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筍。。。
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全世界共計有30個屬550種,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22個屬、200多種,分布全國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
基本解釋
bamboo shoot 從竹子的根狀莖上發出的幼嫩的發育芽,一經長出地面就砍下作為一種蔬菜,尤其被中國人和日本人所食用。
【註解】
竹筍原產於中國,類型多,分布廣,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作為蔬菜食用的部分是竹的嫩芽或鞭(地下莖的側芽)。[1]
詳細解釋
見「 竹筍 」。
亦作「 竹筍 」。竹的芽、嫩莖。《南齊書·劉懷珍傳》:「 靈哲 所生母嘗病, 靈哲 躬自祈禱,夢見黃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筍食之,疾立可愈。』」 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詩:「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竹筍》﹝集解﹞引 蘇頌 曰:「竹筍諸家惟以苦竹筍為最貴。」
竹筍
【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的嫩苗。根據採取季節分為冬筍、春筍、鞭筍等。
【別名】竹萌、竹芽、春筍,冬筍,生筍。
【性味】寒、甘、部分竹筍味微苦。
【功用】化痰下氣,清熱除煩。
竹筍為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等的嫩苗,又稱竹萌、竹芽。據分析,生筍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成分。[2]
竹筍的圖片(20張)
竹筍不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而且有較高的葯用價值。中醫認為,竹筍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名醫別錄》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本草綱目拾遺》說它「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尤獨善於清化熱痰。[3]
竹筍是我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竹與筍
竹筍十天之內為筍,嫩而能食,而十天之後則成竹了。各種竹筍中,苦筍的味道也特別苦,也有的不中吃。
2分類與特點
甜竹筍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渴,利尿,益氣,可經常食。還利膈下氣,清熱消痰,爽胃口。
苦竹筍
【性味】味苦、甘,性寒。
【功效主治】主治失眼,去面目及舌上熱黃,消渴,聰耳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解酒毒,除熱氣,使人健康。理心煩悶,益氣力,利尿,下氣化痰。理風熱腳氣,治出汗後傷風失音。將乾的苦伯筍燒研後加鹽,可擦牙疳。
淡竹筍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主治】主治化痰,除狂熱壯熱,頭痛頭風,及妊女頭暈,顛仆驚悸,瘟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冬筍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主治】可解毒,治小兒痘疹不出。
青筍
【性味】味甘。
【功效主治】可以治癒慢性肺病、吐血和出血。還可治五痔及妊娠反應。
3產地
竹筍
我國優良的筍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 Maze、產於江西、安徽南部、浙江等地區)、早竹(P.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以及珠江流域、福建、台灣等地的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和綠竹(S. oldhami McClure)等。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故在我國南方竹林茂盛,而秦嶺-淮河以北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 5~7為宜。
4營養價值
概述
竹筍
竹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在營養上,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竹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麼營養,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其實,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每100g鮮竹筍含干物質9. 79g、蛋白質3. 28g、碳水化合物4. 47g、纖維素0. 9g、脂肪0. 13g、鈣22mg、磷56mg、鐵0. 1mg,多種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葯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竹筍製作(17張)
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竹筍有一定關系。
營養成分
每一百克含:
熱量 (19. 00千卡) ·蛋白質(2. 60克) ·脂肪(0. 20克) ·碳水化合物(3. 60克) ·膳食纖維(1. 80克) ·硫胺素 (0. 08毫克) ·核黃素 (0. 08毫克) ·尼克酸(0. 60毫克) ·維生素C(5. 00毫克) ·維生素E (0. 05毫克) ·鈣 (9. 00毫克) ·磷 (64. 00毫克) ·鈉 (0. 40毫克) ·鎂 (1. 00毫克) ·鐵 (0. 50毫克) ·鋅 (0. 33毫克) ·硒 (0. 04微克) ·銅 (0. 09毫克) ·錳(1. 14毫克) ·鉀 (389. 00毫克)
Ⅱ 羅漢筍是和竹筍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就是筍的一種,只不過羅漢筍長在山上,但羅漢筍是竹筍的一個品種。
(2)有哪些關於我國用竹筍的歷史擴展閱讀:
1、竹筍(英語:bamboo shoot),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竹為多年生常綠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
2、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3、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葯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4、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故在中國南方竹林茂盛,而秦嶺-淮河以北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 5~7為宜。
Ⅲ 西牛麻竹筍的種植歷史
麻竹筍在英德市栽培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清朝,1821年-1850年間(清代道光)對英德麻竹筍有記載「麻竹長數大,大者徑尺,概節多枝叢生回枝,葉大如履」。1921年(民國十年)《廣東農村概況調查報告》英德縣概況,在森林部分記述「第四區內除松林外,以取筍制干之竹為多」。這里提到的第四區指的就是西牛鎮一帶。「西牛筍干」,曾於1922年(民國十一年)3月1日至7日舉辦的「廣東省第二次農品展覽會」上獲特等獎。歷史上,以西牛、沙壩出產的筍干多、質量好。
1949年後,「西牛麻竹筍」逐步有所發展,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發展更快。歷年,縣商業、供銷部門,均有筍干收購外調出口。到21世紀初,已形成規模企業十多間,在當地形成麻竹、麻竹筍、麻竹葉生產、銷售的產業鏈,西牛麻竹筍是廣大農民奔小康的其中一項新興產業。
隨著農村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的推廣,英德市麻竹筍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到1986年,麻竹筍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1986年廣東省山區經濟工作會議之後,根據麻竹筍易管理、生產周期短、經濟效益明顯等特點,英德市進一步引導山區人民把麻竹筍作為山區種植的優先發展品種。同時,筍製品價格的不斷上漲,麻竹筍鮮筍加工廠的建立,也提高了人民種植麻竹筍的積極性,使麻竹筍種植在以西牛鎮為中心的周邊鎮迅速擴展,大洞、九龍、石灰鋪、浛洸、連江口、黎溪、英城等鎮也把麻竹筍作為主要經濟作物進行種植。生筍和筍干市場成交價均創1988年以來最高,一級筍干甚至賣到20多元每市斤,麻竹筍成了英德市農村快速致富的法寶,人們把麻竹筍稱為「剝皮黃金」。
2005年英德西牛鎮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果菜產業發展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優質食用筍基地鄉鎮」,2008年評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現建成投產的筍產品加工廠有巨龍、震興、旭祥、欣樂等十多間規模企業,年加工筍產品3萬多噸,主要品牌有巨龍農副產品加工廠的「鴻大」和震興農副產品加工廠的「巧口」商標產品。
2007年11月8日,國家質檢總局第161號公告,西牛麻竹筍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保護范圍:廣東省英德市現轄行政區域。
特別在2009年後全鎮進入產品加工標准化示範項目建設熱潮,延長了麻竹筍產業鏈,創新品牌和增加附加值,強化西牛麻竹筍的產供銷各環節的行業標准,防止無證照的鮮筍收購商,及筍農濫用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等,有效提高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積極申報品級評定,先後成功獲得「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優質食用筍基地鄉鎮」,「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等「國」字型大小和省級名片。
經過多年的推廣工作,英德市麻竹筍發展非常迅速,到2011年筍竹種植面積達47萬畝,西牛鎮種植面積達20萬余畝,良種推廣率達到50%,鮮筍產量為31.5萬噸,筍干產量為1.26萬噸,其年產值達約3億元;麻竹葉年產量達2300噸,佔全國產量的90%以上,產值1億元左右,主產區農民年人均竹筍收入1250元,占年人均總收入的41%,成為廣東省乃至全中國最大的麻竹筍種植生產基地,除國內20多個地市銷售外,我國港澳地區和國外的越南、歐洲等也有簽訂了大量訂單。西牛鎮竹筍已有規模企業十多間,在當地形成麻竹、麻竹筍、麻竹葉生產、銷售的產業鏈。西牛麻竹筍的發展有利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英德市廣大農民奔康致富創造了條件。產品遠銷日本、香港、澳門、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Ⅳ 竹子的歷史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已經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中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
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也發現了竹子的實物,可見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有了密切關系。因為只有竹子已為人所用,才須為其創造一種文字元號來表示。
(4)有哪些關於我國用竹筍的歷史擴展閱讀
竹文化詩文
竹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
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自古就重視畫竹,這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特殊的審美價值,不但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而且也成為藝術家推崇的楷模。
畫竹藝術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具有相當的地位,中唐時期,竹已形成專門的繪畫題材;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被後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大量,促進了畫竹藝術的發展,對畫竹技法和理論的發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時至今日,中國的畫竹藝術仍保持長盛不衰的勢頭,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文化
Ⅳ 竹子的種植歷史,要具體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已經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內1954年在西安半坡容村發掘了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中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
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也發現了竹子的實物,可見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有了密切關系。因為只有竹子已為人所用,才須為其創造一種文字元號來表示。
Ⅵ 竹筍的由來
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Ⅶ 竹筍有關的資料3句話
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回極為悠答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竹需要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 5~7為宜。
竹筍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熱消痰、利膈爽胃、消渴益氣等功效。竹筍還含大量纖維素,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去積食、防便秘,而且也是肥胖者減肥的好食品。總的來說,竹筍的功效有:1.開胃健脾、2.寬胸利膈、通腸排便。3、開膈消痰4.增強機體免疫力。
Ⅷ 從哪個朝代開始吃竹筍
我國食筍歷史抄悠久,早在《詩經》中襲就有「其蔌維何,級筍及蒲」的詩句。晉代的戴凱在其所著的《竹譜》一書中,介紹了竹子的七十餘個品種和竹筍的不同風味。唐太宗喜啖竹筍,每當春筍上市,總要召集群臣吃筍,謂之「筍宴」。唐太宗還喜歡用筍來象徵國家昌盛,用筍來比喻人才輩出,猶如「雨後春筍」。宋代贊寧還編著了一部《筍譜》,總結了歷代流傳的采筍、煮筍經驗。
所以應該最晚在春秋時期
Ⅸ 食筍的食竹筍文化歷史
中國人食筍的歷史久遠,《詩經》時代,竹筍就成為食物,早在商朝竹筍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品。晉朝戴凱所著的《竹譜》一書中,曾介紹過70多個竹子品種及不同竹筍的風味。宋代德清僧人贊寧在所著的《筍譜》中,記有80多中竹筍品種。
竹筍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與口味,松、竹、梅被稱作歲寒三友,竹子自然成為清高的象徵。中國素有竹文化歷史,竹筍是竹文化中膾炙人口的一個「零件」。它使竹文化的韻味進入飲食領域。
歷來文人墨客多有歌詠,蘇東坡有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還是天天肉燒竹。」詩聖杜甫曾寫過「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的詩句,道出他對竹筍風味的喜愛。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在江西品嘗過,「貓頭筍」,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寫下了「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狸」的有名詩句。近代書畫大師吳昌碩,對家鄉的竹筍念念不忘,宴飲更是吟唱「家中常有八珍嘗,哪及山間野筍香!」
鮮筍最好現摘現吃,一分鍾都別耽誤,就在竹林邊,用芳香的竹葉為燃料,當場煨烤;可見環境或氛圍也能激活、增添新筍那天然的鮮美。這絕對是最正宗的「綠色食品」了,不僅就餐環境是一片綠林,烹飪方法也是返璞歸真的。不知竹林七賢之類古老的隱士,就地取材。
(9)有哪些關於我國用竹筍的歷史擴展閱讀:
開胃健脾
竹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痞納呆之病症;
寬胸利膈、通腸排便
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貯留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用於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開膈消痰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多餘脂肪,消痰化瘀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增強機體免疫力
竹筍中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