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南部有哪些歷史文化

南部有哪些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6 13:17:47

⑴ 南部縣有哪些著名景點

人不限,有哪些著名的景點?這個劇有很多了,來不像有好幾處當著名景點都不想非常值得去遊玩阿,能漂也不貴,還便宜風景也不錯。

⑵ 中國南部有哪些民族

錦綉譽滿海內的壯族壯族人民有歌圩的習俗。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賽歌台,參加唱山歌會的男女青年們先唱「見面歌」、「迎客歌」。如果一位男青年看中了一位女青年,便向她唱「求歌」、「請歌」。女方答歌之後,雙方開始賽歌,互相問答,即興編詞。如果對歌的男女青年相互有了愛慕之心,便退出會場,另相約會。唱過山歌之後,就開始拋綉球、碰彩蛋、搶花炮等娛樂活動。大的歌圩有上萬人參加。當地人們以唱山歌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壯族過去有20種稱呼,1949年以後統稱為僮族,1965年又改為壯族。壯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布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壯族有本民族的語言,過去使用以方塊漢字構成的土俗字,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

壯族在兩三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瑰麗的文化藝術。壯族的先民在廣西左江兩岸的峭壁上繪制了大量的崖壁面,其中花山崖一處陡壁上就繪制了1300多個人物,筆畫古樸粗擴,畫面情緒熱烈奔放。從戰國時期開始,壯族人就能鑄造銅鼓。它既是樂器,又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壯錦是久負盛名的壯族紡織工藝品,獨具民族風格,遠銷國內外。

壯族人喜歡屹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過去,婚姻大多由父母包辦,但婚前戀愛自由。結婚後,新娘返回娘家居住,遇有重大節日和農忙時節才到丈夫家短時伺居住,直到懷孕之後才常住婆家。這種習俗稱為「不落夫家」或「坐家」。

壯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還膜拜巨石、高山、土地,龍蛇等。唐宋之後,佛教、道教傳人。近代以來,又有天主教、基督教傳人。中元節、牛魂節等是壯族獨有的節日。中元節又稱鬼節,每年七月十四自舉行。祭祀祖宗和野鬼。牛魂節在春耕以後舉行,給牛吃食品和鮮草,為耕牛招魂。

壯族聚居地區多山,大多從事農業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農業全面發展,還建立了基礎工業,開展對外貿易,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蠟染技藝嫻熟的瑤族聞名中外的蠟染,是瑤族的傳統手工藝。早在宋代,瑤族人就能用藍靛和黃蠟在白布上染出美麗的花紋。瑤族人特別喜歡用蠟染布做服裝、被面,頭飾等用品。

瑤族有盤瑤、花籃瑤、過山瑤等不同稱呼,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大多住在山區。瑤族有本民族的語言,通用漢語、壯語,一般使用漢文。

瑤族的節日很多,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瑤族普遍愛好唱歌,長鼓舞和銅鼓舞是傳統的舞蹈。青年男女在節日里,通過歌舞建立感情就可以成家。

瑤族人的服飾樣式豐富多采。男女服裝主要用青、藍土布製成。男子上穿對襟無領的短衫,下著長、短褲。廣西南丹瑤寨的男子喜穿綉邊白褲,因此有「白褲瑤」之稱。廣東連南瑤族男子喜留發髻,插雉羽,用紅布帕包頭,十分英武。婦女喜穿無領大襟上衣,下著裙、褲,在服裝的袖口,裙邊等處裝飾挑花、刺綉。瑤族婦女卜頭飾式樣繁多,喜歡用銀簪、銀花、銀串珠、弧形銀板等配上彩色絲帶做頭飾,別具風格。少女、未婚或已婚婦女從頭飾上就可以區別出來。

瑤族人以玉米、大米,紅薯為主食,廣西金秀大瑤山產鳥酢,是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的,味美異常,廣西北部的一部分瑤族飲用「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趁熱沖泡炒米、炒豆食用,饒有風味。

每月過節的仫佬族仫佬族幾乎每月都有節日。三月初三婆王節(又叫小兒節),各村寨都要舉行祭祀;四月初八牛節,這天要讓辛勞一年的耕牛休息;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家抬紙船巡行田間驅蟲,以保豐收:八月十五後生節,青年男女開展「走坡」社交活動。尤其是每年一小慶、三年一大慶的「依飯」節更是熱鬧。依飯節在每年立冬以後的「吉日」,仫佬族山寨從清晨開始便鼓聲咯咚,歌聲不斷。人們抬著豬羊到祠廟中祭祖,祈求人畜平安。白天看耍獅舞龍,晚上燃起火把看戲。

仫佬族90%左右聚居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宜山、柳城等20多個縣、市。仫佬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大多數人兼通漢語,使用漢文。

仫佬族服裝愛用青色。婦女在清代時穿統裙,現在穿大襟衣、長褲,梳辮結髻,戴耳環、手鐲、戒指。男子穿對襟衣服。飲食以稻米、玉米、薯類為主,喜吃辣椒和糯米飯,忌食貓、蛇肉。住的多是泥牆瓦頂平房,屋內有燒煤的地爐。

仫佬人善唱山歌。「走坡」不僅是青年男女的一種社交活動,也是談情說愛的方式。過去,女方有「不落夫家」的習俗,直到生育後才到夫家居住。

擅長竹編和雕刻的毛南族心靈手巧的毛南人擅長竹編和雕刻。他們編織的花竹帽,民間稱為「毛南帽」,又叫「頂卡花」遠近行銷。毛南族婦女往往戴著它走娘家。他們雕刻的木質假面具形象逼真,刻制的石柱、召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龍、鳳,麒麟、仙鶴、壽松,顯示著毛南族人民的藝術才能。

毛南族自稱「阿南」,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環江的「三南」(上南、中南、下南)山區。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各種副業。他們飼養的菜牛,遠銷香港等地。

毛南人的服飾與壯族相似。男女都喜歡穿著藍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對襟衫。婦女穿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和滾邊褲子,戴手鐲等飾品。飲食以大米、玉米為主,喜歡腌制酸肉、酸螺獅、酸菜。他們多禮好客,見面以兄弟相稱,吃飯時不論客人大小,都被邀請與長輩同座,用家裡最好的飯菜招待。毛南族村落依山而建,實行同姓同族聚居,通常是十多戶的小村莊。住房一般是瓦頂泥牆,分上下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關養牲畜和堆放雜物。

毛南族有本民族的語言,使用漢字。唱歌是毛南族人民最喜愛的文娛活動。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叫做「羅海」歌,在喜慶嫁娶節日唱的祝賀歌叫做「歡」,敘述歷史故事或祖先傳說的敘事歌叫做「排見」,毛南人大多信奉道教,崇拜多種神靈,迷信、禁忌較多。「分龍節」又叫「五月廟節」,是毛南人特有的節日,主要是祭祀神靈和祖先。

「生活在珍珠故鄉」的京族公元15世紀以後,京族從越南陸續遷到中國廣西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區等地,那裡素有「珍珠故鄉」之稱。京族聚居的山心、瀝尾、巫頭三個小島,歷來被稱為「京族三島」。有本民族語言,歷史上曾經利用漢字創造「字喃」(意思是南方的字),現在通用漢字。

京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哈節」(歌節)。每年過哈節時,全村人聚集「哈亭」,迎神,祭祖,宴飲,娛樂,聽哈妹(歌手)吟唱。京族創造的獨弦琴音色幽雅動聽,引人人勝,京族婦女著菱形遮胸布,外穿窄袖緊身對襟無領的短上衣,喜戴耳環。男子的上衣長及膝蓋,窄袖袒胸,系腰帶。現在只有部分老年婦女還保留著原來的裝束。京族人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肉食多為魚、蝦。京族人用糯米磨粉煮熟,拌上芝麻,放火上烤乾,製成名叫「風吹糙」的糍粑,是民族風味食品。

京族人主要從事淺海捕撈漁業,農業、鹽業是漁業的補充。現在港灣建立了人工珍珠養殖場,與天然養殖結合,大大增加了珍珠的產量。他們還建築攔海大壩,使京族三島與陸地連接起來。

編織「西朗卡鋪」的土家族「西朗卡鋪」(意為土家鋪蓋)是土家族人民的兩朵藝術鮮花之一。它織工精巧,色彩絢麗,有100多種圖案。土家姑娘從十一二歲起就開始學習編織,長大結婚時,必須有自己親手編織的花被面。土家人的另一朵藝術之花是擺手舞。它是土家族流行的古老舞蹈,古樸優美,生活氣息濃厚,參加表演的可達千人。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地區和四川省東部等地。土家族有本民族語言,但是除了西水流域的人使用土家語外,多數人使用漢語。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婦女上穿左襟大袖短衣,滾花邊,下著八幅長裙或鑲邊筒褲,頭挽發髻,喜歡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男子穿對襟短衣,多扣子。衣料用上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土家族過去有同姓為婚的風氣,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還骨種」。土家人大多信鬼神,崇拜祖先,禁忌很多,如逢戊日不能動土,逢吉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在唐宋時期,土家人手工生產的溪布、水銀、硃砂遠近聞名,成為貢品。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鴉片種植泛濫,人民深受毒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土家族地區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的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生活在「天涯海角」的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的黎族,有本民族的語言,許多人兼通漢語,1957年創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黎族婦女在腦後梳髻,上插用箭豬毛或金屬、牛骨製成的發簪,披綉花頭巾,上衣對襟開胸無扣,下穿無褶織綉花紋的統裙。盛裝時戴項圈、手錫、腳環、耳環等,有些地方婦女的耳環又多又重,從耳根下垂到肩。部分地區的黎民保留著紋面、紋身風俗。男子上穿無領對襟衣服,下穿前後兩幅布的吊啊贍。黎族人喜歡吃水飯。肉食用火燒或生腌,腌肉摻加米粉、野菜等,酸漬後長期保存。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在五指山區,黎族人住船形房屋,用竹木扎架、茅草蓋頂,用藤條或竹做地板。

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傳統的民間樂器有鼻蕭、口弓、水蕭、洞蕭等。錢鈴雙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舞蹈,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黎族從前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流行雞骨卜、蛋卜。有些地區人死後以獨木棺土葬,不築墳墓,葬後也不再祭掃。

黎族婦女精於紡織,特別擅長木棉紡織。宋末元初,著名的女紡織家黃道婆的高超紡織技術,就是在黎族地區住了40多年學到的。

黎族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除種植稻、薯、玉米等作物外,還盛產橡膠。

喜唱「雙條落」的畲族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叫盤瓠的男青年自告奮勇地領兵抵抗敵國入侵,很快就打敗了敵軍。皇帝很賞識他的聰明勇敢,把自己的第三個女兒嫁給了他。盤瓠和公主結婚以後回到山地居住,生下三男一女,老大姓盤,老二姓藍,老三姓雷,女婿姓鍾。他們世代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畲族。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居住在山裡的客戶」。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的山區。其中福建、浙江兩省最多,佔96%。畲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絕大部分人操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山歌是舍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畲族人不但在節日和喜慶場合唱歌,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山間勞動時,也常以歌當話,互相對答。有些地區每年還定期舉行規模盛大的「盤詩會」。唱歌形式除獨唱、對唱、齊唱外,還有二聲部重唱,叫做「雙條落」。「雙條落」是一個歌手先唱兩個字或四個字,另一歌手緊接著再唱下去,這是中國民歌演唱中稀用的形式。畲族男子的服飾與當地漢人相同。婦女衣服的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腰間束彩色條帶,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婦女把頭發盤梳在頭頂上成螺旋式或截筒高帽式發髻。結婚時,女女戴鳳冠,插銀管。

畲族的居住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一般是幾戶、幾十戶聚成村落,有的村落是畲、漢雜居。過去,同一近親的人為一「房」,同房的人住在一起,同姓不婚,一般也不與漢族通婚。

畲族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紅薯為主。他們編織的「合手巾帶」(花腰帶)和斗笠很有特色。斗笠是用細竹篾編成,配上綵帶明珠,十分美觀,是深受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⑶ 南部巨石文化的文化起源有哪些說法

關於這個南部巨石文化的文化起源,目前尚無定論,有研究者認為它與西印度、中印度或地版中海東岸的巨石建築文權化有關;也有人認為,這一文化應當是原印度西北部的達羅毗荼人為雅利安人所迫而南下;還有人根據入骨中的伊朗成分判斷該文化系本土傳統與來自高加索、伊朗、中亞石冢墓民族的影響相結合後的產物。

⑷ 南部縣有哪些著名景點

南部縣風景分三大片區:

(1)以升鍾湖為主體的西部片區,定位為「度假和水上運版動旅遊區」。

(2)以禹跡山為權主體的東部片區,定名為「禹跡山風景名勝區」,范圍包括現在的禹跡山、火峰山、紅岩子、凌雲山、曉霞觀等,定位為「宗教文化觀光與休閑游樂旅遊區」。

(3)以八爾灘為主體的南部片區,范圍包括八爾灘、觀音山石刻、馬王鄉民居大院、皮影等,定位為「生態觀光旅遊與會議度假旅遊」

⑸ 哪個城市是我國南部的城市,是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福建省泉州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積淀深厚,素有「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光明之城」的美譽。全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40處,縣(市)級600多處。其中極負盛名的有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國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傳教的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的靈山聖墓、千年古剎開元寺及東西塔、記載古代海上交通和貿易的九日山祈風崖刻、廣受台胞和海外僑胞信眾膜拜的天後宮媽祖、民族英雄鄭成功史跡與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陽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以及與惠東民俗、海濱風光、石雕藝術融為一體的崇武古城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和秀出東南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使泉州成為一個全國乃至國際性的旅遊勝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到此觀光。泉州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蜚聲海內外的有:晉唐士樂余韻南音、宋元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和中國一絕「提線木偶」。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伊斯蘭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種宗教在泉州廣泛傳播,留下大量遺跡,使泉州成為多元文化融洽交匯、和諧共處、互促共榮的載體。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泉州具有薪傳不息、獨樹一幟的武術文化。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佔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泉州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1000多萬畝,耕地217萬畝,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積786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421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08個。深水良港多,可建萬噸以上深水泊位123個,湄洲灣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港。

⑹ 南部縣的文化古跡

南部縣 四川省南充市市轄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縣境東接儀隴、蓬安,西鄰鹽亭、梓潼,南靠西充、順慶,北連閬中、劍閣。縣政府駐地南隆鎮。
全縣幅員面積2235平方公里,耕地91萬畝;轄71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111個行政村級單位,其中村委會1041個,居委會70個,總人口132萬(2012年數據)。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萬;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淺丘起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298-826米之間。
名勝古跡有李封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院大佛、報恩寺、升鍾湖等。

禹跡山大佛
中國第一立佛禹跡山大佛,刻鑿於禹跡山腰,為釋迦牟尼造像,中國古代第一石刻立佛,與樂山坐佛、大足卧佛並稱巴蜀三大佛。大佛面南而稍西,負岩而立,身高18米。佛像雕鑿線條簡潔流暢,刻工精細,頗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形意。其造型藝術和雕刻風格盡顯唐代石刻之神韻。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升鍾湖
升鍾湖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四川南部縣西北部,該區包括南部縣的升鍾、升水、皂角、保城、雙峰、鐵鞭、神壩、大坪、桐坪、店埡、太霞、西河、丘埡、光中等十四個鎮鄉,轄區內總幅員面積為517平方公里。

紅岩子景區
以城市建設和紅岩子電航工程為依託,利用工程建成後形成的寬闊湖面,與三個城市主體公園靈雲山、火峰山、五面山以及滿福壩農業觀光園和石子嶺生態植物觀光園,共同構成「三山、兩園、一水」的風景輪廓線的紅岩子風景區。景區內已建成佔地300多畝,川北規模最大,特色突出,集紀念性和休閑性為一體的城市廣場,是閬中古城游線上一道靚麗的城市旅遊風景線。

黑龍觀村
黑龍觀村是我省鄉村旅遊示範村,位於四川省南部縣四龍鄉境內,距縣城32公里,地處建興鎮、三官鎮、四龍三鄉(鎮)交界處,因在當地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黑龍觀寺廟而被稱作黑龍觀村,該村盛產水果、蓮藕,有425畝「脆香甜」果樹、308畝蓮藕,家家有果樹,戶戶有果園,並以「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為依託,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被譽為「中華蓮花第一村」。

建浩寺
建浩寺現為南部縣佛教協會所在地,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寺院,佛教文化內函豐富,寺院發展迅速,建設規模較大,設施齊備,是南充市的大型寺院之一。 位於四川南部縣建興鎮中心蓮花山,離縣城25公里,距鎮0.5公里。山勢形若蓮花,綠樹蔥郁,寶馬河環繞山麓,交相輝映。建浩寺佔地面積800餘畝。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玉觀音殿、彌勒佛殿、千手觀音殿、五觀堂、望高亭、放生池等佛教建築。其中大雄寶殿內有如來佛祖坐像三尊,全身鍍金,眼睛炯炯有神直視前方,神態栩栩如生。根據四川省佛教協會,川佛會〔2013〕45號文件,關於《南充市建浩寺傳授寺傳授居士菩薩戒的請示》的批復,於2013年9月23日至29日,在南部縣建浩寺舉辦了南充市第19屆居士菩薩戒法會。

⑺ 雲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唐繼堯:作為中國和雲南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通常被視為傑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或者舊軍閥,但按照界定歷史文化名人的標准,唐繼堯不僅當屬雲南近代文化名人,而且還是雲南近代名人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聶耳:祖籍玉溪,生於昆明;創作的歌曲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等30餘首,集中表現當時工農群眾的苦難和反抗,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堅決意志,成為「中國革命之
號角「。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龍雲:原為唐繼部將,龍雲是繼唐繼之後,執掌雲南黨政軍權長達18年的人物,對民國時期的雲南省有較大的影響。
盧漢: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盧漢繼龍雲之後,在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為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的重要人物。
楚圖南:1943年加入民盟,為民盟雲南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為團結廣大知識分子做了大量工作。李根源:是一位愛國志人,著有《永昌府文征》《東齋詩抄》等,我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和學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學成歸國,受孫中山之囑托,李根源創辦「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軍事學校雲南陸軍講武堂,被委任為講武堂監督,不久升為總辦(校長),全面負責辦學事宜。另外,還有袁嘉穀、趙藩、高奣映等雲南歷史文化名人

⑻ 求四川省南部縣的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

南部縣記者站楊澤飛報道 10月17日,南部縣縣長楊建華告訴記者,中學語文教材《賣油翁》一文中提到了「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堯咨這位當時聞名天下的武狀元及其兩位文狀元兄弟的雕像即將屹立在南部縣城的柳林文化廣場。

北宋年間,新井縣(今南部縣大橋鎮)陳省華(官至尚書)的3個兒子中,分別有兩人中了文狀元,一人中了武狀元,歷史上稱這三兄弟為「陳氏三狀元」。由於當時的新井屬保寧府(今閬中)管轄,今天閬中市的三陳街就是以這三兄弟的事跡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也留下了金魚溪、金玉橋、狀元橋、三元街等美名軼事。

據資料記載,封建時期科舉制度以來,全國共出了800多名狀元,南部縣先後就有4人中狀元,一個縣有這么多狀元,在全國罕見。曾有一度時期,省內某大學的教授先後就眉山的「三蘇」和南部的「三陳」作了專題研究,發表文章回顧天府的名流文化。

南部人為了紀念這3位名流,民間自發集資先後在其出生地修建了狀元祠,在南部縣城的嘉陵江邊雕塑了三兄弟的紀念像。當時,雕有三狀元像的柳林公園是南部縣唯一的一個城市公園。為了提升城市品位,南部縣把這個柳林公園作為城市的中心文化公園進行打造,將南部的民間文化匯集於該廣場,並常年在那裡舉辦了很多文化活動,該縣也將進入該公園的街定名為「文化路」。至此,「陳氏三狀元」成為柳林文化公園內最醒目、南部人最驕傲的標志。

然而,隨著南部縣城建設步伐的加快,「陳氏三狀元」像已影響到城市的建設,縣委縣政府決定擇地重塑。決定一出,引起了南部市民的廣泛關注。於是,縣委縣政府多次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以尋找最佳決策方案。通過反復論證,南部縣從10多個設計方案中敲定一種,由專業的廠家負責完成製作任務,2005年元旦前夕給狀元一個「新家」。

⑼ 南部縣的歷史文化

中國釣魚城
2010年06月29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命名,南部縣為「全國釣魚城市」。 2014年1月3日,國家體育總局出台了《關於將南部縣全國釣魚城市更名為中國釣魚城的決定》,將南部縣「全國釣魚城市」更名為「中國釣魚城」。
中國桂花城
2010年9月16日,南部縣「桂花博覽園」揭牌。當晚在南部縣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升鍾湖釣魚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明星晚會上,國家林業局官員現場為南部縣頒發了「中國桂花城」的牌子。
蓮花博覽園
南充市南部縣第二屆蓮花節於2013年6月29日8時在南部縣四龍鄉黑龍觀村蓮博園核心區開幕,開幕式上,南部縣蓮博園被大世界上海基尼斯總部授予「規模最大的蓮花博覽園」, 同時被四川省花卉協會授予「四川蓮花之鄉」。
檔案文獻
南部縣的地方歷史文獻很有特色。《清代南部縣衙檔案》是發現的歷時時間最長、數量較多的清代地方檔案,2003年10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次年12月被列入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具有極高的檔案學、歷史學、文獻學、文物學、法學研究價值。西華師范大學對該檔案的整理與研究已長達十年,圍繞《南部檔案》開展的相關研究也已成為西華師范大學的特色科研項目,並在海內外都有良好反響。中華書局與西華師范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南部縣衙檔案整理與研究》課題組就南部檔案整理、研究與出版在西華師范大學舉行了研討會。中華書局就南部檔案成果的宣傳、出版資助的申請、出版的規格等問題與課題組進行了深入討論。雙方表示該檔案的整理與出版要充分體現「社會學價值、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將合作出版的《清代南部縣衙檔案匯編》打造成版刊上的藝術品和內容上的學術精品。

⑽ 南充有哪些歷史故事

南充歷史故事主要集中在閬中了:
【張飛守巴西】東漢獻帝建安十九版年(214),劉備平定益州權,任張飛為巴西郡(郡治閬中)太守。建安二十年(215),魏將張遼自漢中入侵,張飛率精卒萬人,相拒於檬頭、盪石(今巴中恩陽河至渠縣流江河一帶),大破張遼於瓦口(流江河至渠江入口處),巴郡遂安。章武元年(221),劉備伐吳,令張飛率軍會師江州,張飛臨發兵時,為部下叛將所害。

【保寧大戰】明末清初,保寧(即閬中)發生三次大戰。第一次是清順治四年(1647)秋天,清軍首次入川,張獻忠中箭死,清軍佔領保寧、順慶、達州等地。張獻忠余部歸順南明永曆帝,聯明抗清。這年冬天,明將趙榮貴自龍州率師猛攻保寧,清軍大敗,全軍退出四川,據守漢中。第二次是順治八年(1651),吳三桂率清軍大舉入川,與趙榮貴決戰於保寧。趙榮貴戰死,保寧復為清軍所得。第三次是順治九年(1652),農民起義軍大將劉文秀親率義軍10餘萬,自三台、鹽亭來與清軍決戰,遭遇伏兵,傷亡慘重,只得率軍南下渝州,赴雲南、貴州投永曆帝闕下。

閱讀全文

與南部有哪些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