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朱棣是什麼人物啊
朱棣,漢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殺方孝孺等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極力肅整內政,鞏固邊防,政績頗著。在文化事業上,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充國家藏書。永樂四年(1406年),至御殿觀覽圖書,問大學士解縉:「文淵閣內經史子集全備否?」解縉回答:「經史粗備,子集尚多闕。」他又說,士從家稍有餘資,便欲購書,況於朝廷?遂召禮部尚書鄭賜遣使購訪天下遺書。又指示購奇書要不惜代價,「書值不可計價值,唯其所欲與之,庶奇書可得」。永樂年(1403年)命解縉等人編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技藝之言,各輯為一書,毋厭浩繁。」動用文人儒臣3000餘人,輯古今圖書8000餘種,謂「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於永樂六年(1408年)編成,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定名為《永樂大典》。藏於「文淵閣」中,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貢獻。遷都後,在宮內東廡南,又建,「文淵閣」,南京之書,大量北運,把《永樂大典》運至北京後,專貯於「文樓」。使明代國家藏書建設發展迅速。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現僅存世3%。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 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疏通大運河;遷都並營建北京,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網路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謂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永樂初,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他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永樂初開始設置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初即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系。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五年派兵統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內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七年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十四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九年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得到發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他還於四年設立哈密衛,並多次派遣陳誠、李達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為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起,朱棣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中亞的帖木兒帝國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內屬,於其地設交趾布政使司。 永樂時全國范圍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但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嘉靖時改成祖。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明成祖(1360一1424年)名朱棣,1402至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來被封為燕王,後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取了皇位。他死後的謚號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書又稱他為「文皇」。他的廟號是太宗,所以在《明實錄》中他的實錄就被稱作《太宗實錄》。後來,嘉靖皇帝將他的廟號改為「成祖」,所以後人便一直稱他為「明成祖」。 在我國古代著名的帝王當中,和明成祖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是鄭和下西洋、奴兒干都司、《永樂大典》等等。稍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還知道,明成祖五征漠北,80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幹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躋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卻干成了那麼多,而事實上還不止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誅十族」、「瓜蔓抄」之類的殘暴行為聯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嚴重受損。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大明皇帝的波瀾壯闊的一生吧!
❷ 明朝歷史中有名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1、太祖朝抄 文臣: 劉伯溫 李善長襲 宋濂 胡惟庸 朱升 馮勝 陶安
武將: 徐達 常遇春 沐英 李文忠 朱文正 胡大海 花雲 郭英 廖永忠 湯和 鄧愈 常茂 周德興 藍玉 康茂才
2、建文朝 文臣: 齊泰 黃子璒 方孝孺 卓敬 高巍 陳迪
武將: 盛庸 鐵玄 瞿能 李景隆 平安
3、成祖朝 文臣: 姚廣孝 謝縉 夏元吉 蹇義
❸ 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
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3、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4、杜甫(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5、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❹ 歷史上有沒有燕王朱棣戎裝騎馬的畫像
沒有,現在流傳的都是朱棣稱帝後的畫像。
❺ 歷史上比較厲害的人物有哪些
1首先,開國皇帝都很厲害。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 漢高祖劉邦,朱元璋等等。
2還有開創盛世的皇帝,比如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等等
3有名的大臣 於謙,包拯,秦叔寶,李斯, 商鞅,霍去病,李廣,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劉伯溫,張居正,納蘭明珠等等
4 文化名人,孔子,莊子,屈原,李白,杜甫,王勃,曹雪芹,魯迅等等
5 在領域有突出貢獻的 鄭和下西洋,李時珍寫本草綱目,張衡地動儀等等。
6還有名人故事什麼的
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24年 (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台灣。清初,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1661年(清朝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准備直取台灣。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台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台灣(今台灣東平地區)、赤嵌(今台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台灣城的聯系。戰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赫克托」號擊沉。與此同時,又擊潰了台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台,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1662年(康熙元年初,南明永曆十六年),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7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培根,阿奎拿,伏爾泰,康德
8還有101位影響世界的著名人物
1.華夏始祖——黃帝/32.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贏政/63.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94.威震歐亞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25.千古一帝——康熙皇帝/156.埃及最早的統一者——美尼斯/187.崇尚法度的「眾神之王」——漢謨拉比/208.埃及王朝最偉大的國王——圖特摩斯三世/239.改變世界格局的帝王——居魯士/2610.馬其頓帝國最負盛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2911.悲天憫人的帝王——阿育王/3212.羅馬大帝——愷撒/3513.使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正式宗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714.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4015.致力改革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4316.馬背上的皇帝——拿破崙/46軍政巨子17.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5118.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5519.美國國父——華盛頓/6020.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6321.印度「自由的燈塔」——甘地/6522.「紅色國度」的締造者——列寧/6823.文武雙全的英國首相——丘吉爾/7124.衛國戰爭的偉大統帥——斯大林/7425.輪椅上的美國總統——羅斯福/7726.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戴高樂/8027.膽識過人的傑出將領——艾森豪威爾/8328.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8729.英國「鐵娘子」——撒切爾/8930.製造噩夢的撒旦——希特勒/92思想先知31.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9732.人間救世主——耶穌/10033.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10334.發動戰爭的教皇——烏爾班二世/10635.德國宗教改革先鋒——馬丁·路德/10936.萬世師表——孔子/11237.希臘哲學發展的紀元性人物——蘇格拉底/11538.古希臘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柏拉圖/11839.「網路全書式」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12140.偉大的教父——奧古斯丁/12441.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12742.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13043.馬克思主義奠基者——馬克思/13244.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13545.德國唯意志論哲學的主要代表——尼采/13846.精神分析學專家——弗洛伊德/141文學名家47.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14548.一代詩仙——李白/14849.北宋大文豪——蘇軾/15150.神秘的游吟詩人——荷馬/15451.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但丁/15652.英國天才劇作家——莎士比亞/15953.文學中的「奧林匹斯神」——歌德/16154.俄羅斯民族文學之父——普希金/16455.文學界的拿破崙——巴爾扎克/16756.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領袖——雨果/17057.童話王子——安徒生/17358.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座豐碑——托爾斯泰/17659.永不言敗的硬漢作家——海明威/17960.東方美的現代探索者——川端康成/182藝術大師61.音樂史上的明星——莫扎特/18762.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19063.圓舞曲之王——施特勞斯/19364.藝術史上的天驕——達·芬奇/19665.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米開朗基羅/19966.法國最偉大的雕塑家——羅丹/20267.荷蘭天才畫家——凡·高/20568.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208科技英才69.世界上第一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21370.星河探尋者——伽利略/21671.近代科學奠基人——牛頓/21872.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富蘭克林/22173.「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22474.炸葯發明者——諾貝爾/22775.元素周期表的創始者——門捷列夫/22976.科學界的拿破崙——愛迪生/23277.現代航空之父——萊特兄弟/23478.「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23679.原子彈之父——費米/239探險行家80.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鄭和/24381.義大利偉大的探險家——馬可·波羅/24682.新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24883.印加帝國的征服者——皮薩羅/25084.環球航海的先驅——麥哲倫/25385.改變世界面貌的人——庫克船長/25686.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25987.太空飛行第一人——加加林/262體壇巨星88.中華民族體育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容國團/26789.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27090.「黑色閃電」——歐文斯/27391.世界球王——貝利/27692.「超級拳王」——阿里/27993.體壇飛人——喬丹/28194.F1「車王」——舒馬赫/285商界精英95.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29196.汽車王國的英雄——福特/29497.日本經營者之神——松下幸之助/29798.動畫巨星——迪斯尼/30099.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頓/303100.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306101.軟體之王——比爾·蓋茨/309 總之,歷史上能人,牛人非常多。關鍵是你想找哪一方面的了。
❻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有:秦始皇、管仲、商鞅、祖沖之、朱熹、孔子等。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2、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姜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謚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3、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4、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准。
❼ 中國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燕王」
燕王,中國封建社會著名王爵之一。歷史上第一位燕王是燕易王,歷7世,為秦統一。此後多有分封及自立,最著名的如五代初期的燕王劉守光、唐初的燕王羅藝、明初的燕王朱棣等。
自從漢代開始,幾乎歷朝歷代的正統王朝都冊封有燕王,這類燕王與割據勢力的燕王有著一定的本質區別。除開漢代和明代冊封的王爵有實質性封國外,其餘朝代冊封的燕王多重號重位,而並未形成自行統治或影響歷史的藩鎮王國。從站在「燕王」稱呼本真寓意的立場出發,此類燕王實質上與「燕王」的原始含義地位大有不同,且影響力較弱。此處重點介紹較為著名的燕王,其餘燕王一一列舉。編輯本段1.戰國時期燕王
戰國時代燕王世襲表 燕易王 燕王噲 燕昭王 燕惠王 燕武成王 燕孝王 燕王喜 (詳情參見相關詞條)
編輯本段2.秦末楚漢時期燕王
燕王韓廣 燕王臧荼(詳情參見相關詞條)
編輯本段3.漢朝燕王
西漢時期,今北京地區曾五度建為燕國。漢高帝五年(前202),封燕王盧綰逃降匈奴。漢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劉建為燕王,都薊城,高後七年(前181)劉建死,無後國除,改為燕郡。高後八年(前180)封呂通為燕王,同年高後死,呂通被殺。文帝元年(前180)徒琅琊王劉澤為燕王,都薊城,元朔二年(前127),燕王劉定國(劉澤曾孫)因罪自殺,國除改為燕郡。元狩六年(前117),武帝立子劉旦為燕王,都薊城。元鳳元民(前180),劉旦因謀反自絞死,國除。改為廣陽郡。
臧荼
臧荼(?-前202年),秦朝末年西漢初年人。燕王韓廣部將,跟隨項羽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圍的趙國。又隨項羽入關中。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項羽分天下為十八諸侯,立臧荼為燕王,都薊。遷燕王韓廣為遼東王。之後,臧荼攻滅韓廣,合並遼東,統一燕國。漢王三年(前204年),韓信破趙國陳余。聽從廣武君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高帝五年(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前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
盧綰
盧綰(前256年—前194年),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兒時與劉邦一起在馬維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常隨出入上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漢十一年(前196年)同陳豨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白馬之盟。以樊噲、周勃攻打盧綰,攻下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惠帝元年(前194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西漢燕國世系表
(前195年—前180年) 第1代 燕靈王 劉建 15年 前195年-前180年 (前181年—前127年) 第1代 燕敬王 劉澤 4年 前181年-前177年 第2代 燕康王 劉嘉 26年 前177年-前151年 第3代 燕王 劉定國 24年 前151年-前127年 (前117年—前79年) 第1代 燕剌王 劉旦 38年 前117年-前79年
編輯本段4.三國時期燕王
公孫淵
燕王公孫淵,字文懿, 幽州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公孫晃之弟,公孫修之父。魏大司馬,封樂浪公。後自稱燕王。卒於238年。
編輯本段5.東晉十六國時期燕王
這一時期以「燕」為號,建國稱燕王的人較多,詳情參見詞條十六國
編輯本段6.隋唐時期燕王
格謙
格謙(?-616)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隋末厭次(今山東省惠民縣東南)人。613年(隋煬帝大業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岡(今山東惠民縣境)為根據地展開斗爭,眾至十餘萬人。自稱燕王十二年,為王世充所敗。他犧牲後,余部由高開道率領,繼續戰斗於黃河以北地區。
高開道
高開道(?~624),陽信城南人,家貧,世以煮鹽為生。613年(大業九年),格謙於豆子崗(今惠民境)起義,擁眾10萬,自稱燕王。高開道投奔義軍,深得燕王賞識,遂擢為將軍。616年(大業十二年),隋將王世充受命剿滅起義軍,格謙率軍幾經決戰,兵敗被殺。高率余部潛入海曲(今山東日照),經休整,軍威復振,轉戰渤海北部一帶。618年(唐武德元年),高率義軍一舉攻下北平(今河北盧龍)、漁陽郡(今天津市薊縣),繼承燕王,建都漁陽,年號始興。 621年(武德三年),唐將羅藝守幽州(今北京),被竇建德義軍圍困,高馳往救援,竇懼其驍勇,不戰而退。朝廷以其功,命羅藝遣使勸高降唐,賜姓李,受蔚州總管,封北平王。時逢幽州大飢,高明許以糧販濟幽州災民,暗置殲羅之計。羅藝先遣老幼前往就食,高恭迎招待,羅藝信其誠,乃發兵三千,車馬數百輛,驢馬千餘匹,去往運糧,高告絕於羅藝,將車馬全部扣留。遂北連突厥,南和劉黑闥,共同反唐,連續攻克恆(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縣)幽、易(今河北易縣)諸州,復稱燕王。624年(武德六年),部將張金樹陰謀圖叛,一面煽惑兵眾解甲歸鄉,一面在高親兵內部設伏,佯以戲嬉,暗藏其刀杖,斷其弓弦,夤夜一聲號令,內外夾擊,高持勇披甲挺槍而出,但重圍如堵,絕境難逃。無奈含恨痛飲,先縊死妻妾子女,後自殺。
羅藝
燕王羅藝(?-627),字子延,隋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朝初期將領,寓居京兆雲陽(今陝西涇陽)。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619年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助唐擊敗劉黑闥,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唐太宗登基後,進封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貞觀元年,率軍反唐,進據豳州,後被擊敗,逃往甘肅烏氏,為其部下所殺。
編輯本段7.五代十國時期燕王
劉守光
燕王劉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時期桀燕國建立者,為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之子。 劉守光曾因與劉仁恭的愛妾羅氏通姦,被劉仁恭棍打後,斷絕父子關系。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自稱盧龍節度使,並派兵進攻大安山,擒劉仁恭,並將其囚禁。此後並與其兄義昌節度使劉守文相互攻擊。909年,擒劉守文,不久將將其殺害,兼有兩鎮。同年,為後梁太祖朱溫封燕王。 911年,劉守光不顧眾將臣的反對,登極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史稱桀燕。桀燕建立後,即不斷受到晉王李存勗的攻擊。應天三年(913年),晉軍攻陷幽州,俘獲被囚禁已久的劉仁恭,而劉守光逃亡後不久亦被擒。914年,劉氏父子被李存勗獻於晉國太廟,李存勗並監斬劉守光,劉守光至死仍求饒不絕。
李景達
李景達,南唐宗室,封燕王,後改封齊王,謚為昭孝。
李弘冀
燕王李弘冀(?----959),南唐文獻太子,元宗李璟長子,李煜長兄。曾任吳王,居東宮。他為人猜忌嚴刻,卻頗有軍事才能。當時李璟將政務交由齊王李景遂全權處理,與當時皇太弟李景遂爆發皇儲之爭,蕭儼、孫晟等人堅持立李弘冀為帝。李弘冀繼位後毒殺叔父李景遂,李煜為保小命,自號鍾隱居士。李弘冀死於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九月。謚為文獻。
編輯本段8.宋朝時期燕王
燕王趙德昭
編輯本段9.明朝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即明成祖(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更多詳情,可參見詞條明成祖 朱棣。)
即位前
洪武三年(1370年),十歲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之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
即位後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殺方孝孺十族。永樂初,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他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永樂初開始設置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政績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系。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七年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十四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毀於李自成,清初又重新修復),十九年(1422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九年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大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得到發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他還於四年設立哈密衛,並多次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中官李達等官員出使西域,隨後西域的帖木兒帝國、吐魯番、失剌斯、俺都准、火州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下,朱棣對典籍的整理也比較重視,組織大批人力編修了中國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 為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內屬,於其地設交趾布政使司。 永樂時全國范圍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但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 二十二年朱棣崩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這是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後葬於長陵,廟號太宗,嘉靖時改成祖。
赫赫文治——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文獻大成》。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庄、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全書正文22877卷,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宋元以後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餘種,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
對西藏的功績
河州衛口外的邊都溝(今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土司,一直延續到近代,即是十世班禪大師所出身的文都千戶家族。該家族原在西藏,與薩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隨八思巴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為當地的藏族首領。明朝初年該家族歸附明朝,其首領賞思曾進京朝貢,受到明成祖的封賞。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文都千戶家還保存著明成祖賜給賞思的敕書和銅牌,敕書中寫道: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里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近磨道。唯有必里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便來入貢,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恁阿卜束的兒子結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來京進貢,十分至誠。俺見這好意思,就將必里千戶所升起作衛。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誥裡面寫得仔細回去,升他做明威將軍、必里衛指揮僉事,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者,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勿怠。 永樂元年五月初五日 上鈐敕命之寶。」 永樂二年詔: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好生磨道。自我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時,爾必里阿卜束便來入貢。及俺即了大位子,阿卜束的兒子結束,能知天道,便差人來京進貢。俺見這意思十分至誠,就將必里千戶升起作衛,著他做明衛將軍本衛指揮僉事。阿哈巴差人來謝恩進貢。告稱他兄弟結束病故了,欲要襲他職事。恁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誥里寫得仔細回去,教他阿哈巴仍做明威將軍、必里衛指揮僉事,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的,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毋怠。」隆務寺原藏明政府敕封必里族頭目為百戶的誥命一件,錄文於後。 永樂四年詔: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好生近磨道,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統一了天下,那漢每好意思,多曾到有。自我即了大位,恁籠班不忘俺太祖皇帝恩德,知天道,向慕朝庭,俺見這好意思,與了名分。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敕里寫得仔細回去,著他做昭信校尉、必里衛指揮司百戶,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的,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毋怠。」
相關評價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 手上沾滿了鮮血。但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的。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藩北京,當時蒙元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它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藩。在先後削奪了五位藩王後,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採取行動,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發動靖難。由於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被朱元璋殺戮待盡,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輕將領掛帥。但由於朝廷的兵力強大,雙方還是處在一個拉鋸戰的形勢下。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由於它的一些列決策錯誤,加之朱棣直導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余黨,朱棣採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有個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並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朱棣的另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禁城,准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永樂大典》是解縉等人組織編修的,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滿清統治者編的《四庫全書》對於反映民族戰斗精神的作品盡量抽毀,對於不得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
❽ 歷史中的燕王朱棣是個什麼樣的人,能否舉個例子講下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番北京,當時蒙元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它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文即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番。在先後削奪了五位番王後,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採取行動,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發動靖難。由於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被朱元璋殺戮待盡,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輕將領掛帥。但由於朝廷的兵力強大,雙方還是處在一個拉鋸戰的形勢下。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由於它的一些列決策錯誤,加之朱棣直導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余黨,朱棣採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有個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並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朱棣的另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荊城,准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永樂大典》是解縉等人組織編修的,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滿清統治者編的《四庫全書》對於反映民族戰斗精神的作品盡量抽毀,對於不得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因此《永樂大典》無愧於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
永樂十年以後,為打擊北元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朱棣開始了北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北爭的頻率越來越快。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時,病逝於榆木川,在位22年,終年65歲,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
❾ 歷史上的朱棣 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雖然明史有很多錯漏和問題,但至少在對朱棣的評價上,在我看來,史料中無出其右者,我之前很少引用古文,最多隻是引用只言片語,用來說明出處,但此段文字實在是神來之筆,在下本欲自己動筆寫評,奈何實在不敢班門弄斧,故引用如下:〖贊:「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得評如此,足當含笑九泉!他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朱棣都絕對算不上一個好人,這個人冷酷、殘忍、權欲熏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絕對不想和這樣的一個人做朋友。但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皇帝。一個皇帝從不需要用個人的良好品格來證明自己的英明,恰恰相反,在歷史上干皇帝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麼好人,因為好人幹不了皇帝,朱允炆就是鐵證。一個人從登上皇位成為皇帝的那一天起,他所得到的就絕不僅僅是權位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敵人,他不但要和天斗、和地斗,還要和自己身邊的幾乎每一個人斗,大臣、太監、老婆(很多)、老婆的親戚(也很多)、兄弟姐妹,甚至還有父母(如果都還活著的話),他成為了所有人的目標。如果不拿出點手段,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人找到空子踢下皇位,而歷史證明,被踢下皇位的皇帝生存率是很低的。為了皇位,為了性命,必須學會權謀詭計,必須六親不認,他要比最強橫的惡霸更強橫,比最無賴的流氓更無賴,他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我認為,孤家寡人實在是對皇帝最好的稱呼。朱棣就是這樣的一個惡霸無賴,也是一個好皇帝。他精力充沛,以勞模朱元璋同志為榜樣,每天干到很晚,不停的處理政務。他愛護百姓,關心民間疾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在他的統治下,明朝變得越來越強大。荒地被開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倉庫堆滿了糧食和錢幣。經濟科技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他制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也很好地執行了這些政策,使得明朝更為強大,如果要具體說明,還可以列出一大堆經濟數字,這些都是套話,具體內容可參考歷代歷史教科書。我不願意多寫,相信大家也不願意多看,但值得思考的是,這些舉措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做過,也取得過不錯的效果,為什麼朱棣卻可以超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公認的偉大皇帝呢?這是因為他做到了別的皇帝沒有能夠做到的事情。
朱棣終於坐上了他的寶座,他認為這是自己當之無愧的,因為他為之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次命懸一線,多少次功敗垂成,才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和成功。而在短時間的興奮後,朱棣立刻意識到,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清除那些反對他坐上皇帝寶座的人。於是歷史上一幕罕見的暴行開演了。
很多人發出朱棣是變態殺人狂之類的感嘆,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如我們前面所說,朱棣是一個有兩張面孔的人,他的殘暴只是對准那些反對他的人,而這些屠殺反對者的暴行並不能說明他的強大,恰恰相反,卻說明了他的心虛。
❿ 歷史上的燕王朱隸是什麼樣的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
智勇雙全受到朱元璋重用,和晉王一起得到了直接向皇帝本人稟報軍事要務的權力。
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宣布起兵「靖難」,討伐建文帝身邊的齊泰黃子澄等人。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歷時整整三年的「靖難之役」終於結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軍攻陷。皇宮里燃起了熊熊大火。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初即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系。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下,朱棣對典籍的整理也比較重視,組織大批人力編修了中國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
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和德州。
永樂時全國范圍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但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