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及歷史地位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所謂群眾路線強調的是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它的含義就是黨章中所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的是黨應該具有的群眾觀點,這是關系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就是要求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強調的是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黨的正確領導意見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群眾路線具有方法論意義,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辯證統一的思想。堅持這一工作方法,就要大力弘揚深入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切身利益問題。
⑵ 歷史上或者市場上呈現的代表案例各有哪些
蕾絲說話這是廁所。抄襲的代表來咧,還有那些蕾絲絲襪或者實操所代表的。
⑶ 群眾路線歷史意義的理解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的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境里,進行革命活動得到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和總結。毛澤東同志經常強調,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敵人最終都壓不倒我們,而只能被我們所壓倒。他還指出,領導群眾進行一切實際工作時,要取得正確的領導意見,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這就是說,把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為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在群眾的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如此循環往復,使領導的認識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樣,毛澤東同志就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黨的群眾路線統一起來了。黨是階級的先進部隊,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斗的,但是黨永遠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離開人民,黨的一切斗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我們黨要堅持革命,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創造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提出和堅持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的群眾路線。
我們黨對於群眾路線歷來的解釋,正如毛主席講的,無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就是正確地反映群眾的意見,然後正確地領導群眾。黨的正確的路線、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是合乎群眾的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是能夠為群眾所接受、能夠動員起群眾的,同時又是反過來領導群眾的,這就叫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實行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失敗。
⑷ 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形成了什麼的群眾工作路線
群眾工復作路線內容:
黨的群眾路制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指——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
地位: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⑸ 群眾路線的歷史轉折
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條件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歷史時期,堅持黨密切聯系群眾作風,更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要反對一切脫離群眾的傾向,特別是要反對會使黨走上脫離群眾的危險境地的官僚主義和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按照中共十八大報告要求,繼承和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和群眾的緊密聯系。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體現,又是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作風,決不脫離群眾;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熱愛人民群眾,善於傾聽群眾的呼聲,同群眾打成一片;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共產黨人必須善於啟發和提高群眾的覺悟,幫助群眾組織起來,開展環境所許可的一切必要的斗爭。堅持密切聯系群眾,要求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行,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堅持實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建立了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關系。總結這種經驗,毛澤東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提出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
⑹ 歷史中有那些醫學提現了群眾路線
《傷寒雜病論》。《千金方》。
⑺ 是誰最早提出了要走群眾路線
毛澤東。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回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答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7)歷史中哪些醫學案例走群眾路線擴展閱讀;
黨的群眾路線包含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一是價值觀、價值取向,即強調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對於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方向,讓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是指領導方式、決策方式,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但是,黨對群眾路線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的。特別是在新的形勢下,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實現黨的目標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更重要的,是政治生活規律、中國現階段發展的要求。
⑻ 歷史中哪些醫學案例體現了群眾路線
歷史中有好幾種醫學案例都體現了群眾路線。
⑼ 歷史上的群眾路線有幾次
1.八百里沂蒙鍾靈毓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 萬英烈血 灑疆場」載入史冊。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人民 共和國開國元勛陳毅曾深情慨嘆: 「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們用 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最後一把米當軍糧、 最後一塊布 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上戰場」——這——就是沂蒙人民的大德大愛!
革命戰爭年代,始終採取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教育群眾等工作方法,成功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更重要的是為了群眾,讓最廣大群眾翻身做主人,獲得土地、糧食。
2.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之所以沒有取得最終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喚起共農千百萬」。
魯迅先生小說《葯》中的革命者夏瑜,真心為革命獻出生命,但他的鮮血竟成為愚民用來治療癆病的葯引子,但又沒能起到療效。
3.封建社會,有見解的政治家、軍事家尚且知道載舟覆舟的道理,知道民意不可忽、民心不可違,知道愛民如子、愛兵如子,並且在這種理念引導下,實現穩定繁榮,取得勝利。
吳起治軍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愛兵如子,因而深得人心。有一年,吳起統率魏軍進攻中山國,軍中有一個青年士兵,身上長了毒瘡,痛得他滿地打滾。吳起看到後,心急如焚。他聽人說,毒瘡里的膿血不排出來,病是好不了的。當時的醫療水平較落後,加上是出征的途中,各方面條件都很差,要想排出膿血,只能用嘴巴去吮吸。為了解除士兵的痛苦,吳起不顧毒瘡的又臟又臭,親自用嘴巴吮吸毒瘡,膿血排盡了,士兵得救了,這個士兵感動得熱淚滾滾。吳起為士兵吸毒的事情,在軍營中傳為佳話。 由於吳起愛兵如子,治軍有方,先後率軍與諸侯大戰76次,全勝的就有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