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南京有哪些稱呼

歷史上南京有哪些稱呼

發布時間:2021-03-06 10:05:45

A. 南京在歷史上有哪些名字

南京的第一個地名——金陵,(楚威王置金陵邑於石頭城)
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漢初南京為楚王韓信鄣郡秣陵縣侯國封地。漢武帝改鄣郡為丹陽郡。
孫吳(三國時期)南京第一次成為都城。(時稱建業)——南京第一次建都。
晉武帝改建業為建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該建鄴為建康,晉元帝建康建立東晉王朝。——南京第二次建都。
南朝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建康。(南朝是指包括在我國南部連續建立的四個王朝的時期,他們均以健康為都。)
以上就使大家通常說的六朝古都的來歷。

隋文帝廢丹陽郡立蔣州。
唐代曾有江寧、丹陽、歸化、金陵、白下、上元等名。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改升州為金陵府。
南唐建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史稱南唐——南京第七次建都。
宋高宗改江寧府為建康府。
元朝改建康府為集慶路。
明太祖建都應天,以為南京,這是第一次有「南京」這個名字的出現。——南京第八次建都。
清初時南京所屬江蘇省改為江南省(治所在江寧府,即今南京),江蘇省就是取江寧蘇州二府首字得名。
太平天國改江寧為天京,建為首都。——南京第九次建都。
中華民國建都南京——南京第十次建都。

請採納~

B. 南京的歷史稱謂按順序排,要全面

歷史上,南京一共有過多達44個名字,有趣的是,建康路、集慶路居然都曾是南京城的名字。南京歷史上曾被稱作:越城、范蠡城、金陵邑、秣陵縣、秣陵、宣亭縣、石頭城、建業、建鄴、建康、懷德縣、費縣、蔣州、江寧、歸化、金陵、白下、江寧郡、癉州、上元、癉州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南京、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最被人熟知的是:建業,建康,應天,金陵,天京。
詳解:
今南京地區的行政設置應以戰國時期楚國所設的金陵邑為最早。從此「金陵」就成為古代南京地區的通用名稱。在這以前,春秋時吳國和越國先後在今南京市區所築的冶城和越城,還不能視作行政設置。此外,春秋時吳國又曾在今南京郊縣六合與高淳境內分別設有棠邑與瀨渚邑,亦是當時縣一級的行政設置。

秦代在金陵故地設有秣陵、丹陽與江乘三縣,其縣治分別在今江寧縣秣陵關、江寧縣小丹陽與今棲霞山附近,均屬郡管轄,堂邑縣則屬東海郡管轄。兩漢時上述四縣仍然保留,另加設湖熟縣(縣治在今江寧縣湖熟鎮),其中秣陵、丹陽、江乘、湖熟四縣皆屬揚州刺史部丹陽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管轄,而堂邑則屬徐州刺史部臨淮郡管轄。

三國時期,孫吳改秣陵為「建業」,意謂將在此「建帝王之大業」,並定為首都,又將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郡治遷來建業。西晉初,改建業為「建鄴」,西晉末又改建鄴為「建康」,故東晉與南朝(宋、齊、梁、陳)之首都均稱建康,同時也是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治所在。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業與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揚州,還可用郡治之名——丹陽,但「建鄴」僅是西晉一代三十餘年之名,西晉時的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治亦在建鄴。

六朝時期金陵地區的郡縣級設置變動較大。孫吳時有建業縣、丹陽縣、湖熟典農都尉、江乘典農都尉;西晉時有建鄴縣(後改稱建康縣)、秣陵縣、江寧縣(先稱臨江縣)、丹陽縣、湖熟縣、江乘縣、堂邑縣;東晉時除保留西晉所設置的各縣外,又加設僑置郡縣,以安置中原地區南遷人士,諸如琅琊、東海、東平、蘭陵、魏、廣川、高陽、堂邑等郡,懷德(後改費縣)、臨沂、陽都、即丘、肥鄉、元城、廣川、北新城、博陸、堂邑等縣;南朝劉宋初,保留建康縣、秣陵縣、丹陽縣、江寧縣、湖熟縣歸丹陽郡管轄,陽都縣、費縣、即丘縣、臨沂縣、江乘縣歸南琅琊郡管轄,其後廢除魏、廣川、高陽、堂邑四僑郡,又廢即丘、費、陽都三僑縣;南齊時無改動;肖梁時設同夏縣,廢湖熟縣,又復置費縣,並改南琅琊郡為琅琊郡,分置丹陽、南丹陽二郡,琅琊郡治在江乘,轄江乘、臨沂、費三縣,丹陽郡治在建康,轄建康、秣陵、同夏三縣,南丹陽郡治在江寧,轄江寧、丹陽二縣;陳時廢南丹陽郡,又廢琅琊郡,新設建興郡,轄江乘、臨沂、同夏、湖熟、建安、烏山六縣,丹陽郡轄建康、秣陵、江寧、丹陽、費五縣。

隋唐時期金陵地區的行政設置變動最大,主要是揚州大都督府自金陵移至江都,金陵被降為一般的州縣,並且屢改州縣的名稱與隸屬關系。當時的通稱以「金陵」最為常用,隋代常稱「蔣州」,唐代常稱「白下」、「上元」、「江寧」、「升州」等。具體說來,隋軍滅陳後,廢丹陽、建業二郡,又廢建康、丹陽、費、江乘、臨沂、同夏、湖熟等縣,僅保留江寧縣,與溧水縣同屬設在金陵石頭城的蔣州管轄,堂邑縣則改稱六合縣,歸江都郡管轄。隋煬帝時又改稱蔣州為丹陽郡。唐代曾改江寧縣為歸化縣,又改歸化縣為金陵縣,再改金陵縣為白下縣,復改白下縣為江寧縣,最後改江寧縣為上元縣,並隸屬於州治先後設在延陵(今丹陽市延陵鎮)、丹徒(今鎮江市)的潤州,郡治先後設在丹徒、江寧的丹陽郡、江寧郡,以及州治先後設在江寧、上元的升州管轄。升州轄有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四縣。六合縣則屬揚州管轄。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在金陵設升州大都督府,又分設上元、江寧二縣,旋改界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並定為西都。南唐建國後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等縣,並曾在六合設置雄州。

北宋初,改江寧府為升州,不久又復名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等縣。南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並先後為江南東路及江南路(相當於元明清的省一級)的治所,建康府仍轄北宋江寧府屬的五縣。六合縣則屬真州。

元代初年仍名建康府,旋改稱建康路,後又名集慶路,先後隸屬於江淮行省和江浙行省,並一度成為管轄江浙、江西、湖廣三省的江南諸道行御史台的治所。集慶路轄有上元、江寧、句容三縣及溧水州和溧陽州。六合縣則屬揚州路。

明代建國後,於1368年以應天府(朱元璋於1356年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為南京,1378年定南京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以北京為京師,恢復南京之名,作為留都。應天府在明初時轄上元、江寧、溧水、江浦、句容、溧陽六縣,後加轄六合、高淳二縣。

清代初年,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所轄八縣如故。後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江寧府隸屬於治所設在蘇州的江蘇巡撫管轄,但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衙門設在江寧。

太平天國時期,改江寧府為天京,並以天京為中心設天京省,以江浦為中心設天浦省。後清軍攻陷天京,又復名江寧府如故。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於江寧府,並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廢上元、江寧二縣。遷都北京後,江蘇省治自蘇州遷來南京,旋廢南京府,設江寧縣,並設立治所在江寧的金陵道,轄江寧、江浦、六合、高淳、溧水、溧陽、句容、丹徒、丹陽、金壇、揚中等縣。1927年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廢金陵道,南京先後被稱為「南京市」、「南京特別市」、「南京直轄市」及「首都市」等名,轄境為明南京城外郭以內及江浦縣的浦口鎮;江寧縣則屬江蘇省政府管轄。1929年江蘇省政府由南京遷至鎮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南京仍為直轄市。1952年改為江蘇省轄市,為省人民政府駐地。1957年起轄有江寧、江浦、六合三縣,1983年起增轄溧水、高淳二縣。

C. 南京在歷史上的稱謂有哪些

早期歷史——石頭城、金陵:
南京古為吳地,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

六朝——建業:
211年,三國之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
——建鄴、建康:
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年-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

隋至元——江寧縣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初在此置江寧縣,隸屬於潤州(今鎮江市)管轄。至德二年設置升州,後被廢除,復為縣。
——江寧府
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南唐金陵城的范圍,南到今中華門,西到今水西門和漢中門,北到今珠江路北門橋,東到大中橋。今天的內橋就是南唐皇宮大內正門前的橋梁,中華路就是當時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軸線。宋朝以後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
——江寧府、建康府、集慶路
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明朝——應天府
元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爆發。1356年,原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部的明太祖朱元璋攻佔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以此為基地。他採納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先後消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勢力。

——南京(留都)、江寧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於此。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北京皇宮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為江寧。

之後便主稱「南京」了

D. 南京在歷史上有哪些稱呼

范蠡築越城

【范蠡築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城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0.94平方公里。後稱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有確切年代可考的軍事性質的古城,被公認為南京城市的開端。�

孫權定都建業

【孫權定都建業】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孫權將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蘇鎮江)遷至秣陵(今南京秣陵關一帶),次年在楚國金陵邑城址修建石頭城,以資守御,並取"建功立業"之意改稱秣陵為建業。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呼聲中,遷都建業,開創了南京建都的歷史。孫權以其兄孫策的長沙桓王故府為皇宮,規劃並建造了周長約11公里的建業都城。�

南唐立國金陵

【南唐立國金陵】五代十國時期,群雄割據。金陵最初隸屬建都廣陵的楊吳政權的勢力范圍。徐溫死後,徐知誥繼任金陵府尹,操縱楊吳朝政。933年,徐知誥採納謀士宋齊丘建議,欲將楊吳遷都金陵,於是修繕金陵府治為皇宮。935年,楊吳皇帝封徐知誥為齊王,次年,以金陵府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37年,徐知誥廢楊吳皇帝自立,建立齊國,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939年,復姓李,更名?,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南唐都城周長約19.35公里,貫秦淮河於城中。西據石頭 牽��鋨紫慮?今大中橋),南接長干山崗(今中華門),北止玄武橋(今北門橋)。歷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國亡。�

明初建都南京

【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紅巾軍領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備。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慶路,改名應天府,並多次聽取謀士陶安、馮國用、葉兌等人關於建都的建議。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立為吳王,吳王府便設在應天。1366年,改築應天府城,作新宮於鍾山之陽。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詔,以應天府為南京,大梁(開封)為北京,實行南北兩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南京。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北京,改京師為南京,為留都。�

E. 南京在歷史上還有什麼稱呼

東吳-----建業
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建康
南唐-----金陵
明代-----南京
清代-----南京
太平天國-----天京
1864年7月天京被攻陷後至今-----南京
是.

F. 歷史上南京還有別的稱呼嗎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內市,國務院批復容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1]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km²,2016年建成區面積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萬人,城鎮人口678.14萬人,城鎮化率82%,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G. 從古到今南京都有哪些稱呼

1、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為了鑄造兵器,在今天的南京市朝天宮的後山建設城池,稱之為「治山」,也叫「治城山」。

2、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進攻楚國,命令范蠡在如今南京的中華門外建設城池,歷史上把這座城池稱為「越城」,因為這項工程是由范蠡主持的,所以這座城池也叫「范蠡城」。

3、公元前333年,楚國把越國消滅之後,在如今的清涼山上修建了一座城池,因為當時的清涼山叫做「金陵山」,所以這座城池被命名為金陵。

4、秦朝時期,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到達金陵時,陪同秦始皇的幾個望氣術士說「此地有天子氣」,秦始皇聽了之後很是高興,於是下令開鑿方山,讓淮水流到金陵,並且改名為「秣陵」。

5、三國時期,孫權把大本營遷到秣陵,並將秣陵改名為建業,意思是建立帝王大業。後來,孫權把建業定為國都。

6、公元280年,司馬炎攻打吳國,吳國兵敗。而後,司馬炎把建業改為建鄴。晉朝末年建鄴更名為建康。

7、公元620年,唐朝秦王李世民收復了杜伏威,為了鼓勵這種歸唐的行為,唐高祖把杜伏威居住的地方改名為歸化。到了公元626年,更名為白下城。

8、公元937年,徐知誥代吳稱帝,史稱南唐,將南京定為都城,並更名為江寧府。

9、北宋初期,江寧府百日改為升州,之後更名為建康府,到了1277年改名為集慶路。

10、明朝建國之後,朱元璋把集慶路改為應天府。

11、1368年,將應天府改為南京。

12、1378年,南京定名為京師。

13、清朝初年,南京被恢復為江寧府。太平天國時,南京被攻陷,洪秀全把江寧府改名為天京。

14、辛亥革命時候,中華民國把首都定於江寧府,並改名為南京府。而後南京被稱為南京市,南京特別市,南京直轄市以及首都市等。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南京仍然是直轄市。到1952年改為江蘇省轄市。

H. 南京歷來都有那些稱謂

歷史上,南京一共有過多達44個名字,有趣的是,建康路、集慶路居然都曾是南京城的名字。南京歷史上曾被稱作:越城、范蠡城、金陵邑、秣陵縣、秣陵、宣亭縣、石頭城、建業、建鄴、建康、懷德縣、費縣、蔣州、江寧、歸化、金陵、白下、江寧郡、癉州、上元、癉州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南京、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最被人熟知的是:建業,建康,應天,金陵,天京。 詳解: 今南京地區的行政設置應以戰國時期楚國所設的金陵邑為最早。從此「金陵」就成為古代南京地區的通用名稱。在這以前,春秋時吳國和越國先後在今南京市區所築的冶城和越城,還不能視作行政設置。此外,春秋時吳國又曾在今南京郊縣六合與高淳境內分別設有棠邑與瀨渚邑,亦是當時縣一級的行政設置。 秦代在金陵故地設有秣陵、丹陽與江乘三縣,其縣治分別在今江寧縣秣陵關、江寧縣小丹陽與今棲霞山附近,均屬郡管轄,堂邑縣則屬東海郡管轄。兩漢時上述四縣仍然保留,另加設湖熟縣(縣治在今江寧縣湖熟鎮),其中秣陵、丹陽、江乘、湖熟四縣皆屬揚州刺史部丹陽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管轄,而堂邑則屬徐州刺史部臨淮郡管轄。 三國時期,孫吳改秣陵為「建業」,意謂將在此「建帝王之大業」,並定為首都,又將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郡治遷來建業。西晉初,改建業為「建鄴」,西晉末又改建鄴為「建康」,故東晉與南朝(宋、齊、梁、陳)之首都均稱建康,同時也是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治所在。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業與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揚州,還可用郡治之名——丹陽,但「建鄴」僅是西晉一代三十餘年之名,西晉時的揚州刺史駐地與丹陽郡治亦在建鄴。 六朝時期金陵地區的郡縣級設置變動較大。孫吳時有建業縣、丹陽縣、湖熟典農都尉、江乘典農都尉;西晉時有建鄴縣(後改稱建康縣)、秣陵縣、江寧縣(先稱臨江縣)、丹陽縣、湖熟縣、江乘縣、堂邑縣;東晉時除保留西晉所設置的各縣外,又加設僑置郡縣,以安置中原地區南遷人士,諸如琅琊、東海、東平、蘭陵、魏、廣川、高陽、堂邑等郡,懷德(後改費縣)、臨沂、陽都、即丘、肥鄉、元城、廣川、北新城、博陸、堂邑等縣;南朝劉宋初,保留建康縣、秣陵縣、丹陽縣、江寧縣、湖熟縣歸丹陽郡管轄,陽都縣、費縣、即丘縣、臨沂縣、江乘縣歸南琅琊郡管轄,其後廢除魏、廣川、高陽、堂邑四僑郡,又廢即丘、費、陽都三僑縣;南齊時無改動;肖梁時設同夏縣,廢湖熟縣,又復置費縣,並改南琅琊郡為琅琊郡,分置丹陽、南丹陽二郡,琅琊郡治在江乘,轄江乘、臨沂、費三縣,丹陽郡治在建康,轄建康、秣陵、同夏三縣,南丹陽郡治在江寧,轄江寧、丹陽二縣;陳時廢南丹陽郡,又廢琅琊郡,新設建興郡,轄江乘、臨沂、同夏、湖熟、建安、烏山六縣,丹陽郡轄建康、秣陵、江寧、丹陽、費五縣。 隋唐時期金陵地區的行政設置變動最大,主要是揚州大都督府自金陵移至江都,金陵被降為一般的州縣,並且屢改州縣的名稱與隸屬關系。當時的通稱以「金陵」最為常用,隋代常稱「蔣州」,唐代常稱「白下」、「上元」、「江寧」、「升州」等。具體說來,隋軍滅陳後,廢丹陽、建業二郡,又廢建康、丹陽、費、江乘、臨沂、同夏、湖熟等縣,僅保留江寧縣,與溧水縣同屬設在金陵石頭城的蔣州管轄,堂邑縣則改稱六合縣,歸江都郡管轄。隋煬帝時又改稱蔣州為丹陽郡。唐代曾改江寧縣為歸化縣,又改歸化縣為金陵縣,再改金陵縣為白下縣,復改白下縣為江寧縣,最後改江寧縣為上元縣,並隸屬於州治先後設在延陵(今丹陽市延陵鎮)、丹徒(今鎮江市)的潤州,郡治先後設在丹徒、江寧的丹陽郡、江寧郡,以及州治先後設在江寧、上元的升州管轄。升州轄有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四縣。六合縣則屬揚州管轄。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在金陵設升州大都督府,又分設上元、江寧二縣,旋改界州大都督府為金陵府,並定為西都。南唐建國後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等縣,並曾在六合設置雄州。 北宋初,改江寧府為升州,不久又復名江寧府,轄上元、江寧、溧水、溧陽、句容等縣。南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並先後為江南東路及江南路(相當於元明清的省一級)的治所,建康府仍轄北宋江寧府屬的五縣。六合縣則屬真州。 元代初年仍名建康府,旋改稱建康路,後又名集慶路,先後隸屬於江淮行省和江浙行省,並一度成為管轄江浙、江西、湖廣三省的江南諸道行御史台的治所。集慶路轄有上元、江寧、句容三縣及溧水州和溧陽州。六合縣則屬揚州路。 明代建國後,於1368年以應天府(朱元璋於1356年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為南京,1378年定南京為京師,1421年明成祖以北京為京師,恢復南京之名,作為留都。應天府在明初時轄上元、江寧、溧水、江浦、句容、溧陽六縣,後加轄六合、高淳二縣。 清代初年,改南京為江南省,改應天府為江寧府,所轄八縣如故。後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江寧府隸屬於治所設在蘇州的江蘇巡撫管轄,但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衙門設在江寧。 太平天國時期,改江寧府為天京,並以天京為中心設天京省,以江浦為中心設天浦省。後清軍攻陷天京,又復名江寧府如故。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於江寧府,並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廢上元、江寧二縣。遷都北京後,江蘇省治自蘇州遷來南京,旋廢南京府,設江寧縣,並設立治所在江寧的金陵道,轄江寧、江浦、六合、高淳、溧水、溧陽、句容、丹徒、丹陽、金壇、揚中等縣。1927年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廢金陵道,南京先後被稱為「南京市」、「南京特別市」、「南京直轄市」及「首都市」等名,轄境為明南京城外郭以內及江浦縣的浦口鎮;江寧縣則屬江蘇省政府管轄。1929年江蘇省政府由南京遷至鎮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南京仍為直轄市。1952年改為江蘇省轄市,為省人民政府駐地。1957年起轄有江寧、江浦、六合三縣,1983年起增轄溧水、高淳二縣。
採納哦

I. 南京在歷史上的重要別稱有哪些

金陵、建康、江寧、天京、應天等。

1、金陵

金陵是南京最雅緻而古老的正式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其來歷,一般認為因南京鍾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後,就在今清涼山上修築了一座城邑。因為那時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涼山上,而清涼山當時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為金陵邑。

2、建康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六代京師之地,是中國在六朝時期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康城范圍東西南北各40里,有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鍾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游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

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南有東府城、丹陽郡城,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里御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城內外遍布佛寺,有大小寺廟五百餘所。

建康城是中國傳統禮教制度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範,中國古代都城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都城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

六朝皇宮台城,宮殿壯麗巍峨,殿閣崇偉,為北魏都城以及東亞各國爭相效仿,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深遠影響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形制。

3、江寧

江寧是南京的舊稱之一,寓意為「江外無事,寧靜於此」、「江南安寧」等,南京如今的簡稱」寧「便是取自於以前的名稱」江寧「,即「江寧縣」、「江寧郡」、「江寧府」等。

如今的南京設有江寧區(註:江寧區不等於江寧)。「江蘇」的得名便取自於「江寧」與「蘇州」之首字。

西晉太康元年(280)析建鄴縣西南置臨江縣,二年改江寧縣。

唐至德二年(757),於江寧縣置江寧郡。

五代十國時期,江寧為南唐國都,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溧陽縣、句容縣、廣德縣、當塗縣、蕪湖縣、繁昌縣、六合縣、銅陵縣、青陽縣等縣。

宋朝時期,江寧為江南東路的首府,是中國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縣、溧陽縣等縣。

清朝時期,江寧是統轄江南省(今江蘇、安徽、上海)、江西省兩(三)省的兩江總督署駐地,兩(三)省首府,是清代中國的軍事重鎮,兩江經濟中心,財政物資的重要供應地。

下轄上元縣(今南京主城東部)、江寧縣(今南京主城西部)、溧水縣、句容縣、溧陽縣、江浦縣、六合縣、高淳縣,治所位於江寧縣和上元縣。

4、天京

天京是南京在太平天國時期的名稱,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在清朝兩江總督署所在地江寧(今南京)上建造的都城。天京喻「天國京師」之意,謂之「金陵小天堂」。

1853年(清咸豐三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布定都江寧,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國荃的湘軍攻破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結束,兩江總督曾國藩將天京改回江寧。

5、應天

應天府,或稱京師,是南京在明朝時期的名稱,為明朝前期首都,後永樂時期遷都順天府,應天府作為留都。應天府下轄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縣。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親自帶兵分三路用十天時間攻破集慶路(今南京),並改名應天府。三月,改集慶路名為應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建為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間,應天府為明朝的京師。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遷,以順天府為京師,以南京應天府為留都。清初順治二年(1645年),滿清攻克應天府後改名為江寧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

J. 南京在歷史上的稱呼

東吳-----建業
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建康
南唐-----金陵
明代-----南京
清代-----南京
太平天國-----天京
1864年7月天京被攻陷後至今-----南京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南京有哪些稱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