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姓溫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歷史姓溫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6 05:41:13

『壹』 歷史上有哪些姓溫的名人

溫韜——五代人,曾任耀州(今天陝西省銅川一代)刺史,該刺史最喜歡的事情專是盜墓,曾經盜掘屬著名的唐昭陵,既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並將盜掘的寶物列出來,但是沒有發現著名的《蘭亭序》,於是,又去發掘唐乾陵,既武則天和唐高宗合葬的陵墓,但是據說還沒有挖掘,天下大雨,而且還打雷,這樣,這次乾陵盜墓就只好告終。

『貳』 歷史上姓溫的名人有誰至少也要十個,是能夠幫助我

樓上的有很多都是現代的!!!我這全是古代的!!!!
希望採納!給點分吧! =v=

溫嶠: 東晉大臣(288-329),初在並州為劉琨謀主,抵抗劉聰、石敦等異族侵略。明帝即位後,任中書令,很受朝士推崇。王敦專制朝政,他與庾亮平定蘇竣、祖約之亂。不久病故於武昌。謚曰忠武。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他精通音律,才思敏捷。晚唐考律賦,八韻為一篇,據說他八叉手即告完成,故人又稱"溫八叉"。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開婉約詞派之先河,對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溫子升:後魏中軍大將軍。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御史。有文集三十五卷。被譽為"江左文人"之一。
溫 璋:大雅六世孫,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度使轉京兆尹,為政嚴明,後為直諫貶振州司馬。溫日觀: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末元初畫家。僧人,法名子溫。善草書,喜畫葡萄,須梗枝葉,皆草書法,時人以溫葡萄稱之。傳世《葡萄圖》流入日本。
溫 新、溫秀:河南洛陽人,明代官吏、詩人。兄溫新官戶部主事,精於詩;弟溫新亦善詩,官知襄陽府同知。
溫 純:陝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諸大臣伏階泣請皇帝罷礦稅,清白奉公,肅百僚,振風紀,時稱名臣。
溫 達: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宰相。歷任陝西道御史、鑲黃旗管旗大臣、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宰相)等職,頗受康熙重用。
溫仲舒:古代哲學家、教育家。西漢廣川(近河北省景縣人)人。今文經學的創始人。青少年時學習十分勤奮,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故學術日精。景帝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次相授業。武帝時上「天人三策」,以對策第一而著稱。其對策中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興太學」、重選舉等建議,為武帝採納,對漢代的政治建設和文教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開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吸收陰陽、五行的學說,提出「天創萬物」與「天人感應」的學說,為君權神授和王道三綱編造理論。他還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之性生來就善,下品之性生來就無善質,且教而不能善,只有中民之性是「有善質而未能善」,這一部分人的人數最多,故又稱「萬民之性」,這些人才是教育的主要對象,提出了有別於孟子、荀子的人性論和教育作用論。對策之後,他被武帝遣為江都王相,後又調任膠西王相,「凡相兩國,輒事驕王」,因恐久職獲罪,告病歸家,著書講學以終。其著述頗豐,但流傳下來的只有《春秋繁露》一書和《漢書·董仲舒轉》中的《舉賢良對策》(即天人三策)等。
溫彥宏、溫彥博、溫彥將(大雅、大臨、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於當世。高祖時,彥宏參與機務,官吏部尚書,封黎國公;彥博初從幽州總管羅藝,後隨羅藝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於陰山苦寒之地,歸後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宰相),封虞國公;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溫體仁:浙江省烏程(今湖州)人,明代宰相。進士及第,歷任編修、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崇禎四年(1631年)入閣,不久升為首輔。其為相八年,崇禎對其恩崇無比,而溫對上一味迎合,對下嚴厲刻薄,幾無政績。
溫以燠:嘉應州(今廣東省梅縣)人,清代學者。文章詩詞,均斐然可觀。工書法,師顏真卿,瘦硬似柳公權。
溫文禾:歸安(浙江省吳興)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官工部主事。山水宗黃公望,著墨淹潤,神韻天然。有《辛夷花館詩稿》。

『叄』 歷史上姓氏的有哪些名人

氏儀

(生卒年待考),字子羽,本姓𠂩氏,字訛為氏氏,後改名是儀;北海營陵人(今山東濰坊昌樂)。著名三國時期孫吳國大臣,是氏鼻祖之一。氏儀初為一個小縣吏,後在北海郡為吏。當年北海太守孔融曾經對氏儀開玩笑,說:「氏字是『民』字『無上』,可改為『是』」。於是,氏儀因此就真的就改稱「是」氏,遂稱「是儀」。氏儀曾一度依附於漢高祖劉邦之孫齊孝王劉將閭的直系親族、揚州刺史劉繇,避亂於江東。後來氏儀遷徙到會稽(今浙江紹興)。當時孫權正好承攝大業,欣賞氏儀的文章才華,特徵其為官。從此,氏儀成為孫權的親信,與胡綜、徐詳三人專典軍國密事,拜騎都尉。三國初期,孫權屬下大將呂蒙為了奪回被劉備霸佔的荊州,准備襲擊荊州守將關羽,孫權因此有些遲疑,便向氏儀徵求意見。氏儀則認為呂蒙的主意不錯,勸孫權從之。後氏儀跟從呂蒙成功地擊敗關羽,奪得荊州,因功拜忠義校尉。當時氏儀陳謝,孫權則豪爽地說:「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舍邪?」 孫吳政權既定荊州,立都武昌,拜氏儀為裨將軍,後封都亭侯,守侍中。孫權一直要將兵權授予氏儀,但氏儀其人極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非帥材,固辭不受。孫吳黃武中期(公元226年左右),孫權派遣氏儀到皖地(今安徽)引誘曹魏政權的陳留太守劉邵,發動了北伐戰役,由誘引劉邵曹操屬下大將曹休。曹休果率兵馬前來,氏儀揮軍大破之,功遷偏將軍,入闕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後來,孫權又令氏儀督導諸大臣勤於書學。後孫權大駕東遷建業(今江蘇南京),太子孫登留鎮武昌,孫權特意留下氏儀輔佐太子。太子一直對氏儀非常尊敬,每事皆先向氏儀咨詢,然後施行。後進封都鄉侯。再後隨從太子回到建業,復拜侍中、中執法,平諸官事、領辭訟如舊。不久,孫權的一個心腹、專門從事秘密督察的典校郎呂壹誣污衊江夏太守刁嘉出言不遜、誹謗國政,孫權因此大怒,將刁嘉下了大獄,並追查同黨,一時之間鬧得人心惶惶。由於大臣們皆畏懼呂壹,因此紛紛都附和著說的確聽到了刁嘉誹謗國政的話,而在當時,只有氏儀獨自回答從無所聞。孫權生氣,很嚴厲地詢問氏儀,周圍大臣們都為之屏息。氏儀坦然地回答:「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據實答問,辭不傾移。孫權聽後大為感嘆,遂舍之,不但不怪罪氏儀,而且連刁嘉也因此得免無罪。在蜀漢政權丞相諸葛亮病逝的消息傳來後,孫權垂心西州,派遣氏儀出使蜀漢,申固盟好。氏儀圓滿完成了使命,後拜尚書僕射。在南、魯二宮初立之時,氏儀以尚書職領魯王太傅。後來氏儀嫌二宮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竊以魯王天挺懿德,兼資文武,當今之宜,宜鎮四方,為國藩輔。宣揚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海內所瞻望。但臣言辭鄙野,不能究盡其意。愚以二宮宜有降殺,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書三四上。因此世人贊嘆其「氏儀為太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 氏儀一生勤儉,不治產業,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當時,氏儀的鄰居中有起建大宅者,孫權外出望見,就問那起建豪華大室者是誰?左右回答:「好象是氏儀家。」孫權當即搖頭說:「氏儀歷來勤儉,肯定不是他。」旁人不信,下去一打聽,果然是別人家蓋的新房大宅。其見知信如此。氏儀在生活上服不精細,食不重膳,由於經常拯贍貧困,因此家無儲畜,清茶淡飯而已。孫權聞知後,突然親自跑到氏儀家求見其蔬飯,並親口嘗之後大為嘆息,即增俸賜,益田宅。但氏儀累次辭讓,辭不掉就以恩為戚。孫權為帝之後,身邊臣子們時時有所進達,使未嘗盲人之短。然而孫權也常責備氏儀以不言事,無是所非。氏儀巧妙地回答道:「聖主在上,臣下守職,懼於不稱,實不敢以愚管之畜,上干天聽。」 氏儀一生從事國政長達數十年,未嘗有過。那位典校郎呂壹歷來好誣告其他將相大臣,還擅長連坐牽罪數人,卻唯獨無法污衊氏儀。孫權因此感慨道:「使人盡如氏儀,當安用科法為?」 氏儀後來年老寢疾,臨終前遺囑要「素棺、斂以時服、務從省約」。終年八十一歲。

氏叔琮

(公元?~904年待考),本為氐叔琮,訛稱氏叔琮;河南尉氏人。著名唐朝末期將領、後梁政權開國大將,氐叔氏、氐氏、氏叔氏、氏氏鼻祖之一。

氏姓_網路

『肆』 歷史上溫姓的名人

1、溫季

溫季(?—前574年),即郤昭子,姬姓,步氏,諱至,謚昭。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才華橫溢的軍事家、外交家。其名郤至,其祖郤揚封步,以之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於溫,時人尊稱溫季,史稱郤昭子。步揚之孫,或為蒲城鵲居之子,與堂兄郤錡、叔父郤犨並稱「三郤」。

2、溫恢

溫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曹魏大臣,任揚州刺史,後遷涼州刺史。

溫恢在史書《三國志》中與漢末揚州刺史劉馥、兗州刺史司馬朗、並州刺史梁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曾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為一傳。此六位刺史被陳壽評為當時所有州刺史中「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的典範。

3、溫璋

溫璋,唐初名臣溫大雅(即溫彥宏)六世孫,河東太原祁縣人,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度使轉京兆尹,為政嚴明,後為直諫貶振州司馬。

其父溫造曾平定興元兵亂。溫璋早期以父蔭入仕,累佐使府,歷三郡刺史。咸通初年,接任徐泗節度使。徐州的銀刀軍得知溫璋素嚴飭,陰懷猜忌,於是驅逐溫璋。咸通八年(867年),溫璋接任京兆府府尹,曾說:「罪無輕重,惡無大小。除惡務盡,犯意方絕,此謂之能治者。」

《北夢瑣言》卷10說:京兆尹溫璋見一烏鴉三度挽鈴報案,判斷"是必有人探其雛而訴冤也",就派人隨鴉出城,果然在樹下捕獲到抓雛鳥的人。溫璋"以禽鳥訴冤,事異於常,乃斃捕雛者而報之"。女道士魚玄機以笞殺女童綠翹事,被溫璋所殺。

4、溫仲舒

溫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陽,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北宋大臣,與寇準並稱「溫寇」。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考中了進士,位列探花。曾任樞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樞密院事,位列宰執,後外放秦州知州,驅逐渭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使之從邊地成為北宋的內地。

回朝後擔任過參知政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溫仲舒被封為昭文館大學士,不久去世,享年67歲。追贈左僕射,謚號為恭肅。

5、溫生才

溫生才(1870—1911),字練生,漢族,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人,1870年出生於貧苦家庭,幼失怙。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4月8日,法人組織之遠東飛艇社,廣州將軍孚琦應邀往觀,迨回蹕,甫至東門直街尾咨議局前麒麟閣門口,溫生才手持五響快槍,向孚琦發射,計中太陽穴、腦門、頸項、身部各一槍,當場斃命。

溫生才離去途中被巡警逮捕。15日被押赴刑場,途中神色自若,毫無怯色,行至惠愛街一帶時,對著人群大聲喊道:「今日我代同胞報仇,各同胞務須發奮做人方好!」既而又說:「許多事歸我一人擔任,快死快生,再來擊賊!」遇害後葬於廣州黃花崗。

『伍』 姓溫的名人有幾個|

溫嶠

『陸』 溫姓的歷史名人

1、溫季(?—前574年),即郤昭子,姬姓,步氏,諱至,謚昭。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才華橫溢的軍事家、外交家。其名郤至,其祖郤揚封步,以之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於溫,時人尊稱溫季,史稱郤昭子。步揚之孫,或為蒲城鵲居之子,與堂兄郤錡、叔父郤犨並稱「三郤」。

2、溫疥,史書上最早記載的溫姓著名人物。漢功臣,封惸侯。漢王四年,在成皋之戰中,破曹咎軍。後擔任燕相。孫溫何,始居太原,繼移汲郡、清河。而太原成為望族,後裔遂以太原為郡號。

3、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


4、溫璋,唐初名臣溫大雅(即溫彥宏)六世孫,河東太原祁縣人,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度使轉京兆尹,為政嚴明,後為直諫貶振州司馬。

其父溫造曾平定興元兵亂。溫璋早期以父蔭入仕,累佐使府,歷三郡刺史。咸通初年,接任徐泗節度使。徐州的銀刀軍得知溫璋素嚴飭,陰懷猜忌,於是驅逐溫璋。

5、溫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陽,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北宋大臣,與寇準並稱「溫寇」。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考中了進士,位列探花。曾任樞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樞密院事,位列宰執,後外放秦州知州,驅逐渭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使之從邊地成為北宋的內地。回朝後擔任過參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溫仲舒被封為昭文館大學士,不久去世,享年67歲。追贈左僕射,謚號為恭肅。

『柒』 誰知道姓溫的歷史

溫 嶠: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東晉名臣。博學能文,工書。咸和初為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累官至驃騎大將軍,卒於平蘇峻之亂,終年41歲。

溫 璋:大雅六世孫,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度使轉京兆尹,為政嚴明,後為直諫貶振州司馬。溫日觀: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末元初畫家。僧人,法名子溫。善草書,喜畫葡萄,須梗枝葉,皆草書法,時人以溫葡萄稱之。傳世《葡萄圖》流入日本。

溫 新、溫秀:河南洛陽人,明代官吏、詩人。兄溫新官戶部主事,精於詩;弟溫新亦善詩,官知襄陽府同知。

溫 純:陝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諸大臣伏階泣請皇帝罷礦稅,清白奉公,肅百僚,振風紀,時稱名臣。

溫 達: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宰相。歷任陝西道御史、鑲黃旗管旗大臣、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宰相)等職,頗受康熙重用。

溫仲舒:古代哲學家、教育家。西漢廣川(近河北省景縣人)人。今文經學的創始人。青少年時學習十分勤奮,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故學術日精。景帝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次相授業。武帝時上「天人三策」,以對策第一而著稱。其對策中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興太學」、重選舉等建議,為武帝採納,對漢代的政治建設和文教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開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吸收陰陽、五行的學說,提出「天創萬物」與「天人感應」的學說,為君權神授和王道三綱編造理論。他還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之性生來就善,下品之性生來就無善質,且教而不能善,只有中民之性是「有善質而未能善」,這一部分人的人數最多,故又稱「萬民之性」,這些人才是教育的主要對象,提出了有別於孟子、荀子的人性論和教育作用論。對策之後,他被武帝遣為江都王相,後又調任膠西王相,「凡相兩國,輒事驕王」,因恐久職獲罪,告病歸家,著書講學以終。其著述頗豐,但流傳下來的只有《春秋繁露》一書和《漢書·董仲舒轉》中的《舉賢良對策》(即天人三策)等。

溫子升:後魏中軍大將軍。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御史。有文集35卷。被譽為「江左文人」之一。

溫彥宏、溫彥博、溫彥將(大雅、大臨、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於當世。高祖時,彥宏參與機務,官吏部尚書,封黎國公;彥博初從幽州總管羅藝,後隨羅藝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於陰山苦寒之地,歸後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宰相),封虞國公;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捌』 歷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里所發布的百家姓最新順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遠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後稷為周始祖,歷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職,輔佐武王克商,與周、召、太公共輔成王。一生為人嚴正, 《桐葉封臣》里「天子無戲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後人把他作為史官的楷模,並將他與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為四聖,史佚子孫以官職「太史令」的史字為氏,稱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魚-春秋時衛國史官。
史大奈
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譜始祖。東漢溧陽侯。
史萬歲-杜陵人(今陝西西安)。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開國功臣。
史務茲-唐朝武後之宰相。溧陽侯21世孫。
史思明 ,[1] 寧夷州(今 遼寧)突厥人, 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居營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揚,懂六蕃語。姿癯露,鳶肩傴背,廒目側鼻,寡須發,躁健譎狡史 。突厥族,寧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將,「安史之亂」禍首之一。
史朝義:(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長子;樓煩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亂」叛將。
史浩-南宋朝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溧陽侯35世孫。
史浩
史彌遠-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陽侯36世孫。
史嵩之-南宋朝將軍宰相。史浩侄子。溧陽侯37世孫。
史嵩之
史天澤-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鎮陽王。
史天澤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陽侯51世孫。
史貽直-清朝文源閣大學士,宰相,軍機大臣。溧陽侯52世孫。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後裔。著名周宣王時太史、書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晉國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魯國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魯國人,徙杜陵。著名漢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漢人。著名西漢書法家。
史道碩:西晉畫家,他有四個弟子,皆以善畫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鄭州榮澤人(今河南鄭州)。著名五代後漢名將,以武功顯名。
史倫:(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達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人(今河南開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詞人。
史際:(生卒年待考),江蘇溧陽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蘇宜興人。著名明朝理學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岡;江蘇金壇人。著名清朝文學家。著有《西青散記》、《華陽散稿》等。
史榮椿:(生卒年待考),字蔭堂;直隸大興人(今北京大興區)。著名清朝抗英將領。
史良-前中國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史可-電影演員。
史玉柱-企業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膚科醫生
史量才-民國愛國報業家
史東山-電影導演
史久鏞-海牙國際法庭庭長
史群-當代水產學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龍江克山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史澤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獻縣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十九軍軍長。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前華北「剿總」軍法執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島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銳: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台灣省聯合後勤司令部副總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棗強人,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
史蘭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視演員。因為出演電視劇《圍城》而成名。
史冬鵬:中國男子110米欄項目的運動員。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長。
史文中: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中國礦業大學講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地球資訊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史和平:江蘇省政府副省長。

『玖』 古代姓溫的有什麼名人越詳細越好!

A.溫嶠: 東晉大臣(288-329),初在並州為劉琨謀主,抵抗劉聰、石敦等異族侵略。明帝即位後,任中書令,很受朝士推崇。王敦專制朝政,他與庾亮平定蘇竣、祖約之亂。不久病故於武昌。謚曰忠武。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他精通音律,才思敏捷。晚唐考律賦,八韻為一篇,據說他八叉手即告完成,故人又稱"溫八叉"。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開婉約詞派之先河,對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溫子升:後魏中軍大將軍。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御史。有文集三十五卷。被譽為"江左文人"之一。
溫 璋:大雅六世孫,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度使轉京兆尹,為政嚴明,後為直諫貶振州司馬。溫日觀: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末元初畫家。僧人,法名子溫。善草書,喜畫葡萄,須梗枝葉,皆草書法,時人以溫葡萄稱之。傳世《葡萄圖》流入日本。
溫 新、溫秀:河南洛陽人,明代官吏、詩人。兄溫新官戶部主事,精於詩;弟溫新亦善詩,官知襄陽府同知。
溫 純:陝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諸大臣伏階泣請皇帝罷礦稅,清白奉公,肅百僚,振風紀,時稱名臣。
溫 達: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宰相。歷任陝西道御史、鑲黃旗管旗大臣、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宰相)等職,頗受康熙重用。
溫仲舒:古代哲學家、教育家。西漢廣川(近河北省景縣人)人。今文經學的創始人。青少年時學習十分勤奮,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故學術日精。景帝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次相授業。武帝時上「天人三策」,以對策第一而著稱。其對策中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興太學」、重選舉等建議,為武帝採納,對漢代的政治建設和文教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開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吸收陰陽、五行的學說,提出「天創萬物」與「天人感應」的學說,為君權神授和王道三綱編造理論。他還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之性生來就善,下品之性生來就無善質,且教而不能善,只有中民之性是「有善質而未能善」,這一部分人的人數最多,故又稱「萬民之性」,這些人才是教育的主要對象,提出了有別於孟子、荀子的人性論和教育作用論。對策之後,他被武帝遣為江都王相,後又調任膠西王相,「凡相兩國,輒事驕王」,因恐久職獲罪,告病歸家,著書講學以終。其著述頗豐,但流傳下來的只有《春秋繁露》一書和《漢書·董仲舒轉》中的《舉賢良對策》(即天人三策)等。
溫彥宏、溫彥博、溫彥將(大雅、大臨、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於當世。高祖時,彥宏參與機務,官吏部尚書,封黎國公;彥博初從幽州總管羅藝,後隨羅藝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於陰山苦寒之地,歸後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宰相),封虞國公;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溫體仁:浙江省烏程(今湖州)人,明代宰相。進士及第,歷任編修、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崇禎四年(1631年)入閣,不久升為首輔。其為相八年,崇禎對其恩崇無比,而溫對上一味迎合,對下嚴厲刻薄,幾無政績。
溫以燠:嘉應州(今廣東省梅縣)人,清代學者。文章詩詞,均斐然可觀。工書法,師顏真卿,瘦硬似柳公權。
溫文禾:歸安(浙江省吳興)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官工部主事。山水宗黃公望,著墨淹潤,神韻天然。有《辛夷花館詩稿》。

『拾』 歷史上姓敖的名人有哪些

1、敖陶孫:(公元1154~1227年待考),字器之,號臞庵、臞翁;福建福清人。著名南宋詩人.從小聰明好學,志向遠大。宋光宗時為太學生。宋寧宗執政時期,朝廷由奸臣韓佗胄當權,大儒朱熹遭貶,敖陶孫很尊敬朱熹的學問,便不顧禁忌去探望了他,還贈詩表明自己的心意。趙汝愚死在被貶的地方,他又寫詩哭祭趙汝愚。奸臣韓佗胄知道以後大怒,要派人逮捕他,敖陶孫連忙改名換姓逃掉了。
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鄉薦第一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等職,終奉議郎。
敖陶孫是江湖派詩人之一,曾因《江湖集》被毀版而受株連貶官。其詩多為古體,往往放意而行,風格雄渾深厚。如《秋日雜興》:「陣雲起西北,中原暗黃塵。豈無康時算?無路不得陳!書發亦過計,夜夜占天文。匣劍似識時,中宵啞然鳴。我亦發悲歌,沾衣涕縱橫!」其它如《中夜嘆》、《一日復一日》等,憂國傷時,激奮之情,溢於言表。
但他也有一些古體詩失之粗率,或過於苦澀。近體詩偶有佳句,罕見渾成之作。
敖陶孫兼擅評詩,其《臞翁詩評》用象徵手法來形象地說明魏晉唐宋詩人風格,很受後人推許。如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風流自賞」等,鑒裁精緻,造語雋妙。
敖陶孫有《臞翁詩集》兩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中。《江湖後集》卷十八至十九,又載其詩八十六首,系據《永樂大典》補輯。《臞翁詩集》附於集中,又見《詩人玉屑》卷二。還著有《寀庵集》。
另有《敖器之詩話》一卷(今存五則),有的研究者疑為偽作。
2、敖山:(生卒年待考),字靜之;莘縣人。著名明朝大臣、數學家。
明朝成化年間進士,由翰林院編修升任山西提學副使。後因疾病辭官還鄉。
工詩文,詩才雄爽,文章豪放,與當時的王越齊名,人稱「江北二傑」。
晚年的時候專心研究數學,著有《石綾傳》、《燦然稿》、《先天手冊》。
3、敖英:(生卒年待考),字子發;江西清江人。著名明朝詩人。
明正德十六年進士,中第二甲四十五名。授南京工部主事,官至四川布政使。
著有《心遠堂稿》、《慎言集訓》、《綠雪亭雜言》、《東谷贅言》等。
工於詩。他的詩路獨辟蹊徑,很有特點,流傳於世的有《綠學亭雜言》。
4、敖翔:(生卒年待考),四川金堂人。著名明朝官吏。初官宣城知縣,正德初,以才堪治繁,調江陵,百廢俱興,稱循吏。
5、敖鯤:(生卒年待考),江西新喻人(今江西新余)。著名明朝大臣。明隆慶二年進士,中第三甲二十五名。任松江府推官,改懷慶府,持法平恕。明萬曆間擢御史,雖為張居正門下士,而不私謁阿附,後居正敗而鯤無事。歷大理少卿,官至南京光祿寺卿。
6、敖銑:(生卒年待考),號夢坡;江西高安人。著名明朝大臣。明嘉靖十四年進士,中第二甲四十六名,歷官至國子監祭酒。為人醇和,而是非所在,則界限分明。7敖宗慶:(生卒年待考),祖籍江西新喻,後落籍貴州思南府。著名明代大臣。
明嘉靖十七年進士,中第三甲二十九名。歷官四川布政使,後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不久被劾貪庸不職,革職閑住。
8、敖文貞:(生卒年待考),江西高安人。著名明朝大臣。明萬曆五年進士,中第三甲二十八名。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禮部侍郎,掌翰林院事,教習庶吉士。生平以直道自任。
9、敖成:(生卒年待考),陝西長安人。著名清朝將領。行伍出身,乾隆間參與金川、庫車等役,累擢至廣西右江鎮總兵。三十八年,再次參與金川之役,乘雪取巴布里。官至貴州提督。
10、敖右賢:(生卒年待考),四川榮昌人(今重慶榮昌)。著名清朝文士。清道光十六年進士,中第三甲二十九名。
11、敖國琦:(生卒年待考),字慕韓,號浩然;貴州貴陽人。著名清朝文士。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丁未科進士,三甲五十二名。官江南知縣。
12、敖名震:(生卒年待考),湖北天門人。著名清朝文士。清同治十三年進士,中第二甲六十四名。
13、敖佳熊:(公元?~1908年待考),字孟姜;浙江平湖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早年在浙江嘉興創辦稼公社及竹木小學堂。並組織祖宗教。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入上海愛國學社學習,期間曾編寫《新山歌》一書,宣傳革命。次年加入光復會,並且出資與魏蘭等人組織溫台處會館,這是當年革命黨人的一個秘密聯系機關。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與秋瑾共謀在大通師范學堂起義,事情泄露後逃跑。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在浙江嘉興被仇敵殺害。

閱讀全文

與歷史姓溫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