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宮真有其人嗎在歷史中他真的有幫助呂布嗎
歷史上的陳宮,屬於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與曹操的恩恩冤冤正是自己悲劇的集中體現。
早期的曹操自諸侯討董以後,積極向青、兗地區發展。正巧兗州刺史劉岱在同黃巾軍的戰斗中身亡,兗州局勢混亂。此時的陳宮四處游說,推薦曹操入主兗州。雖然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只是簡單的提到:「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但在裴松之的《三國志?武帝紀》注引《世語》中記載就比較清楚:「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宮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鮑信等亦謂之然。」(後來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也採用了《世語》的記載)。
從這段史料看,陳宮是有恩於曹操的:為曹操集團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一個立足點,同時也證明陳宮在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享有崇高的威望。陳宮對曹操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這時的陳宮對曹操有相當的好感。從他的話里還可以體會出另外的兩種意思:其一:陳宮對於「復興漢室」這一當時的流行口號並不是很在意的,不屬於那種大漢的忠臣孝子。在與曹操對話中所謂「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體現出陳宮對局勢的發展有自己清醒的認識和看法,對曹操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其二:在與鮑信等兗州官吏的對話中,陳宮集中表現的是「必寧生民」,可見當時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對曹操也只是一種利用關系。之所以選擇曹操出任兗州牧,看中的只是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中的戰功,換言之,只要曹操能夠鎮壓黃巾,別的什麼都可以從長計議。曹操的任命合法嗎?顯然是不合法的。《資治通鑒》中記載:「詔以京兆金尚為兗州刺史,將之部,操逆擊之,尚奔袁術。」這位金尚才是朝廷委派的兗州刺史。對於曹操公然以武力驅逐朝廷委派的政府官員,陳宮及其所代表的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是什麼態度呢?史料沒有記載。從事後陳宮投靠曹操而且關系不錯來看,估計陳宮不是默許就是默認。
曹操入主兗州之後,很快取得了對黃巾軍戰斗的勝利。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半年左右的時間曹操便完成了「必寧生民」的第一步。接下來曹操馬上又面臨袁術、公孫瓚、陶謙集團的夾擊。可謂戰事頻繁,應接不暇。在這一段時間里曹操管制兗州的政績如何,史料記載不詳,但從曹操在此期間招攬了荀彧、滿寵、程昱、呂虔、毛介、典韋、樂進、於禁、李典等眾多包括兗州人士在內的文臣武將等情況看,說明曹操當時還是比較得人心的。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是什麼態度呢?意見是不一致的。擁戴說不上,在當時就有不同的聲音。《三國志?高柔傳》及《資治通鑒》第六十一卷都記載:「(高柔)謂邑中曰:『今者英雄並起,陳留四戰之地也。曹將軍雖據兗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而張府君先得志於陳留,吾恐變乘間作也,欲與諸君避之。』眾人皆以張邈與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雖然這只是少數意見,但也代表了一種傾向:當曹操完成了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所期望的剿滅黃巾的任務以後,一部分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對曹操在兗州的存在還是有一定顧慮的。只不過此時的曹操忙於軍事作戰,無暇專注於兗州內政,估計內政還是仰仗原有官吏及曹操嫡系共同管理了,矛盾並不明顯,沖突自然不會很大。陳宮此時身處何地?他已經是曹操的部將了。有何功績不明,但從後來在白門樓上曹操的「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見《三國志?呂布傳》注引《典略》)的語氣分析,這個「平常自謂」當指在陳宮跟隨曹操期間,以此判斷,陳宮在曹操手下以出謀劃策見長,當屬謀士之列,同曹操的工作關系比較密切(不過同樣以曹操的語氣分析,似乎陳宮的計策被曹操採用的不多,使得陳宮有些不滿,當然這只是猜測,無史料依託)。至於私人關系,曹操和陳宮也是相當不錯的。《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記載:呂布的妻子曾經說過:「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盡管在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之中有點不同的聲音,但對陳宮的影響應該不大。這個時期的陳宮對曹操還是比較忠心的,除了陳宮和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一樣希望曹操能夠「必寧生民」之外,或許還有點小私心:和曹操一同成霸王之業。而曹操對陳宮也是非常欣賞的。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開始東征陶謙的戰爭。(拙作「《煮酒侃三國》之論陶謙」一文中已有詳盡分析,這里不在贅述)期間曹操為報陶謙殺父之仇,血洗徐州,手段非常殘忍。「太祖征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見《三國志?陶謙傳》);「遇操至,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慮、睢陵、夏丘,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見《資治通鑒》第六十卷)。曹操的這種暴行自然會引起大多數士大夫階層的譴責,曹操的名聲遭受了很大的損害。此時的陳宮身在做何感想呢?史料未見,不過以陳宮「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的性格分析,對此應該是非常不滿的,曹操、陳宮二人的裂痕也由此開始。
曹操因為軍糧耗盡退回兗州後不久,又發生了名士邊讓被殺事件,更是造成了兗州士大夫的恐慌,局勢急轉而下。邊讓被殺的原因,《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均有記載:「譏議」曹操。邊讓在當時很有名氣,深得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的敬重,雖然史書未載邊讓之死的原因,但從時間上推理,極有可能是邊讓對曹操血洗徐州不滿,加上曹操閹黨之後的這種出身一直為世人所詬病,言語之間處處譏諷,終於讓曹操忍無可忍,《資治通鑒》中說「操聞而殺之,並其妻子」的描述有兩種意思:第一,邊讓的「譏議」並非當面對著曹操說的,因此當是在與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私下談論中提及的,由於邊讓的名氣大,他的「譏議」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對曹操在兗州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曹操不得不殺邊讓;第二,「並其妻子」可見曹操對邊讓恨之入骨,反過來也可以說明邊讓「譏議」之惡毒、毒害之深遠、影響之廣泛,曹操此舉是殺雞敬猴。不過這次曹操的行為明顯失算,沒有料到所引發的嚴重後果。前面筆者提到:原本部分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對曹操在兗州的存在就心存顧慮,血洗徐州讓他們對曹操產生了心理恐懼,殺邊讓更是引發了巨大恐慌,原來的少數派意見如今就變成了共識,再加上老領導張邈早就心懷不滿,叛亂是一件遲早的事情。
陳宮此時的心態史料上的記載太過簡略,不僅僅是「內亦自疑」那麼簡單的。曹操血洗徐州改變了陳宮對曹操「必寧生民」的看法;誅殺邊讓又讓這個「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深受名士熏陶的陳宮深惡痛絕;想當初是陳宮的力薦才說服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接受曹操,現在曹操的卑劣行徑不能不說也會令陳宮在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的名聲、威望受損。所謂「道不同不與為謀」,雖然陳宮也想跟著曹操有一番作為,但和曹操的政見和思路卻截然相反,於是「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見《三國志?張邈傳》)也是比較正常的。
張邈、陳宮等人起兵背叛曹操以後,形勢對其非常有利。張邈在兗州任職時間長達十餘年,有一定根基,「諸縣皆應」。曹操在兗州的勢力僅有鄄城和東郡的范縣、東阿。這時的陳宮頭腦還是十分清醒的。《三國志?張邈傳》及《資治通鑒》均載:
(陳)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
對比陳宮在力薦曹操與推薦呂布時的用詞,可以發現其中的明顯區別:曹操在陳宮眼裡當屬「命世之才,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而呂布則是「壯士,善戰無前」,明顯說明陳宮並不看好呂布,對呂布的為人和能力是有一定了解的,眼光獨到。之所以推薦呂布,完全是想借呂布之手趕走曹操,力求自保。「若權迎之」也說明這只是權宜之計,這也說明通過曹操一事之後,陳宮和兗州官吏及士族階層對「外人」管理兗州的懷疑和恐懼。陳宮的提議能得到張邈的首肯,也證明在對兗州統治權的問題上,兗州官吏及士族階層取得了廣泛的一致意見:趕走強敵、自行管理(即是由張邈擔任兗州牧)。對於這一點,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就看的十分清楚。據《三國志?程昱傳》及《資治通鑒》記載:程昱說過:「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眾,終必無成。」可謂一針見血!由此推斷,陳宮對待呂布只是利用,談不上真心真意。
呂布、張邈聯合初期,雖然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戰績並不理想。曹操曾經對此有一個評價:「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與呂布、張邈戰略之高下,顯然不是同一檔次的對手。雖然呂布、張邈也有濮陽之勝,但這僅僅是戰術上的一次成功,根本談不上是戰略上的勝利。很快曹操重整兵力發動反擊,並在戰場上接連獲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底,曹操完全收復兗州,將呂布趕到徐州。這段時間陳宮的表現雖然史料沒有記載,但從戰場的形勢來看,即使陳宮曾經出謀劃策,結果也是乏善可陳,一敗塗地。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底,曹操圍攻雍丘,張邈在前往淮南向袁術求援的途中被部下所殺,兗州官吏及士族階層的政治領袖喪生,這對陳宮的打擊是沉重的,他失去了原本效忠的對象,從此不得不轉而依靠呂布,這對原本就自命清高看不起呂布的陳宮而言是一個痛苦的決定。曹操在攻下雍丘後「夷邈三族」(見《三國志?武帝紀》)的行為,也說明了曹操對張邈這個曾經最信任的反叛者的痛恨。陳宮就算是無心幫助呂布,看到張邈家屬的下場也就不再做他想,只能是跟隨呂布這個本來自己就瞧不上眼的「壯士」去闖盪江湖了。
陳宮在呂布手下表現如何?魚豢《典略》中說:「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是在什麼時間,《典略》未載,筆者推斷應在張邈被殺以後,這時候陳宮才真正成為呂布的手下,為呂布獻計獻策。要說呂布雖然只是一介武夫,但也並非毫無頭腦,大概他也看出張邈、陳宮當初迎接自己出任兗州牧的真正目的,所以對陳宮等人不是特別信任。加上張邈已死、兗州喪失,陳宮等兗州人士在呂布心目中的作用和地位明顯下降,所以盡管一開始陳宮在呂布面前還經常出出主意,呂布卻是不以為然,懶得理會。陳宮在呂布手下的日子自然不會好過,他起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基本是被呂布作為一般戰將使用。從後來發生的袁術求親、大戰袁術等事件看,呂布更傾向於倚重以陳珪為代表的徐州士族階層,有重大問題的時候往往徵求這些人的意見。這也可以看出以陳宮為代表的兗州士族階層和陳宮本人的地位、作用的變化。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為了拉攏呂布,建立一個同盟對付袁紹、曹操,袁術派韓胤向呂布求親,迎娶呂布的女兒為媳。這對袁術和呂布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曹操對袁術和呂布結為同盟也是非常擔心。呂布一開始答應了,但後來由於沛相陳珪的勸說又改變了主意,不但把已經走到半道的女兒追回來,還把袁術的使者韓胤押送到許昌曹操的手中,結果韓胤被曹操所殺。這件事情真是親者痛、仇者快,袁術是怒不可遏,曹操卻是笑的合不攏嘴,對呂布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時的陳宮在干什麼,有何意見呢?史料未載。倒是在史料中記載了上一年發生的另外一件事情。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記載: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合外,同聲大呼攻合,合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性言「萌常以此問,性言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謂性曰:「卿健兒也!」善養視之。創愈,使安撫萌故營,領其眾。
陳宮是同謀者嗎?似乎不會。陳宮必須仰仗呂布的勢力才能奪回兗州,把殘余的兗州兵士帶回老家,反叛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為什麼曹性要誣陷陳宮呢?一來可能是曹性想邀功,胡亂指證;二來這可能與陳宮和呂布手下將領的關系有關。《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中提到:呂布的妻子曾經對呂布說陳宮和高順的關系就不和(想必不僅僅高順而已),以陳宮「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的性格分析,陳宮更願意和文人打交道,對只知好勇鬥狠的武夫不會有太大的好感,加上又是「剛直烈壯」的性格,有什麼說什麼,得罪人也是很正常的。第三,如果陳宮在呂布身邊很得寵,自然曹性就不敢亂說了,這也說明陳宮在呂布集團的地位不高。因此,就算後來無權參與聯合袁術之事也在情理之中。
呂布沒有深究此事,倒顯示出他還是有一點頭腦的,畢竟陳宮是兗州殘余勢力的代表,還有一定的影響力,草率處理了陳宮對呂布也沒有什麼好處。不過,由此可見,陳宮在投靠呂布這幾年裡過的的確非常郁悶,對呂布應該也是非常不滿,不過反叛的可能性卻不大。順帶扯一句題外話,要說起來,比較能體會陳宮此刻心態的要數羅貫中,他在《三國演義》第十八回中寫到:「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雖說是小說家言,倒是滿符合歷史上的陳宮這段時間的心情的。
隨著呂布在戰場上的失利,徐州的大部分官吏和士族階層紛紛倒向曹操陣營,估計這時候的呂布又想起了身邊還有陳宮這么一位謀臣,於是陳宮又開始浮出水面,見之於史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曹操兵指彭城,呂布打算固守。陳宮獻策說:「宜逆擊之,以逸擊勞,無不克也。」這時候陳宮和呂布的關系隨著徐州官吏和士族的反叛估計有所改善,但是呂布對陳宮還是有點不放心。呂布說:「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以上見《三國志?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資治通鑒》亦載)整個一不思進取、坐以待斃,結果是兵敗彭城,彭城相侯諧還做了曹操的俘虜,呂布、陳宮倉皇逃往下邳。
之後,曹操兵圍下邳。《資治通鑒》記載:
操遣布書,為陳禍福;布懼,欲降。陳宮曰:「曹操遠來,熱不能久。將軍若以步騎出屯於外,宮將余眾閉守於內,若向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則將軍救於外。不過旬月,操軍食盡,擊之,可破也。」布然之,欲使宮與高順守城,自將騎斷操糧道。布妻謂布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舍而歸我。今將軍厚公台不過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復為將軍妻哉!」布乃止;潛遣其官屬許汜、王楷求救於袁術。
可以想像此時陳宮的憤怒:聽信妻妾之言而不納良策,無疑是對陳宮的一種侮辱。陳宮的心情在《三國志?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及太祖軍攻之急,布於白門樓上謂軍士曰:「卿曹無相困,我(自首當)〔當自首〕明公。」陳宮曰:「逆賊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
可見,陳宮對呂布的不滿與憤怒至此已經達到了極限,當眾指責呂布,同時,陳宮又把對呂布的不滿與憤怒全部轉移到曹操的身上,這也為他日後的一心赴死埋下了伏筆。陳宮稱曹操「逆賊」,顯示出他對曹操極度的痛恨。此時的曹操已是朝廷任命的司空、代理車騎將軍,屬於王者之師,何「逆」之有?想當初陳宮等人私授曹操兗州牧,還自言所謂「霸王之業」,自己也算不上大漢的忠臣孝子,何「忠」之有?顯然這時的陳宮有點口不擇言了,《三國志?呂布傳》中的「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恐怕才是陳宮的真正原因吧!
說到陳宮對曹操的了解,也是非常的不全面的。私授曹操兗州牧之時,陳宮認為曹操是「命世之才」,僅僅是看到了曹操性格中的一個方面;曹操屠徐州、殺邊讓又讓陳宮發現了另一方面---兇殘;張邈被夷三族,使得陳宮的這一印象得到進一步的加深。但陳宮沒有注意到曹操性格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寬容。當年和張邈、陳宮一起先後叛亂的魏種、畢諶等人就得到了曹操的寬容,並沒有被殺,而且都活得好好的。正是因為陳宮對曹操的不了解,才導致了陳宮最後的悲劇。
白門樓兵敗被俘後,陳宮和曹操的一問一答寓意頗多。曹操再三暗示要陳宮投降,而陳宮卻是一心求死。一方面表現出曹操的胸懷(筆者以為曹操的變相勸降是真心實意的),這一點通過曹操對很多類似事情的處理都可以體現;另一方面陳宮的求死原因大概有兩個:
其一:可能陳宮認為曹操是在惺惺作態。這一點可以從《三國志?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中陳宮在白門樓上說的「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里得到印證。陳宮認為自己已經看穿了曹操的虛偽面目,即使自己搖尾乞憐,也難逃被殺的命運。不過,從前面的分析看,陳宮顯然沒有完全了解曹操的性格。
其二:講究名士氣節,不願搖尾乞憐,屈膝投降。更不想因此而為後人恥笑。
基於以上兩種原因,魚豢《典略》中陳宮說:「請出就戮,以明軍法。」正是這兩種理由的綜合體現。
至於說到陳宮所說的:「宮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存否,在明公,不在宮也。」和「宮聞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存否,在明公,不在宮也。」網友「阿豬哥之偷偷想你」認為「說明儒生出身的陳宮是個道德感比較強的人,恐怕反曹還是因為道德上天然的排斥感吧」,筆者認為不盡然。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三國志?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中當呂布稱曹操為「明公」時陳宮的憤怒和如今自己也稱曹操為「明公」就可以發現這一細微的變化,如果僅僅是說「陳宮是個道德感比較強的人」,似乎不能完全表現出陳宮此刻的心情。筆者認為:陳宮通過這種方式巧妙的保全了自己的家人,體現的不僅僅是名士的氣節,同時也不無託付之意,對曹操還是有一定期望的。
綜上所述,陳宮所謂的「忠義」並不是真心實意的,原本陳宮只是想利用呂布滿足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的利益,同呂布的關系只是相互利用,只不過到了後來張邈被殺、三族被誅,陳宮走投無路,只能依附呂布,雖然不太可能參與反叛,但對呂布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從他對呂布的認識來看,顯然陳宮認為呂布不及曹操,只不過因為對曹操的認識不足和為氣節而一心求死;在呂布手下幹了三年,一事無成,反遭誣陷,又不能處理好與呂布手下將領的關系,殺身成仁也許是陳宮早就想好的唯一選擇吧。
『貳』 歷史上的陳宮是怎樣的
東漢末官抄吏剛直烈壯,足智多謀。少與海內知名之士比皆相連結,青州黃巾起義起,兗州刺史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曹操殺害邊讓一案陳宮與曹操反目,游說張邈等叛操迎呂布入兗州。死心塌地地輔助呂布攻打曹操,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叄』 都說陳宮多智,歷史上的陳宮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筆下的陳宮剛烈耿直,曾經為救曹操,掛印而去。又因為曹操錯殺無辜,憤而離去,後來幫著呂布縱橫天下,成為曹操的勁敵。
歷史上真實的陳宮到底是什麼樣的?是否真如羅貫中筆下所寫的那樣?
一、「捉放曹」真相
首先,曹操落難之際,陳宮有沒有救過他?
曹操逃離洛陽後,的確曾經落難,《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均有此事。《三國志》中記載,「(太祖)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裴注.《世語》曰:中牟疑是亡人,見拘於縣。時掾亦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釋之。
曹操逃出洛陽之後,董卓的抓捕令已經下到各郡縣。到了中牟縣,曹操因為形跡可疑被抓,縣功曹知道他是曹操,勸告縣令,此時天下大亂,不應該拘捕英雄豪傑,縣令於是放了曹操。
首先,要救曹操的是縣功曹而非縣令,其次,如果這個功曹就是陳宮,那麼這就算是陳宮很大的功績,應該記載下來。《三國志》中,曹洪讓馬、夏侯淵代過這樣的事情都有記載,如果陳宮真的救過曹操,理應記載下來。記載事情而沒有說到他,說明此事並不是陳宮做的。
史家有時也會有為尊者諱,為叛者抑的做法,比如《史記》和《漢書》中,左司馬曹無傷曾經為劉邦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曾向項羽告密,從而引發鴻門宴的發生,這種做法等於背叛了劉邦,所以史書上記載這些事時,只提及「左司馬」,未提及人名,後人考證,當時的左司馬就是曹無傷,這算是抑叛者。但《三國志》中,曹操的丑惡事尚且記載了那麼多,背叛他的人實在不必忌諱。很多背叛過曹操的人,功過都記載大名,陳宮不應該例外。所以,真相應該是,並沒有陳宮捉放曹這一事情。
另外,殺呂伯奢一家時,陳宮有沒有在跟前,又有沒有因此而像《三國演義》中所說,認清曹操的為人?如果救人之事不是陳宮,那麼殺呂伯奢一家時,陳宮也應該不在曹操身邊。
據記載,殺呂伯奢並非杜撰,確實是曹操所為。裴注.《魏書》中記載,「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遂行。』」
不管事出何因,呂伯奢被曹操所殺應該是確鑿的,曹操也就是在這次行凶中說出了著名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後來由羅貫中進一步加工,成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從而遺臭千古,成為曹操奸雄的佐證。殺呂伯奢時,曹操的確帶了隨從,否則憑他一人之力,很難對付幾個人,同樣的道理,其中應該也沒有陳宮。而且殺呂伯奢時在成皋,再往東走才到中牟。曹操是出洛陽,過成皋,才到中牟。據此,《三國演義》中說陳宮是中牟縣令,為救曹操義而掛印,然後殺了呂伯奢,認清曹操真面目,憤而離去,這應該不是事實,因為光從地理上講也是不對的,那樣得反著走。
二、從曹與背操
陳宮是什麼時候跟隨曹操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裴注.《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他跟隨曹操,最早也應該是曹操逃出洛陽,起兵討董之後。
陳宮是東郡人,而初平二年,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帶兵從河內來到東郡,治所為東武陽。很有可能陳宮就是在這個時候跟隨曹操的。
此時曹操實力尚弱,在當時諸侯中並不起眼,幽州的公孫瓚,冀州的袁紹,南陽的袁術,荊州的劉表,徐州的陶謙,都強於他。袁紹的謀士逄紀曾經對袁紹說:「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曹操也需要大州。很快,天上就掉餡餅了,而且正好砸在曹操頭上。
這一年,兗州刺史劉岱圍剿黃巾軍,兵敗被殺,兗州出現空缺。裴注《世語》曰: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宮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而此時的濟北相是鮑信,在州中資歷比較老,威望很高,他早已歸心曹操,一直謀劃著給曹操找一個立身之地。劉岱的死給他提供了機會,於是他帶著州里的官員萬潛迎曹操入兗州。
據此,曹操得兗州,最先提出這一構想的正是陳宮,他多方運作,曹操得以有了棲身之所,緊接著曹操擊敗黃巾軍,收編青州兵,實力壯大,成為與其他諸侯可以相提並論的大軍閥。可以說,陳宮在曹操的發展壯大中居功甚偉。
那麼他為曹操立下這么大的功勞,為什麼又要背叛曹操?裴注《魚氏典略》中說,(陳宮)後自疑,乃從呂布。
陳宮背叛曹操是在興平元年夏天,此時曹操正率軍第二次征討陶謙。《三國志》中記載,「興平元年,太祖復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賈藎?厶煜灤問疲?故筆輪?渫ǎ?艘嘧鶯嶂?皇幣病!?憒又?!?/p>
張邈本與曹操和袁紹的關系非常親密。關東諸侯起兵討董卓的時候,他是陳留太守,也參與會盟。袁紹為盟主,有些驕傲,他就批評袁紹,袁紹對他懷恨在心,讓曹操殺掉張邈。曹操與張邈走得比較近,曹操獨自率兵討董卓的時候,張邈就派人帶兵助曹。袁紹也算是一時豪傑,應該不會因為張邈的責備就要除掉他。他這么做,要麼就是離間計,離間張曹(後來張邈果然因此心懷不安,並背叛了曹操),要麼就是想奪地盤,此時諸侯間已經起了內訌,「劉岱與橋瑁相惡,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陳留軍事要地,袁紹未必不會起心。
呂布離開袁紹到河內投靠張楊時,路過陳留,跟張邈把酒言歡,談得非常投機,《三國志》記載,「臨別,把手共誓」,這令袁紹更加惱火,因為他跟呂布已經有了芥蒂,而且派人襲殺呂布未果,所以認定張邈專門拉攏跟他做對的人,要對付他。這個時候袁紹跟曹操的關系正好,所以張邈一直擔心曹操會聽從袁紹,殺了自己,心裡不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陳宮跟張邈走到一起了,同謀的還有張邈的弟弟張超,曹操的從事中郎許汜、王楷。
陳宮背曹迎布,兗州諸城都跟著倒向呂布。曹操後方不穩,只好從徐州緊急撤軍,用了兩年時間,才平定了兗州,而在此期間,曹操一直垂涎的徐州被劉備輕而易舉地收入囊中,曹操的籌劃被打亂了。
陳宮為什麼要迎呂布?是他認為呂布比曹操更有才能嗎?看他游說兗州官員時候的說辭,「曹東郡,命世之才也。」他對曹操應該是有了解的,曹操起兵討董卓,說起來是為了漢家天下,這是正義。敢於率弱旅獨自出戰,這是膽識,破劉祥,追袁術,這是勇氣,征陶謙,這是進取。反觀呂布,受丁原提拔,最終殺死丁原;與董卓誓同父子,最終刺死董卓,呂布一直拿刺董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和借口,其實這主要也是因為自己的私心。敗於涼州將,被拒於袁術,遭追殺於袁紹,自董卓死後,基本上一直不順。而劉備在見到他之後,覺得他言語無常,於是心不喜。以陳宮的才智,若不知呂布為人,是其不明,知而背曹從呂,就是他不智了。
陳宮為什麼要背曹操?從初平三年幫曹操謀兗州,到興平元年背叛曹操,期間只有兩年時間。在這兩年時間里,曹操曾先後同袁術和陶謙作戰。《三國志》載,在征討陶謙時,攻壩襄賁,所過多所殘戮。裴注.《曹阿瞞傳》中說,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這一次征討,曹操表現出了兇殘的一面。不知道陳宮是不是因為這個事情對曹操有了看法。陳宮是在這時背叛曹操的。如果是因為這件事,那麼從與其他人結謀,到勾結呂布,時間上太緊,似乎說不過去。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那麼,還會有什麼原因?
陳宮此時受曹操委託,帶兵駐扎在東郡,而此時的東郡太守卻是夏侯???暮??な卦阱а簦?鹿?誆懿僬氏率鞘裁粗拔唬懇運?墓?停?讓揮斜蝗蚊??な兀?羰刂?攏?懿僖步桓?塑???氤鹿?揮泄叵擔?鹿?淦淞坎還?是個帶兵的偏裨。曹操此時所用之人,多數不是親友,便是故舊,而且曹操帳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不知陳宮是否因為失意觖望,看不到出頭的希望,才出此下策。
三、陳宮其人
陳宮跟隨呂布後,的確成了呂布的謀主。《獻帝春秋》中說,太祖軍至彭城。陳宮謂布:「宜逆擊之,以逸擊勞,無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來攻,蹙著泗水中。」及太祖軍攻之急,布於白門樓上謂軍士曰:「卿曹無相困,我當自首明公。」陳宮曰:「逆賊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豈可得全也!」但呂布最終還是降曹。
《魏氏春秋》曰:陳宮謂布曰:「曹公遠來,勢不能久。若將軍以步騎出屯,為勢於外,宮將餘眾閉守於內,若向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外。不過旬日,軍食必盡,擊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台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布乃止。是呂布寧聽婦人,不聽陳宮,可見陳宮在呂布帳下也不如意。大概因為此,陳宮才會參與郝萌等人的叛亂。裴注《英雄記》中說,「布問(曹)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陳宮背曹操而從呂布,背呂布而從袁術,所找的人一個不如一個,由此大概也可窺其深淺。
而與陳宮結謀的許汜,也並不是什麼高明之人。劉備有次跟許汜聊天,說:「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卧百尺樓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求田問舍,就是此君。劉備看不起,陳登看不起,而陳宮偏偏跟他一夥,由此大概也可知陳宮的為人。荀攸曾經評價陳宮說,「夫陳宮有智遲。」也就是臨事不清。不知這個評價可算中肯!
至於陳宮臨死慷慨壯烈,三國時候其實不乏其人。公孫瓚聽從關靖的計謀,結果背袁紹攻破,公孫瓚被殺,關靖說,「吾聞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難,豈可獨生乎!」乃策馬赴紹軍而死。關靖自詡為君子,而裴松之對他的評價則是,「諂而無大謀,特為?所信幸」。慷慨赴死,其實也是因為自己已經走上了絕路,無法回頭了。
『肆』 歷史上的陳宮是個什麼樣的人
確實,三國中陳宮初次出現時,是個正直仁義之士。
他罔顧將擒獲的曹操轉送董卓便可富貴終生的事實,轉而拜求自己面前的階下囚曹操收留,表示願追隨曹操成就大業,光復漢室、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
在目睹曹操滅呂氏一門,看透了曹操兇殘無道的面目之後,陳宮毅然決然離開這個殘暴之徒。
之後,在聽聞王允使連環計,要為天下除害之時,陳宮再次出現。表示願追隨忠良共謀大事。時隔不久,在呂布正為是否誅殺董卓而猶豫不定時,陳宮起了關鍵作用,他三言兩語道破了事情的要害,讓呂布下定了決心。事成,天子光復,陳宮美名滿天下。
漢庭光復沒多久,忠善卻迂腐的王允鑄下大錯。他不聽陳宮忠言相諫,執意要將董卓西涼軍之殘部誅殺殆盡。逼得李傕郭汜二將起魚死網破之心,率軍攻破長安,帝都陷落。見國都與天子不保已成定勢,陳宮只得勸呂布率軍撤離,免作無辜犧牲,自己便跟隨呂布,為其謀策。
可呂布也並非忠義仁厚之人,陳宮怎會察而不覺呢?
正當曹操借為父報仇之名,攻打陶謙劉備聯守之徐州時,呂布突襲曹操兗州大營,引得曹操極速退兵自徐州戰場而回援兗州,好一出「圍魏救趙」。不錯,此計乃陳宮所出,量呂布匹夫之勇,豈有如此謀略。
助陶劉退曹操大敵後,陳宮引呂布投奔徐州。是時陶謙已病逝,劉備應陶謙遺願暫代徐州牧。劉備欣然相迎,親領呂軍入駐徐州。劉備心無功祿,願將徐州牧讓與呂布。陳宮認定劉備故作姿態,見呂布望眼欲穿,笑稱呂布因酒醉而失言,令呂布回絕此請。
呂布設宴請劉備,並使貂蟬侍宴。關羽聽聞,猜測其叵測之心,讓張飛破呂布的「美人計」。張飛一鬧,呂飛二人交惡。眼見呂劉聯盟將裂,劉備建議將徐州邊城小沛讓與呂布,令呂軍將士暫委此處。而移師小沛的陳宮呂布二人卻仍想著如何謀取徐州。
終於,趁劉備奉朝廷之命征討袁術之際,陳宮見徐州兵力空虛,便慫恿呂布攻取徐州。而此時袁術十五萬大軍亦朝劉軍奔襲而來,可謂是前有狼後有虎,生死攸關。劉備此時卻提出,返回徐州,並向呂布求一小沛暫居。
呂布見劉備蒙此大辱卻未指責一言半語,仍是心靜如水,自稱難堪大任,徐州本來就是要給呂將軍的。
望著劉備一行人向小沛遠去的背影,連呂布這樣的莽夫都不由說出了「真君子」三個字。而陳宮卻仍不為所動,說劉備除了可敬可佩之外,更多的是可怕。
撇開《三國演義》對漢室後裔劉備的刻意美化不談,劉備對陳宮呂布情至意盡,即便是虛情假意,也當盡力回報。而陳宮看待劉備的眼光著實令人不敢苟同,而陳宮呂布恩將仇報的做法與虎狼何異?與小人何異?
陳宮不是以義士自居嗎?不是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嗎?即便陳宮已對光復漢室不抱希望,要扶持呂布取天下立新朝,可他的做法與眾諸侯何異?眾諸侯不也是認為今天的血腥齷齪是在主持天下大義嗎?這樣的「正義」陳宮不應當引以為恥嗎?
綜上,如果要從這一切分析陳宮是個怎麼樣的人,那我只能說,他曾經是個君子。
『伍』 曹操和陳宮在歷史上什麼關系曹操真的很在乎陳宮么求詳細
剛開始是曹操的謀士,因為擁護曹操接任兗州牧而被曹操視為心腹之人。
後來因為曹操殺害邊讓與曹操反目成仇,之後投奔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冬,曹操軍隊圍攻下邳時,曾獻計,以呂布屯兵城外,與下邳互為犄角,但不為呂布所採納。三月後,呂布軍心崩潰,部將侯成、魏續、宋憲叛變,縛其投降曹操。
曹操一度欲勸他再度出仕自己,但陳宮不為所動,赴刑場受刑而死。之後家族一直由曹操供養。
由此可見曹操特別看重陳宮。
(5)陳宮在歷史上如何擴展閱讀:
陳宮,又字公台,東郡東武陽人士,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莘縣。性情剛烈直率,又足智多謀,少年時喜歡結交海內名人名士。
他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把一方小縣治理的井然有序,但是因為董卓挾持天子,把持朝政,深恨自己不能有所作為,是以天下作為己任,有著抱負的他,當見到曹操是一位忠義之士時,便毅然放棄官位跟隨曹操,對縣令一職毫無留戀。
初評三年,為曹操收獲因為刺史劉岱和青州的黃巾軍作戰之後無主狀態的兗州,在同一時間得到了鮑信的支持,得以讓曹操擔任兗州牧。
陳宮曾救曹操於危難中,本想與曹操共謀大業的,後因為任徐州牧的陶謙護送曹操的父親的時候,在途中遇到叛亂,叛將殺完曹操全家。曹操大怒,下令屠戮徐州附近無辜百姓。
陳宮和陶謙不僅乃是舊時好友,更不忍百姓受之無妄之災,於是去了曹操營帳中力勸曹操希望能阻止他放過徐州百姓。可是,曹操不允,一意孤行,陳宮一怒之下,游說張邈、張邈之弟張超、許汜以及王楷等人背叛曹操。
後投身於呂布的麾下,引領呂布入主兗州,作為他的謀士和將領,一時曾時擊潰曹操,但是最終抵不過曹操的巧妙用計,反被擊敗,被迫與呂布逃亡徐州投靠劉備。
呂布戰敗後,隨呂布一同被曹操所擒獲。曹操不想殺陳宮,但是陳宮不願意再苟活於人世,於是慷慨赴死,自盡在下邳城的白門樓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宮
『陸』 三國演義中陳宮的謀略如何
陳宮的謀略不下於郭嘉、諸葛亮。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台,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游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人物評價
荀攸:夫陳宮有智遲。
趙蕤:①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據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
,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傑也。②當是時,雖諸葛之智、陳宮之謀、呂布之勇、關張之功,無所用矣。此謂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救兵有三勢,善戰者恆求之於勢。
陳普:何物曾奴董太師,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時翔集多知處,獨恨公台不擇棲。
羅貫中:①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②亞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門樓下公台死,致令今人發嘆嗟。③不識游魚不識龍,要誅玄德拒曹公。雖然背卻蒼天意,誰似忠心映日紅?
黃山:宮謂布不用其言,亦綜平昔所言論耳。至謀使布自以步騎出屯於外,布嘗自將千餘騎出戰而敗矣。其言豈可用乎!
李贄:陳宮之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
『柒』 歷史上的陳宮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陳宮的抱負、才智、氣節令人敬仰,但陳宮的遭際卻令人慨嘆。陳宮的版悲哀,是文人謀權士的悲哀,是儒士的悲哀,空有滿腹計謀、才氣反被種種框架捆住了手腳。為天下大義,不願殺曹,卻為自己留下「掘墓人」。為書生顏面、殘余的「忠」字,不忍棄布,不惜成為呂氏集團的殉葬品。人說「少年不看三國,老年不看水滸」,我現在雖是看了,但心中卻覺得很壓抑壓抑,那個年代……太復雜了。
『捌』 如何看待歷史上的陳宮和曹操的關系
在三國之中,曹操善於用人,手下能臣賢士雲集,更有許多文臣武將前來雲集。但是,有一個人可以說是曹操最重視的謀士,但是他卻極度討厭曹操,寧死也不肯投降曹操,這個人就是陳宮。
『玖』 陳宮的歷史評價
荀攸:「夫陳宮有智遲。」
趙蕤:「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回、韓遂,雄答據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傑也。」「當是時,雖諸葛之智、陳宮之謀、呂布之勇、關張之功,無所用矣。此謂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救兵有三勢,善戰者恆求之於勢。」
陳普:「何物曾奴董太師,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時翔集多知處,獨恨公台不擇棲。」
羅貫中:①「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②「亞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門樓下公台死,致令今人發嘆嗟。」③「不識游魚不識龍,要誅玄德拒曹公。雖然背卻蒼天意,誰似忠心映日紅?」
黃山:「宮謂布不用其言,亦綜平昔所言論耳。至謀使布自以步騎出屯於外,布嘗自將千餘騎出戰而敗矣。其言豈可用乎!」
李贄:「陳宮之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
『拾』 陳宮謀略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陳宮是呂布身邊的第一謀士,我們先來看看陳宮對呂布的貢獻。
1、《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宮說邈曰: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君以千里之眾,而反受制於人,不亦鄙乎!今曹操東征,兗州空虛;而呂布乃當世勇士,若與之共取兗州,霸業可圖也。」————此意見被張邈採納,呂布襲破究州,隨據濮陽。
2、《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曹操回兵救兗州,呂布准備用薛蘭、李封二人,堅守兗州,自己「屯兵濮陽,以成鼎足之勢」。陳宮反對,認為「薛蘭必守兗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險,可伏精兵萬人在彼。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此意見未被採納,呂布曰「吾屯濮陽,別有良謀,汝且知之」。後來曹操重新奪回了兗州,證明陳宮的「薛蘭必守兗州不住」是正確的;後來曹軍行到陳宮所說的埋伏地點,郭嘉確實提醒曹操當心埋伏,「曹操笑曰:呂布無謀之輩,故叫薛蘭守兗州,自往濮陽,安得此處有埋伏耶」,看來呂布的這次舉動,被曹操評為了無謀之輩!也說明陳宮的意見是正確的。
3、《三國演義》第十一回,曹兵至近,陳宮獻計,「今曹兵遠來疲睏,利在速戰,不可養成力氣。」―――未被呂布採納,呂布很自信,確實,第一場戰斗獲勝。
4、《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呂布在寨中勞軍,陳宮進言「曰:『西寨是個要緊去處,倘或曹操襲之,奈何?』布曰:『他今日輸了一陣,如何敢來!』宮曰:『曹操是極能用兵之人,須防他攻我不備。』」―――事實證明,陳宮的提醒非常及時,要不是郝、曹、成、宋四將未能擋住典韋,曹操可能就跑不了了,此戰獲勝。
5、《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這次呂布找陳宮商議,陳宮獻計,讓田氏做假內應,引誘曹操進城來,再「四面放火、外設伏兵,曹操雖有經天偉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脫也?」―――此計成功,曹操中計,又是典韋,在城內殺的往復三遍,才把曹操救了出去。呂布甚至遇到了曹操,「曹操以手掩面」,呂布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縱馬向前追趕」。曹操掩面的動作怎麼就沒有引起呂布的注意?曹操的戰盔怎麼就沒有一點特殊的地方?曹操的聲音呂布怎麼就沒有聽出來?把曹操作為敵方騎馬的小兵順手殺了不好嗎?只能說曹操的運氣真好!三國歷史差點被改寫。陳宮的計策大獲成功!
評論一:
(1)最初陳宮對呂布的兩次意見(第2和第3次)都被拒絕,可以看作是二人的磨合,呂布剛認識陳宮沒有多久,缺乏足夠的相互信任完全是人之常情。
(2)第4次的意見,呂布認為曹操剛輸了不敢來,雖採納,也只能算是將信將疑的採納,結果證明:陳宮的意見完全正確!
(3)第5次的妙計,是呂布主動找陳宮商議的,由此可見,呂布開始信任陳宮!
6、《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詐言被火燒死,引誘呂布來攻,呂布中計失敗。―――此計陳宮未能識破。
7、《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重新奪回了兗州,進攻濮陽,呂布「欲自將出迎,陳宮諫:『不可出戰,待眾將聚會後方可。』呂布曰:『吾怕誰來?』」,最後被曹操六將群毆而敗,且被城上田氏拽起了吊橋。進不了城門,丟了濮陽。陳宮保護呂布老小從東門出城。―――此戰呂布是因為自大,或者說曹操「卑鄙」以多勝少,其實戰爭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無論你以什麼手段,取得了戰爭最後勝利的才是強者。此戰又可以看出,倘若城門上有隨便一位武將在,便不至於被田氏出賣了城池;倘若八健將和高順全在,未必就輸給曹營六將(高順再加一將對付夏侯敦,臧霸再加一將對付夏侯淵,張遼、呂布對付典韋、許褚,剩下六將,派四將對付李典、樂進,還多餘二將隨時支援,呂布方好像還稍占優勢!)。只要不敗,田氏便不會獻城。由此看來陳宮的意見又是正確的,可惜呂布太自大了!
8、《三國演義》第十二回,曹操來攻定陶,使用了疑兵計,呂布回報陳宮,實際是問陳宮的意見。「宮曰:『操多詭計,不可輕敵。』布曰:『吾用火攻,可破伏兵。』」―――此計陳宮未能識破,丟了最後一個根據地定陶。
9、《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呂布收集敗殘軍馬欲再於曹操決戰,「陳宮曰:『今曹兵勢大,未可與爭。先尋取安身之地,那時再來未遲。』布曰:『吾欲投袁紹,何如?』宮曰:『先使人往冀州探聽消息,然後可去。』布從之」―――此次進言被呂布採納,第一條讓他不要忙著報仇,估計現在去報仇沒有什麼好結果的,曹操堅守不出,你都沒有辦法;第二條讓他先探一下消息,一探嚇了一跳,袁紹讓顏良率兵5萬,來助曹操。還好聽陳宮的話先探了一回,要不然就送上門去了!
10、《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呂布投不了袁紹,又來與陳宮商議,陳宮讓他投徐州劉備。―――最終由於一些原因在徐州沒有能長住,劉備讓他去了小沛,但是總算有了安身之處,陳宮的意見還可以。
11、《三國演義》第十四回,張飛酒醉,莫名其妙打曹豹,曹豹恨張飛,請呂布來襲徐州。呂布「便請陳宮來議。宮曰:『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布從之」。―――呂布一定想取徐州,但又猶豫,因為劉備在他困難的時候幫了他,所以才問陳宮,陳宮幫呂布做了決定,於是呂布取得了徐州。
12、《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因為袁術失信,呂布「欲起兵伐之。陳宮曰:『不可,術據壽春,兵多糧廣,不可輕敵。不如請玄德還屯小沛,使為我羽翼。他日令玄德為先鋒,那時先取袁術,後取袁紹,可縱橫天下矣。』布聽其言」―――此次決策也還行,可以說是呂布集團的長期規劃,雖然簡單了一點!
13、《三國演義》第十六回,袁術准備攻劉備,先給了呂布「粟二十萬斛」,希望他不要幫助劉備。呂布與陳宮計議形成了如下結論:「玄德屯軍小沛,未必遂能為我害;若袁術並了劉備,則北連泰山諸將以圖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陳宮和呂布共同研究的這個結果,應該是對呂布和劉備都是有利的。後來袁術大怒欲伐呂布,正是擔心「布與備首尾相連,不易圖也。」於是才一再的用計。陳宮還是有能力的,至此幾乎很少失誤!
評論二、
(1)從6-13,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第6、第8陳宮未能識破曹操的計謀,其餘陳宮未有任何過失,且呂布對其也是言聽計從。2次未能識破,只能說明曹操、郭嘉他們很厲害吧。
(2)陳宮到目前為止是呂布陣營唯一的,也是最受信任的謀士。
14、《三國演義》第十六回,袁術使用「疏不間親」之計,陳宮是識破的。「陳宮竟往館驛內拜望韓胤」,「宮乃叱退左右,對胤曰:『誰獻次計,叫袁公與奉先聯姻?意在取劉玄德之頭乎?』」但是,他不僅沒有及時制止,而且卻助其一臂之力,力勸呂布即日就將女兒送去。陳珪帶病見呂布,逐一分析給呂布聽,呂布最後只有一句「陳宮誤我!」―――讀到這里,我覺得沒有道理。
評論三、
(1)陳宮要是想殺劉備,上次不要讓劉備回來好了,自己派些人住小沛那裡。實在想討好袁術,請袁術來小沛;
(2)陳宮要是想殺劉備,紀靈來伐劉備的時候,你勸呂布去助戰好了,或者勸呂布按兵不動好了,劉備肯定擋不住袁術的大軍。
(3)陳宮的這種做法,對呂布而言簡直就是一種背叛,我不知道他如何解釋這件事情,說自己一時鬼迷心竅;說自己水平低,沒有看出來。無論怎樣,陳宮不要說做呂布陣營第一謀士,做一個被信任的謀士都成問題了。
(4)這個事件的結果致使陳珪和陳登父子倆也成了呂布面前的謀士,甚至呂布會更信任他們。
而隨後可知陳登父子並不是真心輔佐呂布,而是暗中出賣了呂布。
15、《三國演義》第十七回,當袁術來伐呂布時,七路大軍前來,呂布召集眾謀士商議,「陳宮與陳珪父子俱致。陳宮曰:『徐州之禍,乃陳珪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祿,今日移禍於將軍。可斬二人之頭獻袁術,其軍自退。』布聽其言,既命擒下陳珪、陳登。陳登大笑曰:『何如是之懦也,我觀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布曰:『汝若有計破敵,免汝死罪。』」陳登果然用計破了七路大軍。―――陳宮這一次的計策明顯不如陳登,從而使得自己在呂布心中的信任度又一次下降。
16、《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呂布在徐州,每當賓客宴會之際,陳珪父子必盛稱布德。陳宮不悅,乘間告布曰:『陳珪父子面諛將軍,其心不可測,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無端獻饞,欲害好人耶?』宮出嘆曰:『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陳宮的信任度下降的後果出來了,那件事以前,呂布都是言聽計從的,現在呂布竟然用上了「怒叱」。這不能怨呂布:上一次你要用人家的人頭退兵,人家用妙計幫我退了兵,這一次你又毫無跟據地說人家不好,人家最多也就是拍拍我的馬屁而已! 陳登父子目前來說應該是呂布的功臣,又看不出哪裡不忠,所以陳宮此次進言沒有必要。當然要是呂布對陳宮深信不移,那不要緊,只是自從那件事後,呂布對陳宮並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
17、《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呂布在下邳,曹操起兵來攻,「陳宮曰:『今操兵方來,可乘其寨柵未定,以逸待勞,無者不勝。』布曰:『吾方屢敗,不可輕出。待其來攻而後擊之,皆落泗水矣。』遂不聽陳宮之言」。―――後來曹操來攻呂布城池,呂布好像沒有能讓曹兵「皆落泗水」,可知陳宮之言未被採納,只是呂布不想採納而已。一個不被信任的謀士,即使說的是正確的意見,說不定都會被看成另有所圖。
18、《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宮謂布曰:『曹操遠來,勢不能久。將軍可以步騎出屯於外,宮將余眾閉關守於內;操若攻將軍,宮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操軍糧盡,可一鼓而破:此乃倚角之勢也。』布曰:『公言極是。』」 可惜呂布的妻子知道後認為,把城全部委託給別人,一旦有變,將不可收拾。於是呂布三天都沒有能下決定「宮入見曰:『操軍四面圍城,若不早出,必受其困。』布曰:『吾思遠出不如堅守。』」―――這次連呂布都認為是正確的了,自從那件事以來這是首次採納陳宮的意見。呂布以前不是也出城打過仗嗎?不也是交給手下人守城嗎?如今形勢緊急,反而不信任手下人,手下職位最高的有兩人,高順是絕對不會背叛的,那就只能還是不放心陳宮,怕陳宮又是一個陳登。
19、《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宮曰:『近聞操軍糧少,遣人往許都去取,早晚將至。將軍可引精兵往斷其糧道。此計大妙。』布然其言。」可惜,又是妻子不肯呂布出去。―――呂布再次不採納陳宮之言,呂布以前好像並不是什麼事都問老婆的。
評論四、
(1)從15-19呂布幾乎一句都沒有採納過陳宮的建議。19以後陳宮未再進一言,至此可以看出,從14那件事以後,呂布對陳宮是言不聽、計不從!
(2)陳宮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有沒有跟呂布好好的解釋溝通過,大概是沒有。陳宮曾經都有了要離去的想法,可能也是感受到了呂布對他的不信任。但又「不忍」?「不忍」呂布沒有了他會兵敗如山倒?「不忍」拋棄目前已有的高級謀士職位?大概是後者吧,因為陳宮是個有志向的人!如果說離去「被人嗤笑」,也是陳宮自己前後做事矛盾造成的。
(3)從陳宮的後來表現來看,其實還是想幫助呂布的,那一次的事件大概只能看成陳宮是一時糊塗吧,我想不出更好的解釋。
陳宮如果說錯,只是錯了一次,但這一錯,卻從此喪失了呂布對他的信任,一個謀士如果不被信任,那麼水平越高,出的計策大概越讓主帥擔心,越不敢採用。陳宮的謀略至少應該不下於曹操。
呂布確實只是一個智商普通的人,被那麼多的頂級奸雄、頂級梟雄、頂級謀士所看透、所利用,確實讓人為這位武力絕對第一的猛將感到可惜。
如果:呂布絕對的信任陳宮,就像劉備信任諸葛亮、曹操信任郭嘉那樣,結果真的很難說?那樣的呂布絕對是非常強的諸侯之一。
如果:張遼是主帥,陳宮做軍師,呂布以諸侯的身份只做先鋒,三人像劉、關、張那樣結義成兄弟,那樣的呂布一定也是非常強的諸侯之一。
陳宮在三國歷史上,雖然聲名不及周瑜、諸葛亮響亮,但是,陳宮的謀略並不在二人之下。作為一個謀士,他盡到了為主公效力的職責。他對曹操的奸詐的蔑視,更是凸顯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於一主,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世人所稱道,《三國演義》對陳宮有很高評價: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