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朝是什麼朝代
漢朝(公元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
② 漢朝之後都是哪些朝代了
大漢天朝,這個稱號,可不是隨便就能說出來的。相信很多人從這就能感受出當時漢朝的繁榮強盛,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可是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它算是中國朝代中統治時間較長的一個朝代。但如此強盛的朝代,在後期為什麼出現了分裂的狀態呢?
就是因為漢朝長期的仁政,導致後來的分裂及滅亡。治理一個國家其實既不能過於暴政,也不能太過於仁政,仁政過頭就是軟弱,那就會出現懷有不軌之心的人,從而就會導致國家的分裂。
③ 漢朝以後分別是什麼朝代
漢朝之後是三國。然後是晉朝。
從公元220年起, 在我國歷史上先後建立了魏、蜀、吳三個國家,它們三分東漢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稱王稱霸,互相對峙,這種政治局面習稱為「三國鼎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歷史學家多注重三國鼎立的形成與過程,自184年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及群雄割據,形成了三國雛型至曹魏代漢為止,所以往往將184年到220年的時間納入三國時期加以討論。
(3)漢書記在哪個朝代歷史擴展閱讀:
1、高平陵事變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2、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游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西晉時期以仿鑄造青銅器的高溫燒制的青瓷聞名。西晉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醫王叔和著有《脈經》,地理學家裴秀編有《禹貢地域圖》,史學名著《三國志》即由陳壽所著。
④ 漢朝後面是哪個朝代
漢朝後面是三國(220年-280年)。
漢朝(前—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前202年高祖劉邦建國,定都長安。文景之治後,漢武帝劉徹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在「昭宣中興」時達到極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
25年,皇族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萬國來朝。漢朝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對外交流頻繁,國力和經濟較為強盛。
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朝共歷400多年。220年禪位於魏王曹丕,東漢結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⑤ 漢代之前是哪個朝代
五帝抄時期(皇帝、顓頊、帝嚳、堯、舜襲)
夏(從禹到桀共十七個皇帝)
商(從湯到紂王共30個皇帝)
西周(從武王到周幽王共12個)
東周(從平王到赧王共26個)
秦(始皇、二世)
西漢(高帝到更始帝共15個,包括王莽)
東漢(光武帝到漢獻帝共12個)
三國(魏蜀吳)
晉朝(從武帝到愍帝共4個)
東晉(從元帝到恭帝共11個)
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
隋朝(文帝,隋煬帝)
唐(高祖到哀帝共23個)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北宋(太祖到欽宗共9個)
南宋(高宗到帝昺共9個)
遼(太祖到天祚帝共9個)
金{太祖到哀宗共9個0
元(太祖到順帝共18)
明(太祖到思宗共17)
清{太祖到溥儀共12)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⑥ 東漢時期是哪個朝代
東漢時期是就是東漢朝代。
東漢(公元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為區別於西漢之前漢,故又稱後漢。東漢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 ,共十四位皇帝,國祚195年。公元25年劉秀稱帝,仍沿用漢的國號,定都洛陽。 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東漢時,三公權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 在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 漢和帝繼位後掃滅外戚,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而因豪強勢力已成,造成地主庄園勢力的土地兼並。桓靈在位時期,荒淫無道、橫征暴斂、買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荷,終於在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將這場聲勢浩大的民亂基本鎮壓。公元190年,董卓之亂又起,自此漢廷大權旁落,而地方豪強擁兵自重,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東漢政府名存實亡。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亦有顯著成就,文化上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並開創鄭學;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軍事上使北匈奴西遷,同時佛教也在此期間傳入中國,道教也於東漢時期形成 。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擴張,門閥士族形成,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內遷,鮮卑人占據漠北,都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⑦ 漢朝過來哪個朝代
漢朝結束之後是三國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專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屬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⑧ 「漢″民族的由來,在哪個朝代形成的
由劉邦所建的西漢王朝形成的。足可以看出漢對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性。
⑨ 歷史:漢代在哪兩個朝代之間什麼時期謝謝啦!
漢朝(前202—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亦有以西漢與東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漢代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帝姓劉而稱「劉漢」。[1-2]公元前206年劉邦封為漢中王。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西漢王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文景之治」後,漢武帝時期達到極盛,史稱「漢武盛世」,昭宣時期再次復興,史稱「昭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篡奪政權,建立新朝,西漢結束。不久之後發生了綠林和赤眉大規模農民起義,公元23年新朝滅亡。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3]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朝政黑暗,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東漢政府名存實亡,各地軍閥割據稱雄。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漢朝是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4]在秦朝疆域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開疆拓土,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5]西漢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6000萬左右。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6]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建立,為華夏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明帝永平年間,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7]華夏族在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