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安分別有哪些朝代定都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
前趙
(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
新朝
(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
獻帝
6年),其中十三朝之說支持者最多。可以說是現在人們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
武則天
建立的
武周
(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
劉玄
建立的更始政權、由
樊崇
劉盆子
建立的
赤眉
政權和
黃巢
建立的
大齊
。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
李自成
建立的
大順
;(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⑵ 中國古代有幾個朝代是定都西安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因為人們對「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
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四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
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以數量多少為序,主要有下列說法: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有兩種情形: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
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分兩種情形: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⑶ 中國都有哪些朝代在西安建都
關於西安建都朝代數,已先後出現十朝說、十一朝說、十二朝說、十三朝說,直至二十一朝說等12種之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說:
(一)十朝說
西周(前1134一前771 )
秦(前221 前207 )
西漢(前204 —24)
前趙(318 —329 )
前秦(351 —383 )
後秦(384 —417 )
西魏(535 —556 )
北周(557 —581 )
隋(581 —617 )
唐(618 —907 )
前後歷時共1062年。
(二)十四朝說 即在前述十朝外,增加了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周(武周)等4 個朝代。
(三)十三朝說 認為在西安建都的朝代是: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 、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個王朝。
(四)十七朝說
1. 鎬:西周都,268 年;
2. 咸陽:秦都,145 年;
3. 長安:西漢都,208 年;
4. 長安:新莽都,15年;
5. 長安:漢(劉玄)更始都,3 年;
6. 長安:赤眉都,2 年;
7. 長安:東漢獻帝都,6 年;
8. 長安:晉惠帝愍帝都,7 年;
9. 長安:前趙都,10年;
10. 長安:前秦都,35年;
11. 常安:後秦都,32年;
12. 長安:西魏都,23年;
13. 長安:北周都,25年;
14. 長安:隋都,26年;
15. 長安:唐都,266 年;
16. 長安:齊(黃巢)都,4 年;
17. 長安:大順(李白成)都,2 年。
上列17朝建都歷時為1077年。
(四)十六朝說 西安地區在歷史上曾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隋、唐等六個統一王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五個分裂時期的政權,東漢獻帝與西晉愍帝等二個末代皇帝以及漢更始帝劉玄、赤眉帝劉盆子、大齊皇帝黃巢等三個農民起義政權建都,即合計有十六個王朝與政權在西安建都。因此可稱西安是「十六朝古都」。
補充一句,目前十三朝說是公認的 洛陽 夏、商、西周、東周、東漢、三國時期魏、西晉、北魏(493年才自大同遷都至此)、隋、唐、後梁、後晉、後唐均以洛陽作國都(見解釋)。 解釋:洛陽歷史上的情況比較復雜,容易引起誤解。
1。夏、商、周、漢、魏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後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自稱是商的都城。
2。還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個。出於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陪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行宮和巡幸之地,故有「東都洛陽」之稱。雖然在影響和地位上不能和長安相提並論,但畢竟有別於一般的地方行政單位,所以一般上還是應該認為是都城。 北京 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 元朝 為 大都 。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⑷ 歷史上有多少個朝代在陝西建都西安建都的有幾個都是哪些朝代
陝西建都的朝代有13個,分別是: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西安建都的朝代有13個,同陝西。
1、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2、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 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3、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
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游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晉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的晉愍帝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
建興四年(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
4、西魏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由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國號「大魏」。
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南梁對立,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政權實由宇文泰掌握。至公元557年被北周取代,經歷兩代三帝,歷時二十二年。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後,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統,西魏開始。公元551年,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
公元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稱元年,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運動而被迫改復姓拓跋。
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公元557年宇文護得將領支持,迫使魏恭帝禪讓於宇文覺,西魏覆滅。
5、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周
⑸ 西安是一座歷史古城,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的都城被定在了西安
西安先後出現於西周、秦、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在這里建都的朝代,西安的建都歷史長達1100餘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並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朝代,西安屬於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後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安市曾經是陝甘寧邊區轄市、西北行政區轄市、中央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1954年以來,一直為陝西省省會所在地,現屬副省級城市,轄九區、四縣。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⑹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個朝代定都西安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其中十三朝之說支持者最多。可以說是現在人們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⑺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個朝代定都西安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其中十三朝之說支持者最多。可以說是現在人們公認的建朝數。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希望採納
⑻ 有哪些朝代在西安定都呢
中國有六大古都,暨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和杭州。
具體來說還是西安最牛,但凡喜歡歷史的朋友都大概知道,只要是在長安建都的王朝一般都是實力最為強盛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長安是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共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
但一般來說,比較有影響力的朝代是周朝、秦朝、漢朝、隋朝和唐朝。
這些朝代都分別代表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朝代,也是華夏民族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時代。
它幾乎成為了代表著華夏民族強大的象徵,雖說在以後的歲月里有北京、開封和洛陽等大都城,但若是論影響力最大的還得說是西安城!
西安建都的王朝,較認定的是十三個。此城即從公元前1046年首由西周定都,其周文王在此建豐京,與其後由周武王所建鎬京,合稱豐鎬。秦在此建都稱內史,咸陽,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定都內史改稱長安。在至明洪武二年明朝徐達兵占長安,改稱西安,城中留長安縣,東分咸陽單立。至今巳有3100(約)年歷史,至唐共十三朝在此建都,後武則天遷都洛陽後,這具約1200年(約)的古都此後再未有朝定都。它是世界聯大科教文組織定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其它是雅典,羅馬,開羅),也是中國八大古都最顯赫之城。其建都王朝有周,秦外,尚有: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隨,唐。共十三朝,至於周前,大禹之父崇伯率華夏建崇國之都於此,後又有綠林,赤眉,黃巢,李自成等政權等在此為都,均為部落處所,或短時臨占,未成都城氣候,故多不認同,其共識者,十三朝而已
⑼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西安定都
西安之所以能成為千年古都,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必然性:
1、最早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都生活在農耕文明發達的地區。西安就是這樣的地方,而且地形也較有利於防禦外敵。
2、中心位置。在黃河農業文明圈裡,西安和河南一樣,都處於較為中心的位置。這有利於對以此為中心的大農業圈的輻射。
偶然性:
1、來自西陲的周朝戰勝了商朝。
其實說起來,河南當時比西安還要中心一點。但那是商人的地盤。來自西陲的「小邦周」戰勝了「大國商」,雖然周人自己也承認河南是「中國」,即中心之地,但政治中心還是會偏向西邊的周人發源地了。因此,雖然,周人在河南也建立了都城「成周」,但豐鎬作為國都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而周朝的長期立國,形成了國人心目中關中為帝王之都的意識。
2、來自西方的秦國戰勝了關東六國。
秦在當時的七國中,文化是最為落後的。它憑借護送周平王去洛陽的功勞,獲得了對周朝故地(當時已落入戎人手中)的所有權,和戎人一場場惡戰,奪來了這帶著王氣的大好沃土,開始變得底氣十足。它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強有力的行政效率戰勝了文化先進的關東六國,秦都咸陽成為國都也就順理成章了。而如果是東方的齊國統一六國,也許都城就在臨淄或洛陽了?
3、即然事實證明關中就是王者之地,那末後來的漢和隋唐在此定都就一點都不奇怪了。更何況,隋唐兩朝的創立者都是從這里發家的?關中本位政策,是這些朝代歷來奉行的原則。
參考http://..com/link?url=uHJNI8YHiZQw-vNWJyB2s5uSGQvf6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