地七十二城,田橫自覺被人愚弄,怒殺酈生。漢軍勢如破竹,一舉攻陷齊都臨淄,縱兵掠劫,婦儒皆遭其殃。其間項羽曾派大將龍且來救齊,不敵戰死。田橫與韓信手下灌嬰復戰於贏城,又敗,愴惶逃往梁地寄彭越籬下。 K9e~Wl<3
z` emKFbv
一年後彭越降漢受封,天下盡歸劉氏。田橫又無地存身,只好帶著捨命追隨的五百徒屬逃到海外一個荒島之中,做著生死兩茫茫的化外之民。 iA55yT+
*Fa )\.XX
本可以自此終老孤島,但山東人懷念田橫,劉邦便有些放心不下,遣使招其歸附,並轉告田橫:大者王,小者侯,不來,舉兵伐之。田橫對來使說:我早己無復齊的能力,只要漢皇帝答應善待山東百姓,我願意歸附。 P3>..fhoW
>\|kJ?h
田橫帶著兩個從屬往洛陽朝見劉邦,在離洛陽三十里的一處驛站停了下來。一番沐浴更衣,修飾儀容。對鏡一照,突然一股悲愴之感湧上心頭,禁不住淚如雨下,放聲嗥啕大哭。 zdxT35h
(R4PD
這個昂藏七尺的山東漢子,哭起來傷心欲絕,涕淚交流。一面痛哭一面悲陳際遇:田橫呀田橫,自起兵抗秦,歷盡坎坷,身負山東百姓的期望,卻沒能使山東百姓得到安寧,多少鄉親死於戰火。田橫呀田橫,堂堂七尺男兒,東逃西躲,寄人籬下,竟無一處可以容身。田橫呀田橫,想當日同與漢王南面稱王,今他為天子,我為附庸,厚著臉皮跑來這里討封賞,怎對得住山東百姓啊! |eH wp
g ,/a6M
兩個從屬過來也陪著田橫一齊痛哭,田橫流著悲傷的眼淚對他們說:我心中痛苦萬分,決意一死。你倆個帶我的頭顱去見漢皇吧,希望漢皇能善待你們和山東的老百姓。說完拔劍自刎。 Xt</ -`
U}tl_5%)
兩位從屬揮淚捧著田橫的頭顱往謁劉邦。聽了經過,劉邦落淚,感動不已,以王者禮葬田橫。當日,同來的兩個從屬辭所封之官,在墓穴里自刎殉葬。 UJee&4C-y
fH{9]TU_:
劉邦聽了大驚,認為山東人皆義烈,派人往荒島召其餘屬。使者到,五百壯士知田橫已死,齊聲痛哭,悲聲不絕,竟一同蹈海而亡!
Ⅳ 名人小時候故事有哪些
1、竺可楨努力讀書的故事
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關鎮。小名叫阿熊。鎮上的私塾先生為他起了個大名叫可楨,意思是應該做一個堅實的柱子、國家的棟梁。
小可楨1歲半,父親就教他認字。有一天,父親外出,走前對竺可楨說:「可楨,今天不教你認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親懷里吃奶的小可楨,硬要父親教他認幾個字再走。竺可楨3歲時,已經認識不少的字,而且會背誦好多唐詩。
竺可楨5歲進了學堂。學習可用心了,門門功課都是成績優良。他的哥哥是鄉里的秀才,平時經常指導竺可楨寫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學造句,一直到天亮,雞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覺。
這么肯學的孩子,還真不多。小竺可楨身體瘦弱矮小,有的同學嘲諷他:「好一個寒酸小矮子,准活不過20歲……」這幾句話刺痛了竺可楨,他發誓要鍛煉身體。連夜訂了個鍛煉計劃,每天早晨雞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堅持了一段時間,體質明顯增強。同學們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學畢業後,竺可楨進入上海澄衷學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
這個學堂的老師都是英國人,從教材到上課全是英文,不準說中國話。英國老師叫學生,不喊名字,只喊編號,根本不把我們中國人當人看待,竺可楨氣憤萬分。他深深感到,中國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於是發奮讀書,加倍用功,發誓要為中國人爭氣。
1910年,竺可楨到美國留學,在伊利諾斯州立大學農學院學農業。後來,他發現農業跟氣象關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農學院畢業後,考上哈佛大學研究院的地學系,攻讀氣象學。1918年,竺可楨獲得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
回國後,在南京東南大學工作。解放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2、魯迅酷愛讀書的故事
魯迅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為了讀書,他揣上8元錢上路了。就這8元錢,還是母親多方設法為他張羅來的。在南京,他進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免費的學校,然而,魯迅很快發現這里校風不太好,他轉入另一所陸師附設的礦路學堂。
礦路學堂是新辦的,不僅免費,學生津貼也多一些,這樣魯迅就可以多買一些書籍和文化用品了。
魯迅酷愛讀書,在當時,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時期,幾乎每一月都有優秀的西方著作出版,為了買到這些書籍,魯迅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餓肚子現象時有發生,寒冷的冬季,他還穿著單薄的夾衣。
魯迅是班裡年齡最小的,卻是成績最好的一個,他有著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平時學習又刻苦,所以幾乎回回得第一。
礦路學堂有著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每次小考成績優異的,都發給一個三等獎章;若干個三等獎章,可以兌換一個二等獎章;積夠若干個二等獎章,就發給一個頭等獎章。頭等獎章是金質的,很值錢。魯迅是班裡唯一一個榮獲過金質獎章的人,他把獎章變賣了,換回許多優秀的圖書。
有些同學覺得不可理解,金質獎章在同學中可是無限的榮耀呀。在魯迅看來,圖書比獎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滿足虛榮的物品,魯迅把這一謙遜的品格保持了一輩子。
魯迅一生寫成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內容深刻,筆法冷峻、簡練,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把這一成就說成來自魯迅的天才,還有些當面盛贊魯迅是天才的文學家,魯迅卻很有感慨地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3、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麼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後,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常快樂。」
老師繼續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後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後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並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4、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5、安徒生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話家,他的家鄉在丹麥一個小鎮上。小時候,安徒生家裡非常貧窮,父親是個補鞋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家裡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錢人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跟窮孩子一塊兒玩。有很多窮孩子從小就要幫家裡幹活,因此很多時候安徒生是一個人。
有一次,父親看孤獨的在家玩,就說:「孩子,爸爸來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
然而,就是這么一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似的,牆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
父親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
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里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制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
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驗。
Ⅳ 兒童故事分哪些種類
一、從作者分,有民間故事和創作故事兒童民間故事又可以劃分為民間幻想故事、民專間生活故事、屬民間寓言故事、民間笑話故事四種類型.二、從表現形式分,有圖畫故事和文字故事三、從題材分,有生活故事、歷史故事、人物故事、動物故事、偵探故事、旅行見聞故事、知識故事和幽默諷刺故事等類型
Ⅵ 上下五千年裡歷史故事有哪些
1、孫中山破除陋習
孫中山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姐姐一點也不怕吃苦,挑柴、做飯、插秧, 樣樣活都干。孫中山的姐姐空閑的時候就和孫中山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常唱給他聽。
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的到媽媽在給姐姐纏足,姐姐很痛苦,眼淚直往下流,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便問媽媽:「你為啥要讓姐姐受這份罪呢?」媽媽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啊。」
從此孫中山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後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2、邱少雲壯烈犧牲
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開闊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潛伏,他所在排潛伏在高地東麓距敵前沿陣地僅60多米的蒿草叢中。
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著了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
反擊部隊在邱少雲偉大獻身精神鼓舞下,當晚勝利攻佔了391高地,全殲美軍1個加強連。
3、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後來「杯酒釋兵權」演變為一個成語,引申為輕而易舉解除將領兵權。
4、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大文學家名叫司馬光,他小時候特別機靈、特別勇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天,司馬光和小夥伴在花園的假山上玩捉迷藏的游戲。有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假山旁邊裝滿水的大水缸里。
水缸里的水可深了,那小朋友掙扎著喊「救命!」小夥伴們看見都嚇壞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幫忙……。眼看,水缸里的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沒了……
只見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抱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只聽——「砰」一聲,水缸破了,裡面的水流了出來,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家都誇司馬光是遇事沉著冷靜,善於想辦法解決困難的好孩子!
5、寇準除暴
楚王元佐,是宋太宗的長子,由於要搭救廷美沒有成功,就得了精神病,行為變得十分殘忍。左右侍從稍有過錯,就彎弓射死。太宗多次教誨他,他仍不改。 重陽節那天,太宗宴請諸王,元佐因剛巧犯病,未請參加,半夜發起怒氣,把姬妾們都關起來,放火燒宮。太宗大怒,想要廢了他,另立太子。
這時寇準恰巧到鄆州當通判官,被太宗召見。太宗對他說:「你試著替我決斷一件事。東宮的行為破壞了王法,日後必然會做出像桀紂那樣的惡行,我想廢了他,但東宮中也有甲兵,恐怕因此招來亂子。」
寇準說:「請陛下在某月某日命令東宮到某處舉行禮節儀式,並要他的左右侍從一同前往。這時再派人搜查他的宮中,如果真有違法的罪證,等東宮回來拿給他看,那麼廢除太子,只須用一個太監的力量就可以了。」
太宗採納了這個計謀,在東宮出外後,搜出許多兇殘的刑具。有剜肉、挑筋、摘舌等物。元佐回來後,拿給他看,東宮認罪,於是被廢。
Ⅶ 傳說故事有哪些
【龍的傳說】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尋龍的蹤跡,進入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龍的奧秘……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傳說——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一: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龍的傳說——孽龍與病龍:
農歷的庚辰龍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塊,算來是3000年一遇,於是,這「龍」就成了特別珍稀的「千禧龍」。企業家、文化人都紛紛圍繞著「龍」做文章。總體上講,龍當然是好的,不好,怎麼會將我們民族、國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比作龍呢?具細些說,對龍族的成員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這里得講點辯證法,就像人間有好人壞人之分一樣,龍族也有孽龍、歹龍、惡龍、禍害一方的龍。即就是好龍、善龍、祥龍、忠於職守的龍,也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不生瘡、不患病呀。
好龍和孽龍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
早在傳說中的女媧氏時代,中原一帶,就曾張牙舞爪過一條為非作歹的黑龍,這條黑龍被女媧氏斬殺。到了舜帝的時候,九嶷山一帶一下子冒出了九條興妖作怪的惡龍,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湖南,幫助老百姓除掉了這九條惡龍。滔滔黃河過龍門。龍門附近有一條卧龍溝,當年曾有十條惡龍盤踞在溝中,時不時地爬出來傷害人畜。勤政愛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經過這里,見惡龍呈凶,便持長弓,搭神箭,將這十條惡物一一射殺。也是這位治水英雄,將一條作惡多端的太湖孽龍鎖在了湖底龍洞,並在洞口壓上了一口大鐵鍋。
可見,神話英雄們對付孽龍的辦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斬除。
為什麼非斬除不可呢?英雄們明白:對歹惡的估息,就是對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龍,龍的隊伍才能純凈,才能擔負起布雨理水,為眾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錯開峽和斬龍台是很有名的。相傳大禹當年引導洪水到這里,一龍行錯了水道,被大禹撥劍斬之。玩忽職守,與孽龍無異。
斬龍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龍觀,觀里敬祀著一位頗具神話色彩的真實人物棗李冰。相傳秦時蜀地水患不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兒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二郎經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縝密的擒龍計劃。當孽龍隨風雨入廟攫取祭物的時候,李冰子二郎率眾勇士突然出擊,齊戰孽龍。孽龍搏戰不過,終被擒服,李冰將其以鐵鏈系之,鎖在伏龍觀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無水患。
像李冰這樣的太守還真是不多。
馬師皇是黃帝時代有名的馬醫了。相傳有一條患了病的龍,從天上下來,耷拉著耳朵,張著大口,求馬師皇醫治。馬師皇用銅針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湯葯,幾天後,龍病情好轉,點頭謝恩,騰雲而去。
流傳最廣遠的還是葯王孫思邈醫龍的故事。說是孫葯王五十歲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燈下潛心地攻讀醫書,忽然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有人篤篤地敲門,葯王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穿黃袍的乾瘦老頭來求醫。老頭衣不沾水,一進屋便雷停雨息。葯王為其切脈,說:「這脈像起如騰雲駕霧,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龍吧?」老頭頓首嘆道:「真是神脈啊!」葯王說:「你的病是吃出來的,如今肚子很餓,卻什麼都吃不進去,對吧?」龍又點點頭。葯王說:「後天現出真身來吧。」第三天,龍來了,從後山腳直穿到葯王的院中。葯王在龍頭上深深地扎了一針,又給龍灌了一桶湯葯,龍上吐下瀉地折騰了一陣,又在洞子里養了幾天,好了,飛走了。
如今的疽瘡和病變不算少了,多麼需要醫術高超的當代馬師皇、當代孫思邈!
龍的傳說——雪山龍:
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里,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里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里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颳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譯寫《龍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