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常】姓起源
相傳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以常為氏的古人相當多。相傳周族與商族的首領高辛氏次妃為常儀,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紀》說她是帝嚳之次妃,生帝摯。因古代「儀」與「娥」同聲通用,故後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儀占月附會而成。《史記·五帝本紀》有黃帝「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記載,常先曾被黃帝任命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這是見於史載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張滿《姓氏尋源》說:「黃帝使常儀占月,又有常先為大司空,常姓宜出於此。」黃帝所居之軒轅丘,在今河南新鄭市西北,帝嚳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師市,故中國最早的常姓出於河南。因此,常姓應該說五千年前就有了,是為河南常氏。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為西州時衛康叔支庶子孫。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文王幼子)於康邑,世稱康叔封。衛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少弟,衛國的始祖。所以,《新唐書·宰相世系》說:「常氏出自姬姓。衛康叔支孫食采常邑,因以為氏。」後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國。衛國於前254年淪為魏的附庸,又於前209年為秦所滅。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諸侯,諸侯又分封采邑。衛康叔把他的一個兒子封邑在常(今山東滕州市東南)。衛國滅亡後,其後裔有以國為氏姓衛,也有以邑為氏姓常的,史稱常姓正宗。同時,也不能排除殷商後裔有改姓衛或常的。是為山東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戰國時吳國公族之後裔,也源於姬姓,即南宋羅泌《路史》所雲「吳後有常氏」。吳國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但吳國公族後代何人何時因何而得為常氏,未見古籍記載,尚待進一步考證。據《姓氏考略》所載:「吳後有常姓」,是為江蘇常氏。
出自恆姓,為避諱改姓。北宋真宗名趙恆,古時「恆」「常」義相近,故因避皇帝諱,改恆姓為常。恆姓本是楚國公族恆思公之後,此即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所雲「又有恆氏避宋諱亦改為常」,主要繁衍於今江蘇省東海沿岸一帶。
【常】姓遷徙
常姓發源於今山東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戰國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於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並已散居於大江南北。漢初有一支常姓遷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時,山東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漢末至三國時,常姓有一支遷入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有常姓遷入甘肅。隋唐時,新豐(今陝西臨潼)人常袞遷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並有常姓遷居福建、廣東,最後到達雲南、貴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廣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清代以後,又有部分滿族人融入常姓。從歷代繁衍遷徙情況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河北、甘肅分布最廣,江蘇、四川、浙江次之。
【常】姓家譜
山西:常氏宗譜一百五十卷、太谷常氏家乘不分卷、夏縣常氏五房譜不分卷
江蘇:豐縣常氏家譜六卷
江西:萬載大北門常氏族譜(卷數不清)
山東:泰安常氏族譜十一篇
湖南:長沙歐塘常氏六修家譜首一卷(卷數不清)
河北:灤縣常氏八代族人族譜一卷
【常】姓歷史名人
常惠: 歷史上常姓名人很多,西漢有太原人常惠,武帝時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餘年始放還,後代替蘇武為典屬國,通曉西域情事,官至右將軍。三國兩晉時期,蜀郡江原(今四川崇慶)常氏多有顯者,河南溫(今河南溫縣)常氏發展成為望族。
常璩: 常騫治毛詩、三禮,以清尚知名;東晉時有史學家常璩,曾在成漢任散騎常待等職,入晉後居建康(今江蘇南京),所著《華陽國志》記述了遠古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期間的巴蜀史事
常林: 三國魏溫人常林,官大司農,封高陽鄉侯,其後累世官宦;
常珍: 4世孫常珍北魏時任南安太守,避亂徙居涼州(治今甘肅武威);
常坦: 珍子常坦,官鎮遠將軍;
常爽: 坦子常爽,官宣威將軍,博通經史,曾置館教授門徒7O0餘人;
常文通: 爽子常文通,累官鎮西司馬、南天水太守;文通子常景,官車騎將軍、秘書監,封濮陽縣子。隋唐時期,長安常氏比較興旺,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常氏也是茂族。隋煬帝時有屯用主事常駿,曾於大業三年(607年)出使赤土國,與其建立邦交。
常建: 唐代有詩人常建,高僧常慜,由海道前往印度巡禮,所乘商船中途遇險沉沒,他為救人而死;還有在代宗、德宗兩朝任宰相的常兗。
常德: 蒙古有常德,曾於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奉命由和林出發,西覲皇弟旭烈兀於西亞。
常遇春: 明初名將常遇春,勇猛善射,屢立戰功,死後追科開平王。還有散曲家常倫。清代山東有伊斯蘭教學者常志美,精於波斯文,所著波斯文文法《亥瓦伊·米那哈基》為經堂教育學員的必讀課本,還有總督常明、常青。
常乾坤、常香玉: 現代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常乾坤、藝術家常香玉等。
常志美: 清代山東伊斯蘭教學者。(約1610~1670)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山東學派創始人。字永華,或作蘊華,經名穆罕默德.哈基姆。原籍中亞撒馬兒罕,9歲時隨叔父到北京貢獻獅子時留居中國。為胡登洲四傳弟子,講學於山東省濟寧。學識淵博,擅長註疏《古蘭經》和波斯文經典,對認主學有自己的見解,被稱為「常仙學」。教學中兼授阿拉伯語與波斯語,講學方法與課程設置有別於其師胡登洲所創的陝西學派,形成了另一個獨立的派別。其弟子主要頒於華北及東北各省。在濟寧西寺講學時,共建禮拜殿、講堂、宿舍等大小房舍200多間,成為國內罕見的清真大寺。著有《法爾西文法》。
常任俠: (1904-)安徽潁上人。乳名復生,原名家選,字季青。美術史家、作家。1922年入南京美術專校。1927年參加學生軍北伐。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後留校任教。1935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東方藝術史。次年回國。1938年周恩來秘書。1943年到昆明,任東方語言專校教授,參加中國民主同盟,與李公朴等從事民主運動。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爾大學教授。1949年1月回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加入中國作協、劇協、美協,被任為僑委委員。晚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長,民盟中央委員,全國僑聯常委,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組顧問等職。著有《東方藝術叢談》、,漢畫藝術研究》、《中國古典藝術》、《東南亞美術發展史》、《中東與近東美術史》、《中國舞蹈史》、《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史》、《中國書法研究》,譯有《日本繪畫史》等。常璩,晉朝時江南人,曾於成漢國為官,後勸李勢歸降桓溫,以功升任參軍,又有文才,著有《漢義書》、《華陽國志》。明朝初有常遇春,懷遠人,有勇力,隨朱元譚破採石、取太平,自稱可率十萬兵橫行天下,世號常十萬,以軍功封鄂國公。常萬達(1718———1796),字子通,是常氏到車輞落戶後的第九世傳人。號稱歐亞「茶王」,是山西榆次常家大院的主人。
【常】姓當代名人
常鋮: 娛樂明星
常曉陽: 娛樂明星
常寬: 娛樂明星
⑵ 歷史上姓了的名人有哪些
了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內位,在台灣省則名容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位,以隴西為郡望。
今福建省的惠安市,廣東省的揭陽市、湛江市,海南省的瓊山縣,台灣省等地,均有了氏族人分布。了治鵬:(公元1940~今),海南瓊山人。著名基礎教育家。原海南省瓊山市十字路中學校長,現已退休。
⑶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啟賢(?-1839),字子敬,號鏡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鄉)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福建道、江西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尹、倉場侍郎、禮、戶、吏部侍郎、山西巡撫等職。曾提出禁煙主張,為中國近代禁煙運動開啟先河,他的禁煙義舉在黃河故道廣為傳揚。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
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博士、大理寺評事、太僕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愍。有《申端愍公詩集》、《申端愍公文集》傳世。
3、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詳),風姓,包氏,名胥,因封於申邑,故稱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孫,又稱王孫包胥。華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
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5、申舟(?-前595年),羋姓,文氏 ,名無畏,字子舟,因被封於申,以邑為氏,別為申氏,又被稱為文之無畏、毋畏、文無畏。楚文王的後代 ,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出使齊國過宋國境時被宋國殺害,楚遂興兵伐宋,引發了楚圍宋商丘之戰。
⑷ 歷史上姓但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但的名人分布
但望,字來伯闔,東漢泰山(今山源東泰安市)人。東漢桓帝時(147167)由並州刺史升為巴郡太守,在任期間勤於政事,體恤民情,廣受當地百姓好評。
但明倫,字雲湘,河南廣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間任兩淮鹽運使,有政績。
但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以南陽、開封、燕山為郡望,宗支稱南陽世家。但姓早期居住於陝西一帶,漢時已因仕宦等原因遷居於河南、山西、安徽等地,並在河南宛縣一帶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唐宋以後,則逐漸遍布全國各地,但姓在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⑸ 歷史上有哪些姓成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成姓 - 歷史名人
成連:伯牙之師。著名春秋時名琴師。
成得臣:即子玉。著名春秋時期楚國將領。
成公:著名西漢朝學者。
成丹:著名新莽末綠林起義軍將領。
成翊世:平原人(中國山東平原)。著名東漢官吏。
成王晉:弘農人(中國河南靈寶)。著名東漢官吏。
成公英:金城人(中國甘肅蘭州)。著名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成公綏: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中國河南滑縣)。著名西晉官吏、文學家。
成公興:膠東人(今山東平度)。著名十六國時期算學家。
成瑨:(公元?~166年),字幼平;弘農人(中國河南靈寶北)。著名東漢大臣。
成公綏:(公元231年~273年),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中國河南滑縣東)。著名西晉文學家。
成淹:上谷居庸人(中國北京)。著名北魏官吏。
成玄英:字子實;陝州人(中國河南陝縣)。著名唐初道士。歷史名人
●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市茌平縣成庄)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佔,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注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 成連:春秋時代著名琴師,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隨成連學琴3年而成為天下妙手。
● 成得臣最負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名將,官拜令尹(相當於宰相),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聞其名而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可惜他後來因戰敗而拔佩劍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將是成丹,他是漢朝的著名將領,因戰功顯赫而受封為襄邑王。
● 成公綏,他是西晉的文學家,好音律,擅辭賦,著有《成子安集》。唐代的成玄英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號「西華法師」,曾注《莊子》一書(即《南華真經註疏》),另著有《道德經義疏》。宋代著名醫學家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研究精深,著有《註解傷寒論》、《明理論》等。
● 成兆才(1874-1929):評劇鼻祖。字捷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南縣人。他在華北冀東地區提倡評劇、河北梆子戲、京劇等。他對評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創作改編評劇腳本百餘種,人們在他的家鄉為他塑像,並建立成兆才紀念館。
● 成舍我: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辦過《世界日報》,後在台北創立世界新聞專門學校,自任校長。成仿吾則是中共著名的理論家,早期創造社的主將,與當時的郭沫若齊名。
●成仿吾:(1897—1984年),原名灝,筆名石厚生、芳塢、澄實,今湖南新化縣人。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無產階級教育家和社會科學家、文學家、翻譯家。
主要成就: 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山東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代表作品: 《戰火中的大學》(回憶錄),與徐冰合譯《共產黨宣言》
⑹ 姓和的歷史上有什麼名人嗎
和 仲、和叔:上古人物。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岳。東岳名叫羲仲;南嶽名叫羲叔;西嶽名叫和仲;北嶽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岳一起商量。
和 嶠:字長輿,晉朝西平人。少年時就有盛名。晉武帝時為黃門侍郎,遷中書令。
和 峴:字晦仁,北宋浚義(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出生於官宦世家。他自幼博覽群書,喜音樂,好依聲填詞,是宋初著名詞人,16歲登朝為著作郎。曾任太常博士、東京轉運史、主客郎中、大常丞。他的詞作被收錄在《全宋詞》中的有《開寶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其主題是歌頌開國皇帝宋太祖「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並文明」的功德和「九士樂生平」的盛世。
和 洽:字陽士。三國時魏官吏,為官清貧廉潔有操守,最後以售田宅自給,封西陵鄉侯。
和 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東平)人。少好學,年19,登進士第。初仕後唐,繼為後晉宰相。凝生平為文章,長於短歌艷曲,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百卷。其長短名句《紅葉稿》,又名《香奩集》。
本來和珅不算,也寫上吧。
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後被嘉慶皇帝賜死。
⑺ 歷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
籀:
周宣王時書法家,相傳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命題。
史
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臨死時,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後人稱為"屍諫"。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
恭:漢宣帝時是宣帝舅公,涼洲刺史、贈杜陵侯撫
養輔佐宣帝有功、而先後有十幾人獲封候。
史
高:樂陵侯、車騎大將軍、輔佐漢元帝有功。
史
崇:封溧陽萬戶候,為溧陽埭頭史氏一世祖。
史務滋:溧陽侯之21世孫,唐左納言、司賓卿
史
浩:溧陽侯之35世孫,南宋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出自寧波東錢湖下水史家,一門三宰相,七十二進士;四世兩封王。
史彌遠:溧陽侯之36世孫,南宋宰相,史浩之四子。
史嵩之:溧陽侯之37世孫,南宋宰相,
史天澤:溧陽侯之36世孫,元朝著名軍事家、宰相、樞秘使
金紫光錄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忠武鎮陽王。
史可法:溧陽侯之49世孫,民族英雄,抗清名將。明朝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明朝理學家。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史
夔:溧陽侯之51世孫,清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主筆。
史貽直:溧陽侯之52世孫,清文源閣大學士
宰相,軍機大臣。
⑻ 姓〝和〞的古代名人或現代名人有哪些(急!急!急!!!!)
和洽
三國魏汝南平人,字陽士。東漢末,舉孝廉,不就。率親舊依劉表。後歸曹操,為丞相掾屬。魏國既建,為侍中、郎中令。魏文帝即位,為光祿勛,封安城亭侯。魏明帝時,進封西凌鄉侯,拜太常。為官清貧廉潔有操守,最後以售田宅自給,卒謚簡。
和嶠
西晉汝南西平人,字長輿。有盛名。襲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遷穎太守。為政清簡。以賈充薦,入為中書令。晉武帝深器之,預定滅吳大計。恆以儲君機為憂。惠帝立,拜太子少傅,遷光祿大夫。
和郁
西晉汝南西平人,字仲輿,和嶠弟。以清干稱。歷傷書左右僕射、中書令、尚書令。懷帝永嘉五年,漢劉曜攻破洛陽,殺官吏,郁等奔苟。疾卒。
和匹
(公元?~452年),著名北魏大臣。北魏太武帝時任侍中。太武帝拓跋燾正平元年(公元451年)任侍中,爵吳興公。次年,太武帝為中常侍宗愛所殺,和匹秘不發喪,而是與侍中薛提、尚書左僕射蘭延等議立新君,結果亦為宗愛矯皇後令殺之。
和守陽
唐扶風人,字守陽。和士開裔孫。中宗景龍間,為磧西支度田判官。時宗楚客欲陷郭元振,逼守陽誣證之,守陽拒不從。曾為冊立突騎施可汗使。使還,遷北庭都護府長史。改播川郡太守,尋遷北庭都護,專知支度營田十年,儲積巨億。遷隴右節度副大使,改隴西郡太守。遷江華郡太守,卒於途。
現代: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和佳
雲南省省長和志強
體操運動員和雪梅
第一個把五星紅旗插在南極極點的和煜東
⑼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過
姓過的名人:
歷史名人
過 源:字道源,號浩齋,宋代江蘇省無錫人。少穎異,篤志聖賢之學。曾說「人終身只是一個窮理,元不分知行,行之至知之極也。」嘉佑間只為國直講,不赴卒,學者稱「浩齋先生」。
過 勗:過浩齋先生的後裔,字紹古,博覽能文,性至孝,有《至孝通神集》。除此外,浙江海鹽、嵊縣等地均有過姓人物。然最出名的還是無錫、蘇州一帶的過家。
過 龍:字雲從,明代蘇州人、名醫,與祝枝山、文徵明關系契合,他知識面廣,精醫道,著有《針灸要覽》、《十四經發揮》等。
過 鑄:字玉書,清代金匱(今江蘇省無錫)人。研習醫學多年,頗有心得,與外科名醫馬培之過往甚密,推崇明陳實功治外證之思想,不忌針刺。過鑄中舉後,曾在浙江做官較久,所到之處,都有政聲,兼有醫名。初為溫州司榷,升放潛(今屬臨安)知縣,調任德清縣宰,與同道常州孟河馬培之、青浦陳蓮舫時相過從。因其本人早年嘗患疔瘡而損一指,更發憤攻研外證,並治好另一指之疔瘡。著有《治疔匯要》(一名《治疔大全》)。另有《外科一得錄》、《喉痧至論》及《過氏醫案》,均有多種刊本行世。
過百齡:也作「伯齡」,名文年,江蘇省無錫人,是明末造詣最深、名聲最大的圍棋國手。《無錫縣志》中寫道:「開關延敵,莫敢仰視。因是數十年,天下之弈者以無錫過百齡為宗。」清人錢謙益作詩贊頌過百齡,詩中寫道:「八歲童牙上弈壇,白頭旗纛許誰干,年來復盡楸枰譜,局後方知審局難。烏榜青油載弈師,東山太傅許追隨,風流宰相清平世,誰識沿邊一著棋。」清代人秦松齡的《過文年傳》這樣寫:「百齡,名文年,為邑名家子,生而穎慧,好讀書,十一歲時,見人弈,則知虛實先後進退擊守之法,曰:是無難也。與人弈輒勝,於是閭黨間無不奇百齡者。」過百齡的作品有《官子譜》、《三子譜》和《四子譜》等棋書。其中尤以《官子譜》價值最高,對收官問題做了全面透徹的論述,是我國第一部收官著作,並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視。過百齡在棋壇馳騁一生,繼往開來,對明末至清乾隆時期圍棋的飛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過元文:字穆君,清代蘇州人,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
過春山:字葆中,清代蘇州人,亦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過春山不僅博覽經史,他的詩,取法韋、柳,曾受沈德潛的青睞,可惜未滿30歲就去世了。
過探先:(1887年-1929年),教育家,農學家。中國現代農業教育先驅,中國現代農林科技的先驅。開創了中國近代大面積造林與植棉事業。 江蘇省無錫人。留美康乃爾大學農學碩士。1915年回國,任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長。1921年任南京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農科教授,曾兼農藝系主任、農科副主任、推廣系主任。1925年出任金陵大學(1952年合並於南京大學)農林科主任。其生平對開辟農業科學新領域,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實現科學種田理想,篳路藍縷,功不可沒。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先生為過探先寫的墓誌銘中寫道:「先生姓過氏,名探先,出江蘇無錫縣北鄉望族……先生之學,窮高極遠,衣我粒我,早黽夜勉」。
⑽ 每個姓氏都有名人,司姓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司姓在歷史上的名人有:
1、司臣
春秋時期鄭國貴族司氏的首領,鄭國的士,有智謀。司氏因鄭國當國子駟的為田洫而被強行沒收土地,司臣旋於前563年冬與其他四大貴族發動事變,殺子駟等,劫鄭伯以如北宮。
後子產平亂,司臣出逃宋國。前558年,鄭人索取事變余黨,宋司城子罕以其多智,有意解救之,遂被安置於卞地。
2、司蕃
司蕃三國時期魏國人。初為大司農桓范的下屬,後經桓范舉薦為洛陽平昌門守備。
3、司超
司超大名元城人,五代後期、北宋初期將領。曾任舒州團練、防禦使,統領水軍,屢次參戰,師出有功。
4、司居敬
司居敬是元朝時恩縣人,生活簡朴,為人耿直。至元末為鄒縣尹。他勤政愛民,常到各地查詢民情。
當地縣民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要把田賦運到膠州交納,路途遙遠,往返困難。他曾三次上書,要求改運滕縣,終於得到允許。
後來又了解到許多人想讀書,但沒有學校,於是他建造學宮,廣設學田,把自己的藏書也捐給學宮。他離職後,縣民為他刻石,歌頌他的功德。
5、司允德
字執中,元朝時東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親以孝見稱。他勤奮讀書,由太學生累官翰林國史院修撰。母卒築廬墓側守孝,有鳴鶴百餘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後立瑞鶴亭於墓側,以資紀念。