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事件與乾旱災害有關的是哪些

歷史事件與乾旱災害有關的是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6 00:24:43

A. 下列哪些歷史事件與乾旱災害有關

您的選項呢?麻煩您拍張照片

B. 中國歷史上的旱災由政府進行賑災的災害有哪些,受災情況如何希望能詳細一點兒,謝謝!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旱災記載,應是距今3800多年前(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謂「伊洛竭而夏亡」。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如何西(A.Hosie)、竺可楨、陳達、鄧拓等,都曾利用《古今圖書集成》、《東華錄》以及其他文獻記載對中國歷史時期的水旱災害進行統計,其結果均無一例外地顯示旱災發生的次數多於水災。據鄧拓《中國救荒史》的統計結果,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災共1074次,平均約每3年4個月便有1次;水災共1058次,平均3年5個月1次(《鄧拓文集》第二卷第41頁,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新中國成立後,旱災發生的頻率總體上小於水災,但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華北、西北大部分地區開始出現的乾旱化(並非單指降雨量的減少)趨勢,從生態系統變化的角度來看,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就災害的後果而言,旱災引發重大飢荒的頻次以及由此導致的人口死亡規模,更非其他災害所可比擬。據美國學者鄭麒來對歷代正史資料的統計,自漢代以來,因各類自然災害導致的求生性食人事件經常周期性發生,而其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由乾旱引起的。近代以來特別是民國時期,此類求生性食人事件顯然進入新一輪周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到1949年這110餘年間,全國各地共出現此類食人事件50年次,平均兩年左右即發生1次。其中緣於旱災的共30年次,緣於水災的10年次,其他的則為旱水、旱蝗、旱雪、霜災以及不明原因的大飢、春荒、冬荒,旱災依然是求生性食人的主要原因。
在災害造成的人口損失方面也同樣如此。明清至民國時期,全國共發生死亡萬人以上的重大災害221次,其中水災65次,颶風53次,疾疫46次,旱災22次,地震21次,但各災型的死亡人數並不與其發生的次數成正比,尤其是旱災,為數僅居第四,死亡人數卻處於諸災之首,共計30393186人,佔全部死亡人數(42737008)的71%。而且明代如此,清代如此,民國時期更是如此,可謂愈演愈烈。其中1876―1879年的華北大旱災,山西、河南、陝西、直隸等受災各省共餓死病死人口950萬至1300萬,最高估計多達2000餘萬人; 1892―1894年晉北大旱,死亡100萬人;1942―1943年中原大飢荒,河南1省死亡人口約300萬人;1943年廣東大飢荒,死亡50萬人(一說300萬人)。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由旱而荒並因之導致大規模人口死亡的事件,除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之外,殊屬罕見,但僅此一次,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中國災情報告:1949―1995》公布的數字,即已造成千萬人以上的人口損失,可見旱災危害之巨大

C. 我國歷史上的重大乾旱事件(舉例)

華北大旱災、1959—1961年大旱、1978—1983年大旱

1、華北大旱災

從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續了整整四年;受災地區有山西、河南、陝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北方五省,並波及蘇北、皖北、隴東和川北等地區;大早旱不僅使農產絕收,田園荒蕪。

由於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為主,而這兩年的陰歷干支紀年屬丁丑、戊寅、所以人們稱之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稱「晉豫奇荒』、「晉豫大飢」。

2、1959—1961年,歷史上稱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連續3年的大范圍旱情,使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市場供應十分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劇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就減少1000萬人。

3、1978—1983年,全國連續6年大旱。累計受旱面積近20億畝,成災面積9.32億畝。持續時間長,損失慘重,北方是主要受災區。

4、2010雲南旱災,2010年雲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災,乾旱范圍之廣、時間之長、程度之深、損失之大,均為雲南省歷史少有。雲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廣西西北部已達特大乾旱等級,其中楚雄市尤為嚴重,20餘萬農村人口缺水。

5、2011貴州旱災,2011年7月以來,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導致貴州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旱情,至8月16日貴州乾旱監測顯示,全省30餘個縣市出現特旱和重旱。全省各地多雲到晴,赤水河谷、遵義東部、銅仁地區、黔東南大部、黔南南部、黔西南東南部午後有35℃以上的高溫。

D. 乾旱的影響和災害涉及哪些方面

在一系列的自然災害中,乾旱的影響和災害涉及面極廣,它涉及到經濟、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等多個方面。中國是一個乾旱災害頻發的農業國家,據不完全統計,自公元前180年至1949年,中國歷史上因旱災死亡萬人以上的事件至少24起,共死亡1185.4萬人。而1873年~1879年中國北方的這次特大旱災及其引起的飢荒,其嚴重程度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E. 乾旱帶來的災害有哪些

災害一般為作物水分遭到破壞,減產。
乾旱對作物危害程度與其發生的季節、作物的種類、品種、生育期有關。春季於早影響春播,或造成春播作物缺苗斷壟,並影響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長。
危害
1.乾旱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2.乾旱是危害農牧業生產的第一災害
氣象條件影響作物的分布、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的形成,而水分條件是決定農業發展類型的主要條件。乾旱由於其發生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後延影響大,成為影響我國農業生產最嚴重的氣象災害;乾旱是我國主要畜牧氣象災害,主要表現在影響牧草、畜產品和加劇草場退化和沙漠化。
3.乾旱促使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a.氣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乾涸和斷流。由於乾旱缺水造成地表水源補給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來維持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發展,然而超采地下水又導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區面積擴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
b.乾旱導致草場植被退化。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的生態脆弱地帶,氣候特點為夏季盛行東南季風,雨熱同季,降水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區雨季雖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著很大的孔徑異質性,有十年九旱的特點。由於氣候環境的變遷和不合理的人為干擾活動,導致了植被嚴重退化,進入21世紀以後,連續幾年,乾旱有加重的趨勢,而且是春夏秋連旱,對脆弱生態系統非常不利。c.氣候乾旱加劇土地荒漠化進程
d.氣候暖干化引發其他自然災害發生
冬春季的乾旱易引發森林火災和草原火災。自2000年以來,由於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導致北方地區氣候偏旱,林地地溫偏高,草地枯草期長,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災有增長的趨勢。

F. 下列歷史人物與乾旱災害有關A李自成起義B天平天國運動C陳勝吳廣起義D黃巾起義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李自成起義

(1)李自成起義:李自成起義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一方。明天啟、崇禎年間,陝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李自成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李岩和李自成在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並且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

(2)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3)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4)黃巾起義: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6)歷史事件與乾旱災害有關的是哪些擴展閱讀: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原因:

(1)李自成起義完全符合「貧民起義」的特點,它的參加者都是在天災打擊下無法生存的農民,其行動是破壞社會秩序而不是建立社會秩序。借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善於破壞舊世界,但是卻無力建設新世界,所以他們的失敗就完全是必然的。

(2)貧民起義領袖並不代表歷史前進的動力,李自成也毫不例外。李自成的特殊性也許在於,他本人有良好的個人品德——與張獻忠相比,他並不是嗜殺成性的暴戾之徒,所以歷史資料中多有他得到部下和人民擁戴的記載,官書的《明史》也稱贊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但既然李自成並不亞於劉邦、朱元璋等帝王的個人品質,那麼他的失敗就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歷史條件使然。

(3)沒有具體可行的惠民政策是問題的關鍵。李自成的部隊變成土匪兵,當然不會出什麼惠民政策。他們想的就是搜盡錢財會陝西過日子!李自成的勝利太過突然,他沒有作好統治全國的准備。這些暴民的暫時勝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明政府的腐敗!當時,明政府財政混亂,有些權利的人想方設法的剋扣餉銀。普通士兵沒有餉銀,自然不願意賣命打仗!加上張獻忠等牽制了明政府的大部分力量,這才使得李自成順利攻入北京城。這些暴民被突然的勝利打蒙了,哪裡想得到其他。最高統治者李自成的頭腦也不怎麼清楚!歷朝歷代,這個時候,應該安撫老百姓,安撫知識分子,安撫那些達官顯貴,否則,怎麼站得住腳。尤其是知識分子和達官顯貴,其影響力不可忽視。李自成忽視的恰恰是這一點,以至於這三種人對於新興政權恨之入骨!在李自成敗退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士紳地主的任何支持,所以才一潰千里,最後身死「國」滅。

網路--李自成起義

G. 造成乾旱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乾旱的原因既與氣象等自然因素有關,也與人類活動及應對乾旱的能力有關。具體可分為氣象原因、地形地貌原因、水源條件與抗旱能力不足、人口因素、水資源有效利用率低:

1、氣象原因: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氣象條件是造成乾旱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條件是造成區域乾旱的重要原因。

3、水源條件與抗旱能力不足:乾旱與因水利工程設施不足帶來的水源條件差也有很大關系,例如水利工程設施如水庫、水井等。

4、人口因素:由於人口持續增長和當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和生產用水不斷增加,造成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超出當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5、水資源有效利用率低:由於西南地區平常年份降水較多、不太缺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與國內常年缺水地區相比有明顯差距,也對應對乾旱不利。

(7)歷史事件與乾旱災害有關的是哪些擴展閱讀:

抗旱舉措:

1、興修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事業。

2、改進耕作制度,改變作物構成,選育耐旱品種,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樹造林,改善區域氣候,減少蒸發,降低乾旱風的危害。

4、多管齊下,防治水土流失。

5、研究應用現代技術和節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噴滴灌、地膜覆蓋、保墒,以及暫時利用質量較差的水源,包括劣質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H. 人類歷史上的嚴重自然災害有那些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洪澇 它是因降雨過多或強度過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決堤、山洪暴發、淹沒田地、毀壞建築、人員傷亡的水災。在我國洪澇頻發,強度大,長江中下游、黃淮海、遼河下游和華南地區尤為嚴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時期,國家要花大量的資金於防洪措施。近30年來,我國最嚴重的洪澇災害是1975年8月5~7日發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地區,3天最大降雨量達1605毫米(該地區年均降水總量為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發,使兩座水庫的土壩漫水潰決,淹沒農田113萬公頃,沖毀京廣鐵路線100公里,死亡數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多億元。1991年夏,江淮地區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大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億元。
乾旱 乾旱是久晴。高溫、持續少雨或不雨的氣象災害。在其出現初期,人們並不能感到它的到來,但時間愈長受旱面積擴大,嚴重程度與日俱增。在我國,一年四季均會發生旱災,大部分地區春旱發生機會多、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乾旱發生不僅在時間序列上具有相對集中性,如1470—1949年間北京地區出現的170次乾旱中,有115次是連年發生;而且在空間上具有群發性,如1950年春,內蒙古大部、甘肅河西走廊、冀北、陝北出現乾旱,7~9月長江、淮河、黃河、漢水流域廣大面積出現乾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熱帶氣旋 是一種源於熱帶洋面的低氣壓大氣渦旋。按其中心附近風力大小分成四級:風力6~7級為熱帶低壓,8~9級為熱帶風暴,10~11級為強熱帶風暴,12級及其以上為台風。在熱帶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個台風生成(佔全球 38%),7~8月是台風活動盛期,在熱帶洋面生成後,便向西北方向移動,每年平均有7個台風在我國沿海登陸。台風帶來的是狂風、暴雨(我國近海15個省最高雨量記錄中,80%是台風造成的)、巨浪和潮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前面所說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澇災害,就是由於7503號台風登陸,深人內陸移速減慢、停滯、低壓維持不消而帶來的特大暴雨。台風登陸先後在台、浙。閩、粵、湘愕、贛、冀、豫等10省出現暴雨。其中河南最為嚴重,暴雨面積佔全省三分之一,最大降雨量1/小時為189.5毫米,24/小時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來罕見的洪澇災害。
所謂潮災 是指在強風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風暴潮和巨浪疊加於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過當地警戒水位,摧毀防禦設施,導致洪水泛濫,形成潮災。我國潮災主要是由台風和寒潮引起的。東南沿海倍受台風襲擊,是潮災多發重發區。渤海和黃北部,冬春季節寒潮冷鋒過境,造成渤海7級以上東北大風導致渤海南岸的潮災。
低溫冷害 是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強寒潮引起急劇降溫。包括我國東北地區夏季氣溫過低,南方冬季的凍雨和寒露季節前後的低溫冷害。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秋季晚稻抽穗揚花,遇上這種天氣造成稻穀空殼、癟粒而減產。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達長江流域,降溫14~20℃,冬小麥、油菜和果樹遭受嚴重凍害。1977年10月25~29民強寒潮使內蒙古、新疆積雪深0.5米,草場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地震 由於地球內動力作用引起地殼的現代活動而產生,一般分為構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地震最嚴重的地區,與我國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構造帶交匯部位,地殼現代活動劇烈有關。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各省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8級地震,「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二萬……」(《嘉靖實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地震之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頃刻間成為一片廢墟,是本世紀全球10次破壞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預報尚屬世界難題。我國在中、長期預測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但能作準確預報的還只佔少數,對這個具高難度的臨震預報還需做出艱苦的努力。
滑坡 它是斜坡上大量岩體和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的破壞或被掩埋以及人員傷亡。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和人為因素的不同影響,滑坡類型是多樣的。我國是多山和多地震國家,有史以來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頻繁發生,隨著建設事業的發展,又不斷出現水庫。礦山、路塹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縣迭溪地震時,周圍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與龍池山二個巨型高速滑坡相對而下,堵塞渦江,形成堰壩高160多米;45天後壅塞之水泛溢潰決,沿江數百公里皆受重災。湖北遠安縣鹽池河磷礦,由於地下采空,山體開裂,雨後位移驟增,1980年6月3日凌晨,100多萬立方米的山體突然崩滑,坑口建築物被毀,辦公樓、宿舍、大量礦山機械和280多名員工瞬間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泥石流 常在雨季突然暴發,山谷雷鳴、挾帶泥砂石塊的渾浩洪流席捲而下,掃盪著前進途中的一切。泥石流災害波及我國23個省、市、自治區,影響山區城鎮工礦、交通運輸(鐵路、公路、水路)、農田村寨、水利和各種設施。據鐵路部門資料,我國山區鐵路
有1386條泥石流溝,威脅著3000多公里線路的安全運行。
森林火災 它是由或自然或因人員不慎引發的火災現象。特大森林火災多因乾旱。高溫、大風或雷擊等特殊氣象條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計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時遏制。我國森林火災損失率隨科技進步和林火管理的加強在不斷降低。但對於林地覆蓋率僅為 13%和人均森林蓄積量不及10立方米的我國,減少損失與提高覆蓋率是同樣重要的。因為森林火災不僅造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給生態和自然景觀帶來嚴重的破壞。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火災。過火林地 114萬公頃,佔全國林地的1%。
農林病蟲蟲草鼠害 它是指農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蟲害。惡性雜草以及鼠害。就農作物而言,病、蟲、草、鼠會從全國每個人的口中,每年奪走50公斤的糧食和其他食物。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有1200餘種,還有猖撅的鼠害和惡性雜草,如果病蟲大發生並成災的話,對我國的基礎產業一農業將產生重大影響。

I.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的自然災害

早在公元前世紀,中國古人的開始了對地震的記載。《竹書紀年》寫道:「夏帝發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記載,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國已開始詳細描述地震。當年陝西發生一次大地震,《詩經》上作了詳盡的描述,其大意是:閃閃的電光,轟轟的雷鳴,這種不祥的描象,多麼叫人不能安寧。千百條河流在沸騰,巍峨的山頂在塌崩,高岸變成了低谷,深谷變成了丘陵。《春秋》、《國語》和《左傳》等先秦古籍中都有關於地震的記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記錄。從漢代開始,地震就作為災異記入各斷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後地方誌發達起來,地震也被作為災異記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這些官修的正史,方誌外,許多私人寫的筆記、雜錄、小說和詩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記載,而且往往附有生動的描述。歷代的一些「類書」,如宋代編的《太平御覽》、清代編的《古今圖書集成》等,還按分類收集了不少地震資料。此外,碑文中也有歷史地震的記載。

沒有完,你自己看吧
http://blog.tom.com/wencaifeng/article/3158.html

在我國3000多年的歷史資料中,記載的地震至少有近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近3000次,8級以上特大地震約18次。這些記載的時間之久遠,內容之詳盡,都是舉世無雙的,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完整的地震歷史資料。但是就是這么多的震災也給古代人們帶了巨大的損失。在這里選取具有典型性的地震進行分析,以明我國古代的地震對人們生命財產的破壞和人們在抗震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兩漢的震災——天災與人禍交織的腰斬王朝

兩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自然災害的群發期,有的學者將其稱之為「兩漢宇宙期」。其重要表徵就是地震頻率明顯增多。鄧雲特在《中國救荒史》中說:「秦漢四百四十年中,災害發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計旱災八十一次,水災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時期共發生兩次地震,分別在秦王嬴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和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都在秦統一中國之前。因此,鄧雲特所統計的68次地震皆在兩漢時期。另據王會安、聞黎明主編的《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第一卷中的統計數字,兩漢時期共發生地震118次,平均不到四年就發生一次,足見兩漢時期地震之頻繁。

在這些眾多的地震中,較為嚴重的是以下幾次。公元前70年6月1日,在山東的諸城昌樂一帶發生了7級的大地震,當時的《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宣帝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北海邪壞祖宗廟城廓,殺六千餘人」。143年10月後,在甘肅甘谷西發生了7級的地震,傷亡慘重,在《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建康元年正月,涼州部郡六地震,從去年九月以來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飭裂,壞敗城寺,傷害人物」。180年秋,甘肅高台西發生了7.5級的地震,損害極大,根據《後漢書·靈帝紀》記載「靈帝光和三年秋-四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動,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築城郭」。

兩漢時期的地震發生有著鮮明的特點,首先地震的次數東漢較西漢大為增加,區域以長江以北為主。在68次地震中,其中西漢(含新莽天鳳三年)17次,佔地震總數的1/4;東漢51次,占總數的3/4,次數明顯增多。尤其是和帝、安帝、順帝和桓帝時期,地震更為頻繁。從地震發生的區域范圍來看,絕大多數是在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北方地區。長安、洛陽作為兩漢的都城,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比較集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較大,對地震的記載自然就十分詳細。在68次地震中,其中京師地區就達42次,占總數的61%以上,有些年份中記載只有地震兩字,並未指出具體地點,但一般來說,凡此「往往為國都之事」。而江南及其他地區記載極少,但並不說明這些地區在這一時期就未發生過地震,只不過是沒有被人記載下來而起。

疊溪海子--1933年地震遺址

再者,伴隨地震這一主災害,還連鎖發生著一系列次生災害。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往往具有群發性的特徵。兩漢時期地震後主要的次生災害有以下幾種:(1)地震引起山崩。這是伴隨地震產生的最主要的次生災害。如高後二年,「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文帝元年,「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宣帝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2)地震引起地表水激盪。因「地震震動破壞了地震現場的地下水水平面,使一些地方地下水上升湧出地面,多則泛濫成災」。如文帝元年,「大水潰出」。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國四十二地震」,「涌水」。漢順帝建康元年,「京師及太原、雁北地震,三郡水涌地裂」。漢桓帝建和四年,「夏四月,京師地震。郡國六地裂,水涌井溢。」漢靈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年春,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動,「涌水出」。(3)地震引起河道壅塞。如漢成帝河平三年,「犍為地震。雍江水,水逆流。」(4)地震引起海嘯。漢靈帝建寧四年,「地震,海水溢」。熹平二年,「北海地震。東萊、北海海水溢。」(5)地震引起疫病爆發。景帝後元二年,「地震。民大疫死,棺貴,至秋止。」地震之後的疫病流行,使民眾大量死亡,以至棺材也為之漲價。這些伴隨地震產生的次生災害,其危害程度有時甚至超過地震本身,尤其是幾種災害相互作用,其破壞性更大。漢元帝時的京房曾說:「今陛下即位已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隕霜不殺,水旱螟螽,民人飢疫。」

最後,地震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生存條件都造成巨大的損失。首先是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其中傷亡人數比較多的地震有:高後二年地震,「殺七百六十人」。宣帝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地震,「殺六千餘人」。成帝綏和二年地震,「殺四百一十五人」。其次,對人民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因地震及伴隨而來的山崩地裂、水災泛濫等災害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嚴重地威脅到人們的生存。如漢元帝建昭四年,「藍田地震,山崩,擁灞水。安陽(陵)岸崩。壅涇水,涇水逆流」。漢靈帝光和三年秋至四年春,酒泉表氏一帶多次發生地震,導致地表水湧出,泛濫成災,使城中的官衙和民房全部倒塌,以致不得不「縣易處,更築城郭」。再次是對人民的家庭私有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兩漢時期,因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居民的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抗震能力極差,一旦稍有震動,就房倒屋塌,人民流離失所。如漢惠帝二年,「地震隴西,壓四百餘家。」漢成帝綏和二年,「地震,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廓」。漢安帝元初六年,「京都、郡國四十二地震……壞敗城郭、民室屋」。漢順帝永和三年,「京師及金城、隴西地震……室屋多壞」。損失都十分慘重。

康熙罪己詔——英明皇帝震災後的補救措施

康熙十八年的北京大地震,首先是地域的特殊性,北京作為當時的政治問黃中心,人口眾多,各種建築物也是數不勝數,在這樣的地區裡面發生地震造成的傷害必然是非常的慘重,再者這次地震是該地區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最後處於康乾盛世的時代,面對著這樣的一次大地震,作為統治者和百姓是怎麼進行震後救災的,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的震級為 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震中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帶,「東至遼寧之沈陽,西至河南之安陽,凡數千里,而三河、平谷最慘」。地震所及范圍至河北、山西、陝西、遼寧、山東、河南等省,共計 200 多個縣市, 最遠記錄達 700 百多公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庚申巳時,從京城的東方的地下發出響聲,頃刻之間,只見塵沙飛揚,黑霧彌漫,不見天日。而地面上的人們也被震得東倒西歪,如同坐在船上一半,隨後,私下裡巨聲響起,地面上的所有的東西都在震動,動物到處的亂竄,人們更是無頭腦的亂跑,但是已經邁不開步了,這場爆發力極強的地震給京師及周圍的州縣帶來深重劫難。薊州地區,根據史料記載「地內聲響如奔車,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無數,壓死人畜甚多,地裂深溝,縫涌黑水甚臭,日夜之間頻震,人不敢家居」。宛平縣城也沒有逃過此劫,「一響摧塌五城門,城中裂碎萬間屋。萬七千人屋下死,骨肉泥糊知是誰?……西門向北有劈面酸風亂滾之黃沙,東門至南有撲鼻膻水泛濫之黑溝」。良鄉縣倒塌瓦房10餘間,土房40餘間;損傷土房、瓦房近百間;街道震裂,水涌高三四尺。二十九日、三十日復大震,良鄉、通縣等城俱陷,裂地成渠,黃黑水溢出,黑氣蔽天。作為震中之一的三河縣的慘狀更是無法描述,當時的縣令對此作了詳細的記錄,「四遠有聲,儼如數十萬軍馬颯沓而至」,「有騎驢道中者,隨裂而墮,了無形影」,「扶傷出撫循,茫然不得街巷故道,但見土礫成丘, 屍骸枕籍,……號哭呻吟,耳不忍聞,目不忍睹。」 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使得北京地區頓時陷入生存危機的嚴 重深淵。地震強烈的破壞力使地表建築遭到極大損毀,「城垣坍 毀無數,自宮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據統計,僅僅京城即倒房一萬二千七百九十二間,壞房一萬八千二十二間,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

京城也是震中之一,很多的建築物遭到了嚴重的損壞,據統 計,僅僅京城即倒房一萬二千七百九十二間,壞房一萬八千二十二間,死人民四百八十五名。)京城的各宮殿、城 樓、寺院、廟宇、會館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宮殿類如養 心殿、永壽宮、乾清宮、慈寧宮、武英殿、保和殿等;寺院、廟宇、塔閣類如長椿寺、文昌閣、善果廟、廣濟寺、白塔等;會館類如京師蕪湖會館、都門南陵會館、都門雲龍會館、襄 陵會館、中州會館、華州會館等。除了為數眾多的老百姓在這次地震中死去外,還有很多的官員也死在了這次地震中,包括內閣學士王敷政、大學士勒得宏、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讀庄炯生、原任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裕。

康熙十八年地震記載

面對著如此嚴重的災情,當時的統治者採取了正確的救災措施,這顯示了康熙皇帝的英明之處。首先,他發了「罪己詔」,言道:「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 他還遣官告祭天壇,並數次率諸王、 文武官員詣天壇親行祈禱。這些形式在客觀上也促使了整個統治階級關心民情。接著,康熙又令戶部和工部撥款震災,由於 地震房屋傾倒而無力修葺者,旗人每間給銀四兩,民間房屋則每間給銀二兩。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殮者,每人給銀二兩。還有,對於受災地區的百姓,減免賦稅,以利賑災,並且發放糧食,解決災後飢荒問題。最後,除了官方的賑災之外,民間也是互相幫助,成為重要的補充手段了。
參考資料: http://blog.tom.com/wencaifeng/article/3158.html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與乾旱災害有關的是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