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屈不撓的人的事例
女性名人的勵志故事——居里夫人
她半生清貧,命運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終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謂一生都在與命運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她卻懂得用恬淡的心態去面對清貧,用卓越的努力去贏得光榮。她認為:「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在這樣一位庄嚴、勇敢、高雅、和平的偉大女性面前,時間的遊走顯示了它的無力,歲月的長河始終無法將這個名字從人類的紀念冊中抹去。她如一朵鏗鏘玫瑰,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謝,而始終在天地間某個角落裡散發著幽幽的香氣,沁人心脾。
追求真理的探索者——瞿秋白
江蘇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國語學校學英文,後到北京謀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讀書。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在蘇聯期間開始研究中國共產黨黨綱、中國蘇維埃憲法、土地法、勞動法、婚姻法等問題,寫了大量論著,翻譯了共產國際綱領以及斯大林論列寧主義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來一起主持中共六屆三中全會。1931年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開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參加了「左聯」的領導工作,反擊國民黨文化的「圍剿」,系統向中國讀者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及普列漢諾人關於文學藝術的理論,翻譯了蘇聯的許多著名文學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員。還兼任蘇維埃大學校長。同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傳部長。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義,年僅36歲。
司馬遷,他由於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於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再如現代的華人張士柏,他經歷了從游泳健將到高位截瘓的巨大變更,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還有張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勝枚舉
2. 近代不屈不撓精神的人物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回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答 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3. 中國有那些不屈不撓的英雄人物事跡
1、顏真卿
在平定安史叛亂中,顏真卿湊集河北二十萬大軍拖住叛軍,打贏了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場大仗。叛軍勢盛時,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沒有陷落。後來,為了平息李希烈叛亂,他以七十七歲高齡獨闖虎狼之地,面對土匪們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懼,面不改色,
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後自縊殉國。身為朝廷重臣,他為官廉潔自持,絕不貪枉苟取,以致鬧到了「舉家食粥來以數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寫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這就是書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貼》的來歷。寥寥數言,但研讀起來卻覺浩然正氣,撲面而來。
2、王陽明
他青年時任俠騎射,留情兵武,足跡踏遍江南塞北之地。在江西比武時,他以九矢全中的成績震懾向他挑畔的內侍高手。正德十四年,寧藩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以十萬大軍,兵下南京,震動朝野。
王陽明手無寸兵,卻義無反顧,在強弱懸殊得不可思議的情況下,35天就生俘了朱宸濠,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技巧。他的事業功績不僅在古今讀書人中絕無僅有,在兩千年的文臣武將中也十分突出。
3、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窮凶極惡的日寇最後對趙一曼動用了電刑,企圖通過破壞神經達到讓她開口的目的。殘忍的電刑下,趙一曼終於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為她的幻覺中,出現了她至愛的兒子、祖國和人民……在走上刑場的前夕,她給兒子寫了一封遺書:
我的親愛的可憐的寧兒,媽媽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什麼是犧牲 ? 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媽媽的懷抱里;而在今天以後,媽媽卻只能留在你的記憶里了。我親愛的兒子,媽媽對的起你,因為媽媽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兒子,媽媽又對不起你,因為你還要艱難地活著。
趕快長大成人吧,我的寧兒,長大成人之後,你要自豪地告訴所有的人,你的母親叫趙一曼。
4、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男,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人。為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殉國。(二戰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
張自忠殉國當日,由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黃師長光著膀子,穿著褲衩,帶著弟兄們光著腳丫頂著鬼子的炮彈朝前沖,幾進幾出終於搶回了張將軍的遺體。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將軍遺體。
張將軍的屍骨運回後方後,經檢視,張自忠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
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28日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在儲奇門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氣氛庄嚴,極盡哀榮。蔣介石親自主祭,同時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通電全軍,表彰了張自忠一生的勛績。隨後,國民政府在重慶北碚雨台山為張自忠舉行下葬儀式。
5、譚嗣同
譚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
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4. 國中歷史上有無數個不屈不撓的人物
十 范蠡
卧薪嘗膽成了一段佳話,而成全這段佳話的不是吳王夫差,也不是越王勾踐。若不是因為范蠡的從中幫助,消息歷史上沒有這段教育後代的例子。而且為了幫助自己的國家不惜奉獻出自己的愛人。聽說後來范蠡變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九 林則徐
做為封建王朝的最後有個英雄,不用介紹大家對他應該很了解。如果有人說他不是英雄相信整個中國都跟他急。
八 文天祥
一個末路英雄,在最後被逼無賴我情況下抱著國家最後的命脈投江自盡。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奉獻誒國家的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七 關羽
單身單刀赴會就讓人佩服,冒著被站頭的危險放國有恩與他的曹操,其勇氣和起意氣都直到敬佩。
六 花木蘭
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女人從軍就值得敬佩,還屢建功績,徹底的粉碎了女子不如男的說法。
五 岳飛
為國為民,最後卻因為得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斬,雖然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但是在人民心地,他是一個大英雄。
四 王昭君
一個柔弱女子,能夠兵不血刃解決國家間的爭端問題,為了這,他遠嫁西域,承受著那麼惡劣的環境,只為了國家。不得不讓我們欽佩。
三 項羽
他是西楚味一的有關英雄。奈何最後敗給了一個地痞。
二 成吉思汗
在他的領帶上的時候,中國是最強大的,毛主席曾經在詩裡面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最後誰只知道弓射大雕我們自己心力都明白,當時中國的國土空前廣闊,要治理那麼廣闊的國土不是只知道打鳥就可以了的,要一定的治國謀略。
一 曹操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但是他們只是人才,真正的英雄只有兩個,他的能力,他的謀略,他的才華,他的軍事能力,單方面來講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集這些與一身的,在中國甚至是現代也沒有再超越他的。
5. 歷史上有哪些百折不撓的經典人物
記得小的時候讀過一本書,《抗日小英雄兒童文學經典讀本》它緬懷那段歷史,通過一個個微觀的人物,通過一個個燦爛的生命,窺見戰爭的殘酷、民族的百折不撓。歷史上,一些民族經歷了痛苦的命運,直至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也有些民族歷盡艱辛與磨難,卻堅韌如初,比如我們的中華民族。
毛澤東,人民的領袖,為著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中國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這個偉人,他也有自己的主見,從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到井岡山開拓革命根據地,再到反圍剿和長征,遵義會議起起落落,他從不動搖為人民的心,不屈不撓走到最後!我們要像歷史人物學習精神,不論工作,還是生活,都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屈不撓的活著。
6. 歷史上還有那些具有不屈不撓向命運做抗爭的人
張海迪的 故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 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二)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
參考資料:《99位名人故事》
史鐵生的故事
史鐵生(1951—),北京人。初中畢業後於1969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
初期有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徵。發表於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也是當時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 『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麼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並且怎麼去」。關於後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後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7. 不屈不撓的名人事跡
方誌敏不屈不撓
方誌敏,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第一次大革命,1926——1927年任江西省農民協會秘書長,大革命失敗後,潛回弋陽進行土地革命運動,創造蘇區和紅軍。1935年1月,方誌敏在隨紅十軍團去皖南行動後,回蘇區時被俘。
敵軍曾懸賞八萬銀元捉拿方誌敏,為了得到雙倍的賞錢,敵旅長劉振清想方設法勸降他!在獄中敵人要方誌敏寫投降書,他卻用敵人的筆墨寫下了《方誌敏自述》。劉振清得知玉山縣縣長王鎮寰與方誌敏有點交情,便把方誌敏押往玉山縣,讓王鎮寰來勸降。
方誌敏一到,王鎮寰便盛情款待,感慨萬千地說:「方兄,一向可好?時局變遷,想不到你我在此時此地重逢,幸會,幸會!」
「噢!這不是王清塵嗎!」方誌敏譏諷地答道。
王鎮寰一聽,方誌敏以外號稱自己,便認為方誌敏沒有忘記舊交,不禁滿懷希望,連忙答道:「方兄好記性!方兄真是好記性!」
「聽說你當大官嘍?」方誌敏「哼」了一聲。
「哪裡,哪裡。」王鎮寰趕緊陪笑。
方誌敏接著說:「當年,你我似曾同道;如今你投敵賣國。王清塵,你我沒有什麼好講的。」
王鎮寰不識相,還抱有一線希望,張嘴剛想說,方誌敏將手一揮:「不必多費口舌,我方誌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勸降不成,劉振清下令加十斤重鐐……
此後敵人多次對方誌敏勸降,方誌敏回答他們:「讓我投降?休想!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的信仰!」勸降失敗後,敵人露出了豺狼的兇相,他們用各種殘酷的手段折磨方誌敏。他忍受著巨大的痛疼,毫不動搖,沒有透露一點黨的機密。敵人黔驢技窮了,最後拿來紙和筆,讓他寫「口供」。方誌敏卻在牢房裡寫下了傳世之作:《清貧》、《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作品。
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在南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女性名人的勵志故事——居里夫人
她半生清貧,命運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終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謂一生都在與命運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她卻懂得用恬淡的心態去面對清貧,用卓越的努力去贏得光榮。她認為:「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在這樣一位庄嚴、勇敢、高雅、和平的偉大女性面前,時間的遊走顯示了它的無力,歲月的長河始終無法將這個名字從人類的紀念冊中抹去。她如一朵鏗鏘玫瑰,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謝,而始終在天地間某個角落裡散發著幽幽的香氣,沁人心脾。
追求真理的探索者——瞿秋白
江蘇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國語學校學英文,後到北京謀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讀書。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在蘇聯期間開始研究中國共產黨黨綱、中國蘇維埃憲法、土地法、勞動法、婚姻法等問題,寫了大量論著,翻譯了共產國際綱領以及斯大林論列寧主義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來一起主持中共六屆三中全會。1931年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開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參加了「左聯」的領導工作,反擊國民黨文化的「圍剿」,系統向中國讀者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及普列漢諾人關於文學藝術的理論,翻譯了蘇聯的許多著名文學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員。還兼任蘇維埃大學校長。同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傳部長。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義,年僅36歲。
8. 中國古代不屈不撓的名人
蘇武牧羊在敵國十九年,其間逃了又被抓回正因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歸漢。文天祥在元朝的面前,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岳飛抗金英雄不正是有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令金人生畏,膽寒嗎?
9.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堅強不屈的人物
1文天祥《正氣歌》《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於謙《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3抗日英雄,楊靖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