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長征路上,發生在會寧的歷史事件是什麼事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㈡ 古代的「上京和會寧」分別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1、古代上京有以下幾個地方:
一、渤海上京龍泉府,渤海以王都忽汗城為上京龍泉府。故址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西南東京城。
二、遼上京臨潢府,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上京臨潢府。故址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
三、金上京會寧府,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師會寧府為上京,故址在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
會寧是指金上京會寧府,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城南2公里。
2、上京簡介:
一、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渤海鎮內,是唐代渤海國的都城遺址,年代約為689—926年。上京城是渤海國五京之一,因位置偏北,故稱上京。該遺址北距寧安城40公里,距東京城火車站僅4公里。是牡丹江去鏡泊湖的必經之路。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有上京博物館進行管理。
二、金上京南北二城現有北城北垣1門,東垣1門,西垣1門,腰垣2門,南城南垣2門,除腰垣東側門址處,均帶有瓮城遺跡。這些瓮門多為轉角形,是為了增強城門正面防禦力量的重要設施。
三、遼上京,在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918年(神冊三年)開始興築,初名皇都,926年(天顯元年)擴建,938年(天顯十三年)改稱上京,並設立臨潢府,為遼代五京之首。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全面勘探和試掘。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㈢ 金朝蔡州是今天的哪裡
金朝蔡州是今天的河南汝陽.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是金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末帝回完顏承麟。他從即答位到身亡。還不夠一天的時間。 1233年,金哀宗完顏守緒被蒙古軍隊追趕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約南宋聯合攻金。1234年(天興三年)正月,蒙宋軍隊加緊圍攻蔡州。哀宗在正月初九夜裡召集百官,決定傳位於當時任東面元帥的完顏承麟,完顏承麟又哭又拜,不敢承受。哀宗說:「聯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矯捷,萬一得脫,國祚(zuo坐,君主的位置)不絕。」這樣,完顏承麟才即了帝位,他就是金末帝。 即位禮畢,末帝立即帶兵迎敵,此時南宋軍隊攻入蔡州南門,金哀宗自縊身亡。末帝聞知大哭,「哭奠未畢,城潰」,末帝在亂軍中喪命。至此,金王朝滅亡
㈣ 列舉歷史上著名的三次會師的時間和地點。
紅軍長征四支紅軍會師: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專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屬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㈤ 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同朝代的都城分別在哪裡
【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公元前2070年)
『黃帝』有熊(今河南鄭州新鄭)
『顓頊』帝丘(今河南濮陽)
『帝嚳』帝丘(今河南濮陽)、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
『舜』永濟(今山西運城永濟)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東)
陽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斟?(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原(今河南濟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
西河(今河南安陽東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亳(今河南鄭州)
囂(今河南鄭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東曲阜)
殷(今河南安陽)
朝歌(今河南淇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鎬京(今陝西西安長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陽)
犬丘(今陝西咸陽興平東南)
南鄭(今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陽)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肅天水西南)、平陽(今陝西寶雞東南)、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晉』: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新田(今山西侯馬)、屯留(今山西屯留縣南)、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陳丘(今河南淮陽)、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
『齊』:臨淄(今山東淄博)
『燕』:臨易(今河北雄縣)、薊(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
『魯』:曲阜(今山東曲阜)
『鄭』: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晉陽(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大梁(今河南開封)
『韓』: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宜陽(今河南洛陽宜陽西)、陽翟(今河南禹州)、新鄭(今河南新鄭)
『衛』:沫(今河南淇縣)、曹(今河南安陽滑縣東)、楚丘(今河南安陽滑縣東北)、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
『陳』:陳(今河南淮陽)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東定陶)
『吳』:吳(今江蘇蘇州)
『越』:會稽(今浙江紹興)
『杞』:杞(今河南開封杞縣)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蘇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廣東廣州)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東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漢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許昌(今河南許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吳』(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武昌(今湖北武漢)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漢)』(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漢(前趙)』(公元304年~公元329年):離石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蒲子(今山西隰縣)、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前涼』(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後趙』(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國(今河北邢台)、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龍城(今遼寧朝陽)、薊(今北京城西南)、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後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龍城(今遼寧朝陽)
『後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肅榆中東北)、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
『後涼』(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涼』(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廣武(今甘肅蘭州永登)、樂都(今青海樂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姑臧(今甘肅武威)
『北涼』(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肅高台西北)、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姑臧(今甘肅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
『西涼』(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肅敦煌)、酒泉(今甘肅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寧夏固原)、統萬(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龍城(今遼寧朝陽)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長子(今山西長治長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陽滑縣)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建業(今江蘇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陳』(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東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北齊』(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東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興(今陝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長安(陝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年
東都洛陽(河南洛陽)公元657年-公元736年(與西京並重時期)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少數民族政權】
『吐谷渾』(公元4世紀初---公元663年約350多年
伏俟城(今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紀--公元9世紀(877年)約300年
匹播城(今西藏瓊結縣)
邏些城(今西藏拉薩市)
『渤海』(公元669年--公元926年)
東京龍泉(今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
『南詔』(公元738年---公元902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大長和』(公元902年--公元928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大義寧』(公元928年--公元937年)
羊咀咩城(雲南大理太和村)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後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後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
『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開封(今河南開封)
[十國]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後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長沙府(今湖南長沙)
南漢:廣州興王府(今廣東廣州)
閩:福州長樂府(今福建福州)
吳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吳:揚州江都府(今江蘇揚州)
南唐:西都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東都江都府(今江蘇揚州)
南平(荊南):荊州江陵府(今湖北江陵)
北漢:太原(今山西太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東京(今河南開封)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臨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數民族政權】
『遼』(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雲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興慶府(中興府)(今寧夏銀川東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遼』(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袞(別稱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南,即唐代碎葉城)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冬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上都(元夏都,今內蒙錫林浩特南)公元1263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今江蘇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興京(今遼寧新賓西)公元1616年--公元1621年
遼陽(今遼寧遼陽)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25年--公元1644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
南京公元1912年1月1日-公元1912年4月2日
北京公元1912年4月2日-公元1928年6月8日
南京公元1927年4月18日-公元1932年1月29日
洛陽公元1932年1月29日-公元1932年12月1日
南京公元1932年12月1日-公元1937年11月17日
重慶公元1937年11月17日-公元1946年5月5日
南京公元1946年5月5日-公元1949年4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公元1949年10月1日-至今
㈥ 會寧縣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禹貢》中屬雍州。殷、周為西羌所居。戰國至秦屬北地郡。
兩漢時,地居「絲綢之路」北線,用兵河西孔道。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厲縣(祖厲音嗟賴,以祖厲河而定名),屬安定郡,治所在今縣北郭城驛鎮,有祖厲縣故城遺址。公元前一一二年,漢武帝西巡到此。《漢書.武帝記》載;「(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疇,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王莽篡漢,改祖厲縣為鄉禮縣,東漢初,廢鄉禮,復為祖厲縣。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遷縣治於今會寧縣會師鎮南十里鋪村窩鋪村民小組厲河之濱,屬涼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國時屬魏地,隸武威郡。
魏晉以來,會寧之地陷於荒蕪。西晉初廢祖厲縣。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在涼州(今武威)近側另設祖厲縣,後遷縣於郭城驛故地。
東晉十六國時,祖厲縣前後隸屬前涼、前秦、後涼、後秦、西秦5個政權。
南北朝時,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厲縣為祖居,遷址平涼境內,後在今靖遠縣境內置會寧縣,為「會寧」縣名之始。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周太祖為西魏相時,置會州會寧縣,治所在今靖遠縣東北。《元和志》載:「後周太祖為西魏相,來巡,會師於此,土人張信謦資犒軍,太祖大悅,因置州以會寧為名」。「周太祖置會寧縣,屬會州。」會寧縣自西魏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北周屬高平郡烏蘭縣。隋屬平涼郡會寧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設會寧鎮,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復為會寧縣,屬平涼郡,後改涼川縣。
唐屬會州會寧郡,所轄會寧、烏蘭二縣。貞觀八年(634年)改會州為粟州,同年又復名會州,屬關內道。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陷於吐蕃,更名「汝遮」。
宋屬會州敷川縣。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黨項人克會州,地屬西夏。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收復會州,屬熙河蘭會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築起會州新城(即今敦蝦蟆古城)。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縣。宣和中(1120年)嘗置刺羌城於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時稱「甘泉堡」。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於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寧縣(今張城堡西寧古城)。至此,今會寧縣境內同時有兩縣(敷州、西寧)、一州(會州)。
金屬會州保川縣。又置西寧縣,屬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鄉張城堡村,有西寧故城遺址。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寧縣為西寧州,仍屬會州,後又降州為縣。宣宗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會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復會州。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年),並縣入州,屬鞏昌路,隸陝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會寧地震嚴重,「詔改會州為會寧州」。
蒙古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八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會州。元初,遷會州治所於西寧縣。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並西寧縣入會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詔令改會州為會寧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會寧縣,隸陝西布政司鞏昌路。會寧縣名從此沿用,歷經明、清兩代,至今600多年歷史。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隸鞏昌路。
清初隸鞏昌府。
民國二年(1913年),截府留縣,改屬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甘肅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征會寧會師期間,曾建縣蘇維埃政權;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改屬甘肅省第九行政檢察專員公署(治所臨洮)。
1949年8月22日,成立會寧縣人民政府,設會寧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22日,會寧分區易名定西分區,會寧為其屬縣;1985年8月1日,會寧縣改隸白銀市至今。
1950年代初,全縣有5個區,81個鄉。1957年,陸續撤並為3區、1鎮、29鄉。1958年,建立10個人民公社。
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個。1965年,合並成20個人民公社、1個城關鎮。1969年,城關鎮撤銷並入城關人民公社。
1973年,增設王廟、侯川、太平、青江、馬路、草灘、掌里、土木、新莊、塬邊10個人民公社。1976年,增設白塬人民公社。1979年,增設柴門人民公社。
1980年恢復城關鎮。1983年7月,撤社建鄉,城關鎮更名會師鎮(因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而得名),全縣共建鄉32個、鎮1個。
2000年8月,撤銷郭城驛鄉,設立郭城驛鎮。2001年9月,撤銷河畔鄉、頭寨子鄉,設立河畔鎮、頭寨子鎮。
2005年1月,撤銷桃花山、王家廟、塬邊、掌里、青江驛5個鄉,2005年9月,全縣轄6個鎮、2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84個村、6個社區、2039個村民小組、29個居民小組。
2015年,撤銷中川鄉、漢家岔鄉、劉家寨子鄉、白草塬鄉、大溝鄉、四房吳鄉、老君坡鄉、平頭川鄉,設立中川鎮、漢家岔鎮、劉家寨子鎮、白草塬鎮、大溝鎮、四房吳鎮、老君坡鎮、平頭川鎮(甘民復[2015]2號)。調整後,全縣轄14個鎮、1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㈦ 以前的金國,匈奴,突厥,南蠻都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啊
金國是現在的東北以及內蒙東半部,俄羅斯東南部一些地方。
匈奴人當時是現在的西伯利亞,遠東一帶到東歐。
突厥是現在的新疆到土耳其之間的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等國大部分地方。
南蠻是所有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並不是指哪個政權或者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雲南,中南半島地區。
(7)歷史上會寧和蔡州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突厥與匈奴的區別:
1、時期不同: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突厥則是在745年,唐朝與回鶻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
2、所處地點不同: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披發左衽。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
3、信仰不同:
突厥族曾以狼為圖騰,崇拜太陽天地,崇信中亞的拜火教,後又信奉佛教。匈奴人信奉薩滿教,五月於龍城祭天地、祖先、鬼神。
匈奴每年有規定的日子舉行集體的祭祀。每年三次集會的日期,《史記》說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後漢書》為正月、五月及九月,兩者皆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會是個小集會,參加的人是匈奴諸長。
二、金朝簡介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1127年靖康之變滅北宋。
天會八年(1130年),南宋高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南宋成為金朝屬國。
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急劇由盛轉衰。
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大蒙古國南北夾擊下覆亡於蔡州。
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秦嶺淮河以北華北平原、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金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
㈧ 會寧縣歷史上最大的幾大寺院
是清涼山寺
清涼山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西部古寺,涼山開山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4)並建寺,至今已有上千年之悠久歷史。
㈨ 會寧文化歷史
會寧是歷史文化古城。會寧「地控三邊,縣居四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自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置祖厲縣,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古城會寧,城辟四門,東為「東勝門」,西為「西律門」,南為「通寧門」,北為「安靜門」。城郭形如鳳凰展翅,故有「鳳城」之稱。秦始皇、漢武帝、林則徐、左宗棠、譚嗣同等曾到過會寧,留下了戍邊足跡,翰墨詩賦。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
會寧是中國革命聖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揭開了中國革命歷史上嶄新的一頁。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此,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當時,中央領導曾在西津門樓上開過會,故於1958年將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
為了弘揚紅軍精神,會寧人民修繕了會師樓,擴建了革命文物陳列館,並於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
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塔內還懸有甘肅楹聯學會會長安維翰撰寫的對聯:「會一二四方面紅軍,憶井崗舉旗,遵義籌策,大渡橋
橫,金沙水拍,過草地,爬雪山,除腐惡,斬荊棘,長征途中三軍明良遇,將相和,肝膽相照,風雲際會;寧千萬億倒懸黔首,顧祖厲激浪,香林放彩,關川穗碩,
青江風徐,去郭城,穿韓砭,越溝岔,翻坡寨,枝楊鎮上全民簞壺迎,袍澤與,詩文傳捷,酒看犒師。」會寧縣大墩梁和慢牛坡還修建有紅軍長征紀念碑。
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徐向前、聶榮臻、任弼時、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留下過光輝的足跡。會寧紅軍會師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宣部確定的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安全教育基地。
㈩ 李朔雪夜入蔡州的蔡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現在城市要改回古名,呼聲最高的之一就是河南駐馬店。很多人無法理解,古色古香的汝南,怎麼變成了「車馬大店」?駐馬店要改回汝南麻煩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現在駐馬店地級市下轄一個汝南縣。
汝南縣自古就在汝南郡的轄境內,也曾在南北朝時期成為汝南郡的治所(北魏時還是省級豫州的駐地)。不過,汝南縣還曾有一個歷史上非常響亮的名字——蔡州。
南北朝的時候,蔡州還叫懸瓠城,這是南北朝爭奪的軍事重鎮。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大軍十萬狂攻懸瓠城,被宋軍強硬打退,屍體積與城平。蔡州這個名稱是隋煬帝楊廣定的,他千古一帝的老爹楊堅設豫州。到了唐朝,蔡州又改回了豫州。唐代宗李豫即位後,為了避聖諱,把豫州改成蔡州。
蔡州在唐朝最有名的一次事件,你在歷史課本上早就學過了,就是著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
安史之亂後,軍閥割據,吳少陽割據彰義軍(也稱淮西節度使)。他死後,兒子吳元濟襲位,不服從唐朝管轄。唐憲宗李純志在削平諸侯,當然不能容忍吳元濟。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唐朝大軍狂攻蔡州,但始終拿不下。吳元濟唆使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一邊救援淮西,一邊刺殺宰相武元衡,造成朝廷混亂。唐軍被各方叛軍擊敗,唐憲宗決定換人,讓名將李晟的兒子李愬繼續進攻吳元濟。
淮西之戰打了4年,朝廷不堪重負,幸虧宰相裴度全力支持李愬,要什麼給什麼。李愬先感化淮西士兵,讓他們倒戈而降,吳元濟越混越慘,被唐軍圍個水泄不通。
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天降大雪,李愬調動敢死軍上萬,秘密偷襲蔡州城。為防吳元濟發覺,李愬讓人去攪和城外的鵝鴨池,讓鵝鴨的聲音掩蓋唐軍行動。此戰非常順利,李愬一舉克城,拿下吳元濟,淮西底定。
因此戰,原來無名的李愬一躍成為唐朝頂級名將。南宋詞人陳郁有詞《念奴嬌·雪》雲:卻恨鵝鴨池邊,三更半夜,誤了吳元濟。蔡州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最經典的奇襲戰之一。
除了唐朝的蔡州之戰,還有一次三方參與的蔡州之戰。戰爭的主角之一,就是金朝。女真大金國起家於白山黑水間,滅遼滅北宋,統治中原。經金世宗、金章宗盛世後,金朝以光的速度衰落。北方崛起一代天驕鐵木真,蒙古騎兵把女真軍隊殺的死傷遍地。為避蒙古兵鋒,金宣宗完顏珣把國都從中都(北京)遷到河南開封。蒙古大軍很快就殺到河南,等到金宣宗之子金哀宗完顏守緒登基後,金朝被蒙古軍打得抱頭鼠竄,四處流浪。而南宋又是金朝的世仇,乘機與蒙古結盟,合攻金朝。
很多人以為經常換首都的金朝最後一個國都是開封,其實不是,而是蔡州。開封守不住了,金哀宗就逃到了蔡州。蒙宋聯合,把蔡州城又圍個水泄不通,狂攻陷城。金哀宗有骨氣,寧死不當俘虜,把皇位傳給了完顏承麟後,自縊殉國。蔡州城,見證了曾經威震天下的女真大金國的徹底覆滅。大金國所有的榮耀與恥辱,都在蔡州城煙消雲散。
元世祖時,因汝河水患被治理成功,朝廷為了紀念此事,把蔡州改名汝寧府。元朝的路是地級單位,府也是,但府要比路的級別高些。曾是宋金故都的開封,也只是汴梁路,而蔡州卻是府級。明清沒有什麼變動,到了新時代,1965年,汝南縣被劃入新成立的駐馬店地區,一直到現在。
無論是汝南還是蔡州,都有豐富的歷史底蘊,但既然縣名叫了汝南,這可是塊金字招牌。不知道如果駐馬店一定要把市名改回汝南,汝南縣能否做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