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有哪些人不慕名利

歷史上有哪些人不慕名利

發布時間:2021-02-05 14:25:39

Ⅰ 古時候那些有信仰,不慕名利的人

1.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周無意仕進,楚威王聽說他版的才學很高,派權使者帶著厚禮,請他去做相國。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喂養它好幾年,然後給它披上有花紋的錦綉,牽到祭祀祖先的太廟去充當祭品。到了這個時候,它就想當個小豬,免受宰割,也辦不到了。你趕快給我走開,不要侮辱我。我寧願象烏龜一樣在泥塘自尋快樂,也不受一國君的約束,我一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2.陶淵明,他的《歸去來兮辭》中說,因生活所迫,去當官,當80多天,發現當官違心,還是種田好,他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讀他詩感受到他個不慕名利之人

Ⅱ 歷史上不慕名利的人

劉伯溫~張良

Ⅲ 歷史上像楊震一樣不慕名利的人還有很多,你知道的還有哪些選取一個,簡要說一說事跡再寫下來

帝堯時,伯夷輔政,掌管禮儀(伯夷為堯「典三禮」、「定五刑」),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版有政績,堯想禪位於他,權伯夷拒絕堯的美意,不肯接受禪讓,推薦舜做了帝。帝舜時正式任命伯夷為秩宗。禹代行天子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伯夷因系共工之後,也善治水,曾助禹治水。

歷史上四位,寧當隱士,也不繼承王位的人,巢父,許由,伯夷,叔齊!

Ⅳ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有哪些人淡泊名利 請舉出具體人物!

左宗棠:「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版
陶淵明:「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蘇軾:「生、死、窮、達,不易其操」
呂氏春秋:「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孔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莊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顏氏家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Ⅳ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有哪些人淡泊

1、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2、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氏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葯。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

3、諸葛亮躬耕隴畝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4、介之推功不言祿

介之推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備受艱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國主政後,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賞,而偕其母隱於介休綿山。晉文公求賢不得,知他是孝子,於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

5、君子之交淡如水——薛仁貴和王茂生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

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

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Ⅵ 哪些名人不慕名利

居里夫人,獲了很多獎還在努力鑽研。

Ⅶ 歷史上有哪些像劉禹錫一樣品德高尚,不慕名利的人請寫出他們的名字及其作品

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周敦頤 《愛蓮說》

Ⅷ 古代有哪些不慕名利的名人

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 棄官而去 成為文人不慕名利的典範
孟浩然 采訪使韓朝宗約他回一同入京時卻答又說 業已飲矣,身行樂耳 遑恤其它 也被視為此種典範 李白有 迷花不事君贊他
林和靖 終老孤山 梅妻鶴子
竹林

Ⅸ 不慕名利的人有那些,有什麼事跡

第歐根尼:住在木桶里的哲學家

蘇格拉底死後,他的學說為柏拉圖所繼承。除柏拉圖外,受蘇格拉底影響的還有犬儒學派、昔勒尼學派和麥加拉學派。這三個學派因其影響相對較小,故統稱小蘇格拉底學派。犬儒學派的首創者為雅典的安提斯泰尼,而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第歐根尼。

第歐根尼生於約公元前404年,卒於公元前323年。據說他是銀行家的兒子,卻放棄了萬貫家產,棲身於一隻大木桶中曬太陽,捉虱子,思考哲學問題。他住在木桶里過夜,固然有刻意追求怪誕以引人注意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為了用自己的「行為」表達犬儒派的「哲學」思想。

第歐根尼有一句名言:「重估一切現存價值」。他認為,文明的主要價值如「高貴的門第、聲譽和一切顯赫的東西」都是「浮誇的罪惡裝飾品」,金錢是一切罪惡的淵源。「自然」比「文明」更為真確,所以應該返歸自然,遵從自然,抑制一切人為的慾望追求,以簡陋儉朴的生活刻苦磨練自己。只有這樣,人才能有個人的心靈自由。而一味追求快樂,只會走向快樂的反面。

出於這樣一種哲學觀點,第歐根尼對一切崇尚文明的觀點都作了無情的批駁和辛辣的諷刺。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提出一種觀點:人因為身體柔弱,不像其他動物有皮毛羽翼保護,所以需要文明。第歐根尼反駁道:青蛙皮肉柔軟也能生存,原始人沒有火、衣服、皮革、盔甲等等,也同樣能生存。他認為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類,是人類「文明」的開始。「火」與「文明」是使人類趨向柔弱奢侈生活的根本原因,因此宙斯把普羅米修斯鎖在高加索山上受苦是他罪有應得。

為了實踐自己的學說,第歐根尼過著一種放盪不羈、粗鄙不堪的生活方式。一根橄欖枝,一件襤褸的外衣,一個討飯袋,白天到處游盪,夜晚或睡神廟,或睡市場,或睡在木桶里,居無定所,隨遇而安,這就是他的生活寫照。正因為如此,他獲得了「犬」的外號,他的學派也被稱作「犬儒學派」。但他不在乎別人的評頭品足,說決心理直氣壯地像一條狗一樣活下去!一次第歐根尼看到一個小孩用手捧水喝,他說「一個小孩在生活儉朴方面打敗了我」,於是便把自己的水杯從背袋裡拿出來扔了。另有一次,他看到一個打碎了盤子的小孩用一塊麵包的空心部分來盛扁豆,於是把自己的碗也扔了。有一天,第歐根尼在市場以啃菜根充當早飯,許多人圍觀並叫嚷「狗」。他喊道:「你們才是狗,圍著看我吃早飯。」有兩個人要走,他又喊:「不要怕,狗是不喜歡甜菜根的。」
第歐根尼雖然過著粗鄙不堪的生活,卻不以為恥,反而以此而感到自豪。亞歷山大聽說第歐根尼的故事後,意欲屈尊賞賜。他站在第歐根尼面前說:「我是亞歷山大,偉大的皇帝。」第歐根尼不卑不亢地答道:「我是第歐根尼,犬儒派。」亞歷山大說:「你可以向我請求你要的任何恩賜。」回答是:「那就請讓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亞歷山大嘆道:「我若不是亞歷山大,必做第歐根尼!」一次亞歷山大問道,為什麼別人稱他為狗。他回答說:「我向那些給我東西的人搖尾乞憐,向不給我東西的人張牙舞爪。」還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問他:「你不怕我嗎?」他反問:「你是什麼?是好人還是壞人?」亞歷山大大帝回答說:「是好人」。他說:「有誰會害怕好人呢?」有人提醒他西諾布人判了他流放,他說:「我,判他們呆在國內。」他還說:「正是通過流放我才成了哲學家。」

據說第歐根尼一次在大白天打著燈籠四處走,別人奇怪而問之,他說他在找「人」。當然,他要找的並不是作為雅典公民的人,而是擺脫了主流倫理束縛的真實之「人」,即區別於「文明人」的「自然人」。

第歐根尼雖然放浪形骸、落拓不羈,卻是一位學者、哲學家。據記載,他寫過14篇對話,7部悲劇,可惜早已佚失。我們今天已無緣領略他獨特的哲學思想和風采,只能通過歷史上的有關記載約略知道他的「行為哲學」及其所體現的哲學思想。

Ⅹ 不求名利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熱情地倡導「立大志」、「修人品」,強調「志當存高遠」、「恢弘志士之氣」,告誡青年要力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玩物喪志,無所作為。他自己正是實踐這樣的人生要求。他忠於他的事業,沒有個人權力野心,為實現統一大業,他嘔盡心血,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遺憾的是,他死後並未後已
對於歷史人物,由於立場和角度的不同,後代的評價帶有高有低、有好有壞、有正有邪,但數千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卻都是正面的,或許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場則是清一色的贊揚、欽敬及仟念。

但是20世紀以來,這種現象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一種隨著後現代解構主義而引發的歷史翻案風的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日趨多元化,並且帶有一種將歷史改寫的傾向。對於諸葛亮的評價也開始多有微詞,開始對他最後沒有完成統一大業的原因、經過進行重新評價,在將他從神壇上拉下來的同時,也有了一些並不是那麼公正的評價所謂矯枉過正也。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對於歷史文化的多元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傳統觀念的背離,卻使很多人開始以一種懷疑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人們開始對於自己所接受的長期的歷史教育發生了動搖,對史官的春秋筆法進行懷疑,從而產生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對歷史事物的完全不信任,這種傾向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也是有害處的。我想說這樣一句話:我們現在所需要的真實或許應該是一種歷史的真實,而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的真實。歷史的真實是一種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情引發的真實,我們可以憑著自己的個人好惡來評價一件事情,一個人物。也可以笑談、戲說和大話歷史,但是這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真正的歷史。
我不喜歡咬文嚼字去考證歷史典籍。但現在有某些人,引用只言片語。例如,看到「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就妄言他獨攬大權,有狼子野心,進而懷疑他的鞠躬盡瘁(歷史典籍的一句話就引出了長篇大論的主觀臆斷)。諸葛有隆中對,就創造一個魯肅的吳中對,來弱化隆中對。三國中,像這樣對當時局勢的分析何止於十,但是又有哪個能企及隆中對,包括什麼吳中對!
晉臣陳壽(其父因罪為諸葛所殺)的《諸葛亮傳》對諸葛也是肯定的稱頌的,可又為何那些自稱學究古今一切從歷史出發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貶低人們心目中的偶像。
當然,歷史是蒼白的。如果只看歷史,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也許和五代十國一樣不被人熟悉。幸虧一部三國演義,結合斷代史《三國志》和 評書和傳說,再藝術加工。要不然我不會喜歡三國,更不會敲這么些字來寫這篇文章。

實際上,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主要還是沿襲許多史學家的「定論」,即,諸葛亮是個偉大的政治家,而非傑出的軍事家,當然對三國演義、民間流傳的諸葛亮的神話用兵全盤否定,甚至將「錦囊妙計」看成笑話,否定諸葛亮之智,認為是民間的胡編亂造。

諸葛亮究竟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這確實是個值得商榷的話題,個人以為,諸葛亮首先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其次才是傑出的政治家,理由如下:首先,身為亂世的謀士,而且是取得豐碩成果的「軍師」,必須要有獨特、敏銳、反常的戰略眼光,這一點,我們從《隆中對》就足以領略到諸葛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略眼光;其次,劉備本來是屢敗屢戰的人物,雖然有劉、關、張、趙,仍然無濟於事,直到諸葛亮出山,才扭轉乾坤,成為一方霸主,然後三分天下,其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最後,諸葛亮的政治才華其實遠不及軍事才能,在後來的治蜀中,如果諸葛亮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要戰爭不斷,而是與民休養生息、使民以時,那麼,蜀國是不可能總在戰爭中不斷消耗實力,最後敗亡的,「自古兵者非好戰,後人治蜀要深思」確實是有道理的。

因此,諸葛亮首先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其次才是較為優秀的政治家。

那麼,歷來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什麼要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歷史以來,無論演義、民間對諸葛亮贊揚太高了,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中國知識分子最自負,通常有舍我其誰的毛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就更不可能辦到,而諸葛亮能做到的事情,簡直是神話的奇跡,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神化的「諸葛亮」存在的;那麼,世界上有沒有超智慧的人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實際上,今天我們按美國成功學拿破崙希爾的「二八定律」來看,很多所謂的優秀的「知識分子」,確實屬於第一層的百分之二十之列,但二八定律再二八分,二八的二八的再二八,再繼續,再繼續,那麼真正傑出、優秀的人就寥寥無幾了,歷史上真正超凡入神的又有幾人?又何必去妒嫉那樣偉人呢?否定那些偉大的人能夠提高自身的價值嗎?

二、歷史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喜歡隨波逐流,都愛湊熱鬧,喜歡名利,能夠真正維持知識分子本色的人是相當少的,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耐得住寂寞,真正為求學、求知而孜孜不倦,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真正有大成就的很少,而停留於表面的很多,按愛因斯坦的話說,「他們都喜歡在木板上最薄的地方鑽個洞」,然而就沉迷於所謂的「成就」,享受所謂的「應該有的待遇」,最後從此不前,暴殄天物,這確實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現實中的知識分子,大都屬於此類,當然,也有真正的學問家,但實在太少,而諸葛亮高卧隆中博覽群書、雲游四方了解世情的作風,更刺痛了那些知識分子;

三、諸葛亮的「不識時務」:在很多知識分子看來,在當時的時代中,曹操既然已經掃平北方,就應該由曹操來統一天下、改造換代,諸葛亮簡直太多事,何必為一個四處流竄的劉備賣命?而在今天的許多知識分子來看,美國既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既民主又自由,由美國統一地球,多好?因此,在美國一次又一次在「自由、民主」的外衣下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有那麼多中國的所謂精英們的「喝彩」,反而認為那些抵抗侵略者的民族太「愚蠢」;因此,他們喜歡做隨波逐流的蠕蟲;

四、按生物進化論思想,後人應該比前人聰明,因此,在很多知識分子看來,諸葛亮應該不如他們聰明,應該比他們愚蠢才對,但是,很多人永遠也不會明白,生物進化論固然是沒錯的,但是,聰明並不意味中智慧,而真正的大智慧,更是很難做到的,首先要有不斷求知的慾望,其次要真正博覽群書、了解世界各種思想,然後才談得上創造新的、正確的思想思維,引領世界、時代潮流,而這樣的人,對於浮華、浮腫、浮誇的知識分子來說,又真正有幾人做得到呢?

坦率說,我並非認為諸葛亮是神化、完美的人,正如前言,其也有失誤、失策的地方,這也是後人應該借鑒的地方,但總的來說,諸葛亮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後人可以評說諸葛亮,但應該客觀公正,學其成功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慎思之),借鑒其不足的地方,這樣,才可能真正地達到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境界。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人不慕名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