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是哪個歷史人物
徐庶(無言進曹營)。
2. 在括弧內填上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 )的居處——開門見山 ( )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愚公、林沖、孫武、曹操、諸葛亮、包公、孫悟空、諸葛亮。
1、愚公的居處——開門見山
愚公的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每天一開門就能看到山。
2、林沖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宋朝末年,高俅當上太尉之後,他的養子高衙內狗仗人勢,專干姦汙別人妻女的勾當。高衙內見到林沖的妻子氣質高雅,貌美如花,幾番調戲,都因林沖相護,未能得逞。於是他和高俅想出一條毒計。
高太尉為設計陷害林教頭,事先暗中命人將自己的寶刀賣與林沖,過了幾日後再讓下人以看刀為名將林沖帶入太尉府,欺負林沖不認識路把他帶入了白虎堂。
白虎堂為軍機重地,林沖這等下級軍官是沒資格進的,更不許帶刀進入。等林沖驚覺時已晚,高俅突然出現,指控林沖攜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
林沖百口莫辯。高俅本想制其於死地,但在開封府尹的周旋下,林沖被判攜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滄州。
3、孫武用兵——以一當十
春秋時期,齊人孫武受吳王闔閭的邀請來到吳國著書講學,一段時間後闔閭想見識孫武的真本事,孫武以宮女代替士兵演練給吳王看。
吳王封他為上將軍。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例。
4、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
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
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
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
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5、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包拯做了幾任地方官,每到一個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雜稅,清理了一些冤案。後來,他被調到京城做諫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宋仁宗正想整頓一下開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調任權知開封府。
開封府是皇親國戚、豪門權貴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個當這差使,免不了跟權貴通關節,接受賄賂。包拯上任以後,決心把這種腐敗的風氣整頓一下。
按照宋朝的規矩,誰要到衙門告狀,先得託人寫狀子,還得通過衙門小吏傳遞給知府。一些訟師惡棍,就趁機敲榨勒索。
包拯破了這條規矩,老百姓要訴冤告狀,可以到府衙門前擊鼓。鼓聲一響,府衙門就大開正門,讓百姓直接上堂控告。這樣一來,衙門的小吏要想做手腳也不敢了。
有一年,開封發大水,那裡一條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調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權貴侵佔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築花園、亭台。
包拯立刻下命令,要這些園主把河道上的建築全部拆掉。有個權貴不肯拆除。開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還強詞奪理,拿出一張地契,硬說那塊地是他的產業。包拯詳細一檢查,發現地契是那個權貴自己偽造的。
包拯十分生氣,勒令那人拆掉花園,還寫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發。那人一看事情鬧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來,也沒有他的好處,只好乖乖地把花園拆了。
一些權貴聽到包拯執法嚴明,都嚇得不敢為非作歹。包拯對親戚朋友也十分嚴格。有的親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點也不照顧。
日子一久,親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氣,也不敢再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後來開封府的男女老少,沒有人不知道包拯是個大清官。民間流傳著兩句歌謠:「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閻羅」是傳說里管地獄的神。)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為樞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裡的生活照樣十分樸素,跟普通百姓一樣。
過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遺囑說:後代子孫做了官,如果犯了貪污罪,不許回老家;死了以後,也不許葬在咱包家的墳地上。
由於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們的贊揚,在他死後,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包公」,或者叫他「包青天」、「包龍圖」。
民間流傳著許多包公鐵面無私、打擊權貴的故事,還編成包公辦案的戲曲和小說。雖然其中大都是虛構的傳說,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官的敬慕心情。
6、孫悟空七十二變——神通廣大
孫悟空本是石猴所生,他當上美猴王後,聽說花果山外面有很多身懷絕技的能人,於是四處周遊,尋仙拜師。最後來到靈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師為師。
孫悟空悟性很高,一學就會,他再三請求祖師教給他一些絕學。一天,菩提祖師在孫悟空頭上敲了三下,然後背著手走了。孫悟空明白這是祖師讓他三更時候去找他,單獨傳給他技藝。
三更天,孫悟空如約而到,菩提祖師果然傳授給他很多法術,包括七十二變、筋斗雲等等。孫悟空不分晝夜地練習,很快掌握了這些法術,變得神通廣大。
7、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抵擋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
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
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 魯肅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准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彌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
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
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
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哪個歷史人物
孔子
出 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專欲,屬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故和孔子有關。
4. 這個人是誰我記得的是個有名的歷史人物
這是2012年電影版《悲慘世界》中主角 冉阿讓(休·傑克曼飾)的定妝照,由安妮-萊博維茨拍攝,並發布在時尚雜志《Vogue》上,如同油畫,美不勝收。
5. 旁若無人成語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旁,旁邊;若,好像。身旁好像沒有人。形容態度從容或高傲,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版又形容態度自權然、鎮靜自如的樣子,也形容很投入,沒有感到他人的存在。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6. 哪一個歷史人物
趙爽
--------------------
網路知道答題不易,
回答滿意,
請及時採納或給予好評,
如有其他疑問,
可以繼續追問,
謝謝合作
7.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夷陵之戰,劉備敗走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建興元年(公元223)四月,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正是從這時起,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才真正地發揮出來。諸葛亮牢記先帝的臨終囑托,忠心輔佐劉禪,治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蜀漢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並積極改善與西南各少數民族的關系。他曾多次北伐中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劉備的興兵伐吳,破壞了業已形成的孫劉聯盟,對蜀漢的發展極為不利。劉禪即位後,蜀國國力薄弱,當務之急就是恢復並鞏固孫劉聯盟,以抵抗曹魏。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斷絕與曹魏的關系,重新建立了與蜀漢的盟友關系。
諸葛亮治蜀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在政治方面,他強調以法治國,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法檢》、《科令》、《軍令》、《蜀科》等就是諸葛亮同其他人共同制定的法律文本。諸葛亮賞罰分明,不徇私情,同時,還重視人才,任人唯賢。諸葛亮還對蜀漢的行政機構進行了改革整頓,精簡了吏員,節省了國家開支。在農業方面,諸葛亮重視農業生產,要求各級官員不要耽誤農時,妨礙農民作業,同時還要減輕賦稅。他鼓勵農民種植,還在漢中一帶推廣屯田,以解決北伐所需的軍糧供應。在水利事業方面,派專人對蜀國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都江堰進行維護和管理,以保證農業灌溉的順利進行。在諸葛亮手工業政策的引導下,蜀國的鹽鐵業和諸葛亮織錦業都非常發達。當時蜀國一些地方已經可以用火井煮鹽,鋼鐵冶煉也非常先進。在織錦業中,錦江、錦里都因織錦而得名。諸葛亮鼓勵桑蠶事業,蜀錦成為當時蜀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蜀國得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與魏、吳對峙,繼續延續了40年的時光。
諸葛亮在治蜀的同時,還南征北戰,一方面平定南中,改善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系;另一方面,多次北伐中原,企圖恢復漢室基業。
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分布著一些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趁劉備新亡,蜀漢政權不穩之時發動了叛亂。首先是益州地方豪帥雍闓的叛亂。他殺死了益州太守正昂,氣焰囂張。諸葛亮又任命張裔為益州太守,卻被雍闓抓起來送往東吳,孫權任雍闓為永昌太守。隨後,雍闓又與同郡人孟獲等人煽動當地少數民族起兵叛亂,牂牁太守、越巂夷王等也紛紛起兵相應,嚴重威脅著新生的蜀漢政權。
諸葛亮首先試探性地採取和平解決的方式,給雍闓寫信,勸他停止叛亂,但遭到了雍闓的拒絕。隨後,諸葛亮決定通過武力平定叛亂。建興三年(公元225)三月,諸葛亮親率蜀軍,兵分三路,開進南中。蜀軍很快平定了越巂郡和牂牁郡,五月,蜀軍渡過瀘水,進入了益州郡。此時,雍闓被殺,孟獲代替他繼續領導叛軍。諸葛亮命令軍士對孟獲只擒不殺,要讓孟獲心服口服。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終於收服了孟獲。孟獲率部來降,並答應南人永不反叛。七月,南中少數民族的叛亂徹底平息。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對當地採取了一系列安撫政策。如增加郡的數量,任用當地官吏管理當地事務,還讓一些有威望的少數民族豪酋到蜀漢中央任職,對改善蜀漢與少數族的關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南中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平定南中叛亂後,諸葛亮又開始了對曹魏的北伐戰爭。黃初七年(公元226),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即位。諸葛亮認為這是北伐的好機會,第二年春天,他親率大軍開始了第一次伐魏戰爭。著名的《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在這次北伐前,向後主劉禪上的。諸葛亮首先在漢中駐扎,建興六年(公元228),他決定出兵伐曹。很快,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陸續降蜀,諸葛亮還在天水收降了姜維,使蜀軍如虎添翼,整個戰爭形勢對蜀軍非常有利。但由於蜀將馬謖輕敵自傲,致使重要軍事據點街亭(今甘肅庄浪東南)失守,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上書劉禪,自貶三級。這年冬天,諸葛亮乘魏吳交戰之機,再次伐魏,包圍陳倉。但由於蜀軍糧草不足,諸葛亮下令撤軍,返回了漢中。
建興七年(公元229)春,諸葛亮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由於連續陰雨,阻礙了蜀軍的前進,使得蜀軍被迫撤退。建興九年(公元231)春,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在這次戰爭中,諸葛亮與魏將司馬懿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比試。正在勢均力敵之時,劉禪突然要求諸葛亮撤兵,諸葛亮急忙撤回漢中,卻被告知並不是劉禪下令撤軍,而是負責運糧的李嚴失職,假傳聖旨。諸葛亮雖然上書劉禪將李嚴治罪,卻喪失了戰勝魏軍的大好時機。
為了解決軍糧輜重的運輸問題,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為戰爭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後援補給。經過了三年的修養生息,魏、蜀雙方的實力都有所增長,建興十二年(公元234),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五次伐魏。此次北伐,蜀軍兵出斜谷口,駐扎在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渭水南岸繼續對峙。但諸葛亮由於過度勞累,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病倒在前線,逝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最終被曹魏所滅。
劉禪為了紀念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做出的豐功偉績,將其葬於漢中的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追謚為忠武侯,所以歷史上稱諸葛亮的祠廟為「武侯祠」。
8. 這是哪位中國歷史人物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原籍廣東番禺縣專龍導尾鄉(廣屬州市海珠區),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
9.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是哪一位歷史人物所說
桓溫說的,原文是「個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應該遺臭萬年」。恆溫是東晉政版治家、軍事權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
流芳遺臭典故
桓溫素懷野心,曾躺在床上對親信道:「如果一直這么默默無聞,將來死後定會被文景(指從曹魏手裡奪得天下的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所笑話。」他隨即霍然坐起,又道:「一個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應該遺臭萬年。」
(9)旁若無人的是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桓溫,晉明帝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後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
10. 五年級語文上冊旁若無人是什麼哪個人物
荊軻。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