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和發展對中國革命的進程有什麼重要影響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重大意義。自從年鴉片戰爭以來,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和實現國家振興進行過長期的多方面的努力,但這些英勇的斗爭成效甚少,屢遭失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以先進的科學理論為指導、能代表人民利益並密切聯系群眾、組織上堅強有力的政黨,作為凝聚和組織全國革命力量的領導核心。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一個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工人階級有了自己的先鋒隊和堅強的戰斗司令部,中國新的革命運動有了發動者和領導核心。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很快出現了嶄新的局面。黨發動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並積極開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和其他各項工作。同時,黨通過領導中國革命的初步實踐和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探索,在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的指導下,很快制定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動力、形式、任務和目標以及前途等問題;同時確定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造條件,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又一個重大進步和飛躍。黨通過發展工農運動和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來。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是一個有50多名成員的小黨,但它代表著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預示著中國的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以堅定的信念為中國人民指明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目標。經過80年的英勇奮斗,它已發展壯大為一個擁有64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並在一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里領導各族人民實現了國家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開始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標志著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開始蓬勃興起。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國際共產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但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
歷史條件:
(1)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以及在五四運動中發揮的主力軍作用,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階級基礎。
(2)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中國出現了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他們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初步結合起來,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
(3)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和活動,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偉大意義:
(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2)中國共產黨與以往任何政黨不同,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新型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
(3)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4)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貳』 世界近代史中哪些事件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有影響
日本的明抄治維新促使了甲午中日戰爭,鴉片戰爭促使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和洋務運動,俄國10月革命成功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從而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
『叄』 對中國歷史朝代的評價有哪些
1、周朝。中國上古歷史的集大成者,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西周歷史不僅是周朝的一部分,而且是了解周朝以前中國歷史的一把鑰匙。東周不僅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而且在這個時期奠定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諸多方面樹立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經典權威。同時,東周500多年的戰亂也給中國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2、漢朝。封建社會的第一個輝煌時期,漢族的形成時期,確定了此後「天朝大國」的基本格局。漢朝以前的中國,其中央政權的影響基本上限定在當代中國以內,只有到了漢朝時,中國才確定了其世界領先地位。同時,這也是漢族的形成時期,「漢族」名稱由此而來。漢朝的強大,時至今日仍為人稱道。
3、唐朝。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中國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時期。唐朝不僅武功卓著,而且文治斐然。唐朝開放包容的心態,胡漢一家的氣魄,不僅在當時享譽世界,而且也是此後的中國所難以企及的。唐朝強健的體魄和豐滿的面容,是文武之道的最佳表現。
4、宋朝。宋朝並沒有統一中國,北宋只是接近統一,南宋則是偏安了。宋朝雖然武功不盛,但是在文治方面,卻有著可與漢唐相媲美的成就。宋朝是中國人性格的轉折點,宋朝以後,中國人尚文而不尚武,至今仍可見其端倪。從某種意義上說,宋朝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5、明朝。明朝是南方漢人所建立的唯一大王朝,在很多方面與宋朝頗為相似,尚文而不尚武。與宋朝不同的是,宋朝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是社會與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明朝雖然整體規模很大,但是社會與科技水平開始落後於西方。明朝有一些與西方近代社會相似之處,但最終沒有突破封建社會的界限,與近代西方似是而非。
6、清朝。少數民族所建立王朝中影響最大者,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最低點及轉折期。清朝前期曾盛極一時,晚期失去了世界第一的整體規模。清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極限,也是現代中國的起點,其成敗得失既有歷史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個中緣由值得後人深思。
其他王朝,如秦朝、隋朝雖有重大歷史舉措,無奈統治時間較短;而統治時間較長的晉朝、元朝,要麼影響難及當代,要麼過於偏重世界,故都難以稱得上有重大影響的王朝。
『肆』 中國近代歷史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晚清時期
「中國科技落後,貧窮;西方科技先進,船堅炮利。」以往覺得必然的,已經是無條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實。但是,在滿清乾隆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卻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常有提及) 國力盛極一時。1775年的清帝國全圖即可見當時國家的強盛。
但是,中國何以在晚清時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場呢?俄國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向西方學習,令自己的國家現代化,成為國際強國;而中國卻不能,並且不斷受人欺壓。實在,中國不是一開始與西方接觸就立即被徹底打敗的。外人初時並不知中國是如此不濟的。他們只不過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沒有侵佔的野心。後來知道了清庭的無能才起瓜分中國的野心。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見對手的強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脅。我們是有百多年的時間去從後趕上的,但卻白白錯過了。這是我們要檢討的地方。
初期與西方接觸,中國視之為藩屬進貢之舉。對傳教士帶來的文明技術不屑一顧。後來戰敗了數次才能夠明白西方的「船堅炮利」,需要「自強」。但是,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發動的自強運動還抱著「中學為體,西方為用」的自大心態,普遍士大夫們還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體制的腐敗……自強運動隨著中日甲午戰敗而證實失敗。後來還有康有維、梁啟超等倡議的百日維新改革也隨著清朝的滅亡而證實失敗。
被人欺負了百多年還以泱泱大國自居,如瞎了眼般無視迫在眉睫的危機威脅。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負,只求偷安,不求上進。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魯迅先生要寫《阿Q正傳》去喚醒中國人了。中國敗不在於科技落後,是敗於驕傲狂妄自大!
統一、主權獨立的重要
國際間的角力,利益競爭猶如黑幫般運作。有沖突就先「講數」,「曬冷」顯示實力,擺不平則動武。一些實力較低的就要向較強的靠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生存空間。當「大佬」施壓,一切違反國家利益的政策也要執行。美國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韓就要出兵。1985年美國要日圓升值,日圓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能夠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調整幣值,令自己的經濟持續發展,就是主權獨立的好處之一。中國要長治久安也必須如此。
再看二戰後的中國,她實在有再次被列強瓜分的危險。當時日軍已投降,蘇聯本應把東北歸還給中國。但卻遲遲不肯撤軍,令人懷疑其企圖。後來撤軍時則洗劫東北工業廠礦,把價值廿億美元的設備當作「戰利品」運往俄國。另一方面, 國民政府則不斷向美國求援,似會成為美國另一附庸之勢。
毛澤東雖然打著********的招牌,但不用聽命於蘇共的情況下崛起。(見頁554, 397) 建立了主權獨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個大致上統一的中國。令中國踏上長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時也帶領中國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國初期的一連串運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為人民帶來更多的苦難窮困。打著「為人民」的旗號為人民帶來更多苦難,無論動機如何的善良,結果不及格,都應該退位讓賢。政治制度不完善,讓不稱職的領袖繼續執政,遺害民間。這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國需要進行政治現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權力交接制度。否則每次領導人任期屆滿時都出現不穩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長遠的投資,不是好事。
『伍』 世界歷史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可以說在第一次鴉片抄戰襲爭以前,中國與世界可以說基本只有商貿上的少許往來,我們一直是政治思想及經濟軍事的超級大國,有自己獨立的體系,我們物產豐富地大物博,因此我們完全能夠在各方面自己自足。我們只知道有琉球、高麗等小邦附庸,因此對待外交上只有撫和剿兩種策略。但是這種地緣優勢到了19世紀中期即被打破,經歷工業革命的歐美及東亞強國對我們進行了百年來的蠻橫掠奪,百年屈辱史中的華夏子孫亦在不停地尋找著民主共和富國強兵的道路,從最開始的愚昧到學習國外的先進之處並模仿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條民族振興之路。
大概的框架就是這樣,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陸』 他們其中誰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最大
當然是秦始皇。
『柒』 對中國發展影響較大的幾個歷史朝代都有哪些呢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發展迅速的一個時期,中國從上古的蒙昧時代經過春秋戰國的發展進入軸心時代(世界文明史分為三個大的時期:蒙昧時代,軸心時代,以及科技時代),作為軸心時代的標志,是百家爭鳴中出現的儒家思想,它和同時期出現的其它一些學說、思想、道德倫理,成為今後200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在沿用的價值觀基礎。(軸心時代的特徵就是出現了直到今天還在沿用的價值觀體系)
漢:繼承了秦的統一,並將其鞏固,漢初經濟的發展和漢武帝時期國家的強大,形成了對「漢」這個國家的認同感,於是當初分屬各國的周族、商族、楚族等等幾十個民族融合為一體,產生了漢族。
東晉和南北朝:如果說漢朝將原來中原地區各個民族國家的多個農耕民族融合為一個漢族的話,那麼南北朝時期則是一個規模更大的民族大融合,它融合了周邊的游牧民族,為中華民族補充了新鮮血液,從而為隨後的唐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唐:如果沒有唐這樣穩固而強大的統一,如果中國繼續象南北朝那樣四分五裂(隋雖然統一但時間太短),那麼也許今天就不會有漢族,不會有中國了,在這片土地上可能就形成象歐洲那樣的許多小的民族國家,已經在漢朝形成的漢族也會再次分裂為多個民族。經過唐的凝聚,漢族重新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向心力的民族。
元朝影響也非常大,但是關於元朝的屬性有很多爭議,我就不在這里議論了。
明:開始了中國的閉關鎖國的保守主義政策,並最終導致了中國近現代的衰落。
『捌』 你認為哪些事對中國歷史最大的影響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十件事」排行榜。
影響歷史走向的十件大事為,烽火戲諸侯,商鞅變法,赤壁之戰,八王之亂,淝水之戰,安史之亂,蒙古西征,李自成進北京,戊戌變法,七七事變。
淝水之戰,影響系數5.5,淝水之戰前,前秦統一了北方大部,勢力空前強大,如果能夠穩扎穩打,江山鞏固,至到統一中國都是可能的,但是前秦的符堅在大好形勢下頭腦發熱了,不聽手下勸阻,執意要攻打南方的東晉,結果是大敗而回,前功盡棄,不僅沒打下東晉,自己手裡的江山全部葬送,北方重陷亂局,如果沒有淝水之戰,又一個大國將長久出現,北方的鮮卑入主原就不會發生了,淝水之戰讓這一切化為烏有。
赤壁之戰,影響系數6,赤壁之戰如果是曹魏取勝,曹氏統一天下就成為定局,國家會很快統一,人民開始安靜和平的生活,歷史將出現一個魏朝,也許會象漢唐一樣強盛,赤壁之戰曹操勝了,司馬氏就沒有了篡位條件,司馬懿篡位必須有實權,而司馬懿掌實權是在諸葛亮六齣岐山時,赤壁之戰曹勝了,就沒有諸葛亮六齣岐山之事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四百年的戰亂就避免了,可惜,曹操沒有抓住歷史機遇,這才有了司馬氏一統天下的機會。
烽火戲諸侯,影響系數6.5,周幽王之烽火戲諸侯結束了西周統治,是周王朝走向沒落的開始,是奴隸制走向沒落的開始,此後王室的控制力削弱,諸侯開始崛起,奴隸制開始向封建制轉變,若沒有烽火戲諸侯,春秋戰國之局面將要推遲,商鞅變法也就不存在了。
商鞅變法,影響系數7,在春秋前期,中國與世界沒有什麼明顯區別,商鞅變法不僅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更是中華之崛起的標志,是商鞅變法使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領先於世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中國崛起於商鞅變法不為過。
八王之亂,影響系數7.5,中國歷史上在八王之亂以前,抵抗外族侵略都比較成功的,外族大多臣服於中國,八王之亂以後就變了,八王之亂使西晉王朝快速衰落,北方胡人乘機而起,在中原地區興風作浪,漢人紛紛逃到南方,北方多為胡人控制,成為五胡亂中華的局面,八王之亂造成了中國四百年的長期戰亂。
七七事變,影響系數8,七七事變是中日力量的一次大轉變,七七事變前,日本的國力強於中國,日本在甲午戰爭後,把台灣琉球納入了版圖,控制了朝鮮,又在九一八事變後控制了東三省,實力得到極大提升,如果它穩一些,步子小一些,這些成果是能保全的,但是它貪得無厭,想要吞並全中國,征服全世界,這一次它失算了,不僅沒有吞並中國,以前的成果也吐了出來,七七事變成為中日國力的一次大轉變,由日強中弱變成了中強日弱,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李自成進北京,影響系數8.5,明朝後期,中國已經落後西方了,但落後並不多,迎頭趕上還是有可能了,那時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出現,明朝政府全力對付東北的後金,對商業活動的管理也放鬆了,當時西方殖民者已經到達東南亞,東南沿海的商業活動也是很發達的,商業活動能推動經濟發展,商業活動能促進交流,通過商業活動,接觸西方先進技術,以這種形勢發展一百年,中國不會落後於西方,後來中國的百年屈辱就會免去了,明朝的整體力量強於後金,後金想憑自己的力量打下明朝是不可能的,明朝內外交困,也打不了後金,這樣一種平衡局面是很有利於當時的工商業發展的,資本主義得到長足發展,實力強大了,中國就可能出現君主立憲制,明朝可能象英王室一樣了,明王朝得以延續,中國繼續成為東方大國,中華民族繼續強盛,但這種種可能都讓李自成化為烏有了,李自成做為農民真是眼光短淺,對天下大勢缺少清醒認識,不打北京,做為一個割據勢力,明朝也拿他沒辦法,他就可以安穩得過下去,但他以為自己很強大了,滅明也是必然的,不知道滅明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更不知道抗清的重要性,把明朝將領逼到了清朝那邊,原本明朝既要抗清又要鎮壓農民起義的兩線做戰局面,演變成了明清合力打李自成的局面,由此清朝才有機會取明而代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割斷了中外交流,扼殺了工商業的發展,李自成進北京的實質作用就是幫清朝打天下,李自成進北京推翻了明朝,也把自己推上絕路,更使中國游離於世界發展大潮之外,被西方國家遠遠甩開了。
戊戌變法,影響系數9,清人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國全面落後的局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也就成了必然,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拉開了中國學習西方的朝流,洋務運動開始興起,但洋務運動只是在技術上學西方,到甲午戰爭後,洋務運動走到了盡頭,使有識之士認識到,僅從技術上學習是不夠的,要使國家強大,必須從制度上改變,戊戌變法就應運而生了,假如戊戌變法成功了,清朝與英王室相似了,一個新興帝國將在東方誕生,中國由此而走向強大,清皇族能夠更長久的享受榮華寶貴,中國百年屈辱將縮短一半,光緒將成為與秦始皇唐太宗齊名的千古一帝,辛丑條約免去了,外蒙古不會獨立,抗日戰爭不會發生。這只是設想而已,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中國陷入更深的苦難之中,清朝的滅亡也就註定了。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推翻了清王朝,中國的實質並沒有改變,大批清朝官員改頭換面,成了民國官員,換湯不換葯,仍舊是清朝官員統治著中國,袁世凱及其北洋政府長期把持著中國的政權,北伐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北洋勢力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直到二九年,張學良投靠南京政府,才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日。辛亥革命沒有讓人民脫離苦難,沒有讓國家富強,沒有推動社會進步,自由,平等,博愛,一個也沒實現,倒是丟了外蒙古,辛亥革命的作用微乎其微。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變革,如能成功,其影響是極深遠的,辛亥革命是一群散兵游勇在瞎折騰,對上沒有改變官僚體系,對下沒有喚醒民眾,於中國只是換了一件外衣。戊戌變法的作用要遠大於辛亥革命,光緒有機會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有機會將中國重新帶入盛世,光緒沒運氣,康熙的處境也很艱難,但康熙有一個全力支持他的太皇太後,康熙成功了,光緒很不幸的遇上了史上最大的敗家子慈禧,慈禧扼殺了戊戌變法,把清朝,把中華民族推向了深淵,中國再次與富強失之交臂。
安史之亂,影響系數9.5,安史之亂是唐朝的分界線,盛世唐朝由此轉入衰落,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的轉折點,更是中國的轉折點,還是世界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前,唐朝還是個強大的中央帝國,四周國家都臣服於中國。那時候唐朝是世界的核心,科技文化都是領先於世界,以正常發展,中國還會繼續領先於世界,但是安史之亂把一切都破壞了。
安史之亂前,中國是一個國力強大,經濟繁榮的國家,安史之亂後就完全變了,長年戰爭摧毀了經濟體系,安史之亂前,中國人口五千多萬,之後銳減到一千七百萬,三分之二的人口亡於戰亂,安史之亂前,經濟發達,豐衣足食,之後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還不止於此,安史之亂前是一個統一穩固的中央政府,之後中央大權旁落,蕃鎮割據成了大問題,於別的朝代不同,唐朝初期並沒有削蕃問題,而是出現在中期,這是唐朝的特殊之處,唐朝的削蕃是最不成功的,直到滅亡,也沒有完成削蕃。
安史之亂極大的削弱了唐朝國力,蕃鎮割據又極大的消耗了唐朝國力,唐朝自身都難保了,更顧不上周圍屬國了,周圍小國紛紛發展起來,契丹由此發展起來,成為強大的北方國家,而唐後期的狀態與春秋戰國相差無幾,一個翻版的春秋戰國,與春秋戰國還有很大的區別,春秋戰國時各國都在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春秋戰國時,北方各國在防禦北方的匈奴的戰爭中還是很成功的,沒有讓匈奴佔到便宜,唐後期就不同了,屢受外敵進犯,疲於應付,文化上也沒有任何進步可言。
直到宋朝才恢復了統一,這個統一還不是完全的統一,幽雲十六州還在契丹手裡,這時實質上是另一個南北朝,依然是北強南弱的局面,宋朝對外屢戰屢敗,無法抑制北方民族的崛起,這才有了成吉思汗出現。
安史之亂是中國衰落的開始,中國從此走上了下坡路,至今都沒有緩過來,安史之亂對中國影響極其巨大。
蒙古西征,影響系數10,安史之亂使中國走了下坡路,蒙古西征則推動了西方國家的發展,兩宋時代,中國軍事上軟弱,經濟技術還是很發達的,四大發明有三個是在宋朝出現的,宋朝是中國經濟的頂峰,技術大大領先於世界,若沒有蒙古西征,技術領先還會繼續保持下去。西晉的八王之亂造中國四百年的長期戰亂,安史之亂也造成五百年的亂局,直到明朝才結束,八王之亂與安史之亂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蒙古西征,八王之亂後四百年,中國重新恢復統一和強大,安史之亂後,中國一路下跌,永別了天朝大國,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蒙古西征。蒙古西征准確地說,應該叫第一次世界大戰,其規模和強度都是世界級的,對世界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西征前,歐洲是落後地區,經濟技術都無法與東方相比,是蒙古西征,把東方的先進技術傳到了西方,西方從此開始了上升期,文藝復興,遠洋航行,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涌,美洲大陸的發現,殖民地的擴張,使歐洲成為世界的主宰,而中國此時卻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封閉,蒙古西征改變了全世界的格局,成就了令天西方的強盛。蒙古西征促成東西方發展的易位,東方衰落了,西方崛起了,明清兩朝政治家都沒有發現這個重大變化,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中不想醒來,直到鴉片戰爭,才被西方的槍炮驚醒,但為時已晚。
蝴蝶效應在蒙古西征恰如其分的反映出來,花刺子模國殺害蒙古商隊,從而引發了蒙古西征,影響了全球的歷史發展。蒙古西征是世界歷史最重大的轉折點,原先孤立的小國局面被打破,全球一體化開始了,由此推動的西方崛起,隨後的全球殖民運動,再沒有一片地區能逃脫,中國,非洲,美洲都是蒙古西征的間接受害者,黑奴,華工,印地安人滅絕,都根源於蒙古西征。老子的小國寡民確實很有道理,民族交流的第一步就是戰爭,交流就是交戰流血的簡稱,交流一詞實大太妙了。
蒙古西征對南宋並沒有直接壞處,蒙古滅金到滅宋相差了五十年,這絕不是南宋抵抗的結果,而是西征使蒙古無暇顧及南宋了,南宋雖然地區小了很多,經濟水平依然很高,五十年時間,南宋加強戰備,堅決抵抗蒙古進攻,還是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的,但南宋統治集團,對國事不聞不問,縱情於聲色犬馬,對天賜良機任其消失,其滅亡就成了必然。南宋的GDP在當時可是全球第一,遠高於蒙古,這又能如何,還不是被蒙古給滅掉了。
歷史的經驗教訓不能忘掉,當前之局面與南宋頗為相似,確切說比南宋更險惡,南宋時,蒙古一家與全世界對抗,南宋是有條件爭取同盟的,而現在是美國拉攏一幫國家圍堵中國,中國的同盟在哪裡?那此沉浸在GDP第二的庸人們,該醒醒了。
酷酷熊二博推薦閱讀:
『玖』 歷史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這題目也太廣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