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字被用作國號

歷史上有哪些字被用作國號

發布時間:2021-03-07 10:38:28

Ⅰ 古代中國曾有哪些「國號」

中國古代的國號就是朝代名稱。歷朝建國者第一要事即確立國號。國號很早就有,《史記·五帝本紀》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當然這里記載的國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朝代,僅僅是傳說時代的部落或部落聯盟,是司馬遷錯誤追認的結果。實際上,中國的第一個國號是「夏」,由夏啟所定。
1.來自發跡地
無論是周朝以前由後人追記的國號,還是之後由開創者定的國號,都存在這種情況。如夏部落酋長啟建國,以夏為國號。周酋長姬發(即周武王)滅商建國,以周為國號。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地,遂以秦為國號;後升為諸侯,仍以秦為國號;秦王嬴政滅六國稱始皇帝,繼續沿用秦為國號。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前曾為後周歸德軍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因該地原屬古宋國,便以宋為國號。

2.源於封爵名
這種國號直接來自創建者爵名,歷史上類似朝代最多。如隋的國號來自楊堅稱帝前承襲其父楊忠的隨國公之爵,隨本為地名,在今湖北隨縣南。到楊堅稱帝時,因隨字從走,徵兆國家政權不穩定,就改隨為隋。而創建者爵位往往與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平定天下後便以「漢」為國號。三國時魏國創建者曹操曾受封為魏王,兒子曹丕承襲爵位後建國,仍以魏為國號。

Ⅱ 被用作國號的漢字都有哪些

1、夏

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號,即夏朝的國號。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2、周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人早期居於姬水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周人早先並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他們歷盡艱辛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3、漢

在楚漢之爭中取得勝利的劉邦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建立了西漢王朝,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劉邦發跡於漢水上流的漢中,建國後稱「漢」(歷史上的漢朝)。

漢朝因強盛且統治長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了今天的漢族、漢字、漢人、漢家、漢邦等文化概念。

4、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定國號為唐。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華人多自稱為唐人。

5、明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1368年初稱帝,國號為大明 ,定都於應天府 ;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Ⅲ 歷史上有哪些國家的國號是四個字(例如:✘✘✘國)

我告訴你:孟加拉國

Ⅳ 歷史上沒有用過的霸氣一字國號

漢以後歷代的封國不計,如下:、漢(8次):西漢、東漢、成(漢)、前趙(漢)、漢(侯景)、北漢(劉崇)、南漢(劉隱)、漢(陳友諒).2、魏(8次):戰國魏、三國魏(曹氏)、北魏(拓跋氏)、東魏、西魏、魏(十六國時期,冉氏)、魏(十六國時期,翟氏),魏(李密).3、周(6次):西周、東周、後周(郭氏)、周(武則天)、周(張士誠)、周(吳三桂).4、夏(6次):夏朝、夏(匈奴赫連氏)、西夏(黨項嵬名氏)、夏(竇建德)、東夏(蒲鮮萬奴)、夏(明玉珍).5、涼(6次):前涼(張氏)、後涼(呂氏)、南涼(禿發氏)、西涼(李暠)、北涼(沮渠氏)、涼(李軌).6、梁(6次):南朝梁(蕭氏)、西梁(蕭詧)、後梁(朱溫)、梁(梁師都)、梁(蕭銑)、梁(沈法興).7、燕(6次):戰國燕、前燕(慕容氏)、後燕(慕容氏)、南燕(慕容氏)、西燕(慕容氏)、北燕(馮跋).8、宋(6次):春秋戰國宋、南朝宋(劉氏)、北宋(趙氏)、南宋、宋(輔公祏)、宋(韓林兒).9、秦(5次):秦朝(嬴氏)、前秦(符氏)、後秦(姚氏)、西秦(乞伏氏)、西秦(薛舉).10、齊(5次):春秋戰國齊、南朝齊(蕭氏)、北齊(高氏)、齊(黃巢)、齊(劉豫).11、楚(5次):春秋戰國楚、楚(桓玄)、南楚(馬殷)、楚(鍾相、楊么)、楚(林士弘).1、商(湯)2、新(王莽)3、隋(楊堅)4、成(李雄)5、清(努爾哈赤)6、吳越(錢鏐)7、閩(王審知)8、荊南(高季興)9、大順(李自成)10、大西(張獻忠)

Ⅳ 歷史上有哪些國家的國號是四個字

有:大秦帝國,大清帝國,太平天國,大明王朝。

Ⅵ 中國歷史上國號名稱的來由

夏:「夏」為先夏族人的族徽,並以此命名部落名稱,並形成了夏古國。大禹打敗虞國後,挺進中原,遂成為朝代名稱。

商:契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後來成為古國)。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周:先周部落層建立邰古國。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遂以周為國名。武王滅殷以後,「周」成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之稱。

秦:先秦部落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秦(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一說秦州清水縣谷名)。後來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帝國。

漢:楚霸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改國號為「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又有「前漢」和「後漢」之分。至三國時期,漢中山王劉勝之後劉備建國,仍然以「漢」為國號,意味著是漢朝正統的延續,又因其占據益州,俗稱蜀地,其政權歷史上也稱「蜀漢」。

晉:司馬昭發兵攻蜀後,魏帝以並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其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並逼令魏帝禪讓,自立為皇帝,國號稱「晉」,定都洛陽。五胡亂華,晉室南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晉朝,因其在洛陽東面,史分為「西晉」和「東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位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隋代周後,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後,李淵自稱「唐王」,後廢隋帝楊侑遂建「唐」朝。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Ⅶ 「漢」作為歷史上被使用次數最多的國號,為何被這么多皇帝使用

其實我認為漢在劉邦之後被如此頻繁的使用,是因為那些人大多數都想和劉邦掛上鉤,畢竟如今的漢朝是如此的輝煌,在歷史上又是如此的赫赫有名,應該就是想和那時候的漢朝多少扯上一點關系吧。
其實在劉邦之後,國號為漢的國家真的有很多,前前後後多達20幾個,但是大多都沒有了當初漢朝時期那樣的風采。


還有一點,我認為可能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漢族人,對於漢這個字可能有著天生的親切感吧,而且中國大部分人都是漢族,對於漢這個字也是非常有好感的,有利於聚攏民心,還有畢竟漢字為國號,可能人們在打仗的時候,往往都會想到當初的輝煌,所以也會給自己一種自信吧。

Ⅷ 請問我國歷史朝代國號起的有什麼學問嗎,漢字常用五千那些適合用來起國號

一、夏來商周都是以民族為國號,自元明清是以吉祥字為國號,宋,因為趙匡胤做過宋州節度使
二、在元以前,起國號大都以君主興起之地為國號,或者以自己的封地過國號
周人興起於周原,劉邦的封地在漢中,李淵的祖父被封為唐國公,劉裕被封為宋公,趙匡胤做過宋州節度使
也有以讖語為國號的,像北魏,原來叫代國,因為讖語說魏將大興,所以拓跋珪改國號為魏
元朝開啟了以吉祥字為國號的先例,取大哉乾元
三、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律,以大的地區為國號是主流,像夏商周秦漢晉魏吳蜀越唐隋宋楚梁,這些都是代表一個大的地區的地名

Ⅸ 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有哪些個國家

國號 時間 開國皇帝 都城 西漢 前202年—版9年 劉邦權 長安東漢 25年—220年 劉秀 洛陽蜀漢 221年—263年 劉備 成都漢(前趙) 304年—329年 劉淵 平陽(今臨汾)成漢 304年—347年 李雄 成都南漢 917年—971年 劉

Ⅹ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以「漢」為國號的王朝

三個漢朝,五個漢國。


朝代名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首都在長安。漢朝延續了許多秦朝的管理體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權。儒家的治國之道被漢朝作為治國安邦的信條。沿續了200年後,漢朝的統制曾經短暫地終止了(公元9-24年,名叫王莽奪位),爾後重新光復又延續了200年的時間。到公元220年,漢朝滅亡。

西漢: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東漢:
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身為西漢皇族,故仍定國號為漢,但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廢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

公元89年,漢章帝薨,由年僅十歲的和帝劉肇即位,年號永元。因和帝年幼,統治權利完全落於章帝皇後竇氏與其兄竇憲之手。竇氏的專權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滿,和帝於公元92年與宦官鄭眾等人合力誅滅竇氏, 鄭眾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來越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統治,加之自和帝劉肇以來歷代漢帝都寵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靈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間,宦官的權利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後臨朝。當時皇宮內宦官專權,涼州董卓率兵入洛陽,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後,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事實上獻帝即位後並無任何權利,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一的王朝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後,獻帝又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於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東漢王朝前後歷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後漢
五代之一。劉知遠(即後漢高祖劉知遠)所建。都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歷二帝,前後約四年。

劉知遠是沙陀部人,後晉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 開運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開封,後晉亡。劉知遠亦曾向契丹納貢, 但當時人民堅決反抗契丹, 有的方鎮也拒絕投降。劉知遠對契丹的南下先採取觀望態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稱帝於開封,國號遼。二月,劉知遠亦在太原稱帝。他下詔諸道禁止為遼搜括錢帛,並詔慰抗擊遼之民眾,人心歸附。三月,遼兵北撤。五月,劉知遠出兵佔領洛陽、開封,收復後晉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六月, 改國號大漢,史稱後漢。改開運四年(947)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與南唐、吳越、楚、南漢、後蜀、南平等政權並立。

乾佑元年 (948)正月,劉知遠死,次子承□(931~ 951)繼位,是為隱帝。承□初立,大臣史弘肇、楊□、蘇逢吉、郭威等專權,但四人之間又有矛盾。史弘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掌握禁軍,酷虐濫殺;楊□為樞密使,權勢最重。承□疑懼,於乾□三年十一月殺楊 □、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又密令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開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殺。後漢亡。

國名 [Han state]

(1) (公元 221—263)三國之一。史稱季漢,又稱蜀漢。劉備所建,建都成都。

(2) (公元 304—329)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劉淵稱漢,後改為趙,史稱前趙。建都長安。

(3) (公元311—347)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李雄稱帝,國號成,至李壽時,改號為漢,史稱成漢,也稱後蜀,建都成都。

(4) (公元917—971)五代十國之一。劉隱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建都廣州。

(5)(公元951—979)五代時十國之一。劉崇所建。國號漢,史稱東漢或北漢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字被用作國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