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第730章歷史該如何定局呢

第730章歷史該如何定局呢

發布時間:2021-03-05 09:01:52

㈠ 求遮天730章以後的小說、[email protected]

已發,請查收
記得及時採納回答哦
沒收到請查看垃圾箱或PM我
同求的tx,直接發求助哦
~~~~~一朝風月繞指柔~~~~~~戀聞天使淚

㈡ 初中歷史該如何學習

讓我用最簡單的回答你 自己總結的哦
興趣 好老師 好的聽課質量 循序漸進的版復習 預習(相信你會覺得沒有權這么多的時間) 所以必要時使用學校里擠出來的時間哦——備用的哦
這是我的心得 初一時 因為以前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所以一塌糊塗 一切等於從零begin with histor !每日次考試都總結——腦子想的, 每次都改進方法 現在就按照這個方法 持續了兩年 歷史成績真的提高了不少 如果你碰上一個會講課的老師 這對你更用力哦 我的老師 講課從來不讓我們看課本 她像講故事那樣講 我們就像聽故事那樣聽 一節課下來 她講得我們全都像記故事那樣清楚

㈢ 資本主義歷史走向如何

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產生以後,先後經歷了原始積累、自由競爭、私人壟斷和國家壟斷等階段,逐步達到成熟的程度。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後一種剝削制度,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並被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這是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和客觀規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生產力、生產關系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特點,表現了一種垂而不死甚至起死回生的態勢,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種種疑慮和困惑。

因此,我們必須用變化、發展、全面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的歷史、現狀和本質,從而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

一、客觀、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

—2—

(一)戰後資本主義發生的新變化、新特點

1、經濟發展相對穩定。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多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和比較發達國家所創造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以往數百年所創造的世界紀錄。它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3/4,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破壞力也有所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91年間,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過22次,平均每次危機周期時間長度為50個月,二戰後延長為75個月。所以5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處於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

2、產業結構、勞動力結構走向信息化、服務化、高科技化。由於科技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西方發達國家中以金融、信息和其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上升到2/3,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下降到1/3。2000年,美國第三產業佔72%,英國佔66%,農業勞動力總數的比例下降到5%。直接從事物質產品生產的工人數量下降,從事服務業的工人增多,產業工人不到30%。

3、出現新的經濟運行方式。電子網路的興起,促進貿易發展,使生產、流通、消費聯成一體,解決了產、供、銷脫節問題。電子商務引起企業經營革命,網上購物開始流行。新科技革命拓展了國際貿易空間,導致了生產經營和資本流通的國際化,推動了經濟全球化。2000年全球有6.3萬家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70萬家。它們的經營活動,擴展到世界所有國家的所有經濟領域。

4、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社會福利政策,實施有利於限制貧富差距擴大的稅收政策和社會再分配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物質生活水平,緩和了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貧困救濟、免費醫療、失業補貼、養老金發放,使工人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對社會穩定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客觀、全面、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要客觀、全面地分析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基本原則。二戰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只是少數資本主義國家,而不是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是一個世界體系,當今世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和地區有近200個,但二戰後顯著發展的只有20多個,佔10%,真正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寥寥無幾。聯合國最近公布的48個最不發達國家中,除寮國外,其他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經濟困難、政局動盪、外債累累、糧食短缺,人民生活困苦,許多國家人均日生活費不足1美元。目前,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而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莫三比克人均GDP僅80美元,人均每天0.2美元,是瑞士的1/500。

—3—

2、要客觀、辯證地分析演變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蘇聯東歐。蘇聯和東歐劇變後,陸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經過近10年,資本主義並不如人們想像中那麼美妙。近10年,俄羅斯GDP下降50%,物價上漲3000倍,惡性通貨膨脹使人民群眾在幾十年積累起來的銀行存款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約有55%的資本和8%的股票落入犯罪集團和俄羅斯貴族手中,54%的人口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一位叫卡德納爾的祖父在《美州記事》雜志上發表文章說:「新聞界洋洋得意地宣布社會主義失敗,但他們不提資本主義的更大失敗。資本主義僅在10%多一點人口中取得成功,對於第三世界,對於占人口大多數的窮人來說是災難性的。而資本主義的失敗先於社會主義的失敗。我們可以作如下區分,失敗的是虛假的社會主義而不是真實的社會主義。相反,失敗了的資本主義是真實的資本主義而不是虛假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失敗是因為沒有實現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失敗是因為實行了資本主義。」這段話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真實現狀。

3、資本主義的發展只是歷史過程中的階段性現象而不是生命歷史現象。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只是極少數,而且在其發展過程中經常陷入經濟危機。例如1987年稱為「黑色星期一」的美國股市暴跌風潮和90年代的金融危機,造成了資本主義的衰退。70—80年代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中,通貨膨脹上升到兩位數,失業人數達15%。至1988年末,美國聯幫政府的債務累計達2.8萬億美元,即每個公民負擔11萬美元,比1980年增加了2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債務達第一個萬億美元花了整整191時間,而達第二個萬億美元卻只花了5年時間,可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在波動中進行的。

二、當代資本主義變化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經濟社會運行機制進行改良和調節。

—4—

1、調整了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有經濟比重增大。義大利從4.7%上升到47%,法日從13.5%上升到76%,法國從12.7 %上升到50%。國家成為最大的所有者、投資者和貸放者。股分所有制逐步替代資本家個人所有制的統治地位,福特汽車公司資本家個人所有股從80%下降到40%,西門子公司非家族股達96%。

2、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放棄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政策,建立宏觀的經濟調控機制。國家政策向高科技、教育、環保等重點領域傾斜,反對壟斷,鼓勵競爭、調整稅收、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3、採取新的稅收、福利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改善勞資關系。國家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1/3,用於教育、養老、救濟、失業、醫療補貼等福利開支,緩解了社會矛盾,使窮人的生存貧困轉為相對貧困。

(二)吸收利用科技成果發展生產力

—5—

重視科技在創造剩餘價值中的作用。追求最大利潤是資本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唯一目的和內在動力。在新科技革命發展期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國家、企業、私人和國際聯合等高層次的科研機構,制定科學發展計劃,如「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尤里卡計劃(西歐)」等,斥巨資搶占科技制高點。美國年投資3000億美元用於高科技發展,而用於信息技術投資就達2000億美元,99年達7600億美元,日本為3620億美元,法國為1390億美元,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2%。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25個成員國,人口只有8億,佔世界1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60%。二戰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的70%—80%,源於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它們從中獲取了巨額利潤和剩餘價值,為緩和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奠定了物質基礎,延長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籌命,這是資本主義能夠得到發展的根本原因。

(三)利用經濟全球化,獲取巨額利潤

1、對不發達國家進行技術壟斷。佔世界人口15%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了世界絕大部分新技術領域。發達國家在「知識權力」集中過程中,進行大規模的產業重組,採取全球市場份額,創造技術優勢,獲得「先行者」利益。同時將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和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源,獲取高額剩餘價值,同時又將問題推給發展中國家。

—6—

2、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不平等交易獲取高額利潤。在全球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出口的主要是價格低廉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西方發達國家出口的主要是價格較貴的工業製成品和高技術產品,它們千方百計壓低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價格,提高工業製成品的價格,搞不等價交換。由它們制訂、主導的游戲規則,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交換中處於被剝削地位。1980—1986年,發達國家工業品價格提高17.5%,而發展中國家原材料價格卻下降了35%,它們僅從非洲、太平洋地區多賺取了2800億美元。同時,它們利用補貼、配額等限制性措施,搞貿易保護主義,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無法與之競爭。例如對食糖、肉類、牛奶等產品徵收的關稅高達100%,有的甚至數倍於此。此外,通過非關稅形式,對發展中國家傾銷。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用於農產品的補貼額每年達3000億美元,相當於整個非洲的國民生產總值。對發展中國傢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設立貿易障礙,僅2000年,發展中國家就多付出了1000億美元的代價。不平等貿易實際上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一根無形的支柱。

3、通過資本輸出等手段進行金融控制。發展中國家經濟建設缺少資金,向西方財閥借貸,並付出大量利息。70年代,發展中國家債務不到1000億美元,1988年上升到1.32萬億美元,1995年達1.7 萬億美元,每年支付利息就超過1700億美元,1988年,發展中國家共貸款923億美元,但累計債務本息達1424億美元,是貸款的1.54倍,1990年,拉丁美洲獲外資179億美元,但支付利息、專利費等高達368億美元,是利用外資的2倍多,另外,美國利用美元霸主地位,吸收利用外資。1997年,流入美國外資達2400億美元,1998年達2800億美元,1999年達3500億美元,2000年為4000億美元,預計2002年將達4300億美元,這使美國在經濟進出雙軌制中獲取巨額利潤,外資的投資也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7—

4、不擇手段網羅人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千方百計掠奪人才,控制世界人才制高點,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20世紀60—90年代,發展中國家流入發達國家的技術移民超過200萬人。有人計算過,培養1名專業技術人員,從小學到大學總投資約5—1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流出的200萬人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2000億美元,而對本國經濟發展的直接損失無法估量。美國就是靠掠奪人才起家的,法國的愛因斯坦、義大利的費米等一流科學家,為美國多次獲得諾貝爾獎,使美國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領先者。1949—1969年,又有50萬專業技術人才移居美國,80年代以後,每年有6000多名高科技人才流入美國,美國加洲的矽谷,1/3的高科技人員是外國移民。美國科技基金會數字統計顯示,1995年,美國科學工程項目工作人員1200萬,72%的人出生在發展中國家,它的科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其他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紛紛修改移民法,為吸收高科技人大開綠燈。

(四)資本主義借鑒了社會主義的一些做法,這也是獲得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總統羅斯福學習蘇聯的經驗,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這一理論發展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加拿大、西歐等資本主義國家裡,人們的許多思想都來源於馬克思的著作,對社會和經濟問題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時,在工人階級的斗爭下,資本主義國家裡被迫採取了一些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做法。它們向社會主義國家學習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政策,來達到緩和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維持資產階級統治的目的。

三、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仍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資本主義的調節改良在一定范圍內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但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其固有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仍以私有制為主體,由大壟斷資本集團占統治地位的經濟結構,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一)資本主義經濟根基沒有改變。

—8—

國有壟斷資本的發展沒有改變私有制的總體面貌。壟斷資本集團的發展沒有觸動私有制的要害,股分制的生產組織結構並沒有改變私有制的本質,工人階級仍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

(二)資本主義剝削性質沒有改變。工人雖然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但並沒有實際佔有生產資料,工人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企業管理,但並沒有改變其受剝削壓迫的處境。資本主義實行的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政策,對改善勞動者的生活境遇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工人階級還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

(三)馬克思主義關於資本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並沒有改變和過時

—9—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個別企業生產的有計劃與社會生產無政府之間的矛盾,生產能力的無限性與有限市場之間的矛盾,並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和階級對立日益突出。以美國為例,71%的財富被10%的富人佔有,美首席執行官的收入與工人收入之比,90年為84∶1,95年為140∶1,99年為416∶1,兩極分化日益嚴重。英國50萬富裕者實際收入增長72%,50萬貧窮者卻下降23%,階級對立不可調和。同時,南北矛盾更趨尖銳。發達國家向第三世界轉嫁經濟危機,進行國際剝削。1965年,發達國家人均GDP是發展中國家的14倍,88年為23.5 倍。世界20%最富有的與20%最貧窮的收入比,60年為30∶1,97年為74∶1,尖銳的南北矛盾不可調和。而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並有所增加。它們之間的貿易戰不斷,美國的單邊主義、雙邊標准引起了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不滿與反抗。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無節制的享樂主義侵蝕了社會進步的主流價值,個人私慾的滿足代替了對社會共同利益的服從,極端的自我主義代替了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傳統道德觀,以上這些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必然促使資本主義走向腐朽和滅亡。也凸顯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確性。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與演進的長期性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的滅亡需要經過一個長長的歷史過程,錯誤地判斷資本主義矛盾發展的程度,對資本主義急於求死,是一種左派幼稚病。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規律是逐漸發生作用的,同樣,社會主義這一新生事物尚處在逐步成長期,還需不斷的自我完善,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尚需相當長的時期,但其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因此,作為當代青年學生,必須堅持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一,牢固確立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民族振興、祖國昌盛、社會進步腳踏實地地努力學習、積極工作、樂於奉獻。

㈣ 重生之毒妃730章內容

730恨之欲死
袁義這天回到千秋殿,跟安錦綉說了安元志的話,道:「主子,少爺說他與將軍一定平安歸來。」

安錦綉忙道:「那將軍呢?將軍怎麼說?」

袁義搖頭,說:「將軍只是讓主子保重。」

安錦綉臉上的笑容就是一淡。

袁義說:「將軍他們應該會沒事吧?」

「不知道,」安錦綉低聲道:「人上了沙場,就只能看命了。

袁義一時間也說不出話來了。

天黑之後,從御書房那裡來了一個小太監,往千秋殿里遞了一封信。

安錦綉看這信封上的筆跡,沒認出這是誰的信,打開信一看,一張信紙上只寫了三個字,白梨園。

袁義一看這三字,就跟安錦綉說:「五殿下這個時候要見你?」

安錦綉拿著這信紙,上面的字不是白承澤親筆所寫,她就是想用這信都用不了。

袁義看安錦綉低頭不語,只得又問道:「主子,你要去嗎?」

安錦綉抬頭看袁義道:「我應該去嗎?」

袁義說:「你與五殿下也沒什麼話可說了,就當沒看到這信吧。」

信紙被安錦綉放在了桌案上,用手指敲著。

袁義說:「這么晚了,五殿下怎麼能到後宮里來?」

「四殿下與魏妃道別,」安錦綉小聲道:「五殿下自然也應該與養母道一個別。」

「那個小太監還在殿門前,」袁義說:「主子要怎麼給他回話?」

安錦綉把信伸到了燭火上,看著這信燒成灰燼後,跟袁義道:「讓袁章去告訴那小太監,我知道了。」

袁義說:「主子,你要去白梨園?」

「出征之前,我還是見他一面的好,」安錦綉道:「也許從他的話里,我能聽出些什麼來。」

袁義走出了小花廳,讓袁章去給那小太監回話後,轉身又進了小花廳,看著安錦綉說:「五殿下不會害主子吧?」

「他要不然殺了我,要不然說我與他在白梨園私會,把他自己和我一起害死,」安錦綉起身道:「除此之外,他還能怎麼害我?」

「主子!」袁義急道。

「沒事,」安錦綉說:「我要是死在了白梨園,他也逃不了,你替我殺了他好了。」

「主子,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嗎?」袁義問安錦綉道。

安錦綉望著袁義笑,說:「開玩笑。」

袁義搖頭。

「你陪我去好了,」安錦綉走到了袁義的跟前道:「這樣是不是放心了?」

袁義小聲道:「五殿下的武藝不弱,我怕我不是他的對手。」

安錦綉打量一下袁義的神情,說:「你這個也是在跟我開玩笑吧?」

袁義這才一笑。

「你的武藝怎麼可能不如他?」安錦綉伸拳頭在袁義的肩上輕輕地敲了一下,道:「走吧。」

袁義摸一下被安錦綉敲到的肩膀,嘴角露了一點笑意,跟在了安錦綉的身後。

等安錦綉和袁義走出小花廳之後,袁章又一陣風似地跑了回來,說:「主子,那小太監走了。」

安錦綉說:「給他賞錢了嗎?」

袁章說:「給了,他謝娘娘的賞呢。主子,你這是要出去?」

「主子要去倚闌殿一趟,」袁義低聲道:「你們不用跟著了。」

袁章看著安錦綉說:「主子,你不坐步輦過去?」

「我想走一走,」安錦綉跟袁章小聲道:「一會兒就回來了。」

袁義從一個宮人的手裡接過了照路的宮燈,說:「主子,走吧。」

安錦綉跟袁義錯開了一個肩膀的距離,看著像是散步一樣,走出了千秋殿。

袁章看著這兩位走了,回頭就又看見白承意帶著四九和七九走了過來。「九殿下,」袁章忙給白承意行禮。

白承意去小花廳找安錦綉又撲了一個空,問了宮人後追到了前院來,「我母妃呢?」白承意開口就問袁章道。

袁章說:「主子去倚闌殿了。」

「袁義陪著她去了?」白承意問道。

袁章點頭,說:「是啊九殿下。」

白承意往殿門外望瞭望,門外台階下的路上空無一人,「那我也去齊母妃那兒,」白承意說:「四九,七九我們走。」

四九忙道:「九殿下,沒有主子的話,你不能離開千秋殿啊。」

「我是去找我母妃啊,」白承意說:「能出什麼事?叫上人,我們去倚闌殿,」說完這話,白承意也不管左右的人是怎麼想的,邁腿就出了千秋殿。

袁章追著白承意跑,說:「九殿下,您要走去倚闌殿?」

白承意說:「我要慢慢走過去。」

袁章撓一下頭,這位小主子其實是想出殿去玩吧?

「怎,怎麼辦啊?」七九問四九。

「跟著吧,」四九說著也走出了千秋殿。

安錦綉不知道兒子已經追著自己出了千秋殿,她與袁義一路慢慢地走著。進宮有幾個年頭了,這帝宮里的景緻,安錦綉卻極少有心情仔細看過,今天由袁義陪著,安錦綉把身邊的景色多看了幾眼,跟袁義說:「宮里的夜景也不過如此。」

袁義看看自己的周圍,說:「是嗎?」

安錦綉說:「一定沒有江南漂亮。」

袁義笑了起來,說:「日後讓將軍帶主子去江南就是,讓主子好好看看江南的美景。」

安錦綉小聲一笑,隨後卻又是愁緒上心頭,跟袁義說了一句:「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啊。」

袁義看著走在自己前面的安錦綉,不知道能說什麼讓安錦綉開心一點,伸出手想去握安錦綉的手,卻又收了回來。

安錦綉沒有再說話,也沒心情再看帝宮里的夜景了,快步往白梨園走去。

袁義為安錦綉打著燈籠,小心翼翼地照著亮,一直等兩個人到了白梨園的台階下後,袁義才跟安錦綉說:「主子,你要我陪著你見五殿下嗎?」

安錦綉上了台階,沒等袁義伸手,自己伸手推開了白梨園的園門,跟袁義說:「你在林外等我吧,我與他說完話就出來。」

袁義點了點頭,跟著安錦綉進了白梨園後,轉身把園門關上了。

安錦綉往前走了十幾米的路,到了梨林前後,一眼便看見林深外隱約可見的燈光。

「主子,」袁義把手裡的宮燈遞到了安錦綉的跟前,說:「我就在這里等你。」

安錦綉接過了宮燈後,沖袁義點了一下頭,步入了入秋之後,葉漸凋零的梨林里。

白承澤已經來了一會兒了,他在池塘旁生了一堆火,盤腿坐在火堆旁,看著火光正出神間,聽見了身後有腳步聲傳來,聽著這腳步聲,聽了一會兒後,白承澤才回頭去看。

安錦綉提著一盞宮燈走到了白承澤的身後,夜間的風大,安錦綉的裙角被風吹起,幾乎要拂到白承澤的臉上。

「你來了,」白承澤望著安錦綉露齒一笑。

安錦綉往後退了一步,舉高了宮燈看了看她與白承澤的身遭。

「我沒帶人來,」白承澤小聲道:「我還不想害死我自己。」

安錦綉又放低了宮燈,說:「五殿下有何事?」

「我就要出征了,」白承澤看著安錦綉道。

安錦綉嘴角揚了一下,道:「五殿下隨駕出征的事,朝野上下還有誰不知?」

白承澤站起了身,往火堆里又扔了一把枯枝,說:「你說我能平安歸來嗎?」

安錦綉看著火堆道:「五殿下有話不妨直說好了。」

「康春淺死了,你的氣消了嗎?」白承澤問道。

安錦綉道:「五殿下心疼她嗎?」

「她其實對我有用,」白承澤低聲道:「就這么死在了千秋殿,有些可惜了。」

「是啊,」安錦綉冷笑了一聲,道:「這世上的人對五殿下來說,怕是只有兩種吧?」

白承澤說:「哪兩種?」

安錦綉道:「有用與無用的。」

白承澤笑了起來,說:「錦綉,你怎麼能這么看我?」

安錦綉看向了白承澤,火光照耀下,白承澤的臉半明半暗,明明一個外表溫潤如玉的人,心卻陰狠如狼,「五殿下,發生了這些事後,你還希望我如何看你?」

「錦綉,」白承澤道:「我身為皇子,有些事我也是迫於無奈。」

「我現在只是好奇,五殿下還要怎麼做?」安錦綉小聲道:「聖心已定,百萬軍中,五殿下還能為自己覓得生機不成?」

「人只要活著就有生機,」白承澤道:「我的生機我自會去找。」

「這生機在何處?」安錦綉馬上問道。

「我若是告訴了你,那這生機就成死劫了,」白承澤看著安錦綉一笑,「我知道,若能殺,你一定殺了我。」

安錦綉仍是揚一下嘴角,道:「看來我今天不必來這一趟的。」

「錦綉,」白承澤道:「我只是不明白,你為何想我死?你我之間,有這么大的仇怨嗎?」

安錦綉看著白承澤的目光轉冷。

白承澤道:「如果我願意讓上官勇帶你走呢?你也還是想我死嗎?」

安錦綉眨了一下眼睛,低頭又去看腳下的火堆,道:「五殿下,你不會給我生路的。」

「錦綉!」

「我不信你,」安錦綉一字一句地道。

白承澤伸手拂開安錦綉額前的碎發,看到安錦綉冰冷的目光之後,白承澤苦笑道:「錦綉,你信過何人?我只是不明白,你為何偏偏對我恨之欲死?明明第一個見到你的人是我,你在那時就已經恨我了?」

居高臨下,獨坐御座的那個年輕帝王,在安錦綉的眼前一晃而過,

「不能說?」白承澤看著安錦綉道。

安錦綉轉了身,低聲道:「此去雲霄關,五殿下好自為之吧。」

「我一定會回來,」白承澤看著安錦綉往林外走,很大聲地說了一句。

「然後呢?」安錦綉停下腳步,背對著白承澤問道。

㈤ 發一下《斗破蒼穹》第730章到最新更新的章節,要TXT的

1-1276章,這是我自己復制的,以發送至你的郵箱。發件人殞,查收滿意請採納,謝謝!

㈥ 歷史問題

東周時代
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的這一時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國傳統農業的迅速發展和奠定後來傳統農耕文明基礎的時代。期間各諸侯國的人口以較快速度穩定成長,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800萬。.

估計公元前10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5000萬。
估計公元前5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0億,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此年有5,000,000人口。
估計公元前4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62億。
估計公元前2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905億。
估計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50,000,000人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833萬。 估計此年的世界人口有2.0億。

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間全國的社會經濟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國各地到處一片凄慘蕭條,原來的人口稠密地區的繁榮景象不在。據《史記》載:「至漢祖定天下,民之死傷,亦數百萬,是以平城之卒,不過三十萬,方之六國,五損其二;人口僅五百萬」;由此可以反映人口大量死亡的事實。

前漢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當時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黃河中下游流域地區,故全國人口分布格局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嶺為界,那此時的華北人口超過85%,華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之中取勝的漢王劉邦稱帝,天下重新統一,建立漢朝,據當代學者估計,人口約1650萬。占此年世界人口的8.66%.

西漢建立後由於奉行黃老政治、與民生息的政治措施,特別是文景之治的迅速發展到孝武皇帝元光六年時(前129年)達到3600萬,黃河中下游這一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在這六十年之中增長了2.5倍.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始,因之後連年的戰爭和徭役賦稅較之於前加重,使得自漢武帝在位中期開始,人口數出現了多年的停滯和下降,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萬。之後昭宣中興的休養生息使得漢武帝在位後期已瀕臨崩潰的全國經濟形勢得到扭轉,社會穩定下來,期間人口開始恢復增長。到漢平帝元始二年時(2年)根據《漢書》記載,有12,366,470戶,57,671,401人.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5,000,000人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戶 57,671,401人 一說:59,594,978人

新莽
新莽時期沒有具體的人口調查,估計新莽天鳳五年(17年)全國有5600萬人.但是新莽天鳳五年(17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緊接著烽火遍地,群雄割據和混戰,流寇作亂,造成期間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或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華南地區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

估計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為2.7227億 此年的漢代人口佔世界比例是21.18%

羅馬帝國在前25年有270萬平方千米土地 5680萬人口;117年的羅馬帝國有590萬平方千米土地 8800萬人口;395年的東羅馬帝國有250萬平方千米土地 3400萬人口;

後漢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時估計全國有人口2800萬人.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4,279,634戶 21,007,820人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戶 34,125,021人

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戶 43,356,367人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9,237,112戶 53,256,029人

漢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戶 4,869.0789人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估計有10,736,000戶,53,860,000人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戶 49,150,220人

漢順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5戶 49,730,550人

漢沖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戶 49,524,183人

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戶 47,566,772人 [1]

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10,677,960戶 56,476,856人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計有11,000,000戶,55,000,000人

估計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為2.23億. 此年的後漢人口佔世界比例的15.7%.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計有3,000,000戶,約15,000,000人

魏、晉、南北朝

三國

自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二月黃巾之亂開始,進入長期的災荒,瘟疫頻發和戰亂頻繁的禍亂時期,全國人口數量與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或外遷避難或死亡。到蜀漢滅亡時(263年)人口數字根據傳世文獻資料記載合計在8,180,000人左右。自此人口數一蹶不振,到隋文帝時方復甦.

兩晉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95,804戶,16,163,863人。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戶口調查為全國3,770,000戶.約18,850,000人。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318年)全國合計約2,480,000戶,12,400,000人。

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十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和緊接著歷史上著名的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之內消失80%的五胡亂華。

東晉建立後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大量的南遷,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合計遷入90萬,東晉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七月—318年),漢趙控制地區的戶口大約有六十三萬戶,人口約有三百一十五萬人。估計此時的華北地區人口有700萬,東晉人口540萬.全國合計1240萬。

後趙滅亡時(351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30萬人.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記載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戶,9,987,935人。此時的東晉有8,000,000人,全國合計17,987,935。華北地區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

南朝

南朝人口的傳世文獻資料記錄,只有《宋書》記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當時由於隱匿人口十分嚴重,這個數字並不真實。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估計全國有20,000,000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估計全國有23,700,000

南朝人口數量最多時,是梁武帝大同五年時(539年)有12,00,000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發的侯景之亂造成長江下游地區:"千里絕煙,人跡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禍亂結束後的南梁境內人口僅剩1,200,000人,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得到開發的長江下游地區的社會經濟成果在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侯景之亂之中化為烏有。

直到陳霸先建立陳朝後到陳宣帝太建八年(576年)才達到600,000戶,2,400,000人。

北朝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北涼承和七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仇池建義四年(439年)滅北涼,北朝開始。此時在北魏統治下的地區的社會經濟生產得到一定恢復。

馮太後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實行均田制後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時(520年)達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戶,約30,000,000人。
北魏於爾朱榮之亂後分裂時(534年),有3,375,368戶.
北齊幼主承光元年(577年)3,032,528戶,20,006,880人。
北周靜帝大定年間(581年)3,599,000戶,9,009,614人.估計實際約18,000,000人。

隋、唐、五代、宋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當時戶口數為3,599,000戶,9,009,614人;估計實際人口為18,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得戶500,000戶.2,000,000人,此時全國戶口7,000,000戶,人口約40,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 約44,500,000人。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9,040,000戶。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8,907,536戶.46,019,956人。 [2]
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全國約44,500,000人。

初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戶, 12,350,000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戶.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2,900,000戶.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3,000,000戶;約15,000,000人.
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3,600,000戶。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800,000戶;約19,000,000人。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6,156,141戶;37,140,000人。

盛唐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戶,41,419,712人。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7,861,236戶, 45,431,265人。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為8,412,871戶.48,143,609人.

中唐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8,525,763戶,48,909,800人。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9,069,154戶,52,880,488人。
安史之亂結束後,人口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期間原遭受戰禍地區的人口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蘇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廣州增加75%。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九國中,只有吳和吳越兩國君主為華南本地人,南漢君主是早期移民後裔,其它六國的君主均為華北移民。
南北人口分布格局比例從初唐時:華北占據75%,華南占據25%。到唐亡時:南北人口分布格局比例各自50%。此後的人口統計資料由於統計疏漏混亂不堪因而不準確可靠。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2,933,174戶,16,993,806人。[只有169個州上報戶口;不足安史之亂前的一半單位]。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2,933,125戶,16,900,000人。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3,805,076戶。([一說310餘萬])[3]。
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2,473,963戶。[4]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戶,15,760,000人。--[5].
唐穆宗長慶年間(824年)3,944,595戶。
唐敬宗寶歷年間(826年)3,978,982戶。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4,996,752戶。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4,955,151戶。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 估計全國有40,000,000人。

晚唐
黃巢之亂時(875年—884年),期間超過八百三十萬人死亡。
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全國合計約32,000,000人。
唐哀帝天復三年(907年)全國合計35,000,000人.

五代十國
淮南 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 226,574戶,南唐割江北地。
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2,309,812戶。[6]
荊南(963年),142,300戶。
湖南(963年),97,388戶。
後蜀(965年),534,029戶。
南漢(971年),170,263戶。
南唐(975年),655,065戶。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090,504戶[主戶]。
清源(978年),151,918戶。
吳越(978年),550,680戶。
北漢(979年),35,250戶。

北宋
注:宋代的人口統計數據是戶數和成年男性數(人丁數)。
估計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四千萬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全國統一,估計有7,737,209戶。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131,576戶(主戶),估計實際有8,263,152戶。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6,839,331戶(主戶),實際8,677,677戶。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10,290,000戶。
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100,000,000人。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10,792,705戶。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12,462,531戶。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戶。
宋英宗熙寧十年(1077年)14,245,270戶。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17,800,000戶。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19,120,921戶。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戶。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20,264,307戶。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20,882,258戶 約125,000,000人。
其中華南地區人口佔全國70%. 華北地區占據30%。
估計在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有22,000,000戶.約131,690,000人
據《遼史》記載及今人考訂,遼國人口最多時的遼天祚帝干統十年(1110年)有140餘萬戶,900萬人;西夏人口最多時的西夏崇宗貞觀十年(1110年)約有300萬人。

宋、金
紹興和議後(1141年)從靖康之難開始因頻繁戰亂遭受破壞的社會經濟開始得到恢復。自靖康之難開始減少的人口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11,139,850戶,約69,620,000人。
宋光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約76,490,000人。
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13,600,000戶,80,600,000人。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12,670,000戶,76,810,000人。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5,696,989戶. 約35,606,181人。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3,000,000戶。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5,599,700戶,39,663,400人。一說為6,789,449戶,44,705,086人,又一說為6,060,723戶,36,989,014人。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女真、契丹、漢戶為7,223,400戶,48,490,400人。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7,684,438戶 45,816,079人.
估計1200年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為13600萬人。 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間從2.5億增加到4.04億,東羅馬帝國在1025年有1200萬人。其中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占當時世界的33.66%(1200年);中國人口在第十一世紀到第十二世紀期間成長了,從1083年的一億增加到1120年的一億三千二百四十萬。

蒙古
蒙古帝國從1205年開始入侵西夏到1227年滅西夏,從1209年開始入侵中原到1234年滅金,從1231年開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完全消滅南宋抵抗勢力。在這七十年之間根據「光緒《潼川府志》卷五所載明人王維賢《九賢祠記》所說:["蒙古軍制,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由此可見蒙古軍在作戰地區進行大規模種族滅絕,隨後遭受戰禍蹂躪地區又長期相伴瘟疫與飢荒,導致大量平民百姓消失,華北地區極為慘重。1234年底原金國境內人口跌至谷底,。是為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空前浩劫。
蒙古滅金時(1234年三月)原金國境內僅有873,781戶,4,754,975人,只有蒙古入侵之前的九分之一多。
至1259年底,蒙古佔領的原金國境內和川陝四路加上此時的南宋境內總共為61,500,000人。
1276年2月臨安城陷落後原南宋境內人口僅僅剩下51,000,000人。
南宋境內人口大量死亡主要發生在川陝四路地區。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軍完全撲滅四川抗元勢力後,在1280年的戶口調查僅為12萬余戶,60萬餘人,只有蒙古入侵(1231年)川陝四路地區前的2.22.%。
蒙哥汗二年(1252年)籍之原金國地區較之於上次增加20餘萬。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籍之原金國地區較之於1252年又增加30餘萬。
1261年1418499戶。
1262年1476146戶。
1263年1579110戶。
1264年1588195戶。
1265年1597601戶。
1266年1609903戶。
1267年1644030戶。
1268年1650286戶。
1269年1684157戶。
1270年1929449戶。
1271年1946270戶。
1272年1955880戶。
1273年1962795戶。
1274年 1967898戶 約8,870,000人。
1275年4764077戶。
1276年 9370472戶。
1280年13196206戶。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大元,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元代人口約8,870,000人。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滅南宋(1276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籍之原南宋境內有戶11,848,000戶。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0年) 13,196,206戶,58,834,711人。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戶。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戶,內郡1,999,444戶,59,848,964人,游食者429,118人共計60,278,082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全國有14,003,760戶,估計人口為62,818,128人 這個是元代人口峰值,也只相當於1200年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的47%左右。
元世祖死後全國人口增長十分緩慢,並在元成宗死後出現了多年的停滯和下降。
據《元史》記載,到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全國有納賦戶1386.0699萬戶,口59,510,000人。估計實際有60,000,000人。


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1370年)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飢饉疾病和瘟疫,並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造成期間人口大量死亡。明建立並逐步統一全國後,明太祖洪武年間的休養生息使得全國的農業生產在蒙元時代長期大規模戰亂而遭受極大破壞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加上洪武年間大規模的移民填充長江以北的荒無人煙之地和墾荒使得期間人口穩定成長。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有6500萬人,其中民戶6175.0萬,軍戶325.0萬。北五省(北平、山西,山東、河南、陝西〕人口有1755萬,佔全國27%。其中山東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為山西 (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陝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師、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人口總數為3380萬,佔全國52%。其中,南直隸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蘇南太湖流域人口達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為浙 江省,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廣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人口有1040萬,佔全國的16%。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 10,654,362戶 59,873,305人,3.6677億畝 明太祖實錄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60,545,812人[這個是除開華北大部分地區外的調查數據](今學者估計實際人口達到65,000,000人)。
明太宗永樂元年 1403年 11,415,829戶 66,598,337人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71,850,000人。
明憲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75,000,000人。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年 10,409,788戶 50,908,672人,4.228億畝 明孝宗實錄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1504年 10,508,935戶 60,105,835人
明神宗萬曆六年 1578年 10,631,466戶 60,692,856人
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年 9,835,426戶 51,655,459人,7.4393億畝 明熹宗實錄卷4
明世宗嘉靖末年美洲高產作物傳入後開始在明代人口最為稠密的江浙和嶺南地區普及和推廣,尤其是經過萬曆中興過後以較快速度穩定成長,到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年)根據當代學者研究估計達到175,000,000人。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年)到清世祖順治七年(1650年),在這個期間爆發一種迄今為止未明的瘟疫加上殘酷的戰禍,造成很多地方人口的50%消失,有的地方甚至高達80%,


明末清初四十餘年期間的頻繁戰爭和頻繁的瘟疫災荒飢饉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劫,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國社會開始穩定下來,社會經濟生產開始得到恢復。但是事實上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國人口僅一億多,遠未恢復到晚明時的水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余。
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101,710,000。
清聖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50,000,000。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年)177,495,000。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181,810,000。
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205,500,000。
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09,840,000。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8,238,000。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0。
清仁宗嘉慶十年(1805年)332,181,403。
清仁宗嘉慶十五年(1810年)340,000,000。
清仁宗嘉慶十七年(1812年)360,000,000。
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383,100,000。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年)401,008,574。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19,441,360。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年)430,000,000
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432,160,000[一說:436,100,000人]
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起事,咸豐三年(1853年)捻軍起事及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穆斯林禍亂造成期間全國的大量人口死亡。
清德宗光緒十三年(1887年)377,636,000。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450,000,000。
清遜帝宣統三年(1911年)戶口調查統計有92,699,185戶。
18世紀時的清代人口得到很大成長的原因一般認為是來自美洲的高產作物的大規模推廣種植和普及,造成大量山地被開發,糧食總產量大幅增加。清仁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時全國有38310萬人,其中華南人口比重為71.4%,華北28.6%。人口超過兩千萬的有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廣東;不足兩千萬的有直隸、湖南、福建、山西、陝西、甘肅;不到1000萬的有雲南、貴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有太湖平原、長江流域、大運河沿線。

中華民國
1939年,人口為517,568,000,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國人口地理學創始人胡煥庸1935年劃定黑河瑗琿-騰沖人口線(又稱胡煥庸線),在領土面積上,該線東南部分佔全國的43%,西北部分佔全國的57%;而在人口上,東南部分人口佔全國的90%以上,西北部分人口卻不足全國的10%。四川、江蘇、山東為全國人口最多三省。江蘇、山東、浙江為人口密度最高三省。到1982年,瑗琿-騰沖線以東人口佔全國的比例超過94.4%,以西人口佔全國的比例不到5.6%。

1949年中華國民政府遷台,中華民國有效管轄台灣及福建金門馬祖等部分地區等。至2009年7月,有效管轄地區總人口為23,059,339人。

世界人口從1830年的10億、1930年20億、1960年30億、1974年40億、1988年50億、2000年60億、到2009年5月30已經達到68億。

參見:台灣人口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國人口 601,912,371人。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國人口 694,580,000人。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國人口 1,008,180,000人。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國人口 1,133,680,000人。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國人口 1,242,600,000人。

21世紀10年代
2005年全國人口1%抽樣調查,估計在調查時的11月1日全國人口有1,306,280,000人。

2009年9月28日,估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1,333,220,000人。

2010年7月4日,估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1,338,440,000人。

㈦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

我們初三的歷史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新課和復習。
首先新課部分,我們初三學習的是世界史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三個部分。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對於世界史部分的學習,比較重要的問題是因為世界史的思維方式和中國有較大的不同。而在歷史進程以及歷史的發展軌跡方面,歐洲及美洲也與中國有較大的不同。而且在世界史部分的內容中,我們的時間線會比較雜亂,歷史史實、歷史事件會比較多,而且由於我們之前對外國歷史的不了解,會有很多不熟悉的東西。這就會造成我們對九年級歷史學習的不自信。
而且由於現在的中招考試越來越注重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系。我們一旦有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知識點沒有當時聽清楚,就會對後續的學習產生影響。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理清邏輯關系。另外,我們需要每天學習好每天的知識,做到當堂的問題當堂解決。
在復習階段,我們最重要的是河南鄉土史部分的復習,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沒有經過系統的河南鄉土歷史的學習,我們學習的中國古代史包括了全國的內容。那麼這就需要我們把河南的鄉土史單列出來進行復習。剩下的那種就是中國古代史的其他內容以及近現代史的內容,其中包括了近代列強的侵略,中國的民主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的歷史。
在最後,我們需要學會熟練的運用速查,解析與檢測等參考資料。在考試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將地理地圖冊包括政治的書以及參考資料帶進考場,以便在考試中迅速找到需要的資料。

閱讀全文

與第730章歷史該如何定局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