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清時期的史料有哪些
明史 清張廷玉主編。國榷明代談遷。四庫總目提要 紀曉嵐主編(算書籍的歷史)。
明史紀事本末(清)谷應泰。萬曆野獲編明朝沈德符。讀史方輿紀要,清初顧祖禹。軍事歷史地理書籍
Ⅱ 記載漢代的史料有哪些
拜託樓上那幾來位...本來我不想回答源這個問題了,可猛然看到你說"班固寫的後漢書"...那是范曄寫的OK?
正史:史記 漢書 後漢書 資治通鑒 另外還有三國志 因為書里描寫的大部分是東漢末年 所以權且也可以算作關於漢代的史料吧
野史:漢武故事 西京雜記 東漢的應該還有一些 畢竟東漢亂七八糟的
現代人寫的 有易中天的 王立群的 還有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是比較權威的 <皇後之死>里也寫了很多漢朝的事
Ⅲ 民間史料有哪些
一、按照資料的表現形式,將歷史史料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獻史料:最早的文獻資料並不是史書,應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獻價值與早期文字的意義相互混淆).
2、實物史料:實物史料指各類遺物、遺址、建築、碑刻、雕塑和繪畫等,這類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來源,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發掘的.
3、口傳史料與口述史料
(1)口傳史料(遠古時期神話傳說):在沒有文字記載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2)口述史料是人們對往事的口頭回憶而寫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資料
二、按照資料價值的不同,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後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
三、其他史料分類
1、有意史料與無意史料
(1)官方組織編寫的史書和成文的歷史著述、回憶錄和公開的報道等,應屬於 「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遺留下來的文書檔案、軍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記等,這都是當時的人們在無意中留下的證據.應屬於「無意史料」.
2、「正史」(官方記載)與「野史」(民間記載)
(1)正史:一般認為是指由宮廷史官記錄的史書;
(2)野史:一般認為是指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與官修的史書不同的另一種史書,與「正史」相對而言.
Ⅳ 什麼是史料
史料是指可以據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的根據的東西。一般將史料區分回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答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後者是指經過後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但二者的界限經常並不明確(例如史記就很難說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稱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Ⅳ 清末歷史史料文獻都有什麼啊大家能不能多提供一些多多益善。。。跪謝!!!
1.《清代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100卷。
2.王彥威和王亮合編的《清季外交史料》,218卷,內外加導言一容卷和宣統朝(1909—1911年)的24卷。
3.《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88卷。
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中日韓關系史料》,11卷。
5.《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22卷。
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法越南交涉檔》,7卷。
7.《大清歷朝實錄》,4485卷。
8.《清史稿》,536卷;標點和索引版《清史》(台北1961—1962年,8卷)。
9.《宮中檔光緒朝奏摺》,26卷。
1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美關系史料》(1805—1874年),3卷。
11.邵循正等編:《中法戰爭》,7冊。
12.邵循正等編:《中日戰爭》,7冊。
13.翦伯贊等編:《義和團》,4冊。
Ⅵ 有哪些正史史料
正史都有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1 史記 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 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120
4 三國志 晉·陳壽 65
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梁·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李百葯 50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 332
《新元史》和二十五史
《新元史》共有257卷,由民國時的柯劭忞(1848—1933年)編撰。柯劭忞,字鳳蓀,山東膠州人,為光緒進士,歷任翰林院侍講、侍讀等職。民國初年任清史館纂修、總纂。因為他有感於《元史》成書倉促,編修草率,錯謬甚多,於是全力鑽研元史,利用明清以來的研究成果,採用文集、金石文字以及《元朝秘史》和域外史料,重新編寫了一部《新元史》,包括有本紀26卷,表7卷,志70卷,列傳154卷。
<華陽國志><資治通鑒>...
Ⅶ 史料的分類
一、按照資料的表現形式,將歷史史料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獻史料:最早的文獻資料並不是史書,應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獻價值與早期文字的意義相互混淆)。
2、實物史料:實物史料指各類遺物、遺址、建築、碑刻、雕塑和繪畫等,這類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來源,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具有形象直觀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發掘的。
3、口傳史料與口述史料
(1)口傳史料(遠古時期神話傳說):在沒有文字記載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2)口述史料是人們對往事的口頭回憶而寫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資料
二、按照資料價值的不同,分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透視歷史問題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後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
三、其他史料分類
1、有意史料與無意史料
(1)官方組織編寫的史書和成文的歷史著述、回憶錄和公開的報道等,應屬於
「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遺留下來的文書檔案、軍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記等,這都是當時的人們在無意中留下的證據。應屬於「無意史料」。
2、「正史」(官方記載)與「野史」(民間記載)
(1)正史:一般認為是指由宮廷史官記錄的史書;
(2)野史:一般認為是指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與官修的史書不同的另一種史書,與「正史」相對而言。
Ⅷ 材料中哪些屬於史料哪些屬於對歷史史料的解釋
答案】材料一屬於歷史敘述,材料二、三、四屬於歷史評價。(2分)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Ⅸ 史料是什麼
史料是指可以據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時的根據的東西。一般將史料區分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回及第二手史料(答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後者是指經過後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但二者的界限經常並不明確(例如史記就很難說是一手或二手史料)。一般中文所稱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基本解釋
我們通常說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並幫助我們認識、解釋和重構歷史過程的痕跡。人類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
引證解釋
指研究歷史和編纂史書所用的資料。
沈昌直 《<柳溪竹枝詞>序》:「今觀 周子 之所搜,無非史料也。」
吳晗 《燈下集·從曹操問題的討論談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今天需要掌握可靠的史料,運用新的觀點寫出人民所需要的歷史。」
朱光潛 《克羅齊哲學述評》第六章:「真正的史料只有兩種:證據與批判,即生活與思想。」
Ⅹ 史料有哪些形式
音像資料、文字材料、圖片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