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中國的名勝古跡:
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古代軍事防禦的一項工程,明朝是最後大修長城的一個朝代,長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萬里長城也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築之一,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和浩瀚的工程聞名於世。
(1)中國的旅遊歷史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是指1985年由《中國旅遊報》發起並組織全國人民經過半年多的評比,於當年9月9日評選出的萬里長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宮、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安徽黃山、長江三峽、台灣日月潭、承德避暑山莊、西安秦兵馬俑十個風景名勝區。
這十個景區分布於祖國的東西南北各個區域,包括自然景觀,歷史建築,人文景觀和文物古跡等。
❷ 中國旅遊文化的特點
一、集合性(形態的多樣性與消費的廣泛性)
二、繼承性(歷史繼承性和演進性)
三、民族性(旅遊文化的民族特徵)
四、區域性(旅遊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
如果想要全一些的,就按照我告訴你的網址自己去看吧!
❸ 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泰山
榮譽:山東泰安,五嶽之首,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奇觀聞名於世
黃山
榮譽:安徽黃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5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
峨眉山-樂山大佛
榮譽:四川樂山,被譽為「佛國天堂」,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可觀雲海、日出、佛光、聖燈、金殿、金佛六大奇觀。
明清皇宮
榮譽:北京-沈陽故宮,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世界五大宮殿之首,中國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武夷山
榮譽:福建武夷山市,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秦始皇兵馬俑
榮譽:陝西西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古老文明的瑰寶,以其卓越的雕塑藝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敦煌莫高窟
榮譽:甘肅敦煌,別稱千佛洞,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世界文化遺產,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布達拉宮
榮譽:西藏拉薩,世界屋脊的明珠,世界文化遺產,建築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麗江古城
榮譽:雲南麗江,登高攬勝/臨河就水/走街入院/入市過橋的古城特色,納西民族風情,中國最具鮮明特色的民居建築群。
❹ 中國的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獨特的自然環境、經濟制度、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積淀而成的,不僅以經典文獻、風俗制度等客體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獨特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等主體形式存在著。五千年的艱難歷程,決定了其精華與糟粕並存,我們繼承傳統文化,就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
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也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舉世公認。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
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特點。自新石器時代以來,逐漸呈現由多元化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傳統史觀認為,中華文明源自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北方草原,是這三個區域文明彼此之間的互相滲透,反覆匯聚與輻射外延,最終形成為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在不斷吸收、消化異域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華民族充滿自信,大氣磅礴,為異邦所敬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世界各種文明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從古至今,異邦宗教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傳播而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排除異端的宗教戰爭,乃中華文明的兼容性使然。不過歷史上任何外來文化傳入中國,最終還是被中華文化所融合。元帝國滅南宋,被中華文化同化;滿清入關也被中華文化所同化。元、清兩朝雖為異邦統治,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都在書寫中華文明,他們成為了多民族國家中的一員,成為頗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今天,五十六個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處,漢民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其他則稱之為少數民族,或稱兄弟民族。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發展壯大,中華文明也是在不斷兼收並蓄中輝煌燦爛的。
中華文明注重友邦善鄰,講求和睦相處。堅持「強不凌弱」、「富不侮貧」的精神,主張「協和萬邦」。強調以民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戲曲舞台上也有「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的經典格言,強調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自強不息、發展壯大,靠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和為貴」的思想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全中國人民至高無上的歷史使命。任何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偉大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❺ 你都學到了那些與旅遊相關的中國歷史文化
學到過很多有關旅遊方面的中國歷史文化和相關的知識
❻ 中國都有哪些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國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就在中華大地上休養生息。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7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國的史前文化就已形成了華北和華南兩大文化譜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元謀文化、藍田文化、許家窯文化、丁村文化等。到距今9000~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形成了旱地農業、稻作農業和狩獵採集三個史前文化區。其中距今7000~4600年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馬家窯文化等,已經顯示出此時期農業已有了相當的進步和發展,定居村落已四處可見。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遺址中,發現了300多個長方形儲糧窟穴,估計儲糧能達10萬千克以上。距今4600年的黃河下游文化,不僅出現了銅器和發達的制陶業,而且出現了卜骨和巫師,即出現了宗教和國事活動,說明當時中華民族即將跨入文明時代。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開始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出現了甲骨文。周代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政教系統,並達到鼎盛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爭鳴、學術空前繁榮的嶄新局面,把我國文化推到了高峰,並使其一直延續發展經秦、漢至明、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背景下,形成了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不同時代的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史學和美學價值,成為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
❼ 中國當代有名的歷史文化旅遊學者有哪些
中國博大的歷史文化,造就了不少知名學者,如下是一些比較著名的:
閻崇年,山東蓬萊人,漢族現任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宮」系列講座,在國內外引發強烈社會反響,被譽為《百家講壇》的「開壇元勛」。
易中天,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曾在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任教。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錢文忠,師從季羨林先生,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近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等節目。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
余秋雨,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中國文脈》、《君子之道》、《何謂文化》、《北大授課》、《冰河》。
王立群,著名文化學者,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
袁騰飛,中國著名歷史老師,北京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歷史教研員,海淀區歷史學科帶頭人。從教十餘年,常年擔任高三歷史教師,高中新課標歷史教材(人教版)編寫者之一。以授課語言簡潔准確的靈活多變的授課語言向學生們傳授歷史知識。
2008年下半年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主講「兩宋風雲」,並於翌年7-8月播出,由此一戰成名。2010年4月再次主講「塞北三朝之遼」。先後被中國教育電視台「教育人生」和中央電視台「小崔說事」邀請錄制節目,並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21位。
紀連海,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師大二附中教師。北京市骨幹教師,西城區學科帶頭人,西城區兼職歷史教研員。CCTV—10《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之一。其主講「正說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紀曉嵐、劉墉等)激情澎湃、詼諧幽默、設問解疑、鞭辟入裡,極受歡迎,收視率屢創新高,成為億萬觀眾熱捧的超級學術明星,被譽為《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中的「最另類」。
李強,文化歷史學者,教授、研究員。長期從事歷史學、譜牒學、姓氏學、基因人類學、民族學、宗教學等研究,著有《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顏家族》、《遼太祖阿保機的耶律家族》等作品。
李強改變了從古至今絕大多數歷史學者一味站在漢人角度記述歷史的方式,而採取了完全以少數民族皇(汗)室為主軸的歷史表達新方式和歷史觀察新視角。李強還根據古代游牧民族的種族特徵,有機結合分子人類學、姓氏學、譜牒學、傳播學等交叉邊緣學科來研究和講述歷史,使聽眾頓覺耳目一新。李強致力於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常年在大學、機關、央企等地做講座報告。李強秉承「積小善成大愛」理念,先後為廣西、西藏、湖北、北京等地中小學和圖書館捐贈助學款、圖書、學慣用品等,長期踐行公益活動,並影響、呼籲並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
蒙曼,滿族,河北省廊坊人 ,著名歷史學者。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 。自2007年以來,五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唐玄宗與楊貴妃》,並出版相應書籍。
張宏傑,蒙古族,作家、歷史學者,百家講壇特邀主講嘉賓。著有《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很累》、《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等。2013年起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 。
(參考人民網、新華網、氧分子網等媒體總結而得)
❽ 中國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有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五千年文明的積淀,成就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旅遊回資源。
著名的歷史答文化名城:
1.北京: 故宮 長城 明十三陵等
2.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大雁塔
3.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
4.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5.陝西敦煌:莫高窟
6.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7.江蘇南京:中山陵
8.山東泰安:泰山
9.山東曲阜:孔廟
10.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❾ 中國旅遊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一、旅遊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
(註: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註: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
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其外出旅遊的動機和目的在於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旅遊經營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須提供一種能滿足旅遊者文化享受的旅遊產品。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要吸引和激發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就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
其次,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旅遊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註:孫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胡同旅遊帶來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1995年6月17日。)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表明, 「舉凡旅遊業昌盛之國,莫不以旅遊文化取勝。」
奧地利的旅遊,幾乎都與斯特勞斯等奧國音樂大師緊密關聯。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蘊含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掌故。
(註:許宗元:「論茶文化在旅遊文化中的地位」[J],轉引自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因此,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旅遊是以一國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招徠旅客賺取外匯的文化經濟」
(註:李剛:「宗教文化——重要的旅遊資源」[J],《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美國洛杉磯文化旅遊負責人羅伯特·巴雷說:「文化旅遊大概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項目。因為各個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註:玉東:「美國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文化旅遊」[N],《北京日報》,1997年6月26日。)」
義大利對文化遺產投入和產出經過全面系統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每年對文化性參觀旅遊業徵收的增值稅收入是保護費用的27.5倍,並能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建築、商業和交通運輸,促進科學文化的發展。他們由此認為「文化遺產是該國最豐富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應視為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自1985年,開始實行全國『文化經濟』新戰略,以達到保護文化、宣傳自己、經濟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註:游天:「新興產業奏鳴曲」[J],《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韓國也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意欲將文化、旅遊培育成21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
(註:秦玲:「文化旅遊:下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N],《科學時報》,1999年11月5日。)
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經驗之一。
乄誮訫逝氺 回答時間 2007-06-06 15:30
❿ 中國悠久歷史文化
但凡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有很多神話故事,中國也不例外。女媧補專天,誇父逐日、嫦屬娥奔月、女媧造人、後羿射日、盤古開天等等都是很經典的故事。中國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等人才輩出,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最近熱播的《大長今》裡面常常提到張仲景、華佗、李時珍這些人,說明我過古代的醫學對世界都是有貢獻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淪空中花園什麼的都是以大而見長,中國的卻是是精見長,我們中學語文課本裡面學的「核舟」、還有歷史書上提到的無數的珍貴文物。本人最激動的是長沙馬王堆的前年未乾的古屍,以及她的陪葬。歷史一直貫穿於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年輕人應該了解的不少,關鍵是對此的興趣比較少。所以記住的不多。
一樓提到的佛教文化我也不是很喜歡的,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帝王要是缺少了這些文化還能靠什麼來維持國家的穩定呢?國家不穩定,戰亂頻繁我們的祖先難道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留給我們光輝燦爛的五前年文明?何況佛教在今天已經變味了。遊客進廟燒香已經是廟宇收入的一大來源,抽簽解簽價格貴的嚇人。有個老和尚看見你說你和佛有緣要送你一個護身符,可你要先捐什麼什麼款,點什麼什麼燈......文明就這樣被一步一步的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