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關於如何理解無為的歷史作文

關於如何理解無為的歷史作文

發布時間:2021-03-07 12:16:16

Ⅰ 無為與有為為題的話題作文

一、解題

「有為有不為」出自冰心老人的家訓,完整的句子是「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是集句聯。

「知足」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或「知足不辱」的略語,意思是說內心容易滿足、不過分追求奢望的人更易明哲保身。「明哲保身」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是個貶義詞,指某個人做事不講原則,但在古代漢語中卻是褒義詞,意為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在亂世中保全自己。這里用的是古義。「知足」即為抑制自己的非分欲求,在燈紅酒綠面前保持一份超然,在功名利祿面前保持一份淡泊,這樣才不會自取其辱。

「知不足」出自《禮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意為越是深入學習越感到自己無知,當然,自感無知,並不等於妄自菲薄,進而長吁短嘆,而是應該取長補短,見賢思齊。從這個意義上說,「知不足」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是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是一種不甘人後的態度。

「有為」也本自《禮記》,原文是: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即是說,珍惜生命,是為了等待發揮作用的機會;保養身體,是希望有所作為。這是儒家積極用世的態度。《指南錄後序》中文天祥語:「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雲:將以有為也。」即為此理。

「有不為」,是指對不符合正義道德的事堅決不作。《禮記》中有個詞叫「慎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正如試諸葛亮所說「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也如革命老人徐特立所說,「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二、立意

「有為有不為」,就是說有些事情應該做,有些事情不應該做,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絕不能止於這個層面,否則理解就流於膚淺,例證也只能羅列。

想立意深刻,我們不妨以問導寫,多問幾個為什麼,進而引導我們對問題做出更為深入的思考。

比如說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這其中做與不做的原因是什麼?換句話說,你評判的標準是什麼?舉個例子來說,陶淵明為什麼要舍棄「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衣食無憂的仕途,而選擇「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食不果腹的農家生活?遠離官場,回歸田園,這個事例不難寫出來,但關鍵要寫出這個行為背後的靈魂,即「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那種文人的傲骨,那種不屈的精神。只有寫出了這個內在的東西,我們才能說你的思考還不賴。

當然也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面對這些該做不該做的事,光有判斷還不夠,關鍵在於怎樣才能做到?因為我們聽慣了一些官員的懺悔,我們也深知知易行難的常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需要一種心靈的堅守。人之美德,仁義禮智,存乎一心,也守乎一心。堅持心靈的中正磊落,能於利益煎熬、死生取捨間不動搖,不迷惘,進而方能成就更大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德。

立意深刻只是寫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行文的過程中還要注意;

一是「有為有不為」的主語應是同一個對象,而不能用張三的「有為」對比李四的「無為」,因為如上所述「有為有不為」是個人修身養性的方法,是個人三省吾身的手段,如果寫兩個不同人的對比,顯然在理解上就有些偏頗。

二是「有為有不為」的事件必須落到實處,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帶過。舉例來說,譚嗣同亦是「有為有不為」之人,他的「有不為」是什麼?是在大禍臨頭之日,在友人極力規勸之時的絕不逃避,此所謂「所欲有甚於生者」;他的「有為」是什麼?是「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的慷慨赴死,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天地間浩然正氣!

三是從詞語的結構關系看,「有為有不為」既可能是並列關系,也可能是條件關系,「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關系,我們在文章當中,最好是第一自然段,要明確點明,這樣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思辨性,審題才會准確,立意才會無誤。

Ⅱ 寫一篇無為名勝古跡的作文結構總分總

今天,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杭州.一踏上杭州這片富饒的土地,我就迫不及待地准備去飽覽西湖美麗的風光.
早聞西湖美,一排排楊柳柔美得似一位位羞澀的少女圍繞這西湖,我看得入迷了,禁不起西湖撫媚的誘惑,忍不住左瞅瞅,右瞧瞧,掩飾不了的喜悅終究還是爬上了眉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一句詩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抹去.的確,現在是深冬,雖然沒有滿湖的荷花,卻仍遮不住西湖的撫媚.
百聞不如一試,我嚷這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湖上泛舟.爸爸媽媽同意後,我高興地上了船.小舟悠悠地在湖中盪漾.陣陣清風撫過臉頰,它不像北風那麼的刺骨,也不像春風般溫暖貼心,它有它的特色:它如水,每一個無人的角落都能感覺到它的恩賜,它像手,輕輕地撫摸這每個人的臉龐;它似梳子,在玻璃般的湖面梳起一道道醒目的波痕&hllip;&hllip;我慢慢地俯下身子,伸手撫過被風梳過的湖面,一絲涼意沁入心中,可我卻感受到了西湖那小家碧玉般的安逸,我望著遠處湖中那稀疏的蓮葉,想像著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靠近岸邊,便有幾枝蓮葉卧在水面的生機勃勃,也有晶瑩得如珍珠般的露珠點綴在上面,陽光下閃閃發光,似乎唱著一首生命幻想曲.岸邊,一隻老鷹在天空中盤旋著,它忽上忽下,忽急忽緩,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只風箏.
時光匆匆,一天的游覽在夕陽的余輝中結束了.我只能依依不捨地向著西湖說「再見.」

Ⅲ 有關如何看待歷史的話題的作文

一樓關於崇禎的評論,我不能贊同,我看過有關明末的史書,是明朝的那些事的參考文獻,誅殺忠臣、自毀長城是說袁崇煥吧。

袁崇煥是一個折騰了我很久的人。

圍繞這位仁兄的是是非非,叛徒也罷,英雄也好,幾百年吵下來,毫無消停跡象

但一直以來,對袁崇煥這個人,我都感到很納悶。因為就歷史學而言,歷史人物的分類大致分為三級:

第一級:關鍵人物,對歷史發展產生過轉折性影響的,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張居正。如果沒這人,就沒有張居正改革,萬曆同志幼小的心靈沒准能茁壯成長,明朝也沒准會早日完蛋,總而言之,都沒准。再比如秦檜,也是關鍵人物,他要不幹掉岳飛,不跟金朝和談,後來怎麼樣,也很難說。總而言之,是能給歷史改道的人。

第二級:重要人物,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戚繼光。沒有戚繼光,東南沿海的倭寇很難平息。但此級人物與一級人物的區別在於,就算沒有戚繼光,倭寇也會平息,無非是個時間問題。換句話說,這類人沒法改道,只能在道上一路狂奔。

第三級:雞肋人物,但凡史書留名,又不屬於上述兩類人物的,皆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太多,就不扯了,這類人基本都有點用,但不用似乎也沒問題,屬路人甲乙丙丁型。

袁崇煥,是第二級。

明末是一個特別亂的年代。朱氏公司已經走到懸崖邊,就快掉下去了,還有人往下踹(比如皇太極之流),也有人往上拉(比如崇禎,楊嗣昌)。出場人物很多,但大都是二、三級人物,折騰來折騰去,還是亡了。

一級人物也有,只有一個。

只有這個人,擁有改變宿命的能力——我說過了,是孫承宗。

關寧防線的構建者,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的提拔者,收拾爛攤子,收復關內四城,趕走皇太極的護衛者。

從頭到尾,由始至終,都是他在忙活。

其實二級人物袁崇煥和一級人物孫承宗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他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卓越的戰斗能力,只差一樣東西——戰略眼光。

他不知道為什麼不能隨便殺總兵,為什麼不能把皇太極放進來打,為什麼自己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所以他一輩子,也只能做個二級人物。

好了,現在最關鍵的時刻到了:

為什麼一個二級人物,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呢?不是民族英雄,就是賣國賊。

賣國賊肯定不是。所謂指認袁崇煥是賣國賊的資料,大都出自當時言官們的奏疏,要麼是家在郊區,被皇太極燒了;要麼是跟著溫體仁、周延儒混,至少也是看袁崇煥不順眼。這幫人搞材料,那是很有一套的,什麼黑寫什麼,偶爾幾份流傳在外,留到今天,還被當成寶貝。

其實這種黑材料,如果想看,可以找我。外面找不到的,我這里基本都有,什麼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生活作風問題,應有盡有,編本袁崇煥黑材料全集,綽綽有餘。

至於民族英雄,似乎也有點懸,畢竟他老人家太有個性,干過些不地道的事,就水平而言,也不如孫老師,實在有點勉為其難。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從未間斷,因為我隱約感到,在所謂民族英雄與賣國賊之爭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這個秘密的答案:陰謀。

那一天,我跟幾位史學家聊天,偶爾有人說起,據某些史料及考證,其實弘光皇帝(朱由崧,南明南京政權皇帝)跟崇禎比較類似,也是相當勤政,賣命干沒結果。

這位弘光同志,在史書上,從來就是皇帝的反面教材,吃喝嫖賭無一不精,所以我很奇怪,問:

「若果真如此,為何這么多年,他都是反面形象?」

答:

「因為他是清朝滅掉的。」

都解開了。

陰謀2

崇禎很勤政,崇禎並非亡國之君,弘光很昏庸,弘光活該倒霉,幾百年來,我們都這樣認為。

但我們之所以一直這樣認為,只是因為有人這樣告訴我們。

之所以有人這樣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們希望我們這樣認為。

在那一刻,我腦海中的謎團終於解開,所有看似毫不相關的線索,全都連成了一線。

崇禎不該死,因為他是被李自成滅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裡面的分類,是流寇。

而我依稀記得,清軍入關時,他們的口號並非建立大清,而是為崇禎報仇,所以崇禎應該是正義的。

弘光之所以該死,因為他是被清軍滅掉的,大清王朝所剿滅的對象,必須邪惡,所以,弘光應該是邪惡的。

在百花繚亂的歷史評論背後,還是只有兩字——利益。

但凡能爭取大明百姓支持的,都要利用,但凡是大清除掉的,都是敵人。只為了同一個目的——維護大清利益,穩固大清統治。

掌握這把鑰匙,就能解開袁崇煥事件的所有疑團。

其實袁崇煥之所以成為幾百年都在風口浪尖上轉悠,只是因為一個意外事件的發生。

由於清軍入關時,打出了替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所以清朝對這位皇帝的被害,曾表示極度的同情,對邪惡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則表示極度的唾棄(具體表現,可參閱明史流寇傳)。

因此,對於崇禎皇帝,清朝的評價相當之高,後來順治還跑到崇禎墳上哭了一場,據說還叫了幾聲大哥,且每次都以兄弟相稱,很夠哥們,但到康乾時期,日子過安穩了,發現不對勁了。

因為崇禎說到底,也是大明公司的最後一任董事長,說崇禎如何好,如何死得憋屈,說到最後,就會出現一個悖論:

既然崇禎這么好,為什麼還要接受大清的統治呢?

所以要搞點緋聞丑聞之類的玩意,把人搞臭才行。

但要直接潑污水,是不行的,畢竟誇也誇了,哭也哭了,連兄弟都認了,轉頭再來這么一出,太沒水準。

要解決這件事,絕不能揮大錘猛敲,只能用軟刀子背後捅人。

最好的軟刀子,就是袁崇煥。

陰謀的來龍去脈大致如上,如果你不明白,答案如下:

要詆毀崇禎,無需謾罵,無需污衊,只需要誇獎一個人——袁崇煥。

因為袁崇煥是被崇禎幹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煥,把他說成千古偉人,而如此偉人,竟然被崇禎幹掉了,所謂自毀長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禎與歷史上宋高宗(殺岳飛)之流歸為同類。

當然了,安撫大明百姓的工作還是要做,所以該誇崇禎的,還是得誇,只是誇的內容要改一改,要著力宣傳他很勤政,很認真,很執著,至於精明能幹之類的,可以忽略忽略。總而言之,一定要表現人物的急躁、沖動,想干卻沒干成的形象。

而要樹立這個形象,就必須借用袁崇煥。

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把袁崇煥樹立為英雄,沒有缺點,戰無不勝,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再適當渲染氣氛,編實錄,順便弄個反間計故事,然後,在戲劇的最高潮,偉大的英雄袁崇煥——

被崇禎殺掉了。

多麼愚蠢,多麼自尋死路,多麼無可救葯。

就這樣,在袁崇煥的嘆息聲中,崇禎的形象出現了:

一個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卻沒有腦子,沒有運氣,沒有耐心,活活被憋死的皇帝。

最後,打出主題語:

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

收工。

袁崇煥就這樣變成了明朝的對立面,由於他被捧得太高,所以但凡跟他作對的(特別是崇禎),都成了反面人物。

肯定了袁崇煥,就是否定了崇禎,否定了明朝,清朝弄到這么好的擋箭牌,自然豁出去用,所以幾百年下來,跟袁督師過不去的人也很多,爭來爭去,一直爭到今天。

說到底,這就是個套。

幾百年來,崇禎和袁崇煥,還有無數的人,都在這個套子里,被翻來覆去,紛爭、吵鬧,自己卻渾然不知。

所以,應該戳破它。

當然,這一切只是我的看法,不能保證皆為真理,卻可確定絕非謬誤。

其實無論是前世的紛爭,還是後代的陰謀,對袁崇煥本人而言,都毫無意義。他竭盡全力,立下戰功,成為了英雄,卻背負著叛徒的罪名死去。

對袁崇煥,是喜歡,還是憎惡。

對我而言,這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我堅信歷史的判斷和評價,一切的缺陷和榮耀,都將在永恆的時間面前,展現自己的面目,沒有偽裝,沒有掩飾。

所以我竭盡所能,去描述一個真實的袁崇煥:並非天才,並非優等生,卻運氣極好,受人栽培,意志堅定,卻又性格急躁,同舟共濟,卻又難以容人,一個極其單純,卻又極其復雜的人。

在這世上,只要是人,都復雜,不復雜的,都不是人。

袁崇煥很復雜,他極英明,也極愚蠢,曾經正確,也曾經錯誤。其實他被爭議,並不是他的錯,因為他本就如此,他很簡單的時候,我們以為他很復雜,他很復雜的時候,我們以為他很簡單。

事實上,無論叛徒,或是英雄,他都從未變過,變的,只是我們自己。

越過幾百年的煙雲,我看到的袁崇煥,並沒有那麼復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在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抱持著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

即使這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即使這註定是個悲劇的結尾,即使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也永不放棄。

有時候,我會想起這個人,想起他傳奇的一生,他的光榮,他的遺憾。

有時候,我看見他站在我的面前,對我說:

我這一生,從沒有放棄。

Ⅳ 我眼中的無為觀 作文

樂聖貝多芬死前說自己一生碌碌無為.
我心中的無為,是不做任何版努力,不付出任何血汗權,而不是沒有顯而易見的成就偉績.只要努力做自己心之所向的事,就不是無為.
老莊不能馳騁戰場報效祖國,又拒絕了從政為官的請求,如一隻在淤泥中搖盪著的逍遙魚,這樣是碌碌無為的么?不是的.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人,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思想上的作為可謂登峰造極.他將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思想境界,用天馬行空的想像,以通俗易懂的寓言形式淺入深出地表達.為人類思想的覺悟和人生觀的樹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所以他絕對不是無為的.
英國的列文虎克,因為家裡貧困,只念了小學,後來當了門衛,整天點頭哈腰迎接來賓,唯一的愛好就是磨鏡片,而且磨了一生,可以說真的是碌碌無為.但是他並不是無為的,他在迎接來賓時獲得了時時以禮相待的品質和彬彬有禮的形象氣質,在磨鏡片的過程中,磨練出一池平靜的心境,升華了自己的靈魂,並且充實了自己的生命.

Ⅳ 一篇介紹無為的文章(字數400字)

今春第一回的陣陣春雷響起。室內,叮當兩下的鍾聲,像是迎合著季節的震響版。
五月,可做的權事情依然如故,還是那麼多,那麼單調重復。只有在這個深夜,才會按照輕重緩急,由簡至繁的習慣理一理。
雨滴,開始零星地打落在空調壓縮機的軀殼上,間歇地發出清脆的聲響。所有的響聲,都是舒緩的,清幽的,自然的,安靜的。
此刻,從夢中醒來,卻難以入眠。好在,昨晚睡得早些,大概不到十點,便上了床。世事太巧,早…

Ⅵ 結合歷史及現實談談如何理解老子的「無為主義」

老子政治思想的主旨即無為政治。老子認為「有為」是產生禍亂之源,「為無為」首先就是要把這一切禍源鏟除。老子的無為絕對不是純粹的按照自然來什麼也不做,也不是消極觀望。

相反,老子企圖用無為這種更加迂迴的手段,來實現治世的目的,更巧妙的運用自己的權力,因此,無為是一種政治策略和治國策略,用作實際就是老子所提倡的「為無為」。

莊子的無為政治思想承傳於老子,「無為而無不為」。莊子和老子都主張無為而治。老子所講的「無為」主要是個政治概念,引申為一種治國之術,主張統治者不妄為,不擾民,清靜自然。到了莊子,無為思想則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為主要特色,「無為」思想漸漸脫去它的治世之義,演繹為一種無為適性的隱逸思想。

(6)關於如何理解無為的歷史作文擴展閱讀: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什麼是無為?從字面上看,無為似乎是無所作為、消極無為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為,決不是什麼也不做。

他說過:「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這里的「必作」利『為』嗚「治」都是有為的意思。「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

Ⅶ 與無為風土人情有關的作文

家鄉的風土人情作文
在秦嶺和黃土高原的懷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調雨順,旱澇保收。南北寬百餘公里,東西長400餘公里,號稱八百里秦川,這就是關中。歷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黃帝就在這里開創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開端。武王伐紂在這里建立了周朝;始皇掃六合,在這里建立了秦朝;楚漢爭霸,在這里建立了漢朝;大唐盛世,在這里把中華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著厚厚的歷史積淀和許許多多的神奇與神秘。大碗喝酒不耍賴客觀地說,關中人的酒量並不算出眾,東比不過河南人,北比不過陝北人和蒙古人,就連和南面的漢中人較量,關中人也未必能占優勢。然而由於關中人性格耿直,又不善辭令。因而往往是你說咋喝他就咋喝,你敢說每人10杯也許他根本不能喝酒,但只要你話音未落,10杯酒就咕嘟咕嘟都灌到了他的肚子里。然而,關中人卻容不得你對他進行欺騙和捉弄,盡管你也許不是惡意的。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幾位關中鄉黨到南方某地參觀學習,受到熱情招待,喝酒時你推我讓,最後決定每人喝乾一杯,關中人二話不說,脖子一仰,全都見底。而幾位當地客主則耍起了滑頭,憑借他們的伶牙俐齒,竟然佔住了理兒。關中漢子哪受得了這等窩囊氣,提起酒瓶子咕嘟咕嘟喝幾口,然後掉過頭來,將當地人從椅子里拉出來,按倒在地,硬灌起來,嚇得幾地主人臉色都變了,因而和關中人喝酒,最好不要違背君子協定。小吃小攤順路擺來過西安的人,對西安的小吃一定不會忘記,特別是在夜市,白天大馬路上光光堂堂,什麼也沒有,一到晚上,就會冒出成百上千家小吃攤,將個寬闊的馬路塞得密密麻麻,盞盞小燈,匯成燈的海洋。夜市中以漿水魚魚,麻什子,面條,餃子,油麵沓沓,蕎面餄硌等關中小吃為主,加上關中回民的各種小吃,形成夜市的兩大陣營。夜市由於便宜實惠,又帶有極濃的地方風味特點,因而不管是對外地客人還是對西安市民,都具有極強的主誘惑力,就連談對象的年輕人,都把吃夜市當成他們戀愛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除了西安之外,關中幾乎所有的城鎮和所有聚居的地方,都有夜市存在。成為具顯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其實早在城市夜沒有出現之前,關中的鄉村夜市便已紅紅火火有了千百年的歷史,只是方式不同罷了。關中鄉村目前仍然沿用著這種最古老的夜市形式,那就是逢集過節的日子和籌辦喪事時的戲台下面,白天下地幹活的婆娘漢子們,搖身一變便成為小吃攤的主人,不過品種無非是油糕,醪糟,麻花之類的東西,盡管品種又少又簡單,已逄是很新鮮的了。小攤的位置一般是哪裡人多往那裡擺,因而常常堵塞人流,更增加了熱鬧的氣氛。追溯起來,這才是最正宗的關中夜市的來源。高人都把名聲埋關中由於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埋藏著豐富的文物古跡的同時,也埋藏著眾多的奇才高人。比如在我老家華縣就有一位姓吳的書法家,在他生活的幾十里從來沒有人知道他。周圍的人也只知道他能寫字。小時候正趕上「文革」,他一手提石灰桶,一手握刷子,沿牆寫標語,我們就跟在後面往桶里仍運動常誰也想不到他的寫字水平有多高。直到「文革」結束後,某市書畫收藏館幾名大書法家偶見吳老一條「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字幅,一下子為那老道無比,具有極高造指的書法藝術所折服,幾名高手專程來陝,前往吳老家,渴望能得到一幅避開政治傾向的書法墨跡,以作館內永久收藏,可惜吳老不肯動筆。後來又有人拿著吳老的墨跡展於書市,沒想到竟成了極品,就是許多一流書法家也都自嘆弗如。可惜吳老卻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了,就像瞎子阿炳永遠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會成為千古絕唱一樣。像這樣的高手,在關中簡直是數不勝數,你到鄉下去生活,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有極高水平的書畫家、醫師、工匠、文史學家、秦腔唱家等等,他們的水平常常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用人傑地靈,奇才輩出來形容關中,再恰當不過了。家院城鎮四方塊種地好像修花台關中人在種地方面的細心和在生活方面的粗心正好形成強烈的反差。來到關中,站在秦嶺北麓,居高而望,可見秦川大地,沃野無邊,平坦如鏡。條條道路,條條田埂,將良田劃割得井井有條。這當然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關,但是與關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開的。關中地區的農活一般只忙夏秋兩季,整個冬天人們都清閑。關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幾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傾注在了農田裡。平整土地時,他們精雕細琢,翻地時,他們甚至不用犁,覺得那樣犁得不精細,因而用鐵杴一杴一杴地翻耕,翻完之後,施上底肥,再用繩子將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壇一樣,非常適合作物生長。種子播進去後,他們對莊稼的生長管理也十分認真,不管是澆水,施肥,還是打苗嫁接,樣樣都一絲不苟。久而久之,他們不僅對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而且幾乎對每一棵長出的莊稼都能心中有數

Ⅷ 如何看待歷史作文

讀史使人明智。所以尤其要學習商君書和韓非子都是極好的教材。如今主流教材遵孔,百無一用。

Ⅸ 無為而為 文章解讀3000字

無為而為
無為而為,出自:老子的無為思想,一種對道的追尋。道法自然:人版法地,地法權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無為而為
出自:老子的無為思想,一種對道的追尋。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無為即自然。演化有三:無為無所不為,有為有所不為,不爭自有成。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最早把無為和有為做了基本論點,告訴大家在做事方面要有選擇性,在管理方面,應以「無為而治」的管理論點,即是立身處事的觀點,也是管理的要義。
讓大家真正的民主化和實現團隊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團隊得以快速成長。我們把機會提供給需要機會的人,大家得到提升,我們也自然得到提升。便實現了「不爭自有成」的道理。

Ⅹ 作文,我是怎樣看待歷史的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於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
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
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義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
事實」(轉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實現刻的思想活動;二、歷
史研究是由現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麼日本國內會從上至下颳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麼政府同意修改歷史
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麼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鳴不平呢?為什麼不少人熱衷於參拜,熱衷於「戰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
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並非危
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於無知,出於湊熱鬧,出於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願,或是僅僅出於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
本政府為了體現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
本政府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實活動的不一致,並很可
能促使矛盾向對立和沖突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家政府,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點和長處.這些優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麼能在二戰中發揮出那麼巨大的威力與
能量?為什麼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並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麼二戰之後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造出經濟奇跡?主要原因之
一就是在於日本人的優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餘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於斯亦困於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
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
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
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
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
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錯誤,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
聯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嗎?那是理智的做法還是在一意孤行?對歷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確的民族意識?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其結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種令人生畏的邪惡力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是一門展示當代人們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動的學問,也是一門揭示人們將會做什麼、怎樣做的行為科學的學問.
日本人必須明白:理智比什麼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對待歷史,才能理智地對待現實;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國民的個性,避免由頑強轉向頑固,再轉向野蠻;唯有弘揚理智,正視歷史,才能寬慰周邊國家,並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歷史.但誰的認識正確,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決定.真理只有一個,事實勝於雄辯.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實,才能統一認識,避免矛盾的
對立與沖突,營造出寬松和諧的現實.所以,強調要正確地認識歷史、對待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對待現實,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未來、把握未來.
人類已進入一個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經濟利益只應也只能用經濟辦法去獲取,爭奪世界霸權或區域霸權將被世界人民反對.是堅決跳出「老一套」的時候了,是改變傳統思維、實行政策轉型的時候了!

有人說,歷史是一門科學,有些牽強.然而,不能不說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歷史不是陳年舊事的簡單堆砌,時間相連的重大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具有很強的
內在聯系,甚至是因果關系.歷史規律不像自然規律那樣清晰而反復地出現,但人類的歷史,是一部人性不斷完善與提升的歷史.事實上,歷史過程充滿了辯證法,
受到對立統一規律的支配.因為已有兩次世界大戰的惡性事件,不少人據此認為人性的發展是個變數,難以預測.然而,那是辯證法在起作用:有了兩次大戰的沉痛
教訓,物極必反,矛盾轉化,才為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打造起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充要條件.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最終將促使人類脫離野蠻,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發揮
主導作用.
人民創造了歷史,最終將是歷史的主人.歷史的進程充滿了偶然性,由此為各種各樣的精英人物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是,歷史的
進程最終要受必然性的支配,這種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當然要注意,這里的人民,非指某團體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類.唯有重視世界人心的走
向,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點,從而在國際舞台上演出有聲有色的話劇.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閱讀全文

與關於如何理解無為的歷史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