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上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高效課堂應該做到平實、真實、豐實、扎實,這四實是衡量課堂教學高效的重要標志.我認為,高效課堂就是減負增效的課堂,即在四十五分鍾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激發學生思考,以期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多的思考.在長期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有著很深的體會,要給學生減負,教師就得增負;要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就要增加工作和學習的投入.它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廣博的學識、精妙的表達、高明的調控,同時還要善於發現和把握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反思.
能否使歷史課堂實現高效生態,關鍵還在於課堂教學的組織環節,教師必須認真組織處理好以下環節:
一、激情導入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異於其他學科,作用尤為重要.它要求教師能夠迅速地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中去.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學,首先就是要有精心設計的導入,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抓住以下三點:第一,導入要緊扣主題.第二,要激發學生的情趣.第三,導入要精煉.好的導入我認為就是用最少的時間發揮最佳的效果.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也可以利用詩歌、歷史圖片、名人名句、傳統歌曲、歷史典故、甚至是簡單而有趣的問題導入,現實中發生的焦點事件和學生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作為導入的話題更是十分有趣而高效的.這樣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是構建高效生態歷史課堂的中心環節,也是高效歷史課堂的高潮.寬松的課堂環境是自主學習的沃土.教師要營造這樣的氛圍,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多鼓勵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使課堂真正開放.每個學生都是小老師,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問題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同位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應顯現為立體交叉的形式.學生在自主地探索或者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會學生,抓住課文關鍵字詞,理解掌握重要結論、意義影響的方法和識讀歷史圖片、歷史材料的基本方法.教師對於學生的見解要以欣賞的姿態去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激情互動
上課時以學生為主人.新課程認為,學生並非學習的奴隸,也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他是獨特的、發展的、有著巨大潛能的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首先要構建民主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活躍人的思維,發揮人的智力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離不開新型的師生關系.新課程倡導一種相互尊重、真誠交流、共同進步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理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成為學生的精神上的導師,生活中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合作者、交流者、啟發者、鼓勵者.
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就是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表現在學生能夠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及同學的學習結果進行檢查、總結和評價.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歷史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
四、魅力精講
精講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有助於學生從總體上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減輕學生的負擔.在這點上我特別注重,一般在單元初有個總結,我都會在學習這一單元時讓學生先讀一下,然後我粗略的解讀一下.這一單元學完後,我們重溫一下單元回眸,學生就會加深理解了.例如:學習八下第二單元時我會先讓學生看第二單元的,先知道這一單元所講得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讓學生明確探索就說明前面沒有現成的路,並且是在建設領域進行探索,探索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5課講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6課講得是經濟領域中出現的失誤,7課主要講政治領域中的失誤,8課是文革動亂中的國民經濟.
五、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編製成測試題,在教學任務完成後進行目標達成測評.測評試題要緊扣重、難點,兼顧知識面,要明顯體現差異、梯度;要角度新穎、形式多樣;要在知識測試中,融入情感熏陶和技能訓練.測試可以採取互評、互問、互測等形式.根據達標測試中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師生共同進行矯正,最後達到預設目標的要求.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歷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當前,我們的課程改革確實處在兩難之中,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過重負擔;既要打好學習基礎,又要保證全面發展;既要滿足群眾願望,又要達到國家要求.高效課堂的提出,對於破解這個難題,不失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而且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思想.
Ⅱ 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建構生本課堂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的教學,需要建構生本課堂,而生本課堂的建回構,需要激發學生答的學習需要,需要創設適當的歷史情景,需要創建寬松、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和創建互動的課堂。[關鍵詞]生本課堂 自主探究 有效學習高中歷史教學從課程理念到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到知識的呈現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全新價值觀念。
Ⅲ 如何構建歷史教學的「有效課堂」
構建知識框架,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 法國數學家笛卡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專識是方法屬的知識.」學習有其自身的規律,光靠「死記硬背」「拼時間」是不行的.新課改理念下,課堂的功能變了,課堂不僅是知識技能的訓練,更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Ⅳ 如何構建歷史有效課堂教學
(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植學生熱心求知心向
興趣是學習的原因、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實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目的的細化,具體化,既有指導教學的實踐的導向功能,又是教學評價的客觀依據。歷史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能否體現新課程關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成敗。只有充分正確認識有效教學的教學目標定位,當教學目標發生深刻、實質的變化,才能在充滿確定和不確定性的課堂教學中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滿足不同學生的的個性需要,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設有效學習歷史的條件
所謂有效學習是學會學習,發現學習,是知識的構建。構建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自身原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離開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就不可能發生,新知識便是孤立的,無法被理解了,並迅速被遺忘。所以新知識的教學必須深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或經驗中去,當然原有知識或經驗貯存於學生的長時記憶中,不會自動與新知識相連,需要一個激發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情境或條件,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學習過程中其他人(如老師、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個人的經驗世界相對照,對學習材料給出合理的「假設」或「解釋」,從而構建出客觀對象的個人意義。
一堂歷史課要重視師生互動,在教學中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達到「學會歷史」。歷史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要有新穎益智的導入,縮短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教學過程中要有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和啟迪思維的問題設計,創新性的練習題設計,注意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有精彩的課堂小結。這些都是一堂好課所具備的,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歷史教師在學法指導上,應側重兩個方面:一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如預習、聽講、復習、作業等方面的習慣;二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切實幫助學生高效率地學好歷史。
此外,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直觀、形象,使學生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清晰准確的認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縮短了教學時間,如在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歷史圖片,歷史視頻等媒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加大課堂教學密度,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Ⅳ 如何讓歷史課堂活躍起來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
第一,積極開發並巧用教學資源
關於教材,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遊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在報刊方面,除普遍訂閱的日報與歷史專業報刊外,我覺得還有《文萃報》、《中國剪報》、《文史博覽》等對歷史教學很有幫助.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如果教師恰當巧用這些社區鄉土資源,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其歷史知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歷史課堂.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應重點利用的音視頻資源.還有一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和娛樂性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要其違背史實不多不遠,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以增強其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這類資源多,關鍵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選畫面,再是優化重組內容,然後是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時下的教育裝備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呈現方式可採用錄音帶、VCD或者課件播放.前兩種方式播放,對於一般的學校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要精選,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段,而可取的資源多;之所以要優化重組內容,是因為這類資源畢竟不是為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程序也自有體系和規矩;之所以要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是因為這些資源生動鮮活,採用其他方式呈現會失去其生動與鮮活的特性,我們的學生喜歡的就是這方面.
4、信息、網路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網路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網站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網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中基網歷史、歷史中考網、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網站為佳,我們不妨進去瀏覽瀏覽,會得到一些收獲的.巧用這類資源,精選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時下載並保存,因為有些專題性的資源過期再難覓.
除了上述的四類資源外,還有一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很好的開發利用.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也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總之,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教學的靈感的觀點,把能夠為我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盡可能的開發和利用起來,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為學生學習動起來、歷史教學活起來所用.
第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一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教師要認真鑽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鑽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即將講授的章節的鑽研,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你所開發且可用的課程資源,進行精選補入;還要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並從中選取一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二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還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映,預想的困難一旦出現將如何克服.這是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
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正在推廣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學法有討論法、情景再現法、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立體式教學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法的確定要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個別特點、知識基礎、班級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要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的培養、發展和實現.
四要備教學手段. 課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這些教具的恰當使用,就是我們所稱的教學手段或教育技術.用得好,對於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課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時下大多數教師採用的不外乎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四類.一堂課究竟用哪些,何時用,怎樣用,都必須在備課時設計好,課前准備到位.前兩種是大家經常採用的,已經能夠運用自如了.這里我只就後兩類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突破時空限制,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把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傳給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優質目標的實現如虎添翼.我在教學中使用網路技術,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網路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之二是引而不發,誘思導學.這里的發是指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脫.為使全班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有必要發,而應該很好地利用網路技術進行誘發、引導,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才可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由最初的萌芽狀態進入主動探索新知階段.之三是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環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各種方法調至主機並投射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其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之機留給學生.之四是利用網路科學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在課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如此才能實現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之五是利用網路建構自主探索,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這點淺顯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教師恰當注意好六個導:
一,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慾,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直觀形象的圖表、極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當然,老師的引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動起來、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都可以恰當的使用.
三,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我們不必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應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聯系等方法,對症結進行仔細分析,細心點撥,幫助學生自行解惑.
四,輔導.新課改提出,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歷史知識是學生未來所需要的,但他們的歷史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同頭並進.對此,老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好、中、差學生分層次縱向合作,結合老師的個別輔導,把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五,指導.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法,而不僅是記住過程;指導學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僅是套用過去經驗;指導學生發揮聯想想像,而不僅是重復固有模式.
六,倡導.歷史不僅是專業課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審視思辨習慣、全面系統分析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客觀、真實、公正地判斷、評價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台,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這里既包括課程內容蘊涵的人文知識,又包括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還包括歷史學習中應特別重視的重史實、重客觀、重背景、重借鑒、重揚棄、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Ⅵ 如何使歷史課堂活起來
什麼樣的課才能稱之為一節好課呢?德國教育家海克爾得出的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一是出汗,二是笑;我國崔允�教授將「好課」標准歸納為「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
。「好課」不是一個規范性的概念,而是一個開放性、多元化的概念。不同的評價主體與客體、不同的理論基礎與價值取向,都會形成不同的標准。就歷史教學而言,不同教學內容、不同課堂類型的課,其標准也有所不同,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標准下的「好課」的看法也應是多種多樣的。正是由於這種開放性、多元性,為廣大教師創造性教學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
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如何更好的挖掘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不斷探索。為此,在我的課堂上開始使用了合作探究教學法。合作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的良好互動中愉快地掌握知識,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的價值觀,真正實現學習的三維目標。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中,真正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問題的設計要恰到好處
問題的設計是課堂的核心,只有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的討論才有成效。那麼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什麼呢?
1、設計的問題應有可討論性
在《科技革命》一課中,教師提出讓同學們完成一個表格。
對於這種問題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若拿來討論解決,那合作就會流於形式沒有實效。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一般是教材上沒有明確答案,需要總結、概括或分析的。如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時,組織學生討論:有人認為,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發生。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說明理由。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需要將教材上的知識分析一遍才能得出結論。
2、設計的問題應有可深化性
有些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經過討論,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如小組在討論辛亥革命究竟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等知識點時,結論只有幾句話,但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掌握了很多。
3、設計問題要有興趣性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標下的教材具有「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我經常講課前,換一個視角,讓學生身臨其中,感悟歷史。從每一節課的一點入手,也就是說最能打動學生情趣的一點,即找准切入點,而不拘泥於形式。學習二戰初期德國對外侵略過程,向學生提出,你想當一次希特勒嗎?你作為當前聯合國秘書長的話,對全世界人民做怎樣的承諾?如講述「美國的擴張及美國內戰」時,我准備了一幅美國國旗簡圖,突出圖中十三條紅、白相間的杠和50個星,讓學生觀察的同時並思考相關問題,進而把學生帶入課堂。導語的巧妙設計及構想,既有助於課堂教學,同時也是課堂創新的一種體現。實踐證明,適度、巧妙、新穎、多樣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入角色,主動地學習。從而把學生感興趣的思維帶入課堂之中。
4、設計問題不宜過多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有一個難題,就是時間不夠。學生要看書、思考之後才能開始討論,要想討論深入必須有充足的時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慾望,這樣下來時間總是不夠。因此,一定要控制問題的數量。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課問題很多,僅在戰爭事件這個知識點上即有以下問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爆發?(2)二戰爆發、擴大、進一步擴大的標志?(3)你了解二戰轉折性戰役嗎?(4)二戰勝利的原因?⑤通過學習二戰對戰爭的認識?這么多問題若都讓學生去討論,這節課肯定是講不完,學生也會很疲憊。所以我們必須
選擇一下,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學生自己解決。第二和第四題與課本內容關系密切,可以深化,我們留在課堂討論。第三和第五題可作為課外討論題留在課後。
二、選擇的時機要恰到好處。
問題設計好也不一定就能上好這一節課,什麼時候把問題提出來也是非常關鍵的。選擇討論的時機主要有以下方面:
(1)總體安排。合作教學不是隨意的組對合作,我們根據學生的性別、個性差異、學習情況和身高進行組合,6人一組,盡量做到性別比例均衡,個性特徵不沖突,知識互補,身高相仿。分好組後為了消除「自私」與「自卑」心理,營造團結協作、良性競爭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引導,科學幫教。初期使用一些獎勵手段�如發些學慣用品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慢慢的形成一種習慣,每次討論有意識的記錄,控制時間,避免跑題等等。
(2)授課過程。首先,要在學生對本課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後再提出。提出過早,學生對於知識還是毫不知情,臨時翻書找知識點,這一過程有可能會分散注意力,要麼忘了需要討論的問題,要麼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偏離。這樣不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也不利於師生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三、形式多樣的課堂展示充分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在做中學」是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來的。美國華盛頓大學也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在完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後,師生共同完成課堂展示,夯實基礎,活躍思維,鍛煉能力,給學生一個充分體驗的機會。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課堂展示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知識的展示,教師隨機在每小組中抽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教室四周都是黑板)默寫或聽寫基礎知識,以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學生對重點問題的展示,可由小組中的一個或幾個人把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進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講解知識的形式、課堂短劇的形式、手工製作的形式、辯論會的形式等等。例如我的學生在展示「經濟大危機」這一題目時,首先是小組全體成員表演了歷史短劇「通過美國看危機」,雖然他們的表演不很熟練,語言也略顯生硬,但是卻活躍了課堂,鍛煉了自己,同時也讓同學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羅斯福敢於改革、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學生展示完以後,教師可以對共性的問題加以講解,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是每組思考最多,卻未能解決的問題,所以老師的講解定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因為學生的展示的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盤子中,這時的教師就應該是那個穿起珍珠的人,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並整理成板書。
四、拓展應用要科學實用
在新課改下,歷史課「不是為了學科而存在,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存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能夠把各種知識轉化成學生終身受益的一種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最大的願望。這一環節,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促進者。教者在講完九年級歷史上冊《「拿破崙帝國」》後,學生對拿破崙的功績和過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出示問題:「有人說拿破崙是一代梟雄,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是強盜,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學生的回答可能只局限於「好人」或「壞人」,或者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這時教師應促成學生形成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讓史實說話,用辯證的、歷史的方法來評價。」讓學生對拿破崙再進行一次評價,逐漸掌握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
合作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了自我,增強了自信。這種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了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經過教者兩年多的探索和嘗試,已初見成效。
五、課堂教學要注重先學後教,以學為主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本課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需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在討論中,我採用了分組的形式,每組有八位同學組成,其中選一位最棒的學生擔任組長,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他們之間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相互幫助,共同認識,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邊參與學生的討論,邊巡迴指導,共同解決問題,把傳統的「先教後學,以教為主」,變為嘗試的「先學後教,以學為主」。
例:在講授「抗日戰爭的勝利「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1945年8月,美國該不該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並根據學生意願分為正反兩組進行辯論,最後師生共同分析並得出結論。這樣不但激發了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以上是我對合作教學法的一點粗淺認識,「教無定法」同樣適用於合作教學法,學生在合作的環境下進步得很快,他們的能力每天都有提高,所以我們可以進行不同的嘗試。我們可以不提問題,學生自學,自己提問,互相解答。還可以定期拿出一節課來讓學生合作備課,將講課、輔導、批改作業交給他們來負責等等。
李大釗說:「歷史是有生命的,活動的,進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堂也不應是死板的,而應該是活動的,有生命的。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合作下,我們的歷史課堂會更有實效性。
Ⅶ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Ⅷ 如何讓歷史課堂活起來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多多呈現動與活的情景,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這里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讓歷史課活起來的問題。
第一,積極開發並巧用教學資源
關於教材,新課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實上也應該如此。歷史教科書是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是歷史教育資源的核心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源、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我們所使用的歷史教科書只是其中的一種文字材料而已。可見,有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課程資源還很多。
1、圖書、報刊資源是常見易獲的教學資源。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廣泛。圖書和報刊,社區部門單位有,學校有,不少個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極易獲得的。圖書館資料最齊全,如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遊等方面的讀物,可以借來一用,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或摘錄。在報刊方面,除普遍訂閱的日報與歷史專業報刊外,我覺得還有《文萃報》、《中國剪報》、《文史博覽》等對歷史教學很有幫助。老師平時注意收集和保存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號召學生課外去閱讀摘錄,既可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們的動,促進課堂的活。這是一舉多得的事,師生都應該樂意為之。
2、鄉土、社區資源是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學資源。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當隨時隨地地發現和利用社區中的鄉土資源,如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歷史教育專家、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巧用這些資源,學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為他們的現身說法,能夠在不同層面,從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和歷史見解。家庭也是歷史學習的一種資源,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於學生的歷史學習。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如果教師恰當巧用這些社區鄉土資源,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豐富其歷史知識,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活躍歷史課堂。
3、廣播、影視資源是鮮活生動而又豐富的教學資源。近年,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與錄音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資源。文獻記錄片一般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歷史事件,對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應重點利用的音視頻資源。還有一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的影視作品和娛樂性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要其違背史實不多不遠,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因為它們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風貌,有益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感受歷史,以增強其歷史感和歷史理解能力。這類資源多,關鍵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選畫面,再是優化重組內容,然後是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時下的教育裝備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呈現方式可採用錄音帶、VCD或者課件播放。前兩種方式播放,對於一般的學校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之所以要精選,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段,而可取的資源多;之所以要優化重組內容,是因為這類資源畢竟不是為教學而專門設計的,我們的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程序也自有體系和規矩;之所以要確定最佳的呈現方式,是因為這些資源生動鮮活,採用其他方式呈現會失去其生動與鮮活的特性,我們的學生喜歡的就是這方面。
4、信息、網路資源是豐富而又便捷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豐富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提高,網路已進入不少校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使之為歷史教學服務。特別是計算機教學的推進,更加方便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計算機教學輔助軟體、多媒體歷史課件、遠程教育中的歷史課程,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資料庫和圖書館、檔案館網站等,以獲取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我覺得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很有幫助的網站有許多,其中尤以中學歷史教學資源、人教社初中歷史、初中歷史教學網、中基網歷史、歷史中考網、歷史圖片素材、歷史教學資源等網站為佳,我們不妨進去瀏覽瀏覽,會得到一些收獲的。巧用這類資源,精選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時下載並保存,因為有些專題性的資源過期再難覓。
除了上述的四類資源外,還有一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我們可以很好的開發利用。如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蘊涵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資源也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總之,在這方面我們應當樹立在生活中尋找歷史教學的靈感的觀點,把能夠為我歷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盡可能的開發和利用起來,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為學生學習動起來、歷史教學活起來所用。
第二,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 如果說積極開發和巧用教學資源是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基礎的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動起來、教學活起來,在教學設計一環必須扎扎實實備好課
一要備教材。要備好教材,就得熟悉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與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比較,在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要求與教法等諸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教師要認真鑽研,弄清其新變化、新要求,做到腦中有課標。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教師要深入鑽研,了解其內容、要求、編排意圖與體系以及各章節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對即將講授的章節的鑽研,要達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你所開發且可用的課程資源,進行精選補入;還要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並從中選取一些材料充實教學內容。
二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要把備教材與備學生結合起來。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基礎,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這樣,才可是使所設計的課堂教學足以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教學活起來的目的。還要充分估計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什麼不同的反映,預想的困難一旦出現將如何克服。這是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
三要備教法。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使教學活起來,教法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學要優,效果要佳,教師就須在備課時認真考慮教法,恰當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程序,做到手中有法。歷史教學的常規方法有講述法、讀書指導法、教具演示法、談話法等。正在推廣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學法有討論法、情景再現法、圖示法、啟發式教學法、三段式教學法、立體式教學法等。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法的確定要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個別特點、知識基礎、班級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要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的培養、發展和實現。
四要備教學手段。 課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這些教具的恰當使用,就是我們所稱的教學手段或教育技術。用得好,對於課堂讓學生動起來、使課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時下大多數教師採用的不外乎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四類。一堂課究竟用哪些,何時用,怎樣用,都必須在備課時設計好,課前准備到位。前兩種是大家經常採用的,已經能夠運用自如了。這里我只就後兩類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具有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把空間距離變近或變遠,把微觀的事物放大,把宏觀的事物縮小,突破時空限制,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感性認識,易於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教師把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信息傳給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生動、活躍、優質目標的實現如虎添翼。我在教學中使用網路技術,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網路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問題是教與學的心臟。創設問題情景,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的過程。之二是引而不發,誘思導學。這里的發是指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脫。為使全班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挖潛,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有必要發,而應該很好地利用網路技術進行誘發、引導,學生的整個認知系統才可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由最初的萌芽狀態進入主動探索新知階段。之三是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環境。獨立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獨立探究時,要及時將其各種方法調至主機並投射出來供大家討論,還要適時引導其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探究之機留給學生。之四是利用網路科學激疑,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在課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其認知情感由潛伏轉入積極,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如此才能實現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創設最佳的學習心境。之五是利用網路建構自主探索,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這點淺顯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當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新課改的核心是教師、學生角色定位的轉變,即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歷史課活起來的保證。教師恰當注意好六個導:
一,誘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第斯多惠說的。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求知慾,充分挖掘歷史自身的魅力;運用提綱挈領的引言、直觀形象的圖表、極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強的提問、新舊知識的亮點以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事例來設疑引思,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教師的教貴在一個引字。我們可以利用歷史的學科特性,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分析歷史、審視歷史、探究歷史。當然,老師的引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具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動起來、課堂教學活起來的,都可以恰當的使用。
三,疏導。學生受基礎知識、思維定勢、讀題判斷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教師此時應該是問題的診斷者、思維的疏導者和心理的開導者。我們不必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應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聯系等方法,對症結進行仔細分析,細心點撥,幫助學生自行解惑。
四,輔導。新課改提出,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歷史知識是學生未來所需要的,但他們的歷史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同頭並進。對此,老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在小組內好、中、差學生分層次縱向合作,結合老師的個別輔導,把教學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既解放了教師,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五,指導。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求問題的解法,而不僅是記住過程;指導學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僅是套用過去經驗;指導學生發揮聯想想像,而不僅是重復固有模式。
六,倡導。歷史不僅是專業課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課程。它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審視思辨習慣、全面系統分析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客觀、真實、公正地判斷、評價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歷史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平台,倡導歷史的人文價值,倡導正確的歷史觀,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這里既包括課程內容蘊涵的人文知識,又包括教學過程中應弘揚的關懷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還包括歷史學習中應特別重視的重史實、重客觀、重背景、重借鑒、重揚棄、重批判的人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