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和尚他們靠什麼名留史書的呢
佛教自從東漢初傳入中國以來,影響力陸陸續續從官方走向民間,成為了中國歷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伴隨著佛教影響力的擴大,和尚的事跡也為眾人熟知。比如:從印度東來傳法少林的達摩祖師;再比如孤山西去,前往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還有六次東渡才得以前往日本的鑒真法師。還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六祖惠能禪師。
但是今天以史為鑒說的並不是上述著名的和僧侶,而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的洋和尚。
這個和尚最厲害的一點,不僅僅是和皇帝貴族平起平坐高談論道,而是他在中國生活多年,竟然一直不講中文,而這一點竟然也被當時的貴族所推崇,真是不可思議。
Ⅱ 中國歷史上去過西天取經的有幾位和尚啊
東漢的時候是天竺和尚到關中,鑒真是東渡日本
歷史只有唐三藏一次
唐太宗貞觀3年(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並從天竺帶回諸多經書,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貢獻。貞觀20年(646年),47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經書657部。而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 《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經第一人。 有學者指出,其實東北和尚曇無竭一行25人, 早在公元420年就從幽州龍城(現遼寧省朝陽市)出發西行取經。 這比唐僧西天取經足足要早209年。 朝陽北塔博物館資深研究人員董高告訴記者, 根據史料記載,曇無竭又稱法勇,俗姓李,幽州龍城人。 他10多歲時就出家修行,經常慨嘆佛經殘缺不全, 又聽說高僧法顯等人曾去西天佛國取經,遂發誓效仿。 北燕太平12年(公元420年),曇無竭招集志同道合的僧猛、曇朗法師等25名和尚西行取經 。他們途經今天的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絕壁深淵, 最終到達現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個佛寺修行。 西行取經的25名東北和尚中,有12人墜崖而亡,有8人中途餓死,最終只剩下曇無竭等5人返回中國, 帶回並翻譯了《觀世音受記經》一部。 董高認為,曇無竭等25名和尚西行取經, 從時間上比較,要晚於「天竺留學第一人」東晉和尚法顯21年, 但比唐僧(玄奘)要早兩個多世紀。 從佛教地位來說,曇無竭只帶回1部佛經, 而玄奘帶回並翻譯的經、論有75部1335卷,法顯帶回並翻譯的佛經有6部24卷。 曇無竭的歷史功績遠不及法顯和玄奘。 據記者查閱,1999年版《辭海》中,法顯和玄奘都有詞條介紹,而曇無竭則沒有。
Ⅲ 古代歷史上那位和尚去過日本
簽真
Ⅳ 鑒真東渡有什麼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歷史上,復為弘揚佛法,制鑒真和日本僧人榮睿各自遠離故土,客死異鄉。鑒真不僅把佛教的律宗正式帶入日本,改良了日本傳統的木質建築,而且給日本帶去了中醫中葯的知識,一直被日本視為文化恩人。
(4)歷史上哪個和尚去了東瀛擴展閱讀:
唐天寶元年日本僧人榮睿和普照受遣,來中國邀請高僧前往東瀛弘揚佛法。鑒真應邀決意東渡,卻受弟子們的極力阻攔,但不為所動,毅然啟程,其間六次出海,歷經千辛萬苦,雙目失明後依然不屈不撓,終於在公元753年到達東瀛弘揚佛法,傳播大唐文化。
鳩山由紀夫說:「鑒真和尚盡管眼睛看不見,還是多次嘗試東渡日本。最終他終於來到日本,在日本弘揚了佛法。因為有了他,日中兩國的文化聯結直到今天也依然牢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日本的政治問題,導致中日兩國的政治關系並不算好。我認為這主要是日本方面的問題。盡管如此,還是從中國,從鑒真的故鄉江蘇來了歌劇團,這非常了不起,我發自內心地表示歡迎。」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也對此劇贊賞有加:「每個人都在這部劇中盡了最大努力,特別是演鑒真的演員,他讓我心靈受到了震動,我堅信這樣的演出在日本各地必將震動日本人的心靈。」
Ⅳ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為鑒真,應日本留學僧請求先後六次東渡,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鑒真(688年—763年10月4日),唐朝僧人,俗姓淳於,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曾擔任揚州大明寺主持,先後六次東渡日本,傳揚佛法。
763年(廣德元年)10月4日,鑒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76歲。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鑒真在中、日兩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當其去世的消息傳回揚州的時候,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並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鑒真。在日本,鑒真也享有國寶級人物的待遇。
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
(5)歷史上哪個和尚去了東瀛擴展閱讀
鑒真大師的歷史貢獻
唐代中國鑒真大師赴日,是當時日本朝野矚目之大喜事,鑒真大師赴日,經歷千辛萬苦,第一次東渡,為風暴巨浪所阻,滯留國內歷時五載,方能重組船隊,作第二次東渡,時鑒真大師已雙目失明,仍決心不改,矢志東渡,果得成功,大受日本朝野歡迎。
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葯、書法等方面,鑒真對於日本都有深遠的影響。
鑒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嚴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制,杜絕了由於疏於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鑒真和其弟子所開創的日本律宗也成為南都六宗之一,流傳今日,尚有餘輝。
鑒真熟識醫方明,當年光明皇太後病危之時,唯有鑒真所進葯方有效驗。據日本《本草醫談》記載,鑒真只需用鼻子聞,就可以辨別葯草種類和真假,他又大力傳播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留有《鑒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葯之祖」。
按照日本漢方野崎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說法,鑒真曾將麻黃、細辛、芍葯、附子、遠志、黃芪、甘草、苦參、當歸、柴胡、川芎等36種葯材帶往日本並推動使用。
Ⅵ 宋元歷史上東渡日本的中國和尚有哪些
要說唐代的倒是復有很多,制有鑒真,還有阿倍仲麻呂、空海以及一些遣唐使……
宋元時期的不怎麼了解,如果這位同學是初中生的話也不必刻意去在意這個問題,只要記住唐朝重要的外交事件有: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遊天竺就好鳥~
Ⅶ 歷史上哪個皇帝當和尚了
歷史上本是皇帝然後又當和尚,史料記載的只有一位:梁武帝蕭衍
1、梁武帝蕭衍(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二十七日蕭衍還俗。
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2、清朝順治雖由茆溪森剃度,但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發為僧,順治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發,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
3:明朝朱允炆據萬曆《錢塘縣志·紀制》記載:「東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為僧至此,「。朱允炆在東明禪寺出家為僧,但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歷史之謎。
(7)歷史上哪個和尚去了東瀛擴展閱讀:
(1)梁武帝蕭衍,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
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後期的政績下降。
(2)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
後經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福臨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發,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內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3)湖南永州新田縣發現明代遺址大觀堡,疑為建文帝朱允炆避難行宮。後經部分文物和史學專家多方求證,認為建文帝極有可能避難新田,在全國多處出現的建文帝『下落說』中,有的是傳說,有的只有族譜,而只有新田縣有相關碑刻,經考證涉嫌造假。
Ⅷ 日本歷史上有哪些天皇出家做了和尚
太多了,從平安時代的宇多法皇開始算,到江戶時代的靈元法皇為止。。一共幾十代呢。比較有名的是白河,鳥羽,後白河三代院政的這三位法皇
Ⅸ 歷史上最牛和尚是誰,率領幾十個僧人起義,最後還當了君王
應該是朱元璋,後面成了一代帝王,他的經歷非常的傳奇。
Ⅹ 歷史上著名的和尚有誰
1、菩提達摩
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從廣州登陸,到中國傳播佛教。達摩渡長江入北魏境,先游歷了洛陽,後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個石洞裡面壁靜修,時間長達九年。他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被尊為初祖。
在眾多求教者中,達摩選擇將衣缽傳給了慧可。東魏天平三年(536年)達摩圓寂,葬於熊耳山,立塔於定林寺。
2、慧安
荊州支江人,俗姓李(一說姓衛)。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為挖大運河,隋大業年間追集丁夫,餓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濟飢民。
隋煬帝聽說後詔見慧安,他又潛藏起來,到衡岳寺去做頭陀。唐貞觀年間,他往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之後遍歷名山,並在少林寺住下。唐神龍二年(706年),他被招入宮庭,三年後辭歸,不久圓寂。
3、僧稠
昌黎人,俗姓孫。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拜治實為師,後到少林寺拜跋陀為師。僧稠少時體質較弱,後發憤習武,練得拳捷驍勇,體輕身靈。他理解極快,學佛成績卓著,被跋陀贊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他後來在嵩岳寺講經說法,影響很大。
4、二祖慧可
洛陽虎牢人,俗姓頤。他幼年出家,通曉佛典。四十歲時拜菩提達摩為師。為表求道決心,慧可用刀自殘斷左臂,奉獻達摩座前。感其赤誠,達摩授法器、賜法名,收他為傳法弟子。慧可是為禪宗二祖。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養傷時的住所和石台,後成為二祖庵和養臂台,遺跡尚存。
5、唐玄奘
玄奘(602-664年),原名陳褘(又名禕),洛陽(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通稱三藏法師,13歲出家,629年從長安西遊,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
645年回到長安,帶回經書657部,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見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