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的歷史有哪些

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的歷史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5 22:55:11

㈠ 明清一條街在哪裡

明清一條街,又叫做「平遙古城街道」,位於明清一條街位於平遙古城街道(專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屬),長度400餘米,該街道共有78個古店鋪。至今為止,該街道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化旅遊古城景點之一。

如果說晉商諸大院是晉商豪華的生活起居之所,那麼,古城南大街則是晉商各顯其能,激烈鏖戰的商場角逐之地。

㈡ 平遙古城的歷史背景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遙古城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美麗平遙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㈢ 平遙古城南大街的講解

明清一條街位於平遙古城中軸線上,這里集中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店鋪遺跡,是專古城最重要、最繁屬華的商業街區之一,鮮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在這條400餘米長的古街上商鋪林立,緊密連綴著78處古店鋪,包括票號、錢庄、當鋪、葯鋪、肉鋪、煙店、雜貨鋪、綢緞庄等等,幾乎包容了當時商業的所有行當。晉商巨族視這里為黃金之地,紛紛設立總號,開設門市,一層身手。百川通、協同慶、蔚盛長、蔚長厚等票號,雲錦成中葯鋪,以及奎成裕、永泰成綢緞庄等等,即是聲名顯赫,享譽當時的字型大小。這些字型大小在前店後院的有限空間內迎來送往,接洽業務,狹小的天地吸引著八方來客,吞吐著滾滾白銀。晉商風流人物在「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華中,弄潮商海,縱橫馳騁,小小的商業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業英才。如果說晉商諸大院是晉商豪華的生活起居之所,那麼,古城南大街則是晉商各顯其能,激烈鏖戰的商場角逐之地。(平遙古城樂游網提供)

㈣ 要去平遙古城看看,想先了解一下那裡的歷史,誰幫忙給介紹下啊

平遙古城已有2800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級城市。因其所有特徵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而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追溯平遙古城源遠流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更好地傳承歷史,延續文明,拓展未來。
在古代,城牆構成了中國城市的基本框架,是城市的具體形象。平遙城與全國其它許多城市一樣,是先修築城牆後而形成城市,平遙城牆肇建於何時,史書中未見有確切的說法。
唯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建置》中載:「舊城狹小,東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時,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駐兵於此,築西北二面。」就平遙的歷史而言,西周時代,「此」地沿無縣、邑的行政區劃,但尹吉甫率師北伐時,既「駐兵於此」,營建防禦工事,當屬首要。他們既在「西北二面」築牆防守,那末東南二面也決不會空若曠野。很顯然,那次浩大的軍事防衛工程為後來的平遙城牆奠定了基礎,平遙城牆的雛形就在「宣王中興」的年代裡告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封國,實行郡縣制,置縣平陶,屬太原郡。漢朝時,平遙為京陵、中都二縣及鄔縣地。
北魏太武帝時,徙漢平陶(原址在今文水縣西南)於京陵城西,並因避太武帝拓跋燾名諱,改平陶為平遙,東遷至今址,平遙城作為縣治之所在,是平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隋唐時期,為防禦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為「表裡山河」的軍事重鎮山西,在戰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時,平遙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經歷過冷兵器時代一場場自衛戰爭的嚴酷考驗。
北宋初,太初趙匡胤為討平北漢政權派兵焚燒平遙城,然而平遙城池畢竟土不為火克,永葆著「城」的偉觀。
唐宋時期,平遙古城商貿初具規模。
從城內一冀姓市民的先祖遺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今城內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爭鳴」。
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災,沖垮西城牆,留滯了紅色泥沙,次年擴建城池時,城牆西遷,遂有今日沙巷街。再者,今城內窯場街的街名來自明洪武年間燒造城磚的窯場,既是窯場,理當位居舊城之外,那末當年的北城牆必不遠於窯場街一帶。照此判斷,舊城的周長與史傳明洪武三年之前原平遙舊城為「九里十八步」是十分相符的。
明洪武三年(1370),平遙城牆在周長「九里十八步」的「舊城」基礎上開始擴建,重建築成「周圍十二里八分四百、崇三丈二尺、濠深廣各一丈,門六座,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城牆已磚石包牆。明代中葉以後,城市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增長,促使城市建築向外擴展,正德四年(1509)在親翰門外築起了「附郭關城」一面,「附郭關城」是加築在「關廂」之外的又一道城垣。牆身素土夯成,牆高約6米,上砌女兒牆。牆間辟拱券城門一道於龍王廟之左,習稱「東關門」。「東關門」面臨惠濟河畔,北望「九眼橋」,是去向「官道」(如同今之國道)、通往太原府的必經之路。
明代中葉,古城商貿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明清兩代500餘年間,平遙城牆歷經26次修葺增補,形成了現存的已有規模。即周長6162.68米(與明初「周圍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平遙城三華里見方城門六道,南北各一,東西有二,形如「烏龜」頭南尾北,所以平遙城又稱龜城。作為城的標示—城樓,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間重修。古城內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街也形成明清時期,體現縣置的平遙縣衙建成於元至正六年(1346),歷經元、明、清各代,保留至今。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古城人民的多神信仰生動體現在文廟、武廟、城隍廟、清虛觀、財神廟、雙林寺、鎮國寺等宏大建築中,這些寺觀廟堂香火不斷,明清盛極一時。構成古城主體的民居宅地,商鋪作坊,是在十五世紀初隨著晉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漸漸興建起來的。到明清時期,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在賀蘭仙橋、市樓金井等舊有八景的基本上,光緒年間又有清虛仙跡、書院弦歌四景增入邑聖。古平遙十二景勝名遠播。邑人一向重視文化教育、樂於興學。明初的卿士書院,康熙年間的西河書院,嘉慶道光年間的古陶書院(超山書院),咸豐年間的鳴風書院為晉商文化,古城文明培育了代代人才。
清代中葉,古城商業貿易一度興盛,曾發展為全國的商業金融中心,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之說,當時城內大小街巷商鋪鱗次櫛比,繁華異常,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城隍廟街、衙道街等主要街道的商鋪以經營大批量,大宗項的中轉業為主,各種南北貨物源源不斷地載進平遙,再發往其他各縣以至省名。佔地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五個市場區域,市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清道光三年(1823),日升昌票號誕生,平遙商幫迅速崛起,進一步促進古城貿易的發展,此後持續百餘年之久。
平遙古城創建以來,一方面是周而復始地遭災罹禍,或受水患,或為火燔,或遇兵燹受損,或愛風雨侵蝕,多次瀕於坍塌;另一方面又有人不折不撓地進行救護和重建,從守土之吏到愛鄉之民,無不將保護古城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繩繩相繼,代代相傳。每當出現毀壞之後,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去修復。多少年來,修舊補缺者有之,落架修葺有之,改形增制者有之。但從清末到民國年間,由於戰亂等在,一度有毀無建。
民國七年以後,公路、鐵路相繼開通,促進了平遙的開放。各種洋貨大量流入平遙,佔領市場。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入侵平遙城,古城經歷了日本法西斯八年的燒殺掠搶,許多建築或毀壞或改為軍事設施。日軍推新經濟封鎖政策,城內商鋪減少,滿目蕭條。
20世紀中期,附郭關城最終遭遇了建設性的毀滅,如今已難得覓其蹤影。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平遙古城保護。五六十年代時,就撥款維修文廟大成殿、雙林寺等文物古跡。當時,由於實行公私,個體商鋪銷聲匿跡,城市商業以集體供銷社為主,城內興建起柴油廠、棉織廠等國有企業。
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平遙城牆、雙林寺、鎮國寺和文廟大成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經費得不到保證,加之「破四舊」、「深挖洞」之風盛行,古城內原許多文物古跡或被佔用或被拆除,遭到了自然的、人為的損壞。城牆周圍開始修起大量民宅。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古城保護工作步入正常軌道,縣政府建立管理機構,制定政策法規,大力融資維修古跡、修建道路、整治環境、開發旅遊。
1979年,國家拔專款修繕雙林寺、鎮國寺、城牆。
這一時期,城內個體私營商業雨後春筍地發展起來,日用百貨齊全,批發零售兼營。城市一片繁榮。
1986年,平遙古城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90年,平遙城市布局劃分為古城保護區、新城發展區。
1993年,平遙城牆牆體全體復原如故,72座敵樓重新聳起,魁星樓再現菜昔日風采,太和門、親翰門、風儀門三座瓮城恢復原狀。以後數年間,城內縣衙、城隍廟、文廟、明清一條街等建築在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遷出後,相繼大量修復。
1997年,12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名錄。平遙縣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了古城的保護和開發,到2000年底,平遙古城基本恢復了明清時期建築風格、歷史風韻。隨著知名度的提高,中外旅客大量湧入。現代化賓館、飯店及交通設施成為平遙新城最亮麗的風景。城內的民俗客棧,古色古香,傳統名吃,風味獨特,吸引中外來賓流連往返,平遙城進入了中國重要旅遊城市行列。
2000年底,平遙古城基本恢復明清原貌。
今天的平遙古城,集金、元、明、清及民國初年歷代建築之大成,城牆巍峨,衙署森嚴,街道如故,商鋪林立,傳統民居鱗次櫛比,樓閣、橋梁、祠廟、道觀、佛寺、教堂,星羅棋布,渾然一體,世澤綿長,規模和格局與明清時期相符。平遙世風淳厚,文心盪漾。人們走進平遙古城,猶如神遊於明清時代,置身於一座龐大的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古城外的東、南、西為新城發展區,總面積是古城的二至三倍。東區以平遙一中為中心形成了教育新區,南區以黨政辦公大樓、機關、學校、醫院為代表形成了綜合發展區,西區以綠色都城、柳根花園為代表居民新區。高樓林立。馬路縱橫,霓虹閃爍,市場繁榮,充滿現代氣息。
2005年,在新一屆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建設國際更具知名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城市之一。平遙古城開展了規模空前的建設開發。城牆外圍的大片建築被拆除,形成了既整潔,又廣闊的綠化帶,一座完整的古城雄姿正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㈤ 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兩邊的建築都是古代造的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㈥ 明清街是在平遙古城么

是的。
明清一條街是平遙古城的南大街,為古城文化遺產的精華之一,能夠鮮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是平遙重要的旅遊景觀。
平遙古城以南大街為軸線,古城最高建築市樓為軸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遙」、「上下有序」的對稱布局。
明清一條街在古城中的位置尤為突出。750多米長的古街上,薈集大小古店鋪多達百個,並不寬闊的街道兩側,矗立著古樸的門框。每個體面門庭的花崗岩門坎上都有著兩道很深的車轍印痕,由此可以證明平遙曾經的輝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客們駕著馬車,馱載著貨物與金錢,在古城的土地上碾下深深的車轍。南腔北調的方言中,馬蹄聲聲貫通出一條明清時期名聲顯赫的金融大道。
明清街兩旁的古時建築,包羅萬象,有票號、錢庄、當鋪、葯鋪、肉鋪、煙店、雜貨鋪、綢緞庄等等,幾乎包容了當時商業的所有行當。雖然經過百年浸潤,處處已顯蒼老,但那曾經號令天下的風骨猶在。這條小小的商業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業英才。當年,晉商風流人物在「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華中,弄潮商海,縱橫馳騁,刻畫了中國金融的黃金時代。
遊走於明清一條街,便會深深理解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平遙的那句評述:「中國古都,是把歷史濃縮為宮殿,而古城平遙。

㈦ 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還有賣牛腰腰,油蛋蛋糕點嗎

有是,肯定的,不過古城的比較難找,大多數都已經搬遷城外!

㈧ 平遙古城的明清街是中國最早的華爾街,為什麼

平遙南大街又稱明清街,是平遙古城對稱式格局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版街銜接處,南到權大東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是平遙古城在明清時期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也是平遙古城歷史文化遺產的精華之一。南大街整條街道保留著完整的傳統格局和獨特的歷史風貌,街道兩側現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獨具明清風格的「前店後寢」式傳統老字型大小和古民居建築,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㈨ 平遙古城作為現在遺留完整的古代縣城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又見平遙》的大型實景演出可謂是平遙古城最經典最有特色的節目了。它講述著百年前彷彿發生在眼前的平遙城的故事,講述著平遙城走出的闖天下的一眾鏢師的故事。無論是不是平遙人,相信都會被故事中的誓言所觸動,被離別所感動,被義氣所震撼。

平遙張泥人的泥塑小店也是一定要去的地方。聽到名字不由得想起小學課本上手藝出神入化的「泥人張」,這家叫「張泥人」的小店則是可以真的實現小學時的遐想。店中柏香四溢,各種泥塑作品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讓人目不暇接。

南大街,俗稱明清一條街,也是一個不得不去的景點。路邊的商鋪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行業,布局設計也是盡力還原街道曾經輝煌繁榮的生活片段。走在南大街上,你會不自主地感受到它帶來的濃厚的歷史氣息,同時讓人感受古城神秘的韻味

㈩ 明清古街的平遙縣

山西平遙古城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的街巷格局,呈現著龜甲上的八卦圖案,經緯交織,井 平遙縣明清街井有條,動靜顯明,主次分明。
南大街又稱明清街,自古以為就是平遙縣最繁華的商業明清街環境照片(20張)中心,街道兩側的店鋪都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建築。
明清街中央的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貫通南北,樓南東側腳下有水井一眼,世傳「井內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樓」,清時被冠以平遙縣十二景之一。街道並不寬,每個體面門庭的花崗岩門坎上都有兩道很深的車轍印痕,可以想見當年街道上是如何車水馬龍的熱鬧,這些車馬來自全國各地,馱載著金錢,馱載著風險,馱載著驕傲,馱載著九州的風俗和方言,馱載出一個南來北往經濟血脈的大流暢。
「干」字街是由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城隍廟街、衙門街組成的,精雅的屋宇接連不斷,森然的圍牆緊密呼應,經過一二百年的風風雨雨,處處已顯出蒼老,但蒼老而風骨猶在,竟然沒有太多的破舊感和潦倒感。 西大街是中國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日升昌票號的所在地,這條街實在是一條神奇的街,有日升昌票號的創始人毛鴻翙創立的「蔚」字五聯號中的四聯號,有寶豐隆票號,有厚德恆錢庄、有永泉當、永玉當等著名當鋪。
西石頭坡街、沙巷街有日升昌票號第五任總經理張興幫舊居、以及票號世家侯王賓、侯殿元舊居。
明清一條街是平遙古城的南大街,為古城文化遺產的精華之一,能夠鮮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是平遙重要的旅遊景觀。
平遙古城以南大街為軸線,古城最高建築市樓為軸心,形成「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遙」、「上下有序」的對稱布局。
明清一條街在古城中的位置尤為突出。750多米長的古街上,薈集大小古店鋪多達百個,並不寬闊的街道兩側,矗立著古樸的門框。每個體面門庭的花崗岩門坎上都有著兩道很深的車轍印痕,由此可以證明平遙曾經的輝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客們駕著馬車,馱載著貨物與金錢,在古城的土地上碾下深深的車轍。南腔北調的方言中,馬蹄聲聲貫通出一條明清時期名聲顯赫的金融大道。
明清街兩旁的古時建築,包羅萬象,有票號、錢庄、當鋪、葯鋪、肉鋪、煙店、雜貨鋪、綢緞庄等等,幾乎包容了當時商業的所有行當。雖然經過百年浸潤,明清街景點照片(20張)處處已顯蒼老,但那曾經號令天下的風骨猶在。這條小小的商業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業英才。當年,晉商風流人物在「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華中,弄潮商海,縱橫馳騁,刻畫了中國金融的黃金時代。
遊走於明清一條街,便會深深理解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平遙的那句評述:「中國古都,是把歷史濃縮為宮殿,而古城平遙,是把歷史溶解於民居。」

閱讀全文

與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的歷史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