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北海歷史屬於哪裡

北海歷史屬於哪裡

發布時間:2021-03-07 15:25:19

1. 北海屬於哪個城市

北海(壯文:Bwzhaij)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既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邕北線高鐵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南寧、昆明、廣州、成都、重慶、貴陽、長沙等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2. 中國古代的北海指的是哪兒呢

北海——
春秋戰國時指渤海。
秦漢後凡塞北大澤都稱北海。
〈漢書·專蘇武傳〉指貝加爾湖。
〈通屬典〉引〈經行記〉指巴爾喀什湖。

如果說是古代祭祀的四方之海。
北海,西海則根本不存在
古代人的世界裡,中國是被四面大海包圍的。
實際上,當時中國只有東方確實有海。
中國疆域徹底到達南海,也是「四海說」形成之後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之前的「南海」也是虛無飄渺的
至於西海青海湖,北海貝加爾湖。歷史上確實有這么叫這兩個湖。
但是中國從來沒有用兩個湖泊代替「四方之海」的記載。
最典型的例子,官方祭祀四海龍神,東海祭祀於山東,南海祭祀於廣東,而北方和西方都是「望祭」,北方祭祀於河北或山西,西方祭祀於甘肅一帶。

3. 北海市屬於哪個省在什麼地

北海市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北海市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東海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

北海市全市南北跨度114公里,東西跨度93公里。境內有欽北鐵路、209、325國道經過,高速公路可直達南寧、玉林、湛江等地,把北海與桂林、重慶、成都、廣州等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築了中國西南地區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北海開放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

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3)北海歷史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7月,北海市轄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具體介紹以下幾個區縣:

1、海城區,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是北海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市政府駐地,總面積141.24平方公里(其中潿洲島26.2平方公里、斜陽島1.87平方公里)。

2、銀海區是廣西北海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銀海區內有北海福成機場和北海國際客運港,緊挨著北海火車站。銀海區是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行政區,是北海市對外開放區域的組成部分。

3、合浦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位於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東與廣東省廉江市和廣西博白縣接壤,西與欽州相鄰,南臨北部灣,介於東經108°51'-109°46',北緯21°27'-21°55'之間,縣政府駐地廉州鎮距南寧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

4. 北海是哪個地方的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北海專是全國屬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既是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

拓展資料

「朝滄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由於此種說法轉述頻繁、引證廣泛,因此成為一個定例。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1965年6月,北海由廣東省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5. 北海位於哪個省哪個市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地級市,不屬於任何一個市。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開闊;氣候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33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75.42萬人。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

北海區位優勢突出,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5)北海歷史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北海歷史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在廉州設提舉市舶司,專事海運與外國船隻並收「船頭規」時為全國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揚州,統11個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兩廣總督後改名為廉州府,統合浦,石康,靈山,廉州。

清康熙元年(1662年)設北海鎮標(軍事建)。乾隆年間,北海市開始形成。

咸豐五年(1855年)珠場巡檢司移駐北海,標志北部灣中心從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業城市開始形成。光緒六年(1876年)中英簽訂《煙台條約》北海與宜昌、蕪湖、溫州、一並辟為通商口岸。

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屬廣東南路專區)。1951年1月前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

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

1955年5月,重歸廣東。

1956年,降為縣級市。

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屬湛江專區)。

1959年,改為縣級鎮。

1964年,恢復為縣。

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

1983年10月,提升為地級市。

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6. 北海屬於那個市

北海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

北海市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東海岸,全市南北跨度114公里,東西跨度93公里。境內有欽北鐵路、209、325國道經過,高速公路可直達南寧、玉林、湛江等地,把北海與桂林、重慶、成都、廣州等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築了中國西南地區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市政府所在地為海城區,距離自治區首府南寧市220公里。北海開放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

(6)北海歷史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北海市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7月,北海市轄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共計23個鄉鎮、7個街道、341個村、86個社區。

海城區是北海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區包括大陸區和海島兩大部分,總面積141.24平方公里。管轄潿洲鎮和高德、驛馬、東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7個街道辦事處,19個村委會、45個社區居委會。

銀海區轄4個鎮:福成鎮、平陽鎮、僑港鎮、銀灘鎮,40個村委會、8個社區居委會。

鐵山港區轄3個鎮:南康鎮、營盤鎮、興港鎮,37個村委會、5個社區居委會。

合浦縣轄15個鄉鎮:廉州鎮、黨江鎮、沙崗鎮、西場鎮、烏家鎮、石灣鎮、石康鎮、常樂鎮、閘口鎮、公館鎮、白沙鎮、山口鎮、沙田鎮、星島湖鎮、曲樟鄉,245個村委會、28個社區居委會。

7. 北海屬於哪裡

北海來市是廣西壯族源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

北海市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接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邕北線高鐵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南寧、廣州、成都、重慶、長沙等重要城市連接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2005年開始,北海連續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北海市面臨的北部灣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中國「四大漁場」之一。

北海市轄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2個鄉、21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342個村委會、84個社區居委會。

8. 古籍中所說的北海是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關於北海
現在的北海就是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 "蘇武牧羊北海邊" 一說就是證明, 蘇武出使匈奴,被罰北海牧羊,匈奴在大漢的北邊估計在西伯利亞地區.

9. 中國古代說的北海是哪個海

古代中國的三大海區

梁二平

北宋刻《九域守令圖》(墨線圖局部)上就已明確標示了東海,並清楚地描繪了山東半島。

梁二平

怎樣確定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首先要確認那個「中」。有了這個定盤星,才會有相對應的東西與南北。「三代」的陸地方位是這樣確定的,「三代」之後的海洋方位也是這樣確定的。這時候我必須知道,祖先是坐在中原的屋檐下言說「四海」的。這里是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心,四方之海皆圍繞「天地之中」來確定。

古代中國海區是由掌握話語權的中原人來名命的。

1隻能算半個地理名詞——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作為一個成語,很少有人知道它語出何處。20世紀的中國人最熟悉的「出處」是《為人民服務》中的那段話:「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朦朧中,人們似也體味出它指的是山南海北,或四面八方。但這個成語畢竟有它地理學的意義,對於研究人文地理的人來說,把它落到實處也是一門功課。

從出處看,「四海」似乎早一些。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尚書·大禹謨》,「文命,敷於四海」。文命,即大禹;敷於四海,即治理四海。上古之人認為中國四周有海環繞,所以稱中國為「海內」,稱外國為「海外」。至於這「四海」叫什麼名稱,具體地點在哪裡,《禮記·祭義》有進一步的海區說法,四海為「東海、西海、南海、北海」。但沒有明確指出其海域位置。漢代的劉向在《說苑·辨物》中說,「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八荒,即荒蕪極遠之地也。《爾雅·釋地》說,「九夷、八狄、七戒、六蠻謂之四海」,也有人認為「九州」被四海環繞。有中原之外,皆是「海」的意思。

堯舜禹也好,夏商周也罷,其活動范圍皆在中原一帶,理論上講是不可能指認海洋意義上的「四海」。所以,對於孔子一眾儒士更願意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這個「四海」又有點「天下」的意思了。可以說,古語中的「四海」,其人文的所指,大於地理的能指。由於缺乏具體的海區指向,我看只能算作半個地理名詞。

比之「四海」,「五湖」的指向相對明確一些。《禮記·夏官·職方氏》中有「其川三江,其浸五湖」。說可以用於灌溉的有三江五湖。但具體的哪五個湖,沒了下文。弄得後世說法不一。北魏的酈道元撰《水經注》,認為「五湖乃長盪湖、太湖、射湖、貴湖、■湖」。唐代的司馬貞認為「五湖」指「具區(太湖)、兆■、彭蠡、青草、洞庭」等五個湖。

後人對「五湖四海」的地理指認有所不同,但人文含義卻一直沒變,「五湖四海」就是四面八方、全國各地,甚至,全天下——是一種東方胸懷的文化表達。

到了近現代,「五湖四海」的地理指向,才相對明確了。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一般以渤海(北)、黃海、東海(東)和南海(南)為四海。但這樣分也不準確,只是湊足了四個海,而不是原來想表達的四個方向的海。實際上,中國的西邊並不靠海,「西海」對於中國是不存在的,從方位上論,中國只有「三海」。

與古人講究的地德相比,海德思想則偏於空泛,不像地德選定「五嶽」那麼明確與精細,四海之說,在海德上是內實(陸地)外虛(海區)之德。

2中國海洋文明的發祥地——東海

東海是中國海洋文明的發祥地,有點像地中海的愛琴海,伸向大海之中的山東半島,是中原文明少見的一抹藍色。

至少在戰國時期,齊人就已經有了很清楚的海洋「理論」。齊國的陰陽家鄒(騶)衍,曾在首都臨淄的「百家講堂」——稷下學宮的論壇上大講「海洋與九州」的學說:譏諷儒者之「中國」,只是海洋中的一塊陸地,內即禹之九州,外「於是有裨海環之」;「裨海」之外是赤縣神州,再外「乃有大瀛海環其外」;雖然,他的「大九州」概念源於推論,而非地理實踐。但這里的「裨海」和「大瀛海」,還是最先明確了兩個不同的海區概念,即近海與大洋,可謂地理學的一大貢獻。

齊人與海的關系非同尋常,不僅有理論,而且還有實踐。齊人的「遠洋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是,齊國術士徐福忽悠秦始皇派船隊東渡扶桑的求仙之旅。

從《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孟子荀卿列傳》中所記載的兩個故事看,齊人和秦人與東海的關系,似乎表現為大陸人與海中仙的崇拜關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四次東巡海疆,並在最後一次東巡時,病死在路上。漢武帝也承繼了秦始皇的這一「傳統」,在位期間9次東巡海疆。兩朝皇帝高度重視東海,雖然有徐福、欒大等術士忽悠海上求仙的因素在裡面,但客觀上卻造成了對東海海疆的高度重視,提高了這一海區的地位。所以,我們在《史記》中也能看到,東海是秦漢王朝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一筆。

不過,東海設郡的時間,不像南海設郡那麼清楚。最早將東海郡寫入歷史的是《史記·陳涉世家》,「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但何時設立的東海郡,太史公沒說。人們從秦封泥中有「東晦」之名來分析,如以「東晦」即是「東海」論,秦確有東海之建制。但據漢以來的文獻看,多取漢立東海之說。如,《漢書·地理志》載,西漢置東海郡,治郯(今郯城)。《水經注》載,秦之郯郡,漢高帝二年,改為東海郡治。東海郡到底是秦置,還是漢設呢?我以為,清末國學大師劉師培的「疑在秦名郯,楚名東海(東晦)。高祖初年名郯,又改名東海」,這一中庸說法大體可信。

漢以後,行政區劃越來越細,海區的劃分也因之有了變化。由於東海廣大,海岸線漫長,後世之人又依陸上的行政區分段稱謂東海,山東東南部海域稱青州東海;北至日昭南,南至揚州北,這一海域稱為淮海;進入浙江海域,又稱浙海。其後,大東海又被分為兩段,淮海和浙海海區混稱為黃海,其東南海區稱為東海。

黃海之名,有人說是源於古時黃河流入近海,海水因而變成黃色,故此得名。但漢以前,黃河在今天的天津一帶入海,後來,黃河幾經改道,忽而由河北入海,忽而由山東入海,但入海口始終沒有移出渤海。清代以前,人們通常以「北海」和「東海」來代表山東周圍的海域,從不使用「黃海」名稱。「黃海」基本上是個現代地理概念,而現代的「東海」基上是指江蘇東南的海區,與山東沿海又無直接關系了。今天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那個緊臨東海,又叫東海的縣,是民國元年建立的。1953年原屬山東的東海縣劃規江蘇,現隸屬於連雲港市。

「東海」作為中國東部海區的指稱,至少已使用2000多年了。在漫長的地理實踐中,曾產生了廣泛地影響。在16—19世紀,世界的海圖擴張時代,東海也上了各國航海家繪制的世界地圖。只是在積貧積弱的晚清時期,世界地圖上或是各國的政府文件上,才開始廣泛地使用日本海這一海洋名稱。這與19世紀末日本作為亞洲強國的不斷擴張其勢力有緊密關系的。

3最早進入古代中國行政版圖的海區——南海

上古之人對地理的認識偏於虛說,而「三代」之後,情況大不一樣了,天下已是一板豆腐,必須切割得清清楚楚。

《左傳》雲,「僖公四年濟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使興帥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牛馬不相及也。」這是目前發現的「南海」二字在古籍中,作為地域或海區之實指的最早一例。觀先秦之中國格局,商周是東西對峙,春秋之後,變為南北對立。究其原因,是黃河文化受到了長江文化的挑戰,荊楚江淮持天下之富,漸有大國崛起之姿,斯時的楚國勢力已達嶺南,故以「南海」自稱。

秦以天下統一後,對南方更加重視,南海也成為最早在納入天朝規劃圖中的海域。羸政當上始皇帝的第八個年頭,終於,收到了秦軍征服嶺南的好消息。公元前214年,推行郡縣制的秦王朝在嶺南設「南海郡」——南海第一次明確地載入中國行政版圖。

秦設南海郡後,二世而亡。南越國獨立於天朝之外,南海郡形同虛設。漢武帝時,南越被收歸漢廷。南海郡再度開始行使天朝權力,不僅南海郡要重建新秩序,對南海諸島的發現與開發,也隨之開始了。據東漢楊孚《異物志》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這里的「崎頭」是古人對南海諸島的島、礁、沙、灘的稱呼。「多磁石」則是對海洋開發的一種發現。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漲海」,隨著人們對南海的認識范圍不斷擴大,漢代的南海又多了一個別名「漲海」。依《康熙字典》,「漲」字本身可作「水大貌」解。「漲海」應當指的是南中國更廣大海域。

古代典籍中所稱的「漲海」到底有多大呢?「漲海」一詞始於漢代文獻。據《後漢書》載:「交■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出入。」《吳時外國傳》稱:「扶南東有漲海,海中有洲,出五色鸚鵡,其白者如母雞。」此類文獻所稱漲海,多為今中南半島東邊的南部中國的海洋。中外多數學者認為,漲海即海南島至馬六甲之間的海區。

由於漢文獻中,有漲海之時,同時也有大漲海之稱。所以,後世考據也有些膨脹,有人稱,「漲海」包括了印尼之東的香料群島和菲律賓群島,還有人論證「大漲海」含有印度洋。在我看,古代人文地理之詞,變化很多,有的虛用,有的則實記。完全用今天的地理之尺來套,多半是不準確的,我們只能取其大概。太較真,反而不真了。

人們在用「南海」一詞時,不僅又多了「漲海」,此後又生出「海南」。唐初姚思廉撰《梁書》中有《海南諸國總傳序》,曰:「海南大抵在交洲南大洲上,相去約有三五千里」,此為正史中第一次引用「海南」一詞。所指約為今南洋、馬來西亞、婆羅洲一帶。如今「海南」已成為專用地名,指海南省本島(古代的海南島,因境內有「土石皆白如玉而潤」的瓊山而得名「瓊州」。其名始於唐初)。

不過,在今天的世界海區圖上,已不再使用「南海」、「漲海」、「海南」這些詞,而是使用「南海」的派生詞——南中國海。在國際水文局的定義中,南中國海為東北至西南走向,其南部邊界在南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之間;北邊及東北至廣東、廣西、福建和台灣及台灣海峽;西邊至菲律賓群島;西南至越南與馬來半島,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為世界第三大陸緣海(位於大陸和大洋的邊緣,其一側以大陸為界,另一側以半島、島嶼與大洋分隔,水流交換通暢的海,叫陸緣海,也稱為「邊緣海」),面積約356萬平方公里。

4一個海區的傷心史——從「北海」到「北洋」

前邊說過,《左傳》中「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牛馬不相及也。」這是目前發現的「北海」二字在古籍中明確作地域和海區之用的最早一例。春秋時的齊國,所依之北海,是今山東北部之渤海地區。雖然,齊人早有「北海」地域之說,但北海真正進入行政版圖,成為建制還是幾百年以後的事。

明代《青州府志》論及海區時稱:「《漢書》謂北海,古稱小海,本謂渤海。」也就是說,先有渤海之稱,而後有北海之名。學人們引證渤海時,多引《山海經》「丹水南流注於渤海」。並引郭璞註:「渤海,海岸曲崎頭也」。也有人注「勃,大也」,渤海,指水域廣大者,或泛指大海。

渤海先是謂之海,後又借稱其瀕臨渤海的廣闊土地。所以,渤海也並非是一個海洋專詞。比如唐初建立的渤海國(698-926),即是以粟末靺鞨人為主建立的隸屬於唐朝的地方民族政權。其地域之廣,鏈接了今天的東三省。

和渤海一樣,「北海」一詞,在古代也非專屬。《漢書·蘇武傳》「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蘇武牧羊的「北海」,即今貝加爾湖。稱其北海,一是水面巨大,二是位於中原之北。

盡管如此,但中原人在指稱海區時,所用的「渤海」與「北海」,還是指山東半島北部海區。至漢景帝時,始設北海郡,位置就在山東半島北部,今萊州灣畔的濰坊地區。北海郡領26縣,漢時已有12萬戶。其中,壽光縣、平望縣和都昌三縣瀕海。

古人稱近海為海,外海為洋。所以有「北海」之稱後,也有了「北洋」之稱。南宋文天祥《北海口》有雲,「北洋入山東,南洋入江南。」宋時雖有北洋之稱,但當時人們習慣稱北海為「黑水洋」。「北洋」這一名稱,進入晚清,因「北洋水師」、「北洋軍閥」、「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這些名詞而廣為世人所知。這一系列的「北洋」,均源自以晚清政府在這一海區復雜多變的政治、軍事和商業活動。當時的北洋海區,包括直隸(約今河北)、山東、盛京(今遼寧)等三省所屬海域,與中央政權關系極其密切。

1867年,前江蘇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輪船水師。在此前後,東南沿海各省相繼購買和製造了一批蒸汽艦船,分散巡防於南北洋各海口。1875年(清光緒元年)確定由南洋大臣沈葆禎、北洋大臣李鴻章分南北洋兩大海區組建新式艦隊。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北洋水師」被日本人打敗了;「北洋軍閥」後來被革命軍給「伐」了;「北洋政府」最後也被打垮了。

此後,「北洋」在政治和軍事的意義上淡出歷史,而今,人們又叫回它的老名——渤海。

古代中國是一個缺少海洋意識的國家。前邊提到的三個方位的海區命名,在秦漢時期,從本質上講,是陸疆意義大於海疆的意義的。海防與海疆的管理勃興於宋明。而明清以降,我們又成了一個超級海禁的國家。晚清,東洋人與西洋人皆從海面打到陸上來,中國才真正重視海洋問題。

在海洋日里,我們重溫祖先對海洋的忽冷忽熱的認識,自然會別有一番思量。

閱讀全文

與北海歷史屬於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