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會主義的改造歷史經驗和教訓有哪些
1、經驗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這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 社會主義改造是變革不適應工業化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是圍繞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這個中心任務進行的;引導個體農民、個體手工業者走集體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目的都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要求,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黨和政府所採取的實際步驟,總是力求使之與促進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而不允許對生產力造成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推開是從1953年開始的,與此同時,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也全面推開.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奮斗,到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時,「一五」計劃的主要指標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經過「一五」期間的大規模建設,我國以重工業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已初步形成.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方針,對於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生產力發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都採取了區別對象,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及時總結農民的實踐經驗,創造出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等過渡形式.這種從實際出發引導農民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的漸進的改造方式,一方面可以使農民親身體會到組織起來力量大,可以增加生產,有利於克服困難,抵抗災害,防止出現兩極分化,從而逐步地提高農民的覺悟,逐步地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蘇聯農業集體化運動中出現的由於富農反抗,一些農民破壞生產資料的情況.實踐證明,這種逐步過渡的辦法符合農民的特點和生產力狀況.在手工業改造方面的逐步過渡,不僅保護和促進了手工業生產的發展,而且為手工業逐步進行技術改造創造了條件.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中,創造出從初級到高級的各種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實現了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避免了在改造期間可能發生的劇烈的社會震盪和經濟破壞.中國的這場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對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破壞,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堅持用和平的辦法,保證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要動搖農民對土地、耕畜的深厚的私有觀念和各家各戶自主經營的習慣,自然會引起相當大的抵觸,但是黨和政府堅持和平的方法和自願的原則不動搖,並用事實向農民表明,合作化可以使占農村人口多數的、在生產條件方面還有各種困難的貧農和下中農得到利益,至少不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他們對合作化是擁護的或者是比較擁護的.比較富裕的農民面對大勢所趨,也是可以擁護或者隨大流的.手工業者的情況和農民基本相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則要復雜得多.把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轉歸全社會所有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任務,但採取的方式是暴力剝奪還是和平贖買,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和列寧關於和平贖買的設想,結合我國實際,以和平贖買的方法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黨和政府不僅沒有採取斗爭地主的辦法對待民族資本家,而且還繼續支付定息,安排工作,因此總體上也可以使他們接受改造.黨和政府除了通過經濟贖買的辦法團結資本家外,還十分重視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經常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學習,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政治實踐活動,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前途的教育,使他們自願接受和平改造.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不僅穩定了資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保證了改造的順利進行,而且將幾十萬資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幹部.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總之,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
2、教訓
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出現了一些失誤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後,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劃一,以致在長期間遺留了一些問題.一九五六年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對於一部分原工商業者的使用和處理也不很適當.」 出現這些問題,有指導思想上急於求成、不夠謹慎,工作方法上過於簡單的因素,同時,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也有認識上的一些問題,主要是:在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選擇和理解上,過於單一,追求純粹的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公有制實現形式的選擇和理解上過於簡單化,只注意到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這兩種基本形式,而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公有制經濟可以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缺乏認識.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曾對這些問題有所覺察,對某些問題也做過糾正,但畢竟認識不深.更重要的是,當時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形成科學的理論,對什麼是社會主義還沒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遺留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
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經驗
中國在對生來產資料私有自製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方針政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這些經驗主要是:
第一,改造的和平(自願)的方式。不僅對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也成功實現了列寧曾經設想過但未能在蘇聯得到實現的「和平贖買」的政策。
第二,採取了逐步(穩妥)過渡的形式。三大改造均採取了循序漸進,逐步過渡的形式。如對個體農業的改造遵循了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經歷了由互助組到初級社到高級社的逐步過渡,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經歷了由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到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逐步過渡。從而,保證了改造和和平平穩進行。
第三,把對所有制的改造和對人的改造結合起來同時進行。把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同時,把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勞動生產者,在把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同時,把資本家由剝削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發展生產力同時並舉,發生的目的是發展生產力。
③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是什麼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實現以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體,完成對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為兩翼,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方針,對於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都採取了區別對象,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中國的這場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對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破壞,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進行和平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用事實向農民表明合作化的好處和給農民帶來的利益,使農民擁護黨的政策。手工業者的情況和農民基本相同。同時以和平贖買的方法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把對資本主義企業的改造和對資本家個人的改造結合在一起進行。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不僅穩定了資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保證了改造的順利進行,而且將幾十萬資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幹部。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總之,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
④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是什麼
不選,正確答案為A、B、D,社會主義改造是56年結束的,解放思想是七十年代末提出專來的。
在進行屬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
⑤ 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和基本經驗分別是什麼
中國在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方針政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這些經驗主要是:
第一,改造的和平(自願)的方式。不僅對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也成功實現了列寧曾經設想過但未能在蘇聯得到實現的「和平贖買」的政策。
第二,採取了逐步(穩妥)過渡的形式。三大改造均採取了循序漸進,逐步過渡的形式。如對個體農業的改造遵循了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經歷了由互助組到初級社到高級社的逐步過渡,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經歷了由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到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逐步過渡。從而,保證了改造和和平平穩進行。
第三,把對所有制的改造和對人的改造結合起來同時進行。把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同時,把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勞動生產者,在把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同時,把資本家由剝削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發展生產力同時並舉,發生的目的是發展生產力。
⑥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有哪些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點。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實現以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體,完成對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為兩翼,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方針,對於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都採取了區別對象,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中國的這場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對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破壞,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進行和平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還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
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用事實向農民表明合作化的好處和給農民帶來的利益,使農民擁護黨的政策。手工業者的情況和農民基本相同。同時以和平贖買的方法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把對資本主義企業的改造和對資本家個人的改造結合在一起進行。
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不僅穩定了資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保證了改造的順利進行,而且將幾十萬資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幹部。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總之,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
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後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過程和組成部分。它於1953年黨公布的過渡時期總路線中被完整系統地提出:為了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對中國的生產關系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即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又稱「三大改造"
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過程。社會主義公有製取代私有制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人類社會經濟制度發展的歷史必然趨勢。
由於剝削階級維護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不可能在舊社會中自發產生和發展,只有在推翻了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的政權以後,才有可能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生產資料私有制。
⑦ 試述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 中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 造,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 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 道路。這場革命從1949年開始到1956年結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起步和准備階段。用了3年時間,恢復國民經濟,完成民主革 命的遺留任務;沒收官僚資本,完成新區的土地改革,統一財經管理。第二 階段,從1953年開始,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用了4年時間,基本完成 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任務。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積累 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主要是:(一)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 的社會主義改造都採取了一系列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的形式。對農業 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實現的。合作化分為三個步驟:互助組、初 級合作社和高級合作社。互助組是勞動協作組織;初級合作社是半社會主 義性質的組織;高級合作社基本上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組織。手工業的社會 主義改造也分為三個步驟:手工業生產小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和手工業 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參加高級社的農戶占總農戶的87.8%,入社手 工業者占從業人數的91.7%。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採取 了委託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託經銷代銷、單個企業公私合營、全 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初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最後實現 了馬克思和列寧曾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二)把制度的改造 同人的改造相結合。在涉及到幾億人口的社會主義改造中,中國共產黨十 分注意對所有制的改造同對人的改造相結合。通過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自願擺脫小私有制,成為社會主義集體勞動者;把 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人民內部問題對待,保持和發展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統 一戰線關系,使他們認清社會發展的方向,接受工人階級的領導和社會主 義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並把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管理經驗為 社會主義服務。(三)實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同時並舉的方 針。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是「一化三改造」。這是一條建設與改造同時並 舉的路線,它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改造推動建 設,以建設保證改造,使中國在整個過渡時期不僅沒有因激烈的社會經濟 關系變動而影響經濟建設,而且工農業生產都有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得 到較大改善。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也存在一些缺點和偏差。主要是犯了急於 求成,急於求純的錯誤。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要求過 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以致在長時期遺留了一些問 題。1955年夏季以後,農村過早地從初級社轉到高級社;而高級社主要是 效仿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模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後期步子也過 快,公私合營面過寬,大批個體手工業者和小商小販也捲入了全行業公私 合營。但整個說來,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深刻 和復雜的社會變革,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⑧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
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上,有兩個事實是世界歷史上各種革命大變動中罕見的:
一是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是這樣的變革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反而極大地加強了人民的團結,並且是在人民普遍擁護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些情況說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所做出的偉大創造。
(8)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有哪些擴展閱讀
(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消滅私有制這樣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但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而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基本上被消滅,社會主義經濟成了國民經濟中的主導成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
它與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一起,完成了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⑨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有哪些歷史經驗,成就和不足詳細些……!謝謝
1、歷史經驗
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實現以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體,完成對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為兩翼,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實踐證明,黨堅持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並舉的方針,對於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社會穩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都採取了區別對象,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中國的這場巨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對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破壞,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進行和平改造。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前,無論是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質。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用事實向農民表明合作化的好處和給農民帶來的利益,使農民擁護黨的政策。手工業者的情況和農民基本相同。同時以和平贖買的方法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把對資本主義企業的改造和對資本家個人的改造結合在一起進行。對資本家實行團結、教育和改造的方針,不僅穩定了資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保證了改造的順利進行,而且將幾十萬資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主義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幹部。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總之,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
2、成就和不足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上,有兩個事實是世界歷史上各種革命大變動中罕見的:一是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二是這樣的變革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反而極大地加強了人民的團結,並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擁護的情況下完成的。這些情況說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同時,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出現了一些失誤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後,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劃一」。但是,不能因為出現一些失誤而否定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意義。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因此,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 劃時代的歷史巨變。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重大貢獻。」
⑩ 多選題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經驗包括( )
ABC。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這是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明確要求。
社會主義改造就是變革不適應工業化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是圍繞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這個中心任務進行的。
第二,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
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都採取了區別對象,用不同的辦法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
堅持用和平的辦法,保證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和平改造解決了諸如實現社會變革與經濟發展、和平過渡與消滅剝削制度這類通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問題。
(10)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有哪些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
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出現了一些失誤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後,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劃一,以致在長期間遺留了一些問題。
再加上當時國家對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統購統銷,以及資本主義企業中工人群眾對資本家的監督等因素,這樣,就使私人資本主義企業只能接受社會主義改造。
但是,不能因為出現這些失誤而否定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意義。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