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慷慨正義的古代歷史人物有哪些
在古代歷史上,慷慨正義的人物層出不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一、牧羊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
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二、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三、絕望下自投汨羅江的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在前278年4月10日(農歷五月初五,距今已2293年)這天,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Ⅱ 歷史上還有哪些民族英雄
第十位 怒海英魂鄧世昌
鄧世昌,廣東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畢業馬尾船政學堂。1880、1887年兩次赴英國接回清廷購買的六艘巡洋艦,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被授予「葛爾薩巴圖魯」勇名。1888年北洋海軍編成,任中營中軍副將兼致遠艦管帶,加提督銜。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有死而已!」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日艦慌忙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被擊中魚雷發射管,魚雷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年僅45歲。怒海英魂鄧世昌由此成為對日戰爭中的一座永不沉沒的海上豐碑。
第九位 壯志凌雲祖逖
祖逖,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懷大志,為練就了一身好本領,與好友劉琨「聞雞而起舞」。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混戰中原,流亡到南方的祖逖於313年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拍打船舷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佔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辭色壯烈,部眾莫不慨嘆。這就是著名的「中流擊楫」之誓。當時,河南塢主各擁兵自重,相互攻擊,他派人招撫,共御石勒。蓬陂塢主陳川投石勒,祖逖率軍伐陳,勒遣石虎領兵五萬救援,祖逖以奇兵擊退。石勒統治的地方多歸附祖逖,九年即收復黃河以南的大部土地。321年,正當他在虎牢關秣馬厲兵,積蓄力量,准備向北推進時,東晉王朝內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晉元帝司馬睿派戴淵為征西將軍,以監督祖逖。祖逖看到北伐難成,憂憤死於雍丘,享年56歲。
第八位 赤膽傲骨史可法
史可法,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字憲之,一字道鄰,是左光斗的學生。明崇禎元年考中進士,在鎮壓各地農民起義時嶄露頭角,拜南京兵部尚書。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南京弘光政權建立後,被馬士英等人排擠,自請到揚州一帶督師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寫就了著名的《復多爾袞書》,內容慷慨陳辭,不卑不亢,流傳萬世。史可法率領揚州4千軍民,與來犯之敵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於25日城破被害,年僅44歲。多鐸惱恨清軍傷亡慘重,下令屠城十天,歷史上把這件慘案稱作「揚州十日」。
第七位 鐵血將軍張自忠
張自忠,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他投筆從戎,官至師長,並先後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長。抗日戰爭暴發後,他率部南下,任第59軍軍長。1938年3月,日軍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台兒庄進發。張自忠率部在臨沂阻擊,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殲敵4千餘人。幾天後日軍再犯,張自忠率部奮力拚殺,日軍受到重創,其向台兒庄增援的企圖被徹底粉碎。此戰成名後被任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集15萬精銳發起棗宜會戰。張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截斷其後方補給線。在被日軍重兵合圍後,為牽制日軍主力,以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不退,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拔劍自戕,一代名將壯烈殉國,終年50歲。1940年,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張自忠題寫「盡忠報國」的輓聯。
第六位 大漠狂飆霍去病
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奴婢之私生子。他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精通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公元前123年,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隨舅舅衛青出征匈奴,帶領八百騎兵,長途奔襲,斬敵二千餘人。武帝大喜過望,封他為勇冠三軍的「冠軍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19歲的霍去病只帶著數名親兵沖進匈奴營中,猶如天神下凡一般,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霍去病由此名震朝野,成了當時少男少女心目中的頂極偶像。公元前119年夏,率5萬騎深入大漠2千餘里,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殲7萬餘人,在封狼居胥——祭天地之後,繼續追擊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漢武帝獎給他豪宅,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驕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
第五位 將門虎子戚繼光
戚繼光,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戚繼光出身將門,抱定「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刻苦學文習武,17歲襲登州衛指揮僉事。1555年任都司參將,在龍山、縉雲、桐嶺與倭寇三戰三捷,迫倭寇遁逃入海。1558年在浙江義烏,精選4千名農民和礦工,訓練成勁旅「戚家軍」,發明「鴛鴦陣」,因敵因地變換陣形,屢敗倭寇。1561年,戚繼光在浙江沿海九戰九捷,擒斬倭寇1400餘,焚死、溺死倭寇4千餘,史稱「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次年夏,南下福建,盪平倭寇在橫嶼、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1563年取得平海衛大捷,斬倭2200餘。1564年聯合俞大猷水兵於南澳剿平廣東倭寇,從此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1568鎮守薊州,加固長城,在北方戍邊16年,53歲時發明地雷(當時叫做「自犯鋼輪火」),比歐洲人大約要早300年左右。1587年死於肺炎復發,享年61歲,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
第四位 揚眉四海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後由南明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世稱國姓爺。禮部尚書、東林領袖錢謙益的得意弟子,22歲任南明隆武帝御營中軍都督。1646年秋,清兵進攻福建,其父鄭芝龍投降清朝,鄭成功遂與父決裂,收拾殘部,募兵抗清。1651年到1652年在閩南小盈嶺、海澄等地取得3次重大勝利,殲滅駐閩清軍主力。1656年,在廈門圍頭海域殲滅清水師約3萬人。1658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17萬北伐,次年入長江,克鎮江,圍南京,中清軍緩兵之計,損兵折將,敗退廈門。1660年,在福建海門港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4萬餘人,軍威復振。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戰艦120艘,在金門料羅灣誓師,東進收復台灣。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軍主力艦「赫克托」號,收復了「赤嵌樓」。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千人,損失慘重。1662年2月1日,荷蘭殖民總督揆一簽字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台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同年5月鄭成功病逝,享年39歲。
第三位 聲撼寰宇林則徐
林則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1811年中進士。從1820年起,辦理過軍政、漕務、鹽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實際調查,干練有績。由於性情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廣總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煙,從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虎門銷煙。在此期間,林則徐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製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0年鴉片戰爭失利後,林則徐遭投降派誣陷,被發配伊犁。1845年重新起用,先後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終因鬱郁不得志,1850年病死於廣東普寧縣,終年66歲。
第二位 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河北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字鵬舉。19歲時投軍抗遼,相傳臨行時,其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1129年,金帥宗弼(金兀術)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十戰十捷,於次年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之後岳飛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未果,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1140年兀術再次大舉南侵,岳飛於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馬(側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重裝騎兵),收復鄭州、洛陽等地,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岳家軍」從此威名遠揚,所向披靡。金軍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7月下旬,岳飛揮師開封,朱仙鎮一戰,金兵10萬兵馬一觸即潰,他鼓勵部下說:「宜掏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1142年12月29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年僅39歲。一代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就此飲恨酒泉。
第一位 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1256年,20歲的文天祥由理宗皇帝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入仕後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權相賈似道,被罷官。1275年,元軍攻破長江天鏨,文天祥散盡家私,組織義軍赴臨安勤王。次年,元軍兵陳臨安,當朝派文天祥出城講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脫逃。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時兵敗被俘,服毒自殺未遂,被押送到大都。這時許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員前來勸降,皆被文痛罵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的說:「聖駕請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就是在獄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場,臨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時年僅47歲。一介儒生,錚錚鐵骨,由此威震霄漢。
Ⅲ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有哪些
鄭成功、戚繼光、林則徐、鄧世昌、楊靖宇。
一、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
二、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三、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
四、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為紀念鄧世昌的偉大犧牲,人民創作了《甲午風雲》、《英雄鄧世昌》、《甲午大海戰》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以歌頌其英雄壯舉,還有多處紀念館可供紀念、瞻仰、憑吊。
五、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Ⅳ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有哪些
1、岳飛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
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2、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3、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
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4、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Ⅳ 歷史上著名的正義之戰有哪些
比較經典的戰斗來列幾個出自來
1.前希臘時期的特洛伊戰役,
2.雅典時期的馬拉松戰役,希臘反對波斯的入侵
3.斯巴達對雅典的羅奔尼撒戰役
4.有時候從名字上是很難區分的,比如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歐洲發動的好幾次「聖戰」,所謂的「十字軍東征」都是掠奪性的,非正義的同時卻帶來了文化的融通
5.明朝有抗倭名將鄭成功,正義;抗荷蘭入侵台灣,正義
6.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非正義
7.中國歷代的自陳勝吳廣開始的農民起義都帶有很強烈的正義和悲壯的味道
8.二次世界大戰,三個邪惡軸心國(德意日)發動的屬非正義;同盟國反擊屬正義
9.二戰後美國陸續發動的對朝鮮、蘇聯、阿富汗、伊拉克、、的屬以正義的理由(聯合國旗號)實則是非正義的局部戰爭
10.南美洲17世紀的獨立解放運動
Ⅵ 歷史上那些很好色但是很正義的英雄人物
吳三桂應該是一個
Ⅶ 中國歷史上有正義感的人物,不少於3位
鄧世昌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其後人多為內仁人志士
林則徐 中華民族抵容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
孫中山 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具有正義感的人物很多,我只舉了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
Ⅷ 歷史上著名的正義之戰有哪些
比較經典的戰斗列幾個出來
1.前希臘時期的特洛伊戰役,專
2.雅典時期的馬拉松戰役,希臘反對波斯的入侵屬
3.斯巴達對雅典的羅奔尼撒戰役
4.有時候從名字上是很難區分的,比如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歐洲發動的好幾次「聖戰」,所謂的「十字軍東征」都是掠奪性的,非正義的同時卻帶來了文化的融通
5.明朝有抗倭名將鄭成功,正義;抗荷蘭入侵台灣,正義
6.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非正義
7.中國歷代的自陳勝吳廣開始的農民起義都帶有很強烈的正義和悲壯的味道
8.二次世界大戰,三個邪惡軸心國(德意日)發動的屬非正義;同盟國反擊屬正義
9.二戰後美國陸續發動的對朝鮮、蘇聯、阿富汗、伊拉克、、的屬以正義的理由(聯合國旗號)實則是非正義的局部戰爭
10.南美洲17世紀的獨立解放運動
Ⅸ 歷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有岳飛、文天祥、張世傑、於謙、閻應元等。
1、岳飛
岳飛(1103年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
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
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3、張世傑
張世傑(?—公元1279年),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為宋末三傑。
早年隨呂文德征戰四方,歷任諸軍都統制、知高郵軍等職。不久後因形勢危急,張世傑升任保康軍承宣使,帶兵抵抗元軍入侵,期間互有勝負。隨後又先後擔任制置副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等重要職務。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張世傑奉益王、衛王南逃組織小朝廷抵抗元軍南下。後任簽書樞密院事。成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
南下途中,元軍多次派人招降,張世傑堅決拒絕。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軍攻打雷州,數次皆未獲勝。張世傑因功升任少傅、樞密副使。
同年四月,宋端宗駕崩,張世傑主持立衛王為帝。並將朝廷轉移到崖山。不久後,陸秀夫背衛王趙昺投海自殺。南宋滅亡。張世傑也在同年死於平章山下。
4、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於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謚「肅愍」。明神宗時,改謚「忠肅」。
5、閻應元
閻應元 ,字麗亨,漢族,直隸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江陰抗清三公之一。
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
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仆」,終英勇就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岳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天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世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於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閻應元
Ⅹ 歷史上有正義感的英雄
。。。。。。貌似所以被稱為英雄的都是很有正義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