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同進士出身的有哪些人

歷史上同進士出身的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2021-03-05 13:03:47

⑴ 同樣是進士,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有哪些不同

科舉考試可以算是中國自古以來讀書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這項發明不僅給廣發人才帶來了希望,還給每個時代添上了不一樣的色彩。科舉制度最早產生於隋朝,廣泛應用於唐朝,它經過許多個朝代才出現完善起來的。到了封建社會末期,也就是明清朝的時候,科舉制度已經非常完善。那個時候的科舉制度選拔主要是文科類的進士,但這些人才都是經過重重選拔,最終參加殿試之後才能獲得功名。殿試是由皇帝主持進行的,在殿試之後,其中成績名列前茅的人,就會依次獲得進士及第、進士出身以及同進士出身等功名,那麼同樣是進士,這三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進士及第比較同進士出身好在哪裡呢?

⑵ 請問古代的同進士出身是個什麼意思和進士有什麼區別

直接網路呀

⑶ 古代同進士出身有用嗎

1、非常有用
2、進士考試第三等,賜同進士出身。要知道,平均7~8萬個讀書人才專出一個進士。屬就算是第三等級的進士,也是就牛人。舉例:進士出身是「哈佛的博士」,同進士出身是「清華博士」。
3、一般來說,同進士出身,授官時候都去地方任職,一般情況下,他們能到達的最高職位是一省巡撫,幾乎不能進朝廷最頂級的決策機構。但是能到省部級也已經很好了。
4、有些「同進士出身」一樣是有機會逆襲的。這就要看殿試結束後「朝考」。這一場考試,將在新科進士中選拔出「翰林庶吉士」,進入翰林院進修三年,散館後就能進入中央六部,將來有機會進入最高決策機構。其中傑出人物就是「曾國藩」,他就是同進士出身。

⑷ 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進士及第:科舉殿試及第者的稱謂。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回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答」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

進士:通過殿試之後可以被授予官職的人。

2、待遇不同

進士本身沒有什麼待遇,但會根據實際派人官職,再根據官職大小拿俸祿,一般來說最初授予的官職都很低,第一名狀元一般實授韓林編修(六品),其它人就更低的,通常情況進士出身比進士及第授予的官職要大,位置也重要一些,以後提升的機會也更多。

3、做官方面不同

古代有遇缺先補的原則。實際上,科舉考試雖然並不如現代的高考那麼頻繁,但是這種選拔人才的速度對於封建王朝來說,還是顯得太快。因此就常常出現,雖然是堂堂的的兩榜進士,卻賦閑在家的現象。

此時,「進士出身」的優勢就凸顯出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遇缺先補」,只要有空缺的職位,「進士出身」比「進士及第出身」要有優勢。

⑸ 歷史上通過科舉入仕的名人有誰

清朝

紀昀(jǐ yún),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三十一歲考中
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著有《四庫全書》。

劉庸 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岩、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型大小,諸城縣逄戈庄(今屬高密市)人。 劉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進士,歷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

劉春霖是光緒甲辰科狀元,正式名稱應為「一甲一名進士及第」。這年是清末光緒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會試」。自此,在中國歷史上持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便徹底結束。劉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狀元,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清朝可能是離現在比較近,出名的進士有記載的很多,像晚清的軍政重臣曾國藩,李鴻章,林則徐以及很多抗擊侵略的朝廷官員人物中很多都是進士出身。

明朝

袁崇煥 (1584~1630年) 字元素,號自如。廣西藤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本人認為是名將]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敗後降清。 萬曆四十三年(1615),23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試,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舉人。次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張居正,漢族,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謚號「文忠」,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歲中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

元朝

劉伯溫(1311-1375年),名劉基,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於元統元年(1339年)考取進士。

金朝

王鶚(公元1191-1274年),字百一。金朝狀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編撰者之一。著有《應物集》(已佚)、《汝南遺事》等。

宋朝

韓 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25~35歲,中進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西文學村柳家巷),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第二名。

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歐陽修成為進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劉禹錫,陸游,等等

唐朝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

岑參(715—770),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人。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約生於武則天聖歷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

科舉進士制度起源於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進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賜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僅供參考。

⑹ 歷史上通過科舉入仕的名人有哪些

宋朝最多了,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蘇軾等

⑺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過科舉而且是進士出生的

自宋以後,有名的文官幾乎都是科舉進士出身。尤其是明清,不但都是科舉出生,而且都是名次比較靠前的。

⑻ 皇帝賜同進士出身與科考得同進士出身等級有區別嗎

未經過會試,皇帝直接「賜同進士出身」的情況在歷史上非常少見,但鳳內毛麟角不等於完全容沒有,我所知道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了,這位老左考中舉人之後就遇上了瓶頸,此後三次參加會試全部落榜,後來雖然位高權重,但出身始終是個舉人,這也成了老左的一塊心病,同治十三年,已經六十二歲的左宗棠收復新疆出征在即,卻突然向朝廷告假,要求參加當年的會試,整個朝廷上下莫名其妙,不知道這老左唱的是哪一出,但諾大的朝廷畢竟還是有不少聰明人的,很快慈禧太後就明白了左宗棠的意思,於是以同治帝的名義下詔特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連考試都省了,這下老左歡天喜地的帶兵打仗去了。由於可以看出:皇帝御賜的同進士和殿試考取的正牌第三甲同進士是有同等效力的,不然皇帝賜的這個同進士就毫無意義,從同進士個人來說,皇帝御賜的同進士甚至比科考取得的同進士含金量更高,因為能夠讓皇帝御賜同進士的人,那就不是一般的人了,如果不是皇帝極其寵幸的人,那就一定是有大功於江山社稷的重臣,其它的那是連想都不要想,而此時科考正取的同進士,有的還連官都不是,還在候缺呢!

⑼ 同進士出身的副榜

鄉試的正式錄取紅榜外還有一張副榜,上列備取人名。副榜上的人也可以進入國子監,叫副貢。當了貢生就可通過其他途徑入仕。副榜的人得不到補正,還可以參加下次的鄉試。由於先人的功勞,也可以進入國子監肄業,這叫蔭貢。經皇帝特准,或皇室大典,或先賢功臣後裔恩准而入監叫恩貢。只要是生員,即是沒有先人的功勞,援例捐納(出錢)同樣可以進國子監,這叫例貢,但是這不算正途。
鄉試中舉可以參加次年由中央政府禮部主持的會試。明清規定會試考生為五百人,錄一百人,後增加到百五十人。會試三場,三場後要試騎射書算。會試中的稱進士,可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殿試又稱廷試,是給進士劃分名次的考試。
宋制進士分五甲,元制為三甲,明清從元制。一甲第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授從六品,第二名榜眼,賜進士及第授正七品,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授正七品。二甲十七名賜進士出身授正七品。三甲八十名(後增到百三十名),賜同進士出身授正八品。
同進士出身意思是不是進士出身而按進士出身對待。類似的還有如夫人,如夫人意思就是如同夫人,但是並不是夫人,其實是小妾。所以同進士出身的人比較忌諱別人提起。當年曾國藩就曾經因為別人當面以「如夫人」作為下聯對上聯的「同進士」而大發雷霆,因為曾國藩本人就是同進士出身。

⑽ 有人說同進士出身是進士,這個對嗎

1、「同進士出身」當然是進士。
2、歷史上,大多數的進士,都是同回進士。
科舉考試答中,一甲(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人數只有3人;二甲賜「進士出身」,人數只有10%~20%;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人數佔80%。
3、歷朝的職官志中記載官員磨勘制度中,也都是把「同進士出身」作為「進士」看待的。
4、曾經有些文人曾經用「同進士」與「如夫人」來調侃,使得後世人對「同進士」有誤解。這就像是一個千萬富翁面對比爾蓋茨、王健林、馬雲,自嘲自己像個乞丐一樣。難道我們也真當他是乞丐?
5、畢竟平均60萬個讀書人,才出一個進士。就算是三甲「同進士」,也足以驕傲,讓後世子孫榮光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同進士出身的有哪些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