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伍姓歷史上的名人
姓氏源流 伍姓出自羋姓。據《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伍參對庄王說:"晉軍內部不團結,號令不統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攻,晉軍必敗。"孫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伍參笑著回答:"如果打勝了,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裡還輪得上你啊!"接著他仔細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終於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結果楚軍獲勝。於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後沿襲伍姓。
二、 郡望堂號【郡望】安定郡:漢武帝置,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及寧夏西部。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堂號】 "孝友堂":孝是指對父母孝,友是指對兄弟友愛。春秋時的伍員,字子胥,他的父親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國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聽信讒言,把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殺了。伍員逃到吳國,幫助吳王伐楚,一舉滅了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員就掘開他的墳墓,打了他的屍骨三百多鞭,報了父兄之仇。
三、 歷史名人 伍佑:字佑之,宋代寧化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團練推官時,重新營建了州里久已廢棄的鹽場,每年收入頗豐,人稱"佑鹽場"。伍隆起:新會人,宋代名將。宋末,他率義軍與元將張弘范力戰不屈。後來,他手下的叛將謝文子殺了他,持首級投降了張弘范。當時的宋朝宰相陸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為首以葬。後又派人抓到謝文子,殺之以祭祀伍隆起。伍鈍:明朝鄞人,字文璉,才識出眾,長於言辭論辯,人們都勸他出仕。但他的母親不希望他離開左右,故伍鈍絕口不提仕進,一心侍奉母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結廬守墓三年,鄉里稱之為"伍孝子"。伍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咸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兼工書法,編著有《咸寧縣志》、《陝西通志》、《蘋野纂聞》、《三吳水利論》、《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
② 歷史上的伍姓名人
《姓氏考略》中說伍姓是開宗於黃帝之臣——著有《玄女兵法》的伍胥。更為可信的說法,是伍姓始於春秋末期的楚國伍參。楚莊王時與晉爭霸,派伍參伐鄭。晉國隨後前往救援。伍參力排眾議,說服庄王與強大的晉軍決戰,並取得了勝利。伍參被封為大夫,並以名為姓,稱伍氏。伍姓由此開宗。
伍姓發源於楚地,而後在安定(今屬湖北)、武陵(今屬湖南)成為望族。
一、伍姓名人 錄
伍參之子伍舉、伍舉之子伍奢都在楚國世襲為大夫。漢靈帝時有大臣伍孚,謀殺董卓不成,大罵董卓,慷慨赴死。晉時出過一位高士伍朝。南北朝學者伍安賓撰寫《武陵圖記》,至今聞名。南唐伍喬以詩聞名於世。明代有伍福為著作家 ,伍文定為兵部尚書;明清之際有伊斯蘭教學者伍尊契(回族)。近現代有外交官伍廷芳,紅軍 將領伍中豪,當代學者伍連德、伍獻文等。
二、伍姓名人
一生復仇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國大夫伍奢的次子。子胥性格剛硬暴烈而又堅忍。楚太傅費無忌於平王時讒殺子胥父伍奢及兄伍尚。子胥逃至吳國,誓言報仇。
在吳國,子胥察知公子光有野心,就向他推薦了劍客專諸,專諸向公子光說此時可殺僚而自立。於是公子光埋下伏兵,備酒請僚。專諸在魚肚中藏匕首,入內刺殺了僚,公子光自立為王,即為闔閭。後闔閭召來子胥,賜以官職,與他共商國事。
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吳國攻入楚國都城郢,楚昭王出逃。伍子胥隨軍入郢,找不到昭王,就掘開平王的墳墓,挖出他的屍體,抽打了300鞭,心中仇恨才稍稍平息。申包胥原是子胥的好友,子胥逃離楚國時曾誓滅楚國,而包胥則說要保衛它。這時申包胥逃到山中,派人對子胥說:「你也太過分了吧!我聽說人可勝天,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楚王臣下,您父親也是楚王舊臣,現在鞭打死人,這豈不是太不講理了!」子胥對來人說:「幫我向包胥道歉。我來日無多,就像太陽將落,但路途還遠,所以倒行逆施。」夫差繼位後,伍子胥曾多次勸他滅掉越國以絕後患,夫差一直不聽。夫差執意攻齊,並派子胥出使齊國,子胥就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伯乘機向夫差進讒說子胥懷有異心,勸夫差殺掉他。於是伍子胥被賜劍自殺,當時,他狠狠地說:「在我的墳上種上梓樹,使它長大能做棺材。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國東門上,好讓我親眼看到吳國被越國消滅。」
伍子胥心懷一把浸透怨毒的復仇之劍,一生復仇,至死不止。
③ 歷史上姓伍的風雲人物
姓氏源流
伍姓出自羋姓。據《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內伍胥,他是容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伍參對庄王說:"晉軍內部不團結,號令不統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攻,晉軍必敗。"孫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伍參笑著回答:"如果打勝了,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裡還輪得上你啊!"接著他仔細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終於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結果楚軍獲勝。於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後沿襲伍姓。
④ 伍姓的歷史名人
伍子胥
泰格-伍茲(老虎伍茲)(打高爾夫的)
伍詠薇
伍思凱
伍仕賢(在中國的美國導演,拍過《獨自等待》夏雨主演)
伍紹祖
伍佰
伍嘉祥
伍斯凱
1、伍子胥
春秋時期的吳國人,其出生地是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是當時著名的大夫、謀略家、軍事家百,是蘇州城的營造者,是典故「一夜白發」和「倒行逆施」的主人翁。
2、伍孚
東漢末年的汝度南吳房人,當時的汝南吳房即為現在的河南遂平,其生前最高官職是越騎校尉。因看不慣董卓專權,殘害忠良,知遂計劃刺殺行動,但無奈計劃失敗,反而被當場殺害。有詩贊雲: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3、伍喬
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人,當時的南唐就屬於現在的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相道傳他自幼在廬山讀書,擅長詩文。在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的時候,創作《八卦賦》並憑此獲得的進士第一名,即狀回元,並且也是廬江縣歷史上唯一一位狀元。據中國歷史上開科取士共錄答取800多位文狀元中,伍喬是位居第649名,且是五代十國南唐的唯一一名有記載的狀元。
姓氏源流 伍姓出自羋姓。據《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伍參對庄王說:"晉軍內部不團結,號令不統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攻,晉軍必敗。"孫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伍參笑著回答:"如果打勝了,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裡還輪得上你啊!"接著他仔細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終於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結果楚軍獲勝。於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後沿襲伍姓。
二、 郡望堂號【郡望】安定郡:漢武帝置,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及寧夏西部。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堂號】 "孝友堂":孝是指對父母孝,友是指對兄弟友愛。春秋時的伍員,字子胥,他的父親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國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聽信讒言,把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殺了。伍員逃到吳國,幫助吳王伐楚,一舉滅了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員就掘開他的墳墓,打了他的屍骨三百多鞭,報了父兄之仇。
三、 歷史名人 伍佑:字佑之,宋代寧化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團練推官時,重新營建了州里久已廢棄的鹽場,每年收入頗豐,人稱"佑鹽場"。伍隆起:新會人,宋代名將。宋末,他率義軍與元將張弘范力戰不屈。後來,他手下的叛將謝文子殺了他,持首級投降了張弘范。當時的宋朝宰相陸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為首以葬。後又派人抓到謝文子,殺之以祭祀伍隆起。伍鈍:明朝鄞人,字文璉,才識出眾,長於言辭論辯,人們都勸他出仕。但他的母親不希望他離開左右,故伍鈍絕口不提仕進,一心侍奉母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結廬守墓三年,鄉里稱之為"伍孝子"。伍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咸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兼工書法,編著有《咸寧縣志》、《陝西通志》、《蘋野纂聞》、《三吳水利論》、《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
⑤ 歷史上姓貟的有那些名人
貟德忠:山東泰安東貟家北一世祖。
貟德誠:山東冠縣貟庄(原山東堂邑)一世祖。先世棗強、冀州人,明初洪永年間始遷魯。貟氏伍貟之裔也。一名位姓,迄今與伍氏稱同家。自古有貟半千知名士。始祖當永樂年間由棗強冀州遷來。
貟 敞:(生卒年待考),前涼金城人(今甘肅蘭州)。
貟半千:(生卒年待考),本名余慶;晉州臨汾人。著名唐朝大臣、詩人。
其師王義方器之曰:「五百歲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名半千。
貟興宗:(生卒年待考),字顯道,仁壽人。著名宋朝大臣、學者。
貟興宗著有《九華集》五十卷,《國史經籍志》又有辯言及採石戰勝錄,並傳於世。
貟小蘇:(公元1950~今),河南陝縣人。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貟 傑: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研究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政府政策評估的效率與方法體系研究」負責人。
貟恩鳳:(公元1940~今),出生於西安,原籍陝西華陰。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四屆理事,中國民族聲樂學會理事,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兼職教授。曾先後擔任陝西省政協第四屆委員、第五、六、七、八屆常委等職務。現為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名譽團長、書記。
貟 超:(公元1952~今),陝西三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先後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系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機器人技術和機器人控制、機械繫統動力學。
貟寶山:(公元1930~1951),河南安陽人。著名國際主義戰士,一級戰斗英雄。
貟東華:(公元1950~今),陝西省華山監獄民警
1986年1月由部隊轉業到華山監獄工作。先後擔任房產基建辦主任、監察室主任等職。2001年6月至今,擔任華山監獄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所所長,黨支部書記。因工作業績卓越,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老幹部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貟相彬:青年詩人。
畢業於青島科技大學。
現任中國金筆作文研究會秘書長,中國金筆作文教研組組長,礪智總校教研部副主任,中國金筆作文高級講師。著有教學論文《一二年紀作文啟蒙》,《作文教學與市場細微化處理》,文學劇本《吆喝》,詩歌《相彬詩文集》等。
貟宗翰:(公元1940~今),陝西咸陽人。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秦腔研究會副會長。
貟更厚:(公元1954~今),河南陝縣人。著名美術家。
中國博物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三門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三門峽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副研究館員職稱。
⑥ 除了伍子胥還有其他姓伍的名人嗎最好是古代的人物
伍參,據《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救援,兩軍在邲相遇。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這時伍參對庄王說:"晉軍內部不團結,號令不統一,元帥荀林父沒有威望,楚軍只要一進攻,晉軍必敗。"孫叔敖生氣的說:"楚軍連年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如果打了敗仗,即使殺了你做肉羹,也贖不了你的罪。"伍參笑著回答:"如果打勝了,那就證明你無謀;萬一打了敗仗,我的肉將由晉人來吃,哪裡還輪得上你啊!"接著他仔細分析了楚軍的有利條件和晉軍的弱點,終於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結果楚軍獲勝。於是楚莊王就封伍參為大夫,伍參便以名為姓,成為伍氏,其後沿襲伍姓 。
歷史名人 伍佑:字佑之,宋代寧化人,大中祥符年間進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團練推官時,重新營建了州里久已廢棄的鹽場,每年收入頗豐,人稱"佑鹽場"。伍隆起:新會人,宋代名將。宋末,他率義軍與元將張弘范力戰不屈。後來,他手下的叛將謝文子殺了他,持首級投降了張弘范。當時的宋朝宰相陸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為首以葬。後又派人抓到謝文子,殺之以祭祀伍隆起。伍鈍:明朝鄞人,字文璉,才識出眾,長於言辭論辯,人們都勸他出仕。但他的母親不希望他離開左右,故伍鈍絕口不提仕進,一心侍奉母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結廬守墓三年,鄉里稱之為"伍孝子"。伍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咸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兼工書法,編著有《咸寧縣志》、《陝西通志》、《蘋野纂聞》、《三吳水利論》、《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
⑦ 歷史上的伍姓名人
伍參開宗
《姓氏考略》中說伍姓是開宗於黃帝之臣——著有《玄女兵法》的伍胥
⑧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啟賢(?-1839),字子敬,號鏡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鄉)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福建道、江西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尹、倉場侍郎、禮、戶、吏部侍郎、山西巡撫等職。曾提出禁煙主張,為中國近代禁煙運動開啟先河,他的禁煙義舉在黃河故道廣為傳揚。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
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博士、大理寺評事、太僕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愍。有《申端愍公詩集》、《申端愍公文集》傳世。
3、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詳),風姓,包氏,名胥,因封於申邑,故稱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孫,又稱王孫包胥。華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
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5、申舟(?-前595年),羋姓,文氏 ,名無畏,字子舟,因被封於申,以邑為氏,別為申氏,又被稱為文之無畏、毋畏、文無畏。楚文王的後代 ,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出使齊國過宋國境時被宋國殺害,楚遂興兵伐宋,引發了楚圍宋商丘之戰。
⑨ 歷史上姓第五的名人有哪些
第五姓是中國姓氏中的一個復姓,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姓氏(齊田氏)[1] ,現在大多已經衍化成第姓、第伍姓或五(伍)姓。第五姓源於媯姓,復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後有媯、田,陳、姚、胡五姓,皆為同根同源,史稱「媯汭五姓」。出自漢高祖劉邦強遷原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封的編序,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著名人物:第五倫、第五訪、第五種、第五琦。
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也,東漢大司空(即東漢宰相)。其先齊諸田,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為氏。第五倫曾為東漢初年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元老,為官清廉無私,盡忠守節,其後輩有五人在朝為官,與東漢相始終。
第五種:字興先,歷官高密侯相、兗州刺史。因彈劾中常侍單超及其侄子單匡,屢受陷害。當時人說:「清高正直,以第五種為第一。」
第五訪:字仲謀,東漢中期京兆長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人。
第五上:東漢刺史,為官冠名州郡,永壽中以奉使稱職,拜高密侯相,懲治貪惡,剛直不宥。
第五元先:東漢學者,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為鄭康成之師。
第五琦:唐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唐朝宰相)。曾為扶風郡公,能言強國富民術,不益賦而用以饒。乾元時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被誣告貶為刺史。
第五均:宋朝人,官至宰相,生卒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