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滿族人的祖先,到底會是來自哪裡呢
說到滿族,許多人會想到女真,滿族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滿族的祖先發源地是在松花江,也就是在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滿族人特點就是性情剽悍,善於騎馬射劍,勤勞勇敢,在松花江流域生息繁衍,並且滿族人在那裡開發了廣闊肥沃的土地——黑土地。
㈡ 滿族歷史是什麼
滿族的由來:滿族的歷史是很悠久的。據文獻記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於公元前一千餘年即遣使向周天子進貢「楛矢石砮」。
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代稱為靺鞨。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受唐封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國,這是滿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方政權。
公元12世紀,黑水靺鞨的後人完顏部落興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國,這是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二個地方政權。到公元16世紀後期,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溫克人、鄂倫春人、錫伯人、赫哲人、達斡爾人等,形成了一個以滿族先人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
早期八旗滿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時期「凡出兵圍獵……各隨族黨屯寨而行。」
這里說的族黨就是血緣關系,一個有血緣關系的家族;屯寨講的就是地緣關系,說白了就是一個寨子、一個屯子、一個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圍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層組織叫牛錄,管理人叫牛錄章京,譯成漢語就是佐領。女真人編入旗藉後,工作生活永遠要歸佐領管理。
族黨、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領是依政府法令編制而成的,帶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清代滿族人嚴格固定在佐領之下。
住,則居於一處;行,則統一行動;打獵、出兵作戰都由佐領管理,調到新地仍聚居一處。公家的事聽佐領的,家庭的事婚喪嫁要聽族長的,哪支、哪輩、老姓是什麼都由族長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長處登記,不會近親結婚,也不會亂倫。
辛亥革命以後,廢棄了八旗制度。佐領和族長(滿語叫穆昆達)相繼逝去,典籍記載大多丟失燒掉,所以現在許多滿族人難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爾哈赤去世後,其第九子皇太極於1635年登基稱帝,將農歷10月13日定為頒金節,改後金為大清,把女真族改為滿珠或滿洲族,但滿族一詞仍未出現。辛亥革命前,孫中山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為號召推翻清朝。
民國建立後,孫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漢滿蒙回藏,始有滿族一說,但仍為較含糊的說法,社會大多稱為旗族或旗人。人們聊天談話,問您在旗嗎?回答在或不在,並不問是滿、是蒙、是漢。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開始正式稱為滿族。
清末民國初年時有過一次統計,北京作為滿族的第二故鄉有人口60餘萬人。張勛復辟時,一些上層親貴到攝政王府,動員載灃支持復辟,再度出山。遭到載灃嚴辭拒絕,說復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結果或是人頭落地,或是60多萬人被驅逐回東北老家。
㈢ 以前的滿族人是現在的哪裡人
人口超過1000萬,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 現在 滿族 人主要 分布 在:(1)中國東北的遼版寧、吉林、黑龍江三權省,(2)北京及鄰近的河北省,(清代規定北京內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長城以內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駐防的戰略要地。 歷史上的 分布 根據清朝統計,1760年除東北和北京附近地區以外八旗兵超過1000人的城市有:荊州(5535人)、江寧(4126人)、西安(3970人)、廣州(3906人)、鎮江(3521人)、寧夏(3509人)、綏遠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屬於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涼州(1105人)。
㈣ 滿族人的來歷
滿族的祖先來肅慎人於公元前一千餘年源即遣使向周天子進貢「楛矢石砮」。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代稱為靺鞨。
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受唐封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國,這是滿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地方政權。公元12世紀,黑水靺鞨的後人完顏部落興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國,這是滿族先人建立的第二個地方政權。
到公元16世紀後期,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溫克人、鄂倫春人、錫伯人、赫哲人、達斡爾人等,形成了一個以滿族先人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
(4)滿族人歷史上是哪裡擴展閱讀
人口分布
由於歷史的原因,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點。主要聚居區已建立岫岩、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若干個滿族鄉。
㈤ 滿族人是哪裡人
滿族,在中國復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制。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布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一個十分重視文化教育的民族。清代以來,在民族關系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滿族教育與文化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滿族教育的普及面及辦學種類創歷史紀錄。
有隸屬於國子監的八旗官學,有隸於宗人府的宗學和覺羅學,專管宗室、覺羅子弟的教育。京畿地區外,在八旗駐防地方和發祥地東北廣設官學。
普通旗人主要上的是八旗義學,義學隸屬於各旗參領,八旗幼童十歲以上入學學習。各駐防地方也多設有義學,以便貧寒旗人子弟也能入學讀書。
㈥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哪
歷史上清朝滿族人的發源地是長白山。
滿族及其先人千百年來即生息繁衍於長白山區,是長白山以及黑龍江、松花江、圖們江總稱「白山黑水」養育了滿族的先人和滿族人民,因此,滿族人尋根溯源一般都稱長白山是他們的故鄉,祖宗發祥之地。
滿族譜書大都記述本氏族的祖宗源流,其族源亦皆記為長白山。長白山是滿族各姓氏的「根」。滿族及其先人明代女真人,在至今五六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歷經了數次較大規模的舉族遷徙,氏族的發展變化大,人口繁衍快,居住遷移繁頻,但為了不「數典忘祖」,都把自己的「根」植於長白山。
因此,滿族人追根溯源之風較其他民族尤其強烈,而絕大多數滿族人將自己的「根」扎在長白山,許許多多的滿族神話傳說、故事都與長白山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從而形成了滿族特有的長白山文化。
(6)滿族人歷史上是哪裡擴展閱讀
清朝滿族與長白山文化的發展
隨著滿族(女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由牧獵生產向農牧生產以致進入農耕生產的發展階段,農業民族諸神先後進人了滿族人的殿堂。清太祖努爾哈並起兵前後,曾向明廷請神,明帶送來觀世音菩薩、關帝聖君和土地三尊神像,因此,清宮和各王府的神位,既反映了長白漁獵文化,也反映了中原農業文化,兩種文化的代表神並坐滿族人的神殿。
清官的神殿供奉的神位有至聖先師孔子、關帝聖君、長白山神、牽牛織女星君、月光神等;各王府的神位有如來佛、觀音、仙女神、長白山神。此外,常享煙火之神還有天神、佛托媽媽神、狐仙等神。在陳滿洲人家,如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愛新覺羅氏(肇)家族的神板上即供奉有佛祖、觀音、關公、努爾哈齊的老祖母,還供奉有清代肇、興、景、顯四祖與佛托媽媽。問佛祖為何神,答曰:長白山神。
不管神位有多少,其中必有長白山神位。從滿族角度看,滿族發祥時期的長白山神,是滿族神,她更多地是賜福於滿族人。因此,滿族人為求「神貺」,無論是宮廷、王府,還是普通百姓都是崇祭至誠。
康熙十七年「封長白山神,祀典如五嶽」,已將長白山神位晉升為五嶽神相同的位置,這就更將代表滿族民族神的長白山神提高到了代表中華民族神之列,甚至將長白山神位提高到中國八大名山之首。因此,清廷每致祭八大名山時,都將長白山列為榜首,而且派遣滿洲旗人官員代表帝王致祭,以顯示滿族從貴族到平民不忘先祖,對先祖發祥之地格外尊崇。
㈦ 清朝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哪
滿族人在清朝前基本是在內蒙古及東北地區,清軍入關後定都北京從此統治中國的疆土。清政府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任用了大批的滿族人去全國各地任職分散了滿人。
目前滿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三省及北京,內蒙古,新疆一帶。居住在以上地區的滿族人口佔中國滿族人口總數的97.10%,居住在其他地區的僅佔2.9%。分布面很廣,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成都等11個省(市,自治區)。
清朝自從順治帝遷都北京後,滿人就開始逐漸地同化漢人同時也逐漸學習漢人文化,在宣統帝宣布退位時華北地區的滿人基本上已經完全漢化。只有在遼寧北部和吉林南部有一些比較'純'的滿人,現在在華北的清朝的滿人後代連滿文都不認識。
(7)滿族人歷史上是哪裡擴展閱讀
滿族,全稱滿洲族,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個支系,人口10,708,464人(2000年),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地區,以散居為主,其中居住在遼寧省的人口最多(550萬)。歷史上,除了奠定了全國的政治中心外,滿族人民對祖國的貢獻可謂不勝枚舉。
一、開拓了祖國的東北邊疆。
滿族人古稱肅慎,女真,發祥於東北地區的白山(長白山)黑水(黑龍江),早在周朝時就以「楛矢石弩」向中原王朝納貢,唐朝時就建立了北抵松花江下游,東濱大海,南接朝鮮半島北部,西南邊及開原至丹東一線的渤海國地方政權,宋朝時又建立了金代奴隸主政權。
二、使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公元1153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把遠在黑龍江上京會寧府的都城遷到長城以里,定前朝遼國的陪都燕京為國都,改名叫中都。著名的盧溝橋,就是金代的建築物,至今仍顯示著當年金中都的科技文化水平。
㈧ 滿族人的祖地是哪裡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
滿族人口總數為1068.2萬人(2000年),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居第二位。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布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8)滿族人歷史上是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戰國以後,肅慎人改稱挹婁,有時仍沿用舊稱。挹婁人也用「楛矢石砮」狩獵,種五穀並長於養豬,能織麻布,會造小船。三國以後,挹婁人屢次向中原王朝進貢,直接臣屬於中原王朝。「挹婁貂」在三國時是當時社會上的珍品。
南北朝、隋、唐時期,肅慎、挹婁的後裔,相繼以勿吉、靺鞨的名稱出現,人口發展多達數十個部落。靺鞨後來發展為粟末、白山、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等七部。
唐代,大祚榮以粟末靺鞨為主體,在松花江上游、長白山北麓一帶,建立地方政權「振國」。唐開元元年(713年),大祚榮被唐朝冊封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便以渤海為號。渤海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均按唐制建立,使用漢字。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加強了與漢區的聯系,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經濟發展,出現「滿洲民殷國富」的局面。同時,在政治和軍事上進行改革,萬曆十五年(1587年),在二道河畔建立費阿拉城,六月「定國政」,確立了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
㈨ 滿族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
中國有56個民族。人口方面,滿族居第三,人口接近1100萬,僅次於漢族和壯族。滿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北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朝,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建立在滿清歷史上的中國,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那麼滿族的祖先是從哪裡來的呢?
以及後來的婁、布吉、嚴和女真。
滿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過斷層,雖然每個時期的民族名稱不同,但其起源都是一致的,都是源於兩千多年的肅慎族。
㈩ 清朝的滿族人是現在哪個地方的人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從此開始了滿族貴族對全國的統治,辛亥革命之後,清廷覆亡。
滿族人口分布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10)滿族人歷史上是哪裡擴展閱讀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宋、金時代,女真人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從漢字脫胎出來的表詞音節文字,但久已失傳。16世紀末,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各部後,以蒙古字母拼寫滿語讀音,形成一種新的文字,稱為「老滿文」。
到20世紀80年代,除了東北個別邊遠地區和新疆的錫伯族少數老人尚能使用滿語外,滿語已經消失了。但是,作為曾經廣泛使用的語言,滿語在許多地方的漢語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今天東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漢語中,還保留有大量的滿語語音和詞彙。
滿族稱姓氏為哈拉(hala),豐富而復雜,極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家族)。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一般一個穆昆只有一個哈拉,但也有數個穆昆屬於同一哈拉的情況。
歷史記載,滿族姓氏有600多個,在中國各民族的姓氏中,僅次於漢族。與其他歷史悠久的民族一樣,滿族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圖騰崇拜,但就後來的發展看,主要有以居住地為氏和以部族為氏兩種。
滿族食品也極富特色,歷來有「滿點漢菜」之說。最能代表滿、漢族飲食文化交融的莫過於「滿漢全席」。其菜餚選料、製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頭菌、熊掌、人參、鹿茸等大都是來自東北地區。
它是滿點與漢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時期就已成型,流傳了二百餘年,乾隆間《揚州畫舫錄》所載,揚州地方的「滿漢席」,已有菜點100餘道了。日常生活中,滿族民間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
喜歡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豆包),每逢過節時吃「哎吉格餑」(餃子)。每當陰歷除夕,晚飯吃滿族獨有的風味食品白煮豬肉,炙豬肉及糕點中至今猶存的「薩其瑪」等。今天中國北方的餃子、火鍋、酸菜、京味糕點等均與滿族飲食文化有著淵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