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御道街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御道街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7 00:40:34

㈠ 頤和園(導游詞)

頤和園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劉導,很高興認識大家,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一起游覽頤和園公園。
頤和園始建於1750年的乾隆十五年,最早的時候頤和園叫清漪園,據說是為了紀念太後六十歲大壽而所建。由於186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導致頤和園被破壞,慈禧太後在1888年修建並改建頤和園,因此清漪園就改為了頤和園。
接下來就要給大家講解以下頤和園的主要三大景點,第一景點仁壽殿,首先宮殿門口映入眼簾的這個龍頭、鹿角、牛蹄、獅尾、魚鱗的吉祥物,就是古代的瑞獸麒麟,代表吉祥避煞的。仁壽殿主要是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這里也曾是中國變法維新運動的策劃地,光緒皇帝曾帶領一批人在此展開了維新運動,變法失敗後,仁壽殿就被清政府慈禧給占據了。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明白仁壽殿是什麼樣的一個宮殿了嗎?下面我們去第二大景點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參觀一下吧。
相傳,乾隆皇帝為了孝敬母親,於是修造了樂壽堂宮殿,提起「樂、壽」二字,可追溯到孔子時代,他有一句話的意思是知道聲樂者,必會長壽。於是,乾隆皇帝為了孝敬老母親,便以此二字來命名這座宮殿。後來,樂壽堂被八國聯軍燒毀,慈禧就改成了她的寢室,裡面構造非常精緻,其中有一把扇子,更是彰顯了慈禧太後的威儀。
提起玉瀾宮,裡面就有一個故事,相傳戊戎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就被軟禁在裡面,雖然是監獄,不過裡面的設施非常奢華,其中大部分都是生活用品,而且以金器製造,用如今的眼光來審視,那座監獄相當於我們現在住的高級別墅了。
比起玉潤宮,宜芸館就顯得素雅多了,它原是藏書之處。芸是一種草葯,可以防止書腐爛,宜芸館因此而得名。
在光緒頤和園時,宜芸館曾是光緒皇後的寢宮。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第三大景點,氣勢磅礴的昆明湖和萬壽山!萬壽山和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組成部分,萬壽山上有許多宮殿景點,多達幾十個,其中以佛香閣最為宏大著名,它在一八六零年也遭到八國聯軍燒毀,之後重建,裡面的觀影菩薩像高數米,重萬斤,很有藝術收藏價值。
昆明湖非常美麗,尤其是玉帶橋,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座橋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如果你們見過趙州橋,那麼做一下比較,就肯定知道這個橋洞比趙州橋的還要大,還要高。大家是不是有些佩服以前的工匠精湛的技術了呢?
經過我的介紹,你們大約對頤和園的景點有了一些了解吧,希望大家能夠在這里度過開心的一天。

㈡ 古代出使西域的都有誰

張謇、班超。

1、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2、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

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後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2)御道街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擴展閱讀: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班超再通西域

自西漢漢武帝始通西域以來,漢朝逐漸控制西域。但是到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執行了一系列錯誤的民族政策,導致西域反叛,與中原中斷了聯系。

東漢王朝建立後,光武帝因開國之初國力有限,未能在西域設置都護,西域地區遂大部分為北匈奴控制。

東漢漢明帝時期,北匈奴屢犯邊疆,東漢王朝為徹底解決邊患,出兵反擊北匈奴,並派班超出使西域,以斷匈奴臂膀。班超憑借著其出色的外交和軍事才能,縱橫捭闔,再次打通西域,並在西域經營三十多年,被東漢朝廷封為西域都護,封爵定遠侯。

班超過世後,新任都護未能正確處理各方矛盾,導致西域再叛,班超之子班勇繼承父業又一次打通西域,被封為西域長史。

班氏父子兩代人經營西域近四十年,為中國的版圖成型和民族團結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班超通西域過程中,還留下了「投筆從戎」,「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世演化為「焉得虎子」)等兩千年來膾炙人口的成語。

班超在西域都護任上還命令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盡管甘英最終未能到達大秦,但也成為了有史記載以來西行最遠的中國人,開創了中西交通的新紀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超再通西域

㈢ 來自長安的成語

長安, cháng ān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長安少年, cháng ān shào nián 詳細解釋詞語解釋cháng ān shào nián ㄔㄤˊ ㄢ ㄕㄠˋ ㄋㄧㄢˊ
長安少年(長安少年)

舊指都城裡豪奢輕狂的貴家子弟。 明 宋濂 《<杏庭摘稿>序》:「 燕 姬 越 女,巧自炫鬻於春風之前,冀 長安 少年,為之一顧。」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大鍾寺》:「遊人坌集,士女如雲, 長安 少年多馳驟車馬以為樂。」

長安棋局, cháng ān qí jú 詳細解釋詞語解釋cháng ān qí jú ㄔㄤˊ ㄢ ㄑㄧˊ ㄐㄨˊ
長安棋局(長安棋局)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後以「長安棋局」喻動盪不定的政局。 柳亞子 《題芷畦燕遊續草》詩:「 長安 棋局幾時休,蕉萃行吟客子愁。」

長安街, 基本解釋
長安街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街道,也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街道之一,在中國有人認為是「神州第一街」。同時也是北京市的一條東西軸線,東起東單,西至西單,天安門座落於長安街中點的北側,天安門廣場則在其南側。

詳細解釋

概況

從東單向東和西單向西延長,這就是長安街延長線,東至通州區,西至石景山區的長安街延長線,也稱為十里長街,長安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符號意義,長期以來是北京乃至中國政治的代名詞之一長安街修建於明代,是興建北京紫禁城、皇城和內外城時最主要的道路。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1406—1420),它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距今有600年的歷史。長安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之意。

簡介

長安街是國內最重要的一條街道。閱兵儀式都會在這里舉行。

長安街以天安門廣場為界,往東為東長安街;往西為西長安街。由於這條道直如矢的大街一眼望不到頭,所以人們形容它是十里長街。其實,從東單到西單全長只4公里,但它是全城的東西軸線,東到通州區八里橋(永通橋)、西至石景山橫貫38公里,東西各有一系列的街道與它相連,從而將市中心、城區和新市區聯成一體。

從天安門廣場向東,至台基廠北口是幾處政府機關,依次是公安部、紡織工業總會、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遠洋輪船運輸公司、商務部等單位。其中,紡織工業總會原是清代的翰林院舊址,是大知識分子集中的衙門。

這一段路北,有一組通稱北京飯店的建築物,共三幢,各有各的歷史。中間一幢米黃色老樓為北京飯店舊樓,現稱中樓,是清代協尉大官廳原址。1900年後,被帝國主義者拆毀,1917年由中法實業銀行出資,建築了這幢七層大樓,成了中國土地上的外國飯店。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飯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日本人手裡,董事長也換成了日本人。次年,即改稱日本俱樂部,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西邊一幢是1954年秋天落成的淺紫紅色七層大樓,這里曾是清代理藩部的舊址。理藩部是辦理少數民族事務的衙門,後來根據滿清政府簽訂的郵政須由外國人主辦的喪權辱國條約,把理藩部拆毀,改建成了北京郵政管理總局,並派外國人作郵務長;緊挨北京飯店中樓東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有座杏黃色的新樓,這里是1974年秋天開始營業的北京有名的大飯店之一。它原來只是一座二層紅樓,舊為京漢鐵路局,1949年後,曾是鐵道部駐地。

出天安門廣場往西,就是西長安街,它的東段和東長安街的西段,都是在1950年拆除了西外三座門和花牆後,馬路才展寬的;路北的28中學,原是清代的昇平署,住著皇家劇團;沿中南海南牆往西是新華門,現為國務院南門。新華門最早叫寶月樓,又叫望鄉樓。據說,清乾隆帝為香妃眺望故鄉而建。袁世凱當政時改為新華門;再往西有高聳的電報大樓和民航營業大廳。原來在樓前一帶的路中心有一座金章宗初年建的雙塔慶壽寺,1954年擴建西長安街時被拆除,電報大樓的斜對面是著名的鴻賓樓飯店和首都電影院;再往西就到西單了。

長安街西延項目東起古城南路,向西經過首鋼東大門、首鋼廠區後跨豐沙鐵路及永定河,經西六環路、規劃中的門城公園及門頭溝濱水商務區後繼續向西,終點至三石路與規劃中石龍西路相接,道路全長約6.4公里。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安街西延項目作為北京軸線的延伸,將使中心城與京西地區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對帶動門頭溝新城和石景山區發展、支撐首鋼地區改造及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創造有利條件,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北京市曾在2000年對長安街及其延長線進行整體整治。當時將長安街由公主墳向西延伸至首鋼東門,增加12公里;由大北窯向東至通州鎮,增加20公里,使長安街全長達到45公里。長安街是北京乃至中國最有名的大道,有「神州第一街」的美譽。它貫穿天安門廣場,沿線有中南海、故宮以及許多中央政府部門。

歷史

長安街修築於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

古時長安街僅3.7公里,有十里長街之稱,是京城歷史上有名的「天街」。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名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叫西長安街。1940年,內城牆中東西兩側的建國門與復興門被打開後,成為今天長安街的雛形。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長安街作為體現首都政治、文化和外事功能的國家大道日益煥發生機。國家對長安街不斷地進行分段改建,街面展寬為50-100米,兩側的建築物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50年代新建了紡織部、煤炭部、外貿部等辦公大樓,接著是水產部辦公樓、電報大樓及北京飯店擴建等。

1959年建成了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北京站、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等。

70年代北京飯店新樓、長話大樓落成。

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單電話局、國際飯店、中國民航售票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等陸續建成。

90年代婦聯辦公大樓和中國婦女活動中心、交通部辦公樓、中國海關大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東單體育中心、長安大戲院、長安俱樂部、遠洋大廈等陸續建成。

2000年至今,國家大劇院等陸續建成。

地位

長安街在北京,以致全國的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國的象徵——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就在長安街上,長安街兩側 還有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和公安部、商務部等其他中央政府的機關。長安街兩側還有很多文化設施,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國軍事博物館等。長安街兩側也有許多重要的商業區,如CBD、東單、王府井、西單、金融街。中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也在長安街上。 此外北京火車站和北京西客站也在長安街附近。

沿街名勝古跡

長安街上的多處古建名勝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始建於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承天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在五洞牌坊後延伸著一條筆直的中央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1651年(清順治八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民」之意。在明清兩代的500年間,天安門是新帝登基、皇後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臚、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或赴太廟祭祖的必經之路。在我國近現代史上,天安門前曾上演過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新中國成立以後,長安街上的天安門,這座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傑出智慧和血汗的建築,以其特有的巍峨與庄嚴,象徵著一個古老文明的新生,並出現在中國的國徽上,成了偉大祖國的象徵。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是明清時代天安門前的一個「T」形宮廷廣場。當初,這個封建皇帝的宮廷廣場封閉而嚴密,沿廣場的邊緣築有紅牆,紅牆內側並建有「連檐通脊」的千步廊,是封建皇帝舉行盛大慶典等重要活動的場所。廣場北至天安門及兩側皇城南牆,天安門前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寬敞的「橫街」,該街東西各有一門,即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在民間,東西長安街便以此得名。宮廷廣場南至明代的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民國時期改叫中華門,後被拆除),出大明門過一條棋盤街(亦稱天街)便直達正陽門。如今,天安門廣場是一個雄偉、庄嚴的人民廣場,並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壯觀的廣場。

中央公園

現在的中山公園,是明清時的社稷壇,又是古都北京歷史上的第一座公園,原稱中央公園。是在我國近現代名人、時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兼北京市政督辦朱啟鈐的創意和主持下,將荒廢的明清社稷壇辟為公園的。社稷壇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里曾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民國時期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

太廟

位於天安門城樓東側的太廟,原是明清兩代皇家的祖廟。太廟始建於1420年(明朝永樂十八年),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改建。此後於清朝順治八年、乾隆四年屢次修葺與擴建,太廟面積約為13.9萬平方米,太廟的主體建築為三大殿,大殿對面是大戟門。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這里曾是皇帝舉行大祀之處。在明朝時太廟歸內府神宮,清朝時歸太常寺。明清兩代每逢新皇帝登極,或有親政、大婚、上尊號、徽號、萬壽、冊立、凱旋、獻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及歲暮大袷等等,均需告祭太廟。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26年將其命名為和平公園對公眾開放,兩年後歸內政部。1932年(民國21年)改為故宮博物院分院,次年8月對外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毛澤東主席同意,周恩來總理將太廟劃撥給了北京市總工會,太廟從此成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東單和西單

東單和西單是原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的簡稱。西單在歷史上曾存在過多處著名的文化場所和大型寺廟。現北京圖 書大廈與民航大樓一帶即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雙塔慶壽寺的原址。1954年,雙塔慶壽寺(原西長安街28號),在擴建西長安街時被拆除。據有關史料記載,雙塔慶壽寺,金代初始建,稱大慶壽寺,元初重建。1448年(明正統十三年)重修,改稱大興隆寺,又名慈恩寺。1535年(嘉靖十四年)毀於大火。1536年(嘉靖十五年)改為講武堂、演象所。當時的雙塔位於寺的西側。一座塔有9級,稱「天光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另一塔為7級,稱「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

西單商業區

西單商業區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這里是通往京城西南廣安門的主要路口,從西南各省陸路而來的商旅和貨物,都要由盧溝橋至東到外城廣安門,經菜市口向北進入內城宣武門,再經過西單進入內城各處。由此,西單一帶興建起了各種店鋪、酒鋪、飯館、文化場所等。明清之際,西長安街附近的大理寺、太僕寺、太常寺、刑部、都察院、鑾儀衛等衙署多到西單周圍采辦購物,推動了這里的商業發展,促使西單成為長安街上的一處熱鬧的商業中心。

市政建設的創始人

我國近現代名人朱啟鈐是中國現代市政建設的創始人之一。清末曾任京師內外城巡警廳廳丞、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等,後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代理國務總理、內務總長等。在其任上,為了便利北京的交通,他力排眾議,打通了京城的東西南北中軸線,為今天的長安街和北京城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當時的大總統府曾設在中南海,朱啟鈐把中南海南側的寶月樓下層改建為「新華門」,拆除內側的皇城牆,使大門直通長安街。此外,他還主持打通了府右街、南長街與北長街、南池子與北池子等,使之與長安街相連,開通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

現狀

40餘年以來,長安街的面貌日新月異,除東、西馬路早已展寬外,又經不斷擴建,現已成為高樓聳立、華燈如林、綠樹成蔭、百花飄香的繁華大街了,尤其是馬路北側,其變化之大,足以使人詫為奇觀。

歷時5個月的長安街大修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長安街於2009年3月20日夜間開始大修。伴隨此次道路大修,同步進行交通工程、綠化整治和公交優化,對沿線多處地下通道出入口進行延長調整,實現復興門至建國門路段五上五下雙向十車道的規劃,並將拓寬察院胡同到國家大劇院段的南側主路。截止8月25日,歷時5個月的長安街道路大修工程已全部完工。修葺一新的長安街首次實現了五上五下雙向十車道的規劃設計,大大提升了整體道路的通行能力。這次在大修中採用的透水磚、溫拌瀝青、熱再生等新工藝、新技術,不但體現了交通建設在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利用方面的理念,而且是北京交通不斷向建設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邁進的重要體現。

十里長街的由來

過去稱長安街是指從東單至西單,長度為7.4華里。通常說的「十里長街」,則是指建國門至復興門的距離,長為13.4華里。而現在所說的「百里長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離,全長84華里。所謂的「十交通管制里」和「百里」均是泛稱,並不是確切的數字。

交通管制

長安街實行比較嚴格的交通管制(如貨車晝夜不準進入長安街)。雖然在高峰時期經常會遇到擁堵,但是北京市市政府已經在長安街對交通訊號燈實行「綠波」,盡力確保車輛流量暢通。

戶外廣告

按照北京地方有關戶外廣告法規規定,在長安街及其兩側100米的范圍內,不允許出現商業廣告。但細心的電視觀眾還是看見,2009年10月1日上午60周年國慶閱兵時,某日本企業的廣告出現在了長安街一飯店的門廳側面。而且,該廣告出現在CCTV的時長達10餘秒鍾。

長安街兩邊的樹是國槐,中南海外牆邊的是玉蘭樹。

電影《長安街》

2009年9月28日晚7點半,中央新影大型文獻記錄電影《長安街》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首映暨收藏儀式並引起觀眾強烈反響,總導演高廠、執行導演藍冰等人出席並與觀眾進行互動。據悉,這部影片將作為60年大慶獻禮作品被永久收藏進中國電影博物館。

《長安街》是中央新影廠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推出的一部文獻紀錄電影,同時也是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向全國推介的五十部國慶獻禮片之一,該片由成功打造《人民至上》等多部優秀紀錄電影的中央新影時政部主任陸黎擔任總製片人、資深電影人高廠擔任總導演、曾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的藍冰及其團隊擔任執行導演,紀錄片界優秀攝影師羅凌、李雄和楊林等擔當主要攝影。

執行導演藍冰表示,之所以要選擇長安街為視角來製作這部影片,是因為長安街親歷了許多影響中國社會走向的重大事件,而它的每一次延展都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蘊藏著無數鮮活的故事。可以說,長安街是中國近代百年風雲變幻的縮影,是新中國六十年變遷的見證,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巨變的窗口。

該片從八年抗戰一直講到08奧運和09年汶川地震,時間跨度非常大,日本投降、開國大典、第一屆政協會議、翻修天安門、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尼克松訪華、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申奧成功、十一屆三中全會、十里長街三送偉人、50年大慶閱兵儀式等歷史上知名的重大事件全部包括在其中。

為了突破文獻電影的傳統局限,攝制組充分調動了多種攝制手段,完成了人民英雄紀念碑360度實景拍攝、在長安街上的移動逐格攝影等等,創造了文獻記錄電影的若干個「第一次」。現場觀看影片之後很多觀眾不禁感嘆稱,從電影里看到的既是人們熟悉的長安街,更是觀眾從常規角度看不到的「另類長安街」。

走過600年光陰的長安街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真誠的接近,這一部關於這條老街前世今生的紀錄片也將被永久珍藏進中國電影博物館。該片於9月29日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

長安畫派, 基本解釋
20世紀的60年代,一個以趙望雲、石魯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迴展,他們以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徵的山水畫和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徵的山水畫和勤勞淳樸的陝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大家稱之為"長安畫派"。其成員還有方濟眾、何海霞等人。

長安道, 基本解釋
漢 樂府《橫吹曲》名。內容多寫 長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陳後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韋應物 、 白居易 等均寫有此曲。句式長短錯落不一。參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

長安道上, cháng ān dào shàng 長安:古都名,在今陝西西安西北。舊喻名利場所。

長安米貴, 基本解釋
唐 張固 《幽閑鼓吹》:「 白尚書 ( 白居易 )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 顧況 , 顧 覩姓名,熟視 白公 ,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嗟賞曰:『道得箇語,居即易矣。』」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卷二記載此事,作「 長安 米貴,居大不易」。後用以指居大都市生活費用昂貴。 清 熊鈺 《邁陂塘·題三泖漁庄圖》詞:「對畫里溪山盡可盟鷗鷺,功名付與,笑一事差強, 長安 米貴,明日便歸去。」

長安居大不易, 詳細解釋詞語解釋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 ㄔㄤˊ ㄢ ㄐㄨ ㄉㄚˋ ㄅㄨˋ ㄧˋ

㈣ 求歷史故事 300字 10篇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墨子破雲梯

在戰國初年的時候,楚國的國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復楚國的霸權。他擴大軍隊,要去攻打宋國。

楚惠王重用了一個當時最有本領的工匠。他是魯國人,名叫公輸般,也就是後來人們稱為魯班的。公輸般使用斧子不用說是最靈巧的了,誰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領,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後來有個成語,叫做「班門弄斧」。

公輸般被楚惠王請了去,當了楚國的大夫。他替楚王設計了一種攻城的工具,比樓車還要高,看起來簡直是高得可以碰到雲端似的,所以叫做雲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輸般趕緊製造雲梯,一面准備向宋國進攻。楚國製造雲梯的消息一傳揚出去,列國諸侯都有點擔心。

特別是宋國,聽到楚國要來進攻,更加覺得大禍臨頭。

楚國想進攻宋國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反對得最厲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反對鋪張浪費,主張節約;他要他的門徒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違背他的主張。

墨子還反對那種為了爭城奪地而使百姓遭到災難的混戰。這回他聽到楚國要利用雲梯去侵略宋國,就急急忙忙地親自跑到楚國去,跑得腳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塊裹著腳走。

這樣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見公輸般,勸他不要幫助楚惠王攻打宋國。

公輸般說:「不行呀,我已經答應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輸般帶他去見楚惠王,公輸般答應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誠懇地說:「楚國土地很大,方圓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國土地不過五百里,土地並不好,物產也不豐富。大王為什麼有了華貴的車馬,還要去偷人家的破車呢?為什麼要扔了自己綉花綢袍,去偷人家一件舊短褂子呢?」

楚惠王雖然覺得墨子說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棄攻宋國的打算。公輸般也認為用雲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當地說:「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著的皮帶,在地下圍著當做城牆,再拿幾塊小木板當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輸般來演習一下,比一比本領。

公輸般採用一種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種方法守城。一個用雲梯攻城,一個就用火箭燒雲梯;一個用撞車撞城門,一個就用滾木擂石砸撞車;一個用地道,一個用煙熏。

公輸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還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沒有使出來。

公輸般呆住了,但是心裡還不服,說:「我想出了辦法來對付你,不過現在不說。」

墨子微微一笑說:「我知道你想怎樣來對付我,不過我也不說。」

楚惠王聽兩人說話像打啞謎一樣,弄得莫名其妙,問墨子說:「你們究竟在說什麼?」

墨子說:「公輸般的意思很清楚,不過是想把我殺掉,以為殺了我,宋國就沒有人幫助他們守城了。其實他打錯了主意。我來到楚國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個徒弟守住宋城,他們每一個人都學會了我的守城辦法。即使把我殺了,楚國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聽了墨子一番話,又親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領,知道要打勝宋國沒有希望,只好說:「先生的話說得對,我決定不進攻宋國了。」

這樣,一場戰爭就被墨子阻止了。

劉羅鍋智告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於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窪窪,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於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算,限兩月之內竣工。 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後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財的良機。

三天後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於所需石料要從數百里外的房山采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乾隆皇帝二話沒說,立即照準。

此後,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並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百匠人叮叮當當地日夜幹了起來。結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皇帝就當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陞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劉墉無意中發現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采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後,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眾出醜。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太和殿後,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後悄悄跟了進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後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一看,卻是協辦大學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慎。今天怎麼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一細節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現了。因當時明文規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麼啦?? 和坤這么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皇帝早就發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

「什麼?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乾隆皇帝一聽,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㈤ 名勝古跡導游詞

山西平遙古城導游詞

諸位遊客,大家好。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為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為乎迢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里。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濕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古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

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著名畫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過急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字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迢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帶遊客進「下東門」)

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裡.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朗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瓮城,它是為保衛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衛手段。這里地方根小,四周為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瓮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瓮中之鱉。有的瓮城門並不是開在城門對面,而是拐個彎開在旁邊.更可防止沖入的敵兵一較作氣沖到城門下.通過拐彎來消解敵兵銳氣。這些設計思想都是古人在長期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大家看.瓮城裡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干什麼的呢?原來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聖人.把關廟修進瓮城裡,卻是平迢人的獨特創造。請大家隨我進城,上城牆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在城上了,這里本來還有城樓.在戰爭中毀掉了。這座建在城牆上的台,傳說就是尹吉甫的點將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將,在歷史上游藩有名,《律經沖的《較高》、《冠R2等幾首詩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對北方游牧民族0l猶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揮的。為了鞏固北伐的成果,他還在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遺跡這里還有多處。在京陵村附近還有一處村茁叫尹村,傳說是尹吉甫當年駐兵酌地方。在上東門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書「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東門里還有一座紀念尹吉甫的小廟。

請大家隨我觀賞一下古城的建構。

(帶遊客向南浸步.邊走邊說,約走2—3個墩台即可停下)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兒牆,為什麼叫女兒牆呢?宋代官府編寫的《營造法式》上有個書面解釋:「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與丈夫也。」意思是說城牆高大厚實,保偉丈夫;女牆單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間有的地方卻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兩邊的女兒場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著供臆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閑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麼的呢7它是保衛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麗成丁防禦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台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干遙古城除了具備這些共性持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城牆本是戰爭的產物,平逗人卻偏偏喜歡給抹上一層濃濃的文化色彩.把象徵文化星官的魁星樓修在丁城牆東南角上(指形狀獨特的魁星樓)。據統計,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廢敵樓,那是象徵著文聖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瓮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瓮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瓮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瓮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後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願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乎迢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因廟、財神廟建築群,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桃、群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在它附近很顯眼的那座現代大樓是平適中學教學樓。文廟大成殿就在校園內,從這里看不清蔑。為保護原來的風貌,古城中一般是不準建樓的,干迢人卻為學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學樓,足見對教育的重視。平迢中學也不負眾望,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保持著這所省級重點中學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㈥ N多古詩詞問題,幫個忙

1.( 春江)潮水連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詩題:《早春》 作者 :韓愈

3.默寫《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1.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2.故國(三千里 ),深宮( 二十年)
作者張祜
寫宮女的哀怨。相傳唐文宗病重時想讓孟才人以死相殉,孟歌《何滿子》一腸斷而殞。作者以詩吊之。

4.讀故事,默古詩
有位廚師精通詩詞,每座一道菜,都能對出一句優美的詩句來。一秀才故意出題刁難,給廚師兩個雞蛋,要他座幾道菜,並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詩。廚師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是兩個純蛋黃,幾根青菜絲;第二道是把熟雞蛋白切成小塊,擺成一字型,下面鋪一張青菜葉子:第三道是清朝蛋白一撮:第四道,一碗清湯,上面飄著四隻蛋殼。

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甫 ) (唐 )朝詩人
原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南朝幾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前一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贊美廬山 柳樹 小草 春雨 西湖 梅花 泰山的詩句
1.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2.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岸上踏歌聲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泰山
6.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1.王維是哪朝的? 答:唐朝。
2.詩仙(李白 )字( 太白)號(青蓮居士)
3.詩聖(杜甫 )字(子美)其詩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 詩史)
4.白居易 字樂天 號(香山居士)
5.王維的詩多以歌詠( 山水田園)為主,人稱詩佛 字(摩詰 )
6.(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
7.孟郊,賈島,人稱(詩囚)
8.劉禹錫,人稱(詩豪)

哦哦哦!累死我了。奮戰了這么長時間的答案,希望樓主您能夠滿意!

㈦ 名勝古跡導游詞200字

大家好,我叫某某某,下面請大家聽我對麗江世界遺產公園的介紹。「微縮麗江」是對麗江世界遺產公園最形象的稱呼。「麗江「本土文化特色。營造人性化休閑游覽空間,通過藝術創作挖掘以「三江並流」、「麗江古城」為代表的麗江自然文化景觀資源的精華。公園佔地約500畝,由「風翔故園、人造天塹、東方伊甸園、玉龍神韻、雪域仙境、千龜竟日、三江彩屏、水光山色、江灣勝境、古城采風」等十餘個主要景區組成,是旅遊者首選的綜合觀光旅遊景區。

在這片背依玉龍雪山、臂擁麗江古城的土地上 ,一個精緻、細膩、濃郁、感性的「微縮麗江」為匆匆而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麗江的窗口。走進麗江的路徑、深入麗江的向導、開啟麗江的鑰匙……

「麗江「本土文化特色。營造人性化休閑游覽空間,通過藝術創作挖掘以「三江並流」、「麗江古城」為代表的麗江自然文化景觀資源的精華。公園佔地約500畝,由「風翔故園、人造天塹、東方伊甸園、玉龍神韻、雪域仙境、千龜竟日、三江彩屏、水光山色、江灣勝境、古城采風」等十餘個主要景區組成,是旅遊者首選的綜合觀光旅遊景區。

歡迎您走進這里,停留在這里,期待您通過這里,進一步認識麗江、理解麗江、熱愛麗江。

以感性和理念上真正理解麗江。

東巴文化 納西人心中的豐碑(記憶遺產記念亭)

東巴文化是麗江納西族特有的古代傳統民族宗教文化形式,是千百年來納西族創造積累起來的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是納西族先民創造的「大網路全書」。

「東巴經書」是納西東巴文化最具代表意義的物質載體,用原始植物材料、傳統手工藝、全人工製作的「東巴紙」為材料,以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化做工具,記錄著納西族先民千百年來自然、歷史宗教、文學、藝術的豐碩成果。

2003年8月30日東巴經書5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和保護。

鳳翔故園

品種豐富、色彩斑讕的球根花卉和精緻簡潔的條紋輔裝組成了展翅飛的彩鳳。穿流其間的小溪和悠悠古道將遊人帶入了麗江的漫漫歷史長河,歷史的名人赤子們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輝煌和艱辛。

東方伊甸園

湖水、青山、木欏房、摩梭姑娘;碧綠、深褐、鮮紅……環境的高度協調和色彩的強烈對比在玉龍雪山下營造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摩梭人愛情伊甸園。遊人身臨其中,在娛悅休閑的身心體驗中,產生出對210公里外的東方女兒國無限暇想和嚮往。

人造天塹

這處以寶山石頭城為藍本建造的人造微縮景觀,以逼真的巨型山石,精緻的的納西民居模型、生機勃勃的高山梯田,營造了金沙江高山大峽之中一幅天人全一的人間天堂畫卷。

玉龍神韻

「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

雄、險、奇、秀的玉龍雪山是納西族人民勇敢和智慧的體現,是納西族民族精神不朽的豐碑。「玉龍神韻」背依雪山雄偉的身軀,面迎古城柔情的懷抱在人文與自然的交融中展示麗江繼往開來的容姿。

虎躍雄關

金沙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奔騰而下,從大江而成細流,於斷崖萬丈雪峰夾峙下,滾滾江水化作傾天爆布,猛虎隔江一躍而過的傳說:中國著名水利學家,雲南省原副省長張沖一生心系虎跳峽,身後魂歸金沙的歷史和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遇難的悲壯更給虎跳峽的險峻增添了人文的含義。

雪域仙境

哈巴雪山,藏傳佛教的神山聖地。以鮮花覆面、綠樹遮身的清純形象並列在雄偉神聖的玉龍雪山身邊。奔騰的金沙江、險峻的虎跳峽。把她同麗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共同的雪山江河、大地藍天孕育了納西、藏兩個同根、同氣的兄弟民族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三江彩屏

丹霞石壁是老君山黎明黎光景區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觀。造型古樸厚重、色彩斑讕的天然石壁像一座天然屏風,守護著三江並流從人間走進仙境的入口。彩屏上歷久彌新的紋理色彩,彷彿仙境中的一幅濃墨重彩畫卷,記敘著似夢似幻的故事傳說。

水光山色

九十九龍潭位於麗江市玉龍縣河源鄉與大理州劍川縣交界區域的老君山腹地。距麗江古城120公里,是三江並流世界遺產地高原冰蝕湖群的集中分布區。

九十九龍潭在群山之中,集中分布著大小不一、形式各異的湖泊近百個,湖邊綠樹散布、杜鵑成蔭。初春時分杜鵑盛開在藍天碧水之間,描繪出一幅清晰、悠閑的世外桃源。其以「三才湖」最具代表性。

「長江第一灣」,位於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距麗江古城45公里。金沙江從這里自北下轉向180多度而東去,滾滾奔向華夏大地,化作養育中華兒女的母親河。納西族在這里依山建寨、臨水築屋,營造了碧水金沙的萬代家園。

古城采風

這里的「四方街」,是古城母親的「克隆」,是母親派出的向導。從這里,只需安步向東就可以去走訪真實的古城,走進古城紛雜的脈絡,體會柔軟的麗江時光。

從方圓的山水景緻中走進這組用傳統建築手法建成的建築群,是從感性走向理智的過程。用不多的時間瀏覽一下這裡布置精良的展室,能幫助您進一步了解更細膩的麗江、更真實的遺產。為明天的旅行安排一個具吸引力的回程

㈧ 和故宮有關的歷史典故 急用!!

故宮六謎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迄今已歷經560多年的滄桑歲月。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既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場所,也是皇帝和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的地方。3公里長、10米高的宮牆,儼然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留下了一個個不解之謎。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把皇宮稱為紫禁城,有何解釋呢? 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斗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徵著天宮中的銀河。皇帝及皇後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徵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徵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故宮房間知多少
故宮的房間數不清。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9間半,那麼,又為何有9999間半呢?半間在哪兒? 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處所,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採用了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了布局上的美觀,西頭一間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間房。 故宮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據實地測量有8600餘間。

冷宮何處
來故宮參觀的人,總要找找「冷宮」在哪裡,看皇帝是不是真地過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 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皇帝的妻妾眾多,說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據《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我國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數量也相當驚人。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里,多少青年女子被關進宮內,終生不得自由! 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里等死,更為悲慘。故宮的「冷宮」在哪裡?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 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 嬪、恪嬪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里。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門字之謎
故宮各門匾中「門」字末筆直下至底沒有向上的勾腳,都寫成 。為什麼故意寫成這樣呢? 「門」字寫成「 」,宋代就有了。據說宋偏都臨安後,玉牒殿失火,殿門燒光。宰臣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末筆都有勾腳,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方能免災。從此以後,凡宮殿的匾額,書寫時「門」字末筆都直下,不勾腳。 有一個為寫「門」字而喪生的故事,更能說明宮殿匾額「門」字無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書詹希原寫太學集賢門匾,所寫「門」字,末筆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發雷霆說:我要招賢,你詹希原這廝要閉門,塞我賢路!遂下令斬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宮誰設計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 但是,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年近古稀的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翻開故宮的興衰史,就能查閱到紫禁城裡少古樹原來跟清代的一次農民起義有關。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莊(今大興縣宋家莊)人林清率領義軍沖向東、西華門。東路義軍受阻失利,西路義軍攻入西華門,殺到隆宗門,門已關閉,義軍見宮牆兩邊樹木參天,便爬上大樹,奮勇翻牆,並砍折樹枝,准備火攻隆宗門…… 三大殿院內不植樹,有人說是怕隱蔽於樹叢中的敵人威脅皇帝的安全。這種說明乍聽似乎有理,實不盡然——故宮養心殿、御花園中古松蒼柏高大茂密,怎麼解釋?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的確,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讓人肅然起敬。三大殿院內不種樹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覽中,我們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徹底解開這一名勝之謎。

㈨ 三山五嶽在哪有哪些與其有關的詩詞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游泰山六首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口。
水急松聲哀。
北眺□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
想像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
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雲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盪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台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葯。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
去無雲中跡。
長松入雲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於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像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雲飛。

㈩ 柳樹為什麼有楊柳之稱有什麼典故

典故:

傳說我國歷史上以淫奢殘暴聞名的隋煬帝楊廣,為了到江南遊樂,開鑿了大運河。一日,隋煬帝駕馭龍舟准備南巡,但船行河中,逆水時要人拉纖。

隋煬帝不願讓衣衫襤褸的男人拉纖,竟下旨選了一千名江南女子和一千隻羊,用彩緞扭成的錦纜拉纖。可憐這些十五、六歲的女子,在烈日下拉著沉重的龍舟,走出不到半里路,早累得一個個雲鬢散亂,氣喘噓噓了。

隋煬帝和皇後憑欄望去,滿心歡喜,一時興起,竟效仿秦始皇在封禪泰山時,因在五棵松樹下避雨,封松樹為五大夫松的典故,就賜柳樹姓楊,並親書了楊柳兩個大字,懸掛樹上。從此,柳樹就被稱為楊柳了。

(10)御道街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楊柳」是一個情思纏綿的常見意象,含有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數不勝數、俯拾即是。許多人在讀到這些詩詞時,可能會以為這些詩句中所提到「楊柳」是楊樹和柳樹兩種樹的並稱,其實不然,這些詩句中的「楊柳」都是指柳樹,而與現代植物學分類中所說的楊樹沒有任何關系。

其證如下:清代張英等奉敕於康熙年間編撰而成的類書《淵鑒類函》中「楊柳」條目下諸多古詩文例句中「楊柳」詞義均被解為「柳」。而當代《漢語大詞典》中所收錄的以「楊柳」為詞素的三音節詞十餘條,其中的「楊柳」的意思亦皆為「柳」,如「楊柳腰」就是「柳腰」的同義詞。

閱讀全文

與御道街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