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正確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提出了實現理論創新的新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前進最終是由生產力發展決定的,同時是由先進文化引導的,由人民群眾推動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統一,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相互促進的進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
黨在新世紀新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的根本指針.我們在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的征程中,將長期面對著如何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如何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如何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等重大課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重大課題提供了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
3.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自我完善與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系起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和任務以豐富的時代內容,確定了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緊緊圍繞新時期黨的建設所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這樣,我們黨就能在世界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領導核心.同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等重要思想,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進一步深刻認識和科學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1、歷史地位:
第一,「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第二,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
第三,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2、重要作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等重要思想,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長期的指導意義.
2. 2.必答[簡答題] 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它的歷史地位就是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指明了一個方向。
3.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歷史地位及指導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它們是一脈相承的科學思想體系。這一科學論斷表明了兩層含義: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形態上屬於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堅持。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典範,是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最現實、最生動的教材。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一般考選擇題) 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最終奮斗目標、根據實際制定和實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戰略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植根於人民的政治立場,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養分,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4. 什麼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你好!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它們是一脈相承的科學思想體系.這一科學論斷表明了兩層含義: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形態上屬於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堅持.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典範,是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最現實、最生動的教材.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最終奮斗目標、根據實際制定和實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戰略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植根於人民的政治立場,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養分,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希望對你有幫助。
5.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是什麼簡答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奮斗的根本指針。」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統概括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成果,科學預測了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藍圖和一整套發展戰略。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創新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們就能經過不懈努力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依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緊緊把握我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學判斷。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認為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我們就能集聚起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審視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准確判斷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際社會各種力量和矛盾的交互運動,提出了我國外交工作的戰略策略方針。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們就能不斷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系起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和任務以豐富的時代內容,確定了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我們黨就能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總之,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系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這樣的高度不斷增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牢固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一切工作中的指導地位,自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中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6. 怎麼樣正確把握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第一章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哲學基礎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社會注意本質的問題。
3.為什麼說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理論深刻的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鄧小平理論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式,做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第四: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1.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標志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邏輯關系進一步系統化。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一:代表中國先進生產里的發展要求。
第二: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第三: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辨證關系。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保證。
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和條件。
代表廣大人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為什麼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們黨的立黨之本,進一步回答了應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們黨的執政之基,進一步回答了黨該怎樣執政,為誰執政的問題。
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們黨的力量之源,進一步回答了黨怎樣保持先進性和生命力的問題。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成敗得失的衡量標准,進一步回答了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問題。
第三章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1.為什麼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產生的前提條件。
第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內容的基本精神。
第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2.為什麼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首先,用「與時俱進」來概括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是一個嶄新的哲學命題,它科學的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涵和思維特徵。
第一,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要求與時俱進。
第二,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要求與時俱進。
第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要求與時俱進。
其次用「與時俱進」來概括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真實的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形成,發展的歷史規律。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者的辯證關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內涵一致,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解放思想側重於主觀能動性,實事求是側重於客觀實在性,與時俱進側重於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發展性,從而賦予了黨的思想路線更加鮮明的時代特色。
第四章 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1.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科學內涵?
第一,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第二,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
第三,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2.社會主義本質論的重大意義
第一,社會主義本質論,沖破了離開生產力的發展來認識社會主義的思想誤區。體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第二,社會主義本質論,改變了以往人們單純以制度來認識社會主義的思維定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特徵的統一。
第三,社會主義本質論,克服了靜止的看待社會主義的簡單傾向,體現了社會主義發展過程和社會主義最終目標的統一。
第四,社會主義本質論,為我們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3.為什麼說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第一,只有發展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有效地維護世界和平。
第二,只有發展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優越性,堅定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第三,發展是完成祖國統一的關鍵。
4.三個有利於
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章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
1.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准確把握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作出了我國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
第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期階段。
3.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大貢獻
第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論。
第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我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我們腳踏實地干社會主義的指明燈。
5.黨的基本路線
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可以簡明的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6.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
第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綱領。
第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綱領。
第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綱領。
第六章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1.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和方法。
2.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在生產要素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單純依靠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來實現經濟的增長。這種增長方式的實質就是以數量的增長和速度為中心。
3.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依靠生產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來實現經濟的增長。這種增長方式的實質就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
4.怎樣科教興國戰略
第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緊緊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提供的機遇。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第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
第三,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還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5.怎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而且絕不包含侵犯國家主權的含義。
面臨問題:一是,人口問題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劇,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二是,資源利用面臨的挑戰,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人均資源佔有水平大大低於世界人均水平。三是,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我國生態環境還在惡化。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全社會都要樹立自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觀念。第二,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質量。第三,合理利用資源,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第四,加強生態建設,遏制生態惡化。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指市場調節在社會經濟的運行中占據主導地位,社會資源主要由市場來配置的經濟形式或經濟運行體制。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具有那些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突破了以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來劃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從根本上解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細想困擾,加深了人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
第二,為改革明確了目標,指明了道路,有力地指導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三,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深化和發展,進一步充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備哪幾個基本要素?
第一,現代企業制度。
第二,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第三,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第四,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
第五,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4.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是指建立在現代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企業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主要是規范的公司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以法人財產制度,有限責任制度和層級管理制度為主要支撐,具有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基本特徵。
5.為什麼說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把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離開公有制為主體,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經濟」。
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6.公有制經濟是全體勞動者,或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7.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與發展,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為什麼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一是,支持了國民經濟增長。
二是,有利於充分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
三是,有利於拓寬就業渠道,為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和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四是,有利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增加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還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五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一個多元化競爭、充滿活力的環境。
六是,促進了一批新興產業和新興行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8.個體經濟:個體經濟是指在勞動者個人佔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從事個體勞動和個體經營的小私有制經濟。
9.我國的分配製度: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
10.現階段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的並存,是由哪幾方面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現階段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的並存,是由多方面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一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決定著必然有多種分配方式與之相適應。二是,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和經營方式的多種選擇,要求有多種分配方式與之相適應。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多種分配方式與之相適應。四是,為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協調社會經濟利益關系,西葯有多種分配方式於只相適應。
11.什麼是按生產要素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指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或佔有者,根據其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在產品生成中貢獻的大小,從經營的收益中獲得相應報酬或收入的分配方式。
12.共同富裕為什麼不是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其實現要有一個過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的同步富裕。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強制推行必然會挫傷人民的生產積極性,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結果只能是共同貧窮。這己為我國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所證實。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後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後地區是一個義務。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後,共同貧窮。「部分先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前提和手段,共同富裕是「部分先富」的根本目的,二者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
13.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
第八章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
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民族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的實際相結合的成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駛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
3.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鄧小平指出:「繼續努力發揚民主,是我們全黨今後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現代化」不是一個孤立的單傳的經濟范疇,而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現代化在內的龐大系統工程,其中經濟、政治、文化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是富強、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現代化的主要內容。這三方面是一個有機的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那種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僅僅理解為經濟建設是片面的。完整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也包括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建設。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說,民主政治建設並不是附加上去的,而是它應有的內容,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包括民主政治建設在內的全面建設,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發展。民主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條件。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言簡意賅的說:「調動積極性是最大的民主。」同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的制定,也必須發揚民主,以確保各項重要決策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4.為什麼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主要原因是?
第一,政治體制改革是為了革除我國政治體制中存在的弊端。
第二,政治體制改革是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第三,政治體制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
第四,政治體制改革也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5.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簡單的講,就是依照法律管理國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使對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6.以德治國
以德治國就是運用一定的思想道德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治理社會或國家,以德治國講的「德」不僅僅指道德規范,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思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以德治國,就是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整個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范,以實現社會主義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九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2.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第一,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目標。
第二,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目標。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三,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發展經濟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作為使人得到全面發展的手段和條件。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帶動和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通過長期努力,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光輝目標。
第十章 實現祖國統一的「一國兩制」
1.「一國兩制」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一,「一國兩制「理論的核心是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
第二,「一國兩制「理論的實質是一個國家。
第三,「一國兩制「的主題是社會主義。
第四,「一國兩制「的實現形式是設立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
第五,「用法律保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兩種制度長期和平共存。
第六,力爭用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
2.「一國兩制」理論的重大意義
第一,「一國兩制」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統一戰線理論。
第二,「一國兩制」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結構形式學說的新發展。
第三,「一國兩制」理論是和平共處原則創造性的運動和發展。
第四,「一國兩制」理論提供了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形勢。
第五,「一國兩制」理論為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新經驗,有利於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中國的外交戰略
1.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第一,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
第二,互相尊重主權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我國處理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
第三,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政事務,是中國共產黨處理世界黨際關系的原則。
2.強權政治
強權政治是指少數大國依靠自己占優勢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運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對其它主權國家進行控制、干涉,謀求對某一地區或全世界進行統治的政策和行為。
3.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方式和方法是黨對國家制度和國家形式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制度。它包括黨的領導制度以及黨的領導、執政的具體方式和方法。黨的領導方式是否正確、恰當,關繫到黨的執政地位、國家政權的鞏固,關繫到人民民主的實現、公民權利的保障和發展。黨的執政經驗表明,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黨的政治任務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改善。鄧小平理論指出:「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必須切實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4.改善黨的領導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關系
第一,要正確處理黨政關系。
第二,要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第三,正確處理黨群關系。
科學發展觀
一,科學內涵:堅持以人為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要求:五個統籌,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三,意義:1.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新的科學發展觀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深化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用新的思路構建社會主義。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以人為本,社會公正,協調發展,全面進步,中國經濟發展的思想正在從過分強調GDP轉向更均衡的以人為本的思想。
2.科學發展觀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發展,而是經濟、社會和人的綜合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3.科學發展觀反映了國家發展戰略的新調整。最廣泛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新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成因。以人為本是新的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我們所需要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簡直核心和社會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於人,關於發展(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全部理論最後都聚焦於人的全面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更強調了發展是億萬人民的發展,意味著共同富裕,社會公正,平等民主,尊重人權。
4.科學發展戰略反映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新飛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作為提高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樣我們黨就能更好的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5.科學發展觀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我國現在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靠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才能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真正建立在求真務實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7. 如何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奮斗的根本指針。」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統概括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成果,科學預測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藍圖和一整套發展戰略。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創新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們就能經過不懈努力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依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緊緊把握我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做出了科學判斷。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認為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我們就能集聚起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審視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准確判斷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際社會各種力量和矛盾的交互運動,提出了我國外交工作的戰略策略方針。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們就能不斷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系起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和任務以豐富的時代內容,確定了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我們黨就能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總之,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系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
8.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它們是一脈相承的科學思想體系。這一科學論斷表明了兩層含義: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論形態上屬於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堅持。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典範,是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最現實、最生動的教材。(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一般考選擇題)第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第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最終奮斗目標、根據實際制定和實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戰略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植根於人民的政治立場,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養分,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9. 如何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1)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在長期奮斗中堅回持把馬克思答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論成果。
(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3)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里的「本」、「基」、「源」,說到底是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三個代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